弄潮 . 傅雷与家乡周浦的情缘

关于作者 分享 返回

傅雷与家乡周浦的情缘

作者:张志萍 发表时间:2019-09-19 点击数:80

“傅雷乃中国著名的文学翻译家、作家、教育家、美术评论家,中国民主促进会的重要缔造者之一。早年留学法国巴黎大学。他翻译了大量的法文作品,其中包括巴尔扎克、罗曼·罗兰、伏尔泰等名家著作。20世纪60年代初,傅雷因在翻译巴尔扎克作品方面的卓越贡献,被法国巴尔扎克研究会吸收为会员……”


2019年4月15日下午13点30分,周浦镇周欣社区剧场,伴随着音乐声响起,情景演讲剧《傅雷》正式拉开帷幕。这是浦东新区周浦镇继今年1月22日第一届“傅雷杯”上海最美家书征集展评系列活动启航式暨家书家风研讨活动后,作为“2019周浦傅雷十条”工作之一,围绕文化周浦、弘扬傅雷精神的又一重大举措。


情景剧《傅雷》2.jpg

情景剧《傅雷》


“江声浩荡,自屋后升起”


1908年4月7日(农历三月初七),江苏省南汇县周浦镇渔潭乡西傅家宅(现上海市浦东新区航头镇王楼村)传来一声震天的婴儿哭声,族中长辈根据孟子学说“一怒而安天下之民”,为刚出生的婴儿取名为“怒安”。1912年,傅雷随母移居周浦东大街六十号,傅雷在这里居住生活了15年,并度过他重要的青少年时期。


在傅雷15岁时,热衷于篆刻的远房表亲张愚石来傅家作客,怒安以此请他篆刻姓名章。表亲说姓名以单名为好。两人认为“怒安”两字,有“大发雷霆”之意,表亲提议以“雷”为名,如此,名和字相得益彰。傅雷听了,欣然同意,“傅雷”之名由此而来,而“怒安”也就成了傅雷的字。傅雷的笔名“疾风”、“迅雨”及书斋名“疾风迅雨楼”,也充分体现了他刚正不阿的倔强性格。


傅雷1920年(民国九年),考入上海南洋小学;1921年(民国十年),进上海徐汇公学;1926年(民国十五年),以同等学力考入上海持志大学;1927年(民国十六年)赴法留学。在法国,傅雷专攻艺术评论,对西方古典音乐和中西画论有很深造诣。1931年(民国二十年)秋,傅雷回到祖国,受聘于上海美术专科学校。


“赤子孤独了,会创造一个世界”


“即使我没有你的门第,我可是和你一样高贵。唯有心才能使人高贵;我尽管不是一个伯爵,我的品德也许超过多少伯爵的品德。”


——罗曼·罗兰《约翰·克利斯朵夫》


1931年10月,傅雷开始他第一部译著葛赛尔著《罗丹艺术论》的翻译;1932年到1933年,翻译菲列伯·苏卜的《夏洛外传》,1933年9月在自己出版社出版;1933年到1934年,翻译罗曼·罗兰德《弥盖朗琪罗传》,1935年9月商务印书馆出版……


傅雷对自己所著译的世界名著的要求是:不满意,必须重译!一遍不行两遍,两遍不行三遍,直至满意为止。其中《约翰·克里斯朵夫》,重译3遍!《高老头》,重译3遍!《贝多芬传》,重译2遍……他追求完美,可以说苛刻到了极致的地步。


1961年6月26日,傅雷在写给傅聪的信中说,“几个月来做翻译巴尔扎克《幻灭》三部曲的准备工作,七百五十余页原文,共有一千一百余生字。发个狠每天温三百至四百生字,大有好处。正如你后悔不早开始把萧邦的 Etudes(《练习曲》)作为每天的日课,我也后悔不早开始记生字的苦功。否则这部书的生字至多只有二三百。倘有钱伯伯那种记忆力,生字可减至数十。天资不足,只能用苦功补足。我虽到了这年纪,身体挺坏,这种苦功还是愿意下的。”


作为我国著名的翻译巨匠、文艺评论家、教育家,傅雷一生共翻译了三十四部外国文艺名著,其中巴尔扎克作品十五部,罗曼・罗兰作品四部,莫罗阿作品三部,弗尔德作品三部,梅里美作品二部,丹纳、菲列伯・苏ト、葛赛尔、罗素、斯诺、埃里克・牛顿作品各一部。其中巴尔扎克的《猫儿打球号》,傅雷于一九六五年十一月第四次修改并誉写,现已佚失。


