亲历 . 我看开鲁蒲斯的教育

关于作者 分享 返回

我看开鲁蒲斯的教育

作者:李明毅 发表时间:2017-12-20 点击数:1300

这些年,有关教育的话题一直没有离开过人们的视线:学区房、择校热、取消加分、高考改革、课业负担过重、学生睡眠不足乃至青少年弑母案、杀师案等等,每每提及这些,我总会想起十多年前我在加拿大开鲁蒲斯的UCC学习教育管理的那些事情。


当时我在上海一个区的教育行政部门任职,2002年,组织上决定由我带领12位区内的中小学校长到加拿大学习教育管理。当年9月,我们一行13人来到开鲁蒲斯(CAMLOOPS)开瑞博大学学院(“UCC”即THE UNINVERSITY  COLLEGE  OF  THE  CAMLOOPS)进行为期2个月的专题学习。


01010030.JPG


根据协议,承当本次我们“教育管理研修”任务的是UCC和当地的第13学区(School District#73),所以,我们13个人的学习主要分为两大部分:在UCC的理论学习和到当地中小学的体验学习。尽管只有2个月,我们还是看到了太多的不同。


抵达开鲁蒲斯的第一天,我就在日记中记下了首次感觉的一种“不同”:Kamloops,一个地广人稀的地方,美丽是可以想见的。处处有绿草,满眼见红枫。秋风扫过,一地落叶,很艳的铺出了一块块随风而动的大地毯。各种知名或不知名的树按照它们的基因开始变化叶的颜色:红的、褐的、黄的,或垂或落,一阵秋风,卷着各色的叶子竞相舞动。惟独大片大片的草地竟毫无感觉似的,绿莹莹的小草手牵手昂首傲视着四周。寒风中的行人也有各色的表现:当地的年轻人不为所动,照旧一身短衫,嬉笑着从容而行;早来一些的黄皮肤们虽然也畏秋寒,但已坦然了许多,只多加一件风衣,依然脚步匆匆;我们这些新来客就叫苦不迭了,披上厚厚的羽绒服,丝丝的透着凉气,满脸的苦相。人走在枯叶上,踩出沙沙的声响,不同的步履,不同的节奏,倒也像深秋中的一种交响。

 

卡伦老师

 

按照事前的约定,我们的代表团在UCC独立编班,学校派出了一位具有专业背景的教师作为我们的指导,她就是Karen·Densky。


卡伦女士30多岁,有着一头棕色的头发,身材高大,曾在美国、欧洲深造,是教育学的博士。到达开鲁蒲斯的当天下午,我们就见到了卡伦。那天上午学校安排了欢迎仪式,之后,我们参观校园,同时被告知,下午,每个人都要参加面试,而面试的主考官就是卡伦。我们逐个走进卡伦的办公室。我进入的时候,卡伦面带微笑的示意我入座,之后用英语和我交流,我听懂的几句是,问我到这里的期待是什么?有哪些担心的问题?以我仅能用英语单词表达的水平,连我自己都不知道,我都说了些什么。卡伦一直保持着微笑,并不断地吐出:good、very good,鼓励我多说些单词。后来大家都说:卡伦鼓励每个人多用英语表达,尽管她自己很可能也听不懂我们在说什么。


10150039.JPG


随着相处的时间日久,我们也了解到:卡伦的生活遭遇其实也颇为不顺,她回加拿大后就从事教育工作,结婚后,很快生了个男孩,但不久就发现丈夫酗酒成性,她果断地与其离婚,目前,与儿子两个人生活在开鲁蒲斯。每天,她把儿子带到学校的托儿所,然后,自己到国际部上班。有时,托儿所的孩子排队在校园活动,如果正好是课间,卡伦会走到窗前,向孩子们招手致意,包括她儿子在内的一群小朋友会快乐地向她挥手,此刻,卡伦充满母爱的微笑的脸上盈溢着慈祥和满足。


“搞教育就必须是认真的”,卡伦始终以自己的行动表达着这样的职业操守。每次上课,她都精心准备,尽管她不懂一点中文,而我们的英语水平又明显参差,她总是力求用最简单的词汇,来说明她的意思。也奇怪,我们之间的交流,也几乎没有障碍。


变化,是卡伦精心备课的成果之一。


首先体现变化的是教室的座位,我们十几个人,在一个标准教室里,显得空落落的,但卡伦不这么看,她几乎每天都有新花样来安排座位的样式,或围圈、或分组、或对面、或扇形等等,有时,还要根据讲课内容临时变化座位。在卡伦看来,教室中学员的座位分布结构本身就是实现教学目标过程的有机组成。


