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场 . 金汇锦带书,深藏民间的中华文字瑰宝

关于作者 分享 返回

金汇锦带书,深藏民间的中华文字瑰宝

作者:施季 发表时间:2025-02-06 点击数:38

面前是一条宽不过2、3厘米,厚不过2、3毫米,以色彩鲜艳,且多为撞色的经纬线交织而成的长长的彩带。彩带的尽头,从一片方格形的“起始符”开始,纵向往下,排列着一个又一个神秘的画符。这些画符,有的像图案,有的像符号,很多似象形文字,一眼看去,大概都能猜出来,这个是鱼,那个是虫,那个是鸟,那个几片花瓣围起的,是“花”,那个心脏形状的,是“心”……。还有的,与汉字几乎一样,比如:主、又、全、国……。而还有很多,就让人不明其意:交叉的线条,上箭头,下箭头一样的符号,棱角朝上的正方块、三角块,与其中充填的实形方块,还有波浪状弯曲的线条等等,形成千变万化,在结构上左右对称的抽象组合,因此,更显神秘。在上海市奉贤区的金汇镇,人们称这种彩带为锦带,而彩带上的神秘画符,就是:锦带书。

 

说起锦带,放眼整个江南,其实并非稀罕物,很多村镇人家压箱底的物件中都有,都是奶奶、太奶奶辈人做女红时学会编织并流传下来的。然而,出自奉贤金汇的锦带有着其独一无二之处,那就是锦带上的神秘画符——锦带书。奶奶、太奶奶辈人为什么要在这么细窄的锦带上编织出这些画符呢?带着疑问,我将由这些“画符”翻译的词句,从头到尾读下来,惊奇地发现原来这些画符都是有意排序,有意组合,它们是在“说话”,是在“讲故事”,它们串联在一起,原来是一首首古体诗词,或充满了真挚情感,或表达了美好期望与祝愿。

 

流传至今的奉贤的白杨村山歌中就有关于锦带书的描述。


锦带书:奉贤颂.jpg

锦带书:奉贤颂

 

一位姑娘属意一位男子,她想编织两根锦带送予他以表爱意,这是在奉贤金汇地区流行多年的属市级非遗项目的长篇叙事田山歌《白杨村山歌》中的故事。一开篇:丢根手锦拨郎束腰——束腰,正是锦带的实用功能之一。接下来的唱词中则展开了姑娘织锦带的详细过程:

 

姑娘回转家中去织手锦,

抽开镜架抽斗寻一寻,

寻出二两半生丝刚好织两根,

纱圆篮一只拎仔出房门,

黄杨梭子、绣花剪刀放在篮中心,

一路走来勿打顿,

要到南纱窗下去织手锦。

……

 

再接下去的唱词中还有对锦带上所织内容的描写,以及姑娘送去给心上人的情节描述。可谓心中所想,手中所做,送锦带书,送一段情,君,你理解否?


锦带书:彩衣歌,落霞歌.jpg

锦带书:彩衣歌,落霞歌


锦带书的发现与研究,李辉功不可没。

 

现为复旦大学生命科学学院教授的李辉是个“空中飞人”,因其所研究的课题项目而长年飞往世界各地。不管去哪儿,他都随身背着一个白色的土布包,这个质朴无华的土布包上印着锦带书字符,布包的背带上同样也有锦带书字符,背带上挂着的一个象征着“吉祥”的小布象,表面上同样印有锦带书字符。有这样一个特别的布包在身,让他无论置身何处都安心妥帖。那是专属于老家的一份情愫。

 

李辉的老家就在奉贤金汇的东风六队,这里是经田野调查走访核实的锦带书的核心流传区之一。自小,锦带和锦带书在李辉生活的周围无处不在。大人们干活时围着的桌裙,通常一左一右缝着二根锦带,围的时候左右交叉,一扎即可;村里人家打铺盖都用锦带来打;谁家生了小婴儿,兜尿布的锦带上编织出对新生命的期盼;娶了新媳妇的人家,织有美好祝福语的锦带更是必不可少的赠礼。李辉至今记得,将上小学一年级时,太奶奶特地为他织了一条漂亮的锦带,锦带上的字符组合在一起,是对小小读书郎未来的美好期许和祝愿。那时,锦带几乎家家有,多数人家都有个会织锦带的老祖母,老祖母会说,这织锦带的本事啊,还是从我太奶奶辈一代一代传下来的呢,这锦带书上的字啊,也是从太奶奶辈一代一代教传下来的呢。

 

