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象 . 军休所三位老兵的故事

关于作者 分享 返回

军休所三位老兵的故事

作者:唐吉慧 发表时间:2021-12-02 点击数:86

我是在今年2月加入抗击新冠疫情志愿者队伍的时候认识燕萍的,我们戴着口罩、穿着防护服忙碌在物资生产车间,没有任何交流。那天临别时有位志愿者提议,毕竟在一起战斗过,要合一张影留念,我们仍然戴着口罩、穿着防护服,快门按下的刹那,大家以一个胜利的手势鼓励彼此:这一场疫情防控的阻击战,我们一定赢!


这之后,我知道她在军休所工作,位于宝山区的军队离休退休干部第一休养所。我对军休所的了解极为有限,她说军休所就是军休干部的家,大事小事军休干部第一时间想到的便是军休所,家里的长长短短、个人的社保福利、业余的兴趣爱好,哪怕遗产继承,他们的各种需求,军休所都要一一紧贴,所以在军休干部眼里,军休所是他们最亲的家。


军休干部来自全国各地,每一位都有着厚重的人生,不少还在战争的炮火中经历过血雨腥风,燕萍与他们接触多了,对他们有着不少的了解,之后我也知道了几位老兵的故事,都深深震颤了我的内心。


一、葛万顺的故事


葛万顺(2019年过世).jpg

葛万顺(2019年过世)


葛万顺1923年12月生于江苏扬中,1945年2月加入中国共产党和武工队,1945年6月参军。一生参战三十多次,大战13次,著名的有苏中的七战七捷,及枣庄、孟良崮、和淮海战役。


1947年1月,葛万顺所在的部队将国民党部队死死围堵在了冰天雪地的枣庄。妄图利用飞机轰炸和坦克掩护突围的敌人,数次被我军击退。一天拂晓,坦克掩护下的敌军突然向我阵地突围,担任反坦克连班长的葛万顺率突击队几次想炸毁敌坦克,均遭机枪扫射而失败。在第四次行动中,葛万顺率领两名战士,带上了装有木棍的炸药包,冲出阵地,蛇形前进中的葛万顺一次次跳入敌机留下的弹坑,终于接近了敌人坦克,拉开导火索,紧接着一个翻身跃入另一弹坑,只听一声巨响,坦克飞上了天。顷刻间嘹亮的冲锋号响起,战友们在敌人的阵地间穿插、分割、包围,硬生生用手榴弹、轻武器和炸药包全歼敌军,取得了进入山东的首战胜利。


这年6月,部队马不停蹄赶到了孟良崮一带集结,未及休整,随即与装备最精良的国民党74师展开了战斗。在攻打敌师部指挥所时,战斗进入白热化,敌人居高临下,机枪、冲锋枪、手雷像雨点般倾泻而下,连续三天三夜没有合眼的葛万顺见战友一批批倒下,勇猛的发起了第五次冲锋,终于拿下敌人的火力点,封锁了张灵甫的逃跑路线。


二、张春法的故事


张春法.jpg

张春法


张春法1929年1月生于山东荣成,8岁时他和哥哥一起为村党支部召开的会议站过岗、放过哨,1942年担任了青安屯儿童团团长。1947年6月他在村里加入了中国共产党,7月成为了华东野战军的一名战士。在解放战争中,他参加过周村、淮县、明水、龙山、济南、淮海等战役。


1948年11月上旬,担任了连队机枪班班长的张春法接到连长命令,带领全班午夜出发,赶往驻地三华里外的小王庄打探敌情并寻找两名向导。接受任务后全班战士轻装摸黑,一路跑步向小王庄进发了。


他们翻过一个小山包,15分钟抵达小王庄的村口。张春法命令全体战士在村口外的高粱地里隐蔽,自己向小王庄村口瞭望,在朦胧的月色下,发现有两个人影在村口的老槐树下晃动。“有敌情!”张春法命令副班长带领一名老兵包抄到哨兵身后,用匕首解决了敌哨兵。随后,副班长与5名战士负责在村口附近警戒和接应,张春法带着另外5名战士进了村。


轻轻敲开一户人家的院门,一位老乡探出头来,见是解放军,便悄声将周边的情况告诉了他们:“敌人早就到了,分散住在老百姓家里,带队的长官和警卫员就住在我家西厢房。”说完,他带着张春法和战士向西厢房走去。一名小战士用匕首轻轻把门闩从门缝中拨开,张春法一个健步冲上前去,用机枪死死抵住敌人的脑袋。“不许动!”另外一个战士迅疾上前将敌警卫员从床上一把抓起。敌人一时不知所措,老老实实当了俘虏。老乡对到碾庄方向的路线很熟悉,同意当向导,于是,张春法和战士带上2名俘虏在村口与副班长会合后返回了部队驻地。


连长连夜突审:原来被俘的是国民党第七兵团工兵营营长,奉命在碾庄构筑工事。正是这一条重要的情报,给了华野在碾庄彻底消灭黄百韬兵团的决心,同时拉开了淮海战役的大幕。


碾庄战役十分惨烈,张春法所在的华野九兵团九纵26师77团的任务是围点打援。因果断俘虏敌营长,使我军及时掌握了敌人的动向,为我军的胜利作出了贡献,张春法荣立三等功。


三、于明汉的故事


于明汉(2020年过世).jpg

于明汉(2020年过世)


于明汉1929年8月生于山东栖霞,1946年8月入伍,1948年8月加入中国共产党。曾参加过淮海战役和抗美援朝,荣立过四等功两次、三等功五次、二等功一次,新中国成立后担任了南京军区炮兵七十五师医院副院长。


1952年10月,上甘岭战役打响了,于明汉和野战医院的几个战地卫生员被师首长安排在上甘岭半山腰上的一个掩体内,利用战斗间隙将重伤的战友转移至安全掩体内。那天中午炮火刚停,顾不上侦察等待,他们心急如焚的向高地跑去,望着眼前战壕里许多边流血、边战斗着的战士,于明汉不顾一切背上一个被航空炸弹炸伤腿的战士,飞快向掩体奔去,放下伤员再次奔回阵地,当他背起第三批伤员时,敌人新一轮的轰炸开始了。战友们拼了命向奔跑中的卫生员呼喊:“卧倒!卧倒!快卧倒!”于明汉和卫生员们毫无畏惧,迎着敌军的炮火,冒着随时有被炸飞的危险,背下了一批又一批的重伤员。


“与敌人的炮火赛跑,抢伤员、救战友。”正是抱着这样的信念,他从战壕里救下了无数的伤员。他们在掩体内为伤员清洗伤口、止血、包扎,时刻准备着下一轮的冲锋。


那段时间,上甘岭的上空几乎每天硝烟弥漫,犹如阴云,随手抓一把沙土,就有一半是铁屑与弹壳,他们就这样在上甘岭半山腰的坑道里度过了43个日夜。


这三个故事来自这三位老兵的回忆,尽管内容不够丰满,但足够生动、足够感人。作为一名写作者,我想为他们留下更多的文字,来纪念他们那段青春光荣的岁月,然而人事总多无奈,他们的记忆模糊了,葛万顺、于明汉也于去年今年相继离世。不过我想,我们不会忘记他们,这些军休所的英雄们,以及所有为了祖国付出了生命、付出了青春的英雄们。

  关于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