一九五五年至一九五七年,傅雷以无党派民主人士身份出任上海政协委员,担任文学、新闻、出版小组副组长。他肩负重任,热心奔走于文学、音乐、绘画、出版界之间,深入调查研究,写下了《关于减轻大学生业务负担,保障青年健康问题》等34件书面报告、文章和提案。


六十年代后,傅雷以其研究与翻译巴尔扎克著作的卓越成就,被吸收为法国巴尔扎克研究会会员。他曾当选为第一届、第二届全国文代会代表,先后担任政协上海市第一届委员会委员,中国作家协会上海分会理事、书记处书记等职务。


《傅雷家书》,一面“忠实的镜子”


“第一做人,第二做艺术家,第三做音乐家,最后才是钢琴家。”这是傅雷在傅聪1954年出国留学时,对傅聪的叮嘱。


在傅雷短短五十八载人生中,从1954年1月18日送走傅聪不到二十四小时,他用蝇头小楷一笔一划写就的第一封信,到1966年9月3日去世前写的最后一封遗嘱,共写了347封信。现存有308封,遗失39封。顶真、细致的傅雷在每封信上都作了编号,每封信都再由妻子朱梅馥精心誊抄后作为底稿保存。不幸中万幸的是,虽然原信件手迹在那个年代抄家时被全部抄掉了,现存底稿是上海音乐学院清洁工打扫卫生时,在角落里看到一包用黑色纸包着的信件,交给时任院长贺绿汀,最终使《傅雷家书》得以重见天日——


1954年10月2日,这是傅雷写给傅聪的第一封家书。他在信中勉励傅聪:“人一辈子都在高潮——低潮中浮沉,唯有庸碌的人,生活才如死水一般;或者要有极高的修养,方能廓然无累,真正的解脱。一个人唯有敢于正视现实,正视错误,用理智分析,彻底感悟,终不至于被回忆侵蚀。我相信你逐渐会学会这一套,越来越坚强的。”


1955年1月26日,傅雷去信:“赤子之心这句话,我也一直记住的。赤子便是不知道孤独的。赤子孤独了,会创造一个世界,创造许多心灵的朋友!永远保持赤子之心,到老也不会落伍,永远能够与普天下的赤子之心相接相契相抱!”


1955年5月8日至9日,傅雷去信:“我自问:长篇累牍的给你写信,不是空唠叨,不是莫名其妙的 gossip(说长道短),而是有好几种作用的。第一,我的确把你当作一个讨论艺术、讨论音乐的对手;第二,极想激出你一些青年人的感想,让我做父亲的得些新鲜养料,同时也可以间接传布给别的青年;第三,借通信训练你的——不但是文笔,而尤其是你的思想;第四,我想时时刻刻,随处给你做个警钟,做面‘忠实的镜子’,不论在做人方面,在生活细节方面,在艺术修养方面,在演奏姿态方面。”


1960年8月29日,傅雷给傅聪去信:“我觉得最主要的还是本质的善良,天性的温厚,开阔的胸襟。有了这三样,其他都可以逐渐培养”。


1961年9月14日傅雷去信:“多和大自然与造型艺术接触,无形中能使人恬静旷达(古人所云“荡涤胸中尘俗”,大概即是此意),维持精神与心理的健康。在众生万物前面不自居为“万物之灵”,方能祛除我们的狂妄,打破纸醉金迷的俗梦,养成淡泊洒脱的胸怀,同时扩大我们的同情心。”


学艺术的人应该怎样对待艺术?怎样谈恋爱?怎样精打细算的过好每一天?《傅雷家书》娓娓道来。透过傅雷平实的文字,浓烈的家国情怀,和傅聪、傅敏谈人生、谈艺术、谈价值、谈道德。“翻译家死了,留下了洁白的纪念碑,留下了一颗蓄满着大爱的心。”诚如楼适夷在《傅雷家书》序中所言:“这是一部最好的艺术学徒修养读物,这也是一部充满着父爱的苦心孤诣、呕心沥血的教子篇。”


《约翰·克里斯朵夫》,人生道路上的一盏明灯


王树华,浦东傅雷文化研究中心主任。


上世纪60年代,在农村插队的王树华到大队文化站,看到罗曼·罗兰的代表作《约翰·克里斯朵夫》,爱不释手的他偷偷地拿回去看。因该书当时属于“封资修”,王树华为此还受到批判。直至1980年王树华到南汇文化馆工作,1983年看到《傅雷家书》,才知道《约翰·克里斯朵夫》的译者是傅雷,才得知原来傅雷的祖籍在南汇。后来在西傅家宅查到傅雷父亲的家谱,激动的他开始了和傅雷次子傅敏的接触。


