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 . 纪念改革开放40周年·江南之匠

关于作者 分享 返回

纪念改革开放40周年·江南之匠

作者:马尚龙 发表时间:2018-09-18 点击数:86

当我踏进长兴岛的江南造船集团采访时,明显地看到了江南人喜悦和期待的神情。


正值最大规模的南海阅兵到来之际。四十余艘舰艇在南海待命。有说五分之一的舰艇就是来自江南造船集团,还有说更多的,比如舰艇编队,舰艇型号。互联网时代的海洋几乎没有秘密,很多舰艇的“写真”早已经是在网上疯传。就连造船厂的船坞、在建舰艇,都被“军迷”渲染得有模有样。而这其中,江南造船集团,占有了很大的比重。


我问江南人,网上传的是真的吗?江南人很直接地回答,我们只做我们该做的事情,而且我们军工企业是有保密制度的,我们只做不说。当然对官方业已公开的报道,比如南海阅兵五分之一的舰艇来自江南。江南人有着情不自禁的骄傲。


而后,当南海阅兵拉开帷幕,习近平主席登上检阅舰“长沙号”时,江南人的自豪是不言而喻的。对,检阅舰173长沙号和检阅舰护卫舰172昆明号,都是江南制造。我猜想,在此之前,许多江南人应该也已经是估计到了这两艘舰艇使命的。因为这两艘舰船是海军目前正在服役的最先进的驱逐舰。稍假以时日,2017年已经下水的万吨级驱逐舰,这还是骄傲。


172.jpg

172昆明号


2018年春天的南海阅兵,是中国海军的骄傲,这其中也有江南人的骄傲。


我们用30年的时间,弥补了50年的差距


“我们用30年的时间,弥补了50年的差距,达到了世界先进水平。”在江南造船集团,张国新这么对我说。张国新,中船集团首席专家、江南造船集团专项工程总监。可以这么说,江南厂的军工项目,已经完成的和正在进行之中的,和张国新有密不可分的联系。他指着墙上的照片,给我讲解这些舰艇的“身世”。


还是在80年代,张国新去德国考察军事装备。当时恰逢改革开放之初,中国的第一艘驱逐舰刚刚开始立项。该舰由中国人自己设计制造,不过,它的装备,是“八国联军”,有美国的、法国的、瑞典的,日本的……的装备。彼时,中国还具不具备生产这些装备的能力。在德国,在看到了当时的国际造船业先进水平时,张国新明显地感受到我国造船业的落后,至少落后50年。这对于一个造船人来说,尤其是对于一个江南人来说,是一种羞愧。


如何早日弥补这50年的差距,是张国新德国考察带回来的思考。要去弥补50年的差距,谈何容易!当你在奋起直追的时候,人家也在向前。


如今30年过去,张国新虽然语气平静,却是豪迈非常:“我们用30年的时间,弥补了50年的差距,达到了世界先进水平。”


这不是口号,是有具体标杆式的船只舰艇的。


就说“中华神盾”系列,它是中国自主研制的导弹驱逐舰,又被称为“带刀侍卫”。而作为南海阅兵的检阅舰,该系列舰之一的长沙舰是军迷心中的明星战舰。何谓“刀”?何谓“盾”?“刀”是指该系列舰的进攻性武器。“盾”实际上就指的是,相控阵雷达、通用垂直发射系统及本舰的远程舰空导弹组成的区域防空武器系统。自主研发的舰船及装备不断升级蜕变,显示了中国海军的力量和威武。


2008年12月,由武汉舰、海口舰、微山湖舰组成的中国海军首批护航编队从三亚起航,赴亚丁湾、索马里海域执行护航任务。这是中国首次使用军事力量赴海外维护国家战略利益,是中国军队首次组织海上作战力量赴海外履行国际人道主义义务,也是中国海军首次在远海执行保护重要运输线安全任务。


171-护航中的“蓝剑”.jpg

171-护航中的“蓝剑”


