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我们
主编的话

朱大建

 

cover_mini.jpg2024年第二期《上海纪实》电子刊今天上线。

 

本期“弄潮”栏目刊发一篇作品。

 

2024年6月,华为上海研发基地,在青浦淀山湖畔的西岑小镇竣工建成,名为华为科创小镇,是集企业办公、研发中试、技术孵化、生产服务和配套居住于一体的复合型产城一体的新社区。按照任正非的构想,淀山湖畔的华为青浦研发基地,营造的是风景如画,宾至如归的全球顶尖创新人才社区。他规划引进全球顶尖科学家700至800人,来这里进行科研和生活,开展智能汽车、数字能源、无线5.5G/6G等研发。其他还有高端旗舰智能手机、终端芯片、物联网芯片、前沿光器件/光设备等,都将成为华为科研的重中之重。未来这里将是上海科创人才的高地,科技创新的重镇。请读曹伟明《华为:从松山湖到淀山湖》。

 

本期“在场”栏目刊发六篇作品。

 

一个“疆”字道尽了这块土地的独特地貌与沧桑历史。按笔画从左到右、自上而下,一张驻守西陲的“弓”,像极了新疆5600多公里漫长曲折的边境线,其下之“土”既象征中央王朝始于西汉的漫长屯田史,也隐喻了近代被割让出去再难收复的失地。右边来到新疆腹地“三横两田”,三横自上而下分别是以丰饶牧场著称的阿尔泰山脉、分割两盆地的天山山脉、中华文明的精神图腾昆仑山脉。两田则以天山山脉为界,上田为北疆的准噶尔盆地,下田为南疆的塔里木盆地……上下几千年,166万平方公里,竟被一个方块字囊括其中,将中华文化之精妙发挥到极致……请读三盅《喀什采风》。

 

2014年春天的一天,上海作家协会在巨鹿路大厅召开“现实题材研讨会”。本文作者在会上发言:准备创作一部长篇纪实文学《迪士尼浦东梦》。因为他自己参与上海迪士尼项目谈判,而且已经陆陆续续发表了一些有关迪士尼游记和散文,有这个有利条件和基础。作家协会领导听完发言,表态:上海迪士尼是个好题材,还没有人写。支持!同时,列入重点项目给与资助。这番话,鼓舞本文作者投身于创作之中。请读叶永平《我研究迪士尼15年之路》。

 

当下,在上海居住的少数民族人士超过了40万,比改革开放初的八十年代增加了11倍。他们和上海这块热土共同生长,在自己的轨道上自由、快乐地工作、生活和创业。请读詹东新《石榴花儿开》。

 

做一个护树人是高尚神圣的。因为抢救古树名木出了名,张建明忙开了,他不仅在青浦本地忙碌,还被人请到市区以及毗邻青浦的松江、金山、嘉定,还应邀去崇明乃至浙江丽水景宁等地给患病的古树名木会诊,使许多濒临死亡的植物回春复苏,请读戴仁毅《保护古树名木的园丁》。

 

“岛屿花境”是奉贤区自行设计的第一个花境园林绿地公园。花境采用岛屿形式,一为主体花境,二、三、四为附属花境。四岛环绕,高低有致。花境中大部分种植宿根植物,整体色彩以暖色系为主、冷色系为辅,以锥形、球型木本植物为骨架,选取了近几年在奉贤区内生长良好的宿根植物为主,分别分布在4个岛状区域。金丹是设计团队的成员之一。团队为占地面积763平方米的岛屿花境,精心配置了80多种花卉植物。月月有花开!色彩迥异的花朵绽放在不同季节,凸显了春花烂漫,秋色斑斓“美丽奉贤”的空间格局。请读陈丹洁《解密“岛屿花境”》。

 

在千年古树园林之中,错落有致地布局一幢幢复建的有着五百年历史的古宅,古宅掩映在葱葱绿荫之中,它们是适合当代人生活方式的建筑空间,屋子里每一件家具的原料是循环几百年再次利用的金丝楠木,经过名师巨匠精雕细刻打造出来,典雅而高贵,貌似天然,随手撞到的都是历史,充满了东方的神韵和玄机,里面的气脉和筋骨都是最中国的。请读周永平《再活五百年》。

 

本期“往事”栏目刊发2篇作品。

 

