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大建
《上海纪实》2018年第4期今天上线。
本期“纪念改革开放40周年”专题发表8篇文章。
桂国强等的《壮哉,“第一飞”——C919首飞机组纪实》,写了中国研制的首架大型客机在天空中留下那一弯亮丽的彩虹!C919是真正意义上中国完全拥有独立知识产权的现代大型客机。而首飞机组的C919首飞机组的5名成员——机长蔡俊,副驾驶吴鑫,观察员钱进,试飞工程师马菲、张大伟,他们有着矢志不渝的“航空报国”情怀;坚忍不拔的顽强意志和拼搏精神;“诚实做人、务实做事”的低调风格;甘冒风险、乐于奉献的高尚品德;精益求精、“能文能武”的综合素养;“千里之行,始于足下”的清醒意识;心无旁骛、专心工作、不为各种诱惑所动的牢固定力;坚实的专业基础和学以致用的“变现”能力;及时吸纳新知识、迎接新挑战的巨大张力;瞄准、追赶“世界一流”的国际视野和雄心壮志。
袁念琪的《目标:生态园林城市——上海建设“城市之肺”回眸》文章,梳理了上海开埠后迄今的城市绿化建设之路。重点写了改革开放40年来上海绿化建设突飞猛进式的发展。1949年,市区人均公共绿地只有0.132平方米;喻为人均“一双鞋”。直到1998年,才攀到2.96平方米,达到人均“一张床”;比“一双鞋”增加17.5倍。到2004年,飚至10.11平方米,人均拥有“一间房”。2003年,上海创建“国家园林城市”终获成功。建设部部长汪光焘来沪挂牌。之后,上海开始由“国家园林城市”向“国家生态园林城市”发展。2009年出台的《上海基本生态网络规划》,要在6787平方公里的绿化范围内,初步形成一个大生态空间,将生态空间整合为绿地、园林地、耕地和湿地四大类,提高城市环境品质和居民生活质量,增强国际竞争力。形成以自然保护为主要目标,满足多种社会文化经济功能,功能复合的城乡一体化的绿色生态网络系统。
中华艺术宫原为2010年中国上海世博会中国馆,世博会的标志建筑,建筑外形就是一幢巨大的鼎,庄严而稳重。鼎,祭器、也是礼器,更是食器。中国馆通体披中国红。本文作者故地重游,回想起16年前在申博宣传办公室工作的难忘经历,心情激荡,浮想连翩。请读李晓东《上海世博会中国馆遐想》。
叶永烈专写重大的文化人物和政治人物。越是别人不敢碰的,他越是敢碰。不是他吃了熊心豹子胆,而是十一届三中全会之后,中国的改革开放给了他宽阔的视野和求真的勇气。叶永烈很早就提出了他的“两确”原则:观点要正确,事实要准确。一个是史观问题,一个是史实问题。任何题材,如果没有第一手采访,没有自己独到的东西,他宁可不写。他深知,只有自己采访的、掌握的材料,才能让一本书变“活”,更重要是,有权威性,经得起时代淘洗。请读吴越《叶永烈:燃点一九七八》。
俞天白四十万字的《大上海沉没》于1988年初顺利完成。北京的《当代》把已经编排好的下半年杂志版面重新调整,将《大上海沉没》在第五第六期分上下两期登完。当时主编提出“沉没”二字是否需要商榷一下,冲击力太大了,可能会被误解为故作惊人之语。但俞天白也有自己的坚持:一是如果城市面貌得不到改善,城市发展不进则退,那“沉没”是必然结局;二是民众封闭保守的观念若不改变,也会使一个城市丧失开放的气质,从而走向城市精神的“沉没”。编辑们认为他的理由能说通,爽快地将稿子发排了。请读徐敏霞《俞天白:与时代一同脉动》。
章念驰《桂子飘香时的记忆——我在“文革”后的第一个重要活动》一文,写1981年10月,上海市委组织上海各界名人三十二人赴武汉瞻仰辛亥首义史迹的旅程。1981年隆重纪念辛亥革命七十周年,这是“文革”后一次重要的纪念活动,这个活动意味着坚决拨乱反正,纠正了对历史的错误认识,解放了一大批受过各种冲击的人,最大程度团结了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去实现“四化”,嘹亮地吹响了实现现代化的进军号。如果说1949年是解放了受苦受难的亿万工农;那么1978年是解放了无数被伤害的各界人士,让亿万民众团结到中国的现代化建设之中。