护航编队中的武汉舰、海口舰皆由江南造船建造。武汉舰和海口舰第一次护航创下了连续航行124天不靠码头补给的纪录,设备完好率接近96%,这是导弹驱逐舰自主航行、装备连续使用的一个奇迹,装备的建造质量经受住了严苛的考验。


我这一代人从小知道的海军舰艇是鱼雷快艇,那是一部1959年拍摄的军事题材《海鹰》告诉我们的,它只是近海岸线的游击队了,与现在的一百多天不靠岸持续远航,天壤之别。如果舰艇也有知,那么远航归来的驱逐舰当对着鱼雷快艇吟诵唐代诗人元稹名句:曾经沧海难为水,除却巫山不是云。


但是“中华神盾”还不足以说明江南人的匠心和重器。2017年6月下水的“大驱”,才是江南人真正的骄傲,才是让全世界睁大眼睛的骄傲。


6月28日,我国新型万吨级驱逐舰首舰下水。王东海 摄(1).JPG

6月28日,我国新型万吨级驱逐舰首舰下水。  王东海 摄


什么是“大驱”?我相信除非是军迷,很多人都不明白“大驱”的概念——万吨级驱逐舰,简称“大驱”。目前世界上仅有两个国家造出了万吨级驱逐舰,美国,中国。连俄罗斯都不具有。


我在张国新的办公室墙上,见到了“大驱”的写真照片。满墙的照片都是江南舰艇,有几十年前第一代驱逐舰,有正在服役的驱逐舰,有去年下水的大驱,还有正在建造的……张国新如数家珍地向我娓娓道来。他的语气他的神情,淡然平静,而又有一种掩饰不住的自豪。作为军工人,每一艘舰艇都浸润着他和每一个江南人的心血与贡献,他和每一个江南人当然是在为舰艇自豪,同时也恰恰是这一艘艘值得骄傲的舰艇,使得他和每一个江南人的自豪有了最有说服力的依托,他也是在为自己的工作骄傲。


1968年,张国新以一个向明中学六六届初中毕业生的身份,来到了江南造船厂,已经整整50年了。从一个最普通的工人,经历了交通大学的四年深造,继而成为一名造船工程师,从民船到军船,直至活跃在最高技术含量的舰艇制造的前沿,张国新说,不管是国家的造船业还是他个人的一生,都得益于改革开放。


我的领地我负责,我的领地我享受


张国新是一代江南人的佼佼者,也是一代江南人的一份子。


一小时爬上爬下,折合几公里路程,这是张国新巡视一次新型驱逐舰需花费的时间。已进入舾装阶段的“大驱”,闷热又嘈杂,但是这位年近七旬、被江南人称为“大驱之父”的首席专家,仍坚持每周在现场召开协调会。


又岂止是张国新一个人?


在总装车间,总能看见一位特殊的技师,正在带领工人攻关一个重要课题,他就是2017年被评为首届“上海工匠”的总装部高级技师陈志农,江南造船第一个以他名字命名的“国家级技能大师工作室”。


陈志农从事船舶轮机的安装及设备、系统的调试维修工作长达38年,通过大胆创新、不断探索,先后获得10项国家发明专利,填补了多项国内空白,生动诠释了工匠精神。


还有一位上海市焊接首席技师、“陈景毅国家技能大师工作室”带头人陈景毅。从1990年进入江南,陈景毅从事焊接工作已有27年。多年的勤学苦练,造就了一个焊接能手。他曾多次代表公司以及上海市参加焊工技能比武,获得多项国家级荣誉,荣誉的背后,则是默默付出以及累累伤痕。他伸出了手“展示”:我手上有很多伤疤,是以前烧焊时候留下的,这个伤口已经发白了,刚烫伤的时候起泡的。电弧与钢板融化的温度能达到5000度,人感觉到的有将近100-200度。受伤在所难免。


为什么要如此“自残”?陈景毅解释道:船完全要靠焊接,如果焊接质量不符合要求很容易出质量事故,我们的船在海上航行,特别是战斗舰,为了保家卫国的战斗舰,一旦进入这个海洋,吃风浪,承受对方炮弹的袭击也好,对我们的焊接要求相当高,如果焊接不到位,很有可能从焊接口这里出现事故,很有可能沉没。


