弄潮 . 孔利明,上海职务发明专利最多的人

关于作者 分享 返回

孔利明,上海职务发明专利最多的人

作者:口述:孔利明 文字整理:邱曙东 发表时间:2016-09-18 点击数:65

题记:发明家全靠一股了不起的信心支持——鲍德温(英)


职务发明专利425项


前不久,在第28届上海市优秀发明选拔赛总结表彰大会暨上海职工科技活动周闭幕式上,宝钢夺得了31个优秀发明奖项,其中获得金奖的就有孔利明的“铁矿石带式运输金属物检测和去除技术集成”。截至目前,孔利明被国家授权的职务发明专利达425项。稀奇吗?说稀奇,孔利明却自嘲说,你只要有资金,我立即给你包装出一项发明,保你获个证书。说不稀奇,因为你可能没想到,孔利明工作前只有初中学历,下过乡当过农民,做过电气修理工,而今据说他是上海目前拥有职务发明专利最多的人。目前我国正在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上海也在努力创建全球科创中心,推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这一切呼唤更多的孔利明脱颖而出。与孔利明的对话就从这里开始……


8  荣获上海市科技进步奖--2013年3月.jpg

荣获上海市科技进步奖


母亲说,金山银山不如薄技在身


我爸妈是浙江人,早年是上海“打工一族”。我在上海出生,兄弟姐妹5个。15岁前只记得家里穷得叮当响,连把门锁都买不起。自打懂事起,母亲常在我耳边唠叨:金山银山不如薄技在身,家财万贯不如一艺缠身。记忆中的母亲在我顽皮时总是严厉地盯着我:不能老这么顽皮,要多学手艺,有了手艺不管在哪个时代都饿不死,你看弄堂口的阿叔……

弄堂门口有两个阿叔,一个铁皮匠,整天敲敲打打;一个修牙刷,总拿着邻居送上来的臭牙刷弄来弄去。我问母亲,两个阿叔怎么整天做这个活?母亲说,这个活怎么啦?靠自己手艺吃饭,你将来也要学!


靠手艺吃饭!那时起,我把母亲的话牢记在心。其时跟我一起长大的好几个邻居,就没这个想法。


也许是苦难辉煌,我的第一件发明作品就是苦中作乐出来的。


我刚读初一时,特别想要一台收音机。有次傍晚,看到弄堂口一个阿叔扛着收音机边听戏曲边散步,我在他屁股后面跟着听,不知跟了多久,一直跟到他家弄堂,返回家时我还迷了路。我对母亲说,我想要台收音机。母亲以为我胡说,当作没听见。一个大学生邻居获悉我的想法,用瞧不起人的眼神看着我:哈哈,你一个穷瘪三怎么会有这个想法?


让我受益一辈子的是,我没有在邻居鄙夷的眼光中倒下,而是骨子里第一次爆发出自强,我在心里咬着牙说:我要造一台收音机出来给大家瞧瞧!


于是,我把母亲每天给的5分午饭钱省下来。大半年过去,好不容易节省到几块钱。我跑到虬江路上去淘电子元器件。那时,1元钱可买很多元器件。


没有电线,我把废旧仪表里很细的线圈弄出来用。没喇叭没耳机,我都自己做。终于,我在读初一时,自己就做出一个收音机来。


父亲在一旁看呆了,用棍子敲敲我的收音机:“只要用心做事,你小子将来不会没饭吃啊!”母亲则抚摸着我的头:“以后有什么动手的事,说出来,家里一起帮帮你!”


有想法,真是一发不可收拾。有了收音机,我还想装台电视机,让那个曾经耻笑过我的大学生邻居再高看一眼。父母知道后很是支持,尤其是父亲还把8分烟钱省下来,偷偷给我。上初二时,我一口气看了四本清华大学的电子技术教材,为自制电视机打基础。


1968年12月,我下放到崇明县劳动。我把造电视机的梦想,毅然决然带到了农村,劳动之余,把所有心思放在电视机上。


早在1965年,就可看到上海电视台一个频道播出的节目了。其时,一般单位一般人是根本见不到电视机的。我暗自思忖,一定要在工余造台电视机出来,为家里争光!


利用回家探亲的机会,我又去虬江路电子市场买元器件,诸如电子管、变压器之类。但很多东西是我自己做的,诸如高压包、高频头电杆线圈等。为了做电视机外壳,我还学会了木工和油漆工。到1970年时,我已能造电视机了。


记得那天,我从崇明回家,天还没黑,我就把大木箱一样的电视机摆在弄堂口。


母亲鼓起腮帮子向邻居喊道:“快到我家来看电视喽,快到我家来看电视喽……”


为了让邻居看到更好的图像,我一直用手摸着天线,站了一晚上。身旁的电子管很烫很烫,我也不计较,因为邻居看得很开心。


那晚,父母高兴得一夜在说悄悄话。我隐隐约约听到:“我儿子就是这么个小伙子,靠自己双手,靠智慧,弄出个大家做梦都想的宝贝来!”