从1997年开始,每逢双休日只要有空,家住南汇县惠南镇的王树华就辗转几辆公交,到上海南市文庙旧书交易市场淘解放前出版的傅雷译著初版本。到目前为止,初版傅雷译著已基本淘齐。因为喜欢,所以都是自己掏钱。“全国大概只有我一个人这么做了。”王树华说。


在筹建南汇区博物馆期间,王树华不仅与傅敏深度接触,更接触了国内傅雷研究专家。在全国傅雷文化研究专家和南汇人大、政协代表的呼吁下,为成立浦东傅雷文化研究中心打下了基础。通过几年努力,终于在2010年完成民政部门登记,2011年5月,浦东傅雷文化研究中心在浦东图书馆宣告成立。


研究中心的成立得到了中国社科院外文研究所研究员罗新璋,中国翻译协会常务副会长、南京大学研究生院院长许钧,香港翻译家协会会长、香港中文大学教授金圣华,国家图书馆副馆长张志清等专家学者的支持,并担任研究中心顾问。“我很欣喜的看到,傅雷文化研究有幸得以传承。”王树华说。


王树华致力于傅雷文化的推广,并将热爱傅雷化为切切实实的长期自觉行动,从成立初期在他工作所在地南汇博物馆开辟一个傅雷厅;到把手抄本《傅雷家谱》做成线装本;去年,又汇编成50个生动活泼的故事,到上海的大学开展览、讲座,交流和传播傅雷精神;近年来,还作了傅雷文化和傅雷精神的推进工作。他认为,傅雷文化包括翻译、印刷、音乐、美术等,是一部百科全书;傅雷精神比较侧重于傅雷生平展览、傅雷墨迹展、傅雷手稿及傅雷家书展。为此,中心专门邀请专家进行傅雷文化研究,期望通过《傅雷家书》进社区、进学校、进入寻常百姓家,旨在弘扬和传播傅雷文化、傅雷精神。


征集到漁潭傅氏家谱手抄本,将其制作成线装版渔潭傅氏家谱.jpg

征集到漁潭傅氏家谱手抄本,将其制作成线装版渔潭傅氏家谱


研究中心举办了《洁白的丰碑一一傅雷生平展》,《傅雷手稿墨迹展》3.jpg

研究中心举办了《洁白的丰碑一一傅雷生平展》,《傅雷手稿墨迹展》


鉴于傅雷在美术方面有相当高的造诣,中心还组织画家深入学习《傅雷家书》,并根据傅雷经典名句“赤子孤独了,会创造一个世界”,创作油画、版画、国画、书法等多种形式的艺术作品,参加展览,扩大影响,提升傅雷在广大百姓中的知晓率。


王树华说,傅雷第一本译著罗曼·罗兰的《约翰·克里斯朵夫》是人生道路上的一盏明灯。从傅雷父亲、傅雷、傅聪身上,可以看到他们鲜明的共同点,那就是忧国忧民,这点,从《傅雷家书》的字里行间可以看出。傅雷如此,傅聪亦是如此。1934年出生的傅聪,尽管已是耄耋之年,但仍在每年回故乡上海探亲之际,专门抽出时间,到上海音乐学院为大师班授课,还主动参加演出。


《走近傅雷》,注重校园文化建设


周浦民办中学建于上世纪1957年,上世纪八十年代,周浦民办中学转成公办“八一中学”。


2003年最后一天,傅国庆至今仍记忆犹新。这天,他被调任到周浦镇“八一中学”担任校长。傅国庆大三时就开始看《约翰·克里斯朵夫》,却不知道此书的翻译者傅雷也是周浦籍人。


作为上海市二期课改基地学校,傅国庆上任伊始,在如何更好地挖掘本地教育资源上作了不少探索。2004年,为让全体教师更好地了解傅雷、知晓傅雷青少年时期在本地的足迹,学校成立了全国首家傅雷读书会,专门邀请专家向全体教师作“傅雷的青少年时期”报告;读书会指导老师利用业余时间,带领学生到傅雷故居、旧居参观、访谈,到南汇博物馆参观傅雷馆区;组织学生读《傅雷家书》,写读后感,请教师为学生作指导。此举之后,到学校图书馆借阅傅雷书籍的学生渐渐地多起来了。为了给学生提供阅读方便,2005年,学校图书馆专门开设傅雷著译专架。“凡是和傅雷有关的书籍,学校全部买下来。”傅国庆说。


