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
从第一部“南京路上好八连”的《永不褪色》、到第二部上海消防总队车站中队的《蹈火英雄》、再到上海武警四支队十中队的《风展红旗》,作家杨绣丽完成了“军魂三部曲”的创作。《风展红旗》叙述了武警十中队的发展历史,自1982年入驻上海市人民大道200号,武警上海总队四支队十中队接替“南京路上好八连”的勤务以来,坚持举八连旗帜,循八连足迹,当八连传人,逐渐形成“听党指挥意志坚,艰苦奋斗永不忘,身居闹市不染尘,甘当人民勤务兵”的精神,出色地完成了各项执勤任务,成为党和人民信任的武警模范部队,被誉为“南京路上学八连,霓虹灯下新一代”。
或许我是平凡的,
但中国是非凡的,
我们升起的国旗是非凡的。
如果奇迹有颜色,
那一定就是中国红。
守护过你,是我这辈子
最好的红色青春!
上海武警四支队十中队是1953年从陆军第27军81师243团第4、5、6连抽调抗美援朝归国的骨干兵员组建,当时的连指导员还是跟着陈毅一起进入的上海。1982年十中队入驻上海市人民大道200号,武警上海总队四支队十中队接替“南京路上好八连”的勤务,他们高举八连的旗帜,继承八连的精神。2018年中队改编为武警上海总队执勤第四支队十中队。在人民广场、在南京路、在大上海,十中队谱写出一支盛世的青春交响,一曲忠诚的红色哨兵之歌。
本文的五个小故事由节选自《风展红旗》,他们是霓虹灯下新一代,他们在军人的岗位上奉献着自己的青春年华。他们就是——武警上海总队执勤四支队十中队。这支中队,就如同一瓶陈世佳酿,在寂寞的世界里数十年磨一剑,渐次锋刃锃亮,一路胜仗走过来。于是我们开始感受到不倦的时代大潮奔腾不息,席卷而至的那一股气势:一段与祖国命运相辉映的青春时光,一曲与时代进步共频率的主旋律,一面与太阳一同升起的红色旗帜,无尽地,焕发出澎湃的青春集结、红色守护的忠诚和力量。
为了一架戴大红花的缝纫机
程嗣成在《新民晚报》上读到《一架戴大红花的缝纫机》的文章时,对那名战士和他的父母油然生出一种崇敬之情。他一边看报一边对爱人说,有个战士的父母从江苏送了一架缝纫机到上海部队来,真是精神可嘉啊,要是把那架老缝纫机修一修,其实还可以使用的。
爱人一听就说:“那你去帮他们修啊!”
程嗣成也随口说道:“是想帮他们修的,但不知道部队的地址。”
程嗣成,时任静安区人大代表,上海第十七漂染厂工会委员,因家庭出身不好,在十年文革期间,各种政治待遇都是低人一等,在这种情况下,他严格要求自己,在粉碎“四人帮”以后,学习雷锋,帮助孤寡老人,先后获得纺织系统优秀共产党员、静安区学雷锋先进个人等称号,因此,有三句话常挂在他的嘴上:一,世界是五彩缤纷的;二,历史是公正的;三,为人民服务是无限的。
这个事就此放在了程嗣成心里,还把这份《新民晚报》放在包里,有机会就去寻找这支部队。
为此,他去询问过上海警备区司令部传达室,传达室的战士告诉他:在南京路上没有警备区的部队,可能是武警部队的,应该到上海武警总队去了解一下。
程嗣成又找到淮海路上的上海武警总队,拿出《新民晚报》的报道,和门口的哨兵说明情况,说想了解一下南京路上部队的地址。哨兵看完报纸后说,地址不能告诉你。没办法,那时候也没有军营开放日,部队的地址一般都是军事秘密。
在随后的一个多月时间里,程嗣成多处打听,也没有得到这支部队确切的地址。
一次,程嗣成路过富民路、长乐路口的武警会堂,看到一个老伯伯在打扫环境,他就上去问老伯伯:在南京路上有一支武警部队,具体的地址你知道吗?我有事要找他们。
老伯伯上下打量他一番,问道:“你找部队有什么事吗?”
