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我们
主编的话

朱大建


cover_index.jpg2019年第四季《上海纪实》电子刊今天上线。


本期“弄潮”栏目刊发3篇作品。


滕俊杰先生邀请作者观赏他导演的最新3D全景声京剧电影《曹操与杨修》,出乎意料的好看。除孩提时代看过现代京剧《红灯记》《智取威虎山》等几个样板戏外,作者很少接触京剧,京剧的常识亦知之甚少。观赏之前,担心看不懂,没想到不但看懂了,而且非常喜欢。不久前,作者又观看了上海爱乐乐团与费城交响乐团联袂在美国费城首演的交响曲《京剧幻想》,凝神聆听,泪眼朦胧,演出毕,掌声雷动,经久不息。没想到交响乐将京剧演绎得如此美妙,感动之余,作者采访了与此事有关的京剧界、影视界、音乐界三位代表人物。请读李动《京剧缘何成功走出国门》。


从1984年开始,各地发展“第三产业”,上海出租车发展迅猛,但市场秩序混乱,凸显问题即拒载、乱收费。市民反映强烈。八十年代中国改革风云人物温元凯,写信给时任上海市市长朱镕基,反映上海出租车行业乱象丛生。朱镕基批示:严肃整治出租车行业。8月,朱镕基再做“下定决心把出租车整顿好”的专题讲话:“我谈谈对出租汽车整顿的看法。有人说,出租汽车整顿是刮风,我看就是要刮这阵风。现在,出租汽车的经营作风已经到了不能容忍的地步,已经成为影响上海投资环境改善的一个重大问题了。”“我现在委托夏克强同志代表我抓出租汽车,叫作市整顿出租汽车管理领导小组,组长夏克强,代表朱镕基。”从此掀开了上海出租车行业改革发展的大幕。请读程小莹《故事从那个时候说起……——老局长话当年上海出租车行业改革发展》。


港珠澳大桥是当今世界上规模最大的海上桥梁工程,技术要求极高,施工难度极大。岛隧项目又是难中之最难。对中国的交通建设者来说是一项巨大的挑战和考验。中国建设者首次在世界沉管隧道建设史上实际验证了最终接头施工方法“工序可逆”,为同类工程建设提供了可复制的施工经验和可供同类事物比较核对的标准——这足以让中国的工程师们感到自豪了。请读胡敏《志酬伶仃洋——记港珠澳大桥岛隧项目常务副总工程师尹海卿》。  


本期“在场”刊发4篇作品。


有人说,居委会是婆婆妈妈的地方——夫妻吵架了,邻里纠纷了,婆媳不和了,甚至楼上的垃圾扔下来了,下岗人员找不到饭碗了等等等等,杂事琐事烦心事,事事须上心。更有人说,居委会干部的属相是属电灯开关的——“叭嗒”(百搭)。其实,还是杨浦区十届小巷总理吴美娟说得好:“新时期的居委会,是为居民排忧解难的窗口。” 唯有成为居民的知心人,与居民心心相印,才能发热、放光。请读管燕草《“阳光使者”吴美娟》。


每年在崇明东滩湿地栖息或过境的候鸟超过100万只次;其中列入国家一级保护的鸟类4种,分别为东方白鹳、黑鹳、白尾海雕和白头鹤;列入国家二级保护的鸟类35种,如黑脸琵鹭、小青脚鹬、小天鹅、鸳鸯等;金伟国见什么鸟吹什么哨。会吹30多种鸟叫声。金伟国获上海市野生动物保护奖(2011)、上海市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鸟哨传承人(2012)、全国“五一”劳动奖章(2013), “崇明工匠”称号(2019)。请读袁念琪《鸟哨声声》。



一句承诺,三十八个春秋过去了,人们对陶依嘉的称呼,从“雷锋姑娘”到“雷锋妈妈”,如今已习惯喊她“雷锋奶奶”!这三十八个寒来暑往里,“雷锋奶奶”抱守着这句承诺,每月二十号,都来南京路为大家服务。服务对象则换了一茬又一茬……请读何秋生《从“雷锋姑娘”到“雷锋奶奶”——南京路上三十八年的长征》。


出租车司机吴福强站在演讲台上,他讲了自己的三个小故事:免费多次送癌症患者赵大叔去医院化疗的故事,送患老年痴呆症阿婆回家的故事,智斗绑匪的故事。三个故事讲好,台下是一片热烈的掌声。于是,吴福强成为2018年上海十大“最美的哥的姐”中的一员。吴福强用他那颗弥足珍贵的爱心感动了评委,那是一颗单纯的赤子之心。请读朱大建《“最美的哥” 吴福强》。


