弄潮 . 郎平什么时候最动人

关于作者 分享 返回

郎平什么时候最动人

作者:陆幸生 发表时间:2016-09-20 点击数:38

巴西当地时间8月20日晚10点15分,北京时间8月21日上午9时15分,在里约小马拉卡纳体育馆由中国女排对塞尔维亚女排,进行女排冠亚军决赛。前三局中国女排2:1领先,战至第四局,场上比分为24:23,中国女排手握赛点。


相距十二年,奥运会的冠军金牌就在前面,一步之遥,唾手可得。然而,这个咫尺之遥依旧有可能是无限辽远,这块金牌甚至可能失之交臂。郎平起身,示意裁判:暂停。


从比赛就开始的小马拉卡纳体育馆观众席上山呼海啸般的场面,顿时静默。这个时候,在中国,坐在电视机前的观众,超过了春晚收视率两倍以上的人们,也是静默的。谁都想听清楚主教练郎平对女排队员们布置了什么“锦囊”之策。电视机屏幕上有郎平的面容,郎平的手势,也有郎平的声音,但那是忽高忽低的,词语“不连贯”的。


主教练郎平安排战术。


20160821121413872.jpg


女排队员们是都听清楚了的,电视机前的观众更是都听清楚了的。所有技战术表达的内涵全部指向:拼搏就在今天,就在当下,中国要赢。中国女排队员用稳健的步履,返回场地。


替换上场的张常宁发球。一道弧线划过,塞尔维亚队员一传垫球,竟然“无攻过网”,直接把球返回到中国队场内。这是由于情绪紧张动作变形而造成的一大失误,塞尔维亚就此失去了组织进攻的最后机会。中国女排队长惠若琪网前起跳,以一个似扣球也似封网的动作,打了一个“探头”。 对方场地上的六个塞尔维亚姑娘,从动作到表情都是僵硬的,迈不开步,没伸出手,眼睁睁看着被打回的球,以并不快的球速幡然落地。


中国女排在里约奥运会的决战胜利,就这样没有有一传接球、二传调整、主攻手挥臂扣球,没有落地开花铿锵声响地到来了。新华社记者这样记录:守候在网前的惠若琪一跃而起,将这个送上门的探头球狠狠地拍在对方界内,随后高扬手臂兴奋地蹦起三丈高!25:23,中国女排拿下了赛点!中国女排3:1战胜塞尔维亚,夺得里约奥运会冠军。小马拉卡纳体育馆沸腾了!万里之外的神州大地沸腾了!这是属于郎平的激情时刻!这是属于中国女排的辉煌时刻!这是属于中国的荣耀时刻!


129245306_14717487524471n.jpg


女排主教练郎平在赛前说过的:我们没法去想结果,最重要的是注重过程。注重过程的要点,就是坚决掌控过程,也就是:在瞬息万变的赛场情势中,听我的。


相隔十二个年,中国女排重返奥运之巅,姑娘们在场上欢呼雀跃。郎平伸展双臂拥抱队员,与惠若琪拥抱的时候,郎平嘱咐:你心脏不好,不要太激动,不要太激动。


u=1877255480,693011583&fm=11&gp=0.jpg

赢得决赛后郎平拥抱惠若琪


中国中央电视台播音员的声带是颤抖的;日本解说员的呼喊激动到了“破音”。电视屏幕上,纸媒版面上,互联网页上,手机微信里,一霎时,全部都是中国女排重返奥运之巅的飒爽英姿。无数的中外记者采访接踵而来,郎平说的最多的话是:这不是我个人的历史时刻,这是孩子们的幸福时光;顽强拼搏是中国女排的名字,女排精神就是一种集体主义精神,在遇到困难时永不放弃;我的责任就是把老女排精神传承下去。


我看着屏幕上的郎平,想起在十六年前的上海,与陆星儿一起,对郎平进行采访,以及写成的专访文章。一切历历在目。


向着自己的心,郎平有倾诉的愿望


上个世纪的最后一年,即2000年,回到上海的陆星儿分到房子,在浦东。我与她是隔条马路的邻居。家具要送来,她打电话跟我说,上面下头的搬家具,我一个人看不过来,你能不能来帮个忙。我说我一定来。 那天是个下午,送家具的车子到了,我在下边看着,让搬运工小心些,陆星儿则在四楼房间里,具体指挥每件家具的摆放位置。


