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场 . 医术仁心托起美丽“双峰”

关于作者 分享 返回

医术仁心托起美丽“双峰”

作者:林楣 发表时间:2019-03-19 点击数:128

乳房,女性万种风情之处;乳房,母亲养育儿女之田地;乳房,却又是许多女性的痛苦之源。因遗传、环境、作息、情绪、饮食等因素,近年来,乳腺疾病呈高发趋势。2018年,全球乳腺癌的新发生数约208万,乳腺癌的死亡人数约62万。而5年前,新发生人数在170万左右。中国已成为乳腺癌增长较快的国家之一。


秦悦农,一位与“乳房”打交道20年的乳腺癌专家,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龙华医院中西医结合乳腺科主任,世界中医药学会联合会乳腺病专业委员会副会长,中国中医药促进会乳腺病专业委员会常务委员。他一手拿手术刀,一手抓中草药,擅长中西医并用诊断治疗各类乳腺良恶性疾病,为国内少数中西医技术兼具的乳腺科医生。



悦农——猜想他家父辈应务农。其实不然,其父是工程师,母亲是医院营养师。因母亲的关系,秦悦农呱呱坠地至牙牙学语至蹒跚学步至进学堂,6年,多在医院里度过。父亲学石油化工,远赴东北工作,一走十年。家有两儿,母亲精力有限,便将小儿悦农放在了医院的托儿所里。


睁眼白大褂,闭眼白大褂。儿时的秦悦农差点以为全世界的人都穿白大褂。儿时的记忆镌心铭骨,条件反射般铸成了悦农的伟大理想——长大一定要当医生!一来母亲工作时,病人尊称她沈医生,那崇敬的眼神……超有感觉;二来悦农有一双“不寻常的手”——修长灵巧,在后来成为医生为病人开方子的日子里,得到过无数女病人的赞美,这还是其次,主要是这双手在学堂里为小悦农争得过无数荣誉:手工课蝉联榜首!


18岁那年,秦悦农的人生目标愈加清晰:要做一名外科医生。在手术台上“织补”,那手工活定是不一样的感觉,他确信。


1988年,秦悦农考入上海第二医科大学医疗系临床医学专业。1993年,分配至上海市虹口区中心医院(1994年更名上海市中西医结合医院)。在工作最初的4年里,与秦悦农同时进入医院的小伙伴有不少辞了职,都去做医药代表了。在巨大的利益诱惑下,他们交了工作合同违约金,头也不回地走了。秦悦农能理解,毕竟,他苦干一年,也未必有医药代表一个月挣的多。挣了钱,小伙伴开私家车邀他去五星级酒店开眼界,秦悦农是羡慕的,也动过心,可是翌日,穿上白大褂,他又“心静见真佛”。


喜欢!喜欢这身白大褂。无影灯下,他的呼吸与他或她在一个频道上,他们共同感受病痛、感受生命、感受希望。是,每治愈一位病人,他都能触摸到最温暖的幸福。


白大褂.JPG


他坚定地在这条道路上一路向前。


在中西医结合医院工作的13年,他都是在外科干的,一把刀,除了骨科、脑外科、妇科、五官科、眼科等特殊科室不参与,其他人体部位他都做过“手工活”了。



这13年,秦悦农经过了大外科——普外科——乳腺专科三个过程,非常幸运,他得到了三位名医大家的点拨引领。尽可能地汲取西医之所长,为秦悦农最终定位于中西医结合乳腺科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金志成,原第一肺科医院主任医师,后任第一人民医院胸外科主任医师,退休后返聘于中西医结合医院。金志成被誉为“肺大王”,在针刺麻醉下进行肺叶切除手术是他的绝活。当年尼克松总统访华时,曾在肺科医院现场观摩了金志成的一台手术,赞叹不已。金老对悦农说:“要真心对待你的每一位病人。我们要站在病人的角度想每一个细节,也要站在专业的角度权衡每一个利弊。”这是金老的原话。秦悦农至今镌刻在心。他说:“金老教会我的是植根于心的职业精神,那就是病人永远是第一位的。”第二位是潘铨教授,老人已去世。他曾是周恩来总理治疗小组的副组长。秦悦农跟潘老的时候,潘老已七十多了,自己很少动刀,所以,常常是秦悦农主刀,潘老在旁指导。后来,医院有一个出国进修的机会,秦悦农请潘老指点去学什么专业较好。潘老说:“去美国不要学习肝癌手术,这是中国人的多发病,美国人的少发病,他们技术不一定比我们好。你去学乳腺癌和甲状腺癌的手术。这两种病在中国已呈上升趋势,且在美国也是多发病,你去学他们的先进技术。你一定要看看他们的保乳手术。”当时,国内乳腺癌手术主要采取切除乳房的根治术或改良根治术,而欧美发达国家保乳已是主流了。潘老的远见为秦悦农的从医道路重新定位。


