往事成为故事和经典,沈翠英注定不凡。
辞旧迎新之际,上海徐汇区精神文明建设委员会给沈翠英送了一封慰问信。沈翠英获得了第二届全国道德模范提名奖。慰问信读来,让人心绪难宁:“长期以来,您怀着一颗爱心,以平凡的言行唤醒了潜藏在人们心中的那份大爱,感动着上海……您以自己的善行义举引领社会风尚,传播精神文明。”
徐汇区委宣传部长吕晓慧与沈翠英交流,了解有关情况,支持蓝天下至爱的慈善活动持续良性发展。
没有这十年持续不断付出、没有这任劳任怨和百般艰辛,一切无从谈起。
“上海爱心奶奶现在好吗?”“了不起的退休教师!”“她捐献房子的价值,现在要值一千多万了吧,啧啧。”不断有人问起沈翠英近况。提起那个曾经高频率出现的名字,难忘的记忆真是神奇,人们钦佩、赞赏和关切的口吻语气,同声共气、自然而然,跨过了许多界别、领域。
5.12 汶川大地震时,拍卖自己的住房,拍得金额450万元建造尚慈翠英小学,被网友誉为“最牛的退休女教师”,这在上海、全国也是罕见和不多的。
“地震后,我一直关注着这方面的报道,看到那么多学生被埋在废墟里,就忍不住掉泪。”沈翠英几次这么说,眼圈又红了,朴实中透出的善良,怎么也无法遮盖。
第34个教师节前夕,与沈翠英这位“爱心上海奶奶”终于见上了一面。要去见这位广被称赞的慈善好人了,也是机缘巧合,当年收藏的旧报里,跳出了一张2011年2月3日的《新民晚报》,纸有点发黄,字迹清晰可见:“上海好心人,你还好吗?”“2008年:上海奶奶,卖猕猴桃,多赚钱为四川加油。”报纸成了我们之间沟通的桥梁,彼此毫无陌生感。“谢谢你,这么有心啊......”沈翠英接过赠送给自己的报纸,看了好几遍,惊讶自己也没保存,也谢了好几遍。
《城市导报》记者倪超英等采访沈翠英,感佩上海奶奶多年如一日的执著精神,呼唤越来越多的有志者融入到大爱的团队中来。蓝天下至爱,一定是一项得人心、需要常态化开展的活动。众人拾柴火焰高……
一、见证:慈云街往事
慈云街位于天钥桥路和漕溪北路之间,紧挨着电影集团边的影业街。过去这里叫三角东街,原来是一片平房。沈翠英小时候从徐汇区湖南路搬来,才8岁光景。印象中,左邻右舍、家家户户用水洗刷都要到远处的给水站肩挑手拎。大概从小比较懂事缘故,看着母亲早出晚归地到厂里上三班,抚养着姐弟妹5个子女,沈翠英常常抢着去挑水拎水,把家里水缸灌得满满的,减轻了母亲负担,这在同龄孩童中,显得与众不同。
沈翠英排行老二,还有两个弟弟一个妹妹。外界传闻沈翠英一家,有教会学校教育背景、出身富裕家庭,其实,这都是想当然的瞎猜。“我家普通工人,搬家那年,父亲就生病去世了。住到三角东街也好像与经济条件困难有关,没有办法。”“当时是租借舅舅家的房子,随着舅舅家人口增多,房子就越住越小了,大概就十一、二个平方吧,两边低矮地方无法站人。”沈翠英用手比划着房屋的逼仄,落落大方,毫不遮掩。
时隔这么多年,她依然记得当年的好多细节:才十岁光景,经常带着妹妹,坐在母亲的破旧自行车上,三人合着一件雨披,嘻嘻哈哈从徐家汇一路颠簸,到江宁路上的申新九厂的情景历历在目。有时母亲上夜班也带着我们,毕竟纺织厂里伙食要比家里好得多呢,半夜两点,我和妹妹困梦中被大人们叫醒,几次揉着睡不醒的眼睛,去食堂宵夜点心,那个困难时期的食品香味,到今天也忘记不了。