做好事是有回报的。中国女排的郎平要写一本自传,邀陆星儿合作。当年6月,郎平来到上海。一时间,上海媒体都在“觅”郎平。我便与陆星儿联系,提出独家采访郎平,我多少有点“无赖”地说:不管郎平在哪里,我就只寻你。陆星儿在电话里一个“格愣”也没有打,她说:我与郎平说定个时间,到辰光你来。郎平所住的宾馆,就在陆星儿家附近,也就是我家的附近。郎平要午睡的,在陆星儿定下的时间,我与她在宾馆大堂碰头,随后去客房。陆星儿兴致盎然地对我说:郎平老有劲哦。


DB9CB7B673D78CA8B9285B4E865FED23.jpg


两点,我与陆星儿上楼敲门。开门的就是郎平。


郎平短发,一席黑白相间的短衣裙,耐克凉鞋。脖颈处挂一根镶嵌有蓝红宝石,颇有点西藏风味的项链。修饰过的脚趾甲被涂抹成粉红色。在某一领域的最高层面上,二十多年历尽沧桑、独领风骚,从而融汇在自己血液中的性格气势,与骨子里天然的小儿女情态,一时间让我产生了形象冲突的感受。


郎平很静地坐在沙发里,接受我的采访。我感受着当时已经不是运动员、教练员的她,身上依旧无时无刻在散发着的一种逼人气概。我知道,展示在我面前的郎平形象,有许多东西是后天铸造的。郎平身上那种无形的“气场”,首先是在二十多年中无数次世界级别及其规模的竞赛中,那雄伟、宏大、激烈的场面,人类物质体能和精神境界的最精彩演出,对我的记忆冲击。还有,我眼前的郎平,由于时代和机遇,使得她成为了这样最精彩演出中为数寥寥的最优秀者之一。


英雄不是天生的。从幼小的14岁开始,郎平在中国和世界排坛二十多年,在那么多的紧急关口和危难时刻,挺身而出,咬住比分,咬住冠军,咬住目标;“郎平又到了前排”,“铁榔头一锤定音”,体育播音员这样兴奋的语言,那时节成为了胜利的代名词。我看过中国女排和郎平打球,那样时刻的意志力量,球艺的精致运用,铸就了一位英雄的诞生。


d8cb8a14fbeb192390e03c.jpeg


d8cb8a14fbeb192390e038.jpeg


那年,郎平离开中国女排主教练的位置,在决定尚未公开前,她就在进行自己的“书面总结”。郎平想写写自己。在辉煌的拼搏日子里,疲惫的她写成了自己的《郎平日记》。中国女排的集体冠军连续获得了五次,但运动员出版的日记独此一本。郎平说,那也许是一本少儿读物,也可能是一本青年读物,但是到现在,俗话说“我长大了”,我经历得那么多,也付出了那么多的心血,我对自己应该有个总结。“长大了”的郎平有倾诉的愿望,向着别人,更向着自己的心。


d8cb8a14fbeb192390e043.jpeg

1998年,郎平带队参加亚运会


郎平的当年“管家”,国家体委宣传司司长何慧娴知道了她的心愿,何慧娴开始了具体的谋划。她想挑一个人,来与郎平进行一次“优秀”的合作。何慧娴想到了上海女作家陆星儿。何慧娴向郎平讲起与陆星儿的交往,郎平也谈到她读过北大荒人陆星儿文字后的感觉。于是,1998年12月底,何慧娴和郎平,特地坐飞机到上海来“面试”陆星儿。三位女同胞在上海的奥林匹克宾馆见了面。


当时,有人对陆星儿说:郎平还有什么好写的?当运动员冠军拿过了,当教练员冠军没拿着;再说,郎平已经被人们千百万次地采访过、转播过了,一个为社会太熟悉的人,再写她,写她的什么,还会产生“效应”?


