往事 . 巴西的舅舅

关于作者 分享 返回

巴西的舅舅

作者:容子 发表时间:2017-12-20 点击数:290

image001.jpg

【题图:巴西首都巴西利亚电视塔(注:作者三舅1995年寄自巴西的明信片)】

 

巴西,在拉丁语中是“红木”之意,被称为“红木之国”。这是一个与“红木之国”有关的故事,它横亘在我与远方之间。


“哪里有太阳升起,哪里就有华人的足迹”,很多年前,华人带着蓝色梦想,早已踏上南美土地。飘零海外的老华侨于彼岸生息劳作,为巴西的富饶发展奉献汗水、智慧,乃至生命。


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的第3年,一艘荷兰籍邮轮在香港鸣笛启航,向着红木之国驶去。我的三舅(母亲的三哥)Mr. Kailang Zang是这艘船上的一员,历经96天航行,抵达遥远的巴西。暑雨祁寒,命运多舛,这位老华侨在巴西生活了50多年,终老他乡。人生如风,骤然而来,悄然而去,他的故事,是个遥远的思念,在他一串串人生脚印上,有琥珀色的月光,有火焰般的雷电。

 

1、岁月钩沉,飘零他乡


 image002.jpg

【三舅2005年5月摄于巴西利亚家中】

 

中国广东有个小城,山秀水美,小街小巷纵横交错,南洋式的小楼和华南风格的民居星罗棋布。潮州,我母亲的家乡,也是母亲兄弟姐妹们在童年、少年留下脚印的地方。客家人大家族,人丁旺,兄弟姐妹11人,母亲排行倒数第二,三舅年长我母亲12岁。


家族里的华侨多在南洋谋生,发迹之后从海外寄回一笔笔钱款办学堂。重族亲,重教育,客家家风惠及母亲兄弟姐妹们,他们上学读书,接受教育。春雾夏雨,读声朗朗:“人之初,性本善,性相近,习相远……”,中华文化嵌入幼小心灵。秋月冬阳,灯下攻读:“仁义礼智信,温良恭俭让”,传统文化理念深植于客家后代。暑期在稻田里收割,寒假到大户人家打工,伴随着勤工俭学和劳动锻炼,这个大家庭的孩子们上小学、初中、高中,有的上大学,成人之后走上了不同的人生道路。


抗日战争时,三舅随西南联合大学到达昆明。这时,因日寇飞机轰炸,学校解散,三舅被国民政府派往滇缅公路保山站,参加抗战物资运输工作。后因滇缅公路战事紧张,退至贵阳。日本飞机轰炸贵阳,又再次退到重庆、成都、甘肃宝鸡等地工作,直至抗战胜利。抗战胜利后,三舅赴上海“两江(江苏、浙江)汽车运输公司”任职。这家大公司当时与“祥生汽车公司”齐名,不仅有货运大卡车,还有大客车。当时的上班地点就在今江西路、四川路口附近。1945年至1948年间,三舅在上海住了3年,能讲上海话,常去江浙一带的南京、无锡、杭州等城市跑业务。1948年底,三舅随车行搬迁,跟着老板从上海去了香港,又迁往巴西。三舅搭乘荷兰公司邮轮前往巴西工厂,作为高级职员前往巴西,因此享受二等舱待遇。


尽管是二等舱的待遇,但邮轮在海上漂泊了90多天才抵达巴西的圣保罗(SAO PAULO)。90多天呐!艰苦的航行让三舅至死难忘,在后来的通信和电话中,三舅不止一次提到这个数字,可见锥心刺骨!特别是沿途见闻更让三舅刻骨铭心,在1987年8月的来信中他写道:


“96天的航程,途径马尼拉、新加坡、科伦坡、印度洋摩力士岛、北非、中非、南非沿海各大港口城市。非洲城市大多受法国、葡萄牙、英国统治,城内均住白种人,黑人只能住在城外郊区。黑人每天一早搭乘黑人公共汽车进城工作(男男女女大都是粗工),他们每天自带饮水及午餐,因城内一切商店不卖东西给黑人,郊外黑人区才有黑人的商店、电影院和诊疗所,天黑时黑人需全部离开城市。黑人在市内全无自由,市内的商店、电影院、餐厅、公园、公共汽车、路边大树下市政设施的长椅之处,都挂有小牌子写明黑人不得入内、不准坐,这是法令。当初见此,感触良多,非洲黑人总有一天要抬头的。现在非洲很多国家(我当年经过的国家)早已独立了……”


