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场 . 和风细雨的志愿者之歌

关于作者 分享 返回

和风细雨的志愿者之歌

作者:童孟侯 发表时间:2020-06-05 点击数:36

腼腆的小姑娘

 

蒋舒文是个文文静静的内向的姑娘,她总想锻炼锻炼,让自己变得大胆一些外向一些;同时,她在外资企业做员工,不甘于平淡的朝九晚五,总想为生活添一抹亮色。


一天,她在街上走,看见有个志愿者组织正在招募,就报了名。她被套上大红绸带,被推向街口,看见有个年轻女子走来,她就壮着胆子走上前去说:您好!那个女子用陌生的疑惑的眼光看着她:您也好。接下来蒋舒文说什么呢?没词了。那年轻女子匆匆走了。


又有个大叔走过来,她上前说:您好!大叔诧异地问:怎么啦?你认得我?说完逃走了。


在街口站了两天,蒋舒文捉摸:光是说“您好您好”没有什么实质性的志愿内容。于是上网查寻,要找实实在在的志愿组织,正好看到徐汇区中心医院招收志愿者,她就报了名。医院是什么样的?医院的志愿者干什么的?她都不清楚,她只知道,她作为一个90后的姑娘,要为大众献爱心!


徐汇区中心医院没有马上接纳她,没有立刻给她套上大红绸带,而是说:体检去!身体检查合格,才让她到社工部去报到。报到之后也不是立刻当志愿者,而是培训:预防感染知识(进病房要戴口罩、上岗前要洗手,工作完了也要洗手)、简单的急救程序(心肺复苏,人工呼吸)、简单的心理学知识(同理性,换位思考,沟通小技巧)……道理很简单,自己有了本钱,才能去疏导病人帮助病人。


她终于被批准当志愿者了。要上岗的前一天,她又有些胆怯:到底要不要去呢?明天就要上岗了吗?妈妈说:我陪你去,先去看一看,可能是冥冥之中注定的缘分,明天正是你的生日呢。


她先是做门诊导医,站在电梯口接受病人的各种简单咨询,看什么病,挂什么号,上几楼,到哪个科室,找哪个医生……她一一答复,非常忙碌。


很快,蒋舒文就被调到病房去探访病人了,上了志愿者的一个台阶,那里的工作比导医专业。


虽然她还是细声细气,语速缓慢;虽然她还是面含微笑,略带青涩,可是,这种脾性的志愿者正是最受病人欢迎的。如果五大三粗,喉咙嘭嘭响,一上来就会吓着病人。哦,她的内敛和腼腆竟然是她这个志愿者的“优势”,腼腆不是青春期的一种情感吗?


.助盲志愿者服务.jpg

助盲志愿者服务

 

想轻生的海员

 

黄鸣是捕捞船上的渔民,常年在舟山捕鱼。一天,渔船颠簸起伏,他在爬桅杆时不小心摔落,腰部撞在预备锚上,脊椎被碰伤,送到徐汇区中心医院时瘫痪了,不能动弹了。


他冤啊,宁可淹死在大海,宁可被鲨鱼吃掉,也不愿意像一条死鱼那样整天躺着床上!他的明天怎么办?他还有没有明天?


那天,蒋舒文和两位志愿者在过道上行走,突然听见轰嗵一声,她立刻赶到306病房,只见黄鸣躺在地上痛苦地呻吟。黄先生,您怎么啦,怎么会掉到地上去的?她和几个伙伴一起把黄鸣抬到病床上。黄鸣顿时嚎啕大哭:我不想活了呀,我要爬到窗口跳楼去,可是我下了床再也站不起来了呀,我连自杀都自杀不成呀!


蒋舒文说:黄先生,您不要这样,好好养病。黄鸣说:我成了废人了呀,我老婆年纪这么轻,我儿子才三岁,我要花这么多钱来治病,我怎么治得好啊?啊啊啊!