记得坐在郎平身边的陆星儿这样回应:我开始也有疑惑,但是跟郎平越接触,感受就越深刻,越强烈。郎平过去运动场上的胜负、输赢,已经写定。但是,这在电视里、报纸上可以读到看到的一切,那些新闻的动态报道,远不是郎平生活轨迹的全部。在那样竞赛激烈的时间段和空间里,要展现郎平的心理路程、人生思考,等等,郎平有这样的想法,也没有这样的空隙,“人都上了战场了,还能想这些?”


陆星儿说,现在,有这个可能了。再说,一本书的价值,远不是商业性质就能涵盖一切的。郎平是叱咤风云的运动员,郎平是运筹帷幄的教练员,“郎平更是一个人,一个女人。”郎平走过的这些年, 生活内容极其丰富,精神世界色彩斑斓,同时也历经了种种曲折。人是愿意读自己的。


也有人曾经这样对陆星儿说:现在体育界可黑了,有黑幕、黑钱、黑哨什么的。直性子的陆星儿在合作还没有一撇的时候,竟然也把如是问题抛向了郎平:你们体育界有黑幕。


郎平回答得很是干脆:我们没有;我们那时候没有。


陆星儿笑道,人家都以为当运动员的都粗得很,可郎平是相当细腻的一个人,她知道我喜欢喝水,所以你看见了,今天一进门,她就把我用的杯子递给我,说“这是你的”。郎平还专门为我去买过一个挺大的茶杯。


记得当时的我开玩笑说:那是你说得太多了,口干;喧宾夺主。郎平和陆星儿都笑了。


冠军都是具有特殊性格的人



陆幸生、郎平、陆星儿合影.jpg

陆幸生、郎平、陆星儿合影


那天下午,我对着郎平说:坐得这么近的跟你谈话,比在球场上看到的你,感觉很不一样。陆星儿用她惯有的口吻说道;真的,郎平很漂亮的。


我接过陆星儿的话头,说道;郎平,你在球场上是那样地厉害,一榔头下去,对方输掉;后来,你又当教练,“主管”中国女排的训练、比赛和“翻身”。尽管当教练的时候,你戴了副很是秀气的眼镜,但是,总的说来,普通人会把你当做一个很强悍的人。也许,也会把你简称为一个“女强人”。对这个称呼,你怎么看?


郎平斜过眼睛看了我一眼。这斜斜的眼神,透露出她对这个称呼的不悦;当然,也包含着对我提出如此问题的不满。但是,我这个问题是准备好,并和陆星儿打了招呼一定要提的。我要的就是她的反应。


郎平说话了:这是个什么问题?一个优秀运动员,目标就是第一,就是冠军,生为胜利而战,没有这样的意志准备,没有这样的人格气势,没有这样的精神境界,你当的什么运动员?我非常爱看描绘贝利、贝肯鲍尔这样一流体育人物的书籍,一流的冠军,都是一些特殊的人,突出的个性,高大的精神。这个人身上完整的一切,一个字、两个字是包括不了的。如果非要用一个字来概括,这个“强”也许有点道理,在所有方面他要比这一领域内的所有人要强,他才能站到这个项目的山顶上去。


“但是,又为什么要把这个强字与女人这个概念,联系在一起?一个女人事业上有所成,就不是女人了?”经过半年合作,早已和郎平站到了一条战壕里的陆星儿,这时候插话:女人自身有着天赋的特性,她渴望感情,期待幸福,还要抚育后代。但是,当代优秀女性又要参与各个社会性领域的“竞赛”,要做就做到最好,她必定要比男性付出得更多,牺牲得更多。郎平就是这样。


我当然读懂了陆星儿话里特指的内容。


陆星儿告诉我,经过这些许年的拼搏,经检查,郎平现在心脏的状态,还不及她母亲心脏的状态。我看着郎平,是的,眼前的她,就有两次昏倒在比赛场的教练员位置上。郎平挥动双手说话:体育就是这样,它要把你作为一个人的体能发挥到极端,超常到极至;愿意你就干,熬不下去,你就让路。


我说:体育的残酷就在此地,体育的任何项目总是以失败告终的。一个人一生也许只能跑出一次百米记录,也许只能跳过一次某个高度;一生唯此一次而已。而且,在体育领域,失败者的年龄,都很年轻。