原上海兰生(集团)有限公司党委书记、董事长、“一辈子的外贸人” 张兰生,是我国外贸事业发展的亲历者、实践者和见证者。然而,鲜为人知的是,在张兰生的外贸人生中,还有一段被派驻巴基斯坦大使馆工作的经历。当年,张兰生作为驻巴基斯坦使馆的一名年轻(27岁)工作人员(三等秘书),还亲眼目睹了周总理首次访问巴基斯坦的全过程并参与了相关工作。请读张兰生儿子张若钢为本刊写的《父亲张兰生为周总理拍摄的几张珍贵照片》一文。

 

“无意做官,一心做事”,张謇践行了自己说的“天之生人也,与草木无异,若遗留一二有用事业,与草木同生,即不与草木同腐。”正是这样的志向和理想成就了张謇,使他成为中国早期现代化的先驱。他是实业家,更是教育家,也是政治家,社会活动家,还是水利专家,农业专家,又是慈善家。请读孙建伟《张謇的实业救国之路》。

 

本期“记忆”栏目刊发2篇作品.

 

李文祺是参加1980年代中国首次南极考察队、北极考察队的队员,被同行称为“脚踏两极第一记”。他根据自己当年写的考察日记,撰写了《脚踏地球南北两极》一书,以亲身经历,叙述了一路考察,一路采写,一路风光,一路拼搏,记录下无数感人的镜头和故事,以及不为人知的传说。全书约4 0万字,是上海文化发展基金会资助项目,即将由上海文艺出版社出版。《南大洋的生死搏斗》是其中一章。

 

山海工学团团长潘冷云,是人民教育家陶行知的追随者之一。山海工学团以旺盛的生命力,燃起了农村教育的希望之火,成为全国最早的民办教育团体之一,在教育系统引起了热烈的反响。潘冷云因劳累过度患癌症,不幸于1994年7月27日去世。弥留之际,他对工学团的工作说了这几个字:“受累,受气,受骗,挨骂,挨批,蒙冤,这是我所处的常态,但事情还是办成了,我不后悔。”请读叶良骏《植根于人民之中——记山海工学团团长潘冷云》。

 

本期“亲历”栏目刊发三篇作品。

 

寻根、祭祖,这是一个古老的 “慎终追远,民德归厚”主题,祖先走过的路就是我们现在正在走的路,也昭示着我们的后代必定要走的路,那是每个人必须走完的人生旅途!尽管曲折艰辛,却见风景;尽管命运多舛,却有收获。坚信后代走的路会更宽、更顺、更远。这或许就是人活着的意义和价值所在,也是寻祖归根的意义和价值所在。请读天谛《百年还乡—— 徽州寻根记》。

 

本文作者年轻时在长宁区水城地区当户籍警,习惯涂鸦日记,鸡零狗碎,有闻必录,记录下那些老房子里的发生的许多恩恩怨怨的趣闻轶事,世象百态。依据日记创作了非虚构文学《户籍警手记》在解放日报连载,引起著名艺术家孙道临老师的关注,他约《枯木逢春》的编剧王炼老师一起创作电影剧本,可惜流产了。本文作者近日翻出当年日记,摘取片段,原汁原味,聊博一哂。请读李动《派出所万花筒(下篇)》。

 

这是本文作者有生以来最热闹!最开心!最有趣的一次年夜饭大聚了!三大家庭,32位!欢声笑语不停!互相交换着各自带来的礼物,孩童们开心地领着红包,年轻人各都互相加了微信号,各自述说着家庭,孩子,工作……欢乐的相聚,满满的幸福。请读戴培钧《苏州寻亲记》。

 

本期“万象”栏目刊发三篇作品。

 

时代的潮流奔腾不息,滚滚向前,人只能随着潮流沉沉浮浮。本文作者采访了奉贤家乡已逝胡禹涌老先生的后人,记录了胡禹涌家庭几代人在时代潮流中的人生故事。请读汤朔梅《时代大潮中的沉浮人生》。

 

八十年代春风荡漾,阳光普照,大地葱茏。虽然,难免尘埃扬起,沉渣也鱼目混珠。但这是一个海浪奔涌的时代,它卷起了千堆雪,也向海滩挤兑出沙砾。请读安谅《八十年代小记》。

 

