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象 . 陈香梅:创造传奇的女杰

关于作者 分享 返回

陈香梅:创造传奇的女杰

作者:钱汉东 发表时间:2016-12-19 点击数:1303

初夏的华盛顿,蓝天白云,艳阳高照,鲜花锦簇,姹紫嫣红。我应邀专程来到华府著名的水门大厦,拜见杰出的华侨领袖陈香梅女士,恭贺她91岁华诞。陈香梅一生充满传奇色彩,她是美国抗战英雄、飞虎队司令陈纳德将军的夫人,凭自己的才干,成为白宫肯尼迪、尼克松、福特、卡特、里根、老布什、克林顿、小布什等八任总统的亲密朋友,各任总统都对她委以重任。数十年来,陈香梅女士在中美关系、海峡两岸关系中扮演过重要角色,知名度之高,活跃时间之长,恐无人出其右者。


邓小平曾说:“美国有一百位参议员,但只有一个陈香梅。” 陈香梅对祖国对上海怀有浓浓的情谊和深深的情结,决定她人生命运的跨国跨年龄的婚礼就是在上海隆重举行的;她的许多家人、朋友都生活在上海,特别是对她影响颇大并宠爱有加的外祖父,就住在静安寺附近。


我与陈香梅交往了整整26年,她每次来沪,再忙总会安排与我见面,她的言行直接影响我的成长。第一次与陈香梅女士见面时,我虽已是不惑初度,但在作为长者的陈香梅女士眼里依旧是年轻人,她在华亭宾馆接受我独家采访时,语重心长地告诫我:“年轻人要努力奋斗,这个国家才有光明前途。”我一直牢牢铭记在心,成为工作学习的动力。我去大学中学演讲时,常常引用这句话与学子分享。


华府拜谒 庆贺生日


来到华盛顿水门大厦,就听到喷水池“哗哗”的流水声,大厦为环形建筑群,楼层不算高,呈椭圆形状的阳台,错落有致,通透感很强,与沪上的华亭宾馆颇为相像,才明白早年陈香梅来沪为何总爱入住华亭宾馆。


陈府迎面的墙上挂着一幅精美的鹰击长空巨画,是抗战时期中国画家为感谢飞虎队司令陈纳德将军抗日有功,特意赠送给他的,还有民国元老林森的题跋,极其珍贵。在宽敞的客厅坐下,环顾四周,正面是一个顶天立地的柜子,里面陈列着不少来自祖国各地的精美工艺品,如龙泉青瓷瓶、唐三彩骏马等,琳琅满目,美不胜收,可见她对中华传统文化的挚爱之情。右侧墙上悬挂着的大幅油画特别引人注目,油画上的陈纳德将军目光炯炯,神采焕发。


陈香梅身着红牡丹花上衣,手拄藜杖,笑盈盈地向我们缓缓走来。我赶紧起身相迎,她紧紧地握着我的手,连声道:“欢迎钱先生。”去年秋天,我曾在沪上拜访过陈香梅,与那天相比,陈香梅略微瘦了一些,但精神气色好了很多,这让我喜出望外。我向陈香梅赠送了刻有本人书写“名标青史”紫砂壶和大红“寿”字书法作品,陈香梅凝视着“寿”字,和大家一起唱起生日歌,共同庆贺陈香梅91岁华诞。


中国驻纽约总领事章启月(右一)出席陈香梅女士91岁寿辰图片展。.jpg

中国驻纽约总领事章启月(右一)出席陈香梅女士91岁寿辰图片展。


来到水门大厦,自然会联想到导致尼克松总统下台的“水门事件”。以前,陈香梅对我曾谈及此事,陈香梅说,事情发生在一幢办公楼的五楼,那里是当年美国民主党总部办公室。1972年6月17日,总统竞选正如火如荼地开展,美国共和党有五人偷偷摸摸地钻进美国民主党水门大厦总部安装窃听器,还偷拍民主党机密文件,被当场抓住。五人中领头的是共和党尼克松竞选班子的首席安全顾问。美国民众不怪尼克松是否直接或间接牵连,而怪尼克松事后的各项掩饰,结果落得尼克松被迫辞职的悲剧下场。这件事实在太可笑、太幼稚,而且令人费解。权力与财力的滥用,真是后患无穷。


陈香梅的女儿陈美丽告诉我,妈妈年事已高,她的不少亲友都先后离世,现在真有点寂寞和孤独,过去喜欢打桥牌,如今要找合适的搭档也非常困难。但她生活很有规律,每天坚持在房间里来回走动,锻炼身体。每周两次由保健医生指导她做运动操,帮助她恢复腿功能。每周准时去理发室做头发,去教堂做礼拜,偶尔还会去中国饭店用餐,以解乡思之愁。最可贵的是,妈妈至今保持阅读的习惯。说着,陈美丽从卧室里拿来了《陈香梅回忆录》,她说,妈妈现在最爱看自己写的书,常常会沉浸在思念之中。女儿的这句话惹笑了陈香梅,“我这是对老友及昔日苦难生活的回忆。”陈香梅深情地说。


