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场 . “阳光使者”吴美娟

关于作者 分享 返回

“阳光使者”吴美娟

作者:管燕草 发表时间:2019-12-13 点击数:113

吴美娟,杨浦区殷行北片新村(下辖8个居委会)党委书记。1996年应聘成为专职居委干部,至今巳有23年社区工作经历。2000年、2003年被评为上海市劳模。2005年被评为全国劳模。十三届、十四届市人大代表。三届区人大代表。杨浦区十届小巷总理。


全国先进工作者.JPG

全国先进工作者


荣誉证书.JPG

荣誉证书


1


2019年8月,一个骄阳似火的日子。几番电话沟通,加上微信联络,吴美娟才勉强同意接受这“第二次握手”的采访,但是规定时间不超过一个小时。


无他,实在是太忙,分身乏术。


在城市庭园居委会的“吴美娟名书记工作室”,笔者见到了阔别十五载的吴美娟,比以前显得更为干练,更为热忱,当然也更为忙碌。喝一口茶的工夫,就不断有人找她,一会是垃圾分类的社区管理,一会是邻近的垃圾处理站有异味,一会是请她审阅材料签字……


吴美娟1.jpg


她笑着说,你也看到了我的工作状态,也没有什么新的补充材料了,一切和当年一样,我没有忘记自己的初心。


是的,是初心。


“初心”二字,一下子把我的思绪牵向了遥远,牵进了十五年前的那一个滚烫的夏日……


十五年之前的七月十六日。一个同样骄阳似火的日子。


在时任殷行社区工会常务会副主任、殷行街道机关工会主席郑坚明的陪同下,我们开始走近吴美娟。


开鲁四村居委会。


一见面,吴美娟就带给人一派比夏天更为火热的热情,那风风火火、雷厉风行的言谈举止,一下子便把我们之间的距离拉近了。


看得出,吴美娟是个实在人。


我们的社会,需要的就是这样一位能与居民心贴心的实在人。


2


人的一生,常常会遇到很多的“偶然”。


任何一个“偶然”,都是给有准备的头脑预备的。


吴美娟技校毕业之后,在一家国营大厂里从工人起步,这样便干到了1996年。而那时候困扰她的一个主题便是:自己应该有着更为广阔的天地。


在一个偶然的机会,政府有关部门决定向社会公开招聘一批社区干部,经一定程序的考试之后予以择优录取。


这是一个偶然,然而就是这个“偶然”改变了吴美娟的人生轨迹。


她决定去应聘,她完全相信自己的能力。


果然,她从一千多名的应聘者中脱颖而出,进入了复试,最终成为了被录用的八分之一——八个人中的一员。


带着厂里几千职工欢送大会的热情,来到了上任的闸殷路第一居委会,心里陡然形成了巨大的落差——原来这是一个地处城乡结合部的偏远居民区,冷落、死气沉沉是它的主旋律,还有一个完全呈老龄化的居委会班子。套用当时一些居民的话来说,这儿是一个连阳光都照不到的地方。


吴美娟能来到这样一个居委会,应该说又是一个偶然。


吴美娟能在这样一个居委会扎下根来开展工作,则不能不说是她性格的一个必然。


吴美娟十分清楚,从某种意义上来说,自己就是“阳光使者”,唯有成为居民的知心人,与居民心心相印,才能发热、放光。


吴美娟2.jpg


经过走访居民,经过调查研究,很快便把准了脉——原来此地纯属“都市里的村庄”,很多的事情既不是你的防区,也不是我的管区,造成了“天不管、地不管、人不管”——三不管的局面。


吴美娟很快发现,小区内许多居住在一楼的居民“小农意识”不仅在发芽,而且在抽穗,终致长成了绿油油的一片:每一排公房的窗下全都种植了一茬一茬大面积的蔬菜!播种,浇水,施肥,收割,拿到附近的农贸市场去换一把一把的人民币。


遭了殃的,便是更为广大的楼上居民,白天尽情享受一阵阵施肥的臭味,晚上听凭蚊蝇一回回的轮番轰炸!