程嗣成把随身带着的《新民晚报》拿出来:“想帮他们修理缝纫机。”
打扫卫生的老者说道:“你要做好事,我得告诉你。南京路上只有一支部队在值勤,是武警十中队,你先写一封信给他们,看看他们修好了吗?他们的具体地址是人民大道200号,在市政府里面。”
回到单位,程嗣成就写了一封信给武警十中队,两天后接到一个电话,是十中队的队长,邀请他去十中队见面。
程嗣成在电话里说:“我过去要半小时。”
中队长说:“半小时后我派战士在市政府西大门来接你。”
等程嗣成到达西大门时,果然有一个站得笔挺的战士等在门口,程嗣成出示了代表证,跟着这位战士走进十中队。
当时的年代正处在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过渡的时期,在社会也出现一切向钱看的现象,程嗣成看到中队大门左侧墙壁上写着两行字:“市场经济发展,站岗价值何在?在社会安定国家安宁;商品大潮汹涌,甘于奉献图啥?图国家富强人们富裕。”
那一年,延安路高架桥施工,是上海市重点工程建设,十中队出动兵力,和施工队伍一起在工地上抛洒汗水。当时临近老兵退伍,几名老战士奋斗在建设上海的重点工程上,直到工程完成返队宣布命令后才退伍,此时他们已经是超期服役了,可是没有一句怨言。
程嗣成想起电影《霓虹灯下的哨兵》里那支队伍,又想到毛泽东《八连颂》的诗句:“为人民,几十年。拒腐蚀,永不沾。”对十中队留下了深刻难忘的印象,他回忆当时的情况说:“我顿时肃然起敬。”
程嗣成将这架不能使用的缝纫机拉到厂里,换上零件,配上新的台板,这才将整修如新的缝纫机送回去,和十中队结下了不解之缘。
程嗣成在十七漂染厂还担任着乒乓球队的队长,这天,他带着球队走进十中队驻地,双方打了一场友谊赛。
正是六月中旬,天气已经很热了,整个营区内却没有一台电风扇,还是指导员程世荣特地到家属楼里借了一台电风扇,才让客人感受到一丝凉快。
比赛结束,走出十中队营区,行走在市政府大道上,十七漂染厂乒乓球队的一个女队员随口说了一句:“当兵的这么苦,天这么热,电风扇也没有的,我不让儿子去参军了。”
这句话对程嗣成触动很大:“大家都不去参军,谁来保卫国家啊?”回家的路上,他心中已经有了一个大胆的想法。
他写了一封信,把十中队在艰苦的环境下,不向困难低头,始终保持艰苦奋斗作风的精神,始终坚持做学习八连新一代的情况,寄到了市政府,信上说在十中队营区内,宿舍墙壁上的泥顶脱落了,营房里没有电风扇,食堂炊具简陋,业余活动用的乒乓球台也失去了弹性,看到这种情形,心里很不平静,亏待了十中队的官兵,但和官兵们交谈,他们个个毫无怨言,革命的乐观主义和吃苦耐劳精神使人感到震撼,而眼前简陋的营房设施又使人感到不安。
时任上海市长徐匡迪很快对信件作了批示,上海武警总队特别派工作组进驻十中队,总队、支队的领导到现场办公,商讨改造方案,为十中队添置了空调、电风扇、不锈钢餐具、乒乓球桌。看到官兵们的生活得到改善,程嗣成心里觉得踏实,又骄傲。
1998年,长江流域发生洪水,十中队作为总队机动备勤分队,接到命令后,组建了一个30人的抗洪抢险突击队,随时准备开赴抗洪前线。上海电视台对此作了报道,中队一名年轻的战士在未被批准加入突击队的情况下,咬破手指书写血书,要求上抗洪前线。
这个战士在训练中手臂骨折,未能进入突击队名单,当时就在一块布上写了一份“我要参战”的血书,交到中队党支部。支队政委瞿庆看到这位战士的血书时,感动得流下激动的眼泪。
第二天早上,程嗣成赶到十中队驻地慰问官兵,十中队已处在临战状态,官兵背包都已打好,在指导员程世荣的带领下,抗洪抢险突击队正在做武装泅渡的训练动作,解放牌军用卡车在旁边随时准备发动,只要首长一声令下,即刻奔赴抗洪抢险最前线。
程嗣成询问了战士咬破手指书写血书的情况,程世荣说:“当时考虑到这位战士有伤在身,没有安排他进抢险突击队,但他以实际行动积极争取,我们了解后,发现这名战士恢复得不错,经过首长的特批,同意他加入。”
程世荣又向程嗣成提及队中的几个战士令自己无比感动的事迹,接到抗洪准备时,中队有两个战士在探亲,其中一个是班长周伟,作为骨干,中队立即发电报通知他归队。
周伟是安徽庐江人,因家中遭受洪灾,加之爷爷患胃癌,被支队批准回家看望,接到电报后,他收拾好行李,和父亲一起骑着自行车赶到离家40多公里的芜湖市。当时从芜湖回上海坐火车最快,可是每天只有一趟,如果当天没坐到的话,只能等第二天,那就有可能赶不上突击队出发的时间了。
军令如山,一刻也不能耽搁。程世荣对当初的一切记忆犹深:“当时是他的父亲把他送到芜湖火车站的,没有赶上火车,父子两人经过商量,叫了出租车赶到上海,大概花了三五百块钱,而且是在晚上风尘仆仆,连夜赶回来。”