我自己那一晚也没睡意,回想年少时母亲多次“靠手艺吃饭”的叮嘱,觉得自己一定要在自立自强的路上走得更远些。


回崇明农场后,我又琢磨着把电子管电视机改成晶体管电视机,后来又成功了。在农场,有个同事因为海外关系弄了台德国蔡斯牌照相机回来,真把人羡煞。但他总耀武扬威的,谁摸一下都不让!性格好强的我又想自己造一台。


我一口气啃了7本书,弄懂照相机的原理。没有快门,用铁皮、弹簧加一个杠杆代替;没有暗箱,用三角板和胶水搭成;没有光圈,把啤酒瓶盖弄平整打个洞;没有镜头,就去买个放大镜……终于,造个照相机也“不在话下”了。


因为好强好思好动,我在农场出了名,很多机会接踵而至。


那时,农场里的日光灯容易坏。每次坏了,我鼓掏一下就修好。管我们的生产队队长傻眼了,怔怔地看着我:“是你修的?”“对啊,是我修的。”“真是你修的?”“不是我是谁?你捏一把我的脸,看我痛不痛?”


第二天,生产队长宣布我由农民变为电工!电工,可是那时一般人都不敢想的啊!在那个年代,电工、卖肉的、驾驶员,被称为最牛的三大职业。


其实,日光灯坏了,只是其抗干扰的电容器坏了,修一修,对我来说小菜一碟。而那时,这一知识和技能,大大地改变了我的命运。


此后,我成了一个香饽饽。农场里的抽水机、拖拉机、广播、收音机坏了,都找我去修。到了冬天,生产队长特批我回家探亲。


我以电工的身份从农场回市区探亲,简直是荣归故里。母亲和一家人高兴得不得了。


母亲举着一个用铁皮做的高音喇叭,在弄堂里转悠着鼓着腮帮喊道:我儿子靠自己的本事当上电工啦!当上电工啦!


周围邻居无不投来羡慕的目光。自强的母亲,自强的儿子,第一次有了美好的回报。


记忆深处,总是父母那句话:“有艺走天下”。它让我一颗不安分的心,时刻躁动不停。


至今,我珍藏的宝贝是一大堆工具仪器,其中就有50多年前父亲送我的一把尖嘴钳。


4  图为孔利明获得的部分荣誉证书。.jpg

图为孔利明获得的部分荣誉证书


日本专家说,他是大大的人才

 

因为在农场表现好,1973年,我被调回到上海市交运局下属的运输公司。


干什么工种呢?担任总调度室调度工,实际上是机关科员,属于干部编制。这已经很好了,但我根本不喜欢这个不大动脑动手的工作!


我当时具体做的是敲章和接电话。天天跟印泥和电话打交道,这不是我的“菜”。一段时间后,我表现出极度厌烦,整个人分分秒秒感觉不好,于是我要求领导把自己调往车间干活。领导把我叫到办公室,推心置腹谈了一大堆,还给我“划翎子”,想培养我做接班人。我听后油盐不进,不为所动。领导还以为我受了什么刺激,言语中甚至透露把女儿许配给我。但我要求进车间的想法好像“吃了秤砣——铁了心”。


领导拗不过我,我又回到车间,恢复工人身份,如鱼得水。我有双闲不住的手,手勤不会饿死人的。


那时,整个公司的干部编制只有10人左右,很好的干部岗位不要,偏要往车间挤,车间里老阿姨想不通了,还以为我犯了啥错误,始终用一种异样的眼光看我。我一边做解释,一边全身心地投入工作,心想一定要干出点名堂,让领导和同事知道我是有“两把刷子”的!


运输公司的汽车维修车间,真是我的“用武之地”。


当时公司有很多汽车,汽车启动马达坏了,我跟老师傅一起负责维修。但大半年后,我发现老师傅凭的是用耳朵听声音来判断好坏,不能用数据指标说话。各种传感器坏了,有些修理工就瞎弄一番。这些实在不是个办法,我根本看不下去。于是,我自己上车床,花了一年左右,偷偷学会钳工、焊工、钣金工等5个工种。半年内,我又针对汽车故障问题,发明了3个实验检测平台——启动马达实验台、发电机实验台、汽车各类传感器实验台。


很多相关设备,拿到我这3个实验平台来检测,故障诊断效率大大提高。一时间,我又成了车间里的“红人”。但好景不长,这次我的创造给我带来的不是荣誉和鲜花,而是一堆质疑和妒忌。


因为我的实验平台没有把成果利益让给别人,引起大家反感,很多人向领导打我的小报告。


终于有一天,领导来到我的实验平台,脸色铁青,围着实验平台转了几圈后,劈头盖脸地审问起我来。


“你的实验平台经过谁批准同意?”