6月17 日,来自纽约各界的逾百位嘉宾汇聚联合国总部,为她举办91岁生日庆典,同时举办题为“缅怀历史,崇敬英雄,珍爱和平”的图片展。中国驻纽约总领事馆总领事章启月代表中国常驻联合国代表刘结一大使向陈香梅表达了生日的祝福。陈香梅本人也做了简短的现场发言。主办方和家属为她准备的一份书面声明主要内容是:“今天能和那么多的新朋旧友欢聚一堂,我感到非常高兴。请允许我借此机会,向所有的来宾和朋友表示由衷的谢意。去年9月2日,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先生向我颁发了抗战胜利70 周年纪念章,我始终认为,这枚纪念章不是授予我个人,而是授予先夫陈纳德将军的,是对美国政府和人民为反法西斯战争胜利做出巨大贡献的一种肯定。中美两国友好是时代的主旋律,为了世界和平,我愿意奉献毕生精力推进中美两国永远友好发展。祝愿中美两国友好,海峡两岸和平,世界会更美好。”


纪念抗战 接受勋章


去年中秋前夕,我在沪上金茂大厦拜会并宴请了陈香梅女士,陈香梅女士是应邀来京参加抗日战争70周年的阅兵式并接受习近平主席颁发的抗日纪念章的。这件事情让陈香梅女士非常高兴。


IMG_5042.JPG


陈香梅已有三年多没来沪了,彼此颇为牵挂,虽说偶尔也通通电话,但只是问问好而已。那次见到她坐在轮椅上,人比先前胖了不少,以前都是我们听陈香梅女士讲话,现在她话已不多,我心里有一种说不出的感受,但她气色还不错,思维依旧敏捷,记忆力依旧清晰,只是谈锋不及当年。这也是促使我下定决心今年到美国去拜谒她老人家的缘由。


我问香梅女士习近平总书记给她授勋时讲了什么话。她很高兴地回答,习主席十分亲切,满面笑容,双手紧握她的手说道:“感谢您多年来为祖国所作出的重要贡献,请多多保重。”她说获颁抗战纪念章,代表了中国对所有为抗战胜利付出努力的英雄们的肯定,她感到非常骄傲。当我问及在观礼台看阅兵式的感受时,香梅女士有点激动,说看到整齐划一的队伍雄赳赳地走来,心里有说不出的高兴,当装载现代化武器的车队开过来,看到这么多先进的兵器,她激动得几次流出了热泪,祖国真的强大了,被人欺凌的时代永远过去了,作为海外华人感到无比欣慰和自豪。


回顾70多年前那场让中华民族深受磨难的战争,陈香梅表示历史无法改变,中国的年轻一代必须要牢记历史,珍惜现在,从历史中找寻动力,“如果没有和平,中国不可能发展得像现在这么好,经历磨难会让国家和民族更加奋发向上。” 当年“飞虎队”到华协助中国人抗击日本侵略为中美两国的友谊和合作书写了典范,后人应该追寻先人留下的足迹,继续推动中美两国续写友谊。


“国民党前主席连战出席北京‘九•三’阅兵,国民党内部有舆论认为,这是给大陆抗战史观‘背书’。台湾地区领导人马英九也公开表示‘不宜参加’。连战还是顶住压力来了。您怎么看?”我询问陈香梅女士。


陈香梅女士认为:“我觉得很好!纪念抗战这是两岸共同的事情,能够使双方关系有进步。所以我非常高兴。我期望双方不断进步。往前走,加深关系很重要。一路走来,还是有很多困难,双方要多了解、多努力。”


桂林寻访 难忘英雄


陈香梅刚参加完阅兵式,就携女儿陈美丽去桂林参观当年临桂秧塘机场美国“飞虎队”指挥所旧址,如今建成为美国“飞虎队”桂林遗址公园,已正式对外开放。走进遗址公园纪念馆,她第一眼就看到了矗立在纪念馆大厅中央的汉白玉雕像。雕像正中央表情坚毅的正是陈纳德将军。陈香梅坐在轮椅上,深情凝望着英姿勃发的丈夫雕像,献上鲜花,又静静凝望了几分钟,轻轻点头,伸出手轻轻抚摸,眼眶湿润。她们母女重返抗战英雄陈纳德曾经战斗、生活过的地方,追忆英雄的峥嵘岁月,祭奠在中国抗日战争中牺牲的“飞虎队”英烈。这她让感慨万千。