小时候,李辉经常看他的太奶奶在门口织锦带。太奶奶将经线的一头绑在家门口的枣树上,另一头束在自己腰间。筘板和梭子带着纬线在长长的经线间穿梭不停,带子上便开始出现那一个个“神秘”的符号。场院前,来来往往的人们只知道这婆婆在织的花带是拿去作绑扎用的,却很少有人去问她,上面织的符号都是什么意思,这不奇怪,男耕女织的传统习俗下,织锦带早前只是女人的事。小李辉却有着无数的问号,边看着太奶奶织锦带,边时不时地问:“这个蟹一样的花样是什么意思?”“迭个么是实侬。”太奶奶很愿意教他。一个爱问,一个爱教,锦带上的字就这样一个一个地印在了李辉的脑海里。生活中的天然课堂可以方方面面,时时处处存在,不织锦带的时候,太奶奶常就地折根树枝,在泥地上画出符号来教李辉认。\


李辉教授在农家观看集锦带书织法.jpg

李辉教授在农家观看集锦带书织法


从带子上的一个个单枚字眼,到泥地上用棉萁棍刻满的符号,锦带书这种神秘的濒死文字居然在这么偶然的机会中,传下了一线生机。

 

然而小学二三年级后,市面上用做绑扎的各种化工带子、塑料带越来越多,用锦带的人逐渐少了起来,会织锦带的老阿婆们也越来越少,锦带慢慢地从各家各户消失不见,连李辉家里的锦带也被置于箱底,很少再见天日。

 

李辉读大学时,外太奶奶过世了,在整理老人遗物时,大家发现了两根锦带。按照风俗,过世老人用过的衣物都要烧掉,这两根锦带本也要被付之一炬,但就在千钧一发之际,被李辉拦住了,他想留住锦带作为一个念想,心中隐隐地还有种感觉,也许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两根锦带会凸显其存在的价值和历史意义。

 

为防遗失,李辉将这两根锦带仔细地卷成小卷,放进一只戒指盒中,再收进行囊里,自此,两根锦带跟随着他去往各处,甚至漂洋过海留学去了国外。

 

多年后,李辉受聘为复旦大学教授,任教育部现代人类学重点试验室主任,一次会议中,他与复旦大学出土文献与古文字研究中心主任刘钊教授提到了锦带书,并给刘教授看了外太奶奶留给他的锦带书中一部分类似“游园惊梦”的内容。没想到,正在从事甲骨文破译工作的刘教授激动不已,他将手中的锦带书内容翻来覆去,看了又看,啧啧惊叹:“这锦带书文字是宝贝啊!”他对李辉说:我们要抢救的,正是诸如锦带书这一类即将消失的文字!刘教授的反应如此强烈让李辉更加意识到,锦带书字符极有可能是与甲骨文一样有着巨大研究价值的古文字,必须对锦带书进行进一步的研究和挖掘。

 

2019年,李辉特意回到奉贤,在金汇当地有关部门的协同下,召集来自于北京大学,复旦大学,郑州大学等多位语言学专家和学者对锦带书进行研讨。

 

研讨会上,李辉展示了他收藏的那两条锦带,据测试其年代已超过一百年。李辉将锦带上的内容译成现代文字,并解释成诗经风格短诗。其中一副“吾盼花开,中心维维。吾入园圃,有蝶纷飞。喜晤君子,愿为双对。幸甚至哉,永呈祥瑞”,充满了浪漫主义色彩。

 

专家们认为,可将锦带书定位为糅和了汉字类字符和图案,既美观漂亮,具有实用性,又可用于表情达意的一套文字画。这个判断石破天惊。专家们还认为:锦带书上的内容,对称性特别强,不是机械的重复,很可能具有表达意义的功能,其包含的元素极为丰富,一是字符与篆书相似,很可能是从楚篆发展而来的;二是很多是象形图案,比如,蝶,虾等等;三是吉祥图案,如双喜,万寿,等等。其语法则有偒傣话的特色,语言简略。这与云南壮族坡芽歌书和复活节岛朗格朗格文的风格有相似之处。真难以想象,它们出自金汇,出自农村,掌握编织技术的竟然是传统意义上大(汉)字不识的老年村妇。

 

锦带书:宜梦歌.jpg

锦带书:宜梦歌


多位专家都认为,锦带上的编织纹样,应属宝贵的文化遗产,应该引起重视、加以抢救、保护和传承,应在充分进行田野调查的基础上,收集更多的范本,同时进行学理上的研究和艺术上的开发和利用。就像当年的甲骨文一样,发现是一个机会,认同更是一个幸运,认同后的整理与传承则是一个奇迹。