慈云街前身和睦的邻里关系,让沈翠英从小受了熏陶。懂事乖巧,受大人们称赞不断。温润仁慈的氛围一直温暖她,绵延至今。在幸福路小学读书时担任中队长、学习委员;在江苏路上的市三女中住读,全班40名同学,工人子弟仅8人。每当上学和放学时,曾叫过中西女塾和女中的学校门口,总有一道风景线:家境殷实、做着职员一类工作的家庭,常常会开着汽车、或租用三轮车接送子女,没这些条件的学生则各自乘公交车来回学校。沈翠英很想用知识改变自己和家庭,刻苦用功读书。临毕业的一天,学校把沈翠英母亲叫去,才知道沈翠英的单亲家庭情况。学校老师们不乏恻隐怜爱心绪,纷纷围过来建议,上师范学校可以减轻家庭负担,比较切合实际嘛。身正为师,德高为范,这个职业很不错的。听到母亲转来学校的中肯意见,沈翠英觉得大人们意见很有道理,放弃已经报好的高中志愿,去了位于宝山路上的上海幼儿师范学校就读。做一个人民教师成了她的新目标。
师范学校的三年时光短暂愉快,很快过去了。毕业之际正值“文革”混乱年头。学校分配“一片红”,同学们大多去外地幼儿园、小学中学做教师了。不知什么原因,沈翠英分配通知上写着,她被安排到上海远郊奉贤县的江海公社,那里有小学教师岗位。正式跨进教师队伍前,必须到生产队,与当地农民同吃同住同劳动。沈翠英完全想不到的是,所安排的住宿地,根本不是想象中的正常地方,而是人民大队一个破得无法栖身的废弃祠庙。正值破“四旧”年代,庙的破相惨状自然一言难尽,原先涌来的一点点“幸运”,顷刻间化为乌有了。
同分配至奉贤的一位女生,无法适应这段难以忍受的生活。刚来没多久的几天,大约1969年的雨季吧,半夜里,忽而电闪雷鸣,庙的四周空无农舍,忽而静得叫人发怵,破庙屋顶年久失修 ,雨水哗哗地漏进了室内,她俩蚊帐上方恰巧对着漏雨口,雨水径自滴在床上,无奈下,两个刚踏上社会不久的小女生,撑着雨伞,在深夜的瞌睡和疲惫中熬着,心里的惶恐无法描述,她们想喊叫却知道不会被听见,只能面面相觑地干瞪着眼,等雨停歇,天已渐亮,要拖着乏累的身子去田里学干农活。
女同学忍受不了缺油、少菜、孤独煎熬的农村日子。没多久,托人介绍离开了奉贤,嫁给了一位军人,去了长三角的一个三线城市。沈翠英被一个人“扔”在庙里。
她天生是个乐天派,会调剂生活、也善找乐趣。与女同学相处日子里,不知谁受谁影响、谁学的谁样,师范毕业生薪水微薄,远离家庭独立生活,日子的艰难用不着絮絮叨叨的,常常因为节约,萝卜干就白饭,肚里油水奇缺,往往一顿要吃近一斤米饭。她思考着,要改变生活,就要学,学一切有用的技术和诀窍,而从农活中找出路最靠谱。
人际交往真是奇妙的事。这位甘于吃苦、勤于钻研、善于学习的上海女教师,是一点一滴被奉贤村民、百姓认识、赞赏并刮目相看的。童年、少年时刻记的烙印,宛如人的血型,无法改变。沈翠英待人礼貌,善于讨教。她察觉到,城里人如果没真本事,农民们会看不起他们。人民大队给了沈翠英约两张长桌大小、约七、八平方的菜地,沈翠英学着种了些鸡毛菜、茄子,改善自己伙食。祠庙门前有一条河浜,水流潺潺的,沈翠英不用别人教,尝试制作钓鱼工具,土法上马去垂钓鱼儿。也许运气好,也许心灵手巧,有次试手,鱼儿居然上钩了,或许太激动缘故,沈翠英用力一甩,一条不轻的鱼直接被抛到了河边农舍屋顶上,成了当地农民茶余饭后的佳话:“小姑娘真行,想得出办法.....”人们的惊讶不约而同,更多的目光向着沈翠英袭来。