任你苦口婆心地上门劝说,任你温良恭俭让地把门槛踏破,眼前的蝇头小利居然使某些人的“小农意识”巍然不动!


到底是为了绝大多数居民的利益而动真格的,还是迁就一小部分居民的既得利益而放任不管?吴美娟在这样的大是大非的问题上,从来就是旗帜鲜明!


很快,居委会贴出了告示,向小区居民广而告之:为了绿化小区的环境,希望种植蔬菜的居民在七天内自觉地把菜拔光,七天之后居委会将帮助清除。


七天,一瞬便过去了。


所有的目光都在注视着居委会,似乎很少有人相信小小的居委会果真有那么大的魄力和勇气,来铲除这一方久已被习惯势力污染了的菜地。


吴美娟至今依然记得那是一个阳光灿烂的日子。一清早,由居委会、物业管理、派出所干警组成的40余人的队伍便在居委会门口集合了。


一场清除城市“自留田”的战斗打响了!


说是“战斗”,一点不过分,一点不夸张。那些被一已私利蒙住了双眼的人,顿时纷纷跳上台来,作了一番尽情表演,有泼口大骂的,有躺在地上耍无赖的,甚至还有跪下磕头的,不一而足。所有的矛头都指向了一个人:吴美娟。


吴美娟不但骂不还口,而且笑脸相迎,煞费苦心地一一劝导,一一抚慰,就这样,她顶住了委屈,顶住了误解,顶住了风浪,一直顶到了整个小区的“自留地”被清理干净了的当天深夜。


第二天,又是一番紧张的战斗——赶种麦冬!


尽管后来仍然有几个小小的反复:麦冬被人拔了,被人扔了——拔了再种,扔了还种!


但是,这一切已经无伤大雅,已经不成气候。


终于,吴美娟率居委会一班人将“小农意识”拔掉了、清除了,在美化小区环境的同时,给每一位居民植入了城市意识——尽管这里地处城乡结合部,但毕竟也是上海这个国际化大都市的一方热土!


3


吴美娟一直记得那两句戏文:“当官不为民作主,不如回家卖红薯”。即便居委会主任的级别连“七品”芝麻官也不挨边,但为居民办实事却是应尽的职责。


为了居民生活的安全安定,小区必须封闭、修建围墙;小区里的路和小区周边的路破烂不堪,直接影响到居民的通行和出行,必须修路筑路;不少居民家的自来水管已呈老化,应该拆旧换新了;居民的生活水平在与时俱进,该建停放私家车的停车点了;还有社区文化生活的建设,还有民工的教育和娱乐问题,还有4050的问题……


群众的事,无小事!


吴美娟3.jpeg


这么多的问题急待解决,然而最大的问题却是:居委会囊中羞涩,没钱!


是呵,这一件件一桩桩,哪一桩哪一件不牵涉到一个“钱”字呢?


吴美娟同样没钱。


吴美娟有的却是办法。


小区周边有那么多的国营大企业:自来水厂、发电厂、党校……无一不是可供共建联营的资源!


无奈,她遭了拒绝,理所当然地遭到了拒绝。


吴美娟忽然成了百折不挠的钢和铁:一次上门不行,两次;两次上门不行,三次;三次不行,继续!


当所有的单位开始关注起社区建设,并且伸出了有力的援助之手时,吴美娟笑了。


她在实现了自我价值的同时,也实现了“自我加压”的目标——一年改变小区面貌,两年上台阶,三年力争先进!确确实实,在她出任居委会主任的第三年,闸殷路第一居委会成为了街道排行第6名!


一代伟人毛泽东说过一句不朽的名言:“一张白纸没有负担,好写最新最美的文字,好画最新最美的画图。”


吴美娟在从未涉足的社区工作这一张白纸上画出了最新最美画图的同时,也为自己的人生勾出了一幅最新最美的画图。


4


三年后。1999年。


吴美娟奉调开鲁四村居委会工作。


吴美娟没有料到,当居民们得知这一消息之后,纷纷前来请求她不要离开,甚至有的居民还去了街道提出了“抗议”,其中不乏当初不理解她、骂过她的居民。


吴美娟被感动了,震撼了。


是的,当你把一颗心无私地奉献给了居民,居民们也就把你视为须叟不能分离的一家人了!


