往事 . 收复南沙群岛纪实

关于作者 分享 返回

收复南沙群岛纪实

作者:容子 发表时间:2016-09-18 点击数:210

【题记】我的大舅舅,生前在广东省政协文史资料研究委员会工作。1995年夏我出差到广州见到大舅,大舅赠我几本由他主编的《广东文史资料》。其中1990年5月出版的第62辑《广东文史资料》中,有两篇关于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我国收复南沙群岛的纪实文,大舅专门为此写了编者按。


image001.png

作者大舅赠送的资料


大舅赠我的资料中,一篇是由麦蕴瑜、麦士尧、何炳材、戴熙愉、林焕章等人口述,由我大舅整编的《1946年我国收复南沙群岛实纪》,“根据1988年12月14日海军军事学术研究所、广东省政协、广州市政协在广州市联合召开的纪念收复南沙群岛四十二年座谈会中,部分与会者的发言综合整理而成的。作者麦蕴瑜是当时广东省政府接收南沙群岛专员;麦士尧是当时中国政府海军太平舰舰长;何炳材是当时中国政府海军接收南沙太平舰副舰长;戴熙愉是当时中国政府海军太平舰航海官;林焕章是当时中国政府海军接收南沙群岛舰队参谋。”此文记录了1946年11月中国政府派出“太平舰”、“永兴舰”、“中业舰”等,收复曾被日寇占领的南沙群岛的整个过程。当年为了纪念收复南沙群岛,特将收复南沙主岛的“太平”舰之名用于命名主岛“太平岛”。该文曾被北京《人民政协报》1990年9月21日、《广州日报》1990年12月15日分别转载。另一篇是由原香港《大公报》记者黄克夫执笔的《南沙群岛实踏记》,“黄克夫是香港《大公报》记者,这是他于1947年5月6日随中国‘中业’舰访问南沙群岛时写的新闻通讯。”该文于当年6月同时在上海《大公报》刊载。这两篇文章详实记录了中国政府1946年收复南沙群岛的经过及中国官员和记者在南沙群岛的见闻。在参照大舅给我的资料基础上,我根据相关历史资料编写了本文,以期回溯70年前的这段往事,了解风起云涌的南沙群岛历史。

 

战争结束,奉命收复南沙群岛

 

中国是历史上最早发现并命名、最早开发经营和最早管辖南海诸岛的国家。从秦代开始,我国政府正式对西沙群岛行使管辖权。从汉代开始,南沙群岛已归我国管辖。民国以来,我国渔民开发经营南沙群岛的史实,中外史料均有记载。不幸的是,1933年法国侵占南沙群岛的太平、中业等9个岛屿,之后1939年日本侵占了南海诸岛。第二次世界大战中,西沙、南沙群岛落入日本手中。



image003.jpg

南沙主岛太平岛一景


1945年7月17日,美英中三国首脑在德国柏林近郊波茨坦举行会议,会议期间发表了对日本最后通牒公告。公告由美国起草,英国同意,在电请蒋介石签字后,于7月26日发表,苏联1945年8月8日对日本宣战后加入该公告。这篇公告的主要内容是,以上三国声明在战胜纳粹德国后一起致力于战胜日本,并履行《开罗宣言》等对战后日本做出处理决定。


1945年8月15日正午时分,日本广播协会的广播响起著名播音员和田信贤的声音:“请注意,这是极其重要的广播,请所有听众起立。天皇陛下现在向全体日本国民宣读诏书。”随后,日本国歌《君之代》响起,国歌结束后,一个令日本人敬畏的声音开始讲话了。大多数日本国民都是第一次听到裕仁天皇的声音,听着听着,他们感到日本成了名副其实的战败国,许多人号啕大哭,有的人当场昏倒。过去十年里,他们听到最多的是皇军一个接一个的捷报,他们津津乐道着皇军占领他国的土地、屠杀他国人民。如今,他们才明白,曾经“战无不胜”的皇军不过是他们自己营造的神话,在正义和真理面前,在被占国人民的勇敢抵抗下,皇军再也不能耍淫威了。


1945年8月15日,日本宣布无条件投降,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了。《开罗宣言》和《波茨坦公告》及其它国际文件,明确规定把被日本窃取的中国领土归还中国,自然包括了南沙群岛。日本投降后,美国按照“租借法案”,赠送中国海军8艘驱逐舰,于1946年7月分别命名为“太康”、“太平”、“永胜”、“永顺”、“永定”、“永兴”、“永宁”、“永泰”,支援中国收复西沙、南沙群岛。8艘军舰于当年7月由美国远航来到中国,被称为“八舰横渡太平洋”。