10150065.JPG


卡伦体现变化的另一个方面是丰富的教学形式。有时候,一节课就会玩出许多花样。记得有一次上课, 卡伦先让大家玩 “掷绒球”游戏,投到谁,谁就要围绕规定的句式说一句话,类似于我们的造句,我们边玩边说,在玩的过程中进行对话练习。一会儿,她又变了,要我们分组下起了她设计的游戏棋——扔筛子走格子,然后按格子内规定的时态练习说一句话。玩了一段,她再变,安排我们上黑板画画,让其余同学猜猜画什么,并用英语描述。丰富的教学手段充分调动了大家的学习兴趣,枯燥的语言训练变得有趣好玩。


卡伦有很强的绘画能力,经常在黑板上随手就画,而且画什么像什么。有天早上,当我们走进教室的时候,卡伦已经提前在白板上画了起来,不一会,一匹奔跑中的马很逼真地呈现了出来,原来,这天她讲课的主要内容是介绍马的各个部分。有次讲到加拿大与美国的关系,卡伦用白板笔随手画了张地图,加美边境的几个地区随即跃然板上。由于语言的障碍,凡遇到沟通瓶颈时,除了让我们使用电子词典,卡伦的绘画技能也起到了不小的作用。不少时候,她的寥寥几笔,就帮我们理解了她所说的词汇的含意。


每周有两节课,卡伦会带我们到语音教室去上。当时UCC的语音专用教室的设备在我们看来十分平常,我们的中小学都已普遍配置。但卡伦很珍惜使用专用教室的机会,每次都会准备适用的语音教材在课上使用。在语音室,卡伦还有一桩拿手的事就是教我们唱歌,她会准备原唱音带和打印好的词曲,每次语音课的最后一项就是和我们一起放声高歌。


10220058.JPG


可能是囿于我们的英语水平,卡伦讲授的教育理念并不多,但从头至尾,她始终在强调教育必须遵守的一项大原则:分享。卡伦认为,受教育群体在学习的过程中,与教育者处于平等的地位,他们自身的学习收获是学习活动的重要成果,而个体的感受和领悟需要通过分享成为群体共同的成效,而且,这种成效比单纯来之教师讲授的内容要更有意义。于是,在卡伦的教学中,分组学习,是她经常采用的手段,组内的每一位成员为实现既定目标,分担任务,群策群力,互相合作。


一天课上, 卡伦给我们每人发了一本《Kamloops  &  Region》的杂志,上面全是开鲁蒲斯的介绍,接着布置了一项特殊的学习任务,根据我们各自的兴趣爱好,阅读相关的内容并完成以下作业:(1)make extracts new vocabulary(作一份新词汇的摘录);(2)write some important information(写出其中的一些重要信息)。拿到文章我们都看傻了,80%左右的单词不认识,复杂的句型让我们望而生畏。正在我们一筹莫展、抓耳挠腮时,卡伦便将我们爱好相同的几人分为一组,合作完成作业。于是,我们每一个人都忙开了。同一组的同学马上搬椅聚坐在一起,大家分工合作,你查这一段单词并负责讲解,我看那一部分做好记录。课堂上来不及,吃好晚饭接着干,甚至第二天再继续。相互交流时,大家大胆表达自己的理解,有时为了解释一个单词在文中正确的意思,大家还会争得面红耳赤……就这样通过互相合作,共同研究,我们自己竟把这一篇篇难以阅读理解的内容给啃了下来,开鲁蒲斯的文化,开鲁蒲斯的历史,开鲁蒲斯人们的生活展现在我们的面前,成功的喜悦让我们产生了更多的自信。


10220020.JPG


我们在开鲁蒲斯学习期间正好遇到西方的万圣节,过万圣节在当地是属于例行假日的。放假前的两天,卡伦在放学的时候宣布:她在万圣节的当天邀请全班同学到她家作客并用晚餐。


我们高高兴兴地为卡伦和他儿子准备了礼物,在万圣节的下午来到卡伦租借的位于学校不远处的公寓。


卡伦和孩子两个人在离UCC大约十分钟车程的地方租了一处三居室,陪伴他们的还有一只大花猫。卡伦家的厅很大,另外,她布置了一间书房和她和孩子的两间卧室。我们十多个人散布在其中,倒也并不显得拥挤。


