起义筹备
第一次武装起义失败,以一百多名工人纠察队员被捕,十多人死亡告终。党员干部陶静轩和奚佐尧被捕就义。
第二次武装起义失败,近三百人被捕,数十名武装工人牺牲,多个支部联络点被摧毁。
第二次武装起义失败的夜晚。
深受挫折的罗亦农在指挥部,惊喜地看到了一个英武的身影。
“伍豪!”罗亦农惊喜道。
化名伍豪的周恩来同志深夜来到冠华里,他很热情地向罗亦农伸出手道:“老罗,你辛苦了。”
罗亦农和对方紧紧握手,却说不话来。
周恩来道:“中央让我来参与工作,这次的暴动虽然没有成功,但从各方面看还是很有价值。你千万不要灰心。”
罗亦农喜道:“中央让你来指导上海区委工作?太好了!”
周恩来说:“上海区委的日常工作还是你负责,我只负责武装暴动。眼前的形势很好,我们不能松劲,从现在开始,就要准备第三次暴动。”
罗亦农严肃道:“我服从组织安排。”
周恩来,1898年3月5日生于江苏淮安,字翔宇,曾用名飞飞、伍豪、少山、冠生等。在周恩来出生前,其母万氏梦见有神鸟入怀,然后就生下了恩来。所以取小名大鸾,表示有鸾凤来临之意。而因为在族谱上是“恩”字辈,所以取名周恩来。
他的假名“伍豪”,取自五四运动时期,当时他在天津组织进步青年团体觉悟社。觉悟社的最早一批成员为二十人,男女各十个。他们为了保密用数字为各自代号,数字抽签时周恩来抽到的是五号,邓颖超抽到的是一号。所以之后他们就分别用“伍豪”和“逸豪”为名。伍豪也作为他的一个常用名出现在众多革命运动中。
周恩来1920年赴欧勤工俭学。在欧洲他和赵世炎等人一起组织了许多工作,是我党的创始人之一。

青年周恩来
1924年周恩来同志回国,在国共合作期间任黄埔军校政治部主任,国民革命军第一军政治部主任、第一军副党代表等职。并先后任中共广东区委员会委员长、常务委员兼军事部长。参与讨伐陈炯明的东征,具备丰富的武装斗争经验。
这一次,在上海武装斗争的关键时期,周恩来同志临危受命,前来组织接下来的武装暴动。
周恩来是一个十分信任工人,依靠工人的共产党人。毫无疑问,他的加入给上海的武装革命工作打了一针强心剂。
第二次武装起义失败后,上海工人总工会要求各大工会停止罢工,尽快安排复工。
可尽管党员们告诉工人群众,复工是为了之后更好的革命,还是有许多工人对此表示不能理解!工人不愿意复工的理由很简单,罢工运动进行得如此轰轰烈烈,几天来罢工人数达到数十万,可是罢工诉求并未完成。这种时候复工岂不是前功尽弃?而且因为罢工,有许多工人受伤,有许多工人丢了工作,这样的代价却没有得到成果,叫人怎么能甘心?
“施英先生说了,我们很快就要再发起暴动的。上一次暴动虽然失败了,但是造成了极大地影响。我们也又积累了经验,下一次,下一次一定能成功!”
饭桌上,叶阿四对他的大哥叶阿大,二哥叶阿二,以及卖报的谢南说。
叶阿大说:“我是不理解,你知道这次死了多少人吗?一百多人好吗!李宝章的大刀队把人头挂在电线杆上,那叫人吗?”
谢南瞪眼道:“侬勿要瞎三话四,死了三四十人,哪里有一百那么多?连李宝章也没敢那么吹牛,你是从哪个工贼那里听来的?”
叶阿四说:“要报仇也不是马上就能报的,你在码头上干活,你很清楚。水上有毕庶澄的海军是吃素的?陆上有大刀队,水上有水兵。阿拉手里有什么?”
叶阿二插嘴道:“这也是我想说的,你看人家有枪有刀,总工会让我们拼命,有给我们什么?赤手空拳去抢人家兵工厂,和送死有区别吗?”