经过96天的航行,1949年初,三舅终于踏上南美大陆。从此,他开始了从中国进入南美国家的沧桑人生。


image003.jpg

image004.jpg

【作者的三舅1997年1月摄于巴西首都巴西利亚家中。图中小狗“吉迪”(中文名“来福”)与他一起生活了11年。】

 

2、异域情缘,蹉跎一生

 

圣保罗被称为南美洲最大、最繁华的城市,位于巴西东南海岸,是大西洋沿岸的港口城市。三舅先是在圣保罗生活了20年,这个阶段正是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巴西经济全面发展的全盛时期,三舅称之“黄金时代”。当时三舅感到挣钱并不困难,生活充满希望。都说老一辈海外华人吃苦耐劳、聪明能干,确实如此。三舅到巴西后先是在工厂任职,不久,开始经营自己的生意。在巴西全盛时期的黄金时代,他有了自己的店铺、房产、车子等,一度赚了不少钱,成为巴西中产阶级中较富裕的商人。他攒钱,一直没有成家,幻想有朝一日衣锦还乡,像家族中那些在海外发迹的老华侨一样光宗耀祖。


但是,世事难料,后来的一件事,彻底改变了他的人生轨迹。这件事,与一个承诺,与一个女人有关。灵魂,进入一个微笑的世界;善良,让他曾经的梦想成为浮云;那个改变他人生的故事,多么委婉,多么动人,又多么悲凉。


在三舅寄回国的照片中,有一张他和妻子阿婉妮在圣保罗的合影[图4],背景是野外的棕榈树,阿婉妮身穿蓝花连衣裙,深情地侧望三舅。那时,照片上的三舅还是中年男子,中等身材,身着白色衬衣,显得忠厚朴实、和善稳重,虽是亚洲人面孔,但长期生活在南美,皮肤已泛棕色,俨然几分巴西人风度。

 

image005.jpg

【三舅夫妇1979年7月摄于圣保罗野外】


image006.jpg

【三舅和妻子阿婉妮1978年底摄于圣保罗(中年时的三舅)】

 

三舅与阿婉妮的前夫曾是生意伙伴、好友,可惜他这位朋友命薄缘悭,在孩子们年幼时因病去世。临终前,朋友把阿婉妮和孩子们托付给了三舅。朋友去世后,阿婉妮的日子如履薄冰,非常艰难,三舅秉承老友之托,一如既往地接济和关照阿婉妮及孩子们。多年患难与共,阿婉妮心生感激。日久天长,心心相印,友情走向爱情,终于,他们结婚了,从此三舅永留巴西。


三舅的妻子名AVANY,是欧洲血统的葡萄牙裔移民。“阿婉妮”是大舅与三舅重新取得联系后,大舅给AVANY起的中文名字。阿婉妮年轻时很漂亮,白皙的皮肤,深褐色头发,高挺的鼻梁,温和的性格。可惜这女子不幸,年纪轻轻守了寡,拉扯着几个年幼的孩子度日如年。愁容憔悴,春去夏衰,似乎只有凋敝的秋和残破的冬在等待她。然而,秋风里有一堵墙,寒冬里有一团火,就在她最艰难的时候,来自中国的仁义男子——我的三舅,替她的前夫扛起了责任。为了朋友间的一句承诺,三舅不仅养活了阿婉妮和孩子们,还付出毕生心血把阿婉妮的孩子培养成人。


山之于海,总是一往情深,两情不渝,一头青丝成白发。“假如你是山,我便倚你成水:假如你是海,我就躺成一艘船;假如你是土,我愿是抓着你的树”,阿婉妮跟随三舅一路走到老,从她身上看到的是笑容和幸福,还有弥漫全身的欧裔风韵。


image007.jpg

【阿婉妮2000年4月摄于首都巴西利亚家中】


image008.jpg

【阿婉妮2000年12月摄于巴西南大河州】

 