第三位便是美国麻省大学医学院副院长M. Wertheimer。这位院长古板得很,哪位学生学啥科,便只能在这个科室转悠,绝不能转到其他科室去,且不能上手术台实践。这位院长却也“性情”得很,在第一次交谈中,得知秦悦农所在的医院竟然在上海虹口区提篮桥,他“呀呀呀”地大叫,泪水夺眶而出。原来院长是犹太人,知道中国,知道上海,也知道曾为犹太人打造庇护所的提篮桥,他一把拉住秦悦农的手,亲热得不得了。啥也不说了,咱就是亲人。亲人自有亲人的待遇,批准秦悦农可以在乳腺甲状腺科以及乳房整形科两个科室学习。当天下午,院长就带着悦农进了手术室,并告诉护士长,允许这位中国医生观摩任何手术,适当的时候可以手术实践——在美国,法律并不允许,但是他会承担这个责任。手术台上的实践,对秦悦农是革命性的改变——首先是理念上的碰撞,病人需要人文关怀,医生不仅是手持冰冷器械的手术者,还是治疗伤口的心灵理疗师。人文关怀的作用未必能以量化指标的形式体现,但其所发挥的作用不可估量。第二就是手术的规范化。比如,递手术刀的方向、手势;比如,缝合一个伤口究竟该几针?而非随心所欲。第三个碰撞就是对乳腺癌病人而言,保乳术与根治术或改良根治术的区别在哪儿?二者的治愈率、生存率相差多少?在美国进修的最大收益,就是秦悦农乳腺癌保乳手术的技术得到了极大的提升。2000年回国后,他做了中西医结合医院第一台乳腺癌保乳手术,非常成功。


积年修炼,医术稳步提升。最关键的是,扎实的西医手术技术为秦悦农之后转型到中西医结合乳腺科铺设了“西医手术”这一轨道支撑。


但是,这只是其中一根轨道。双轨并行,列车才能更稳定地行驶。事实上,参加工作的前10年,秦悦农了解的中医知识只是皮毛中的皮毛,初窥中医门径则是后16年的事。


1994年,医院更名为上海市中西医结合医院,秦悦农开始接触中医。院方请来一大批老中医坐诊,秦悦农跟着抄方,在直观感受中,他开始死记硬背常用的中药名及其药效、搭配。但是,这种学习,表不及里,不能“为其所用”。


中医由表及里,是因沪上名中医陆德铭教授。


要说陆德铭,还得提一下秦悦农的专家门诊。2002年,秦悦农在中西医结合医院申请开设了乳腺专科门诊,希望在十年的普外科经历之后能在专科深入发展,同时希望能够将美国进修的成果在实践中发扬光大。然而,事实远没想象的美好。专科门诊开设的那年,秦悦农32岁,尚不是“专家”。患者判断专与不专,首先依据的是医者的年龄与名气。当年,秦悦农这两者都欠缺。结果,开张那天,只来了两位病人。医生最喜欢的就是门庭若市,门可罗雀是最无情的打击。之后,病人数量虽有增加,但也不多。有些病人来看病,但不愿意让这位年轻的医生做手术,不信任呗!虽有挫败,但秦悦农并不想回头,他坚信乳腺癌保乳手术,同时辅以中西医结合治疗是最佳方案。这时他脑子里跳出一个人,那就是陆德铭,上海中医药大学教授,龙华医院中医外科主任医师,上海中医药研究院院长。陆德铭教授大概是上海看过乳腺病人最多的医生,每个星期接诊乳腺病人五百多人。秦悦农本就知晓这位沪上名医,但感受陆教授的威力却是从病人的口中。病人在秦医生这里挂号看病,嘴里却不停地提起“陆医生陆医生”,这让秦悦农心痒难忍。陆医生究竟有何法宝,让这么多的病人念念不忘?我一定要见到他!