文书李峰是江西九江人,在回家探亲的火车上面,通过媒体广播听到了洪灾信息,虽然家乡正处于抗洪前线,下火车后李峰没有回家,买了返程的火车赶回来,随时等候命令。
多么了不起的队伍,多么了不起的战士啊,程嗣成一直在关注着他们。十中队也没有忘记程嗣成,1999年中秋节,此时程世荣已调到机关任副营职干事,新任指导员夏光荣、中队长徐万春邀请他到十中队和官兵们一起欢度佳节。
那段时间,程嗣成在中队搞了一个缝纫机修理培训班,他家住在宝山区大华新村,开班的日子,他特地早一点出门,骑着自行车来到十中队驻地,给11位官兵培训缝纫机修理。一次上课时,程嗣成发现少了几个“徒弟”,原来他们正在值勤,下哨后又主动跑来“补课”,从来不耍滑头,就像小学生一样单纯。
军爱民,民爱军,军民团结如一人。中秋这天正是程嗣成的50岁生日,妻子和女儿正在家里等着他回去,准备给他过五十大寿呢,程嗣成却拨通了家里的电话:“今天我去十中队过中秋节了,晚上你们自己吃。”
在中队驻地,程嗣成对夏光荣和徐万春感慨道:“今天的这顿饭,我会终生难忘的,不仅是因为你们邀请我和官兵们共度中秋佳节,还因为今天也是我五十岁的生日。”
徐万春一听,马上说:“我们去买一个蛋糕。”
夏光荣也说:“应该买个蛋糕祝贺祝贺。”
程嗣成说:“你们去买蛋糕的话,那我就回去过生日了。对我来说,到十中队过中秋、过生日,就是最有意义的日子,如果你们再破费,也就见外了。”
晚饭前,部队集合,夏光荣带领着中队官兵一起祝愿程嗣成生日快乐,那珍贵的一幕伴随着皎洁的月光一直刻在他的记忆里。
为李敖讲解党史
“往事如烟,永远新鲜,前程似锦,气象万千。”这是著名作家李敖2005年第一次大陆行写下的一句话,他那次大陆行刮起一股旋风,在全球华人中引起的关注是空前的。那时,他身上背着一个鲜明的标识:“一个永生难忘大陆的‘大陆人’”,一个名满天下兼具深厚中国情怀的文化人,自1949年离开大陆后,时隔56年首次走上魂牵梦萦的土地,他追寻的是深入骨髓的家国记忆,追寻的是那时常浮现在脑海中的山山水水。
一湾浅浅的海峡,一度成为无数人难以跨越的乡愁,于右任一首肝肠寸断的《望大陆》可见一斑:
葬我于高山之上兮,望我大陆;
大陆不可见兮,只有痛哭!
葬我于高山之上兮,望我故乡;
故乡不可见兮,永不能忘!
据说李敖实现大陆之行,起因就是有人以于右任等人一辈子怀着回乡的心愿,最终却没有叶落归根的千古遗憾,劝李敖回大陆看看,李敖听了,良久不语。
决定回大陆后,李敖接受专访时表示,此次回大陆可概括为:不是怀乡,没有乡愁;不是近乡,没有情怯;不是还乡,没有衣锦;不是林黛玉,没有眼泪。看人,人都老了;看物,也改变了。我想看的是新中国。看的是梦里的北京。
2005年9月20日,李敖登上天安门城楼,俯瞰四周,心潮澎湃,连连说:“大国气象,大国气象!”参观完毕,他挥笔写下“休戚与共”4个字,还作了一番解释:“这4个字是双关语,休是快乐的意思,戚是难过,按古语的说法,快乐和难过都在一起,共,除了共同的意思,对我来说,是广义的,当然包括中国共产党。”
第二次大陆行,李敖来到了中国共产党的诞生地。这是一个星期天,中队讲解员杨泽楠和张军翰像往常一样,一早就来到一大会址纪念馆。刚进大门,宣教部吕主任就迎上前来:“台湾的李敖先生马上要来参观,我希望你们来担负讲解任务!”
张军翰有些激动:“李敖先生可是国学大师,我怕……”
不等小张说完,杨泽楠就拍了拍他的肩膀,信心十足地说:“主任您放心吧,这个任务我们一定完成好!”
在讲解员休息室,小张说出了自己的忧虑:“班长,李敖是出了名的国学大师,对中国的历史比我们了解得深多了,我怕他会问一些我们无法回答的问题。”杨泽楠胸有成竹地说:“没事,我来解说。”
上午10时,贵宾通道打开了,李敖身穿标志性的红色皮夹克,内穿白色衬衣,打着领带,戴墨蓝色眼镜,在旁人的簇拥下走进“一大”会址。杨泽楠走上前,敬了一个标准的军礼后,陪同李敖先生步上台阶,开始参观。
进入场馆后,李敖的神情顿时肃然,他仔细地观看着见证中国共产党诞生和发展的重要文献、文物,每当他驻足凝视之际,杨泽楠就细细讲解,直到李敖满意地点头离开。
杨泽楠记得,李敖看到与会代表毛泽东蜡像时,曾感慨中国共产党一路走来的艰苦和不易。
杨泽楠心中明白,纵观中国共产党的历史,没有许许多多、前赴后继的革命先辈在革命的道路上抛头颅、洒热血,就没有新中国的成立;没有一批批、活生生的典型楷模在建设的道路上摸爬滚打、夜以继日,就无法创造政治昌明、文化繁荣、社会和谐的新时代。
杨泽楠更记得,李敖最后不忘强调,中国共产党为了救国,付出那么大代价,就跟周恩来说的一样,好像“天意”,在那么艰苦的时候都能成功,我们今天要珍惜!