何建华是30年前 “中国潮”报告文学征文《上海:股票冲击波》的作者,时至今日,他翻阅略略泛黄的笔记本,启沉重历史之窗,让时光穿越闪回,当年情景历历浮现眼前,邓公小平为什么在中国开股市?东方需要华尔街吗?在中国股市一路走来已发展成为世界第二大资本市场的今天,回忆回味“小平同志”当年壮举,也许可以令今天的人们获得更多真知灼见。请读何建华《30年前采写邓公小平在中国开股市》。
1984年8月9日早上,时任中共中央总书记胡耀邦到中苏边境考察,第一站是黑河。本文作者张持坚随行采访。正是此次随行采访,使新华社记者张持坚有幸见证和记录了时局的巨变!见证了胡耀邦 说了“南有深圳,北有黑河”的话之后,中苏边境慢慢开始“解冻”。在2016年12月24日举行动工仪式的黑河——布拉格维申斯克跨黑龙江大桥,这个中俄边境最大的工程的动议,就是在胡耀邦考察后不久由两国政府达成的。跨江大桥建成后,黑河在中俄两国交往和经济贸易、技术合作中,将会扮演更加重要的角色。请读张持坚《中苏边境“解冻”见证记》。
本期“弄潮”专栏刊发2篇文章。
葛圣洁《因爱而生的中国智造——联影(上海)有限公司站上世界级技术高地》文章,写了联影公司的愿景是:做世界级的中国医疗设备公司。2017年1月17 日, UC Davis(加州大学戴维斯分校)官网上首发喜讯:联影成为全身2m PET-CT“探索者”项目的全球唯一研发与产业化合作伙伴!这代表着联影已然受到界内最高水平的认可,也必将是中国高端医疗设备走向世界的标志性事件之一。
物联网是互联网的全面升级,可以把人与物、物与物都连接起来,让万物都能上网。沈杰辞去了无锡物联网产业研究院副院长的职务,回到家乡,创立了庆渔堂这个物联网生态渔业科技服务平台,用物联网变革落后的传统渔业。请读杨绣丽《走向物联网的“博士渔夫”》。
本期“在场”栏目发表4篇文章。
简平的《用脚走出来的作品——<权力清单:三十六条>创作札记》文章,是他这部长篇报告文学的创作心得。作者沉到生活中发现,宁海的农民,正在建设新的基层政治文明生态,有效施行法律规定的民主选举、民主决策、民主管理和民主监督,实现“为民作主”到人民群众“当家作主”的根本转型。宁海农民的追求是尊严,物质上不为贫穷拮据而折腰,精神上不为主人翁地位的缺损而抬不起头。作者由此感悟到,广袤的农村是中国最为基础的原点,星星之火,可以燎原,政治文明的建设、民主与法治的建设、新的政治生态的建设,岂止只是一个村子。通过规则来公正处事,通过正义来凝聚人心,这是一个现代化国家的必然要求。宁海农民的追求事实上正代表着全中国人民的追求。
被上海市总工会命名为“上海工人小说家”的管新生和他的女儿管燕草在一起创作了一部长达百万字的小说《工人》,从2000年开始题材酝酿,期间居然经历了漫长的12个春秋。2012年春末夏初,《工人》完稿,全部书稿近百万字。《工人》通过一个工人世家祖孙几代的命运沉浮与爱恨情仇,百余年的时间跨度,展现了上海工人阶级萌芽、崛起、壮大的波澜壮阔的历史画卷。在这本书的序里,作者最后有这么一句话:我们写了百年工人,终究,是写了一座不朽的城市:上海。作家管燕草又是一名有影响的淮剧编剧,《半纸春光》等多部作品荣获国家和省部级奖项。请读惜珍的《父女携手为上海工人立传——走进管新生和管燕草的世界》。
蒋志和的《美丽的天鹅湖》,写了上海动物园里天鹅湖畔养鸟人的故事,饲养员,俗称是铲屎官,他们的工作平凡普通,却又艰辛劳累。凭着对鸟儿的爱心,他们刻苦专研业务,在平凡普通的岗位上做出了不平凡的成绩,让鸟儿过得健康舒适快乐,努力争创世界一流的动物生态环境,给游客带来了欢乐。
开车行进在上海的高架上,时见护栏下,蜷缩着一只猫,有时道路中央,躺着一只已被压死的血淋淋的死猫。此时,假如司机一吓,紧急避让,很容易引发交通事故。在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即将在上海召开前夕,由洁蕙律师和她的团队发起了救助高架道路流浪动物的志愿者行动,得到上海市路政局、上海市交警总队的大力支持帮助,在交警、路政养护工人、志愿者的通力协作下,高架道路流浪动物得到了很好的安置,这体现了魔都的温度和温情。请读傅勤《魔都的温度和温情——记洁蕙律师和她的救助高架道路流浪猫团队》。