卡伦事前准备了一大盆蔬菜色拉和数量很足的鸡翅,还有汤和三明治,品种不算多,但分量十足。卡伦还特意买来好几个大南瓜,让我们分组现场制作南瓜灯,我们边做,卡伦边介绍到:有一个经典的古老爱尔兰传说,一个叫Jack醉汉在万圣节当日,设圈套将魔鬼困在一棵树上,并要恶魔答应永远不让他住在地狱。Jack死后,因他不相信神,不能进天堂,而魔鬼也无法让他入地狱,于是给了他一块燃烧的炭,Jack将这燃烧的炭放在他以大红萝卜雕刻成的一个灯笼内,帮助他去找回爱尔兰的路。这根小蜡烛是在一根挖空的萝卜里放着,称作“Jack Lanterns”,而古老的萝卜灯演变到今天,则是南瓜做的Jack-O-Lantern了。


这时,我们注意到卡伦家的电视只有很少的几个频道可以收看,与我们住处可以收到近百个电视频道相差太多。问了卡伦,她解释说:一些收费频道播放的内容不适宜孩子观看,所以她特意关闭了收费频道的电视节目。


接近学习尾声,学校通知我要在结业仪式上代表大家作个发言,并且要求用英语完成。面对这艰巨的任务,我无法退却。先写了中文发言稿,再请英语基础最好的几位团员一起出力,译成英语。我请卡伦帮我作了修改,拿出从国内带去的复读机,请她朗读一遍,我一字不落的录了来。之后几天,天天晚饭后,跟着机器反复练习。直到觉得差不多了,我又找到卡伦,试着读给她听,这次卡伦没有了鼓励的微笑,她一个个单词纠正我的发音。结业式上,我顺利的用英语作了发言,下来后,中介服务公司的几位长期在加拿大的先生十分惊讶,说我短短两个月英语进步很大,发言都有了加拿大口音,其实,我心里最明白:什么加拿大口音,那就是完完全全的“卡伦音”。

 

见识加拿大的“德育”

 

在加拿大开鲁蒲斯学习,我很关心的一件事就是:他们的学校和老师是如何进行“德育”的。自然,这是出于我的职业兴趣。我进大学,学习的专业就是学校德育,开始,我们都有些自卑,总觉得到毕业后到中学教书才是硬道理,搞德育没有出息。有一次,一位姓田的“青年学”专业老师给我们上课,他针对我们的这种想法,分析到:德育研究的是人的思想问题,是大脑中的事情,现在,有人研究头发的问题都可以成为专家,我们要坚信:头脑的里面要比外面复杂的多,研究脑子里面的活的问题,一定是门科学。从此,我对德育有了新的认识。


到加拿大学习前,我已经在几所中学及区教育局从事了15年的学校德育,长期的德育实践,使我对国内学校德育存在的问题有了比较清醒的认识:“任务德育”、“应景任务”、“功利德育”比比皆是,学校德育实效性严重受挫,大约在2000年前后,我提出实施“区域主体性德育”,以实效性作为学校德育工作的出发点和归宿,作为评判和衡量中小学德育工作的尺度和标准。按照 “过程有学生参与,形式要学生接受,成效让学生认可”的德育实践原则,突出学生在德育过程中的主体地位和作用,努力变“被动德育”为“主动德育”,“要求德育”为“需求德育”,“任务德育”为“自主德育”。


10230135.JPG


所以,到了开鲁蒲斯的中小学,我自然首先关心他们的德育。“How do the teacher teach moral education to students in schools of Canada?”(加拿大的老师是怎样进行德育的?),当我向见到的校长和教育官员提出这个问题时,我得到回答令我大失所望,因为我听到的几乎都是“No”。没有德育,那么问题学生怎么办?我又听到了干脆的回答:“Go out”,在他们看来,学校教育和教师责任都是Limit(有限)的,道德教育的主要责任者是家长。而且他们说到做到,在一份School District#73提供的资料中,我们摘下了这样的记录:去年一年开鲁蒲斯因各种问题被开除的中小学生就近200名,而去年这个城市的中小学生的总数不过16000。


经过一段时间,在到了更多的学校后,我渐渐地了解:其实,不是没有,而是一种概念差异。在加拿大,没有专门的德育,但是,德育的主体内容,在学校的教育中一点都没有少。


学生骨干培养。学生骨干,我们称学生干部,在加拿大叫作学生领袖。也巧,我刚走上工作岗位的第一个德育研究课题,就是“学生干部的培养问题”,当时,在我的研究报告中就提出:“学生干部是学生队伍中的核心力量。之所以说抓好学生骨干的培养对搞好德育工作有着重要的意义,这不仅是因为学生干部队伍的面貌预示和反映着学生队伍的整体倾向与发展态势,学生干部不同程度地带动、影响和感应着广大学生,而且更是由于作为德育工作的一支重要队伍,学生干部已在实践中得到确定,并正日益发挥着它应有的作用。”