不一样粗的手臂
“90后的他,左手臂比右手臂粗,这不是天生畸形,更不是后天残疾,而是因为世博会升旗需要,为了练好左手的撒旗动作,每天甩5公斤杠铃片800次后造成的……”2010年7月27日,上海电视台“八一”晚会录制现场,主持人正在介绍国旗班杨泽楠。
节目录制前两小时,主持人、编导和工作人员都围着国旗班战士进行采访:“小杨听说你们为了练左手的撒旗动作,每天甩5公斤的杠铃片800次,是真的吗?”一个编导用疑惑的语气问杨泽楠。
“是啊!每天都得练。”
“啊?每天?那你左手应该都是肌肉吧?”排练室一片笑声。
“嗯!好像比右手粗一点。”杨泽楠下意识地摸了摸自己的手臂。
话刚一落地,排练室里就炸开了锅:“给我们看看呗,给我们看看呗……”几个小姑娘争着围了上来。
带队干部安康突然有了几分紧张,“世博会的时候,本来我个子比较矮,不能带队,后来带队的一个干部生病了,只好让我去,我当时在开幕式现场手心都湿了,现在又一次不由得紧张起来,毕竟我们是军人,必须实事求是。”
杨泽楠每天左手甩5公斤的杠铃片800次,这是全中队都知道的,可没有人仔细观察过他的左臂是否比右臂粗壮,万一不是这样那可就出洋相了。
在全场人热切的目光中,杨泽楠卷起袖子,把两个手臂放在胸前:那不是一般的不一样粗,那是整整粗了一圈!顿时惊叹声一片。当他略显羞涩地放下卷起的衣袖时,整个排练室响起了掌声。
安康心中的一块石头落了地。“我高中毕业入伍到十中队,也得益于十中队,那时我就希望自己将来离开十中队以后,别人说起我的时候,会介绍说我是出自十中队的人,那我就会觉得欣慰了。我们在十中队,荣誉感很强。因为每一个人都觉得,自己在书写中队历史,点点滴滴在书写中队历史,不允许破坏它,这个想法也根植在我的血液中。”2012年,怀着这股激情,安康接任张军捷担任了中队指导员。
杨泽楠也在书写着这个历史的一页,他1.86米的个头,轮廓分明的脸庞,炯炯有神的双眼,穿上笔挺的军装,十足的帅小伙儿。17岁从福建泉州入伍到上海,被分到武警上海总队一支队十中队,凭借着一身帅气高大的硬件,成为国旗班一员。
从踏进中队营区的那一天起,毗邻中队营区的那座青色砖瓦、质朴厚重的石库门就成了杨泽楠心中的圣地。新兵下连后,杨泽楠就向中队提出申请:“我想去当讲解员!”
通过层层筛选,他成为一名光荣的一大纪念馆义务讲解员。每逢双休日,他和战友来到“一大”会址,为络绎不绝的参观者讲解,成为传播党的知识和理论的使者。
在一大纪念馆的讲解,将红色印迹深植于杨泽楠的心中,他成为中队第一个入党的新战士,“当我举起右手庄严宣誓时,我就暗下决心:做最好的自己,为党旗增辉、为军旗添彩!”
世博会上,从开闭幕式的升旗,到世博会191个国家和国际组织的旗帜升降任务,全部落在国旗班战士的肩上,这是项十分艰巨的任务。
准备世博会的那些日子里,国旗班卷起了一阵用MP4听参展方歌曲的小风潮。他们不仅要熟记世博会参观国家和国际组织的旗帜,还要了解参展方200多首不同的歌曲。由于每个国家国歌、每个组织的会歌音律不同,演奏时间长短也不一样,要记清楚所有国歌、会歌长短及演奏方式,谈何容易。
为了尽快熟悉各参展方的歌曲旋律,战士们每天早晨上操课时,把俱乐部的音响设备搬到训练场,配合着国歌、会歌,模拟升旗,寻找感觉。
杨泽楠想到一个“土办法”——反复听,他将所有参展方的歌曲拷进了MP4中,一有时间就拿出来听。一段时间后,发现确实有效果,他就建议中队为国旗班的每个战士配发了一个MP4。
私下里,战士们相互比赛着,看谁先把MP4里面的歌曲听熟,谁先听熟谁就优先上场。为了争当这个头名,更为了顺利完成世博升旗任务,大家吃饭听,走路听,甚至连睡觉都是听着各个这些歌进入梦乡的,时间长了耳朵里不知不觉长出了茧子。
就这样,为了打赢世博会升降旗的战斗,班长司龙建、副班长杨泽楠和战友们准备了40多天,从辨识各国旗帜,到了解各国国歌,他们分类别、作竞赛,他们听音乐、找节奏、卡时间,一遍遍地练习。
终于,战士们都熟悉了所有的参展歌曲,他们只要听到前奏,就可以轻松地答出是哪个国家或哪个组织的国歌、会歌,演奏时间是多少,为最终实现曲终旗到零误差打下扎实基础。
世博会历来就是一场规模空前的文明盛宴,以汇聚人类社会的创新成果而著称。开幕式现场在上海世博中心举行,此后184天,这里也将举行大多数国家馆日的升旗仪式。
离开幕式还有一个月的时候,时任副指导员安康带队去看旗台才发现,受旗杆所在位置的限制,撒旗手必须使用左手撒旗,才能正面面对出席仪式的国家领导人和出席贵宾,要知道平时升旗以及为世博会做准备训练时,他们撒旗用的都是右手,这么短的时间里必须修改手势,而且必须做到零失误,这个问题一下给国旗班带来很大的困难。