本期“亲历” 栏目发表1篇文章。
本文作者王萌萌做了十多年云南大山里的支教志愿者,2018年2月1日,被评为第八届上海市“慈善之星”。她年纪轻轻,身体一直很健康,去年忽然查出患有癌症,作者像是被当头重击,剧痛,眩晕,脑子里一会儿杂乱如麻,一会儿空白一片,心神恍惚,泪水就涌上了眼底。然而,作者大事来临总比自己想象得冷静和理智,她平静坦然地面对现实,配合医生积极治疗。经过九个月化疗、手术、放疗,作者重新恢复了健康。当下作者唯一的期待是,以爱和热情把恐惧化为珍惜和勇气,不慌不忙地走下去,活出更加真实、有趣的自己。请读王萌萌《沉重地飞翔——写在咫尺彼岸之后》。
本期“往事”栏目发表2篇文章。
1920年代的上海大学,就像是一座红色的熔炉。刘华,邓中夏,瞿秋白,这三个性格、禀赋、籍贯和出身都不尽相同的年轻人,在上海一所弄堂大学——上海大学的狭小课堂里相逢,他们都选择了与国家、民族的命运交织在一起的漫长征程,并且再也没有回头,直至成为革命先烈。上海大学,成了中共的干部储存所。据统计,在中国派往莫斯科的留学生中,有百分之三十都是从上海大学输送过去的。一九二六年到一九二七年的上海三次武装起义,上海大学的革命青年在党的领导下都积极投入斗争。起了很大作用,有许多学生参加,成为领导骨干。从一九二二年改组立校到一九二七年被迫停办,上海大学虽然存在时间短暂,只有六个年头,它却是中国近现代国民救亡斗争史上一个无法绕开的策源地重镇,它以自身书写了、完整了“大革命” 在上海的脉络与走向。请读吴越写的《熔炉——上海大学在1920年代》,本刊拟分4期予以连载,每期刊发一章。
孙建伟的《百年南京路之四大公司》文章,回顾了百年前开始,这条路曾上演过精彩纷呈的中国民族商业的传奇。四大百货公司簇拥区区方圆之地,恪守规则,争奇斗艳,打造出闻名世界的“十里洋场”中华商业第一街。讲到上海南京路,一定绕不过先施、永安、新新、大新四大公司。四大公司的建筑和橱窗、样式、服务都在深深影响着上海并辐射全国,乃至亚洲。
本期“记忆”栏目发表1篇文章。
李动的《祖辈父辈的抗日》文章,写了他的外公、当年鲁西南八路军扩军办事处主任,深夜悄悄回家探亲时被汉奸告密,受到日军严刑拷打后逃跑未遂,直至被枪杀牺牲。写了他的父亲13岁受党派遣到鬼子据点做饭,乘机收集情报,在领导的指令下在饭菜里下毒,毒死不少鬼子。读后令人掩卷深思,回想起祖辈父辈抵抗到底的不屈精神。
本期“万象”栏目发表2篇文章。
经过一番将计就计斗智斗勇之后,林木森如期收回了投资本息。而一个多月后,这家融资基金平台崩盘!这篇非虚构文学读来精心动魄,也让人增添不少金融投资知识。真实的生活本身,也许比虚构的故事更惊险更曲折。请读天谛写的《崩盘》。
1862年,时年23岁的叶澄衷在别人不经意中已在上海虹口美租界靠近外滩的百老汇路(今大名路)上开设了一家顺记五金洋货号,这是上海开埠后由华人开设的第一家五金店,也称得上是由中国人独资开设的第一家五金店,它标志着中国近代史上民族五金钢铁商业的诞生。黄浦滩造就了叶澄衷,使一个赤贫的在黄浦江上摇撸的男孩成为了上海巨富,中国第一个五金大王和银行家。请读孙孟英《黄浦滩上第一个华人巨富叶澄衷》。
本期“风情”栏目刊发2篇文章。
邯郸路、四平路、翔殷路、淞沪路、黄兴路由此出发,到此交集,这就是五角场。周末不去夜自修,去五角场散步,是与自己最喜欢的相处。在周末的静夜里,在少有行人的人行道上,只是慢慢地走一走,暂时离开教室和图书馆和宿舍。请读龚静《寄声浮云往不还——且熟且陌五角场》。
现在,娱乐方式日益多元化,看电影已经很稀松平常了,更多的时候,看电影要和逛商场、喝可乐、吃爆米花、谈情说爱或看明星、摸大奖等附加性节目结合在一起,才会引起人们的兴趣。在本文作者小时候,看电影本身就是庆典,像是过节。请读赵建中《童年时光看电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