在开鲁蒲斯的学校,我们遇到了不少学生骨干。因为,凡到学校参观,几乎总有学校的学生会主席陪同,大多时候,这些学生会主席会热情地在前面引导,并向你介绍情况。在开鲁蒲斯,学校的学生会成员都是选举产生的,因而,学生会主席都十分自豪,言谈举止都表现得非常自信。他们常常边走边说,还不时与擦身而过的同学打个招呼。


当地的学校都有许多学生社团,并开展丰富的活动,学生骨干也就是在社团活动中崭露头角,渐渐地为大家熟悉和认可。他们代表学生与校方沟通,也会把学校的一些意图通过他的途径传达给学生群体。犹如粗放的田间管理,加拿大的学生骨干培养主要是在丰富的活动中自然收获,好像广种薄收一样。但是,这种收获,与校园环境和学生团体的体系建设密切相连。学生骨干在这样的氛围中成长,其能力锻炼和素养提升,实效非常明显。


行为规范管理。在国内,行为规范养成教育一度是中小学德育的重要内容在具体实践中,有些要求不无过度的痕迹。而开鲁蒲斯学校的校长和老师对学生的行为要求要宽容得多。


10230070.JPG


一次,我在一所中学的11年级的化学课的教室听课,记得老师讲授的是溶液的饱和度。我的前排座位有位女生,半躺着座椅上,还带着耳机,似乎在听歌。开始,讲课的老师并不干预,大约20分钟后,老师讲解告一段落,开始提问,他环顾一周,发现了这个女生,于是要她起立回答问题。在边上的同学的提醒下,女生慌乱地摘下耳机,站起来,自然,她回答不出老师的问题。老师让她坐下,继续提问其他同学。谁想,那女生刚坐下,就戴上耳机,又晃着身子听起来歌。后来,老师又一次提问这女生,只是还和前面一样,女生摘耳机站起来,回答不出,坐下又戴上耳机。我坐在后排看到这一幕,苦笑着摇了摇头。


还有一次,我们在学校与校长聊天,那位女校长很健谈,一直在滔滔不绝。不知怎么,她突然说到她的学校管理严格,有不少行为是不可以的,她说譬如吸烟,她不允许她的学生抽烟。参观校园的时候,她也几次颇为骄傲的对我们说:看,我这里看不到学生吸烟。那天按照计划,我们将随校长一起参加下午的学区大会,而且,会前安排午餐。女校长心情很好,让我们坐她的车一同前往。谁知,车刚开出学校停车场,就看见一群学生,聚在学校大门的对面在抽烟。女校长显然也看见了,她耸了耸肩,说:他们在学校外抽烟,不在学校,学校里是不可以抽烟的。听她这样讲,我们只能哑然无语。


男女学生交往。处于青春期的男女学生的交往,一直是困扰学校德育的难题,加拿大称性教育,而我们习惯说成青春期教育。如何开展性教育,开鲁蒲斯的学校采用的是务实的方法。


在加拿大,男女学生成双作对是司空见惯的,在学校的课间,你在走廊上经常可以看到一对对男女相拥相依,有些女孩甚至公开坐在男生的身上,周边的人也都习以为常。看到这个场景,我随口问陪同的校长,“这样的事情学校管吗?”“不,不要管,这是他们的自由!”校长很坚决地回答。一次,一位学生会主席带领我们参观校园,走到一个转弯处,几位学生在布置环境,主席指着一个女孩,大方的给我们介绍,这是他的女朋友,我们笑着说:你女朋友很漂亮,主席听了,非常高兴。


10220019.JPG


我们就读的UCC,附设了一所托儿所,起先,我们以为这是老师提供的服务设施,时间长了,才知道,这托儿所,主要是为入学的学生提供的一种服务,早晨,学生来上学,顺便带着他们的幼小的孩子,将孩子送入托儿所,自己到教室听课,等下午放学,再到托儿所领回孩子。


既然过程的前期难以防控,加拿大人就把注意力集中在过程的后半段。开鲁蒲斯的中学开设一些相关的选修课,包括指导孩子如何自我保护,如何使用工具。我听过一节选修课,内容是婴幼儿的养护,课上,老师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每个小组一个仿真娃娃,学生们在老师的指导下练习为娃娃换尿布,喂食等等,大家一招一式地练习,都显得十分认真。


社会实践活动。开鲁蒲斯的同行非常重视学生参加校外活动,我们的第一堂课就被老师打发到超市去了。


记得是第一天正式在UCC上课,老师开场白之后,让我们分成3组,每个组发了一份表格,上面是十多种商品的名称,老师要求我们一个组去一家超市,了解这些商品的单价,由此加深对这座城市的了解。后来,这样走出校门的活动经常开展。