卖报的谢南笑道:“这我觉得不是大问题,毕竟在冲锋的时候,工会干部是冲在最前头的。又不是他们躲在后面让我们送死?老子混江湖的时候,见过不少只动嘴皮子,关键时候躲在后头的瘪三。但上总的干部我服气!还记得之前的刘华同志吗?还记得之前的陶老大吗?哪个不是响当当的?而且,我听说那天兵舰开炮之后,高昌庙的兵工厂的狗腿子们一股脑的散了。”
“还有这么回事?”叶阿二吃惊道。
“是啊,可惜当时大家都不知道。”叶阿四笑着说。
叶阿大挠着头,摇头道:“不对,我还是觉得不对。说是复工是为了之后更好的革命。我还是不理解。现在我们复工,那些狗日的资本家不就觉得自己赢了吗?”
“重要的是我们自己怎么想。你觉得他们赢了吗?”叶阿四说。
叶阿大皱眉道:“如果现在复工,那就是他们赢了。”
“这样,来把拳头伸过来。”叶阿四拽过老大的胳臂。
“侬要做啥?”叶阿大莫名其妙说,
叶阿四把老大的拳头放在自己脸上,笑道:“来,打我。”
“打你?滚蛋!”叶阿大说。
他想要把弟弟推开,但叶阿四力气也不小,居然一下没挣扎开。于是叶阿大拳头晃起,给了对方一拳,但是因为手臂已经伸直,根本打不出力量。拳头贴着对方面颊滑过去了。
“嗯?”叶阿大皱眉说。
“现在后退两步,把拳头收回去再打。”叶阿四松开手说。
叶阿大收回拳头端起拳架,这个动作还是赵世炎在杨树浦的培训班上教他们的。他没有打弟弟,只是凭空挥了两拳,仿佛明白了什么。
谢南也看明白了,笑着说:“要打人,就得收回拳头重新出拳。”
叶阿四说:“所以我们先复工,再暴动。现在复工,是为了之后更好的革命!”
“行啊,老四你最近有长进啊。”叶阿二忍不住道。
“多看书看报,就能变聪明。”谢南说,“老四最近一直在看报纸。哦,听说他还改了名字。”
“改名字?你现在叫什么?”叶阿大好奇道。
叶阿四有点不好意思地说:“施英先生给我取的,我现在叫叶羿。”
老四居然有正经名字了,叶阿大和叶阿二面面相觑,然后突然冲上去对其一顿猛捶。
在叶家弟兄喝酒讨论时事的时候,共产党正连续开会讨论第二次武装起义的得失和未来工作。
施高塔路69弄83号和84号(今天是山阴路69弄69号70号),是两栋并列的房子。这边既是罗亦农同志的住处,也是中共上海区委机关的工作地点。
今天在办公区里,陈独秀、瞿秋白、周恩来、罗亦农、赵世炎、王若飞、汪寿华等领导人济济一堂。尤其是中共中央总书记陈独秀的到来,使得这次会议变得更为重要。
陈独秀出生于1879年10月9日,原名陈庆同,字仲甫,号实庵,安徽怀宁人。在中共的会议记录里提到他,常昵称其为老头子、老先生,是中国共产党前期最为重要的领导人。他从小父亲早亡,被爷爷养大,幼习四书五经,17岁的时候考中了秀才,但是第二年的乡试落第。
1897年的时候,陈独秀在中西求是书院学习,他学的是法文和造船。求是书院是后来浙江大学的前身,该校是浙江省第一所新型高等学府,出过许多优秀的人物。
戊戌变法的时候,陈独秀还不到20岁,所以维新运动对他的影响很大。而之后八国联军侵华,年轻的陈独秀开始考虑中华民族的未来。