郎平立即接着说:但是,体育的魅力也就在这里。陆星儿跟着说,人生辉煌是要付出代价的,而且成正比例。


我对着郎平说:你的这一生已经可以说是非常精彩的了。除去自身的原因,我还认为,在你20多年的巅峰生涯里,是这世界体坛最高级别的大场面、大气派,逐渐地孕育了你的综合素质和人文品格。你的襟怀和境界由此而来。


郎平回答:还有机遇。80年代始,国家百废待兴,女排又正逢振兴之时。再有,就是因为遇上了一位好教练袁伟民。天、地、人,三个原因缺一不可。有的人很有能力,没机会,于是埋没;有的人,能力一般,遇上时候了,也会诞生相应的光辉。最高顶峰的到达,则是由于这三者的最价组合。


catchpic%2FF%2FF6%2FF674D8B8F938E346E2641351DAF3622F.jpg

袁伟民带领老女排队员训练


与郎平对话,有一点是很吃力的。在郎平的讲话里,时时夹杂着境外不同地名的世界锦标赛、奥运会、亚运会、超霸赛等等的特定场合,且时光来回跳跃。对于我这个排坛局外人,既使再喜欢看当年的女排比赛,但也不可能记住并分辨得那样清楚。不过,我很快就释然了,那是郎平迄今一生的经历,除了她自己,谁能记得那样清晰?


郎平非常怀念世界排球这个友好大家庭:我们可好了,每年在不同的地方见面,在赛场上一决胜负,但是一离开赛场,在宾馆里说啊笑啊的,完全是朋友。在小小排球与地球的撞击里,中国人郎平也就此成为了世界人。


“全中国人民要赢,我身上压力大啊”


陆星儿说到了郎平在国内出行的种种不便。她说:人家演戏的,戴上个眼镜,也许就在大众场合里混过去了,可郎平不行,她那么高,随便到哪里都躲不掉。


与陆星儿合作,郎平坐飞机到上海。她步出上海西区的虹桥机场候机厅,“高人一头”的郎平,想让人家不注意到她都不行。出租车司机的眼睛练就得如同猎人一般,他们发现了目标,他们呼唤起来:郎平,郎平,坐我的车,不要钱!郎平微笑着走过。对着一个陌生人直呼其名,不是礼貌的举动。但是,对于在电视屏幕上连续出现超过20年以上的郎平而言,她还能是个中国百姓的陌生人么?


当郎平和陆星儿走在浦东的小街上,两个人突然对那个烤番薯(即上海人俗称的烘山芋)萌生了一种民间“情节”,便买下两个,一高一矮地当众在大街上啃将起来。有路过的行人发现了郎平这位世界级的体坛明星,情不自禁地喊起来:郎平,郎平!此时的真郎平则左右回顾,一副惊讶模样:郎平?郎平在哪里?陆星儿后来说:郎平有时候也蛮狡猾的。


当这两位女同胞在上海的某个饮食店坐下来吃包子的时候,如是“伎俩”就不管用了。当服务员和顾客把要求签名的本子放到桌上,郎平也只得束手就擒,乖乖地写字。以“爬格子”为自己专长的作家陆星儿,不知道要比郎平多写过多少字,而这时候,她只有眼红,只有失业。


郎平在宾馆里阅读稿子,她也得打呼机与出版单位或相关的人联络。打呼机是得留名的,呼机小姐说:请问贵姓?郎平回答:姓郎。呼机小姐继续问:什么“郎”?郎平回答:郎平的郎。呼机小姐提出要求:留全名。郎平回答:郎平。小姐惊讶:什么,你是郎平?郎平回答:我是郎平。郎平笑着说:当然是好儿郎的郎,而绝不会是大灰狼的狼。


郎平看着我说:这也是我到国外生活的一大原因。在女排的时候,曾经对队员们测试过一次智商,郎平是属于其中很突出的。高智商的人,对持有个人世界私密的意识,也当然是格外强烈的。除却公众场合,任何公民都不愿意是一个玻璃人。更何况是一个聪明人儿,无论走到哪里,干什么,都有人(尽管他们是崇敬的、善良的、好奇的、无恶意的)围绕着,弄得五脏六肺都透明似的,那怎么行。一个现代人,时时生活在旁人的瞄准镜里,她怎么受得了。