回家后,把这事给在医疗界扎根的妈说了,老妈心有余而力不足,说,我也不认识陆医生啊!同在饭桌上吃饭的大律师哥哥看到弟弟愁眉苦脸,就冥思苦想,真是巧,他有个十年同窗姓陆,父亲是有名的中医,但不知是不是陆德铭?哥哥说,待我打听回来再作安排。次日,哥哥来了消息,说,真是陆德铭!悦农兴奋得差点扔了电话。他喜上眉梢,却又忐忑不安。陆教授肯见我吗?见了,肯收我吗?肯带我吗?一连串的自问,他辗转难眠。


见了秦悦农,陆德铭未动心。来求见求学的年轻医生多了去了,但能学成的不多。中医苦啊,得有定力。其实,当晚,陆德铭心情是矛盾的。秦悦农是西医出身,带起来费劲,尤其是私下拜师,并无“名分”。碍于自己儿子同学的面子,暂且让这后生留下吧……待吃了苦头,他必知难而退!


秦悦农跟陆德铭怎么学呢?老花头,抄方子。陆德铭给人搭脉开方是“唱方(口述)”,秦悦农就在旁边“抄方”。就是老师嘴里报中药名,徒弟在处方单上要飞快地写下来。陆德铭想用这一招吓退秦悦农,如果你跟不上老师的进度,药名写错或者“一听三不知”,老是干瞪眼,几次下来,自己也要难为情的。然而,这个小算盘失算了。


第一天,秦悦农抄方飞快,且无一错。陆德铭暗暗吃惊,不由欢喜。笔迹娟秀,字体工整,待人接物得体,最关键的是一二百味常用中药名他无一写错,连别字都没有!陆德铭有点改变想法了。这个后生毕竟是学西医出身的啊,能做到这一点,说明他的确是喜欢中医的。可以“带一带”,试试看。


自2003年开始,这一带就是15年!虽然秦悦农入陆氏师门不算早,但是跟师侍诊时间却最久。在2004年秦悦农参加上海市高级“西学中”研修班时,正式拜陆德铭教授为导师,取得了真正的师徒“名分”。陆德铭不仅让悦农扎扎实实在中医的海洋里苦练基本功,系统地学习了中医理论知识,还将悦农从中西医结合医院带到了以中医见长的上海市中医药大学附属龙华医院,从一个仰视他的学徒娃带成了龙华医院中西医结合乳腺科的带头人!15年来,陆德铭教授在外坐诊,秦悦农接送老师15年,风雨无阻,即使“西学中”毕业后,即使成为科室的领头羊,他也不改角色,一心一意做好抄方人。在这块土地上,秦悦农将乳腺癌西医规范治疗与中医扶正祛邪有机结合,使乳腺癌以及其他乳腺疾病的治愈率大幅提高。



以病例佐证中西医结合治疗乳腺疾病的优势。


2014年夏天。秦悦农正坐诊于专家门诊,门口颤颤巍巍走进一老太。面容憔悴,身形佝偻,搀扶她的中年妇女亦愁容满面。一问,老太已八十高龄,龙华医院是她来的第四家医院,之前三家医院都不肯收她。为啥?老太患乳腺癌已确诊无疑,手术治疗是最佳方案,可老太安装了第三个心脏起搏器,且伴有其他疾病,手术风险很高。


秦悦农对老太的发病部位进行手诊,一看,肿块已非常大,高高隆起,皮肤几乎溃破。平日又痛又痒,老太痛苦难忍,时常抓挠,全是血印,乳腺癌已严重影响了她的生活。家人一筹莫展,四处求医,无果。今日,她们抱着试试看的心态寻到秦悦农这里,如果秦医生说“不能手术”她们就彻底死心了,打算回家等待命运的安排。


面对这位曾被三家医院拒绝的病人,秦悦农是矛盾的。他知道,前三家医院拒绝老太不是没有道理,身形极瘦的老太若被切除乳房,心脏起搏器就没有了依托,那么手术再成功也没有意义,因为生命随时都有可能因心脏停止跳动而结束。那么,怎么办?