“我、我……”我懵了,搞发明还要经过领导同意?


“你这是无组织无纪律!”


“我,只是想提高工作质量和效率。”我据理力争,脸上感到火辣辣的。


“没有你地球就不转了吗?”“扣你奖金!”“好好反省!”……


如当头一棒,我一时无语,目送着领导离开我的实验工作台,心里翻江倒海,一阵阵难受。


然而,没多久我就淡定下来。因为,我干的工作大方向是对的,致力科技发明,何错之有?走对的路,又何必在意别人阻拦?


尽管此后在那个公司里,明里暗里有人给我穿小鞋,但我还是不服输。因为,我相信“凭手艺吃饭”,这条路只会越走越宽广。


终于,机会又来了。1984年,我辞职去了宝钢汽车运输部。尽管是做一名充电工,但我想诺大的宝钢,肯定会让我干出点名堂。


2 图为孔利明(左二)和他的团队在运输汽车大队研发新装置作设计改进。201508.jpg

图为孔利明(左二)和他的团队在运输汽车大队研发新装置作设计改进


3  图为孔利明在宝钢马迹山港做矿筛设计电磁摇摆机实验。20160301_154956.jpg

图为孔利明在宝钢马迹山港做矿筛设计电磁摇摆机实验


5  2012年孔利明(右二)在宝钢马迹山港针对A101带式输送机作新技术投入的调研工作.jpg

2012年孔利明(右二)在宝钢马迹山港针对A101带式输送机作新技术投入的调研工作


6  安装调试成功了国内最先进的铁矿石带式输送机防废钢杂铁的门禁系统。(孔利明左四)20150723_094633.jpg

安装调试成功了国内最先进的铁矿石带式输送机防废钢杂铁的门禁系统(孔利明左四)


9、图为孔利明(右一)在进行框架车进位防撞装置调试。20150506.jpg

图为孔利明(右一)在进行框架车进位防撞装置调试


所谓充电工,就是整天为几十吨的货车蓄电池充电。货车是从日本进口,充电用的蓄电池也是从日本进口。其时,工作中有个规定:中国设备只能用中国辅助设备,日本设备只能用日本辅助设备,言下之意,日本汽车只能用从日本进口的电池充电。一打听,这是日本专家所定。


当时,日本人的管理方法是,不在其位不谋其政。你干充电的,老老实实干好充电工就是。但天性不安分的我,偏不信这个邪。为什么中国电池不能替代日本电池?这是啥逻辑?机器充电如同人要吃饭,难道中国人饿了也不让吃日本饭菜?日本人饿了也不让吃中国饭菜?


我在背后偷偷搞起实验。我拿中国生产的电池与日本生产的电池分别进行同步放电实验,经过多次测验比对,发现中国电池的容量是日本电池的98%,而根据电机的放电指标要求,70%就可以了,意即中国电池完全可以把日本汽车“喂饱”。我把这些实验过程、数据和报告整理得好好的。


有一次,日本专家佐田来到我们充电车间,我把疑问正儿八经地讲出来,又把实验报告拿出来。日本专家仔细看了,对旁边翻译嘀咕好一阵。最后,他问翻译我是什么人?翻译告诉他,我只是公司里的一名普通充电工。


“不,他是个大大的人才!”日本专家当着公司领导的面,毕恭毕敬地给我一个九十度鞠躬。


这一次,我为公司节省了不少外汇。


事实总是告诉我,你只要用心用脑,再加不服输,一定会解决很多难题。


1986年6月中旬,天气闷热得不得了。这时,有辆运输车驾驶室里的空调坏了。据称,是空调的恒温控制器出了毛病。到第二天,100多台驾驶室空调坏了。其时,中国还没加入WTO,车载空调又是稀罕物,在整个上海都找不到这个维修耗材。


空调坏了,耐着高温,工人还得干活啊。看到在矿石料厂穿梭不断的汽车司机个个汗流浃背,我心里很不是滋味。恒温控制器坏在哪儿呢?不安分的我又开始管“闲事”了。


我把出故障的恒温控制器拿回家。仔细端详一番后,一打开全是自己熟悉的零部件,突然发现是继电器的触点发毛了,后来才明白是日本公司有意把电容量设计得很小。


换个继电器不就完事了吗?继电器多少钱一个?八毛钱一个,外面市场上有的是。


找到故障的那晚,我高兴得一夜没睡。第二天天未亮,我就赶往厂区,偷偷把空调修好了。


“是充电工孔师傅修好了空调!”没有不透风的墙,过了个把小时后,几十个手里拿着恒温控制器的司机把我团团围住,“孔师傅,老法师,也帮我们修修吧!”