右手撒旗几乎都已经刻在肌肉的记忆里了,要使左手与右手一样有力量,全靠刻苦训练。一个月来,他们绑上沙袋练臂力,每天用左臂甩5公斤的杠铃片800次,固定撒旗的动作,在开幕式现场,他左手撒旗的动作依旧那么帅气,刚健,有力。
每个清晨,当晨曦中第一缕阳光照射在上海市人民广场的国旗台时,杨泽楠和战友就会准点出现在旗台上,用庄严肃穆的正步丈量着武警战士对共和国的热爱和忠诚。
几年来,他们天天如此,然而2010年10月1日国庆节的早晨,杨泽楠刚一起身就觉得肚子如刀绞般疼痛,坏了生病了!怎么办?请病假?不行!国庆节,到人民广场观看升旗的人会很多,昨天刚参加了彩排,如果现在换人,万一出了问题那可是没法交待的。
他喝了点热水,稍微缓和一下后,不假思索带上队伍,踏着坚实的步伐走上礼宾道。和平时一样的程序今天却显得特别漫长,如潮的人群和不停的闪光灯时刻提醒着他必须坚持,正步踢出、齐步上台、转体靠脚、解旗撒旗、收步敬礼,每一动都是那么标准、那么潇洒、那么庄严。
当旗子升到顶端,全场瞬间爆发了雷鸣般的掌声,可此时杨泽楠的内衣已经没有一处是干的,脸色也变得苍白,回到中队他再也坚持不住了,最后被医生诊断为急性肠胃炎。
世博会上的亮相,使杨泽楠受到家乡福建泉州的媒体关注,记者闻讯赶到杨泽楠家中,对其母亲进行了采访,以《走进世博旗手》为题在6月4日《泉州晚报》刊出,泉州广播电台也播出了这一专题。一时间,杨泽楠的名字传遍了泉州的大街小巷!
面对家乡人对自己的关注,杨泽楠平静地说:“荣誉是国旗班全体战士共同努力获取的,我只是其中普通的一员;荣誉只能代表过去,我会一如既往地升好旗,当好一名国旗卫士。”
“富二代”在这里百炼成钢
“军队是育人的学校,炼人的熔炉。孩子进来是铁,出去成钢。”一个退伍战士的家长在给十中队的感谢信中这样写道。
这些年,“富二代”,“高富帅”已经成为人们常用的口头语,当兵入伍的战士中,家庭富裕的“少爷兵”也多了起来,他们已经习惯了穿名牌、用高档产品,参军来到上海这个国际化的繁华大都市里,巡逻在号称“中华第一街”的南京路上,他们将经受一番“炼狱”般的考验。
来自浙江宁波的战士胡庄科,就是这样一个“富二代”,家里资产过亿。由于母亲忙于生意,导致他从小就很叛逆,常与闲杂人员厮混在一起,后来他母亲花重金把他送到国外留学,不到半年,他自己办了退学手续就回来了。妈妈为他寝食难安,万般无奈,只得将儿子送到了部队。才来第一个月,他就找到指导员安康说要回家,要让他母亲接他回去,否则他就去跳楼。他妈妈把武装部领导也叫来了,一起做他的思想工作。
安康在旁边,听他母亲说起自己的辛酸史,原来胡庄科8个月的时候,父亲就去世了,是母亲一直带着他,安康心里一酸,这位母亲太不容易了。
安康心想部队一定要改造好这个孩子,就对胡妈妈说:“你如果相信十中队的话,那你就把这个孩子留下来,给我2个月的时间,到时候如果我们还不能把他改变过来的话,回去也可以。”
接下来,支部召开会议,研究如何改造这个富二代。雷锋班班长任海波举手发言:把胡庄科分到我们雷锋班来,我肯定把他带好。
就这样,胡庄科分到了雷锋班。任海波把他安排睡在自己的床铺旁边,到了晚上发觉这个战士睡觉时弓成一团,任海波懂一点心理学,他跟安康报告,这个战士没有形成价值观,也没有安全感。
从此,任海波每次去为民服务,无论去敬老院,去社区,还是去参加残联的活动,都带着他去,还教会他补鞋子,过了一个月,胡庄科不再提出要回家了。
这时候,任海波又找到安康:“指导员,我有个想法,下个月20号让他到南京路上去真正参加为民服务活动,以前都是去社区或者养老院,南京路上没有去过,我想带他去感受一次。”
中队特意把胡庄科的母亲也找来了,听说儿子要去南京路帮人补鞋,胡妈妈叫上家里的几个亲戚,躲在人群里用录像机全程拍摄他补鞋的经过,这引起了队伍里一个阿姨的误会,以为她要插队,胡妈妈解释说:“我就是战士的妈妈。”
人群中的吵闹,引起了骚动,胡庄科抬起头来,看到妈妈从天而降,两眼也湿润了。
那个阿姨一见真的是战士妈妈来了,紧紧地握着胡妈妈的手,激动地说:“大妹子有福气啊,生了一个好儿子。”胡妈妈听罢泪水涟涟,她没有想到儿子进雷锋班不久,就已经判若两人了。
“他母亲边录像边哭,她没有想到儿子竟然能为老百姓补鞋了。后来,胡庄科去酒店看望妈妈时,第一次为她妈妈倒水,他妈妈开心极了,问他,你们部队有多少战士?为了答谢他们,我要给每一个战士送上一条最好的竹席。”
学习雷锋精神,不是说一句话宣传一下,而是在学雷锋活动中,让官兵们得到真正的心灵的洗礼。