1914年,陈独秀在章士钊创办的《甲寅》杂志上,用“独秀”的笔名写文,这个笔名来源于他家乡的独秀山。
1915年9月,陈独秀在上海创办《青年杂志》,第二年改名为《新青年》,这本杂志提倡民主与科学,反对封建文化,是新文化运动的开端。
《新青年》自1915年9月15日创刊号,至1926年7月终刊,共出9卷54号。在1915年创刊时,恐怕没人想到它会对中国有着那么大的影响。但是这本《新青年》,引领了时代的风向,启蒙了进步青年的心智。在五四运动中起到了火炬灯塔的作用,影响了毛泽东、周恩来、赵世炎、任弼时、刘少奇等整整一代革命者。
在创刊号上,陈独秀提到了青年六义:“一,自主的而非奴隶的;二,进步的而非保守的;三,进取的而非退隐的;四,世界的而非锁国的;五,实利的而非虚文的;六,科学的而非想象的。”
《新青年》是共产党人的启蒙教材。鲁迅、胡适、周作人、毛泽东都在刊物上发表过文章。
1917年,陈独秀在蔡元培的邀请下去北京大学任教。《新青年》的编辑部也就搬到了北京。
《新青年》从第4卷第一号,即1918年1月8起,实行改版,全刊改为白话文,使用新式标点,发起了提倡白话文运动。这也是对中华文化影响深远的一件事。可以说,后人的学习和工作无不受其影响。
而到了现在,也是就1927年的时候,《新青年》已经停刊半年多的时间,陈独秀的政治敏感度在复杂的革命形势中有所下降。他对国民党抱有不切实际的幻想,对蒋介石为首的右派妥协。可是作为《新青年》的主编,作为中国共产党的发起人,当时陈独秀在中共拥有无可动摇的地位。
会议开始,赵世炎提议众人起立,为起义牺牲的同志默哀。然后上海区委总结检讨了这次暴动的问题。
罗亦农当仁不让地承担了这个责任,将第二次武装起义认真回顾,提到了北伐军迟迟不到上海,提到了国民党那边钮永建的问题,说了很多工作上的细节问题。
陈独秀道:“亦农总结的非常好,那么我们之后如何改变,如何准备下一步工作。你们应该有头绪了?”
“是的,请让我继续介绍。”罗亦农看着众人,认真道,“首先,我们依托于北伐军的进兵来搞暴动是没有错的。所以眼前北伐军随时会来上海,那么我们就要随时准备第三次暴动。”
陈独秀认同说:“虽然目前看,蒋介石是故意让北伐军停滞不前,但我们要知道,他们不可能永远停在上海外头。所以我们确实要随时做好准备。”
罗亦农道:“因为要随时做好准备,所以我们要继续眼前的工作势头,工会方面要能做到,在六小时以内发起总罢工。北伐军随时会来,我们就要随时可以发动。”
汪寿华道:“请组织放心,我们一定做到。”
罗亦农道:“第三,敌人用白色恐怖待我。我们要回之以红色恐怖。之前流氓包探和反动军阀一直在打压我们。这次我们要打回去。对那些之前嚣张的流氓要杀回去。对那些出卖工友的工贼要杀回去!”
陈独秀道:“那个李宝章做股东的《江南晚报》,他们污蔑我们牺牲工人,他们鼓励李宝章大刀队砍人。我们要杀上门去,打他们卖报纸的人,打到他们关门。用红色恐怖回答他们的白色恐怖!”