蒋舒文轻声道:您能够治好的,您要有信心,我们大家一起努力好不好?她的声音轻得只有他们两人能听清。


第二天,蒋舒文又到306病房探望黄鸣,千方百计劝说他不要轻生。可是黄鸣扳着脸一声不吭。劝说了半个小时,一点反馈都没有。


星期天,蒋舒文决定举办一次志愿者和病人的小组会,大家聚在一起说说笑笑,演个小节目什么的。恰好,黄鸣的妻子和儿子也来了。蒋舒文蹲下身,对他儿子耳语:给爸爸唱一首歌好不好?儿子点点头。他奶声奶气地唱起《两只老虎》:两只老虎,两只老虎,跑得快,跑得快,一只没有眼睛,一只没有尾巴,真奇怪,真奇怪!


蒋舒文观察到,黄鸣的脸上露出了一丝笑容。她心里暗暗思忖:这是突破口,儿子是突破口!正想着,黄鸣的妻子把蒋舒文拉到值班室,突然抱着蒋舒文痛哭起来。丈夫的重病不能跟儿子说,也不能跟黄鸣提,更不能告诉公公婆婆,她一肚子的委屈跟谁说?她也苦啊!


想不到志愿者还要兼顾病人的家属,蒋舒文轻轻拍着这位妻子的肩,低声说:您一定要坚强,如果您泄气了,您丈夫怎么会有信心?您在他面前一定不能愁眉苦脸好不好?


妻子终于抹干了眼泪,点头应允。


可是,妻子和儿子回舟山后,黄鸣的情绪又低落了,郁郁寡欢,沉默不语。蒋舒文灵机一动,把他儿子参加活动时的照片做成了精美的贺卡,送给黄鸣。捧着儿子的照片,他脸上又露出了笑容。


从此,黄鸣开口说话了,他不断和蒋舒文交流:我的病会好吗?我的老婆会有外遇吗?我儿子怎么办?我爸爸妈妈谁来养老……他释放出心中的巨大压力。


蒋舒文极为耐心地倾听黄鸣的诉说,心里又有了一个新主意:她和伙伴们推着轮椅,把黄鸣送到世博会,就像正常人一样让他参观了几个场馆。


黄鸣恢复得很快,一个曾经在甲板上战风斗浪的渔民,又站了起来,并且再也没提起过轻生。


有人觉得这是志愿者的奇迹,于是悄悄向蒋舒文讨教心理疏导黄鸣的技巧。她脸红了,平淡地回答:其实呢,和病人相处并不难,也不需要什么好口才,关键的是耐心,重要的是微笑,把他们当自己家人来关怀就行了。


半年之后,黄鸣可以出院了。他弱弱地提出:我要做康复治疗,可是我不知道到哪里去康复?蒋舒文立刻联系了一家康复医院。


数天后,黄鸣办完出院手续,蒋舒文把他送上车,临走前,她把历次小组会的照片做成了一本精美的画册,赠送给他。黄鸣拉着蒋舒文的手,这个壮实的海员,两行热泪淌下了面颊:谢谢啊小蒋,我会想你们的!


新春送祝福 (2).jpg

 

唱红歌的老红军

 

辛奶奶是干部病房的常客,因为有过两次脑出血,不能行走,只能坐轮椅了。她住在徐汇区中心医院老是发脾气,老是责备人,护工和护士看见她都有些害怕。她嚷嚷道:我不要康复,你们走开!


蒋舒文带着志愿者小伙伴去看望她,辛奶奶一脸怒容:你来干什么?你有什么不可告人的目的?蒋舒文怯声怯气地说:奶奶,我们没有什么目的,就是来陪您说说话。


辛奶奶说:我不要你陪我说说话,我要我女儿从美国回来陪我说说话,这个没良心的东西,我辛辛苦苦把她养大,她就这么一走了之!


首次相遇就“败下阵来”,蒋舒文退出病房,直接到社工部打听辛奶奶。哦,辛奶奶是老红军战士,还是文艺兵呢,唱歌跳舞打快板曾经是她的拿手好戏,战争打响后,她一直鼓动战士们冲锋杀敌人。这样一位精彩的文艺兵如今被困在轮椅上,怎么不郁闷?怎么不发火啊?