之前从未接触过农田活,却把插秧农活做到了极致。有次沈翠英学插秧,脚没踩对地方,不慎把老农刚栽好的秧苗踏倒,老农可不讲情面,骂骂咧咧了起来。沈翠英自责,内疚,心想,关键在自己还没融入农民行列中、与他们打成一片,农活干不来,缺乏技术,就会被人看轻。她仔细观察、用心揣摩农民插秧姿势和手中技巧,发现里头学问大着呢。古书里曾这样诗意插秧:手把青秧插野田/低头可见水中天/六根清净方为稻/后退原来是向前。再联系眼前现状,老农娴熟技巧让人不得不折服:他们左手握着秧苗,像发牌一样,右手精准地捏住六根青秧,左中右各插下两柱,边插边退、眼睛手势那个娴熟精确让人就是佩服:不用划什么线,秧苗却整齐笔直地排列于田头。反复循环地操练,沈翠英内敛里透出的好胜心显露了,她插秧很有样子,既快又齐,让人们纷纷赞叹。公社曾举行的一次农民插秧比赛,沈翠英初生牛犊不畏虎,与当地老农民们“技术比武”,名次很是靠前。奉贤人民真是纯朴和大度,对这位来自上海城里、与农田活八杆子没沾过多少边的女教师谦虚好学、熟练插秧的好成绩,毫不吝啬地予以表扬。江海公社田头高音喇叭里,沈翠英的通讯报道事迹,与阿富根谈家常的声音一起,响彻四方,让更多人刮目相看,直到今天,已经改了名称的原江海一带的老百姓,还在指指点点地说着沈翠英当年的不凡以及后来的壮举。
当时,城里按人均分配油票,每人也就二、三两而已。奉贤乡民对这位教师心存好感,周围很多人都送来城乡都极稀缺的菜油票子,这家三两、那家半斤,沈翠英感受着浓浓的纯朴民风,谢意无尽,却难以推辞得了人们的相赠,因为大家都是真心的,月积日累,看到了沈翠英对教育事业的付出和爱心。几乎每个月,她总会收到好多的菜油票子,有次竟多达16斤。遇到当地的合适节气,农民们拷浜捕鱼,大家会纷纷把自己名份里的一点鱼,不约而同送给沈翠英,说是尊师重教可以,说是对她举目无亲照顾也行,说是奉贤民众不忘先辈遗训,对有德行的好人礼待似乎更说得通。她用于洗浴的一只大木盆,常常被农民送来的河鱼堆得满满当当,百般谢绝根本无济于事,她说这怎么吃得下呢?热情的大嫂阿姨还教她怎样腌制鱼干,“自家吃勿特,带回去让爷娘吃.....”说者无意,却刺痛了沈翠英心内的柔弱点,她别转身,不让好心人看到泪水。从奉贤坐公交回上海,要换乘3辆公交、西渡摆渡过江,想到奉贤那里的农民兄弟姐妹这么热情,沈翠英回到家,忍不住会讲给母亲和弟弟妹妹听,深深地记着那份不求回报的情。多年后的汶川地震,她那惊人的举动是否与此关联,应该是社会学家研究考量的话题。
奉贤的另一件刻骨铭心事情,也是清晰得如同昨天发生一样:她听说当地有位农民老太太,膝下无子女,生活凄苦。就想去看望一下。那天,她踩着自行车,沿田间小路,向老人家方向骑去。地上很湿,田埂路狭窄,一阵大风刮来,沈翠英连人带车被吹落到约一米多深沟里。白天路人很少,摔得十分突然,人卡在沟内无法动弹,回过神才觉得钻心般痛,再一看自己左手,发现整个不见了,因为痛过了头,怪怪感觉爬上了心头,后来知道这叫“脱臼”。田埂上正巧有位赤脚医生背着药箱经过,看到这幕,一时也不知怎么施救才好,一个人根本无法把沈翠英从沟内扶上来,愣了片刻,赤脚医生急中生智,拔腿奔向附近民宅,叫来好几位身壮的村民,合力把沈翠英抬上田埂小路,看她脸色痛苦惨白,有热心人用自行车充当救护车,向几公里外的县中心医院用力踩去。