“太好了。”汪寿华和王若飞兴奋道。
罗亦农道:“第四,要做到以上这些要求,我们要尽快恢复党的机关。恢复的机关,要有个工作流程,不能个人化。不能缺了一个人就完全动不了。那可不行。我们要加大发展组织,我们要看到这次有那么多的工人表现非常好,我们要多吸收党员。我建议,每个同志每天介绍一个新同志。这是我们当前的首要工作。”
陈独秀道:“上海是进步的城市,我们要相信这里的工人阶级。我同意加大招收党员力度。”
瞿秋白道:“但是扩招不是滥收,必须选择革命意志坚定的,没有过往劣迹的同志。所有新入党的同志,都要建立好档案。”
“感谢中央支持。我们一定会做好党员扩招的工作。”罗亦农笑道,“工会要加强工作,政治上我们不要求政府的领导权,但我们要掌握起义的领导权。再就是武器了。我们现在武器确实不够,上次各个支部的经费,也在起义的时候消耗得差不多了。”
陈独秀道:“我补充一下,关于宣传问题,要加大政治宣传,我们的期刊要每天出像新闻稿那样的宣传大纲。”
周恩来道:“经费的问题大家想办法,至于武器,我建议统一购买,统一运输。就让邮政系统的,以及交通系统的同志来运输。再就是……”他稍微停顿了一下说,“眼前资本家们建了保卫团,不仅有训练还发武器。我觉得可以让工人去参加。”
赵世炎笑道:“这样,他们的武器就成了我们的武器。”
王若飞道:“工人们怕是不愿意去。”
赵世炎道:“我们要想办法说服工人去,这不是坏事,是好事。”
罗亦农道:“最后就是,还是希望北伐军能快些到上海。最近有很多同志说,北伐军不来,我们就不要起义了。这些人的观点和那些国民党越来越像,这不是好事。”
“恩来,你和北伐军第一军的友人联系一下?”陈独秀说,“看看他们的态度,最好能说动他们尽快到上海。”
周恩来道:“我可以写信给何应钦,你们也都有朋友在北伐军里。可以多方面探听一下,白崇禧何应钦他们到底什么态度。派个代表去问问也行。”
陈独秀和罗亦农一同点头。
汪寿华道:“对了,钮永建那边说,他们在想办法说服李宝章和毕庶澄。”
赵世炎道:“机会不大,但可以想办法分裂此二人。毕竟他们本就不是一个派系的。然后对于蒋介石,正是他的命令北伐军才不来上海。我们是不是该向武汉政府揭露他?”
陈独秀笑道:“钮永建的口才是很好的,这种事就让他去做吧。我们现在还是要团结国民党和资产阶级,毕竟单靠我们工人的力量,还不足以建立上海特别政府。再就是,现在是北伐的关键时刻,若是现在和蒋介石把矛盾公开化,会影响革命形势。不过世炎说得对,揭露他一下还是有必要。这样,如果他过几日仍旧不让北伐军到上海,我们就给武汉国民政府发函。不过世炎啊,现在最重要的是团结,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蒋介石是北伐军总司令,一旦矛盾激化,后果不堪设想。眼下积极准备第三次工人武装起义,是我们当前的工作重心。”
罗亦农和赵世炎互相望了望,慢慢点头。
这次的工作会议,连续开了几日。中共上海区委和中央统一了思想,明确了下一步的工作,于是一场新的暴动准备就此开始。
2月24日,瞿秋白草拟了《上海“二二十二”暴动后之政策及工作计划意见书》,对暴动的经验教训,以及之后的工作进行了总结指导。
2月26日,周恩来写信给国民革命军第一军的何应钦,信里介绍了上海工人运动的情况,希望在杭州的他能尽快进兵上海。
3月开始,上海区委令我党的刊物《平民日报》和《上总消息》加强宣传,争取得到更多的支持。
3月2日,《申报》上发布了济难会统计的第二次工人起义被难者名单,死亡11人,被捕75人。这个数字当然是不准确的,但是说明当时各方面都在关注上海的工人运动。

1927年3月的《申报》
同一天,李宝章的部队离开了上海,而鲁军毕庶澄的军队主要在松江,市区布防的军阀部队越来越少。不过军阀的部队虽然减少了,但租界里帝国主义是不会妥协的。
3月3日开始,公共租界工部局在海格路底和霞飞路的交界处,南洋大学后挖掘战壕,并在原本已经拉起铁丝网的地方增加沙包。英美完全无视北京政府的交涉,美国人甚至从水上调了一千人的部队登陆,在上海市区示威一圈又回到外滩的船舰上。