上海第一位电影皇后张织云自被商人唐季珊毁了青春、爱情、事业、婚姻后,人生命运就是一连串的失败,这也许就是天意。人生虽然漫长,但紧要处只有几步路,在人生的岔道口上,一步走错,步步走错。请读孙孟英《上海第一位电影皇后的悲惨命运》。

 

本期“风情”栏目刊发5篇作品

 

当今中国的诗坛百花齐放,新人辈出,诗歌已经成为一个社会的现象,这是新诗发展的必然,但是我们不应该忘记那些为中国诗坛做出过杰出贡献的诗人,今天40岁以上的人,特别是那些喜欢诗歌的人,不可能也不应该忘记一个人的名字:他就是公刘。公刘用他一生的激情,点燃着一个时代,点燃着许许多多年轻和不年轻的人心灵中的火花。为我们的诗歌发展甚至是国民人性精神的升华,做出了卓越的奉献。请读刘湘如《公刘:一个大诗人坎坷跌宕的人生》。

 

伊本农家女。一代画家吴玉梅,是一个神话,抑或一个童话。吴玉梅是土生土长的松江新浜乡村人。上海中国画院那年6月20日正式成立,全市招收5名学员,她成了五分之一。那年她20岁,师从花鸟画大师唐云。吴玉梅的花卉田园系列,豌豆、扁豆、南瓜、丝瓜、番茄、玉米、黄金瓜,荷花、桃花、油菜花,还有鸡呀蜜蜂呀蝴蝶呀……充满着阳光和雨露,不雕琢、不刻意,皆是原生态。请读许平《伊本农家女——忆上海著名花鸟画家吴玉梅》。

 

奚文渊认为,人物画难在对人物自身造型的把握。因人的形体结构远比山水花鸟复杂的多,目光所及,男女老少,媸妍胖瘦,极其生动。尤其是,要画出每个人的精气神特征,有形有神有韵,有相当难度。奚文渊还认为,画人物画用笔一定要放松,如耽于画得像,笔墨很容易拘谨。他每当在画人物画之前,喜欢随手画个写意动物,或画头牛,或画只鹿,作为放松和调剂,也作为锻炼笔墨。奚文渊在水墨人物肖像画和动物画之间行走,游刃有余,轻松自如。请读张志萍《雕龙雕虫 皆成大道——访著名水墨人物、动物画家奚文渊》。

 

资深名编辑万振环《文坛趣事与轶闻》文章,是一篇记叙文学界友人的纪实散文,真挚的感情从心灵中缓缓释放,质朴生动的文字,打动了读者的心扉。

 

2024年是海派艺术宗师吴昌硕(1844-1927)诞辰180周年,也是一代京剧艺术大师梅兰芳(1894-1961)诞辰130周年。在吴昌硕的人生谱系与从艺生涯中,他与京剧大师梅兰芳从相识结谊到引为知己,有很多动人的故事可谈说。请读王琪森《丹青情 京剧缘——吴昌硕与梅兰芳的交往》。

  • 华为:从松山湖到淀山湖作者:曹伟明
  • 喀什采风作者:三盅
  • 我研究迪士尼15年之路作者:叶永平
  • 石榴花儿开作者:詹东新
  • 保护古树名木的园丁作者:戴仁毅
  • 解密“岛屿花境”作者:陈丹洁
  • 再活五百年作者:周永平
  • 父亲张兰生为周总理拍摄的几张珍贵照片作者:张若钢
  • 张謇的实业救国之路作者:孙建伟
  • 南大洋的生死搏斗作者:李文祺
  • 植根于人民之中——记山海工学团团长潘冷云作者:叶良骏
  • 百年还乡——徽州寻根记作者:天谛
  • 派出所万花筒(下篇)作者:李动
  • 苏州寻亲记作者:戴培钧
  • 时代大潮中的沉浮人生作者:汤朔梅
  • 八十年代小记作者:安谅
  • 上海第一位电影皇后的悲惨命运作者:孙孟英
  • 公刘:一个大诗人坎坷跌宕的人生作者:刘湘如
  • 伊本农家女——忆上海著名花鸟画家吴玉梅作者:许平
  • 雕龙雕虫 皆成大道——访著名水墨人物、动物画家奚文渊作者:张志萍
  • 文坛趣事与轶闻作者:万振环
  • 丹青情 京剧缘——吴昌硕与梅兰芳的交往作者:王琪森
  • 微@电影
  • 微@视觉
  • 微@音迹
  • 微@互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