1946年夏,南京国民政府根据《波茨坦公告》和1945年9月2日日本签署的《无条件投降书》的有关条款,决定派遣舰队南下,迅速收复西沙、南沙群岛。国民政府行政院任命林遵海军上校(注:时任国民党海军海防第二舰队司令)为舰队指挥官兼任接收西沙、南沙群岛指挥官。这支舰队由护航驱逐舰“太平”舰、猎潜舰“永兴”舰、两艘登陆舰“中业”和“中建”舰组成。以当时最新式装备的“太平”舰为旗舰,这艘军舰是接收了美国“戴克尔”号后改名的。“太平”舰当时有舰长麦士尧,副舰长何炳材,轮机长杨熙龄,枪炮官雷树昌,通讯官林焕章、张君然等人。


image005.jpg

“太平”舰历史照片


舰队将以上四舰分为两个分队,“太平”和“中业”两舰负责接收南沙群岛的任务,由林遵上校直接指挥。林遵与通讯官林焕章驻“太平”舰。“永兴”和“中建”两舰负责接收西沙群岛的任务,由副指挥官姚汝钰兼任分队指挥官。姚汝钰和通讯官张君然驻“永兴”舰。当时,还有一位大员戴熙愉,林遵指挥官认为戴熙愉在“八舰横度太平洋”回国时曾任“永兴”舰的航海官,遂指派戴熙愉协助参谋林焕章担负全舰队的航海工作。


舰队准备就绪,只等启航前往西沙、南沙群岛,收复失地。

 

上海启航,广东各地派员同行

 

“太平”舰副舰长何炳材从1934年起在海关航标船和测量船上工作多年,对沿海航标、航道比较了解,对在大风浪中运送人员物资登岛有一定经验。但南沙群岛的航海资料和航法,在中外航路指南中均无阐述,只说是“危险地带”。因此何炳材接到这次领航重任时,心中没底,忐忑不安。何炳材立即四出搜罗资料,终于从上海海关海务处找到一张1910年法国出版的南沙群岛旧海图,但该图比例尺很小,水深点很疏,不适合航海之用。


从这幅海图中得知,南沙群岛的岛礁和暗沙大部份是由珊瑚礁构成,并多为水面下的环抱礁,而且海区内没有灯塔或任何航标。太平岛是南沙群岛最大的岛,面积也不过0.5平方公里,高度只有3.3米。在能见度良好的情况下,也只能在靠近7—8海里内看到该岛。在天水相连的辽阔南海中找到太平岛,好比“海里寻针”。太平岛四周被珊瑚礁环绕,要登上该岛,必须经珊瑚面航行,只能摸索深水航道前进,能否找到这条航道,因缺乏资料,何炳材心中确实没数。但他抱着坚定信念:法国人、日本人能登上太平岛,我们也一定能登上,何况我们的祖先曾是最早登上这个岛的! 就这样,凭着这张海图,何炳材率全舰航海技术人员克服重重困难,在极短的时间内做好了启航准备。


1946年10月26日,收复西沙和南沙的舰队在上海集合。那几日,各路人马匆匆来到舰队集结,国防部、内政部、空军司令部、联勤总司令部等各部代表以及海军陆战队、电台、气象台的工作人员,鱼贯而入登上各舰。


各舰分载上述人员于10月29日从上海吴淞口启航。当时,码头上前来送行的人们欢欣鼓舞,热烈欢送舰队去执行收复任务。随舰前往西沙、南沙群岛的官员和工作人员也觉得像英雄一般光荣。舰船渐行渐远,离开了送行人们的视线,消失在茫茫大海上。


11月1日,舰队抵达广东珠江口。当晚,执行收复任务的舰队正、副指挥员率“太平”舰长麦士尧、“永兴”舰长刘宜敏、“中业”舰长李敦谦、“中建”舰长张连瑞等一行8人,在暮色中乘舰先期抵达广州,受到广东省政府官员的热情接待。次日,这一行人正装革履,先后晋谒广东省主席罗卓英、广州行营主任张发奎等军政首脑。与此同时,由广东省政府任命的接收南沙群岛专员麦蕴瑜、接收西沙群岛专员肖次尹及其工作人员开始登舰。


image007.jpg

民国中央政府接收南沙群岛专门委员于1946年10月29日乘太平舰从上海出发。前排中为收复南沙群岛舰队指挥官林遵,后排右一为太平舰舰长麦士尧,后排右二为内政部接收专员郑资约。