老太的目光几乎是祈求的,抓着秦悦农的手用足了全身的力气,这是她生命的最后一线希望啊。秦悦农咬咬牙,决定先将老太收入住院,再细研治疗方案。他并没有十足把握,但是,胸腔里有一股子气,那是为医者的仁心。秦悦农后来说,老太混浊的目光并不清澈,却透着善良朴实。秦悦农能够想象她受尽病痛折磨的样子,定寝食难安,否则不会瘦得脱形。


老太在做了常规检查后,秦悦农根据检查结果马上联合心内科、麻醉科等多科室专家做综合评估。各科专家给出的建议一致——谨慎手术:他们认为病人年老体弱,手术的风险太大;再者,现在医患关系并不尽如人意,若有后果,主刀医生将背负一辈子的负名,承受巨大的压力。


秦悦农是犹豫过的,在会诊后,他拿着治疗方案打算与老太及其家人作进一步沟通说明。但是,在病房门口,他听到了这样一段话:妈妈,我们一定要相信秦医生。他怎样讲我们就怎样做。所有医院都拒绝我们,只有他收了我们。如果不能手术,那他也是尽力了。我们还是要感谢他!


秦悦农一下子怔住了,脚步无法挪动。他不会因这句“感谢”而轻易操作一台没有把握的手术,但是,如果看到希望,为什么不能努力一下呢?


如果手术成功了呢?他托起的不仅是老人曾经哺育子女延续生命的美丽而伟大的乳房,他托起的更是对生命的尊重,托起的是一个家庭的幸福和快乐!


秦悦农决定做!他坚定信心,再次与相关科室紧急会诊磋商,仔细考量综合分析,认为可对老人采用扩大切除肿瘤部位、保留并加固安装心脏起搏器部位胸壁的方案。手术方案细化到麻醉药的剂量、抗凝血药使用的时间……最关键的是主刀医生拿捏手术刀的轻重、切除肿瘤的部位须毫厘不差,因为仅一肌之隔的就是心脏起搏器。


在充分准备之后,手术开始。


30分钟!屏气凝神,完全忘我的战斗。高超的医术、成熟的心态,对病人和生命的尊重,种种的情绪糅合在一起。


手术成功!


全神贯注.jpg


术后,秦悦农采用中西医结合的治疗方法,针对老人体质及心脏疾病的特殊情况,阶段性调整中医处方。四年了,老人恢复得很好,2018年的夏天,还精神抖擞地自己来医院看病配药。


秦悦农说:“多科室精诚合作是手术成功的保障,中西医结合是这一病例获得初步治愈的关键因素。”


这个病例对秦悦农触动很大,“不弃开刀,不急开刀”,虽是医生嘴上常挂的,但在实际治疗中,不是都能做到的。因为病人万千,病情也万千,不是所有治疗都能完全按照医生合理的治疗方案实施,可能有时在家属和病人的催促下就“急着开了”,也可能因医生怕担风险和责任就“放弃开了”。没有对与错,可能只有是否“最佳”而已。


这位老人的成功手术,给了秦悦农鼓励,他将“不弃开刀,不急开刀”,在心里捋了又捋,掂了又掂,其实这句话不仅是对医生医术的考验,更是对仁心仁术的考量。之后,医院还收进过一位肝硬化病人,因血小板太低,上了别家医院的手术台又被请下来,躺在车子里被送到了秦悦农这里。秦悦农一看,决定先中西医结合治疗,将血小板调理上去后,再手术。一个月后,这位病人成功手术。还有一位强直性脊柱炎病人,因为背脊佝偻,无法躺平,上手术台不能麻醉,也被其他医院退回,秦悦农也收下了她,在麻醉科的配合下,最终给她做了手术,解除了痛苦,后续仍然是中西医结合治疗。


这样的病例举不胜举,每每看到病人健康出院,他就特别高兴,他是为中西医结合治疗乳腺疾病成功率越来越高而有成就感。

 

 

成就感愈增,烦恼也随之而来。


现在,秦悦农每周有三个半天的门诊,两个全天的手术,科主任会议、教学查房、科室业务学习等又是几个半天,还有周末的同行交流、学术充电、专家义诊等等,属于自己的时间只有周末的一天或者半天。买来多年的躺椅,弃于墙角,总共使用不超过五小时。每次门诊,少则五六十人,多则七八十人。有病人从外地千里迢迢赶来,秦悦农不忍拒绝,就加号,一加就收不住了,月上树梢,诊室外还有人苦苦等待。