到医院挂急诊,几位医生围拢会诊,看了摔得这么痛苦的症状,商量半天,决定土法上马:几位医生分别站在沈翠英四周,一位用脚踩住她的左膀上端,一位使劲按住右手。医院条件极其简陋,做骨科手术也不回避窗口门外站着这么多围观的群众,这罕见的“脱臼”怎么治得了?观看的人七嘴八舌、医生们神情凝重,主治医生在众人关注下,捏住沈翠英严重错位的手,用力一拉一伸,只听“窠擦”一声,巨痛使得沈翠英虚脱、汗水湿透,几乎要昏厥,边上人都舒了一口久久悬着的气,稍稍地放下心来。时隔多年,沈翠英感激语气依然无法散去。问她现在遇天气阴寒,有后遗症吗?她下意识动了动左胳膊,说,丝毫没有任何感觉,像没摔过一样。奉贤有这么高明的医生,有这么多急人所难的好人及时出手,自己要谢的人太多太多……要是遇庸医或动不动开刀手术的医生,要是没有热心人的无私救助......还不知什么后果呢?
二、冠名:“尚慈翠英小学”
“情怀”二字,有点铺天盖地味道。其实,这是一种奢侈品。
从教20多年的沈翠英,1991年下海经商,担任过一家企业办公室主任。她用经商所得买下了两套住房,房子在慈云街,一个叫亚都国际名园的地方。这套引人注目拍卖的住房有147平米,原本已租给了一家公司,每月租金8000元,而沈翠英当时每月退休工资仅两千元不到。拍卖当年,房价已飙升了好多倍。“老实说,我从来没见过400万元是什么样子,今后应该也很难赚这么多钱。但是一想到国家有这么大灾难,我应该做点什么……”沈翠英说,地震之后,她立刻向上海市红十字会捐了2000元,儿子也捐了10000元,但是她认为这些钱还不足以表达自己的心意。后来看地震消息报道,她得知,四川安县桑枣中学因为花了40万元加固校舍,全校2221名师生在地震中无一伤亡,创造了奇迹。这位叶姓校长超前意识和对学生的大爱,让沈翠英极为感动。经过慎重思考,她决定捐掉自己一套房子,在灾区造一所至少能抵御7级以上地震的学校。沈翠英说,她2001年购买这套房子时花了100多万元,现在房子升值到450万元,参加赈灾义拍很值得,自己只不过是把升值的那些钱还给国家罢了。
熟悉房产行情的人说,当年450万的市值,现在已超过1700万还不止呢。为什么是慈云街这么动听名字里的地方,走出这么一位慈善好人?为什么徐汇区被中央某机构誉为首善之地?沈翠英说自己从没有想过这个问题,自己做得还远远不够。
儿子和儿媳妇对沈翠英的决定十分支持,他们同声共气地忙碌起来:不仅陪她一起前往拍卖公司签订委托协议,还表示如果400多万元不够造一所学校,他们可以再贴钱。但是沈翠英一直没有把这件事告诉母亲和兄弟姐妹。沈翠英说,在所有兄弟姐妹中,她生活过得最好,儿子还是一家公司董事长,经销一款叫“天使园”的牛仔品牌风靡上海,最鼎盛时,全上海有150个门店。但是她自己的姐姐和姐夫长期患病,一直住在15平方米的一居室内,弟弟在菜场值晚班,一个月工资只有1000多元,而自己高龄的母亲平时很节俭,自己做家务不请保姆。“我想他们总会理解我的。”沈翠英说,她将用自己的退休工资和积蓄来补贴亲戚和妈妈。