 

舰队离开珠江口后,海上风光颇为绮丽,绿波白浪之间渔帆点点。舰上人员极目浩瀚海洋,不禁胸怀为之爽朗。可惜没过多久,那些缺乏海洋生活经验的随舰人员经不起浪涛激荡,开始晕眩呕吐,无法继续在甲板上尽情眺望浏览。许多人从广州出发,历时两个昼夜,抵达海南岛南端的榆林港,始终未进饮食,在榆林港登陆时已俨然病人一般了。


舰队于11月6日清晨驶离虎门,8日抵达榆林港后,补充了给养和淡水,并向渔民了解有关南沙群岛的情况,以便继续航行。由于南沙群岛当时隶属海南崖县管辖,崖县政府也派出了一名技工与舰队同行前往南沙群岛。


舰队驶离榆林港后,时值南中国海东北风强劲季节,海上狂风巨浪,“中业”、“中建”两艘大型登陆舰受风面积大,横摇至30度,眼看就有倾覆的危险,全舰队被迫返航榆林港待晴。11月中旬舰队两度出航,都因狂风巨浪阻挡,深恐随舰人员体力不支,更担心两艘登陆舰发生断裂,只好折返。到了11月23日这天,趁着天气好转,舰队立即派遣“永兴”、“中建”两舰先行开赴西沙群岛,而“太平”、“中业”两舰则推迟到12月9日再出发。


从榆林港至南沙群岛的主岛——太平岛(日本占领时期称“长岛”),航程636海里。1946年12月9日,“太平”、“中业”两舰从榆林港出发,按原定航向,劈波斩浪向南沙群岛挺进。

 

失而复得,南沙群岛回归祖国

 

12月12日上午,海水由黑蓝变为深绿色,领航知道军舰已进入1000米左右的较浅水域,距珊瑚区不远。于是派水兵上桅顶加强了望,搜索变浅的水色,并减低航速,开动回声测深仪,不断记录水深读数,观察其变化。10时左右雷达荧光屏上显示出一粒光点,与天文观测的经纬度、水深和海图上标绘的图像校对,断定这是太平岛无疑。靠近太平岛之前先是远远地看到一个黑点,渐渐地黑点变成了一条黑线,慢慢地可以看出岛型。又过半小时,航行经过一块深约40米的珊瑚平台,海水突变浅绿色。


两艘军舰终于12月12日中午时分,在预计时间抵达太平岛西南方,在此抛锚。“太平”舰副舰长何炳材奉命率领一班士兵先行下舰寻找登陆点。下午,各部人员按照先遣队踏点确定的登陆点分批登岛。登岛之后,首先进行搜索,未发现岛上有人迹象,随即组织抢运物资上岛。在太平岛上要留下一个排的海军陆战队兵力守岛,于是有关部门的代表向守岛官兵进行了物资交接手续。随后立即开展岛上设施修建、考察等各项工作。


其实,1935年,中国政府的水陆地图审查委员会所编印的《中国南海各岛屿图》已详细标明包括南沙群岛在内的南海诸岛各岛礁的具体名称。但是,为了纪念“太平”舰收复南沙群岛,国民政府内政部早已决定将南沙群岛的主岛命名为“太平岛”。这里是南沙群岛的主岛,接收主岛,意味着整个群岛都被收复,南沙群岛从此回归中国。


日本侵占南沙群岛先后达10余年,在岛上修建了一些设施,虽然这些设施已被战争破坏,但从残碎的遗迹上还可揣测出当年日本人在岛上的建设规模及其计划。日本人在岛上筑有钢骨水泥平房10余座,位于岛之东隅的两座,曾是日本海军的兵舍和仓库,已被炸毁。岛之西隅的一座,尚能遮蔽风雨。南隅一座原为日军发电厂,附近弹痕累累,墙壁及顶盖略有毁损。其余10余座建筑零散于全岛各隅,皆仅存屋基。岛上的给水设备,有水塔1座,长方形的蓄水池1口,全岛各隅有圆井5口、方井4口。圆井直径2米,方井宽1米,深度均约3-4米,可供300人饮用。