这与当年开专家门诊时的门可罗雀相比,可谓风生水起。然而,他的烦恼正在此。


如此计算工作量,是想说明,现在乳腺疾病患者大幅提高。不仅年轻化,还有不少男性患者。秦悦农急啊,这与生活方式、心理压力都有关系,认真对待乳房健康应成为现代都市人的一大生活课题。


有个女孩从16岁开始开刀,开到21岁,乳房上横一刀竖一刀,爬了四五条“虫”。秦悦农很想责问她的母亲,你这妈是怎么当的?孩子一天到晚吃快餐食品,你就不管一管?一对母女同来看病,两人每天捧着手机看到半夜一两点,生活作息乱七八糟!还有一对母子来看病,母亲没事,儿子倒有问题……还有钻牛角尖的人,已明确诊断其为良性结节,定期观察即可,可病人就是过不了这个坎,觉得乳房里长瘤就像装了定时炸弹,恨不能天天来医院,让医生宽慰安抚,那么手术将结节取出来吧,她又觉得是过度治疗,白挨一刀,不肯。等等。


让民众了解、预防,正确对待乳腺疾病,迫在眉睫!秦悦农急!


近十年来,秦悦农一直坚持参加各种科普活动,希望最大面积地将乳腺疾病知识传播出去。他想告诉患者究竟是“病”了,还是“没病”。作为科室领导,他也迫切希望全科医生在中西医诊治乳腺疾病上能有所突破和发展。他们定期学习国际国内乳腺疾病的最新理念和技术,同时研讨新发生的所谓“失败”(即治疗后复发或转移)病例,在不停的“反思”中提高总结。全科7人,平均36岁,48岁的他算老大哥,但他从不自居“老大”。因为除了他是西医出身,其他人都是中医出身,在中西医结合的道路上,他觉得,从来没有尽头,每个人在某个阶段永远都是学生。他们的目标是:科具特色,人有专长。


老一辈医者有言:儿女性情、英雄肝胆、神仙手眼、菩萨心肠。秦悦农与科室同僚常常共勉。这一标杆式的目标含两层意思,一是医术,二是仁心。医术无法一步登顶,仁心却必须全情付出。


科室集体照2017修改.jpg


年底,医院收入一位病人,办好手续,准备次日手术。可当天下午,她的术前报告却让秦悦农一惊——活动期梅毒。按规定必须经治愈方可手术。故与病人沟通,商量延迟手术时间。结果她语无伦次,眼泪汪汪。原来女孩未婚,这种“糗事”千万不能“曝光”。她求秦医生,随便说个不能手术的理由放她回家,待她自己找医院治疗,就是千千万万不能告诉她的父母。秦悦农点头答应,但是叮嘱她一定要抓紧治疗、尽快手术。翌日,一早从外地赶来陪护的女孩父母得知女儿因某项检查“不合格”而不能如期手术时,气得破口大骂,说秦医生良心坏了,把病人收进来赚床位费,水平一塌糊涂,这个“不合格”不能手术?早干什么去了!呸!什么专家!秦悦农一声不吭,不能解释,只能承受。科里两位小医生实在听不下去,想道破秘密,被秦悦农制止了。


目送骂骂咧咧的病人家属离去,秦悦农想的还是病人身上的肿瘤,再次悄悄叮嘱她尽快治疗、尽快手术!


这算委屈么?算,也不算。还有许许多多的“意外”和“秘密”,医生必须严守,即使背负骂名。秦悦农以为“契约精神”亦是医者的职业操守。


面对病人,医生唯有全心全意。这是高度的职业自律,几乎是一种本能的肌体反应,情感、言语、神态、技术。当然,这种自律非一日之寒,须经千锤百炼。


手术中.jpg


因此,在秦悦农眼里,乳房,不仅是手术刀下的病灶部位,她是灵动的,是美的象征,是生的希望,是幸福和快乐的源泉。于是,他用他的职业自律托起一对对美丽的双峰,他知道,他托起的是一个女人的健康、自信和快乐,也是一个家庭的和谐与美满。


就为这,为了能在手术台上多站几年,在每周仅有的一天休息日里,秦悦农开始练气功了!


这是职业自律——他认真说。

  关于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