1995年3月和5月,三舅在来信中分别写道:


“相感人生如梦,实可悲可喜。我30年在中国,45年在巴西[注:当时],在巴西写中国字、讲中国话实在太少了,但中国话、粤语、潮州话、客家话,我还能讲。我知道写信会有很多错字,写不整齐,中国话写不流利,但还能讲讲、写写,自以满足。” “巴西最大城市圣保罗,即南美最大城市,我曾在圣保罗住了20年,那是巴西的黄金时代。我又在巴依阿省(BAHIA)南部海滨城市依料乌士城(Ilheus)住了20多年,这里风景很好,是巴西出产朱古力果子之城市。该城市只有我一个中国人,当时我与阿婉妮正式结婚25年了。我自感快乐之事,就是我住在依料乌士城20多年,这里只有我一个中国人。实为人生如梦!”


1969年前后,三舅来到巴西东部的巴伊亚州(三舅信中写“巴伊阿省”),在南部港口小城伊列乌士生活(ILHEUS,三舅译“依料乌士”小镇)。这个小城北距萨尔瓦多市210公里,始建于1530年,于1881年设城,是葡萄牙早期殖民据点,一直是巴西最大的可可输出港。小城有飞机场,1980年城内人口只有7.1万,加上郊区人口共13.2万。三舅在这个风景优美的海边小城又生活了20多年,让他引以为傲的是,这20多年中小城里只有他一个华人。在帮助朋友遗孀阿婉妮的过程中,他与阿婉妮结缘并结婚,上帝眷顾这对有情人,让他们几十年相濡以沫共度余生。这段姻缘见证了海外华侨的忠厚善良,成就了一曲异国他乡的传奇。

 

image009.jpg

【1987年1月 三舅与阿婉妮合影于伊列乌士小城,家在大桥对面。】

 

“人生如梦”,自1948年底离开中国后,三舅再也没有回到过他出生的地方。我常在心中问:三舅的一生幸福吗?有价值吗?为了阿婉妮和她的孩子们,三舅终生没有留下自己的亲骨肉,成就了他人的幸福,奉献了自己的一切,这段不同寻常的姻缘故事,令我唏嘘不已。


我曾经不明白三舅为何如此苦了自己,家人也多次问他“为什么?”但他没有多解释。我母亲非常理解:客家人重情重义,仁义礼信,肯牺牲,愿付出,这是老辈们传下的精魂。在三舅的人生中,深沉的友谊背后,折射的是对朋友的诚信;友情的长久坚守,证明的是仁义品德;助人的慷慨奉献,源自中华传统文明。虽然三舅的人生宛如一部悲剧,但悲剧中的他,光柱似剑,顶天立地。


image010.jpg

【家中墙上挂着中国画、中国字“福”、中国式扇形装饰物。】


image011.jpg

【1997年1月,三舅夫妇摄于巴西伊列乌士城家中。】


 

3、漫漫人生,步步仁义

 

在跌宕起伏的人生旅途中,有风和日丽的坦途,更有雷雨交加的悬崖;有浪花拍岸的惊喜,也有长夜难眠的惆怅……是什么支撑着海外华人矢志不渝的奋斗精神?他的一生是成功?还是失败?带着这些问号,我思索着三舅的人生。

 

image012.jpg

【三舅夫妇1992年4月摄于巴西总统府前,大草坪是直升飞机机坪。】

 

如果说,在巴西经济发展稳定的情况下,三舅帮助朋友是比较容易的,但在巴西长期处于经济危机的艰难时期,那就不是一件简单的事,而是一件很不容易、很了不起的事。从上世纪八十年代开始,巴西经济开始衰退,1980年—1993年,高额外债成为拉美国家的经济特征,脆弱的巴西经济长期被通货膨胀所困扰。巴西经济危机中接连几次货币大幅贬值,顷刻之间无数富裕的中产阶级沦为社会平民。三舅曾一蹶不振,攒下的资产化为乌有,不仅“衣锦还乡”之梦破灭了,就连养活一家也需胼手胝足,拼尽全力。   