辉煌之后归于平淡,我们经常是从精神境界方面来理解这句话涵意的。可眼下郎平的讲话,使我更知道了一种最接近于日常生活细节的真实解释。


为了写好自传这本书,郎平已经飞来上海4、5次,每次都住在这个宾馆里,与陆星儿长谈,大抵一周后,又飞回到美国女儿的身边去。郎平说,现在我压力小多了;打球当运动员的时候有压力,可还比较单纯,听教练的,努力发挥就是了;当主教练压力就太大了,要训练、调教好整整一班人马,知了己还要知彼,还要掌握世界各强队的详细情景。


d8cb8a14fbeb192390e045.jpeg

郎平与年幼时的女儿


郎平说到一次比赛,国内实况转播,可那一时间段主管体育的李岚清副总理正逢开会,他也是球迷,看不上实况转播了,他就嘱咐把转播录成相带,开完会议立即就补看。待体育代表团回国,李副总理接见,一进接见会场就直奔郎平走去,紧紧地握住了她的手。


“我睡不着啊,全中国人民要我赢啊,我身上压力大啊!”如是的话,郎平说了好几次。


谈到以后的生活安排,陆星儿颇雄壮地说:郎平这一辈子是不会离开排球的。可郎平却对这表述作了一个小小的改动:近期这一段我是不会离开排球的。郎平的如是表达,显得更为客观和大气。在当年郎平不到四十岁的年龄段,就对“一辈子”作出一个定论式的安排,有点早了。曾经有过的排球生涯和辉煌经历,当然要对郎平的以后产生巨大、甚至决定性的影响,但是,谁又能预测时间这位老人再来安排郎平的什么故事呢。


这个世界上,有事业优秀个人也非常优秀的人,可也有事业优秀个性怪僻的人,更有事业有成品格无味的人。陆星儿说,郎平很完整,国家要她回国当主教练,她不问个价也就回来了。郎平说:有什么好问的,我是个国家干部,与张蓉芳同一年的,她拿多少,我也就拿多少。


49bf039b8e809ec28e0c3223cdc3b021.jpg

郎平1995年回国执教


记得有一位西方哲人说过:体育让你忘记死亡、税收、政治及所有生命中的垃圾。当然,这个西方人说的体育,是指它的理想境界;同时我理解还有另一层意思,即特指最理想化的体育人。曾经到达过那般至高至纯境界顶峰的郎平,今天就是如此这般地站在了英雄自豪和渴望自然的结合点上。


“谁笑到最后,谁笑得最好。”


2000年6月的那次采访,是郎平就撰写自传事第一次接受记者的单独采访。郎平和我们轮流合影。我记起了陆星儿说起的一件事情,郎平曾经问过在美国的一位好朋友,自己什么时候最动人?这是一个非常女性化的私密话题。美国的这位朋友回答道:郎平,你静静看书的时候,最动人。这几乎是一个与郎平全部“战斗”历程、具体生活场景全然悖违的答案。


待相机的闪光灯亮过,郎平站起来,好象是在回答提问,更象是在对着自己讲话,这是在整个采访过程中,郎平第一次浅浅地低着头说话。似乎是郎平也想起了与那位美国朋友的交谈。郎平说道:没有完美的世界,也没有完美的人。


当时的我,没有想到采访郎平的“尾声”,竟然是她这样的两句箴言。我当年专访文章的结尾就是这样的:其中感慨,其中憾然,我咀嚼着,寂然站立。


挥手之间,惊涛骇浪的十六个年头过去了。郎平带领新一代的中国女排再次登顶,获得了里约奥运会冠军的金牌。在传统媒体和新媒体交相辉映、激烈竞争的年代,2016年里约奥运会女排冠亚军决赛波澜壮阔的场景已经过去,继而开始的是对郎平“古往今来”一切故事和细节的“地毯式挖掘”。无数有关郎平的文字占据着各大媒体的头版和专版。有独家的,也有拷贝的;有真实的,也有想象的;有虚拟的,也有假冒的。更有对女排精神、队伍培养、攻防技术、后勤保障等等一系列“形而上”的思考文字,轮番轰炸一般,狠狠敲打着中国体育界,乃至中国这块土地。