面对物质利益的诱惑,十中队官兵有自己清廉的风骨。2007年2月,一个在外地经商的大学同学找到副队长王凯,希望能将中队那个闲置库房提供给他,作为在上海招商引资的基地。并表示,只要王凯愿意挂个名,年底就给他分红。
这对家境清贫的王凯来说确实是个不小的诱惑,但王凯没有接受老同学的“美意”。他对老同学说:“你关心我,我非常感谢,但我不能伸这个手,作为十中队的干部,你就是送我一座金山,我也不能借给你一寸土地。”
柏拉图说,人的灵魂来自一个完美的家园,那里没有我们这个世界上任何的污秽和丑陋,只有纯净和美丽。灵魂离开了家园,来到这个世界,漂泊了很久,寄居在一个躯壳里面,它忘记了自己是从哪里来的,也忘记了家乡的一切。但每当它看到、听到或感受到这世界上一切美好的事物时,它就会不由自主地感动,它就觉得非常舒畅和亲切。它知道那些美好的东西,来自它的故园,那似曾相识的纯净和美好唤醒了它的记忆。于是它的一生都极力地追寻着那种回忆的感觉,不断地朝自己的故乡跋涉。人的生命历程就是灵魂寻找它的美丽故乡的归途。
后来安康问胡庄科,到底什么事情促进你改变了?胡庄科不好意思地笑了,但他还是坦承道:“第一次去敬老院,我觉得老人很脏,不敢接近,但是班长一定要我为老人剪指甲,我不情愿地剪了。结果我们走的时候,有个老人扶着墙壁站起来送我们,并且不断地说着感谢,我当时很感动,这是我第一次感觉到了自己的价值。”
就这样,胡庄科成了中队通信员,他脑子灵活,干得很好,中队有了一个叫做“富二代变形记”的故事,一个灵魂找到了它的美丽故乡的归途。
“爷爷送给我一本他当年入党时的《党章》”
朱天炜是个95后,国旗班封控手,跟护旗手、洒旗手、擎旗手相比,封控手这一角色在旁人眼中似乎没有那么重要。但在朱天炜眼中,角色不同,担负的职责也不同,团队中每个人都是不可缺少的,找准自己的定位很重要。“我是独生子女,比较内向,来参军就是想锻炼下自己。在新兵连的时候,一开始不适应,军事素质比较差,本来应该分到五中队的,后来出人意料分到了十中队。”
副班长周梁辉性格好,比较温和,休息时间常和朱天炜谈谈心,开玩玩笑,成为朱天炜军旅生涯的引路人。
“很快,党章诞生地二大会址纪念馆招讲解员,我的普通话比较好,就选进去培训了。一开始不敢说话,几乎都放弃了。后来爷爷对我说,要争取留下来做讲解员。我知道,如果能到二大纪念馆做讲解员,爷爷一定会很高兴,也会觉得光荣,我就决定一定要成为一个讲解员。”
二大会址是党章的诞生地,也是一个锤炼人的大熔炉。“以前我对党史只有历史课本上的一些接触,现在有了更多了解。我觉得我们青年一代对党史应该要多接触,如果一天到晚玩手机,玩游戏,不去了解党史,那就不会了解我们国家强大的根源。我感觉二大这个地方很好,每天有很多人,很多学生,来的人越多,对我们的鞭策越大。我刚开始讲解的时候,经常照着展板念,脸会红,经常卡壳,现在我心理承受能力提高了,和以前判若两人,在解说中完全可以应对自如了。我爷爷以前也是军人,现在得过脑溢血,有后遗症,他住在无锡,拄着拐杖,不能来上海,家里人拍了视频给他看我讲解的样子,爷爷很开心。”
不久,朱天炜同时担负起一大、二大两个纪念馆的解说任务,对党的光辉历史了解得更加深刻,他向中队党支部递交了入党申请书:“我当兵离家的那一天,是爷爷最高兴的一天,仿佛他自己又回到了部队。他是1960年入伍的,在一个炮兵连队当了8年兵。那时候他一直想入党,交了10多次入党申请书。入党后,一次执行任务,他骑着军用摩托车运送炮弹,车子翻了,他被压在车下面,因伤转业,刚刚入党就转业了,他很不舍。我到部队的时候,爷爷翻出他珍藏了60年前的党章,把它送给我,让我在部队里入党,那时候我还不懂得它的分量。而当我站在‘二大’纪念馆解说《党章》诞生的故事,了解得越多,内心深处的崇高感、向往感就越强烈。”
在十中队提供的一段视频中,朱天炜和爷爷在进行着一场关于党章的时空对话。
朱天炜:我是二大会址讲解员,在党章诞生的圣地,我常常想起我们一家与党章的缘分,那是50多年前的事了,当时我的爷爷朱梦丹刚满20岁……
朱爷爷:那一年,我应召入伍,成为一名解放军炮兵。我当时所在的侦察连冬天时组织横渡黄浦江训练,我们的头发和脸上冻出了冰渣子,手脚根本不停使唤。在这样艰苦的训练环境下,非但没有挫败大家的意志,反而将我们的思想磨练得更加纯洁,我们很多人的愿望就是入党!参军八年,我递交了十六份入党申请书,最后——成功了。
朱天炜:也许是老天跟爷爷开了个玩笑,入党不久后,一次执行运送炮弹的任务时,大雨滂沱,山路泥泞,翻车了,爷爷半个身体被压在车下。生死攸关的时刻,爷爷最先想到的不是自己的安危,而是炮弹是否安全。
朱爷爷:因为我是一名共产党员!