在岛的中南部,有一洋灰晒鱼场,长宽各约30米,高60公分,附近有冷藏库等建筑,但已被炸毁。南面海边有长45米、高2.8米的防浪堤,日本人曾计划把此堤建成620米长,堤内作为渔港,港内水深2.5米、面积13000平方米,防浪堤作为他们渔船的避风港。岛的东、西两端及中部,都建有地面防空室,以砂和珊瑚礁块铺盖之,构造颇为完善。在登陆险要地段,日本人曾建有机关枪掩体和炮座,岛上其它设施如重油库、医疗室、瞭望台、气象台等,都已被摧毁,几乎无法辨认。但被遗弃于海边的钢轨、钢板、机件等,仍堆积如山,无人问津,在海水中浸泡着。


在太平岛的西南方,有一块日本人侵占时所建的碑,碑的上方绘有日本国徽,下书“大日本帝国”5个字。中国收复南沙群岛人员的第一件大事就是立即摧毁此碑,并在原址用钢筋水泥混凝土建立我国的碑石。我国的这块碑石,碑身为方锥形,四面刻字,依次为,正面:“太平岛”;背面:“中华民国三十五年十二月十二日重立”;碑左侧:“太平舰到此”;碑右侧:“中业舰到此”。在岛的东端,正对日出的地方,同样竖立起一座水泥钢筋碑石,这座立碑的下面设有膀碑,石碑埋入土中,露出地面大约仅有半人高。


image009.jpg

收复太平岛时立的石碑


太平岛立碑竣工后,由麦蕴瑜主持,全体接收人员怀着激动的心情肃立碑前,举行接收仪式和升旗仪式。大家为完成接收南沙群岛的神圣使命而感光荣、激动,欢呼雀跃,燃放鞭炮,摄影留念。鞭炮声、欢呼声响彻这个曾经被战火燃烧的海岛,伴随着海浪声声,直冲云霄。人们知道,踏上祖国南海上的宝岛多么不易,那一张张照片就是永生难忘的珍贵纪念。


image011.jpg

1946年12月15日接收南沙群岛人员在太平岛举行收复南沙群岛升旗典礼,前排左四为内政部接收专员郑资约,前排左五为南沙舰队指挥官林遵,前排右四为广东省政府接收专员麦蕴瑜。

 

完成接受南沙群岛的任务后,“太平”、“永兴”两舰汇合,于12月15日奉令离开太平岛,沿途巡视了南沙北部的南钥、中业、双子诸岛,然后返回榆林港汇报候令。12月26日,“太平”、“永兴”两舰驶回广州白鹅潭,受到当地各界隆重欢迎。


1947年元旦,“太平”舰和“永兴”舰停泊白鹅潭江面,举行了收复南沙、西沙群岛的记者招待会。海军总司令部电令嘉奖这次接收南沙群岛的人员官兵,并在各报头版向全世界庄严宣告:中国收复了神圣的领土一一西沙和南沙群岛!


1947年5月,海军“中业”舰再次访问南沙群岛,一些地质海产考察人员及记者随舰前往,并将亲眼所见写成新闻通讯等,留下了珍贵史料。

 

踏访南沙,太平岛风光实录

 

1947年3月底,“中业”舰接到海军总部命令,将再次驶往南沙群岛,进行收复后的巡岛访问。当时“中业”舰因机器破旧,经常需要修理方能行驶,海军总部下达命令时,它正泊在上海大修。4月中旬修理完竣,“中业”舰遂从上海启航,开往台湾高雄装载运往南沙群岛的物资、粮食等。但舰船刚到高雄,修理竣工不久的机器又有损坏,迫不得已只好又再重修。拖至5月3日,方从台北驶往广州,途中在香港又停泊两日。原定5月6日晚12时从广州启航,但因一时雇不到“领江”,遂改为7日启航,不料因故又再次改为8日下午3时半开航。从广州白鹅潭开至黄埔,舰上机器又有故障,不得不在黄埔滞留一夜,延至9日中午方开出珠江口,驶向海洋。


舰船到达榆林港,恰遇南中国海低气压所袭,西南沙群岛均电告白浪滔天,潮水涌到营门口,树木船筏折损严重。因不便航行,迫得在榆林港避风,又等候了7天。5月18日下午8时,“中业”舰终于从榆林港出发,驶向南沙群岛。


