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场 . 美哉,女主播 ——记印海蓉

关于作者 分享 返回

美哉,女主播 ——记印海蓉

作者:胡敏 发表时间:2016-06-20 点击数:746

实现理想


早春季节,我在上海电视台见到了印海蓉。每天晚上6点半的《新闻报道》直播马上就要开始。印海蓉在镜子里细细端详自己,眉眼舒展,嫣然一笑,将精神状态调整到最佳;然后,两手习惯性地将着装从衣领开始从上到下一一理正,见有一缕头发翘着,又将其小心捋平。随后抱歉地对笔者说,马上播新闻,待会聊!


印海蓉4.JPG


电视台工会的小道姑娘对我说,印老师做直播新闻已经整整28年,每次上主播台前都是这样非常认真地调整好自己的状态。


其实,上海人谁不认识印海蓉呢?晚饭时间听印海蓉播新闻,已经是相当一部分上海居民每天必做的一件事情。想了解时事新闻是一方面,更多的人是因为喜欢印海蓉才打开电视机的,这个面容秀丽、气质恬静优雅又极具亲和力的女主播已被广大居民视为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员。

1[1].jpg


印海蓉1988年入职上海电视台,28年来,先后获“全国播音员主持人金话筒奖”、“全国劳动模范”、“全国和上海市三八红旗手”、“上海市十大杰出青年”、“上海市新长征突击手标兵”、“上海长江韬奋奖”、“上海德艺双馨电视艺术工作者”等荣誉称号;作为基层党代表,她还光荣地出席了党的十八大。


1511089716.jpg

印海蓉2.jpg

_MG_8870[1].JPG

B39X6477.JPG


一个播新闻的竟然能获得如此多的殊荣,笔者对印海蓉充满好奇,小道给我说起了印海蓉不一般的故事。


印海蓉在进上海电视台前是一名幼师学校的老师。1988年,电视台面向社会招贤纳士,印海蓉在三千名应聘者中脱颖而出。几名考官对她的形象、气质、语音都打出了高分,一致评优。印海蓉没有辜负老师们的期望,在上班当天就成功给电视新闻配音;半年后,就大胆地走进直播间担当新闻主播。台领导对印海蓉很信任,但还是有点担心她承受不了直播压力而出什么意外。万一直播出差错,后果很严重。所以,不少人都为印海蓉捏着把汗。台领导更是特地跑到导播室,不放心地紧盯着监视器,眼睛一眨不眨,直到印海蓉顺利播完最后一个字,才如释重负,松了一口气。事后收集反应,都众口一词说不错。


上海电视台《新闻报道》新的女主播就这样诞生了。似乎轻而易举,又完全在情理之中。印海蓉读小学时就开始面对话筒,学校里、父母单位里搞文艺演出,总是让她担当节目的主持人。教她的童老师是最先发现印海蓉的语言天赋的。童老师曾经跟印海蓉的妈妈说,这孩子嗓音很好,吐字清晰,语音标准,更可贵的是这孩子不怯场,心理素质特别好,将来一定能成才。


20140402_101500-1.jpg


童老师的肯定和鼓励,让幼小的印海蓉萌发了长大做一个语言艺术家的愿望。理想的种子其实早在上小学时就在心底埋下了。


10岁时,她被招到普陀区少年宫戏剧班学习。不久,她被电视剧《永不凋谢的红花》的导演选中,出演剧中主人公张志新的女儿,获得好评。这是她第一次跟电视结缘。


以后她随了妈妈的心愿,读了幼师学校,毕业后留校当了老师。由于她语言艺术方面的才能,时常有机会走上电视荧屏。她曾经协助黄国英老师在教育电视台录制普通话学习函授课程。后来,印海蓉的普通话语音被录成磁带,成为上海市普通话水平等级测试的示范标准。


上海电视台的招聘,让她顺理成章地实现了理想,成了一名电视播音员。

     