2006年,针对市教委在基础型课程外必须设置拓展型课程和探究型课程的规定,傅国庆又建议学校编纂一本有关傅雷的教材,既可以作为拓展型课程,也可以作为探究型课程。


依据数年积累,学校组建《走近傅雷》编写组。当第一篇《你知道傅雷吗?》脱稿后,得到了区教师进修学院、市教委教研室的高度重视。市教研室翼定华老师专门到学校作了初中探究型课程的相关报告,并且对《你知道傅雷吗?》作了富有特色的点评。经过精心编纂,并得到傅敏先生的指正,傅雷中学校本教材系列《走近傅雷》当年就和学校师生见面。


《走近傅雷》.jpg

《走近傅雷》


《走近傅雷》不仅使同学们了解傅雷、走近傅雷,更重要的是傅雷精神进一步得到发扬光大,并成为学校校园文化建设的亮点。


2006年9月,南汇区召开全国性的《江声浩荡话傅雷》傅雷著译作品研讨会,校长傅国庆作为特邀代表参加了此次研讨会。在会前,傅雷次子傅敏会见了读书会指导老师和部分学生代表;傅敏夫妇还专程来学校给读书会成员释疑解惑,作《傅雷教育思想》主题报告。学校将傅敏所作报告,总结归纳出傅雷精神的主要内容:“对祖国的热爱与忠诚、对事业的认真与执着、对友人的真诚与坦荡”。


水到渠成。在2008年傅雷诞辰100周年之际,南汇区编制办发文,学校正式将“八一中学”命名为“上海市傅雷中学”。


有名必须有实。学校更名之后,傅国庆考虑更多的是学校如何将傅雷先生的教育思想和精神品格,融会贯通到学生的日常教育中,更好地传承和弘扬傅雷精神,成为学校开发本地教育资源和推行二期课改的重要举措。


2009年,设立在学校内的傅雷纪念馆开馆。作为对外开放展馆,她的辐射效应,引发全国各地乃至西班牙、美国、英国及我国台湾地区的学生、专家、学者前来观摩和学习。


2010年,根据傅雷精神的具体内容,学校开展践行傅雷精神大讨论,讨论如何将傅雷精神和师生的行为规范相结合——教师结合自己岗位谈体会;学生站在自己立场交流思想。自下而上,循环往复,如此三次,形成了《傅雷中学践行傅雷精神行为准则》,随之衍生出践行傅雷精神教师18条、学生15条《行为准则》。并在民主讨论过程中,将此作为学生和教师的年终考核内容。


党的十八大提出,倡导富强、民主、文明、和谐,倡导自由、平等、公正、法治,倡导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积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傅国庆说,倡导“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和傅雷精神高度契合。传承傅雷精神,就是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对祖国的热爱与忠诚”,就是爱国;“对事业的认真与执着”,就是敬业;“对友人的真诚与坦荡”,就是诚信、友善。


“家庭是社会的基本细胞,是人生的第一所学校。不论时代发生多大变化,不论生活格局发生多大变化,我们都要重视家庭建设,注重家庭、注重家教、注重家风。”结合习近平总书记2015年2月17日春节团拜会上讲话,学校把传承傅雷精神作为家庭教育重点,并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深化。


信息时代,针对当下很少有人用笔墨向家人表达情感、书写书信,从2008年开始,傅雷中学已连续11年在师生中开展书写一封家书征集活动。安徽某出版社为支持傅雷中学预备班学生学习,每年免费赠送500册《傅雷家书》,至今已连续赠送20年。


家书.jpg

家书


作为家庭教育的一项重要内容,2017年,傅雷中学和中国关心下一代委员会下设机构“三宽教育”(即“宽松、宽厚、宽容”)签订合作协议,旨在通过合作,更好地在学校中开展家庭教育。 2018年4月,学校专门假座周浦文化中心,时任周浦镇党委书记及教育局领导均出席了此次签约仪式。


2018年12月17日,北京召开中国家长大会。会上,傅国庆校长作为代表,向全国家长发出“写一封家书”的倡议;2019年1月22日,在上海最美家书征集与展示活动启动仪式上,傅国庆校长又作为市民代表,向上海市民发出“写一封家书”和“征集家书”的倡议。


傅国庆参加2018中国家长大会开幕式.jpg

傅国庆参加2018中国家长大会开幕式


征集倡议发出后,河南省范县第一个发来反馈信息:他们有10万封家书;接着,山东淄博、四川自贡,分别有20万份、40万封家书,希望组委会能派专家前去指导和评议。


从去年开始,傅雷中学和果园居委会合作,开展傅雷文化进社区活动:在每个居委设立一个傅雷文化角,赠送《傅雷家书》、请老师讲述傅雷精神、学生演出傅雷有关剧目、参观傅雷纪念馆等。