18日开航之后,沿途风平浪静,海不扬波。但是越向南行,天气越炎热,上午10时以后便无法逗留在甲板上观赏飞鱼海鸟。太阳晒得人头晕脑胀,考察人员躲在舱里又闷又热,苦不堪言。20日早忽然轮机组的副机坏了一部,航行速度由每小时10海里减至5—6海里。幸而抢修迅速,当晚就把机器修复,航速增至每小时11海里,终于次日下午5时到达太平岛。


“中业”舰在太平岛南隅距岸5、6百米的海面下锚。6时许,舰上人员乘小划子登陆。适逢潮落,小划子无法靠岸,只好上岸走过2、3百米的珊瑚礁海滩。珊瑚尖锐而滑,举步艰难。这时,岛上守军及工作人员早已在海边列队欢迎。这批人都是1946年12月收复南沙群岛时就留在岛上的,半年来孤悬海外,生活枯寂,对大陆家乡深怀系念。彼此相见,激动得流下泪来,谈及生活状况,守岛军人说:若再迟到5天,岛上就要断粮啦,已两月不知油味。来访者到仓库一看,果然只剩一包大米。虽然艰苦,但守岛官兵克尽职守,守土有责。


image012.jpg

现太平岛驻地一景


太平岛的面积仅比广州沙面大1/3,东西长1360米,南北宽300米,环岛漫步一周,只需50分钟。岛上树木丛生,间有香蕉、木瓜、椰子等。岛上蚁鼠很多,随处可见。丛莽中有一头野狗,数只野猫,是战时日本人留下的。野狗被驻岛国军捉获,经过一番豢养,驯如家犬。由国军带到岛上的动物,有小黄牛1头,小猪10余头,鸡、鸭、猫10余只,母狗1头。日本人遗留的晒鱼场已被中国守军改为篮球场,构造较为完善的日军防空室也被守军利用作为储藏室了。


岛上的海鸟甚为精灵并有组织性,白天到别的小岛觅食,黄昏时结队归来。投宿之前,必先有一两只鸟低飞侦查,侦查完毕,一声长啸,如发号令。盘旋于上空的鸟群队伍听到号令,鱼贯降落于丛莽中。但仍有一两只鸟通宵轮值,盘旋空中,好似瞭望哨。若有人走进鸟群宿营地,担任瞭望的鸟儿即发出信号,鸟群闻警立刻振翅高飞。“中业”舰登岛人员在太平岛住了3晚,头两晚夜里12时至3时轮流到海边巡逻,想捕捉这时上岸的大海龟,因此搅得鸟群每夜数惊。


岛上没有粘土,全是灰白色的珊瑚礁经风化后变成的细沙,不宜种植稻粟和蔬菜之类的作物。日本人占领时曾运了一些泥土到岛上,在岛的中部辟出一两亩地试种各种作物,甘蔗试种成功。中国守军收复太平岛后就利用这块地试种蔬菜和瓜豆。最初播种下去,都被岛上鼠蚁吞食,即使瓜菜长出幼苗,仍会受到鼠蚁侵害,很难成活。本来岛上有许多鸟粪,但被日本人所经营的拉强磷矿公司采掘,已被运去25,900余吨,留在岛上的鸟粪已不甚丰。战争结束前的10年里,日本人在岛上构筑武装设施,后遭美军战火猛烈打击,当时海鸟多已离去,没有新的鸟粪堆积层,失去了继续采掘的价值。


南沙群岛的潮汐,高潮时间多在上午7时至10时。高潮到来的时候,犹如万马奔腾,雷霆万钧之势,澎湃之声响彻岛礁,激荡起登岛人员豪情万丈。下午1时开始退潮,5时以后便是低潮时间,这时,北面海滩延伸入海500米,南面水域较深亦有200余米的海滩,东、西两端海滩较小。低潮之时,海滩上的珊瑚礁丛里有很多鱼虾、海参之类,任人采撷。太平岛周围,环礁之间,水深不过5尺,实为优良的渔业产区。


晚间大海龟(约有3、4百斤重)、玳瑁、螃蟹等结伴登陆,爬过沙滩或珊瑚堆积物时发出“沙沙”之声,俨然秋风扫落叶一般。南沙群岛海产之丰富,可谓取之不尽,用之不竭,难怪日本人曾在这此建造渔港。