天道酬勤


B39X8522.JPG


印海蓉可不是一个好满足的人。她很清楚自己非新闻播音科班出身,如想在这个领域做到得心应手,还有很多专业知识需要学习。她要求自己一定要成为一个采、编、播、主持门门精通的多面手。于是她将周末时间几乎全部用于播音学、新闻学、电视节目制作、电视编导、传媒管理等专业课程的学习。为了不影响工作,她有时一天里要在单位和学校间往返好几次。晚上下了节目还要完成作业,很辛苦,但她乐在其中,就像一只勤劳的蜜蜂在知识的花丛里尽情地吮吸。



印海蓉进台后的几年,正是上海大发展的时候。上海电视新闻宣传的任务很重。台领导要求采编人员深入建设一线,做出更多鲜活的好片子。印海蓉看到台里有限的几个采编人员忙得连轴转,心里羡慕他们能够直接面对火热的建设生活,于是一个念头油然生出:和他们一起去采访!她觉得光理论学习还不够,更需要实践的锻炼,她盼望着自己快快成长!于是郑重向新闻中心领导提出这个要求。中心领导同意了,印海蓉好开心。93年7月,印海蓉和记者邬志豪接受了一个重要的采访创作任务:拍摄制作一组反映上海市政建设成果的系列报道。


正值盛夏,酷热难挡,工地灰尘飞扬,泥浆满地,工作条件十分艰苦。印海蓉和摄制组人员每天奔走于各个建筑工地,大桥、地铁、隧道、高速公路……几乎上海所有的重点建设工地都留下过印海蓉的足迹和汗水。一天,他们到东方明珠建设工地,报道电视塔吊装天线工程。这一工程是在电视塔350米高空搭建的平台上提升重450吨、高120米的天线,如此高难度的提升工程,当时在全世界没有先例。


为了追求最佳拍摄效果,需要上到300多米的高空平台。简易电梯只能把他们送到200米处,剩下的将近100米必须沿脚手架自己攀爬上去,并且是肩扛手提机器设备!风很大,脚手架和梯子一起晃动起来,不要说攀爬,就是站在高处不动,也会让人胆战心惊。这尤其对一个女孩来说更是一个巨大的考验。印海蓉最终还是勇敢地选择了迎难而上,是“一定要完成采访任务”的信念支撑着她。有人害怕,爬不到一半就打退堂鼓了。印海蓉和邬志豪却异常坚定,互相鼓励着,终于攀爬上去了,在登顶的一刹那,印海蓉泪水夺眶而出,这是感动的泪水,她为自己的坚持而感动,为自己终于战胜了胆怯而感动。


眼前的一幕让她震撼,120米高的庞然大物在施工人员的有序协作下,慢慢挪移,精确到位,施工人员个个精神抖擞,动作麻利,丝毫没受高空危险作业的影响。印海蓉暗暗感慨道:他们才是真正的英雄!心中对建设们充满敬佩。上海电视台当天晚上播出了这条350米高空吊装的新闻。印海蓉在播这条新闻时,脑子里不断浮现白天吊装现场的一幕幕情景,语气里充满了钦佩和赞美,播音状态格外投入。印海蓉事后总结说,新闻主播不是念字发声的读稿机器,我们表达的最终目的是揭示文字背后的内涵,传递一种积极的态度和正能量。新闻报道如果不走进现场,不近距离接触采访对象,光凭想象,就不会有深刻的感触,宣传效果必然也就会大打折扣。


经过将近一个月的辛苦采访,印海蓉和同伴们拍摄了大量的素材,随后制作完成了23集系列报道《上海在变样》 ,播出后引起了巨大反响,好评如潮。对领导的表扬,印海蓉自然很感欣慰,但来自电视观众的好评更让她觉得开心,她经常说的一句话是:观众的认可是对我们电视新闻工作者的最高褒奖。这部系列作品还获得了当年全国新闻最高奖“中国新闻奖”。