为培养德才兼备的人才,傅雷中学根据不同年级的德育要求,每年举办一次14岁集体生日会,每次主题各不相同。今年5月份是学校的第十二届科技艺术节,拟定在5月24日下午,策划和劳动有关的初二年级14岁集体生日会,届时,初二年级全体师生及家长们又将度过一段美好、难忘、又充满敬畏、感恩的时光……傅国庆校长如数家珍。


“傅雷先生教会我做人的道理”


1955年,周菊娣来到傅雷家做保姆。“那年,我34岁,傅雷47岁。”2019年6月3日下午,被周浦镇人民政府无偿安置在周浦长乐养护院的周菊娣操着一口浓重的镇海口音,告诉专程前来探望她的笔者。


作者和傅雷保姆周菊娣2.jpg

作者和傅雷保姆周菊娣


“傅先生是一个正派的好人。”98岁的周菊娣身材瘦小,看上去有点单薄,但她思路清晰,精神矍铄。当她回忆起半个多世纪前在傅雷家帮佣的11年,不禁眼眶泛红,仿佛昨日再现——


傅先生是一个讲规律和规矩的人。傅先生的这个规律,也叫秩序,渗透在细小的日常中:譬如放东西,规定放在哪里的,必须一直这么放;吃饭也是,规定好12点30分吃饭,不能差一分一秒。有一次周菊娣12点25分请傅雷夫妇吃饭,傅先生说时间还没到呢,还有五分钟。“这个规律,必须是铁打的,不允许有丝毫的变动。”


傅先生是一个要求严格的人。不仅教育孩子严格,对保姆的要求也相当的严格。在傅家,傅雷夫妇一个是严父,一个是慈母。体现在对两个孩子的教育上,非常非常严格。稍有不满意,傅先生甚至会动手;开支非常有计划。小儿子傅敏放暑假回来,还会补贴生活费,傅雷自己基本生活费就不另外再拿出来了;对保姆的严格。当他看到家里五个热水瓶都是空的,就拿起五个空热水瓶说,热水瓶没热水,要热水瓶干吗?“老早乡下人称的规矩,讲的就是这个道理。他的规矩是推板不起的,但他是个讲过就算数的一个人。”


傅先生家的日历只能是保姆周菊娣撕。有一天,傅雷太太随手撕了一张日历,傅先生捡起那张扔掉的日历黏贴上去对太太说:“你不要再撕了,如果周菊娣不知道你已经撕过了,再来撕一张,日期就不对了。”傅雷家的日历,是每天固定好由保姆周菊娣来撕的。周菊娣来傅雷家11年,她撕日历撕了11年。


看电影。有一次周菊娣和傅太太说,她要和小姐妹出去。傅太太说你去吧。第二天傅雷先生就问,侬昨天到啥地方去啦?周菊娣说:看电影去了。他说你来这里有9年了,还没出去过看过电影呢。


遗嘱。1966年9月2日傅雷夫妇去世前,留下用毛笔亲笔书写的10个信封。10个信封中除请人代为缴费房租、退还别人放在傅雷那里代修的奥米茄男手表、代办丧葬费外,有2个信封是专门交待留给保姆周菊娣的:“旧挂表(钢)一只,旧小女手表一只,赠保姆周菊娣;六百元存单一纸给周菊娣,作过渡时期生活费。她是劳动人民,一生孤苦,我们不愿她无故受累。”


周菊娣说,傅先生夫妇去世后,她梦见有一次傅先生用手招招她,开口“菊娣,”一声“菊”,又好像“阿菊”,神态非常非常之亲近,又非常非常之悲切。他一开口,周菊娣倒退一步,好像傅先生在说,你为什么站着不走啊?这句话又好像没有说出来……在傅雷先生身边虽然只有短短的11年,但因为感情特别深,他们的言传身教,她是潜移默化、深受教育的。现在只要想到他们,她的眼泪就止不住地流下来。他们,可以说影响了她整整一生。


后来,周菊娣自食其力,靠帮人做钟点工、洗衣服、买菜维持生计。面对笔者,周菊娣满足地说,那时她年纪轻,吃得起苦。从大的被子,到小的手帕袜子,1.5元1个人,3个人有4.5元。“讲来讲去也是靠政府。现在住在这里,也靠的是周浦镇政府无微不至的关爱。”


“傅雷十条”,推进“文化周浦”建设


周浦镇历来重视文化品牌建设。面对傅雷这么一个不可多得的文化资源,在海内外富有影响力的文化符号,历任领导都高举傅雷文化大旗:2009年,浦东和南汇两区合并,2010年,周浦镇作为傅雷研究中心重要理事单位,每年承办和傅雷有关的文化活动,出资支持傅雷文化研究中心的研究工作。


