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我们
主编的话

朱大建


cover_mini.jpg为了“让中国人人受教育”,陶行知辞去东南大学教授、教务长之职,放弃了每月五百元大洋的高薪后,从此没有职业,靠卖稿、卖讲、卖文为生。他办学校靠募捐,向武训学习,要饭办学。他把所有的精力、财力、心血,用在办教育上,如他的诗所写:“人人称我老夫子,生活不如老妈子,同时为了带孩子,吃不饱来饿不死。”“为了苦孩,甘为骆驼,于人有益,牛马也做。”他没有房产,因为无钱购置,更无心思为自己谋划。陶行知多次往返在上海,住处从不固定。陶先生一生为国事四处奔波,曾几次来上海,把这座东方大都市当作第二故乡。他生命的最后三个月在上海度过。他来到这里,是为了完成他的心愿:“要让整个上海都变成学校,让上海500万市民都有受教育和再教育的机会”。可是,他的生命停止在1946年7月25日,这些愿望也付之东流。请读叶良骏《陶行知在上海的“故居”》。


如今的“大国工匠”,往往都是一批高智商、高学历的青年俊彦。他们转益多师的高学历和丰富历练,使他们具备融会贯通的跨界知识,而海归的背景,又使他们具有的开阔的眼界,从而能站在世界科技前沿,前瞻性地思考问题,确立创业奋斗的目标。而他们的目标都服务于国家大的战略,填补国内某些领域的空白。请读汤朔梅《大匠器成走天下》。


年届九旬的陈春轩老师正式出版了个人摄影专集《春轩·记忆》,并在上海图书馆成功举办了展览会。在现场,作为学生的本文作者,紧握着陈老师的双手,内心的激动、感佩难以言表,没有中断过的回忆层层涌出……四川九寨沟的原始初探、安徽黄山的冰凌雾海、江西三清山的披荆斩棘、上海外滩一次次“顶天立地”创作的情景……请读滕俊杰《“我们要坚持到底”》。 


俱往矣,三十多年过去了,陈行水库、青草沙水库、东风西沙水库、金泽水库的成功建设,上海的自来水也凤凰涅槃浴火重生了。上海自来水,品质上乘。十年前,廿年前,那时声音不响,现在敢说,因为有这个底气了。十多年前,首先是市政府和各个职能部门,还有上海的院士专家团队,都对拍板上马青草沙水源地的开发建设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作为有20年从头到尾参加勘测、规划和建设青草沙水库的“留水人”之一的顾玉亮,说起当年的往事,不由庆幸天时地利人和,才有大功告成的今天。请读朱全弟《上海自来水的那些事——从青草沙到家中水龙头》。


王霙是毛泽东特型演员。他曾在《开天辟地》《秋收起义》等40多部影视剧中成功地塑造了青年和中年时期栩栩如生的毛泽东形象;其拍摄的影片先后获得百花奖、金鸡奖和中国电影华表奖等奖项。请读李动《特型演员王霙的婚恋故事》。 


“一条多伦路,百年上海滩”。在挂着汽车禁行标牌的街口,一座新建的具有民国装饰风格的牌坊,上缀有“海上旧里”四个大字,这里便是“多伦路文化名人街”的北入口处。多伦路位于上海虹口区四川北路街道,北接东江湾路,东临四川北路,南接东横浜路。这条路的形状成“L”型,长550米,宽10-13米的多伦路文化街,是上海的一条著名的文化坐标和休闲街。因为街短而窄,路曲且幽,不大的多伦路文化街在中国地图上,甚至难以具体标示,但在中国文化史上,多伦路却有着浓墨重彩的一笔。请读刘湘如《我爱多伦路》。