本期“往事”栏目刊发2篇作品。


1922年,陈独秀和李达在上海创办平民女学,这间名师荟萃的学校,作为中国共产党领导第一次培养妇女干部的尝试,和中共二大紧密联系在一起。它存在不到一年的时间,却成为历史大潮的一部分,推动着时代的进步。为了参加平民女校,一个又一个女子来到上海。她们怀着追求妇女解放、男女平等的思想走进石库门,走进平民女校。平民女校诞生了丁玲、钱希均、王一知、秦德君等那个时代的女性,她们后来相继参加革命,迎来了妇女解放的曙光。杨绣丽创作的长篇纪实作品《巾帼的黎明》,叙述了这所平民女校的创办历史,书写了女校中杰出女性的人生历程。本期刊载第三章《石库里弄云集名师》。


1920年代的上海大学,就像是一座红色的熔炉。刘华,邓中夏,瞿秋白,这三个性格、禀赋、籍贯和出身都不尽相同的年轻人,在上海一所弄堂大学——上海大学的狭小课堂里相逢,他们都选择了与国家、民族的命运交织在一起的漫长征程,并且再也没有回头,直至成为革命先烈。上海大学,成了中共的干部储存所。据统计,在中国派往莫斯科的留学生中,有百分之三十都是从上海大学输送过去的。一九二六年到一九二七年的上海三次武装起义,上海大学的革命青年在党的领导下都积极投入斗争。起了很大作用,有许多学生参加,成为领导骨干。从一九二二年改组立校到一九二七年被迫停办,上海大学虽然存在时间短暂,只有六个年头,它却是中国近现代国民救亡斗争史上一个无法绕开的策源地重镇,它以自身书写了、完整了“大革命” 在上海的脉络与走向。请读吴越写的《熔炉——上海大学在1920年代》,本刊分5期予以连载,本期刊发第六章《在天涯》。


本期“记忆”栏目刊发2篇作品。


李伦新先生正在创作新著《一辈子一百人》,本文选自他写自己童年生活的片断,如祖母,塾师,邻居,做学徒的老板等各色人物。意在如实记录他自己的人生经历,和所接触过的人,这既是借此审视作者自己的认知和处世能力,也是为了寄托对同行者们的怀念,向教导过他的人致敬、向帮助过他的人致谢、向影响过他的人致礼!也为后来者们提供一些“以人为镜”的参考。请读李伦新《我的童年》。


心有眷恋,终究还是难忘。为什么一踏上那片故土,又禁不住热泪盈眶?江西贵溪圳坢林场知青50周年大团聚后,作者决定写这篇文章,祭奠他们的林场,祭奠他们曾经的岁月。请读朱慰慈《林场岁月祭》。


本期“亲历”栏目刊发2篇作品。


一路西行,作者发觉西藏阿里地区最奇特之处是它的高原天象。作者去过的名山大川实在不少了,但从未见过如此奇幻的风光。明明头顶着同一爿天空,居然同时看到不同方位上各种景象争雄斗艳:风驰电掣,晴空艳阳,黑云压顶,冷雨淅沥;百象纷呈交相辉映,瞬息万变。作者目瞪口呆,百思不得其解。唯一能想到的解释,就是此行登上的是世界第一高原,它提供了异乎寻常的广袤视角,任你尽情地纵目四顾,将天涯海角气象万千尽收眼底。请读旅美作家李立昂发来的亲历游记《西藏阿里行》。


捷克反法西斯战士、记者、作家尤利乌斯·伏契克,在1943年9月8日被德国纳粹绞杀于柏林勃洛琛斯监狱,年仅40岁,但他被捕后在布拉格庞克拉茨监狱里写下的不朽著作《绞刑架下的报告》,却永远让世人铭记。布拉格市郊一处宁谧的居住区的街心花园里,至今耸立着伏契克的一座纪念诗碑。这座诗碑看上去并不显眼,没有采用高贵的大理石,只是普通的石材,上面也有一尊伏契克侧面头像浮雕,最让我动容的是碑上刻着的一首短诗:“他没死,他还活着,照耀着每个地方,每个人。”请读简平游记《布拉格:或显或隐的伏契克地标》。


本期“万象”刊发5篇作品。


在甘肃宕昌县哈达铺一间邮政代办所标识的小屋里,毛泽东如获至宝地找到一叠报纸。昏暗的油灯下面,在一堆大公报、民国日报、中央日报、西安日报等报纸上面,毛泽东急切地寻找感兴趣的各类消息。自从部队进入草地以后,他再也没有看到过任何报纸。茫茫大草地隔绝了红军、中央与外面的一切联系。蓦然,《大公报》上一小行黑体字跳入他的眼帘,陕北、共匪、刘志丹。啊,陕北、红军、共产党、根据地。他的神经高度绷紧了,他的眼睛发亮了,精神亢奋了,他不由得喊了起来:陕北有红军,陕北有共产党,陕北有刘志丹的红军,还有徐海东的红军,陕北有我们的人。这一夜,他彻夜未眠。这一夜他与张闻天、周恩来、博古、王稼祥等中央领导人议论决策着红军的走向、长征的路线、革命的未来。请读正雨《哈达铺轶事》。