我从江南人那里知道了一些似懂非懂的焊接高科技知识,比如,在0.1秒内的焊接质量管控,叫做秒级管控,还比如毫米秒级的“小容差管控”。微小的毫秒,彰显着江南人细致入微的态度和能力。


从张国新到陈志农到陈景毅的几十年在各自岗位上巨大的付出和巨大的成功,我想到了近年来使用频率很高的词汇:工匠或者工匠精神。


什么是工匠和工匠精神?我一直固执地坚持我的见解:工匠是需要有童子功的,工匠是从一而终的,而不是半路出家的。这几位了不起的江南人都是自年轻开始练就了童子功,并且从一而终。


对工匠和工匠精神,我还有一个固执的见解:工匠和工匠精神,不仅仅是埋头苦干,不仅仅是任劳任怨,不仅仅是专注如一——这不是工匠精神的全部,甚至可以说,这是对工匠的误解。真正的工匠和工匠精神,还必须是有“领地意识”的。


且让我以狮群生活的特征来解释。在狮群中,母狮是十足的工匠了,因为围猎是母狮的工作,狮王不参加围猎,则是坐享母狮们的战利品,而且是第一个享受。从这个角度来说,狮王是大师,但是狮王也是名副其实的工匠,它每天都要巡逻,它的工作是确保狮群领地的完整。如果这头雄狮还没有领地,它必须去开拓自己的领地。这种“领地意识”——我必须开拓、捍卫、负责我的领地的一切——最彪悍的狮王,其实也就是一个管理领地的工匠——人类世界的工匠面对自己的工作对象,何尝不是一种“领地意识”!


我的领地我负责,我的领地我享受。江南人与其说是付出一生,也完全可以说是享受了一生。


江南造船职工之家揭牌仪式.JPG

江南造船职工之家揭牌仪式


当我们将领地意识视作为责任的时候,那么开拓领地、捍卫领地就是职业,就是工作。工作就是契约,那就需要职业精神。职业精神是一个工匠的核心价值——同时正是“上海制造”一个时代的价值观,“上海制造”能够成为一个文化符号的核心竞争力。


回想30年前,张国新在德国参观军事装备展时,我国的海军装备就像是还没有领地的小雄狮,需要去开拓自己的领地。就是凭着强烈的“领地意识”,张国新和江南人,共同开拓了自己的领地,才会从30年前的“长春舰”到2017年下水、代表世界最先进水平的万吨级驱逐舰,才会有……才会有……这两个省略号代表着江南制造的舰艇的种类和数量写也写不尽。


拥有自己的领地,捍卫自己的领地,是荣耀,是尊严,同时也是责任;是国王,是将军,同时也是士兵。将军即士兵,大师即工匠。


一个个体的工匠是一生,一个集体的工匠是百年。


纪念江南造船成立150周年金银纪念币首发仪式.jpg

纪念江南造船成立150周年金银纪念币首发仪式


纪念江南造船成立150周年特种邮票首发仪式.jpg

纪念江南造船成立150周年特种邮票首发仪式


江南就是一个具有丰厚底蕴的集体工匠。


在北京中华世纪坛前青铜甬道上的“中华大事记”中,有这样一段记载:“公元1865年乙丑,清穆宗同治四年,第一个大型近代企业江南机器制造总局在上海建立。”


从诞生之时起,江南造船就承载了一个民族的富国强兵之梦,它是近代中国强国之梦、海洋之梦开始的地方,作为中国近代工业的起点,它见证了一个半世纪的沧桑,被称为国运的“晴雨表”、时代的“风向标”。


感动江南颁奖仪式.jpg

感动江南颁奖仪式


中国第一炉钢、第一门钢炮、第一艘铁甲兵轮、第一台万吨水压机,第一艘万吨远洋轮“东风号”,第一艘潜水艇,第一艘护卫舰……江南人“自强不息,打造一流”,攻克了许许多多技术工艺难关,填补了我国工业发展史上一个又一个空白。