周浦的傅雷文化建设能够得到如此前所未有的高度重视,有一个人在其中起到了举足轻重的作用——他就是曾经将“六个周浦”建设中排名第二的“文化周浦”调至排名首位的原周浦镇党委书记,现任浦东新区编办主任、组织部副部长张长起。


毕业于复旦大学的张长起曾长期在复旦大学工作。到浦东工作后,他先后担任浦东新区经信委副主任、周浦镇镇长、周浦镇党委书记。作为一名从高校出来的学者型官员,与生俱来具有的浓郁文化情怀和高度文化自觉,使他对文化建设有着更深层次的思考。到周浦工作以后,他通过大量走访调研,深入研究思索,在广泛听取各方意见建议基础上,认为周浦要进一步发展,必须以文化为引领,为此他提出微调“六个周浦”发展目标的想法,即将原先的“六个周浦”建设理念从“商贸周浦”、“文化周浦”、“智慧周浦”、“创业周浦”、“宜居周浦”、“和谐周浦”调整为以“文化周浦”为引领,推动周浦经济社会全面发展的发展思路;并进一步提出,打好“文化周浦”这张牌,关键在于做好傅雷文化。他在任周浦期间,针对傅雷文化的发展,提出以下举措,并初显成效:


一是成立“上海浦东傅雷文化专项基金”。在周浦本地企业家、社会各界人士中募集资金,首期募集社会资金800万元,主要用于资助《傅雷著译全书》26卷,资助同济大学设计周、华东师范大学设计学院毕业生设计作品展等;


二是建立傅雷教育体系。在原来仅有一所傅雷初级中学的基础上,增设了傅雷幼儿园、傅雷小学,新增一所傅雷初级中学(分校);


三是启动傅雷旧居的修缮和傅雷图书馆的建设。现经若干年努力,傅雷旧居已重新焕发出勃勃生机;傅雷图书馆成为全市闻名、浦东第二的特色图书馆;


四是凝聚提炼了傅雷精神。提出了“对祖国赤诚、对事业忠诚、对友人真诚”的“傅雷三诚精神”,更为简洁凝练,朗朗上口、易于记忆。如今在周浦的大街小巷随处可见,成为周浦精神的一个最重要的体现。



傅雷旧居3 摄影:金浩众.jpg

傅雷旧居  摄影:金浩众


不仅如此,张长起还对之前十多年周浦的傅雷文化工作进行了系统的总结,同时明确了周浦傅雷文化今后的发展方向和地位作用;在财力、人力、物力有限的情况下,聚焦傅雷文化一个点,集中发力、久久为功,初步构建起具有周浦鲜明特质的傅雷文化体系,有效提升傅雷文化的品牌效应和社会效应,真正将傅雷文化深植于周浦的发展之中,用傅雷为文化周浦的建设树魂塑形。


正因有了上述强有力的举措,在2018年傅雷诞辰110周年纪念日到来前,随着傅雷著译即将进入公版,面对当下有关傅雷书籍及出版社的良莠不齐,至今为止没有一套完整版的傅雷著译的状况,从前年开始,傅雷家属希望能在傅雷诞辰110年纪念日之际出版一套完整版傅雷译著。由于纸张价格飞涨,从开始的30万、50万直至到70万,都还打不下来。年已八旬的傅敏心急如焚,四处奔波筹钱,最后抱着试试看的想法找到周浦镇政府。这时,是周浦镇领导第一时间对傅雷家属表明了他们的鲜明态度:“做为共同的价值追求,凡是和傅雷有关的事情,周浦镇责无旁贷!”


又是第一时间,周浦镇领导在镇内发出倡议,周浦的父老乡亲纷纷为傅雷这个周浦乡贤出资出力、慷慨解囊,镇内二三十家企业积极响应。在出资100万元的3家企业中,其中2家企业早已离开周浦到其他地方去创业;经济效益不好的瓦屑包装厂和瓜果合作社,也尽自己的绵薄之力,各自捐赠了二、三万元。


在长达一年多时间里,周浦镇和傅雷家属精心筹划、合作,增补和校订原来没有汇入书中的傅雷家书、傅雷年谱,以期成为最充盈、最权威的译著版本,经上海远东出版社精美装帧、设计,在2018年傅雷诞辰110周年之际,这部由上海文化发展基金会上海浦东傅雷文化发展专项基金资助出版、收录傅雷先生于新中国成立前后的有关小说、传记、艺术、政论等译作三十六部,译文二十六篇;收录的著作,除了《贝多芬的作品及其精神》外,还涉及文学、音乐、美术、政论等文章七十ー篇以及家书二百五十四通和致友人书三百零二通的26卷典藏版《傅雷著译全书》得以和读者见面。