1994年秋天,曹正文去北京组稿,第一个访问对象便是夏衍。曹在采访吴祖光、新凤霞时,听吴祖光也说过,夏公在1946年5月写过一篇《捧〈新民报〉》的短文,称赞新民晚报的办报编辑艺术之精湛。《新民晚报》在十年动乱中被迫停办,“四人帮”粉碎后,上海市民强烈要求复刊,支持的声音虽多,但《新民晚报》却迟迟不能与盼望已久的上海市民见面。后来《新民晚报》复刊,与夏衍及时向胡耀邦同志反映老报人的意见有关。本文还披露了夏衍谈他所经历的电影《武训传》遭批判事件。请读曹正文《听夏衍谈<武训传>事件》。


老刑警队长生于苦难中,上海解放后报名参加人民公安,先是抓特务,后又当刑警队长,抓了很多犯罪嫌疑人。老队长想象力丰富,思维敏锐,行动敏捷,睿智勇敢,经过漫长的岁月之后,仍保持一颗同情保护受害者的善良之心。请读戴民《老刑警队长》。


2018年10月9日,公安消防部队集体退役,全建制移交新成立的应急管理部。至此,中国实行了53年的消防现役成为历史,新组建的国家综合性消防救援队伍成为应急救援主力军。说起消防,人们的第一反应一定是“119”。追溯至1970年代,国际电报电话咨询委员会根据国际标准化管理的要求,建议世界各国消防报警电话采用“119”号码。我国自1982年开始确定火灾报警电话号码为119(谐音“要要救”,寓意拨打119寻求紧急时刻的帮助),与这个数字对应的11月9日成为全国消防安全宣传日,消防意识得到全面普及。上海是中国近代消防的起源地,也是现代消防的标志性城市。其中资历最老的就是虹口消防。请读孙建伟《起点虹口:老相框里的上海消防》。


在上海开埠早期来淘金的洋人中,赚钱最成功的一个人就是出生在伊拉克的犹太人塞拉斯·阿隆·哈同,他是上海当时最大的房地产商,人称:房产大王哈同。1931年6月19日,这位腰缠万贯的上海房地产大王犹太人哈同留下亿万美元的资产撒手去了西天。请读孙孟英《黄浦滩上地产大王哈同的传奇人生》。


本期“风情”栏目刊发2篇作品。


在离静安寺不远的新闸路1708号,坐落着一幢风格简洁但卓尔不群的英式老建筑,原为中国海关图书馆。如今,这幢建筑成为静安区图书馆。2017年4月23日,即第22届世界读书日当天,在海关楼四楼有了一座全新的“赵丽宏书房”。作家工作室到处都有,不足为奇,但在图书馆里设置作家书房却是闻所未闻,这个国内绝无仅有的创举,无异是给这幢耄耋之年的建筑注入了新鲜的生气和活力。请读惜珍《海关楼里,有一间赵丽宏书房》。


上海文化出版界无人不知钱君匋,甚至出现了“钱封面”的雅号。去九华山采风,许多青年因为敬慕钱老,求他赐字,他都一一满足。直到开饭时,有两个青年服务人员匆匆赶来,不好意思地说:“我俩都很爱好书画,但我们都是无名小卒,不知钱老肯不肯……”钱老回头对他们笑笑说:“你们的服务工作做得那么好,给你们写字是应该的。”说着,临池执笔,两幅古茂劲秀的书题即刻跃然纸上。两个青年激动地拿回了字,还给钱老留下通讯地址。他们说:“我们一定把您的字和你的谦逊精神,珍藏在心底……”请读刘湘如《海派艺术大师们的风采和情怀》。

  • 京剧缘何成功走出国门作者:李动
  • 故事从那个时候说起……——老局长话当年上海出租车行业改革发展作者:程小莹
  • 志酬伶仃洋——记港珠澳大桥岛隧项目常务副总工程师尹海卿作者:胡敏
  • “阳光使者”吴美娟作者:管燕草
  • 鸟哨声声作者:袁念琪
  • 从“雷锋姑娘”到“雷锋奶奶”——南京路上三十八年的长征作者:何秋生
  • “最美的哥” 吴福强作者:朱大建
  • 《巾帼的黎明》之三——石库里弄云集名师作者:杨绣丽
  • 在天涯——上海大学在1920年代(之五)作者:吴越
  • 我的童年作者:李伦新
  • 林场岁月祭作者:朱慰慈
  • 西藏阿里行作者:李立昂
  • 布拉格:或显或隐的伏契克地标作者:简平
  • 哈达铺轶事作者:正雨
  • 听夏衍谈《武训传》事件作者:曹正文
  • 老刑警队长作者:戴民
  • 起点虹口:老相框里的上海消防作者:孙建伟
  • 黄浦滩上地产大王哈同的传奇人生作者:孙孟英
  • 海关楼里,有一间赵丽宏书房作者:惜珍
  • 海派艺术大师们的风采和情怀——记钱君匋和他的旅伴作者:刘湘如
  • 微@电影
  • 微@视觉
  • 微@音迹
  • 微@互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