蒋舒文问社工部许廉主任:辛奶奶现在还唱歌吗?许主任说:不大唱,有时候哼哼《十五的月亮》。


蒋舒文记住了。但是,蒋舒文是90后,不会唱红歌,不熟悉马玉涛、郭兰英、王昆她们,她们喜欢的歌星是王俊凯、吉克隽逸、王嘉尔等等,喜欢听的歌是《卷珠帘》、《贝尔加湖》、《青花瓷》……

为了贴近满肚子火气的辛奶奶,蒋舒文细针密缕,先去找红歌的歌本,然后和小伙伴一起学唱红歌《南泥湾》《游击队歌》……


一个星期六的下午,蒋舒文又走进了辛奶奶的病房,辛奶奶看见她像没看见,不睬。蒋舒文蹲在她的轮椅旁说:辛奶奶,我来为您唱一首《十五的月亮》好不好?辛奶奶抬起头眼睛一亮:你会唱?


蒋舒文腼腆地说:我试试看吧,唱不好。十五的月亮,照在家乡……辛奶奶立刻举起手:停,音调起高了,低一度。这样唱,十五的月亮,照在家乡照在边关,宁静的夜晚,你也思念,我也思念……


一曲唱罢,辛奶奶问:你还会唱什么?蒋舒文回答:我还会《十送红军》。辛奶奶拉起蒋舒文的手:好,我们一起唱。一送里格红军,介支个下了山,秋风里格细雨,介支个缠绵绵……


星期天的下午,蒋舒文又去探望辛奶奶,并把自己的红歌歌本赠送给老人。辛奶奶的眼睛一亮,拍着手说:我正想找它,可是我坐着轮椅没法找啊,谢谢你。


以后再到干部病房探望,辛奶奶不唱红歌了,而是拉着蒋舒文讲述战争年代的故事:淮海战役打响了,前一天下午,我们在村子里搭了一个土舞台,开始表演《白毛女》……


以后再去探望,辛奶奶还是不唱红歌,还是讲革命故事:淮海战役打响了,前一天下午,我们在村子里搭了一个土舞台……


她不厌其烦地讲,她支起耳朵认真听。这就是唠唠叨叨的老年人,这就是不怕别人唠叨的年轻人。倾诉和倾听,其实不可或缺。


蒋舒文很习惯十七八遍听辛奶奶的革命故事,因为她的外公也是离休干部,外公也一定要讲亲身经历的战争故事。她总是拉着外公的手,静静地听着外公讲那些讲了无数遍的故事,面带微笑,从不打断。


辛奶奶缓慢地康复了,最成功的是,她不发火了,不教训人了,心情变得愉悦,她可以出院回家去休养了。


过了几个星期,蒋舒文买了水果,到辛奶奶家去探望,因为“没人跟我说话”的问题没有根本解决,因为“每个人都需要得到关怀”的问题没有得到普及,人和人之间的冷漠,是很可怕的暗涌。


蒋舒文细声细气地说:奶奶,今天我来教您玩一款手机游戏,您寂寞的时候可以拿它来解闷。


一老一小两个女子,头跟头碰在一起,手和手握在一起,真正的忘年交。


一年之后,辛奶奶又住进徐汇区中心医院,刚被推进干部病房,她就嚷嚷:舒文今天来了吗?


蒋舒文悄悄跟妈妈交流:不要以为医院是个沉闷的地方,当你真正和病人打交道之后,会发现他们都很可爱。


新春送祝福 (3).jpg

 

想当志愿者的厂长

 

李坚开着一家民营羊毛衫企业,他是厂长。当他听到青海玉树大地震,4月15日就带了一万块钱,还有100件羊毛衫,从江苏开车直奔青海前去支援。返程路上有些头疼,他觉得一定是高原反应,出了青海就好了。小车开到上海和江苏交界处,他开始呕吐,左边的脸没有知觉了,口水躺下来都不晓得。妻子立刻把他送到上海徐汇区中心医院,医生诊断:脑卒中,立刻手术。


手术还算成功,一天之后,李坚从死亡线上挣扎着回来了。但是,无论医生、护士、家人、志愿者跟他说话,他一概不回答,默默地眼泪长流。


蒋舒文召集伙伴们开会:这样的好人我们更应该帮助他,我们要天天安排志愿者和他交谈,要让他振作起来,大家辛苦一下排一排班头。


志愿者相互击掌:吔!