在当地的中小学,我们也发现,学生们经常走出学校,参加各类活动。一次,在一所小学,学生们很兴奋地在议论。我们一打听,才知道第二天这个年级的学生要去城市附近的海边,观看“三文鱼回归”。老师准备了不少相关的问题,写在纸上,贴在黑板的边上,学生们自己分成若干小组,选择一些感兴趣的题目,在活动中寻找答案,并在回学校后互相交流。


在小城的公共图书馆和其他一些公共设施,也经常可以看到孩子们在老师的带领下开展活动。一次,我们被组织参观一处学区所属的校外基地。基地建在离城市中心约30公里的地方,规定所有中小学学生每年都要到基地参加3天的活动。教育基地依湖而建,又背靠大山,景色十分优美,但是基地的设施却非常简陋,主要是一些当时由学生参与建造的木头房子,且没有电和自来水,学生自带睡袋,用火照明,晚上就住在小木屋里。“尽可能的为孩子创造生存锻炼的机会。”基地的负责人很认真地告诉我们。


“德育要回归生活”,有一次在学校,我被一个贴满纸片的招贴栏吸引住了,一张张很小的纸片,上半部是老师写的一句话,如:“动作再快一点”、“细心一些”、“再勇敢点”,下半部是学生的签名。原来这是学校的一种活动,老师把对学生的要求写出来,张贴上去,学生们自由选择,选中了就签上名,算作承诺,以后的一段日子就按约定的做,老师也以此进行评价。无声无息,悄然而动,而且德育的过程中学生的主体地位十分突显。我以为加拿大的学校德育,离真实的生活比我们的德育实践要近许多。

 

小镇的校长们

 

开鲁蒲斯实在不算大,不到十万的人口,其中近四分之一与UCC有关。就是这样的小镇倒有近二十所中小学。当然也就有着十多位校长。


不敢说我们和每位校长都认识,但由于多次参加学区的校长会议,至少,这些校长都知道我们是来自中国的同行。而且,在学习计划中,我们还分组到过这些学校,甚至是校长们的家中。其中,最早熟悉的应该是ROSE先生。


ROSE严格的讲不是一名校长,他的正式身份是73学区的副局长,由于我们这次培训,UCC以外的管理实践任务是他协调负责的,所以,他经常与我们在一起,也是两个月中,我们最熟悉的一位当地教育官员。


罗斯当时50出头,个头不高,却长得敦实。每周他都会参加我们的校外活动。在第一次外出,到开鲁蒲斯中小学考察之前,罗斯应邀先与我们进行了一次专题讲座,他的讲座很有特色,开场介绍了73学区的基本情况后,就让我们随意提问。在罗斯的叙述中,我们知道了当地教育行政的基础构架。73学区即开鲁蒲斯的教育行政部门,负责协调当地的中小学教育,学区管得很细,教学器材的配送、校车的调度,甚至每所学校的用电总开关,学区都统一掌握。自然,教师也在学区统一调配之列,每学期,学区都会对教师进行整体配置,力求各学校教师力量在学区范围内的基本均衡。


罗斯长期在当地教育系统工作,他对开鲁蒲斯的基础教育非常熟悉,回答我们的问题也游刃有余,然而,他在说明73学区的董事会和学区的关系时却卡了壳,怎么说我们也不明白。在有关的介绍中我们发现,73学区作为城市的教育行政管理部门,设有一个董事会负责决策。这个设计体系与我们的体制全然不同。


后来有一次,我们列席了学区的董事会,总算初步厘清了其中的关系。作为政府行政单位,学区有一支全职的工作队伍,负责开鲁蒲斯的中小学行政管理职能,但是,与我们不同,这支全职的队伍主要担负执行职能。而决策的任务由经选取产生的学区董事会负责。当选董事本职各式各样,有企业管理者、律师、医生等等,他们白天从事自己的专业,每周有一个晚上要参加董事会,决定学区教育管理的有关事项。在我们列席的那次会上,会议议程有十多项,材料厚厚一叠,董事们逐个讨论,然后形成决议。若遇重大争议,则付诸表决。而会议的决定由学区和学校实施。我们很担心这样的机制会严重影响工作效率,和罗斯熟悉以后,我们曾问过他这个问题,罗斯耸耸肩,双手一摊,一副无可奈何的表情。也难怪,处于打工地位的副局长,如何能够率性地评说自己的老板?