吴美娟终究还是来到了开鲁四村居委会。作为一名专职的社区干部,哪里需要就到哪里去,这是天职。


开鲁四村绝对不是“都市里的村庄”的翻版,而是一个连续六年被评为上海市文明小区的先进单位!


吴美娟5.jpg


一切,从头开始。


不,作为居委会的领头人,一切得从零开始。


一个月以后,在深入调研的基础上,吴美娟端出了自己的施政方案:没有保品牌,只有创品牌,成绩和荣誉属于昨天,“百尺竿头,更进一步”才是我们的明天!


谁也没想到,她的第一把火竟是烧在了居委会自身——规范居委会办公环境,整顿办公场所!她从自己的老单位请来了设计人员,请来了建筑装潢工人,以最节省的工本,最经济的施工,为居委会迎来了一个焕然一新、整洁明亮的工作环境。


是呵,没有一个规范的生气盎然的居委会,又何以诞生一个规范的朝气蓬勃的居民小区?


吴美娟紧接着大刀阔斧地对组织体制和工作机制进行了改革。率先成立了由居委会、业委会、物业公司、社区民警组成的小区管理委员会,以达到小区的长效管理。继之又成立了由机关联络员、居委会干部、物业公司负责人、社区民警等7人组成的居民区党总支委员会,充分发挥党总支的领导核心作用,妥善协调居委会、业委会、物业公司及社区民警之间的关系,形成了党总支领导下的“四位一体”的小区管理模式。


这样的管理模式果然一马当先,创下了上海市第一家的纪录!


吴美娟的开拓创新精神在延伸。又是她,率先将开鲁新村6个居民区的党总支和辖区内14家单位党组织整合起来,成立了开鲁新村社区党建联席会议,后来又发展为开鲁新村党建工作委员会,进而将小区的各项管理工作红红火火地开展了起来。


实施社区网格化管理以来,吴美娟从社区党建、社区服务、综合治理、劳动保障、就业安排、群体管理、思想工作、文明建设等诸方面进行了全方位的探索和实践,使得开鲁四村居委会成为了街道党工委决策全社区网格化管理的一扇窗口。


如今,我们已无法一一得知吴美娟曾经为此熬过多少不眠之夜,挥洒过多少辛勤的汗水,付出过多少心血了。也许,居委会墙上的奖状给了我们满意的答案:


1999年创为上海市敬老居委会;


2000年荣获上海市社区建设示范居委会;


2001年创为上海市十佳红盾维权先进居委会;


2003年创成全市17个绿色小区之一。


奖状无语。


但已足可让我们听到很多、看到很多,想到了很多……


人有语。


人皆有口,有口皆碑。


在居民们的口中,在老百姓的心目中,一个时时处处事事都牵挂着老百姓的吴美娟,走进了我们的眼帘……


5


“最牵挂你的人是我,是我,还是我。”


这是一首不太老的老歌。由于情真,由于意切,至今令人难以忘怀。


最牵挂居民的人是吴美娟。这是小区居民的公识。在他们之间,流传着这样一句话:“有困难,找书记。”


然而,偏偏就有那么一位出格的居民,非但不愿来找吴美娟,而且更不愿吴美娟去找他,甚至公开扬言:“吴美娟来找我,她前脚进门,我后脚就敲断她的脚骨!”


吴美娟就是不信邪,还是进行了登门拜访。在这之前,她已经了解了这位居民的全部情况。原来该居民的生存状态十分糟糕,厂子效益不好失业,身体不好又遭遇了癌症,从生理灰色到心理灰色,对什么都看不上眼都满腹牢骚都一肚子冤屈。


吴美娟4.jpeg


吴美娟和他见面了,于是便诞生了一节十分经典的对话:


“你是我们小区的居民,我代表居委来看望你。”


“滚出去!我不需要你们的关心!”


“你不需要我们的关心,但我们需要给予你组织的关心——这是200元钱,不多,聊表心意。”


“我不要组识的关心,组织从来没有关心过我——你只要把钱放下,我马上就从窗口扔出去!”