桂林我先后去考察过几次,那里有岭南最古老的甑皮岩文化遗址,在一万多年前先民已制作出陶器,令人十分震惊。我也顺便参观了美国“飞虎队”遗址公园,还应邀为桂林遗址公园题词。当年,陈纳德将军在这个山洞里指挥军机打击日寇,条件极为艰苦,美国大兵的奉献和牺牲精神,令人敬仰。


陈香梅出身名门,19岁成为中央社第一位女记者,她的外祖父廖凤舒与廖仲恺是亲兄弟,廖承志是她的舅父,年轻时与表哥廖晖关系很好。她的记者生涯就是从这里开始的。她因仰慕抗战英雄,成就了“飞虎将军”陈纳德与中国少女陈香梅的一段忘年情缘。22岁陈香梅,与陈纳德相识相恋,冲破世俗和家族的重重阻力,毅然与年长自己33岁的美国将军结合,成为上海当时街头巷尾市民议论的大新闻,那时人们对跨国婚姻还不接受,何况年龄相差如此之大。


我问陈香梅怎么会逃到桂林来的。陈香梅说:“桂林这里是大后方,抗日战争时期,兵荒马乱,为了躲避日寇暴行,10多岁时我与众姐妹从香港跋涉数千里,历经磨难,一路上与难民相伴,天空时常有日本飞机的沿途轰炸,不少同胞被炸死,吃尽了战乱之苦,终于抵达广西桂林避难。”


陈香梅在釆访陈纳德将军时与之相识,他有英雄气概,打击日本法西斯,支援中国人民正义的抗战,让她敬佩。陈香梅说:“陈纳德是惟一自始至终参加中国抗战的美国将军。他在华创建的‘飞虎队’以桂林秧塘机场为前沿基地,用美军标准训练中国空军,痛击日本战机,给日本空军以沉重打击,战绩辉煌,威震敌胆。最初飞虎队只有45人,到后来发展到400余人,其中200多人在抗日战争中献出了生命。至抗日战争结束时,这支队伍共击落、击毁日机2600架,击沉、击伤敌舰船44艘,击毁军用商船223万吨位,击毙日军66700人,从根本上夺回了制空权。”


陈纳德于1945年8月8日离开中国,他在中国生活了8年2个月零8天,与抗战结下不解之缘。1958年7月27日,陈纳德逝世,美国国防部以最隆重的军礼将其安葬于华盛顿阿灵顿军人公墓。他的墓碑正面是英文墓志铭;背面是用中文写的“陈纳德将军之墓”,这是阿灵顿公墓中唯一的中文。


抗战胜利 初识上海


1945年8月15日,日本天皇宣布无条件投降。喜讯传来,不论是前线还是后方,不论是城市还是乡村,中华大地上饱尝苦难的人们奔走相告,庆祝游行,仿佛渴望已久的和平、安宁和幸福的生活就要开始,灾难和血腥成为过去。经历几千里漫长流亡生涯的陈香梅,此时在昆明已成为中央通讯社的第一代女记者,她也沉浸在欢乐兴奋之中。


刚从芷江采访日本受降仪式归来的中央通讯社驻昆明分社主任陈叔同先生,曾还回味那胜利幸福的一刻,眉宇间仍显得神采奕奕。他在办公室与年轻记者陈香梅谈话,问她是否愿意去上海,陈香梅异常兴奋地答道,能不愿意吗?她的外公外婆家就在上海,从北平逃难过去的。陈叔同说:“总社要在上海成立分社,要我选派一名记者,你干得很出色,对你来说挺合适的。上海急需记者,采访上海法庭审判战犯的新闻,但眼下交通紧张,机票难求,你是跑美军新闻的,想法坐美军军用飞机走。”


陈香梅很快就搭乘美军C-47运输机离开,飞虎队司令、抗日英雄陈纳德将军离开中国时托人照顾她。她同四位陌生的美军军官一同飞抵上海。夜幕降临时,她从飞机舷窗往下看申城,好一片灯的海洋,高高低低,花花绿绿,飞机在高空中盘旋,灯海在微微地起伏荡漾。她有种奇异的感觉:这是一座华美又奇幻的魔都。从此陈香梅与上海这座被称为“东方巴黎”的伟大而美丽的城市结缘。上海以一种奇特的方式,符咒般镇住了中国人和外国人。陈香梅说:“现在无论在世界哪一个角落,患有最严重的怀乡病者,都是以前在上海的居住者们,这其中包括外国人和中国人。”