为了使自己的播音创作更加贴近现实、贴近群众、贴近生活,印海蓉经常去实地体验各行各业劳动者的辛苦,同时积极参与制作充满正能量、生活气息浓郁的体验式报道。她曾经和送水工一起,顶着38℃的高温酷热走街串巷,为居民送水。身材娇小的她竟然肩扛几十斤重的水桶爬楼梯,累得气喘吁吁、汗流浃背。也曾经穿上环卫工人的工作服,顶着烈日在苏州河上打捞垃圾,处理腐烂的动物死尸……印海蓉希望通过亲身体验告诉广大观众,正是有了那么多普通劳动者的辛苦付出,才有了美好的城市生活。充满真挚情感的播报,深深打动着人心。印海蓉觉得自己和观众的心贴得更紧了,和观众更亲了,播音工作也更深入人心。现在,这种体验式报道已经成为节目的一个特色,深受观众喜爱。


印海蓉长江隧桥通车直播.JPG

印海蓉长江隧桥通车直播


绝活秘籍


对一个播音员来说,最考验人的就是插播急稿。如没有扎实的基本功和过硬的心理素质,那就很难完成任务。


印海蓉在这方面的过人表现堪称绝活。


有一次,离开播还有两分钟。主播台上,印海蓉的耳机里突然传来导播紧张的声音:“头条位置要抢发国家领导人重要讲话的新闻。稿子刚来,马上直播!”顿时,印海蓉的心一下子提了起来,她知道这个紧急任务的分量有多重。但她很快稳定好自己的情绪,尽管其实很紧张。导播接着提醒道:篇幅较长,有三千字。稿子交到主播手上了,刚从传真机里吐出来的稿子只是其中一部分,还热着。剩下的还在传真途中!经验告诉印海蓉,必须先扫除冷僻的字词,才能确保直播时语意流畅无误。印海蓉一目十行飞快扫视文稿,排除障碍。因为是传真稿,有的文字模糊难辨,印海蓉的心再一次提了起来。演播室里紧张的空气似乎要被点燃。已经没有时间再找人查问,印海蓉根据上下文意思和平时的积累,大胆判断,快速理解。就在印海蓉刚看到第三页文稿时,片头音乐响起,导播发来指令:“口播准备!”印海蓉深吸一口气,沉着冷静地开始播报,足足九分多钟,一气呵成,滴水不漏,没有一点差错。由于高度的全情投入,等到播出结束,印海蓉全身汗湿,衣服紧贴后背。


印海蓉汶川地震直播.JPG

印海蓉汶川地震直播


问到有什么秘籍,印海蓉说直播关键时刻不掉链子,靠的是平素的积累,工作经验越丰富,完成紧急任务就越有把握。


生活中的印海蓉爱好广泛,她喜欢打羽毛球,喜欢唱歌,喜欢看书看戏看电影,还喜欢旅游。看似柔弱的她竟然得过单位羽毛球比赛的冠军。她认为播音工作有时的确需要拼体力。培养自己多方面的兴趣爱好,甚至养成良好的作息习惯,都是为了保持充沛的体力和精力,容光焕发地出现在镜头前。别小看这一点,同样也是工作的一部分。所以,只要对工作有所帮助的事,印海蓉都乐此不疲。