岛上巡礼,见证战争遗留痕迹

 

随“中业”舰造访太平岛的一行人,虽只在岛上逗留3天,但对南沙群岛主岛进行了仔细考察和详细记录。特别是通过岛上残留的战争遗迹和物证,对日本侵占南沙群岛的证据进行了收集。


第二次世界大战中,日军将南沙群岛作为其侵略东南亚的南进跳板,但他们的失败也正是始于南沙群岛。据当时海军方面的情报记载,盟军在南太平洋开始越岛反攻时,南沙群岛附近的战事甚为激烈。仅以南沙主岛太平岛而言,在中国军队收复时,海滩上机关枪弹壳遍地皆是,岛上丛莽中仍有10余枚未爆炸的500磅以上的大炸弹,后被守岛官兵将炸弹壳挂起来作为警钟。


在太平岛的东南、西北两处海面,距岸数10码至200码的地方,有多艘沉船,其中1艘是美国军舰,潮水退落时,海面露出船桅。日本投降的前一年,美日双方的海空军在太平岛外100海里处有过一场恶战。距太平岛北6海里的敦谦岛上(日本占领时称“北小岛”),还有一架相当完好的美国坠机。接收南沙群岛后,太平岛的守军电台人员曾前往敦谦岛把飞机上的无线电零件拆回。


日本占领太平岛,妄想永远霸占并掠夺这里的资源,为此付出了惨痛代价。从日本遗留在岛上的坟墓和墓碑可资证明,在岛的中南部有“平安丸遇难记念之碑”,在岛北路边有“故林茂之墓”碑,刻“昭和十六年十二月五日建立”,碑的另一面刻“佐世保海军工厂出张员一同”(注:日文“出张”为出差之意)。林茂墓附近还有“故中村渠次郎之墓”,碑反面刻“新南群岛渔港设施工事,昭和十六年七月廿七日亡”。可见日本为占领、修建太平岛葬送了不少技工性命。


从另一块残碑的记载来判断,日本侵占南沙群岛的时间,最早可推算到大正六年。这块残碑是在太平岛南面海滩上发现的,碑上分行排列刻有如下字样:“大正六年六月平田,大正六年八月池田余,大正七年十二月小仓,大正九年十二月……,大正十年六月掘二,大正十年十二月同社,大正十二年九月同社。昭和四年四月。附记:昭和四年四月帝国壤セン付此处”,“昭和十二年八月十日立”等字样。


1947年5月21日—24日,考察人员在岛上住了3天,收集到许多实地资料。因天气过热,海水温度升高,5月22日那天,奉命保护“中业”舰而来到南沙群岛的“永兴”舰的一部发电机坏了,不能吹送冷风,弹药舱的温度高达华氏96°,舰上人员担心发生爆炸。于是原定下午乘“永兴”舰到各小岛巡礼一周的计划只好临时取消。


“中业”舰日夜赶工,抢卸运济太平岛守军的物资,终在5月24日完工。24日下午3时许,“中业”舰启碇北返,带着考察成果返航。


这次巡航,从广州至太平岛航程1130余海里,往返航程10个昼夜,在榆林港被耽搁了12天,以22天的旅程时间换取在太平岛宝贵的3天逗留,所付出的光阴不可用一般价值来换算。特别是随舰前往太平岛的地质考察人员,往返花费了3个多月,而在南沙群岛只有3天工作时间,无不遗憾。然而,尽管是短暂的3天,巡航南沙群岛的考察人员仍为祖国留下了珍贵的第一手史料。1947年6月11日—15日,在广州文献馆举办了西沙、南沙群岛物产展览会,公开展出了各种实物、标本、照片、图表及历史文物等珍贵资料,参观者达30万人次。


1947年10月,国民政府内政部重新命名包括南沙群岛在内的南海诸岛全部岛礁沙滩名称共159个,正式公布中外,并公布11段海洋断续国界线(注:新中国成立后改称“九段线”),宣布施行。日本政府于1952年正式表示“放弃对台湾、澎湖列岛以及南沙群岛、西沙群岛之一切权利、名义与要求”,从而将南沙群岛正式交还给中国。


image014.jpg

image016.jpg

现台湾驻守的太平岛设施

 

后记(历史资料链接)