由此,我这一代人还一直拥有“江南情结”。在近40年前的很长一段时间,“江南造船厂”是中学毕业后男生工作去向中最向往的单位之一,因为它是工人偶像的集散地,也因为国企大厂,当时叫做全民所有制,一身白帆布工作服,外加帆布手套,一双牛皮翻皮皮鞋,一顶藤条安全帽……这是骄傲——尤其是对于男生来说,开船,造船,充满了无限的想象力和青春的活力。


像“搭积木”一样生产巨轮


胡可一的造船梦想是从儿时在外滩趴在防洪堤(也即情人墙)上看大轮船开始的。


比之于江南造船(集团)有限责任公司的总工程师、技术最高负责人……这些显耀的身份,胡可一显得很年轻,似乎还不应该是总工程师的。事实上,胡可一也真是年轻,“总工程师”这一个职务,胡可一已经担任了整整20年了——1998年,他36岁,不仅仅是江南造船集团,而是中国船舶工业总公司(即拆分前的中国工业集团公司和中国重工集团公司)历史上最年轻的总工程师。


这一切,缘于胡可一生逢盛世,且“少年得志”。胡总说,要感谢自己身处的时代,在他的中学年代,国家已经恢复了高考,既是凭着儿时的兴趣,也是凭着自己的成绩,胡可一高中毕业考入交通大学船舶制造专业;胡可一还有一份得天独厚的优势,机缘巧合阴差阳错,他比其他孩子早入学两年,也就是说,当他交大毕业分配进入江南造船厂的时候,他才20岁。


作为江南造船集团总工程师,胡可一如今主要负责民船的研发、设计建造。民船是相对军船而言,而民船本身也已经不仅仅是我们概念中的多少万吨的散货船了,而是我们可能很陌生的高技术复杂船型,如VLGC——超大型液化石油气船, LEG——液化乙烯船……这些船型,才是当今中国造船业自主研发的顶尖水平;至于科考船“雪龙二号”“东方红3号”,更是江南人的骄傲。


胡可一总工程师很少谈及自己。更多的是漫说江南造船厂深厚的历史底蕴和改革开放以来的飞速发展、尤其是上岛(长兴岛)10年来江南造船集团的天时地利,还有人和——虽然地处长兴岛远离市区,但是江南造船集团脱胎换骨的发展蓝图和宏伟的远景留住了人才,保存了一批相当多技术骨干,正是这批忠实员工的不懈努力,以至于这10年的发展超越了以往任何一个年代。


当我们的舰艇军船已经达到了世界先进水平,让全世界睁大眼睛时,我们的民船科考船又何尝不是如此?


世界舆论以“下饺子”来形容江南造船集团船坞在建或已建的舰艇之多,同样世界舆论对江南的民船制造也有一个很有意思的形容——像“搭积木(总段建造)”一样生产巨轮。


远望七号.jpg

远望七号


以前,万吨轮是大型船舶的标志,胡可一对江南造船厂1921年建造的万吨轮有自己的观点。以往的说法是当年这艘船仅仅是由江南厂建造的,胡可一通过缜密地考证得出的结论是,这艘万吨轮是由江南人设计的,蒸汽机也是江南人的,只是钢板和锅炉则是从美国进口的。将近一百年前,中国人已经有能力设计建造万吨轮了。这就是江南底蕴之深厚。


如果自行设计建造、完全采用国产设备的标准来衡量,那么1965年交付的东风号,也是中国的第一。


1982年9月,时任英国首相撒切尔夫人来上海访问期间,亲赴江南造船厂,为香港船王包玉刚在江南订造的27000吨散货船“世沪号”命名。这是江南造船厂建造的第一艘民用出口船,意味着江南造船厂走向世界的起步,已经按照国际要求造船。胡可一当时也参加了“世沪号”命名仪式,回忆起当时的场景至今仍然历历在目。