3月初的时候,英法日等国在租借的驻军已经超过了九千人。帝国主义的策略比较清楚,由英国为首以军队示威,日本在北方压制奉系张作霖,在南方则试图控制蒋介石。这样就能造成南北妥协的局面,进而继续控制中国政府。
在蒋介石的授意下,国民党特派员钮永建表示不支持上海工人武装暴动,他的说法是李宝章和毕庶澄都已不在上海,暴动只是徒增牺牲,已经没有必要。但中共上海区委则告诉他,即便是为了欢迎北伐军,在军阀离开的空档期维持上海的治安,武装起义仍旧是有必要的。钮永建才表示工人暴动和罢工可以接受,但主要还是依靠罢工,尽量要少流血。而且他在行动上并不配合。

钮永建
此刻在中共的心中也很清楚,目前革命斗争的矛盾已经逐渐变化。那些在军阀撤离后,各地失去军阀保护的土豪劣绅、买办商人、工贼流氓正不顾一切的加入国民党,试图在国民政府里依靠新右派,形成全国右派大联合。而中共需要团结国民政府里的左派,反击蒋介石为首右派势力的进攻。只是此刻大多数人还没意识到,这是一场你死我活的斗争。
随着时间齿轮继续向前,我们上海总工会的工作也越来越活跃。其中最重要的就是解决武器问题。
杨树浦码头,新近改名的叶羿扶着黄包车,看着远处一路小跑过来的叶阿大。
“我从你朋友手里取来了这个。”叶阿大把一个灰色的布袋交到对方手里,问道,“那家伙神神秘秘的,能告诉我是什么吗?”
“本来呢,是少知道一点才安全。不过如果这次东西合用,下次少不得还需要你来跑。”叶羿压低声音说,“是家伙。”
叶阿大面不改色道:“掂分量就猜到了,得有四支?”
“是的,如果东西好。之后还要找他们买毛瑟。还是走水路运过来。”叶羿说着,将东西放入自己的米色布袋,挂在黄包车的边上。
“你就这么带走?”叶阿大怔道,“这是不是太随便了?”
叶羿笑道:“咱们本来就是拉客人朝前走,越是神神秘秘的越容易招人查。我到前头拉上老谢,一辆拉着客人的黄包车安全得很。”他抱了抱拳,学着人家大侠的样子说道,“哥哥,咱们青山不改,绿水长流,后会有期。”
他拉着黄包车到一个路口外,就在巡捕的眼前接上了卖报纸的谢南。
“先生去啥地方?”他问。
谢南道:“宝山路。”
于是,叶羿和谢南就一起前往,闸北宝山路东宝兴路路口的商务印书馆。
路上谢南忽然道:“我听到个风声,不太好确定。但你可以给施先生他们说一下。”
“什么事?”叶羿问。谢南是工会的交通员,身上有青帮背景,所以常能得到一些外头的消息。
谢南道:“江湖上有人说,西山派最近在招兵买马。他们试图刺杀共产党员。”
“西山派?就是《江南晚报》那边的人吧。上次不是好几个卖报的都被我们打破头了吗?”叶羿不以为然说。
谢南说:“那边动作很大,据说纠集了有两千人啊。其中有枪的有好几百。不可不防。”
叶羿怔道:“那么厉害的吗?好,我和施先生说一下。嗯,也和伍豪先生说一下。”
“对了,你说世上怎么会有伍豪先生这样的人?”谢南沉默了一会儿,忽然道。
叶羿笑道:“又帅又能干是吧?”
谢南道:“不仅仅是帅气了。难以形容。”
叶羿想了想说:“书上说,世上就是有这样的绝世人物的。”
“对,对,评书里的绝世人物!就是那个感觉。”谢南笑道。
商务印书馆,创办于1897年。五四运动爆发后,革命人士将这里作为新文化新思想的宣传阵地,而现在这里是上海总工会的基地之一,徐梅坤同志和陈云同志是这里的主要负责人。因为上海总工会的大批武装工人都来自于商务印书馆,所以负责武装起义的周恩来同志,就长期在此工作。
这次叶羿送来的手枪,就是给商务印书馆的武装工人纠察队装备的。东西送到,谢南不动声色的离开了。将黄包车交给附近的同伴,拥有党员身份的叶羿进入了商务印书馆。
他一进门就看到他们会议室里的赵世炎、周恩来和陈云,而在他们边上正有工人在争论着什么。
一个人说:“为什么我们要参加保卫团呢?那些资本家让我们去是为了保护他们的财产,为了保护他们的利益。我们都已经加入总工会的纠察队了,作为无产阶级工人怎么能去保护资本家呢?”