在南京西路、陕西北路交汇处,一幢旧式的三层楼的弄堂屋子的门楣上写着陈香梅外公廖凤舒的地址。外公外婆迈着颤颤巍巍的步伐,从里屋走出来,不知是激动还是衰老。陈香梅紧紧地抱住阔别十多年的外公号啕大哭。她哭生母去世的悲凉和寂寞,哭香港沦陷时荒凉和沉沦,哭流亡时九死一生的惊心动魄……八年的离乱,在陈香梅和所有中国人心中烙刻下永恒的伤痕。


到上海以后的日子里,陈香梅的工作、生活充满了情趣,充满了刺激。她认为上海这个城市所具有的生命力、吸引力,在世界上只有少数几个城市可以与之相媲美。过去外国人来到上海,寻找可以发财的机会,然后回到各自的国家去过荣华富贵的生活。现在许多发了财的外国人不少不愿意离开,而离开的人也经常回来。


百乐门里 情谊绵绵


百乐门大舞厅于1933年正式开业,它外观华丽,内部富丽堂皇,灯光优美璀璨,再加上一流的爵士乐队和红舞女,成为当时上流社会的社交中心之一。当怀旧的气息染满街道和窗棂,当金嗓子周璇的歌声60年后重新在我们耳边响起,那些沾满尘埃的泛黄的老照片、老建筑又重现了从前的繁华和梦想……世人称之为“远东第一乐府”的百乐门在原址重新开门迎客,流光溢彩的霓虹灯,再次照亮了静安寺的夜空……


陈香梅的外公家离位于静安寺附近的法租界夜总会百乐门舞厅并不远,年轻的陈香梅经常约三五知己去舞厅休闲,她迷上了跳舞。而飞虎将军陈纳德也因此成为百乐门舞厅的常客,直至与香梅女士结为伉俪。这两年多时间,陈香梅在上海当新闻记者,在上海谈恋爱,在上海结婚,既和外祖父母共同度过了一段充满亲情而又温暖的时光,又完成了从少女走向主妇的美满婚姻的人生之路。在上海的近三年时光,是陈香梅非常珍惜的一段青春年华,当然这和静安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这令人难忘的人生转折点,也成为香梅女士对百乐门舞厅情有独钟的原因之一,这里锁定了香梅女士的上海情结。


其间飞虎将军陈纳德也成为廖公馆的“座上客”,目的是为了追求陈香梅。在当时的中国,要与一个同自己年龄相差31岁的美国人结婚,且被家人接纳并非易事。陈将军经常抽空与陈香梅的外祖父外祖母打桥牌、聊天。陈香梅还记得陈将军第一次上门的情景:他一进门,就向外婆献上一束艳丽的鲜花,从外婆那幸福的微笑中,将军感到有了信心。外公已久慕陈将军的大名,一见面立刻就寒暄起来。将军期望在这里学到更多中国政治、历史方面的知识。外公与将军谈得很投机,两人很快进入了深谈。外婆有时会礼貌地打断他们的谈话,问将军喝茶时是喜欢吃蛋糕,还是中国人爱吃的食品,如烧麦、饺子或春卷。将军微笑道:“我什么都想吃,所有这些看上去都那么精致,闻起来这么香,一定非常好吃。”真是一个绝妙的回答,外婆因自己的烹饪技术受到赞誉而深感骄傲。陈香梅非常敬佩将军的机敏、干练、洒脱以及对外公外婆那悦人的态度。在温馨的家庭里相处,逐渐消除了她的外公外婆对陈香梅和陈将军之间年龄差异等方面的隔阂,使15岁就失去母亲的陈香梅,在至亲长辈、外祖父母的认可下,迈入了这一跨国婚姻。她和陈纳德从相知、相恋乃至新婚这段人生最美好的时光,是在上海度过的。 


六年前,陈香梅重游百乐门舞厅,触景生情、兴奋不已,边参观边赞叹,认为新整修的百乐门舞厅比过去更显高雅。在宽敞的舞池中,她随着乐曲,情不自禁地翩翩起舞,那典雅的舞姿、轻盈的舞步,赢得了大家热烈的掌声,把活动推向了高潮。陈香梅即兴挥毫,为静安区政协书写了“高歌儿女曲,遥道中华情”;为静安区文化局和百乐门舞厅分别书写了“第一乐府,首称百乐门”和“风华再临百乐门,情怀旧梦是申江”。这些题词,道出了香梅女士对上海静安的款款深情。陈香梅说:“1947年圣诞节,我因崇敬空军英雄人物而同陈纳德结婚,住在虹桥路上,那时虹桥还是一派田园风光,我们在上海度过了一段美好的时光,因此对上海特别有感情。同陈老将军结婚十年,我向他学到许多优秀品质,他是真心实意地关心爱护中国人的。我们不幸生于乱世,最大的遗憾是相聚苦短。”