10220053.JPG


作为打工的副局长,罗斯的执行力毋庸置疑,他工作认真、勤勉,我们主要的活动,罗斯必定参加,并尽可能的用简单的英语词汇为我们介绍情况。一次,罗斯约我们全体学员到他的家中做客。罗斯的孩子已经大学毕业,在外面单独居住,家中只有他和夫人两人生活。罗斯的住处很大,是一栋用木头搭建的两层别墅,一楼主要是客厅和餐区,由于面积大,主人设置了欧式、中式两个餐室,他说现在的房子是几年前换的,原来的还要大,考虑到两个人生活面积过大没有必要,就换了目前的住房。当晚罗斯准备了不少食物,采用自助餐的形式,让我们随意取食。我最感兴趣的是罗斯家中厨房的大电冰箱里的几十瓶HEINEKEN,这个品牌的啤酒当时在上海还不普及,单价也不便宜。小瓶的HEINEKEN口感相当不错,我不断与罗斯碰杯。罗斯其实很善饮,他每次干杯后都一饮而尽,但绝不要求对方一定这样做,你喝多少绝对自便。餐后我们去了住宅的二层,很宽敞的主卧,与此相通的主卫有十多平米,一个大浴缸在卫生间的中间,十分霸气。开鲁蒲斯的教师收入本就不低,作为资深的教育行政管理者,以罗斯的薪水,过上这种有房有车有HEINEKEN的舒适生活,应该绰绰有余。


随着时间的推移,我们与开鲁蒲斯的校长们渐渐熟络起来,校长们普遍都很敬业,年纪也都不小,其中好几位早已过了退休年龄。问他们为什么做了一辈子了现在还愿意在岗位上工作,他们的回答十分坦率:“为钱,当校长钱多了不少!”


与我们相比,这些校长有着共同的三个“少”:


一是开会少,开鲁蒲斯的校长很少开会,他们每月一次参加学区召集的校长会,其他的会几乎没有了。可能因为是少的缘故,校长们很愿意参加学区的会议,会议要求12点到,提供午餐。这天,校长们到得都很准时。午餐很简单,标准的三菜一汤,主菜倒是那个汤,把猪肉和土豆、胡萝卜、西兰花等蔬菜放在水里一块煮,再放上咖喱酱,一大锅分量十足,味道也不错。下午1点正式开会,会议开法也与我们不太一样,学区领导先布置工作,不到半个小时,然后,像开记者会,校长们纷纷发言,提出问题。大多数情况是这些问题学区领导无法当场解决,记下来,要请求董事会决定。校长们在学校也很少开会,更多的是通过谈心、交流来完成他们的工作。


二是人手少。学校行政人员很少,一大半学校不设副校长,校长光杆司令一个人。有几位工作人员帮助校长管理教务、后勤等,一个学校大概三四个人,整天忙忙碌碌地各司其职。校长都不上课,要么在办公室与人谈话、要么在学校巡视,据介绍,他们一般不会去听“推门课”(我们这里学校经常会有的,校长随手推开教室的门进入听课,增加了听课的随机性。)如果听课都会事前与授课教师沟通,征得同意。


三是责任少。学校除了课程教学和基础管理,其他的工作都由学区统一安排,就连学校用电,也由学区统一控制,早上规定时间推上闸通电,下午放学后,拉闸断电。学校有活动需要延长供电时间的,需要事先报告学区。学校所需教学用品,由学区按标准统一配送。校长可以支配的经费十分有限。听说这些校长为了欢迎我们举办的一次餐会,是由参与的当地的校长们自己掏腰包来承担的。


我所在组对应学校的校长是Kailyn女士,凯琳校长管着一所初中,她有50多岁,一副精干的样子,在学校说话,语气很果敢。经常挂在嘴边的一句话是:让孩子们自己决定。她喜欢在学校里四处转悠。那天中午,她和我们一起在学校转,在操场,一群孩子在踢球,一位体育老师在当裁判,她饶有兴趣的停下脚步,在一旁观看。一个男生一个大脚,球正好飞向他面前的另一个队的一名女生,“砰”一声很重的砸在女生脸上,女生顿时手捂脸蹲了下去。裁判完全不顾这个情况,比赛继续进行,凯琳校长也像是什么也没有发生,在一边仍兴致盎然的当观众。那女生蹲了一会儿,站起来,擦去脸上的泪,又投入了比赛。凯琳看了会,才笑眯眯地转到其他地方。