沈翠英捐赠的450万元找到了婆家——都江堰柳街小学。“尚慈翠英小学”名称,是由上海教育界老领导袁采建议确定的。学校建成后可容纳18个教学班,810名学生就读。沈翠英主意很磁实,要把学校工程质量放在第一位。她采纳知情人士建议,要求校舍建造时,让每平方的钢筋量从90公斤增加到110公斤,使建筑可以抗击9级地震。沈翠英延请桑枣中学叶校长作为工程监理,保证施工进度和安全质量。承担任务的中铁24局工人们早就被沈翠英的义举感动。施工中,“上海奶奶”几次来工地,带来大包小袋的下酒菜:鸡翅膀、鸭胗肝、花生米等,“犒劳”日夜奋战一线施工的工人们、还下厨为大家改善伙食。沈翠英的到来,是无声的动员和感召。沈翠英的举动传遍都江堰地区,她的大幅肖像画矗立当地街头,成了爱心涌动、一方有难八方支援的标杆。都江堰市灾后重建的对外开放展示仪式启动,时任市委书记陪同沈翠英坐上专门安排的直升机,俯瞰都江堰全貌。她常常被当地热情的人们认出,偶尔到饮食店或理发店消费,被素未谋面的市民抢着付了钱,她想拒绝人们好意,却很难如愿。某种程度上而言,沈翠英不愧是上海形象代言人,上海因有沈翠英这位爱心志愿者,让城市变得声名远扬。都江堰景区作出规定:每年5月12日地震纪念日前后各一个月内,上海旅游者到当地,凭个人身份证,可免费出入任何景区。这不得不说是沈翠英巨大的人格力量所起的关键作用。
尚慈翠英小学落成典礼,沈翠英也动了心思,她让自己儿子儿媳和孙子孙女们系数到场,感受灾区民众对上海援建爱心工程的真心回聩。提起这一场面,沈翠英抑制不住内心激动:可容纳3万人的都江堰九州体育场,这天人山人海,都江堰被庄严、神圣氛围浓郁裹围着,沈翠英登上体育场主席台,面对操场上几万名与会者,用宁静心绪、平实质朴语气讲述了自己为灾区所做的点点滴滴,黑压压的操场上、主席台两旁硕大的屏幕上,被感动了的都江堰人们,情绪相互感染、热泪盈眶、哭声一片……当天,是都江堰历史上绝无仅有的一天:万人空巷、一票难求,因名额所限,当地连中学校长层面都无法获取这天进入九州体育场的入场券……
有“诗乡”之称的都江堰柳街,尚慈翠英小学闻名遐迩。学生们自发围住“上海奶奶”,溢于言表。沈翠英让学校与上海徐汇区汇师小学结对,使一批批师生来到上海学习交流,开阔视野,提升教学水准。目前,这所爱心小学已位列当地教学质量的排行榜前几位,深获好评。
在对地震灾区实地考察后,沈翠英决定还要为灾区人民做些力所能及的事。她向上海市慈善基金会提出成立“沈翠英专项基金”,募集各方善款,为灾后重建、帮助困难群体做更多的事。她的义举得到了远远近近各界有心人士的大力支持。
2012年,“上海奶奶”沈翠英百忙之中来到上海市慈善基金会,代表上海聚爱实业有限公司捐出12万元,充实上海市慈善基金会“沈翠英专项基金”。
在“聚爱公司”成立之初,她就承诺将企业利润30%捐入上海慈善基金会沈翠英专项基金,用于资助都江堰贫困儿童就学。
“地震后我和婆婆前后三次去了地震灾区,越来越觉得光捐房捐钱并不能解决所有问题,应该把‘输血’改成‘造血’,帮助当地企业恢复生产,打开上海市场,才能让企业重新焕发生机。”沈翠英的儿媳施艳这么说。
为此,一家人抵押了当时仍在居住的唯一一套住房,拿出400多万元帮助当地工厂恢复生产。聚爱公司2008年8月开始筹备、9月份正式启动运作,公司主要业务就是在上海推广都江堰的特色农副产品。