陈香梅女士的话引起了我的注意。我曾驱车前往寻觅,几经周折,在虹桥路1440号申康宾馆8号楼找到了陈纳德和陈香梅的旧居。这是一幢奶黄色三层楼小洋房。一楼两间,二楼三间,三楼一间,窗外是绿茸茸的草坪。过道中间有对称的乳白色螺旋式罗马柱子,扶梯的扶把是红木,下面是铁栅栏,已油漆一新,颇具古典欧美风情。据有关人员介绍,这幢8号楼建于1935年,除了一楼的阳台改建成为内室外,其他基本上保持原样。陈香梅1985年来此寻找过,以后又来过几次,认为这是他们当年居住的地方。记者走在铺着红地毯的楼梯上,眼前仿佛出现陈香梅的倩影,她正在拾级攀登,从这里走向世界。


情寄海上 东方大港


从上海到大、小洋山跨海大桥已全线贯通,巍然屹立在浩瀚的东海之上,成为上海人民的骄傲,上海作为世界航运中心的地位将进一步得到提升。20多年前,鉴于长江口水道深度仅有7米的现状,我们曾策划构想建造东方国际中心大港,建造从芦潮港经大、小洋山到舟山至宁波的跨海大桥和东方国际大港,记者还参与了海上的实地考察,并在舟山群岛找到有腹地的深25米的大港,现在大小洋山也是一个不错的海港选择,这是上海经济未来发展的需要。


作者为陈香梅祝寿.JPG

作者为陈香梅祝寿


我的一位朋友拟邀请陈香梅参加岱山的一个项目典礼,要我给在美国华盛顿的陈香梅去电。陈香梅说,让她去同赫福滿先生商量一下。过了一个半小时,朋友又要我去电催问,我说,请香梅女士给我一点面子吧。香梅女士笑道,就这样定了。真爽气,让我不好意思。


那天,陈香梅到达海岛岱山后,万人空巷,市民自发集中欢迎,争睹陈香梅女士的风采。这对于上海东方大港的建设起了积极的推动作用。事后我对她表示感谢时,香梅女士笑道,这没什么,不管是大人物还是小人物,我施恩就不想图报,图报就不想施恩。我对祖国除了奉献之外,没有寸金寸土(现在浦东的香梅花苑与香梅女士没有任何经济利益关系)。那天我们乘小汽艇回沪,风急浪高,小汽艇颠簸得十分厉害。同行的上海人民广播电台著名主持人范蓉十分感动,说我们这些记者都受不了,想不到70高龄的世界文化名人香梅女士竟无一句怨言,实在让人感佩。


陈香梅是一位天才的演说家,我听过她的十几次讲演,在岱山的演讲最让我动容。她风趣地让礼仪小姐脱下高跟鞋放松一下,说因我们的快艇来迟了,让你们多站了许多时间,顿时掌声四起。这既是长辈关心晚辈,又活跃了会场的气氛。陈香梅认为:城市发展同港口关系密切,这一规律自古至今已在世界范围内得到了充分验证,我来这里表明我支持这一宏伟构想。演讲引人入胜,难怪她能当美国总统尼克松、里根、布什竞选班子的核心成员。20年弹指一挥间,东海跨海大桥已成功建造,“世纪之梦”已在我们这一代人手里实现。我已将此事写成文章,题为《走进洋山深水港》,记录此事的来龙去脉,收入上海辞书出版社2013年出版的《钱汉东散文随笔选》一书之中。


白宮岁月 往事如烟


陈纳德一生清廉,没有留下多少财富。他谢世后,30出头的陈香梅带着两个女儿,她感到自己像个落水者四处漂泊,思绪一片迷惘,要找一根救命稻草。但香梅是一个坚强的女性,因为她还年轻,要努力向前看。她虽以自己是陈纳德将军的夫人为傲,却不愿只是依赖陈纳德的名声,而是要开辟属于自己的天空。


陈香梅说,她在华府饱尝艰辛和磨难,什么世态炎凉、人情冷暖,见得多了。陈纳德将军去世后,她的办公室立马被换,搬到了一间狭小阴暗的房间。美国是一个最现实、没有人情味的国度。那时她带着两个年幼的女儿,只身闯荡华府,从乔治城大学语言系翻译员做起,白天翻译研究,晚上教中文,选修英文演讲,一步一个脚印,在白人一统天下的世界里,以华人女性特有聪明、勤奋、坚韧,努力打拼,终于一点点为世人所接纳。1962年肯尼迪总统亲自任命她为中国难民救济总署主席,她成为第一位在华府出任高官的中国人。从此,她开始步入政界,多次出任总统特使,穿梭于中美之间、海峡两岸,为中华民族的崛起呕心沥血,牛马奔走,赢得了极大的声望。