于是,不同的志愿者来到李坚的病房,有大学生、有白领、有曾经的脑中风患者、有专业的社工、有心理咨询师……大家轮番上场,首先要让他感受到一种快乐情绪,其次是千方百计让他开口说话。


可是,李坚对志愿者依然不理不睬,低着头保持沉默。蒋舒文揣摩:李坚是不是有顾虑,或许认为志愿者前来服务是要另外收他一笔钱。


蒋舒文坐在他床边,轻轻说:李厂长,志愿者是贡献个人的时间和精力,在不为任何物质报酬的情况下,为改善社会服务、促进社会进步而提供服务的人。我们是志愿服务,不像护工那样要收服务费。


李坚缓缓抬起了头,长叹一声:你年纪轻轻,不去好好上班,跑到医院这种地方来,来干嘛?


蒋舒文答非所问:李厂长从发病到治疗没有超过6个小时吧?李坚点点头。


她接着说:这叫“治疗时间窗”,很关键,所以您能救回来。


突然,李坚泪水奔涌而出,说:我想不通,我一个善良人,一个好心人,为什么得不到好报呢?我捐钱回来反而让我脑中风!蒋舒文慢条斯理地说:您本来就有高血压,所以是不适宜到高原地区去的,您当时疏忽了这一点。


第二天,蒋舒文又去探望李坚:康复锻炼得怎么样了?李坚回答:我在做,好像,好像没有什么用啊。


蒋舒文说:您说话不流畅的问题,我觉得您应该抓紧锻炼,它也有个黄金期,过了一年两年,再锻炼就没有什么效果了。我们就像您当初创业一样,一切从零开始。您一定能像以前那样清楚地说话……


蒋舒文已经悄悄学习了很多康复的知识,俨然半个专家。这一些,她没有告诉别人,只有妈妈晓得,因为她在家里用功。


一来一去,常来常去,李坚厂长终于打开了心扉,他是那么愿意和志愿者亲密接触,那么积极地康复训练。他动情地对蒋舒文说:为什么我不再赌一把,再做一回打不死的小强!上天既然眷顾我,让我、让我从昏迷24小时之后苏醒,我就有理由活得更、更好!


3月5日是雷锋纪念日,李坚郑重其事向蒋舒文提出,我想当个志愿者,行不行?


这一回,蒋舒文的眼睛湿润了,从不愿意和志愿者说话,到自己也要当志愿者,这是多大的转折啊?


经过讨论,批准了李坚加入志愿者团队。当蒋舒文为李坚穿上志愿者的绿色马甲,她对李坚悄声道:做志愿者的过程其实是自我成长的过程,我在帮您的同时,其实也重塑人生的心路历程。您不用谢我,我要谢谢您啊!

 

一眨眼9年过去了,蒋舒文累计志愿服务时间已经达到1500小时,她已经是个很专业很规范的志愿者,成为徐汇中心医院志愿者的团队长,带领志愿者在医院里开展友情助医、病房探访、俱乐部活动、小组活动和手工制作等活动。


那么,她带领着多少位志愿者呢?徐汇区中心医院登记在册的就有2000位志愿者,也就是说,她有两个团的“兵力”。志愿服务在这里弘扬着,扩大着。


“蒋舒文团队”志愿者宣誓.jpg

“蒋舒文团队”志愿者宣誓


眼下,蒋舒文被评为上海市杰出志愿者,全国最美志愿者和全国优秀志愿者。中央文明办每年评选一次全国优秀志愿者,上海市只给5个名额,蒋舒文是5个里面的一个。


她悄悄上台领奖,很腼腆地说句“谢谢”,然后走出礼堂,往徐汇区中心医院方向走去。她在心里对自己说:志愿服务是我的第二份工作,那不是应该的吗?


新春送祝福.jpg

新春送祝福

  关于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