朱天炜:因为那次事故,爷爷因伤转业,转眼50多年过去了,现在爷爷走路都要拄着拐杖,可每当讲起这段故事,他的脸上还会洋溢着兴奋。
朱爷爷:因为我是一名共产党员!
朱天炜:2016年9月,我也当兵了,入伍前,爷爷从箱底翻出一本党章,他说……
朱爷爷:这是爷爷因伤转业前随身携带的党章,今天我把它交给你,希望你在部队早日“入党”!
朱天炜走进十中队营区,第一眼看到的便是镶嵌在围墙上的《八连颂》,最后一句话:“军民团结如一人,试看天下谁能敌。”令朱天炜感受到一股强大的力量。
很快,朱天炜发挥自己的优势,成为“警营之声小广播”的广播员,在广播中为战友们传达习近平主席系列重要讲话的精神,这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和中国梦的强大思想武器。
战士抽屉里还放着一本本《习主席系列讲话摘要学习体会本》,如同写日记一般,每一页都誊抄一篇习主席经典论述,而后是战士自己的学习体会,人人都有、天天不落。
朱天炜领读习主席讲话,像“特约评论员”一样饶有兴致地加以阐释、提出要求。每天,大家坐在饭堂吃饭时,都在收听着广播,他们个个都能背出几段习主席的经典讲话。
知之深,所以行之笃。指导员汪长旌介绍:“学党的历史、学习主席讲话,是讲解员队伍的‘专业’,后来很多战士看到他们能说会道,于是不甘人后,跟着学起来,慢慢就养成了习惯、形成了风气。”
越是了解历史,越能感受历史的力量;越是学习真理,越能坚定共产主义信仰。在这样一个把红色基因融入生活、灌注平常,使学用理论成为习惯、变为自觉的集体,人人向组织靠拢就不足为奇了。
“在这里,你将会找到传统与现代的精美衔接,历史与现实的完美契合。在这里,你将会聆听革命故事,发现红色基因,了解到‘新青年’们矢志不渝听党话跟党走的点点滴滴。
“在这里,你会发现一批90后对党无比钟情,对入党无比在乎,他们把入党作为一种荣誉、一种价值而孜孜以求——
“在这里,在十中队、在讲解员队伍的身上,在向党旗宣誓的新入党战士坚定的面容中,人们看到的是信仰的力量,犹如一颗不熄的火种,燃起璀璨的信念之光。”
他们在唱着一支《特殊生日》的红歌:
我们走近石库门房
誓词又回荡耳旁
党员特殊生日贺卡
铸就我崇高信仰
一张生日贺卡
一份美丽愿望
举起铁锤镰刀
走进你红色的光芒
你写满沧桑的屋檐经历岁月风霜
你长满鲜花的庭院飘来幽幽芳香
中国的未来属于青年,
中华民族的未来也属于青年。
青春是心中永远不凋零的花朵。
心中有阳光,脚下有力量,
为了理想能坚持、不懈怠,
才能创造无愧于时代的人生。
青春不是用来蹉跎的,
青春是用来奋斗的。
我们走近你的身旁
沐浴着明媚阳光
崇敬举起右手时刻
我已把一生交给党
走进你的怀抱
我向你倾诉衷肠
举起铁锤镰刀
走进你红色的光芒
你写满沧桑的的屋檐经历岁月风霜
你长满鲜花的庭院飘来幽幽芳香
飘来幽幽芳香!