在美国种族歧视的白人世界里,她只有凭坚持、才华、勇气和忍耐,才能站住脚。她开始独立的生活,在华盛顿乔治亚城大学城替他们编写中英文字典,并师从美国教授学习演讲。她还以个人经历和中国问题为主题,在全美巡回演讲;她的英文版自传《一千个春天》在纽约出版后,很快成为畅销书,一年之内销了二十版。


陈香梅步入美国政坛纯属偶然。她在学校工作,本应属于她的车位,学校却配给了白人,这让她难以忍受。好在陈香梅才华出众,共和党和民主党都想将她罗至旗下。此时共和党成立所谓的少数民族委员会,希望她入党做少数民族工作,于是陈香梅提出一个先决条件,谁能够把车位给她拿回来,她就加入哪个党。共和党帮她抢回车位,她就信守诺言,加入了共和党。


四十多年来,她最早出任肯尼迪政府难民救助总署主席,成为第一位进入白宫的华裔官员。尼克松政府时她出任共和党行政委员和财务副主席等。从此,她以惊人的勇气和毅力进军政界、商界,孤身奋斗,百折不挠,成为美国当时最成功的华裔女性。


陈香梅总爱把自己打扮得漂漂亮亮,成为华府一道靓丽的风景,引人瞩目。她女儿陈美丽在一旁插话道:小时候她曾问过母亲,为什么总要如此精心打扮。她母亲告诉她:“在华府衣着很重要,要漂亮得体,会吸引人目光,让白人统治的地方感到华人是美丽而有教养的。”同时最重要的原因是她经常出席美国参众两院的重要会议,“你穿得艳丽一点,引起会议主持者的注意,当你举手时,你才有机会和可能直接表达自己的政见,让社会民众了解你的真实想法,更好地为公众服务。”


代表里根 访问祖国


自尼克松总统叩开中国大门后,中美关系发生了历史性的转折。1978年12月25日,民主党卡特总统宣布正式承认中国并建交,这是继尼克松总统《上海公报》后又一枚“炸弹”,引起世界不小的震动。

陈香梅女士回忆了1980年第一次回大陆的情景:当时里根刚刚当选美国总统,希望和中国有所沟通,于是陈香梅成为这方面最合适的人选。1980年10月,共和党竞选人里根击败卡特,陈香梅是里根竞选总统班子里的主要成员,捐款演讲,成为里根强有力的支持者,故同里根夫妇关系非常密切。


里根是共和党保守派,台湾同里根关系较好,在竞选中发表了许多有损美中关系的言论。他上台后要对大陆、台湾有一个说法。由于历史的原因,陈香梅感情上是倾向国民党的,她也是台湾在美国国会“院外集团”的重要成员。随着形势变化,陈香梅的思想也发生转变,认识到海峡两岸分裂状态不应持续下去,和平统一是大势所趋、众望所归。她对中共怀有戒心,与中国驻美联络处素无往来,直到中国驻美首任大使柴泽民把她“争取”过来。


穿针引线的是黄埔军人蔡文治将军,邀请陈香梅到马里兰州住宅晚宴,说明陪客只有柴泽民一人。陈香梅赴约,柴大使已先到。他是个大高个,穿着典型的“毛装”,国字脸上架副眼镜,一口浓郁的山西口音。这是陈香梅平生第一次与中共官员握手!


蔡家晚宴是中国火锅,炭火炽红,鲜汤沸腾。柴大使带来廖承志一封亲笔信,用的是私人信笺,称香梅贤甥。信中说,他代表邓小平欢迎她回中国访问,希望早日成行,再首良叙,辞意非常亲切。最后还附带一句,未到北京之前,中方绝对保密,请她放心。


时任全国人大副委员长兼侨委会主任的廖承志先生是陈香梅的舅父,其父廖仲恺是国民党左派领导人。他和陈香梅早有书信往来,他说一别30年,很想见一见时任美国共和党少数民族全国主席的外甥女。她立刻向里根报告,里根很高兴,命名陈香梅为总统特使。这项活动的保密工作十分成功,怕节外生枝,不能给正式上台的里根总统带来麻烦。