1988年巴西的通货膨胀率是1038%,1993年达到2489%。这5年中,巴西推出了三种货币,但最终全部宣告作废。人们在发薪日排起长队买东西,否则第二天物价就会上涨一倍以上。根据三舅的回忆:每次去超市都会看见很多工作人员一直在贴价格标签,每个价签上的价格都不一样,因为商品的价格一直在变动。


在长达10多年经济危机的岁月里,三舅始终无怨无悔,和阿婉妮全家不离不弃,同甘共苦,共度难关。

 

image013.jpg

【1998年10月,三舅夫妇摄于伊列乌士城家中。】

 

1995年3月,三舅在来信中用繁体汉字写了以下情况:


“在巴西,我的生活经济条件在15年前欠佳,当时无法与中国家人联系。后来巴西经济危机使我破产,将我所有辛苦存下之款(银行存款、银行股票等)贬值,因政府多次改革币制,由老巴西币变为新巴西币,例如300万元变为3万元,在一年内又改变巴币名称,3万元等于300元。如此情形,人民辛苦存下的少量存款彻底变为零。比较富裕之人或工商业资本家的存款在国外,有钱华人大部分存在香港,经济情况则还好。目前,我与妻子阿婉妮(AVANY)每月靠养老金生活。而养老金很少,但可以维持生活和住房问题。我有房子一栋尚好,已是75岁之人[注:1995年],是人生之最后一段生命,不知今天明天。新陈代谢,天然之事,能活到75岁,很满足了……。”


image014.jpg

【三舅2000年6月摄于巴西利亚家中】

 

读罢三舅来信,一个旅居巴西的老人站在了我面前。寥寥数笔,他将一个时代、一个国家的历史呈现于我,也将自己的人生命运告知于我。人的命运总是与时代、与历史、与国家紧密联系。世界就像万花筒,人生就是多棱镜。这个世界充满了多样和多彩,人生有着多种和多面,如果不能理解世界的多变和多样,将无法获知人生的意义和真谛。


亚马逊雨林还是那样葱郁,伊瓜苏瀑布还是那样充沛,但大病初愈的巴西就像失了元气。经过多年折腾,巴西经济慢慢开始复苏,等到缓过劲来,三舅年岁已大,后来开了个日用品文具店维持生计。1995年,三舅和妻子阿婉妮在伊列乌士小城生活了25年后,搬到首都巴西利亚开始新的生活,因为阿婉妮的儿子已长大成人居住首都,邀请父母搬到巴西利亚,以便照顾。晚年的三舅可谓“一无所有”,靠养老金生活,但他感受着子女们的厚爱,觉得“精神愉快”。


三舅身处异国他乡,貌似茕茕孑立,但阿婉妮一家就是他的家,他与他们已融为一个大家庭。三舅之前没有成过家,无儿无女,待阿婉妮的子女视如己出,竭尽全力把孩子们培养成人。几个孩子从小跟三舅生活在一起,感情很深。在三舅的多次来信中谈及到这些孩子,说他们长大成人后一直待三舅很好,按中国话说就是“孝顺”,使两位老人感到开心、满意、幸福。


image015.jpg

image016.jpg

【1995年3月29日三舅夫妇摄于伊列乌士城家中,照片背面写:“阿婉妮69岁生日”】


image017.jpg

【1995年3月三舅夫妇摄于伊列乌士城家中后院。照片背面写:“1994年底变卖旧房,花费2万美金购买了此房。”】

 

从三舅寄来的许多照片可看出,他和阿婉妮组建的家庭是个大家庭,就像他童年时的大家庭那样,子女很多,人丁兴旺。以下这张照片,是三舅1995年寄来的,照片中的小男孩是他们的小孙子(阿婉妮儿子的孩子),三舅带他参观巴西首都巴西利亚的电视塔。在这张照片背面,三舅写到:“子女加上孙儿、孙女总共20多人,大孙女、大孙儿已大学毕业。”这个大家庭啊,曾是三舅肩上的重担。

 

image018.jpg

【三舅带着小孙儿参观巴西首都电视塔,1995年】

 

1996年圣诞节前夕,三舅来信谈到:


“有一女儿由西班牙回来探亲,带了很多礼物送给我和阿婉妮。她在西班牙一工厂工作,是化学部门主管。她要我和阿婉妮去西班牙及葡萄牙一游,一切费用由她负担。由于身体原因,我们未决定此行。另有一儿子在首都空军部门工作,是政府高级人员私人飞机师,他每星期除工作或飞行外,一定来看望我们,还有他的太太和两个儿子(即我们的儿媳妇和孙子)也来。我无子女,阿婉妮的子女对我很好,如此精神上也愉快。”


1997年元旦后,三舅又来信:


“1996年已经过去,唯盼1997年我们平安幸福。圣诞节、新年,我们均过得很愉快,收到很多礼物。住在首都的儿子(在航空部工作的飞机师)及儿媳妇、孙儿驾车接我们到亲戚家过圣诞节,非常热闹,一直到清晨三时我们才回家休息。因我眼力欠佳,已多月不驾车了。我们如需用车时,儿媳妇开车来给我们用,一切向方便。在圣诞节、新年,你们有无相聚,方便请告一二。兹附相片三张,收到望告知。匆此并颂身体健康。”


大家庭中,仅就这个高级飞行员儿子已使三舅夫妇引以自豪。这个儿子就职于巴西航空部。2000年10月三舅和阿婉妮应儿子之邀,去儿子家住了一段时间,所住大楼是政府航空部高级人员的公寓。照片中,蓝天下他们站在白色飞机前留影;高楼下他们站在气派的公寓前微笑…… 让人感觉三舅夫妇终于“熬出了头”。

 

image019.jpg

【三舅夫妇于2000年10月参观巴西航空节,摄于巴西首都巴西利亚。照片背景:巴西总统私人飞机 】


image020.jpg

【三舅夫妇摄于巴西利亚航空部公寓前 】

 

每年圣诞节,儿女们都接他们老两口出去玩。女儿曾陪同他们去巴西最南部的“南里奥格兰德州”旅行(RIO GRANDE DO SUL,三舅译为“南大河省”),在寄来的照片背面三舅专门注明:“这个省东濒大西洋,西邻阿根廷,南界乌拉圭,有著名的阿雷格里港。这里的人大部分是欧洲血统,教育及治安比起中部和北部各省好的多……。” 三舅的晚年虽靠养老金生活,但得到子女们接济,生活幸福。

 

image021.jpg

【2000年12月,三舅夫妇与女儿(中)合影于巴西南大河州】

 

就像一粒美丽的石子投入水中,泛出圈圈动人的波纹,那波圈一层比一层大,一圈比一圈远,慢慢消失在眼前,但美好的记忆会长久留在脑中,让你无限遐想。悠悠岁月,茫茫人生,三舅的一生富有戏剧性,他前半生的付出及辛劳,在后半生得到了回报,孩子们待他亲如生父,他的晚年享受着天伦之乐。透过他的来信和照片,我看到海外华人的奋斗史,看到勤劳、善良的三舅,在他身上闪烁着“仁义”的光芒,这种中国传统文化对阿婉妮及孩子们也产生了影响。

 

image022.jpg

【三舅2000年12月圣诞节摄于巴西南大河州】

 

4、悠悠亲情,茫茫两地

 

历史翻过了旧的一页,中国改革开放迎来了阵阵海外薰风。20年烟雨迷茫,20年等待与希望。经历了20年中断联系后,忽如一夜春风来,三舅重新与国内亲人取得了联络。发白背驼,老泪纵横,乡音、乡情,永远是牵着海外华人心扉的风筝线。


自从三舅与国内亲人取得联系后,他不断给各位兄弟姐妹写信和寄照片,前后大约写了几十封信,每张照片的背面都写满说明,对于70多岁高龄的老人来说,这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只能说强烈的手足亲情是他执笔的动力。

 

image023.jpg

【2000年3月29日三舅夫妇摄于家中。照片背面写着:“阿婉妮74岁生日,我(三舅)已80岁。”】

 

