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大建
2018年第2期《上海纪实》今天上线。
本期开设“纪念改革开放40周年专题”栏目,发表3篇文章。
俞亮鑫的《谁持彩练当空舞》一文,写了电视导演滕俊杰。几十年来,他导演并主创了数百台大型文艺晚会,曾三次荣获“五个一工程奖”,18次荣获中国电视文艺最高奖“星光奖”一等奖,2次获得广电总局颁发的“最佳导演奖”。近年来,由于成功执导了数部在海内外具有影响的3D全景声京剧电影,这使著名电视导演滕俊杰在电影界赢得了声誉。2014年,《霸王别姬》在洛杉矶有600多位全球评委投票中,荣获了世界3D电影最高奖“金`卢米艾尔”奖,这也是中国电影第一次在此主流电影领域获此殊荣,使之成了一部被全球电影界认同、具有里程碑意义的中国电影。而后,2015年《霸王别姬》获得了法国巴黎电影节最佳艺术电影奖;《萧何月下追韩信》2016年获得中美国际电影节最佳戏剧电影“金天使”奖、2017年获得蒙特利尔中加国际电影节“最佳导演奖”。滕俊杰的电影梦越做越大,2018年下半年,他将执导由尚长荣、关栋天主演的经典京剧电影《贞观盛事》。滕俊杰说,执导《贞观盛事》这样的经典是荣幸的。他依然不收取一分钱,要的是京剧艺术的传播、繁荣。之前,他把《霸王别姬》《萧何月下追韩信》《曹操与杨修》等三部3D全景声京剧电影的导演稿费一分不留地都捐给剧组,用于并不宽裕的创作经费。 今年四月,滕俊杰应中国国家大剧院之邀,率上海广播电视台团队赴京拍摄了根据前苏联作家鲍里斯·瓦西里耶夫的代表作改编的4K全景声歌剧电影《这里的黎明静悄悄》。
张志萍的《周瑞金:宁做痛苦的清醒者》一文,写的是上世纪九十年代初,中国正处于改革的十字路口,时任上海《解放日报》党委书记兼副总编辑周瑞金组织撰写《改革开放要有新思路》等四篇针砭时弊、呼唤改革的系列评论文章,在《解放日报》头版以“皇甫平”名义发表后,在全国引发了一场激烈的思想交锋,由此为邓小平南方谈话引领的第二次思想解放运动发挥了很好的舆论先导作用,在当代中国改革开放史和新闻史上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
宗福先于1978年创作的话剧《于无声处》四十年了。四十年来所有采访过宗福先的记者无一例外地问:你当时就不害怕么?他也无一例外地回答:不害怕。害怕是一种很沉重的感觉,它会压在心上头上,迫使当事人踹踹不安,坐卧不宁。宗福先没有。于是有人得出另一个结论:宗福先胆子大,勇敢。宗福先回忆说,“总的讲我是一个谨小慎微之人。”一个在人们看来危险系数极高的戏,结果却如此顺风顺水,为什么创作演出过程中出现的每一个人都会用自己的力量往上推这个戏?唯一的理由就是因为这个戏符合民心,符合民意,上演以来遇到的所有的人,全都是这么想的!宗福先由此得出 “创作经验”:写作,尤其是他写的这类题材,一定要遵从民心民意,这会给作家良知,给作家勇气,照亮作家前行的路。请读宗福先《民心民意给了我良知与勇气 ——回望四十年前话剧<于无声处>创作、演出》。《上海纪实》电子刊与《上海文学》同期刊发此文。
本期“在场”栏目刊发5篇文章。
袁念琪的《阿拉喝上了长江水》,写了上海市民终于喝到了清洁长江水的故事。2010年12月1日,青草沙通水了。清澈的长江水,自长兴岛青草沙水库源源而来,经江底越江管道奔向都市;上海570多万市民率先喝上优质长江水。到2015年,上海喝长江水人口达1500万以上。2018年1月,横沙岛上3.6万多常住居民喝上青草沙的水,标志着上海郊区集约化供水的全面完成。13 0多年来,上海人喝浑浊黄浦江水的历史,结束了。
任芙康的《上海八日》,写上海的蔬菜市场。任芙康是天津作家,应邀来沪采访上海蔬菜(集团)有限公司,这个公司如何稳健而高效地保障有2400万人居住的大上海的蔬菜供应及肉蛋奶水产等生鲜农副产品供应?作者在上海呆了八日,采访了多个农贸、蔬菜、水产市场,写下这篇报告文学。
公元2016年10月28日,魏顶峰终身难忘的日子,作为上海辰山植物园园艺师的他获得了上海市总工会颁发的“上海工匠”称号。还同时荣膺上海市五一劳动奖章,魏顶峰双喜临门!他高兴极了,从安徽颖上到上海打工的近二十年间,从来没有像此刻那么激动人心!请读蒋志和撰写的《卓越的园艺师——“上海工匠”魏顶峰》