1980年除夕,陈香梅一行从华盛顿启程,先到东京,然后抵达北京,代表当选总统访问祖国大陆,之所以选择这个日子,是因为美国朝野都忙着过圣诞节和新年,白宫的政客以及里根身边的新贵不会有太多的意见。到了北京,还是保密的,直到第二天元旦早晨,邓小平和其他官员在雄伟庄严的人民大会堂同陈香梅一行亲切会谈,中外记者才济济一堂,争相抢镜头。陈香梅把里根亲笔信呈递邓小平。大致内容是:我很高兴让陈香梅代表我去中国,我向您保证,当选总统后对华政策保持不变。邓小平听了翻译后,不断地说:“很好,我们很佩服里根先生的远见。”邓小平先生才思敏捷,讲究实际,这位中国改革总设计师给陈香梅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当天晚上,中美电视都报道陈香梅访华的新闻。1981年1月2日,《华盛顿邮报》《纽约时报》《洛杉矶时报》把陈香梅和邓小平握手的照片当作头条新闻。回到华盛顿,陈香梅遇到一位刚卸任的美国驻巴基斯坦大使,他说,那天早餐时打开报纸,看到陈香梅和邓小平握手的照片简直惊呆了,细想一下,里根这一招实在是妙,两边都关照到了。


尔后的岁月里,只要中美之间发生摩擦,人们总可以看到陈香梅矫健的身影,她参与和见证了众多重大历史事件,成为中美交流的友好使者。


海峡两岸 开放探亲


海峡两岸同胞交往如今成为常态,而且实现了直航。海峡两岸开放探亲的问题当时牵动着炎黄子孙的心。由于人为因素,两岸同胞骨肉分离,天各一方,被整整封闭隔绝了40年。陈香梅热切盼望中华民族繁荣富强,进入现代世界强国之林,盼望海峡两岸能走到一起。就是抱着这样的愿望,她孜孜不倦地努力,即使遇到一些挫折、压力,仍然义无反顾,勇往直前,用她的影响力来推动海峡两岸交流发展。


“听说,开放海峡两岸探亲最早是您提出来的,是吗?”我问道。陈香梅女士说:“开放海峡两岸探亲是我在同蒋经国先生会见时正式向他提出的。很多人从大陆来台已四十年了,多数人已垂垂老矣,他们在大陆的亲戚、长辈也都是七老八十的人,如果不让几十万1949年从大陆来的人回家乡看看,可能再也没有机会了,这在历史上将是一件非常遗憾的事情。”当年接受陈香梅建议并作出开放两岸探亲决定的蒋经国先生,生前多次流露想回大陆祭扫母亲墓的愿望,但最终仍未实现,这真是人世间的一件憾事。


陈香梅同蒋家私交达数十年之久,她的父亲曾是国民党的外交官,蒋介石同她丈夫陈纳德将军是好朋友。陈将军患病期间,宋美龄专程来美探望,带来蒋介石致陈将军的手书,劝他安心静养,若西医不行请他到台北试试中医。蒋介石辞世时,陈香梅建议美国派副总统参加葬礼。中美建交后,按照外交继承法,原大使馆“双橡园”归祖国大陆接收,由于产权较为复杂,台湾要保住它,陈香梅为此事同舅父廖承志通了电话,说中美建交已占了上风,希望不要再去争“双橡园”,北京接受了她的意见不再表示收回。因此台湾方面对她的意见也特别重视。


陈香梅说,起初蒋经国先生对探亲的答复是“此事牵涉很大”。他沉默片刻后又说:“可以考虑考虑。”后来她到大陆,向邓小平先生以及其他领导人提出同样的问题,北京方面明确表示:在我们这里没有问题。经过陈香梅及其他朋友的多次传话,最后终于开放了台湾往大陆探亲访友。陈香梅说:“这件事使我感到非常高兴,许多台湾同胞认识我的与不认识我的都写信向我道谢。当然,我相信即使不是由我先提出来,这事依然会实现的,只是时间问题罢了,毕竟手足之情啊!”至今已有数百万同胞回大陆与骨肉相聚,也给大陆带来了巨额外汇,推动了大陆经济建设。人们都说陈香梅做了一件功德无量的大好事。


从探亲到投资大陆似乎是顺理成章的事,很多台湾朋友利用探亲观光的机会考察大陆的投资环境,但这在台湾是被当局禁止的。陈香梅说:“1989年初,台湾、香港以及美国的朋友希望我率领一个团访问大陆。他们中有的人已去过大陆,有的人已通过其他渠道在大陆有了投资,但他们都心怀恐惧,怕在台湾被查扣,或在大陆遇到麻烦。他们知道我和双方官员都熟悉,跟着我走不但可以壮胆,而且还会受到优厚的礼遇。为此,我曾两度组团访问祖国大陆。” 陈香梅此举可谓高瞻远瞩,合乎情理。海峡两岸先从经济贸易上合作是可行的。


“我相信海峡两岸一定会统一!”她在多次公开演讲中,理直气壮地表达了陈香梅对祖国统一的坚定信念。她说:“这是迟早的事情。今天在上海就有30多万台湾同胞,大陆其他地方还有很多。现在,海峡两岸在经济、教育、文化各方面都有交流。我想,统一是民心所向,我有信心,我相信大家也是有信心的。”