14DC6D83238A0E134A2C4010B95AFF50.jpeg


我憾然。在相当多的文章里,大块地一字不差地摘用了《郎平自传》里的篇章,却无一提及这都出自陆星儿的笔下。有了网络,记录今天是这样容易,有了网络,拷贝历史却那般无情。


还是让我摘录几段同行的实地采访文字,这可靠,更为真实:


6天之前,在小组赛最后一场1:3败给美国队、以2胜3负的战绩跌跌撞撞地进入淘汰赛时,中国队的冠军梦想显得那么渺茫。这样的情景让许多人对郎平率领的这支年轻队伍失去了信心。4天前的上午,郎平似乎也把四分之一决赛前的那堂训练课当成了在巴西的“最后一课”。在训练结束后,大家少见地开始拍照留念,教练、外教、球员、队医,大家都心照不宣,也许这将是她们在里约的最后一堂训练课。(新华社里约热内卢8月20日体育专电,通讯:五星红旗,我为你拼搏!——中国女排夺冠纪实;新华社记者王镜宇、徐征)


在合影后,郎平关照,把带来的训练排球统统“撒气”,摁瘪,如比赛失利就此走人,“上飞机时候方便”。“后来赢了,我们又把这些球打足了气”。(浙江电视台专题采访)


郎平在与巴西队和荷兰队的两场生死战之后动情洒泪,有媒体提问此事,翻译把郎平的喜极而泣翻译成为“cry”时,她主动更正说:“应该是emotional(容易激动的)。” 在谈到这次带队冲金的感受时,郎平罕见地动情说:“从我决定带女排的时候,我就没考虑(自己)应该得到什么,我没有什么私心杂念。球队带得好,是大家的功劳,我一个人做不了什么。我没有后悔过,只是尽力而已。” “Jenny(郎平),你可以直接用英语讲讲这场比赛吗?”来自美联社的记者直接向郎平发问,但她并没有用英语回答,“比赛非常胶着,我已经做好了困难的准备,一直在想办法,(我)心脏都受不了,我也没见过这么激烈的场面。”用中文总结完比赛之后,郎平又用英文复述了一次。(广州日报特派记者杨敏,里约8月19日电“美媒要求郎平发布会讲英语 铁榔头霸气说中文”)



fca51fe8-70ad-46b0-939b-a05a8d17320c.jpg

淘汰赛战胜巴西后郎平哽咽


2016年里约奥运会的中国女排夺冠,显示了一种奇特的排列:在小组赛和半决赛中,输了一场球的美国队,获得季军;输了两场球的塞尔维亚队,获得亚军;而输了三场球的中国队,获得冠军。这是一份攀登体育界的珠穆朗玛峰,坚韧不拔、后来者居上的艰辛记录。当记者问“中国女排有如此强大战斗力的秘诀又是什么”,郎平回答:竞技体育我觉得不是仅仅靠讲故事或者什么心灵鸡汤能解决的,关键还是平时训练中就严格要求。每天的付出和汗水才是真实的,我们要感谢过去奋斗拼搏的每一个日子。(新民晚报记者关尹《人生不一定都赢,但要保持努力去赢的姿态》)


谁笑到最后,谁笑得最好。电视镜头上反复地显现着女排队员们“没被欺负过的脸”上的灿烂笑容,也出现了记者与郎平在问答之间,郎平沉静的脸庞,记者问:你先生也在里约看台上,祝贺你获得冠军,也收获了自己的幸福;郎平略一停顿,回答:这,也太晚了些吧。


郎平曾说:如果我没有经历过出国后“一文不名、一无所有”的生活,没有这些起起落落、沉沉浮浮的经历,我的人生不会有第二次起航。将十六年前郎平接受我采访时说过的最后两句话,与十六年后郎平在央视镜头前说了的这句话,连接起来,那就是:没有完美的世界,也没有完美的人;这(胜利和幸福),也太晚些了吧。


坚持传承,顽强拼搏,忘我境界,铸就辉煌。


郎平说的当然是排球,郎平说的当然不仅仅是排球。


129245306_14717537929011n.jpg

  关于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