“文化周浦”的灵魂就是傅雷文化


今年1月14日,周浦镇党委、周浦镇政府联合发布“关于推进2019年度傅雷文化建设的实施意见”一号文件,即《傅雷十条》。这是年轻的“80后”镇长翟磊在“文化周浦”、“商贸周浦”、“智慧周浦”、“创业周浦”、“宜居周浦”、“和谐周浦”等“六个周浦”的基础上,对深化傅雷文化建设所提出的新的目标要求。旨在通过“强化资源整合,组建周浦傅雷研究专家库;强化专业运作,做实傅雷文化专项基金;强化载体传承,放大傅雷旧居、图书馆功能;强化品牌效应,打造一流水准傅雷读书会;强化家教家风,凸显傅雷特色教育理念;强化精神塑造,培育傅雷特色‘家书文化’;强化赛事带动,主办全国高校翻译大赛;强化传承惠民,彰显周浦群文活动傅雷特质;强化挖掘研究,完善再版《傅雷传》;强化合作交流,建立傅雷文化国际交流平台。”


“五月四日到现在,我的心情始终激动得无法平静。这期间好姆妈与我们之间不知来往了多少信,她为了要我们快乐,知道我们热切期待着你的消息,情愿牺牲了睡眠的时间,把你两次逗留香港的行动,不厌其烦的把生活细节都告诉我们(譬如说:六月四日下午我们通话,原来你满身肥皂,在浴缸里跟我们讲话,怪不得你说:‘明天再谈了,我要穿衣服。’我们满以为你要穿礼服过海,准备上台!我们为之大笑。还有你两口三口的吃掉一只粽子,很有滋味的样子),满足了做父母的贪得无厌的欲望,使我们真的感觉到和你生活在一起。”这封傅雷写于上世纪1965年6月14日的家书对儿子傅聪的舐犊情深,满溢字里行间。


家是最小国、国是千万家。一代人,一封家书,一生记忆。


2019年1月22日,第一届“傅雷杯”上海最美家书征集展评系列活动启航式暨家书家风研讨活动在浦东新区周浦镇顺利召开。


《最美家书》启航式.jpg

《最美家书》启航式


作为“2019周浦傅雷十条”工作之一,本次系列活动以“秉持赤子之心,弘扬家国情怀”为主题,历时十个月,将通过征集、评选、签约收藏,以及报道展示家书等环节,进一步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和传统美德,挖掘家书在培养道德情操、促进家庭和谐中蕴含的文化价值、道德价值和社会价值。


“最美家书”征集的初衷原来要求是上海本地。让周浦镇领导没有想到的是,当今年1月22日正式发出倡议后,辐射效应竟绵延至全国很多地级县市。那里的不少家庭都有留守孩童,这些孩子的父母都分布在全国各地打工。当地教育局积极助推书写一封家书活动,让留守孩童学生写信给外出打工的父母,外出打工的父母再回信给留守在家乡的孩子。经周浦镇政府委派,应邀到河南范县作指导的傅雷中学校长傅国庆看到这些饱含真挚情感的信件,感慨万分。


“妈,你累吗?每天在商场里工作十几小时左右。淤青,手上的淤青,大腿上的淤青,我都,看在心里……”4月1日,傅雷中学初一学生王虹烨在学校“童心诗话”创意思维诗歌课上,提笔写下了一首《无题——致母亲》。这篇诗歌体家书虽只有短短13行,却将女儿对母亲的爱展现得淋漓尽致。“妈妈没想到你这么有心,我很意外也很感动,我的女儿真的长大了。”细细读完这封“家书”后,王虹烨的母亲陆秀芹红了眼眶,紧紧地把女儿搂在怀里。


小小一封家书,由此引发出的浓浓家国情怀,让周浦镇领导倍感欣慰。他们表示,今后,要把傅雷精神深深地植根到周浦的文化肌理中去,成为推动周浦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长远发展的文化基因。“有可能的话,还可以建立家书博物馆,将此活动不断向纵深推进。”


今年5月,当得知曾经在傅雷先生家做保姆的98岁老人周菊娣因为低保经济窘迫,住院费、医药费都难以为继,住敬老院的女儿又是残疾人,周浦镇政府二话不说,每月主动承担近4000元医疗和护理费用,无偿将周菊娣老人接到有医疗条件的周浦长乐养护院来颐养天年。“只要和傅雷有关的,我们一定负责到底!”周浦镇领导说。