宋氏姐妹 人间遗憾


中国著名的“宋氏三姐妹”宋霭龄、宋庆龄、宋美龄,都是中国近代史上重要人物,宋庆龄成为国母,爱国爱民,万民景仰;宋美龄嫁给蒋介石,权势显赫,呼风唤雨;宋蔼龄联姻孔祥熙,善于积财,富甲天下。她们对20世纪的中国拥有不可思议的影响力,也是20世纪中国最显赫的姐妹组合。1981年春天,陈香梅收到中国驻美大使馆转来急件,又是廖承志的亲笔信。


香梅甥女:

宋副委员长委託我写信给你,请你尽可能去见蒋夫人,告诉她姐姐很想念她的妹妹,并希望能见她一面,因为姐姐的身体最近不大好,她也听说蒋夫人也十分想念、并想见她的姐姐。

如果你能够向蒋夫人面陈一切,玉成这两位姐妹三十多年未见面而终于能够见面的好事,将是一件很大的功德。

我也受了这方面最高党政大局的委托,欢迎蒋夫人来北京探亲,届时我们必定会对蒋夫人盛情接待和予以最高的礼遇。

蒋夫人到北京后,逗留多少时间,对外是否发表新闻,都听从尊便。至于其他问题,见了面就都可以谈,我们将加以考虑。

陪同蒋夫人来什么人,都由蒋夫人自己决定,孔令侃兄能同来,我们也欢迎。

同时,这事体关系重大,请你妥办保密。

邓颖超副委员长也请你转致对蒋夫人的问候。

这事你如能尽快做到,我将万分高兴。如果有些结果,请早日覆我一信或告知柴大使转告我也一样。

你近来好么,邓大姐问候你,请你代为问候孔令侃兄,欢迎他同蒋夫人一起来北京看看孙夫人。孙夫人并嘱告令侃兄保存的孙先生的档,一起带来。

经普椿也问候你。祝

安好!

廖承志

一九八一年三月二十六日

宋庆龄完全同意。


信末“宋庆龄完全同意”字迹潦草,但绝对是宋庆龄亲笔,并有她的英文签名,看来孙夫人已病入膏肓。陈香梅不敢耽误,很快找到孔令侃。但是因为种种原因,她未能与宋美龄见面!万般无奈,只有请孔令侃转交。她等了许久,才有一句回话:“告诉宋庆龄,信收到了。”同年五月二十九日,宋庆龄逝世。


人世间的遗憾,因为政治原因致使姐妹无法相聚,各在天涯一方,我后来读到文献资料,宋美龄也十分牵挂姐姐宋庆龄的。她们姐妹见面太敏感了,有许多顾忌,有诸多的无奈。2003年10月24日晚,宋美龄逝世。


陈香梅女士会见钱汉东.jpg

陈香梅女士会见钱汉东


我曾与陈香梅谈及宋氏姐妹为何不能见面之事,香梅女士表情凝重,但她特别提到蒋夫人一直坚持中国不能分裂。她说:“这对中国近代史上浓墨重彩的姐妹,生前几十年远隔万里重洋,至死未能见上最后一面,这成为我心中永远的遗憾。”


陈香梅依旧牵挂着祖国,她认为:教育、人才是一个国家未来发展的根本。她对老少边地区、对弱势群体给予特别的关注,她不愿“锦上添花”,却乐于“雪中送炭”。如今,她已在国内许多城市设立了“陈香梅教育基金”,累计捐资超过3000万元。当问她最大的心愿是什么时,陈香梅不假思索地回答,还要继续工作,为祖国、特别是祖国的教育事业做更多的事儿!


记得10年前,上海各界朋友为陈香梅八十华诞举行盛大庆典,我应邀出席会议并发表讲话,还挥毫写了一幅对联“乐奏云璈歌八旬,德辉彤史祝千秋”相赠,恭贺香梅女士八十华诞,表达了我对香梅女士的深情厚谊。说起“如此重要的人生大典为什么选择在上海举办?”生于北京的陈香梅字正腔圆、中气十足地告诉记者:“我现在平均每年至少要到上海两次,这里是我的第二故乡,我相信上海的未来更激动人心!”我曾问她取得成功的原因,陈女士笑着说,我做人的原则是“有容乃大,无欲则刚”八个字。她引用了民族英雄林则徐的格言,“海纳百川,有容乃大,壁立千仞,无欲则刚。”她从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传统中汲取了立身谋事的智慧。


岁月如梭,往事沧桑。我耳边依旧回响着陈香梅那铮铮的话语,美籍华人社会活动家陈香梅女士,自上世纪八十年代初应邓小平邀请访问中国三十多年来,始终赤诚地心系祖国和平统一大业和国家经济的发展,只因她有一颗永远跳动的“中国心”。

  关于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