孙建伟的《中国的“洋垃圾”禁令》,写了2017年中国宣布停止进口“洋垃圾”、2018年中国政府工作报告重申严禁“洋垃圾”入境之后,上海缉私警察在行动,严厉打击走私“洋垃圾”违法行为,这充分展示了中国政府落实新发展理念,着力改善生态环境质量,保障国家生态环境安全和人民群众健康的重大意义。对“洋垃圾”说“不”,就是对破坏生态环境的粗放发展方式说“不”。
书隐楼在上海文博界和新闻界的出名,似乎不在于它逝去的韶华和留下的斑斑印痕,而在于它岌岌可危的处境和山穷水尽的保护困境。这些年每当夜间狂风大作、电闪雷鸣、暴雨倾盆,作家沈嘉禄不免要担心它的安危。他家离书隐楼不远。请读沈嘉禄写的《春雨初歇书隐楼》。
本期“记忆”栏目发表3篇文章
传记作家秋石的《追寻真正的中国——80年前史沫特莱的新四军战地记行》一文,写著名美国记者、进步作家艾格尼丝·史沫特莱以英国《曼彻斯特卫报》记者的身份,为中国红十字救护总队赴江南考察敌后情况写调查报告为由,去寻找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新四军和游击队。回到美国后,史沫特莱撰写了长篇报告文学《中国的战歌》,该书出版后连续再版,受到各国读者的热烈欢迎,被誉为第二次世界大战中优秀的报告文学著作。史沫特莱还撰写了大量介绍中国革命的通讯、报告(纪实)、杂文和短篇小说,短短数年内,其创作的数量达到200万字之多
本文作者叶周保留的前辈来信中,有他爸爸叶以群外出开会时从外地的来信,也有前辈作家如周而复在他去美国后,经过航空传送跨越太平洋的贺年卡。每当看见这些在空间和时间中穿梭旅行的小小书信,叶周时常会忆起信中蕴含的故事。虽然时光已逝,人已去,这些信却依然作为一件实实在在的物品珍藏在他的书橱里。请读叶周《父辈的来信》。
陆其国的《石评梅:恩怨尽付春光中》一文,写“五四”时期涌现出来的女作家石评梅与中共早期领导人之一的高君宇恋爱故事。高君宇不幸病逝后,评梅曾在日记中写道:“生前未能相依共处,愿死后得并葬荒丘。” 1928年夏天,评梅不幸病倒。协和医院诊断她患上流行性(一说结核性)脑炎。9月30日凌晨二时,终告不治。石评梅享年仅二十七岁。朋友们为实现她的遗愿,经过与她家人联系并取得同意,在她病逝一年多后的1929年10月2日,将她的灵柩从长寿寺移到陶然亭,立墓于高君宇右侧入葬,两墓毗邻成双并排。
本期“亲历”栏目刊发2篇文章。
王伟《我的俄乡纪行》,写了2017年9月22日至29日作者随上海作家代表团访问俄罗斯、白俄罗斯,履及莫斯科、圣彼得堡、明斯克三座城市的所思所想。频繁的参访间歇,信手写下一些文字,配上图片,像是做直播一样。事后以线串珠,把这些片段的记录集纳在一起,就是一篇将感性理性融于一炉的亲历记。
万豪根的《从旧金山到华盛顿》,写他自从首次游荡西雅图开始,依靠智能手机翻译软件就能一路畅行后,便决定去美国更多城市看看,就这样一发而不可收。作者常常会在网上寻找到实惠便宜的机票后,就会一个人带着相机出发前往。几年来,作者就这样在美利坚行行摄摄,看风景、荡马路,一路由西往东,直至最东端的波士顿,其间逛过了美国大大小小几十座城市。
本期“往事”栏目刊发3篇文章
天谛的《父亲母亲的信仰》,写了作者的共产党员父母,自入党后,一心一意听党话跟党走。1962年秋天,父亲母亲放弃了新华铜管厂书记、机关干部的职位以及一家四口上海市区户口,写了请战书、保证书,主动要求下放到父亲的故乡崇明岛,为国分忧。而后,在文革中受尽迫害。获平反后,无怨无悔,对青年时期建立的信仰矢志不渝。父亲去世时,心愿是 :在身上覆盖一面中国共产党党旗。
孟君谋是中国电影历史人物。孟君谋于1920年17岁时来上`海,1923年加入上海戏剧协社,1925年入神州影片公司。此后,他在多家电影公司担任编导、制片主任、处长、副厂长。从1923年到1969年的半个世纪里,中国电影史上占有重要地位的影片如《新女性》《一江春水向东流》《八千里路云和月》《万家灯火》《知识老人》《小太阳》等等,他都参加了工作,付出了汗水和辛劳。请读刘立中写的《孟君谋的故事》。