 

然而,由于当时收集到的锦带书实物少,又有质疑锦带书是否具有研究价值,甚至,不认为有锦带书存在的不同的声音,对于锦带书的进一步收集和研究因此没能开展下去。刘教授为此大呼可惜。直到2021年1月,李辉教授与清华大学中国西南地区濒危文化研究中心主任赵丽明教授碰面时,说起了锦带书,76岁的老教授急得直拍大腿:我们现在对于濒危文字一个字一个字都在抢救,这锦带书字符都是宝贝,可不能让它消失了。赵教授认为,应该将锦带书的字符尽全力收集起来,编入濒危文字大全。对锦带书的抢救工作刻不容缓,必须立即开展起来。

 

2022年1月,在奉贤文旅局的支持下,两位教授联合组队,带领研究生,在奉贤和周边地区进行调查,先是去了萧塘和青村等地,发现彩带有是有,但不是织有字符的锦带。2023年春节,李辉回老家过年,趁便走访了几个同学家,发现他们家中竟然还保留着锦带,简直是欣喜若狂,赶紧通报赵丽明教授。于是,由区文旅局组织带队,两位教授又去金汇,到熟悉的村:白沙村,行前村,新强村,南行村……一家家走访,一家家问。有的村子已经拆迁,原来的村民分散居住到各处,李辉就自己出资去请村中人头比较熟的老人牵头作为“代理”,带领他们去散居的村民家中询问。这样问下来,有的村子里最后收集到四五条,有的村子里收集到十几条。起初,收集上来的锦带还属于个人捐赠,到了后来,村民们动起了经济脑筋,要出钱才能购买,有的还与李辉讨价还价。购买锦带的费用全部由李辉个人出资,且花费不菲。


李辉教授在奉贤金汇镇农家收集锦带书.jpg

李辉教授在奉贤金汇镇农家收集锦带书

 

李辉笑着说,有的村里,人们听说他来收锦带,都觉得不可思议,这老古物谁会要啊,大家相互转告时这样说:有个“傻瓜”来收锦带子了。

 

从2021年到2023年,李辉他们一共走访了金汇镇18个村及周边15个村,走访了279个妇女、老人,找到锦带书传承人115人,并都记录在册。可谓手勤,脚勤,人勤,矢志不渝,信念不动摇。最终他们收集上来的锦带,内容按篇计算,有300多篇,每一篇由1-4条、甚至12条锦带组成,真的是收获累累,欢天喜地。他们挖掘,研究,统计,汇编了600多个字符。这些量已足以制作成厚厚千页的大部头典籍著作了。


李辉教授在金汇乡村收集锦带书.jpg

李辉教授在金汇乡村收集锦带书


锦带书文献传承者名录.jpg

锦带书文献传承者名录

 

将这些锦带书文字进行初步的翻译整理后,按照内容可分为五类:1.风:情诗与生活故事;2.雅:礼仪诗;3.颂:赞辞和颂歌;4.瑞:谶讳符篆卦八字等;5.素:简单重复的花纹,表达较为单一的吉祥寓意。

 

将锦带书篇章中的行文进行分析,具有以下特征:1.多为实词,罕见虚词;2.高度简练,两三字一句,思维跳跃,体现出中国原始文字(沙巴文等)的普遍特征;3.单字为主,词组形式很少。

 

再将锦带书字符的形态进行分析,发现其与崧泽文化,良渚文化的刻符,楚篆,隶书等都似有关系。它其中包括了大量的象形图案和会意组合。

 

著名的《越人歌》就在锦带书文献中被发现,其属于其中的“风”部,体现了民族和谐交融的历史。

 

锦带书上《越人歌》字符原文为:晏何,波舟晏,吾晤何日,吾晤行行,贞伲忝念,戆惟惟,梦吾念君,山林栲申,心喜知无。

 

越人歌:


今夕何夕兮?搴洲中流,

今日何日兮?得与王子同舟。

蒙羞被好兮,不訾诟耻。

心几烦而不绝兮,得知王子。

山有木兮木有枝,心悦君兮君不知。

 

忙碌的收集,总是有收获,收集锦带书时还有让人意想不到的故事。有一天,金汇的捐赠现场来了一位名叫屠娟官的老人,她带来的5根锦带,底色用白色皮球线,跳色的彩色线是半边红色线,半边蓝色线。看似平常的一条锦带,上面的文字被读得懂的李辉看出了故事,原来,这五条锦带的字符组合在一起,竟是一首悼亡曲。