2005年的6月3日,江南长兴造船基地在长兴岛的芦苇荒滩上打下了第一根桩。10年间,以世博会为契机,江南造船厂整体搬迁,实现了从浦江畔到长江口的历史性跨越。


上百年过去,几十年过去,江南人的志向与前辈一脉相承,但是创造的伟业,用惊天动地来形容,也毫不为过。上岛之前,由于黄浦江的局限,江南厂的船只最高吨位是7万4千吨,上岛后,第一艘30万吨超级油轮从长兴岛大型船坞下水,犹如“轻舟荡漾”。江南造船基地位于上海长兴岛的南岸,一期工程占地岸线长达3.75公里,宽1.5公里,每年可生产总吨位800万吨的舰船。


远望22号火箭运输船.jpg

远望22号火箭运输船


这里共有4座特大型干船坞,无论是30万吨重的超大型油轮,20万吨的散货船,2万多个标准集装箱的大型集装箱船,大型液化天然气船,还是其它各型中小型船舶,在长兴岛,这些世界最高标准的船舶采用“总段的方式“批量生产——“像搭积木一样建造巨轮”的美誉,就是这样而来。


造船工业有别于汽车工业。一个汽车公司几乎每分每秒都有汽车在出厂,造船厂是必须有了订单才造船的。也就是说,对于一个造船厂来说,不仅要有造船的能力,还有要人信任你的能力,要来买你的船。没有船东的订单,造船厂真的只能喝西北风了。


谁是江南的船东?且来看一份报道——


由于中国造船产业在技术上逐渐走在前列,世界上大规模的造船订单都被中国拿下。


据外媒报道,2017年1-8月,中国累计造船订单量和完工量双双位居世界第一,比第二名韩国和第三名日本加起来之和还多!


在中国造船崛起的背后,其中一个历史最悠久的造船企业——江南造船厂,功不可没。


其实国际造船业并不景气,尤其是以散货船为首的常规船型建造已呈疲软态势,但是江南造船集团逆势破浪。


胡可一说,这在于江南造船集团依靠自己的实力,也凭着对世界造船业的判断,顺应世界大格局的变化而作出的战略选择。


比如液化气运输船,在全世界范围一直为日本和韩国所垄断。要去打破这种垄断谈何容易!但是江南人就是靠自主研发,靠江南人的精神,最早是获得了挪威船东的信任。那是在2012年,挪威一家知名船东派专家来到江南造船集团实地考核,从技术规格书、图纸上到现场的各个细节,什么都不放过;也正是经过了严格甚至残酷的考核,挪威船东与江南造船集团签下了8条超大型液化石油气船(VLGC)的订单。


VLGC的单个液罐重达1300吨以上。此前,江南造船龙门吊的最大起吊能力只有800吨,因此需要先将液罐一分为二,吊装进船后再进行焊接合拢。2016年,国内起重量最大、起升最高的1600吨龙门吊交付江南造船。超大的起吊能力让江南造船的VLGC建造便利了许多,完全实现了整罐吊装,进而缩短了造船周期。


先进的装备是实力,先进的技术则是质量的保障。江南造船制造部配置了世界首台复杂曲面船板成形装备——船舶大型三维数控弯板机。这种“神器”集成了现代工艺技术、测量技术、信息技术和控制技术,解决了三维曲面船板数字冷弯成形的世界性难题,大大提高了车间的加工效率和加工精度,此前人工需要几天才能加工成形的弯板,如今只需要3个小时。


江南造船是中国首家涉足VLGC领域的船厂。2016年,江南造船批量交付了我国首制8.3万方VLGC超大型液化气船,为我国在国际大型液化气船建造领域确立了新的话语权。


面对韩国两大造船巨头现代重工和大宇造船激烈竞争,江南造船在2017年和2018年分别获得了6艘和4艘超大型气体运输船(VLGC)订单。


如果说民船是江南人向世界宣告自己在世界造船业的“江湖地位”,那么科考船则是江南人向海洋向天空传递“爱”的方式。


中国自主建造的新极地考察破冰船已初步命名为“雪龙2号”,目前建造进展顺利。预计可望于2019年建成下水。这意味着,中国的极地考察破冰船,今后将成系列发展——“雪龙”系列船队将更好地探索南北极。