原国营上海第十八毛纺厂的前身名叫上海民治纺织染厂,该厂座落在上海杨浦区杨树浦路与军工路之间一条无名的小路上,而这条小路也由此被取名为民治路。而该纺织厂的原创始人是留学英国的高士愚,出身重庆一个大实业之家,他的太太,是高士愚留学英国读大学时爱上的一位美丽漂亮的英国姑娘,原名叫玛菊瑞·斯考特(marjorie scott),她嫁给高士愚来到中国成为高家媳妇,后改名叫高施嘉德。她是一位非常不平凡的中国媳妇,她在中国的抗日战争时期加入宋庆龄发起的“保卫中国同盟会”组织,利用外籍身份四处搞募捐,救灾民等,为中国的抗日事业作出了很大的贡献。洋太太高施嘉德的故事,精彩感人。请读孙孟英的《一位热爱慈善事业的中国洋太太》。
本期“万象”栏目刊发4篇文章。
人是从哪里来的?为什么能够生存在这个浩淼无边的宇宙之中?我们的宇宙又是怎样产生的?它有开始和结束吗?这些问题,是人类产生并且能够思想以来一直在追问和企图得到解答的问题。历史到了20世纪的后半叶,有一个人出来作出了一种振聋发聩的解释。这个人就是2018年3月14日去世的斯蒂芬·霍金,英国剑桥大学的教授,当代的宇宙学家和理论物理学家。请读竹林的《生命的阳光照亮宇宙——轮椅上的科学奇才霍金(上篇)》。
朱慰慈《我们的芳华岁月与电视中学》,写了上海电视中学的创立。1980年代上海开办电视中学属于创举,大批知青上山下乡回城,没文化,没文凭,而文革中入学的中学生连基本的数理化都没学过,他们学的是“公鸡”“农鸡”(即工业基础、农业基础)。电视中学的创办就是为这一大批青年人补习初中文凭的。电视中学在上海成人教育史上的时间不长,大概五年左右的时间。在完成了为青年补习初中文化需要后,1985年电视中学改为电视中专,后并入电视大学,即现在的上海开放大学。
朱慧君《中国古书的收藏者》一文,写的是古书收藏家韦力。文革后,由于退还了抄家没收的藏书,这就为社会的收购古书行为奠定“书源”,让韦力一下子进入了收藏的门坎,以后的韦力就在此基础上拾遗补缺,寻找高价值的古书,完善他的收藏体系。
《马斯道高中的枪声——从生命之殇殁到生命大游行》一文,是旅美上海作家良人从美国发来的稿子。作者的家,离佛罗里达州布罗瓦县的帕克兰市(Parkland)很近,。帕克兰市唯一的一所高中,有三千多学生的马乔里·斯通曼·道格拉斯高中(Marjory Stoneman Douglas High School,本文中简称马斯道高中),是全县最好的高中,学生中近40%是犹太裔,也是美国初级后备役军官训练营(JROTC)的一个基地。马斯道高中惨案只有一个行凶者,19岁的尼古拉斯·克鲁兹。根据枪手日后在审讯室的口供,他自认为在那6分多钟内,总共枪击了30多个学生老师。最后警方清点的受害人数为17位亡者与17位伤者:楼里面12个,楼外2个,街口1个,医院里抢救无效2个,其中有3位老师,3位是JROTC学员。
本期“风情”栏目刊发4篇文章。
旅南美洲华裔作家范童心从墨西哥发来《弗里达的蓝房子》文章,写了墨西哥那位两条眉毛浓密得快连到一起的女画家——弗里达·卡洛 。在弗里达去世已70年有余的今天,人们把她当作墨西哥国宝对待,她的画作被世界各地顶级的博物馆和画廊珍藏,就连她本人穿着花花绿绿民族服装的形象,也被印上了笔记本、T恤、钥匙链和茶杯,享有偶像般的崇拜。弗里达巧妙地结合了现实与幻想,在画布上完美诠释了魔幻现实主义。
杨绣丽的《嘉定的两座公园》,写嘉定的南城墙公园,临岸,靠着城河,倚着城墙,因墙而建,小巧而精致。而同样小巧又临水的南水关公园,就在南城墙公园的对面,像姊妹、像兄弟、像邻居一般亲切对望。它们是嘉定的一部分,述说着久远的历史,沉吟着岁月的歌音。
赵建中的《寂静的东屏村》一文,写作者漫步东屏村,看着四处的青山绿水、田野阡陌、袅袅炊烟,呼吸着泥土和青草的芬芳,真是令人陶醉;但村子里连鸡叫狗吠也难得听闻的寂静,也让他心情有些许压抑与感伤。作者觉得在中国的城市化浪潮中,乡村建设问题也应该予以切实的关注。
杨树浦到十六铺,上海这一东一南两个地理区域特征十分鲜明的地标,串联起了作者幼年、童年、少年足迹,从而在作者的心灵中留下永远难以忘怀的情结。请读刘翔的《从杨树浦到十六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