第一年为了推广都江堰“红心”猕猴桃,公司投入了一百多万元做广告。第二年,又投入五十多万元,但依然亏损。第三年,沈翠英换了思路,“我花两三万元,请上海市民免费品尝猕猴桃。”沈翠英向顾客们赠送“猕猴桃券”,希望用实实在在的好味道打开销路。虽然做猕猴桃生意沈翠英亏了很多钱,但她兑现承诺一直捐钱:每销售一箱,捐1.5元,真是一诺千金啊。
走进“上海奶奶”并不很大的门店,看到三面橱柜里整齐地放着各种商品。门店后就是聚爱公司办公的地方。公司员工几乎都是志愿者:一位计算机操作人员、几位退休人员。全国各地想要通过“上海奶奶”献爱心的人,都可以通过聚爱实业公司买到都江堰的猕猴桃。
沈翠英成了猕猴桃专家。她坦言,自己现在压力要比当初捐一套房子大,“当年捐房子,我有这个能力,现在经营企业,受到争议,事情也不容易做。”但她没有丝毫后悔,“那么多人支持我,我坚信自己慈善之路,我不在孤军作战,支持自己的团队和好心人很多,我们打造出的产业链已经有了明显的业绩。”
聚爱公司成立后,不少人开始质疑沈翠英做“慈善”的动机,并称她这两年赚了不少钱揣到自己腰包,甚至有人说捐了一套房子,赚回了两三套房子都不止……对于外界质疑,沈翠英回应说:“如果企业有盈利,30%的利润将会捐入慈善基金会专项基金,帮助解决当地孤儿上学等问题,70%用于扩大再生产和公益活动,我们每卖掉一枚猕猴桃,都会给果农补贴5分钱,参与我们公司的这些股东都不图回报,我更不求回报,让社会知道我在做什么就可以了。”
沈翠英与都江堰猕猴桃有不解之缘:一诺千金地做出承诺,坚持十多年,每销售一枚,贴补当地果农5分钱,每箱1.5元。迄今已累计向上海市慈善基金会捐款96万元。两项相加,沈翠英当年成立的上海聚爱实业公司已负债累累,艰难前行。但她依然坚定地表示要把慈善之路走下去。
蓝天下的至爱活动,庆贺上海奶奶和她担任法人的聚爱公司成立十周会应该是主题,会上透露一个消息让人不安,“不能让救灾人成为灾民”的话语里,传递出什么信号呢?原来,在都江堰,猕猴桃果子成熟期间的前后,有些无良市民,看到沈翠英这么慷慨无私地为灾区大把撒钱,不法的眼睛盯上了慈善的她。沈翠英按当地的惯例,聘用一个农民为自己看护果园,哪知这人却监守自盗,偷走成熟果品慌张回家,途中车祸死亡。家属却将聘用他的慈善奶奶告上法庭,要求赔偿死亡费用76万。面对这突然情况,沈翠英被卷入了烦人的纷争里,无法解脱。这个旷日持久的法律事务,虽说还没水落石出,沈翠英总觉得憋屈。诚如林子大了什么样的鸟都有一样,希望讹诈谋取不当利益的人,幡然猛醒,悬崖勒马。裴律师掷地有声的话语依然萦绕着耳际:我们要为蓝天下的至爱扫清障碍……同时也呼唤善良要添一些锋芒,坚决不让恶意的人有空子可钻。
沈翠英的慈善之举感动着身边人、团队及跨系统领域的人。这是她出席上海一个健康爱心俱乐部时的合影。人们被她矢志不渝的奉献精神感染,久久围住不愿离去,希望沈奶奶保重身体,既让慈善添翅膀,更让善良增锋芒。著名律师裴先生说,要为沈翠英蓝天下至爱道路扫清障碍。慈善需要更多人协力同心,同声共气。
上海建安进修学校杨一民校长,带领学校师生,向蓝天下至爱的庆贺活动捐献爱心款项。当天,杨校长本人就捐出2万元。他说沈翠英的人格力量是我们的风向标,比起她,这点不算什么。