“你一定要扔,那就扔吧!我把钱放在这儿了,顺便说一句,这钱是我个人的,还是那句话,钱不多,只是聊表一个居委干部对小区居民的一点点心意!”


吴美娟说完这句话,走了。


没走的,是她对居民的一片赤诚的心。


钱,没有被从窗口扔出去。


一个生大病患绝症的人,哪怕心中有冰,终究也会融化——只是需要阳光,温暖的阳光。


后来,就是这位牢骚连天怪话连天的人,惟有火爆脾气依然火爆——那是他在义务为居委会出力时,针对一些落后现象而爆发。


吴美娟深深知道,要把居委会工作搞上去,一定得紧紧抓住两头:一头是党员、干部,另一头则是弱势群体,穷人和怪人。


由于改革步伐的加快,由于一些国营企业的解体,由于居民自身矛盾和客观外界的矛盾,一齐沉淀到社区这个最基础的社会细胞中,以各种各样的形式反应出来,于是居委会作为最底层的社区组织只能真诚面对。


小区里有一位侨眷老太太,出生在日本,嫁了位中国男人为丈夫。有子有女,经济条件很不错。按理说,应该是安度晚年的好时光了。却又怪,一味专找居委会干部的茬,或当面发牢骚,或背后说怪话。


莫非是居委会工作有偏差?抑或是工作不到位?吴美娟亲自进行了走访。一见面,老太太就指着窗下的学校操场,说操场上扬起的灰尘妨碍了她的日常生活,一定要居委会给予解决。吴美娟观察了良久,发觉情况并非如老太太说得那么严重那么影响正常生活。难道,另有隐情?


吴美娟和老太太交起了朋友,深入了解后方才得知,原来她的儿子女儿长久不肯“常回家看看”,而老先生呢,自结婚以来一直将老太太对他日常起居的无私照料无私奉献视之为“理应如此”,并且自私到老太太生病卧床时节不但没有嘘寒问暖,而且还要她烧水烧饭烧菜继续奉献!


吴美娟火了,劝老太太要一反常态地作“冷处理”,凡老先生要吃的要喝的要买的要做的,一概免谈!夫妇双方的权力和义务是双向的,凭什么要一方一辈子奉献,另一方却吝啬到连一声日常的问候都深深埋进箱底?


日本老太太依计而行。果不其然,没多时日,老先生幡然若悟,对老妻大生悔意,由“旁观一族”进而转变成了“参与一派”,老夫老妻和好如初,互相搀扶着走在人生的夕阳中。


吴美娟还一次次地找到了老太太的儿子和女儿,家中的变化扭转了他们的态度,终于常回家看看了。


吴美娟知道,此时此刻,老太太窗下的学校操场一定无风无沙无尘,只缘老太太心中的块垒已经化解于无形了。


6


“一把钥匙开一把锁”,这话是断然不错的。然而,这对吴美娟们的居委会干部便提出了全方位的更高要求。


有这样两位居民经常来居委会叫板——他们要求工作。尽管居委会也为之想了不少方法,但却无一奏效。根本原因在于,这两位居民属于残疾人范畴:一位手臂被严重烧伤,另一位脚部残疾。


吴美娟在确定无法为之“中介劳务输出”后,终于决定内部解决——脚有残疾的上岗自行车棚,手有残疾的出任社区保洁员。


在此之前,吴美娟与这两位居民有了一次长谈,希望他们不要对工作和报酬有过高的不切实际的要求。因为现在“求职难”的境况,因为你们的特殊情况,我们和你们一样,全都零距离地接触过“用人市场”了。


其实老百姓的要求本来就不高,兼之他们得知了这是吴美娟在作了大量的努力之后才争来的岗位,于是怀着感激的心情上岗了。他们要以兢兢业业的工作态度回报居委会当初为他们作出的努力。


有人说,居委会是婆婆妈妈的地方——夫妻吵架了,邻里纠纷了,婆媳不和了,甚至楼上的垃圾扔下来了,下岗人员找不到饭碗了等等等等,杂事琐事烦心事,事事须上心。


更有人说,居委会干部的属相是属电灯开关的——“叭嗒”(百搭)。


其实,还是吴美娟说得好:“新时期的居委会,是为居民排忧解难的窗口。”