另一个人说:“施先生,你也不用劝我们。资本家是说了,不只是保护他们的家产,也是要保护公司财产的。可是,如果我们加入了保卫团,执行任务的时间和咱们给武装工人队伍冲突了怎么办?一个人不能干两份活嘛。而且还是有对立的两份活。”
“对嘛,所以我们就是不理解。而且保卫团和我们工人纠察队是发生过冲突的。我们加入敌人的队伍,说不过去吧?”先发言的工人也说。
周恩来赵世炎、陈云三人互望一眼,这可不是第一批来找他们谈话的工人了。
陈云道:“武装工人,服从命令听指挥。你们这样可不行,干革命怎么能想干就干,不想就不干呢?让你们加入保卫团,是组织安排的工作嘛。”
工人说:“那我们也要理解这个任务,才能更好的去做嘛。”
陈云笑道:“干革命要头脑要灵活,保卫团是资本家手里的枪没错,但我们让大家加入保卫团,不就是为了夺走资本家的枪吗?你们平时训练的时候,也知道打仗先要抢武器。让你们加入保卫团就是先手抢武器嘛。”
赵世炎道:“当然,我们也知道工人纠察队和保卫团有过矛盾。但是事情不能只看一面啊。同志们,你们要明白一件事,那就是资本家要成立保卫团,不管你们是不是参加。他都是要成立的。”
“嗯?”工人有些不明白。
赵世炎解释道:“商会要成立保卫团,资本家当然优先征召自家工人。如果自己工厂的工人不参加,他们为了保护自己就要征召外头的人参加保卫团。比如青红帮的人,比如其他工厂的人。总之,资本家一定会把他们需要的人数招满。”他见工人代表在点头,于是继续道,“那么问题来了。是让那些不该手里有武器的流氓工贼得到武器好,还是我们主动加入保卫团,让保卫团成为我们自己的队伍呢?如果我们加入的人够多,只要你们成为保卫团的干部。那么保卫团就不会打我们自己人。你们说是不是?”
工人代表们恍然大悟地点点头。
周恩来笑道:“我听说他们是发步枪的,对吗?”
陈云点头道:“是的,参加保卫团的人发一套制服,一条步枪,还有子弹。”
周恩来笑道:“我们武装工人最缺的就是步枪啊。而且让保卫团成为我们的合法身份是很重要的。这样我们的人就能够带着武器公开活动。另外还有一个关键点。”他对众人挥手加重语气道,“还有一个关键点,我们武装工人也好,工人纠察队也好,不仅仅是缺少武器,我们更缺少训练。如果我们加入保卫团,武器有资本家给,训练也有资本家来安排,这对我们的革命工作有很大的好处。所以我认为,被他们征召的同志要积极参加。没有被征召的同志,也要主动加入保卫团。这是好事,不是坏事。大家明白了吗?”
叶羿看着在人群中侃侃而谈的伍豪同志,心里生出由衷的敬佩。他之前一直觉得施英先生是最厉害的,见到伍豪同志后,才忽然明白原来这个世界上有这样厉害的绝世人物。
工人代表听到施英和伍豪先生这样认真的解说,纷纷点头道:“我们明白了,服从组织的安排。”
这边事情解决,周恩来招了招手叫来叶羿,两人到一个安静的房间,叶羿将武器包递给他。
周恩来检查了一下武器,点头笑道:“辛苦了,那么接下来就这么安排。对了,刚才我们的话你听到了?”