1995年后,母亲因右手颤抖,行动不便,常让我帮助她给三舅写回信。我陆陆续续知道了三舅几十年来在巴西的一些生活情况(本文中关于三舅的情况,多见诸于他的来信和照片说明)。阅读三舅的信件,如芒在背,仿佛走进一片未曾涉足的沼泽,不禁茫然无措,感慨不已。那一封封来信,那一个个汉字的背后,一位华侨老人一笔一画写下思乡之情。


1995年夏的一天,我前往巴西驻上海领事馆办事。巴西驻沪领事馆位于淮海路1375号的“启华大厦”,走进这个南美国家驻华外交机构,心中升腾起莫名的情感,这股情感自然是源于远方的三舅。在巴西领事馆办完事后,我忽然萌生要去巴西的念头,于是向巴西领事馆的官员询问:中国人如何办理前往巴西的手续?一位巴西女官员(白人、中年)微笑着望着我,和气地问:“你有亲属在巴西吗?”我点点头。她向我介绍了中国人前往巴西的相关手续流程和要求,然后友好地赠送我两本漂亮的书,说是送给我的礼物。


这两本书,大本的是中译文《巴西简介》,小本的是中英文对照的《巴西诗选》,都由巴西驻华大使馆编制,封面封底都是深绿色边框,鲜黄色中央,为巴西国旗的代表色。这两本书,还有三舅寄给我的“巴西电视塔”明信片等,成了我的收藏品。望着这些收藏品,我常想:什么时候能去巴西见识这片神秘而多情的土地?

 

image024.jpg

【巴西驻沪领事馆赠送作者的书】

 

永远记得1997年春,唯一一次与三舅用中国话通电话的情景。那是上海的白天、巴西的半夜,声音清晰地从遥远的南半球传来。老人激动的、颤抖的、不连贯的声音,仍带着广东的乡音:“听到你的声音,我很高兴,你的声音很像你妈妈小时候的声音,很像……让我慢慢说,慢慢说,快50年没讲中国话了,让我想一想该怎么说……”。 50年了,三舅身边没有其他中国人,一朝想起还能乡音不变,这是什么力量?这是融化在骨头和血液里的中华力量!


海外华人对祖国怀着怎样的感情?他们关心祖国的变化吗?他们对中国的改革开放、发展进步持怎样的心情?三舅在1995年3月9日的来信中写到:


“当年我每月多次去南京、杭州(出差)。现在杭州市全是新城市了,旧城市没有了,西湖还有点原面目。这是我从报纸杂志和电视、图片等看到的。新广东发展最大的是深圳市,当年无一座三层楼房。汕头市现也高楼大厦。以上均在电视上介绍中国的‘今日中国’看到。又,云南省昆明市,滇池(昆明湖)、滇缅路、新疆、四川、贵州、广西、西安、徐州,也都在电视中看到了。从长江上游至下游,我曾坐过木船。西安华清池我曾洗浴二次以上。因此,我在巴西已像游览了中国各地。回国一行是我多年的盼望。”

 

image025.jpg

【三舅来信例举】

 

在三舅的心目中,圣保罗是南美最大、最繁华的大城市,当年他从上海到香港,又从香港到达圣保罗,一直认为圣保罗比上海和香港繁华。而现在令他惊讶和骄傲的是,中国上海已不亚于圣保罗了。

三舅给我们寄过许多他与家人以及巴西风景的照片,从照片中可见他家的墙上挂着中国画和中国字“福”,还有中华扇装饰物。另有一套照片是他和阿婉妮在巴西首都一起参观中国京剧人偶展览时拍下的。照片中,三舅的眼中流溢出深深的思乡之情。重情,重义,不忘祖国,是老一辈海外华人的优秀品质。

 

image026.jpg

【图25:2001年6月13日三舅夫妇在巴西首都参观中国京剧人偶展览】


image027.jpg

【在巴西首都举办的中国京剧人偶展览,三舅2001年6月13日摄】

 

两位老人,三舅和他的妻子阿婉妮,为了参观来自中国的京剧人偶展览,专程到巴西利亚车站总站乘车,跑了很远的路。在巴西首都举办的这个具有中华传统文化气息的展览,是一次中巴文化交流,旅居巴西的华人通过这个窗口深情地遥望祖国。中华传统文化是他们的根脉,深深扎在他们的心中。假如世上有长生不老药,假如这些老人如今健在,假如“天涯共此时”,该多好啊!