按照计划,我们要分组去对应的校长家做客,我们组自然去了凯琳校长的家。她家住在公寓楼,面积也足够大。凯琳校长养了很大的一条狗,见到我们也不欺生,照样温顺地趴在客厅中央,接受我们的抚摸。凯琳好像不太擅长烹饪,她用烤箱为我们烤制了火鸡,又到楼上同事那里拿来了她委托别人烹制的两道菜。临近开饭,她又神秘地对我们说:今天还有一样好吃的东西。她带我们来到露台,那里有一个炭火烧烤架,里面的木炭正熊熊燃烧,炭火中有一块块用铝箔纸包好的食物。不一会,凯琳用钳子将食物夹到盆中,回到餐厅,我们打开包裹的纸,是三文鱼,经过炭火的熏陶,鱼块热气腾腾,香味扑鼻,然而,吃到嘴里,口味却远不如我们所喜爱的三文鱼刺身了。


回到住处,几个组交流各自的经历,其中一个组体验颇让我们艳羡,原来他们对应的学校校长在郊外有一个几十亩地的庄园,校长带他们去了自己的庄园,那里满目蔬菜,果树成林,那校长是位中年先生,他敏捷地爬上一棵苹果树,摘下几个成熟的大苹果,扔给树下的中国校长,之后又摘下一个在上衣上擦了擦,咔地咬了一大口,那酣畅的感觉痛快极了。

 

开鲁普斯的日常生活

 

查阅百度,对于开鲁蒲斯的介绍是这样的:CAMLOOPS,甘露市,人口:98,754 ,位于不列颠哥伦比亚省(British Columbia)最美丽的高山公路,高贵哈拉公路(Coquihalla Highway)的北端,处于南、北汤普森河(North and South Thompson River)的交汇处。Kamloops距离温哥华约四百公里,整个城市涵盖整个南北汤姆森(Thompson)河岸,占地面积达三万公顷。这里每年的日照时间在2,000小时以上,同时夏季的平均气温达摄氏27.2度,有助于周围200多个湖泊里的鱼类和以及周边的植物快速繁衍生长。这里的地形亦百变多样,除数百个湖泊外,还有大片的干旱林、稀树丘陵以及草原,许多濒危物种栖息于此。


Kamloops这个城市名称来自于印第安语(Cumcloups),即河流交汇点的意思。Kamloops是北汤姆森河(North Thompson River)与南汤姆森河(South Thompson River)这两条河流的交会点,因其便利的地理位置,自古就是交通要道,早年淘金热潮时曾是繁华一时的皮毛交易中心。Kamloops如今已成为不列颠哥伦比亚省内陆第三大城市以及重要的交通枢纽,因其具备无污染的肥沃泥土、半沙漠干燥型气候等条件,这里也成为北美最大的花旗参产地,被誉为“花旗参之都”。 不少参场对外开放参观,让游客了解花旗参的生长过程以及花旗参多方面的滋补药用功效。


10220042.JPG


尽管规范的中文应该称为:甘露市,但我们已习惯叫它开鲁蒲斯。在那里的两个月里,感受最深的是:它的假期多。感恩节、万圣节、纪念反法西斯战争胜利日,甚至是UCC的school day,都照例放假。而一旦放假,大部分情况是大家一起休息,连公交车也停止运营,一次,我们一帮人按照国内的思路,想在休假日出去逛逛,可上了街发现,几乎所有的商店都打烊,公交车也全部停开。出去的时候还兴致勃勃地步行,回来的时候,一个个无精打采,再也走不动了,只能电约出租车,光车费就用去我们一天伙食费,叫我们心疼不已。


地广人稀的开鲁蒲斯总处于一种幽静的状态,即便在白天,街上也常常行人寥寥。而人与人相处,也十分友好随和。有几次我们要自己找到主人的家中做访问。在路上碰到行人问路,你总会得到热切地回应,有些人甚至会绕路为你引导,让人不胜感动。我有次在超市购物,有位孩子在前面付款,最后结账时,总价超出了孩子随身带的钱,在他后面的一位中年大叔立刻示意收银员,孩子少付的几块钱他来支付。孩子小声地道谢,大叔摇一下手,就像做了件平常份内的事情。


到了晚上,夕阳西下,小城自然更加静谧,这里人们也习惯早早回家歇息。当然,例外也是常有的,一旦有活动,开鲁蒲斯也会瞬间热闹起来。


一次是冰球比赛。冰球,在加拿大是人们非常喜爱的运动项目。在城市的边缘,有一座可容纳5、6千人的冰球馆。比赛双方是两支地方队,水平一般,但观众仍然热情高涨,球场几乎坐满。场上队员很投入,争抢激烈,有几次还血洒冰面。场下几千观众也情绪高昂,欢呼不断,为双方加油助威。近2个小时比赛,大家始终精神饱满,绝大部分都坚持到比赛结束。


