往事 . 什么样的人才算知识分子

关于作者 分享 返回

什么样的人才算知识分子

作者:叶良骏 发表时间:2015-12-23 点击数:119

几十年里,我认识的,同事过的,拜访过的,听说过的,接触过的,一面之交的有文化的人不计其数,也自认是个有文化的人。随着年龄渐长,阅历增深,一个问题常纠结在心头,究竟什么样的人才算知识分子?字典上知识之解为学识、学问,也就是说,有学问的人即为知识分子,真是那样吗?我不敢苟同,因为我见到过真正的、令人信服的知识分子。 


1巴金.jpg

2巴金.jpg

巴金


印象最深的是巴金先生。我上初二那年才12岁,学校文学小组组长轮到了我这个全校最小的学生,我不知组长怎么当,也不知该去问谁。语文老师说,按规定,自己想法子吧。一个小孩子,会认识谁?急得没办法,忽然想到了巴金。他的小说我都看遍了,他似乎是一个熟人了。于是打听了他地址,就从大场走了去。学校在上海北面,巴金家在市中心淮海中路,走了三个多小时,好不容易走到淮海坊。来不及擦把汗就敲门,出来个阿姨,得知一个小孩要找巴金,她说,别闹,快回去,把门关了。我又累又急,女孩子没别的本事,只会哭,我越哭越伤心,门又开了,终于让我进屋了。那天,我说了些什么,巴金说了哪些,我一点也记不起了,只记得他请人打来一盆水,让我洗脸,他在一边温和地看着我。临走时,他问我长大做什么,不知天高地厚的我回答,要做中国的冰心。巴金一点没笑话我,他很高兴地在我本子上写下:愿中国文坛出现第二个冰心。尽管,从此我再无缘见他,那留着巴老祝愿的题字本,连同许多珍贵的纪念品,都在动乱中化作了灰烬。尽管,不仅是我还是别人,都未能成为中国笫二位冰心。尽管,生活中有那么多的遗憾和悔恨,但当年巴老对一个冒失闯进他家的小孩子流露的善意,正是知识分子应有的品质:对人、对孩子、对弱者充满爱,因为爱,他才如此自然地敞开胸怀。巴老的话温暖了我一生,就如他的作品温暖了几代人一样,他使世界变得明亮。巴老走时,去送他的人包括我在内,并不仅因为他是作家、大师,更多的是因为他爱人民,爱孩子,我们因爱而去向他鞠躬致敬,送他上路。知识分子就应该是这样的人。


3贺绿汀.jpg

贺绿汀


第二个是贺绿汀先生。他是我们母校在四川时的音乐组组长,是陶行知请来培养音乐幼苗的专家。母校迁沪后,他还教音乐。我进校时,他已去了音乐学院,但因为学校里有好些他的学生因各种原因不再学音乐而成了我的同学,故常常听见贺先生的许多故事,对他的认真、严格早有所闻。有很多机会跟着学长们去音乐学院听音乐会,看贺先生教钢琴、作曲,最爱听他弹“牧童短笛”,他边弹边吟唱,一副怡然自得的样子。有好长一段时间,我甚至以为这是世上最美的钢琴曲。这么一个视音乐为生命、为生活唯一内容的大师,我难以想象离开音乐他是否还能活!谁知竟会有这么一天!在人妖颠倒的日子,“上音”成了重灾区。人隐藏在心灵深处的恶,在自身有危险或被迷惑时,竟会突然爆发甚至变本加厉。那些抚弄乐器,传播美感之手,竟一个个舞刀弄枪,变得凶神恶煞。“上音”一片杀气,教授、专家,国外回来的大师纷纷倒下,作为院长的贺先生眼看他的同事、他请来的国外学者无一幸免,心急如焚,到处呼吁。结果,他被押上批判台,上海在文化广场举行万人批斗大会,他成了罪该万死的大黑帮。那天,全市电视现场实播,人人都被迫观看这场骇人听闻的批斗会。因为得知有贺先生,我早早就坐在单位会场,心里忧愤交加:贺先生这么瘦弱,哪经得住那些人打啊!当时这种会总是群情激奋,你心里再不愿意,谁敢不举拳头不喊打倒!正是群魔乱舞、棍棒乱飞时,忽然电视上出现了出人意料的镜头,是贺先生!有人一次次按下他的头,他却一次次挣脱,他昂首挺立,即使只有一两秒钟,全市所有的人都看到了一张愤怒而正气凛然的脸,一张痛楚却坚贞不屈的脸!电视屏立刻变成了黑色,可以想象现场接下来会发生什么事。但这张瘦弱、痛楚却始终保持尊严的脸,已永远定格在人们心中。在那个寒气逼人的严冬,成为多少人追寻的希望之火!拨乱反正后再见贺先生,他己垂垂老矣,但他爱音乐之心不变,他对学生的关爱不变,他依然热情似火。他去世那天,龙华殡仪馆挤得水泄不通,人们去送他,不仅因为他是音乐大师,不仅因为他那些动人的歌曲,更多的是他的人品。人不可以有傲气,但要有傲骨,这是徐悲鸿先生的话,但从那个年代走过来的人都知道,在人性变兽性的年代,为了活下去,同流合污是无奈,把别人打翻在地再踏上一只脚是必须,从狗洞里钻出来是策略,能保持傲骨又不怕死的人犹如凤毛麟角,但知识分子若没了风骨,还能称为君子?贺绿汀先生铮铮铁骨,士可杀不可辱的气节,令人敬之。实为真知识分子也! 