为弘扬和传播傅雷文化,以傅雷精神为‘文化周浦’立魂,使之达到人人知晓的目的,周浦镇在文化建设上可谓殚精竭虑、下足功夫:镇总工会搞健步走定向赛,社区搞活动,竭力助推和弘扬傅雷文化,“让老百姓以‘我是傅雷家乡人’为荣。”


在硬件方面,修缮傅雷旧居、新建傅雷图书馆早已摆上议事日程。在完稿前笔者得知,目前建造的最大的街镇性图书馆傅雷图书馆已于今年7月6日正式开馆。该馆建筑面积达5500平方米、首批藏书20多万册、电子出版物5万多种、报刊200多种,还是上海目前为止第一家以名人名字命名的图书馆。设有傅雷文献馆、报刊阅读区、电子阅读区、成人阅读区、少年阅读区、儿童阅读区等。同时,还有220座剧院,和兼具沙龙、教室、展览、会议等功能的两个多功能厅。以“傅雷特色明显,馆藏内容齐全,传播介质多样,展示手段新潮”为目标,致力于打造国内唯一的傅雷文献馆和傅雷图书馆,成为国内收藏傅雷译著、著作,以及傅雷研究专著最多、最全的图书馆,首批收藏的傅雷主题图书馆有500多种。馆藏图书以及读者活动,将围绕傅雷主题、文学主题、艺术主题和亲子主题等展开。图书馆正式开馆后,将会从傅雷的艺术成就和研究方向出发,进行图书阅读和文化体验活动的策划和设计,聚焦文学、艺术、音乐、教育等主要领域,打造和阅读有关的名家报告会、新书首发会、读者书友会等载体,形成“走近傅雷”、“聆听音乐”、“感受艺术”、“亲近文学”等系列品牌活动。该馆不仅每天营业到24点,还有深夜书房,“只要有一名读者,图书馆就不打烊”。



傅雷图书馆


周浦镇党委委员周俊说,正因为有傅雷图书馆这么一个平台、这么一个文化空间,傅雷文化因此而得到无限承载。随着傅雷旧居的修缮完毕,周浦镇将联合傅雷图书馆、傅雷学校等文化载体,做大做强傅雷品牌的延伸和推广。目前已有三个全国性的项目正在接洽中:


一、打造一流水准傅雷读书会。由中国现代文学馆、上海市作协、上海翻译家协会指导的傅雷读书会,拟每月一次,邀请知名作家、翻译家、艺术评论家、音乐家在周浦开展读书讲座,通过阅读活动,更好地诠释傅雷精神、傅雷文化,让傅雷图书馆成为一流作家、翻译家、艺术评论家的精神高地,让更多的研究成果在这里展示发布。


二、推出全国青年翻译人才扶持计划。通过中国翻译协会的指导,聚焦中法翻译实践、中法文化创意传播、中法翻译研究等三大领域,重点突出项目成果及展示,对翻译实践领域尚未出版的中法文学作品、时政类词典以及文化类、科技类、法律类等研究报告、学术论文等能突出体现项目成果的优秀作品;中法文化创意传播领域,以中法两国人文交流为主题的微视频、影视、翻译题材纪录片的译制以及傅雷传记等突出反映文化创意的优秀作品。力争通过扶持计划,培养一批优秀的青年翻译人才。


三、开展傅雷为主题的青少年美育教育活动,在中国美协儿童艺委会、上海市教育委员会、上海市文联的指导支持下。开展“傅雷杯”全国少儿绘画大展,以迎接新中国成立70周年为契机,旨在激发全国少年儿童对祖国的讴歌,对梦想的追逐,对艺术的探索。进一步秉承傅雷先生的美育教育观,促进社会美育、学校美育及家庭美育的协调发展。  


“傅雷先生经过艰苦卓绝的努力,系统译介了西方文学名著,他百科全书式的文化修为,为现代中国的精神建构做出了重大贡献,为几代人的精神成长提供了文化滋养,艺文化育,泽被后世。傅雷先生又是家风建设的典范,广为流传的《傅雷家书》记录了一个父亲对孩子在人格、修身、为学等全方位的塑造,为如何营造家风、传承家风树立了标杆。傅雷先生还是爱国的进步人士,作为民主党派民进的缔造者,在担任政协委员期间,为国家的建设发展提过很多提案。作为上海文化代表,上海精神代表,傅雷不单单是属于浦东周浦的,还是属于上海的、属于中国的。”一位为傅雷基金慷慨捐资百万的周浦企业家满怀深情地谈到为何自己愿意为家乡傅雷文化发展贡献一份力量时如是说。

  关于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