 

屠娟官丈夫的前妻徐金仙出生在金星10组,早年因病过世时还非常年轻,因对丈夫眷恋不舍,与丈夫的妹妹袁美元一起织了这几条锦带。其中,2,4,5号带是徐金仙很早之前织的,用以表达对丈夫的爱恋,而织1号带时,徐金仙病重,无力再织,教袁美元织。3号带,由袁美元织成。

 

锦带上的字符原文为:吾物,花梦,圆新囍。香君东,吾镜对,香销,悔伍。

 

阳阴缘尽,美绽锦竟,蜃始。

 

以诗经文体翻译如下:

 

风廿七·悼我曲


金星村袁美元织

物我两忘,拈花梦里,

月圆时,谁家新囍。

凭香识君东篱。

镜圆香逝,悔与君知。

阴阳缘尽,韶华绽启,

锦绣竟成蜃迷,从今梦始。

 

在这首悼我曲中,织带人将对人世的眷恋,对丈夫的万般不舍,表达得淋漓尽致,其缠绵悱恻,凄切哀婉,令人唏嘘。由此,足见锦带书在表情达意上的功能是独出机杼的。

 

李辉现已根据统计出的锦带书字符编制了《锦带书字符检索表》《锦带书字符拼音检索表》,以及《锦带书字典》。至此,对于锦带书的抢救性保护工作顺利完成。

 

以锦带作为载体的金汇锦带书,作为独一无二的文字表现方式,在家族女性成员中口口相教,手手相授,代代相传,是女书文化的一种,在漫长的历史长河中,其内容不断丰富,形式逐渐多样化,展现了当地女性对生活的独特洞察力、审美视角、创新能力以及精湛的手工编织技艺。

 

经专家推测,其流传年份或可达4000多年之久。它是很早就与汉字分开的更古老的一个文字体系,是复杂的会意文字。其文化价值,文明价值,其所承载的丰富的历史信息和深厚的文化底蕴,或许远超著名的女书。

 

它是世界文字海洋中的瑰宝,不仅代表着一种独特的文字系统,更具有深厚的文化传承价值,可作为“贤文化”中最重要、最具实质依据的元素,在奉贤区,乃至上海市的文化建设和文旅开发中发挥主导作用,以铸牢文化自信的基础,弘扬优秀的中华文明,展示江南文化、女性文化、和谐文化的内核。

 

李辉教授为此强烈呼吁:1.建立锦带书博物馆,以向社会展示锦带书相关文物实物与文献;2.为锦带书逐级申请非遗;3. 将锦带书的核心传承地金光村韦陀庙头村原址、现金雄绿地公园建设成锦带书公园。

 

1996年出生于奉贤金汇的黄毅,曾于2022年被上海市现代服务业联合会评定为“优秀青年企业家”。他创办的上海加咪文化传媒有限公司现正从事锦带书文创项目的发起和开展。这是一支绝大多数由95后组成的工作团队,这些年轻的设计人员结合锦带书和偒傣话的元素创新设计出锦带书的IP形象:偒傣龙。并以此IP形象延伸设计出各式各样的文创小礼品,他们已开展诸如美术著作权的申请和认证,青春助农设计;进行锦带书文化微信公众号的运营和宣传;在乡村产品的外包装上绘印锦带书字符作为伴手礼;进行乡村文旅活动,亲子研学活动策划:号召组织青年进行乡村旅游等一系列活动。

 

他们通过创新的方式将锦带书的文化元素融入现代生活中,注重艺术性和审美性,让更多的人了解和认识锦带书,下一步将锦带书的传统文化元素传播到祖国各地、世界各地,促进不同文化之间的交流与融合。锦带书文创项目发展下去,预期能产生一定市场经济效益,例如,锦带书的设计和生产需要涉及到创意设计、印刷制作、市场营销等多个环节,这些环节的发展将增加更多的就业机会,促进税收收入,带动相关产业的繁荣。同时,锦带书文创项目的推广和销售也将促进当地文化旅游产业的发展,为经济增长注入新的活力。这对于锦带书文化的宣传、保护和发展都是良好的促进。

 

根植于奉贤金汇的锦带书已为世人缓缓地揭开面纱,等待大放异彩的时刻。这些神秘的符号会否与殷墟的甲骨文一样,带给我们震撼心灵的惊喜,我们期待更多的人参与发现与研究,相信:锦带书会继续带给我们新的发现。

  关于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