还有一次是交响乐的音乐会,在市内的一家剧场。演出场地不小,有两层观众席,大约可以容纳1200多名观众。上台演奏的是当地的一个业余交响乐团。尽管我们的欣赏水平一般,但还是能感觉出这个团队的业余性质,队员们年龄差异很大,阵容也不太整齐。即使这样,剧场也基本客满。2个多小时的演出,观众彬彬有礼,一曲演奏完毕,必定热烈鼓掌。整场演出结束后,我在退场的人群中看到一个耄耋老太,总应该有80多岁,拄着拐杖,颤巍巍地站在两层平台的边上。由于好奇,我看着她停顿了一会儿,她见我注意她,不停地重复着:“我在等我女儿,我女儿。”这时只见一位中年女士走过来,搀扶着老太太,对我笑笑,慢慢地离去。


另一次是在白天,那天是当地纪念反法西斯战争胜利日,大家放假,老师告诉我们,白天城市广场有纪念活动,有兴趣可以去的。为了增加了解,尽管没有公交车,我们也都表示要赶去看看,于是起了个早,走着到了广场。来到广场离活动开始还有1个多小时,但那里已聚集了不少人。后来,又有不少人陆续或步行、或骑车,当然也有开着私家车来到广场。纪念活动开始以后,先由市长发表演讲,市长刚讲完,一阵飞机轰鸣由远及近,不一会,6架喷着白色雾气的飞机飞临广场上空,并组队编成不同队形,原来是附近的空中飞行表演队受邀参加纪念活动。之后,当地的文艺团队表演了节目,大家站立观看,秩序井然。


这些大型活动,许是不常有的缘故,当地人们参与的热情很高。像在广场的纪念活动,几乎有近万人赶来参加,是这个城市总人口的十分之一。


开鲁蒲斯也有一些日常的文化娱乐活动,如电影院就是常年营业的。我们去看了一次电影,当时,这里的电影已经是小厅化运作,每个厅反映一部不同风格的电影,并且是循环放映。


我们在售票处看到,观众可以选择看不同的电影,票价是统一的,但进了放映厅,就不能再随便进出。我们几个根据各自的爱好,选择进了不同的放映厅。我和另外两个团员去的是喜剧电影放映厅,进去的时候,一部电影刚开始。由于英语水平问题,我们看这样的喜剧片语言能力跟不上。虽然,大致的故事情节能知晓一二,但片中角色们爆出的笑料,我们都无法理解,一时间,出现了这样的现象:电影厅里的老外正捧腹大笑,而我们三个中国人却还在莫名其妙。可是。看喜剧电影,总不笑也不行呀,跟着笑吧,于是,在这个电影厅,常常是老外们爆出一阵笑声,滞后几秒,我们三个中国人就紧跟着哈哈大笑。一段时间后,一些老外奇怪地望着我们,他们一定没有搞明白:中国人的笑点为什么会慢上几秒。


我们还去了当地的图书馆,规模不大,但井然有序,它的书库是开放式管理的,也有不少人在阅览室看书看报。整个图书馆安静温馨,有人说话也用很低的声音,管理人员始终面带微笑,热情地为有需要的人提供服务。


10220035.JPG


我们去过几次当地华人开设的中餐馆,每次都看到人不太多,尤其是老外很少。餐馆中的菜肴不便宜,一般都要比超市的原材料贵上5、6倍。倒是常常看到一些中国留学生模样的孩子在餐馆用餐,而且经常点的是昂贵的龙虾、海蟹。估计这些孩子都是被父母送出来读书的,用着爹娘的钱,他们自然不心疼。


开鲁蒲斯当地人很注意健身,UCC有一个标准的游泳馆,温水设备完善,条件很好。每天正常开放,去运动的人都很多。我们经常看到,当地人在自己别墅的边上建了小型游泳池,也常常看到有人下水活动。有次我们看到有一家居然在房子前面建了两个游泳池,主人一会儿在这个池,一会儿再到那个池,我们开始没有搞清楚他是想干什么。后来,当地人告诉我们,那两个池的水温不同,一个温水,保持在26度,一个是常温水,在不同的水温下游泳,有利于血管扩张和收缩。


最后说个插曲,在当地,禁烟开展得比较早,国家的相关法律对吸烟有严格的规定,一般的公共场所建筑内禁止吸烟。在UCC,所有室内空间自然不允许吸烟。于是,在几处室外的场所,经常有些人聚在那里吞云吐雾,但是,让我们感到费解的是:吸烟人群,十有八九是女孩。在本世纪初,国内女孩吸烟的极少。我们问学校的老师,为什么加拿大那么多女孩子抽烟?得到的回答是:由于女权运动的深入,当地的女孩普遍受其影响,为了表示争取男女平等,女孩子以抽烟显示强悍,也算作是女权思想的外在行为表现方式。

  关于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