如今,沈翠英将捐款的目标渐渐放到更需要帮助的个人和家庭上来。她先后为孤老和白血病儿送去整箱猕猴桃。几年来,这位“上海奶奶”的慈善义举已经赔了300多万元。在沈翠英办公室里,她捐赠老人们的3000箱猕猴桃证书,被随便地卷起,放在电脑主机后面。小朋友的画作”上海爱心奶奶“画技还不怎么成熟,却被沈翠英放在办公室醒目的地方,她笑着说,虽然画得有些走样,还是要鼓励小朋友一下。他们爱上海奶奶,我也爱他们啊。
三、追求:慈善的永远
沈翠英今年已经72岁。“无论如何,慈善这条路我这辈子是要走到底了。”
好人总有好报。2009年,中央电视台录制一档关于慈善、名为《中国梦》的节目,沈翠英是片中10名访谈人物之一。潘石屹出现在录制现场,见了沈翠英,说自己很小失去妈妈了,说罢拥抱了一下沈翠英。节目录制尾声,出意外了,鬼使神差,情绪太投入,事迹太动人,沈翠英穿着新的印花两用衫,专注讲述故事,变换场景时,忽然一脚踩空,从9级阶梯高处摔下来,让全场一片混乱。她只感到眼前一片糊涂,从不离开的眼镜也不知掉在哪里。台上台下人员,呼涌上前,关切“上海奶奶”是否受伤,伤肯定不轻。时间已是深夜,许多贵宾从天南地北云集,前期已耗去大量成本。沈翠英在人们涌来之际,下意识嚷着,当心当心我的眼镜……如果这时眼镜被踩坏,再拍摄,完全不可能了。真是万幸,沈翠英离不开这副眼镜,也没有备份。这眼镜像知道她心思似的,远远贴在录制现场角落边,没被人们散乱的脚步踏坏,沈翠英揉着胳膊及腰侧隐约疼痛,戴好眼镜,录完了节目最后部分。等完工时,她像散了架似的。觉得天旋地转。导演紧张得冷汗连连,事后惊怵不已,假如沈翠英当时摔伤,这个节目可能功亏一篑,如报废,导演说那我肯定活不下去了……这话不是开玩笑说的,因为是重大选题项目。事故延期了的录制现场,凌晨三点光景才收工。虽然伤痛开始发了出来,沈翠英却坚持不让节目组送自己上医院,硬撑着按原订机票登机时间飞回上海。苍天福佑她这位天底下罕见的好心人:系在她腰后的扩音装置巴掌大、寸把厚,摔落时成了护身符,阻挡了舞台上的锐角,沈翠英为做节目专去购买的这件新衣服,腰间摔破了一个洞,却保护了身体,沈翠英想想也后怕,自己摔伤倒也算了,影响已经花了大量摄制成本、造成节目报废,这责任太大了。沈翠英衣橱内这件独一无二的衣服,她几次都不舍得处理……还有更无法解释的事,让沈翠英一直无法解释:原来她的腿上,患静脉曲张,皮肤里青筋突出,寻医求药,看过多次医生,用药不少,治疗效果始终不明显,忙前忙后地专注心心念念的慈善工作,心无旁骛,无意中与友人交流,卷起裤脚一看,她自己也乐了,原来蚯蚓般蜿蜒暴突的青筋丝毫踪影都不见了。与她同龄的一些人惊讶不已了,询问原因。沈翠英也说不清原因。她让笔者看了看腿脚原来患病部位,果然不见任何异常。看着她单纯清澈的眼神,只能以好人好报解释了。
一位远在山东大学从事研究的学者听了沈翠英故事感慨说:沈翠英白手起家,追求慈善,朴实并永远……人的差距真是如此巨大,当今那些处心积累、不择手段的敛财行为司空见惯,在这浊气笼罩的巨大雾霾中,这真是一抹阳光,光束虽细,但却带来极光,温暖人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