【人物小传:林遵】


image018.jpg

林遵照片


林遵(1905—1979),原名林准,别名林尊之。原籍福建福州,生于江苏南京。林遵系民族英雄林则徐的侄孙,原系国民党海军将领,1924年入烟台海军学校学习,1929年考入英国皇家海军学院,1934年毕业回国任国民党海军枪炮员、航海官、副舰长等。1937年去德国学习潜艇技术,1939年回国后历任代副舰长、大队长、研究员、参谋总长办公室海军参谋、驻美大使馆海军副武官、国民党海军海防第二舰队司令。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中国政府组织舰队由林遵上校任总指挥,收复被日本侵占的中国南海和南海诸岛(包括西沙群岛和南沙群岛)。1948年,林遵与中国共产党驻沪机构取得秘密联系,1949年4月23日率国民党海军海防第二舰队25艘舰只起义,加入人民解放军,任华东军区海军第一副司令员。


image020.jpg

毛泽东接见华东海军司令员兼政委张爱萍(前排左三)、副司令员林遵(前排左二)


新中国成立后,林遵历任南京军事学院训练部海军教授会主任、军事学院海军系主任、海军学院副院长、海军东海舰队副司令员等职,是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国委员会委员,第一届至第五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代表,中华人民共和国国防委员会委员。1955年林遵被授予少将军衔,获一级解放勋章。1977年林遵加入中国共产党。1979年7月16日林遵因病在上海去世,享年74岁。


【“太平舰”的命运】


1949年,在金门战役中,“太平舰”作为国民党第2舰队的旗舰,自澎湖基地启航驰援金门,曾给解放军登陆部队极大杀伤。但到了1954年11月,在浙江海域,“太平舰”因进犯大陆沿海,被中国人民解放军鱼雷艇击沉。(1954年11月15日,在浙江以东的舟山群岛高岛海域,人民解放军华东军区海军成功实施了一次海上伏击战,将陆战中的伏击战战法运用到海战中,一举击沉国民党海军的第七大军舰“太平舰”。)


image022.jpg

image024.jpg

image026.jpg

image028.jpg

现台湾当局驻守的太平岛

 

【结束语】正视历史  维护主权

 

美丽的南沙群岛云飞浪卷,太平岛上百鸟飞翔。


2015年6月27日,在世界和平论坛会上,中国外交部长王毅发表演讲说:“二战结束后,中国政府根据开罗宣言、波茨坦公告等国际条约和宣言,依法、公开地收复了南沙群岛。中国和美国当时是盟友,中国军队当时是坐着美国的军舰收复南沙群岛的。”


历史上,南沙群岛曾先后被法国、日本侵占了几十年,但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日本投降后,中国政府根据《波茨坦公告》和日本签署的《无条件投降书》的有关条款,由中国政府派遣海军舰队与行政官员,收复了第二次世界大战前被日本占领并管辖的西沙、南沙群岛,并在岛上举行接收仪式,立碑纪念,派兵驻守。对于这段历史经纬,各国都是十分清楚的。在此后的一系列国际会议和实践中,美国一直承认中国对南沙群岛拥有主权,国际社会也长期予以承认。


然而,个别南海国家一直觊觎这块宝地。虽然2002年中国与东盟各国联合签署了《南海各方行为宣言》,但个别签字国无视宣言,变本加厉,明争暗夺,在中国收复西沙、南沙群岛70年后的今天,越发鼓噪起来。


今年来,一些南海国家为了争夺南海战略资源利益,对我国南沙群岛主权提出质疑、挑衅,在无可否认的历史事实面前黔驴技穷,又挖空心思抛出南沙群岛中最大的岛屿太平岛是“礁”、“非岛”的谬论,企图推翻我国现有海域面积现状,对此我国外交部已多次据理驳斥。南沙群岛一直有人居住,太平岛即使在涨潮时也未被大海淹没。根据大舅留给我的资料,可以证明1946年、1947年中方人员登岛收复、巡视太平岛时就是如此。


南沙群岛自古以来就是中国领土,属于中国版图,有丰富的史料和法理依据可以证明,中外许多史实文献可供佐证。目前,南沙群岛的行政管辖机构是我国海南省三沙市,由于复杂的历史原因,南沙最大的岛屿太平岛至今由台湾管控,南沙群岛属于中国领土的事实没有改变。中国在自己的领土上,在西沙群岛和南沙群岛的岛礁上修建设施,天经地义,无可厚非。


(作者2016年6月10日编写于上海)

  关于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