以上两位是名闻海内外的大家,再说一个小学教师。毛蓓蕾老师,她只读过几年书,小学没毕业就因战争家道中落,13岁就当了小学教师,后来再没进过学校。她在教坛六十多年,从语文教到包括音乐在内的所有学科,教语文被评上特级教师。做班主任被评为全国模范班主任。做少年队工作总结的经验出了书,成为全国大队辅导员的经典。她教过的学生几十年记着她,她的同事,她带过的徒弟都视她为良师。不管是邻居、亲戚、家人,还是一面之交的陌生人,都敬她爱她,为她所感动。我好多次去她家,不管冬日夏天或清晨夜深,不管事先约定还是路过闯去,每一次都见到她坐在桌前,不是看书就是写文章。她并不宽敞的家中,没有任何豪华的装饰,只有满橱的书。因为她为我做了许多事,我曾希望表示一点心意,她坚拒后对我说,如果可能,送点书给街道图书馆吧!后来我购了一批书送去,她高兴极了,她说,读书是一辈子的事,街道居民有书看,可少打麻将,是大好事!因为读书,不断学习,毛老师身上散发出特别温雅特别美的气质,和她在一起,人们会忘记她的年龄、职业,只觉得被一个强大的气场牢牢地吸引着,觉得周围有了纯净、雅致的清风,令人心暖且有诗意。小学教师也许不一定个个能称得上知识分子,但手不释卷几十年的毛老师,一定是名副其实的知识分子。


方明


钱伟长


老知识分子中我见过的有过交往的还有我们中国陶行知研究会的两任会长,一位是老“海归”钱伟长,一位是为教育奋斗一生的方明,他们经历不同,出身不同,职业不同,性格也不同,却同样的温和慈祥,待同志或我这样的小辈,同样的热情有礼,平易近人。方明老常对我说的一句话是,你大胆去做,有什么事我来负责。好几次去上海大学找钱老,请题字,送去请柬,请示汇报……每次他都有求必应,还总是亲自给我泡茶。有一次他无法来参会,还特地写信来致歉!两位部长级老同志,如此有担当,对下属充满善意!还有徐中玉、钱谷融这样的学者、名教授,每次去,他们的满腹经论、渊博知识,完全不是我这样的晚辈可以对话的,但巳经功德圆满的他们只是妙语如珠,温润如诗,从来不会令我感到咄咄逼人。每次离开,无论我怎么劝,他们总要送,有时还要陪我在华师大校园走上一段,他们容貌不同,口音也不同,却展现了同样美丽的文化风景。 


还有像家父这样的老文化人,他们除了读书做学问,几乎不谙世事。家父在六十年代因诗获罪入狱。7年时间与世隔绝,也无家里接济,他心如止水,竟养得白白胖胖,问他怎么过的,他说天天面壁作诗!这是何等之修炼。我的老师闵克勤先生是陶行知学生,被以莫须有罪名送农场劳改。拨乱反正后落实政策,却发现档案里没有劳改材料,不能平反。我们都急得不得了,他却满不在乎地说,是非自有公论,重要的是赶紧工作。他一头扎在资料室,留下了十几万字珍贵的史料。直到去世,没有一句怨言,整天开开心心地做事。这是怎样的出世之精神!

 

知识分子究竟应是怎样的人?他与职业、出身、学历、地位、性别等似都无关,他不仅应有广博的知识,独特的人生感悟,还应引领人们去体验生命,以自已的人品、书品、文品影响社会,为人们树立一个高贵又并不高高在上的丰碑。儒雅、睿智、洒脱、宽厚、认真、执著,对金钱、名利的淡漠,对祖国、人民、孩子的一往情深……实为书生本色,赤子之心!这就是我心中的知识分子。写到此,我不禁问自己,我能称得上是知识分子吗?我竟有点不敢回答了。

  关于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