跟着《战狼》的步伐
2017年9月,上海海事大学。刚报完名的二年级生李海港,正沉浸在电影《战狼》的热血场面中。他平时就喜欢看军事题材的影视剧,也无数次幻想着成为一个亮剑沙场的英雄,那时候,他感觉自己的心彻底沸腾了……
李海港,山东菏泽人,在海事大学读商船航海专业。“一想到毕业后可能会长期在船上工作,心里难免有些忐忑。我想转专业,文化水平又不够,这时候爸妈考虑让我入伍,不仅可以锻炼一下,当兵后也可以考取军校。而且电影《战狼》的上映,让我完全没有犹豫,就提交了报名申请。”
“刚开始进来十中队的时候,跟我想象的还是不一样的,我入伍前所有的想象,就是在山上整天扛着抢训练,而这个中队不仅仅是要求你有很强的军事素质,还要求你有很高的政治素养。当时来十中队以后宣誓,‘只有给十中队增光添彩的义务,没有给中队抹黑的权利’,简简单单两句话宣誓完毕,心里压力还是很大的。这是个有很多荣誉的中队,我们不能当中队的罪人,这个荣誉的接力棒要接好,要一代一代传下去……”
虽然觉得自己的语言表达水平不是很高,来到十中队后,李海港还是争取到了“一大”讲解员这个平台。“那时候是老同志姜平在带我,当初和他刚接触,对他也不了解。一次,我看到一位老爷爷推着轮椅上的一位老奶奶进入一大纪念馆,他们的年龄都很大了,头发花白,当时我也没有太多想法,只见姜平就过去了,我不知道他去干嘛,一直进入展厅了没有出来。直到我背完稿子准备去找他的时候,才发现他一直在给这对老人义务讲解。当时并不是他轮班,我问他为什么去讲解,他说他在展馆里看到这两对老人,站在铜板浮雕画前迟迟不肯离去,这点让他非常的感动,后来他过去询问,老奶奶好像说不了话,老爷爷告诉他,他们是长达30多年的共产党员,然后姜平就给他们做了一场没有带话筒的义务讲解。这让我印象特别深刻,在一大会址,我们不仅要把自己当成是讲解员,更是要把自己当做南京路上学八连,霓虹灯下新一代的哨兵,去为人民服务,这个不是说教得来的,而是亲眼目睹感悟到的,所以感触很深。”
李海港喜欢中队的这种凝聚力,无论是迎接领导或共建单位来参观,还是承担什么任务,中队官兵通常都会花自由活动时间提前把工作做好,把标准提高,而且没有一个人会抱怨,所有人都是主动站出来,忙碌在角角落落里。“在这样一种氛围之下,潜移默化地就会提高自己的积极性和干劲。”
看得出来,李海港对自己在十中队的一切都很满意。“来到这个中队我还是很高兴的,现在想想大学的生活,与这里相比还是差别很大的。大学毕竟比较自由散漫,而在这里比较简单,反而可以学到更多东西。起初我自己也不觉得,前段时间和家人聊天,爸妈都说我比以前成熟多了,比以前改变很多。对我个人而言,让父母知道我在部队有进步,有成长,得到父母的认可,让他们觉得欣慰,我想这就是目前我所能给予父母的最大的回报了。”
作为90后一员,李海港虽然现实,可是没有90后一代身上的一些毛病。“从去年第一年新兵到现在,我在中队发展得特别好,政治素养也提升得不错,中队长和指导员都鼓励我考军校,我的目标现在没有那么清楚……当我拿起课本,看到这些知识都比较生疏了。我会尽努力考,如果考不上我还是回海事大学。”
为了激励李海港,指导员程巍把自己上军校的故事和他分享,还送了他一首诗。“我现在还记得,是郑板桥的一首诗:咬定青山不放松,立根原在破岩中。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我觉得他对我的帮助可能没有太多实质性的东西,可是那种激励和鼓励,我一辈子都不会忘记。”
落选“优秀士兵”评比后,李海港心里很失落,队长和指导员汪长旌三番五次找他谈心,有时还跑到哨位上给他宽心,这让李海港心里特别感动。“后来自己想了想,这只不过是对工作的一种认可,这份认可谁都想争取。自己虽然落选了,可是在中队得到的锻炼,包括‘一大’的讲解,还是很想感谢中队,让我成长了许多。”
一天早上,李海港来到“一大”会址,刚开馆时他没有讲解任务,正在熟悉展板内容。这个时候,他看到两个外国人,“他们之所以给我印象比较深,是因为他们当时说的是中文,而且我听到了中国共产党这几个字,我就主动去跟他们交流,我用的是英文,他们用中文回答,他们好像是研究中国历史的研究生,连外国人都对我们党的历史感兴趣,我们肩上的责任非常大。”
习主席和政治局常委们来“一大”纪念馆后,每天至少有5000人以上游客来参观。李海港觉得,自己对党史可能也还是简单的了解,但是在“一大”作讲解,让他了解了什么叫做“钉钉子精神”,往那一站,就要有军人的风骨。“这些是我在学校里学不到的东西,教会了我面对困难,怎么去克服。”
尾声
故事里的年轻战士们,他们身上的军人血性、军人士气,既是“听党指挥,能打胜仗,作风优良”的精神,也是长存于我们这个民族血脉里的一股狭路相逢勇者胜的“浩然正气”,这股英勇无畏、一往无前的“气”是打赢战争必不可少的“精神刀锋”,也是我们这个民族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不断前进的复兴底气。
十中队向着信仰,向着军歌中的太阳,穿过重重的历史天空,穿过繁华时代的物质侵蚀,时刻以狭路相逢勇者胜的血性胆气、高扬甘洒热血为胜利的斗志豪情,以“一不怕苦、二不怕死”的精神,勇敢地去战胜一个个顽敌、闯过一道道难关,走过“一条比记忆还要长的路”,如一座永远坚固的钢铁长城,坚守在一片圣洁的精神高地上。
一头睡狮渐渐苏醒,一曲激昂的主旋律渐渐响起。“万里长城永不倒,千里黄河水滔滔,……冲开血路,挥手上吧!要致力国家中兴……个个负起使命,万里长城永不倒,千里黄河水滔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