 

image028.jpg

image029.jpg

【三舅和阿婉妮2001年6月13日于巴西首都车站总站旁】

 

三舅曾想回国探亲,却因年迈体弱,举棋不定。纠结于高血压、心脏病,身体欠佳,无法实现夙愿。母亲虽然很希望见到这位兄长,但不敢奢望。遥望巴西,眼巴巴地等待,但这位老人未能跨越海洋回到故土。


人世间,许多事儿在不可预测中发生了阴差阳错的变故,又在不经意的等待中丢失了机会,让人抱憾终生。2002年春,三舅和阿婉妮搬家去另一城市,隔了大半年后,他给广州的大舅和汕头的五舅打来简短电话告知:之前大病一场,因心脏病发作于2001年下半年住院,出院后还在恢复之中。讲到他的新地址,因电话中说不清(要报外文字母),三舅说还是等他写信过来告诉大家吧。可谁曾料到,从此石沉大海,杳无音讯,彻底失去了联络。


与三舅联系最多、懂得外语的大舅年事已高,突然中风病瘫,说不出话了。这时,母亲让我赶紧给三舅写信报告情况,但信寄到三舅家的老地址被退了回来。因不知三舅搬到巴西哪个城市,没有他儿女的地址,我们只好被动地等待三舅来信,但迟迟不见来信。一等再等,长久的等待,让全家失望。一年后,大舅病故。2006年春,汕头五舅的儿子突然打来电话,说是巴西来电了,可惜他听不懂葡萄牙语,只听懂三舅的名字,无法弄清对方所说内容。到当地电信局查询,国际长途电话无法查到境外来电号码,失去了再联系的机会。不久,我母亲也接到一个来自巴西的女人电话,估计是阿婉妮来电,同样听不懂对方所言。事后,各家通过种种办法寻找,甚至家人出差去巴西拿着三舅的照片和老地址,请我国驻巴西大使馆帮助查询下落,但都无功而返。唉,天下不幸、不巧、遗憾的事太多了!


那日,母亲伤心地落泪:“三舅有心脏病,可能突然发病,来不及再与我们联系,就走了。如果三舅去了天堂,就让他在那里与外公外婆、兄弟姐妹们团聚吧。”


无法证实三舅是否已经去世,用现时的话说应叫“失联”,但从老人的年龄判断,从三舅家人最后一次来电的情况判断,估计他已病逝,永远留在了巴西(如果活着,三舅现应96-97岁,活着的概率较小)。遗憾这位老人在遥远的巴西辛苦一生,“文革”前后20多年与祖国亲人无法联络,好不容易等到改革开放,刚和国内亲人恢复联系,又阴差阳错“失联”,最后客死他乡,没能见到骨肉同胞一面,甚至没能听到祖国亲人的最后一句祈福。


一声叹息,叶落他乡。


我总觉得三舅是个悲剧人物,就像一去不返的仁义之士,在异国他乡奉献了一切。他的一生留给我们太多遗憾,人生的遗憾,距离的遗憾,亲人们的遗憾……为什么总是想起这位老人,为什么?因为在他悲剧式的人生中可以看到可贵的价值,可以看到人性中最宝贵的善良!

 

image030.jpg

【老年三舅2000年12月圣诞于巴西南大河州】

 

我无数次梦想自己飘洋过海去到巴西,替母亲给这位长辈送上一束鲜花,让漫天飞舞的花絮述说悠悠往事。然而,鲜花应该送到哪儿去呢?

 

image031.jpg

【三舅在这张照片背面注明:“我家旁边,太阳下山时河流出海口的风景。阿婉妮的女儿拍摄。”】

 

失去的已无法追回,遗憾的只能随风飘散。


巴西,遥远的国度,晨曦中看你花开蝶舞,黄昏时见你晚霞斑斓。


遥望巴西,哪里有太阳升起,哪里就有华人的足迹。


祝福那里的人们,祝福那片葬着我们亲人的遥远土地。

  关于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