一对原本不错的夫妇,忽然争吵个不休,一直吵到了居委会——原来夫妻双双下岗了,儿子又是智障残疾人,丢掉了饭碗找不到工作,儿子日长夜大,怎么活?怎么办?只有将一腔的冤屈倾泄到了居委会的头上。


这时,吴美娟忽然优秀得成了国家级的守门员——将他们的怨气怒气火气全部吃进。继之,开动了双腿,奔波于有关部门之间,终于从失去希望的土地上走出了一条希望之路——为夫妻觅到了工作的地方,为智障残疾人落实了有关的福利待遇。


于是,这一户人家重又有了欢笑,有了快乐,有了温馨。


通过有关政策,寻觅有关渠道,一切以群众的利益作为自己思考问题的出发点和落脚点,这是吴美娟无往而不胜的法宝。可以说,小区内1400多户人家,家家都留下了她的足迹,户户都荡漾着她的笑声。


也有特殊居民。


一门三兄弟,均为山上下来庙里出来的,人见人怕。但他们的生活又十分困难,无论住房,还是经济。三兄弟娶了三个外来妹,加上老父老娘,全都挤在一间二室一厅的房子里。尤为堪忧的是,一个个全都找不到工作——


这样的背景,这样的历史,这样的人物,天上地下,谁个肯要?谁个又敢要?


“没人要?我要!”吴美娟义不容辞地挑起了这副重担。事后,她苦笑着说,谁知道跑了多少路,磨了多少嘴皮,说了多少好话,但惟有一条不变——为每一位居民竭诚服务,是居委干部的天职!越是特殊身份的人,越是要把党的阳光送到他的心里!


三兄弟的工作终于落实了:一个从事居委保洁工作,一个到自行车棚看车,另一个由社会保障给予了安置。


不过还有最要命的一条,所有的用人部门全都让吴美娟签字担保——这是先决条件。毕竟,用人部门还是大有后顾之忧的。


吴美娟二话没说,大笔一挥,签下了自己的名字。


在三兄弟的父亲激动地拉着吴美娟的手说“你救了我们一家人啊”的同时,三兄弟的表现也日益进步。后来竟致成为了小区的积极分子。


人非草木,孰能无情?更何况,滴水之恩,当以涌泉相报。三兄弟还是明白这个浅显道理的。


还有一个特殊的居民。一个年轻的女孩,因吸毒有过“三进宫”的记录。作为上海市帮教志愿者的吴美娟,与之结对帮教,一次次去女子监狱探访,一次次通信往来,鼓励她痛改前非,早日走出大墙,重新做人。在吴美娟的热忱帮教下,这女孩提前半年出狱,吴美娟又一次四处奔走,帮她落实了新的就业岗位。


这样的故事很多很多。


在吴美娟的心目中,无论一个人有怎么样的历史,只要是居委会的居民,那么他(她)的衣食住行安居乐业就必须是居委会关心、操心、尽心的一员。“民有所呼,我有所应”,应该是一切社区工作者的道德理念。


所以,她最为看重的还是广大居民送给她的那个亲切的称呼:“居民群众的贴心人”。


7


吴美娟6.jpg


轻翻一页风雷动。


因初心不忘,而初心不改。


“初心”的故事源远流长,一时间,卷起千堆雪。 


镜头闪回到现在进行时:我告辞了。


我放弃了常规型的地毯式追踪采访,墙上一方“吴美娟名书记工作室”的铭牌已经作了最好的诠释。


我没有理由继续干扰吴美娟的工作,她正在自己的天地里辛勤地耕耘着。


我知道,一个演员,没有舞台,唱不了戏。


我更知道,一个英雄,没有施展才能的平台,也终究成不了英雄。


吴美娟,一个普通的居委干部,却在“社区”这一平凡的岗位上,出演了一出有声有色的壮剧。


在“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的台阶上,吴美娟正一步一个脚印地向着心中的崇高目标登攀……

  关于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