上世纪80年代,上海一部反映农村题材的影片《喜盈门》红遍全国,据统计,观众近七亿人次。而后四年里,赵焕章又先后导演了《咱们的牛百岁》和《咱们的退伍兵》。这三部影片合称为赵焕章的电影“农村三部曲”。值得一提的是,这三部曲荣获的金鸡、百花等奖项竟达十个之多。这在上影厂,甚至在中国电影史上,都是个亮点。2020年11月28日,第33届中国电影金鸡奖颁奖典礼在福建厦门海峡大剧院举行。作为中国电影的最高奖,电影导演赵焕章荣获中国文联终身成就电影艺术家荣誉表彰!请读马信芳《上海出品电影“农村三部曲”——“庄稼人的导演”赵焕章三十多年后重被提起》。 


宝山区军队离休退休干部第一休养所里,住着来自全国各地的军休干部,每一位都有着厚重的人生,不少还在战争的炮火中经历过血雨腥风。本文作者采访了几位老兵的故事,都深深震颤了作者的心。本文三个故事来自这三位老兵的回忆,尽管内容尚不够丰满,但足够生动、足够感人。请读唐吉慧《军休所三位老兵的故事》。 


上海解放前夕,国民党敌特机关与外国间谍机关在上海潜伏了大量秘密电台。上海解放后,这些电台一度“隐”而不发,蛰伏在城市的各个角落窥探形势。然而,没多久,国民党特务便启用秘密电台和台湾特务机关频繁联络,接受敌特指示,发送政治、军事、经济情报,对上海新生革命政权和人民生命财产安全构成严重威胁。为斩断国民党特务机关遥控指挥上海潜伏特务的空中电波,上海公安机关打响了一场没有硝烟的肃特战役。请读刘翔《利剑斩断空中电波幽灵——破获上海解放初国民党潜伏电台记》


1994年由国家文化部举办的“中国民间艺术一绝大展”在北京中国美术馆举行,王金根选送的《古竹寿珠》《龙宫王壶》《海之恋》《翠行金牛》四件石雕作品参展,全部被文化部评选为金奖作品。王金根最为得意的作品是《蟹篓》。一九九八年为他赢得了“首届中国国际民间艺术博览会”的金奖。《蟹篓》石雕的原始石块重达二十二公斤,石雕完成后仅重一公斤不到。请读管新生《新场古镇,有一位民间艺术雕刻家》。

  • 大匠器成走天下——记张永熙和瞻芯的“工匠”团队作者:汤朔梅
  • 付建林与上海的情缘作者:朱大建
  • 关于上海自来水的那些事——从青草沙到家中水龙头作者:朱全弟
  • 翻译王利亚的故事作者:容子
  • 三上“新龙洋”作者:童孟侯
  • “一分钱爷爷”的故事作者:章慧敏
  • 我的家乡,叫“书院”作者:施国标
  • 纪念表叔王中作者:蔡德
  • 陶行知在上海的“故居”作者:叶良骏
  • 革命者永远是年轻——顾准与新四军的故事作者:罗银胜
  • 孙中山、康有为与愚园路作者:徐锦江
  • 四百年前,上海出了徐光启作者:喻军
  • 军休所三位老兵的故事作者:唐吉慧
  • 宁波帮三巨头:商业风云上海滩作者:孙建伟
  • 利剑斩断空中电波幽灵——破获上海解放初国民党潜伏电台记作者:刘翔
  • “我们要坚持到底”作者:滕俊杰
  • 特型演员王霙的婚恋故事作者:李动
  • 我爱多伦路作者:刘湘如
  • 上海出品电影“农村三部曲”——“庄稼人的导演”赵焕章三十多年后重被提起作者:马信芳
  • 吴强送我一本改签的《红日》作者:陆正伟
  • 书生本色,宁静致远——记导师王铁仙先生作者:钱虹
  • 光沐璞石 彩馥中外——画家秦忠明和宣纸油画的传奇作者:吴道富 岑玥
  • 新场古镇,有一位民间艺术雕刻家作者:管新生
  • 微@电影
  • 微@视觉
  • 微@音迹
  • 微@互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