_LAT5071[1].JPG



一席话引人回味,予人启迪。


2005年,印海蓉通过公开竞聘,成为上海文广集团新闻中心首席主持人。她以良好的专业素养和独特的主持风格,获得了业内人士和广大观众的一致好评。



感恩观众


印海蓉下直播了。她不愿意谈成绩,只说对干电视新闻这一行的体会。


她举了做《真情实录》节目的例子。《真情实录》是由印海蓉主持的一档讲述真情故事、感悟人生的节目,深受观众喜爱,经常有观众给印海蓉写信,表达对节目对主持人的喜欢。有一天,印海蓉收到一封寄自常熟看守所的来信。寄信人竟然是一名犯有重罪的囚犯,他在信里说:“进了看守所我心灰意冷,可谓万念俱灰,唯有每天晚饭后放风时看你主持的《真情实录》能让我开心,听你充满感情的声音,就如一缕清风吹拂心头,是一种甜蜜的抚慰。你讲的一个个感人肺腑的故事触动了我差点死去的灵魂。我喜欢你听赞美善良赞美真诚,也赞同你对社会罪恶的严肃批评。你让我从心底里反悔自己的罪恶,也让我有了向往人间美好生活的勇气,是你让我对生活重新燃起了希望。谢谢你!”


印海蓉说,我看了真是很感动,也很欣慰。新闻工作除了是连接党和政府跟广大百姓的纽带,还能把“真善美”通过我们富有感染力的节目传递给广大观众,让他们有所感动有所感悟有所向往,这是多么的有意义!我为自己能从事这项工作感到无比自豪。我愿是一座桥梁!你问我为什么能坚守20多年始终保持良好状态。动力即源于此。人一辈子能做自己喜欢又擅长的事情,那是一种幸运,如果能做得受到大家的喜欢,那更是一种幸福!我很感激我的观众!

 

信仰真善美


有专家评论说,印海蓉的音色纯净、柔美,播音风格大气、沉稳、亲切、明快,非常真诚,毫不矫揉造作。


对印海蓉的成功之路,大有探究之必要。


通常说到印海蓉的成功,都会提到她的勤奋,她的刻苦,这些自然都对。


但是,有了勤奋和刻苦,却不一定能受到欢迎。印海蓉为大众所接受,她的魅力里面定然还有更深的道理。笔者以为,这全在于印海蓉怀有坚定的信仰,怀有足够的热情。正能量加亲和力,是印海蓉成功的法宝。


印海蓉有坚定的信仰,她信仰真善美,信仰全心全意为百姓服务。这是她的价值取向,任何力量都不能改变。她坚定地认为,所有做的一切,为民所乐则可取可赞,所以她会说:观众的认同是对我们新闻工作者最大的褒奖!


因为有了信仰,有了认同,所以就有了热情,就有了自觉的探索。印海蓉是辛劳的,但她真真实实地感到自己也是幸福的光荣的。她为自己能为宣传上海这座美丽城市的发展而开心,能为广大百姓每天提供一份可口的精神食粮而感到满足,能为一个对生活绝望的人带去一缕温暖的春风而感到欣慰……


其实,印海蓉很清楚,所有这一切,光靠信仰,光靠满腔热情还不够,作为一个新闻工作者,他(她)还必须要有精湛的业务技能,要善于引导。愿望再好,如不被认可不被接受,那就等于零,印海蓉太懂这个道理了。钻研业务的动力皆缘于此。于是就有了那非常真诚的充满亲和力的微笑,就有了沉稳明快和大气,有了柔和和优雅,而决不是浮夸的矫揉造作。目的就是要把党和政府的温暖,把“真善美”的高尚情操有效地传递给广大观众。印海蓉所钻研的一切,目的就是要发挥好这样的一座桥梁作用。


印海蓉做到了。她得到社会的承认,得到百姓的喜爱,那真是天经地义、理所当然。


28年的坚守,全为了传播“真、善、美”。 电视有你更精彩,你亲切的微笑,温暖了千千万万个观众;你是桥梁,架起关怀和信任的互亲互爱;你是纽带,连接起坚不可摧的众志成城;你为理想而辛勤耕耘,只为看到明天山花烂漫、春满大地。


信仰和热情是有力量的;一个为传播真善美而努力奋斗的女人是美丽的!


我们不由得要赞叹:美哉,女主播!


DSC_0085[1].jpg

Img4958[1].jpg

Img5332[1].jpg

  关于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