当时我想,我不是电工,只是一个充电工,不在其位不谋其政。“搞发明要经领导批准的”,我吸取在以前公司任职的教训,领导不同意,会被穿小鞋。于是,我对工友们大喊:“领导同意我修我才修!”


这时候领导哪有不同意的?有关领导当即来敲我的门,同意我转岗为电工,工资奖金翻倍,还鼓励我好好干!


领导的鼓励无疑是前行动力。3天后,我由一个充电工,变为工段长。6天后,我把所有坏空调修好了,一举节省外汇30多万元,及时挽救了厂里的生产。


自强,加上一双爱“发痒”的手,让我再一次赢得荣誉。

 

45年累计为企业创造效益1.73亿元



7  全国示范型劳模工作室证书.jpg

全国示范型劳模工作室证书

 

多年来,我在工作中进行了无数次革新和创造,大多数成功,但也有失败。曾经有逆流袭来:说我创新是摆花架子,没什么真正的好处。


事实恰非如此。宝钢投产后,引进的设备曾经一度故障频发,备件短缺。而这,正赋予了一些自强不息、想干番事业的员工的许多机会。


我耍了个“小聪明”,在家中组建了实验室,白天在公司忙完活,晚上回家继续干,每天睡眠不足6小时。


1988年,公司汽车的电路老是发生短路,要找到短路点颇费周折。大家一时犯了难。


也许不经意中会发现毛病所在。于是,我带着儿子出来看电影找灵感。当看到《地雷战》中日本鬼子用探雷器满地找雷时,我一拍大腿:“有了!”做一个能找到短路点的“探雷器”,汽车电路短路故障排除不就轻而易举吗?于是,我赶紧跑回家,在实验室摆弄起来。半天,才想起儿子还在电影院。这次陪儿子看电影的收获是,发明了“电路短路故障定位仪”,使工作效率提高20倍以上,荣获了中国第六届专利新技术博览会金奖。这是我在宝钢的第一个发明。


有一年,我们矿料场的一台新进口装载机,出故障“趴”下了。为了快速学到正确的维修要领,我主动为德国专家 “打下手”;专家修了3天,大雨也下了3天,我也紧紧“跟学”了3天。虽然受了很多苦,但学到很多东西。最终,让我理清了整个装载机的控制模式和各类系统,我的技术水平也进了一大步。


古话说:轻者重之端,小者大之源。要当一名受人尊重的工人,必须付出巨大努力。普通工人只要肯钻研、肯学习、不怕挫折、意志坚强,同样能获得成功。我的岗位创新,从“小打小闹”开始,现在已延伸到了铁路、码头、船舶等钢铁物流技术。我的发明也从小到大:2003年,我观察到码头在卸载废钢时经常会发生散钢坠落的险情,攻克了一项国外设备供货商都没法解决的难题,获得3个国家专利。这就是我打造的《废钢卸船防坠增效工艺》,它颠覆了欧洲著名制造商为这定下的“不可抗拒的自然规律”的结论,使作业安全率达100%,增效45%。


后来,我又针对厂内铁路机车的几起“出轨”事故,构思设计了《防机车出轨自动停车器》等新技术。全面推广后,保证了铁水罐机车的运行安全。从此,机车变得乖顺,再没发现“出轨”。


科技创新定会引领一个企业甚至一个时代突飞猛进。前些年,已年逾半百的我,又在马迹山港等宝钢的矿石中转港到处转悠,以问题为导向破解难题。在马迹山港,发现运送矿石的高速输送带老是被金属物卡住,这不仅降低运输效率,久而久之,输送带还会出现断裂,损失很大。针对现有技术缺陷,我带领一支创新团队,自2006年开始,经常风餐露宿在港区,终于设计出具有宝钢自主创新特征的《高速输送带金属物去除系统》《铁矿石卸船安全节能技术》等38项技术专利和27项技术秘密,领先于国内同行,达到世界先进水平,荣获中港科技进步一、二、三等奖和上海市科技进步二等奖。


我扎根生产一线45年,至今共累计解决各类设备疑难杂症431项,拥有177项企业技术秘密,共申请专利451项,被授权425项。成果中有37项获国际和国家级金奖,176项获上海市奖项,为企业创效达1.73亿元。


但这一切都还不够。


国家“科技三会”前不久隆重召开,习总书记在讲话中说,要让领衔科技专家有职有权。这让我感慨万千。我想,搞科研发明,一定要做强者,这样“有职有权”才能发挥出大作用啊!


人生须自强,当从创新始……


1   大头照-谢寿荣摄.jpg

孔利明-谢寿荣摄

  关于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