叶羿道:“是的。伍豪先生。”
周恩来道:“你也要想办法进保卫团,我们优秀的同志都要进保卫团。还有,不要叫我先生,没外人的时候要叫同志。”
叶羿眨眨眼睛笑道:“我怕叫习惯了,有外人的时候改不过来。”
周恩来没想到对方会反驳自己,伸手摸了一下小叶的脑袋,问道:“你会用枪的吧?”
叶羿说:“我本来有一把手枪,但上次何先生清点武器的时候,他告诉我那把枪受潮不太好了。”
“给我看看。”周恩来说,
“我平时一般不带在身上,拉黄包车的身上有武器太显眼。”叶羿不好意思地说。
周恩来道:“你做事很小心,这是好习惯。枪是要保养的,可惜我们大多数同志对武器了解的太少。还是要训练啊。”他走到外头,叫来陈云和一个身姿英武的中年人。
“陈云同志,今晚的训练叶羿也参加。”周恩来对陈云道。
陈云好奇道:“叶羿?不是叶阿四吗?”
叶羿说:“施英先生给我改了名字。也是他介绍我入党的。”
“哎哟,我知道你入党了,但还真没注意你改了名字。”陈云笑道,“今晚到铁工部翻砂车间来。”他又招了招手,把外头的武装纠察队队长徐文思叫了过来。
“老徐,小叶今天跟着你。”陈云道。
徐文思笑着点头道:“好的。”
“老徐?”叶羿好笑道,他记得徐文思年纪不大啊。
徐文思用上海话道:“阿哥我01年生的,比侬大伐?”
陈云笑道:“老徐比我还大呢!阿四侬和老徐多学着点,伊额枪法呱呱叫。”
陈云,1905年6月13日出生,上海青浦人。1925年他参加了五卅运动,同年8月参加领导商务印书馆大罢工,并且加入了共产党。如今他是商务印书馆这里的主要领导人,由于革命斗争的风云变幻,没有过几年,他就成为了中共的核心领导人。那是后来的事了。
“这是胡公冕,胡教官,今晚他会在这里给武装工人做军事辅导。”周恩来继续给叶羿介绍说。然后他又对胡公冕说,“这是叶羿,我们新发展的同志,很能干的年轻人,能上山能下水。老胡你多关心他一下。”
胡公冕伸手道:“你好。”
叶羿和对方握了握手,说实话他还不太习惯握手这种事。他有些好奇地打量着对方,此人腰杆笔直一看就是职业军人。
周恩来笑着介绍道:“公冕是黄埔人,是教官不是学生。也是老党员了。我这次特意请他来训练大家的。”
叶羿习惯性地躬身重新施礼,惹得胡公冕笑了起来。
胡公冕道:“最近新党员不少啊。”
“大城市大革命,接下来还会更多的。”周恩来拍了拍叶羿的肩膀道,“新人进来后,你也就是老党员了。”
叶羿皱起鼻子咧嘴傻笑了一下。然后他一拍脑袋,将之前谢南说的关于“西山派”的事告诉了周恩来。
周恩来扬眉道:“再确认一下,如果确有其事,就组织一个锄奸团,把他们打回去。”
从三月份开始,上海区委的党员扩招工作也是紧锣密鼓,3月4日时中共党员为3856人,到了3月14日一下子变成了4400人!上海总工会的武装工人纠察队也发展到了5000人以上!同志们的入党热情和上海共产党机关的执行力都可见一般。
周恩来同志对之后的武装起义做了军事布置,任命了各区领导人。闸北赵世炎、顾顺章;南市周恩来、徐梅坤,周恩来可依情况随时支援闸北;浦东马禹夫、宣中华、沈良惠。党内工作由赵世炎为代理书记,罗亦农参加主席团。万一事情变化情况紧急,则由罗亦农、周恩来、陈独秀、汪寿华做临时决定。
罗亦农很严肃地告诉大家:“与国民党的斗争已经开始,根本出路在于谁有群众。”
总之,在中共上海区委眼里,随着暴动准备工作的深入,这第三次武装暴动,将不再是欢迎北伐军,而是民众力量和武装力量的结合问题。所有的工作变得越来越扎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