2018年1月16日,我国新型深远海大型综合科学考察实习船“东方红3号”在江南造船集团下水命名。


“东方红3号”是“东方红”系列科学考察中的第三代船型,它的建造标志着中国的科学考察船已经挺进世界一流船型行列。在上世纪60年代、90年代,建造了2500吨的“东方红”船和3500吨的“东方红2”。“东方红”1996年退役整整运行了30年,成为新中国第一代海洋科技工作者的摇篮;“东方红2”使用至今,成为我国海上重大科技项目和国防项目的主要承载者。


 “东方红3”号为5000吨级,全长约103米,宽约18米,具有全球无限航区航行能力,海上自持力长达60天,可持续航行15000海里,可搭载科考人员和船员110人,作业甲板600平方米,实验室面积600平方米。将是全球顶尖海洋科考船。


……


在叙述这些船只建造的时候,从外行的角度来写来读,或许不无枯燥,就像造船的每一个环节在外人看来也都是枯燥的一样,而且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并且当我在采访胡可一总工程师的时候,他的讲述也毫无华丽的辞藻,更没有慷慨激昂,甚至我就是想不起来他用过什么形容词或者是口号式的话语,他和我说的都是年份,船,数据……就像是一个人在说做过的家务一样。


不经意间,我要为这么一种做家务式的讲述喝彩。造船这一份工作,总工程师这一个职务,对于胡可一,他早就是把江南造船厂当作了家,把造船事业当作了每天要做的家务。那是实实在在的,那是不需要华丽辞藻的,那是不需要任何夸张夸大的,同时却是自信、责任、智慧和努力……贯穿在每一个细致末梢之中的。


江南之匠,是江南人,也是江南船


遇到的每一个江南人,几乎都是这么一种风格。他们是朴实的,他们是平静的,但是他们心中的目标是伟大的,他们心中的热情,是波澜壮阔的。


纪念中国民族工业起步与发展暨江南造船建厂150周年“情定江南 奉献国防”集体婚礼开幕式.jpg

纪念中国民族工业起步与发展暨江南造船建厂150周年“情定江南 奉献国防”集体婚礼开幕式


从历史深处走来,乘着中华崛起的风云之势,带着中国造船业百年的辉煌与荣耀。面对未来,江南造船将强化巩固“中国第一造船军工企业”战略地位,全力推动产品战略、科技创新、管理流程三大领域转型升级。全面践行高端精品、本质安全、创新发展、提质增效、军工报国五大发展理念。


1978年改革开放,给江南造船厂带来了新的春意。我们的舰艇,用30年的时间,弥补了50年的差距;我们的民船,从当年一艘万吨轮下水都是特大新闻,发展到如今造船订单量和完工量双双位居世界第一,也就是这么40年。


40年,一天天地过起来,很漫长;40年,对于一个人的职业生涯来说,几乎就是全部;40年,对于江南造船厂来说,是增加了四分之一的年轮,对于飞速发展的江南制造,是从昨天到今天,对于中国的造船在世界造船业的地位、对于中国舰艇在国际上的豪迈,是最重要的伟大盛世。


我将每一个江南人都比作工匠,当他们40年如一日为江南为中国奉献努力的时候,他们的匠心是独具的;这一种独具的匠心,就是“领地意识”,就是对领地的开拓和守护,如果没有这么一种匠心独具,就不可能有今日江南军船民船科考船的巅峰之作。


每一艘让世界睁大眼睛的军船民船科考船,都是江南人的杰作。当江南人的杰作航行在世界的领域时,我也将它们比作是工匠。它们日复一日地承担着自己使命,也许,除了几条明星舰艇,其他的舰艇,我们都不认识,但是它们都是有“领地意识”的工匠,它们时时刻刻在开拓,在守护。


需来日,或者鹰击长空鱼翔浅底,或者四海当歌气贯长虹,或者扬眉出鞘一剑封喉。数风流人物。


这就是江南之匠,是江南人,也是江南船。并且,匠心独具。


研究院揭牌仪式.jpg

研究院揭牌仪式

  关于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