往事 . 民主战士祝世康

关于作者 分享 返回

民主战士祝世康

作者:叶良骏 发表时间:2020-06-05 点击数:41

连续多年,因为创排红色戏剧,为了激发创作灵感,我在浩瀚的历史长卷中跋涉,与无数仁人志士“相遇”。他们的身影都已远去,但深重的履痕,留在共和国的丰碑上,最后定格在五星红旗的鲜红中。民主人士祝世康就是其中之一。


祝世康.jpg

祝世康


一、五四运动亲历者


祝世康,无锡人,1901年7月17日生于上海,祖父经商,家境富裕。1919年,五四运动浪潮波及上海,刚满18岁的祝世康正在上海浦东中学读书,他组织成立学生会搞宣传,主编油印刊物“歇浦潮”,鼓动同学参加示威游行。6月4日,浦东中学全校学生参加全市罢课,到街上散发“歇浦潮”刊物,冲击销售日货的商店,烧毁宣传日货的广告。祝世康每天参加爱国活动,组织各种会议。游行队伍被法租界警察阻拦,他冲在前面,据理力争。祝世康不断地反思,国家正处多事之秋,军阀混战,国弱民穷,中华民族面临重重危机,怎样才能救中国?经过再三考虑,他认为还是要“实业救国”,以知识、能力报效祖国,才是可行的。1920年,他考上北京法政大学。在大学,他研究中国近代历史,感到了深深的悲哀。自鸦片战争以来,国家不断被蚕食、被抢夺,外国侵略者步步紧逼,国人却无还手之力。屈辱的历史,一直在演绎民族的灾难。作为学生,究竟能做什么?


1924年,大学毕业后,他赴美留学,决心向西方国家学习先进经验,要以知识丰富自己,使自己变得强大,才能了却报国之心愿。


他进了纽约锡拉丘兹大学研究院学习经济思想史、劳工问题、工商业循环论等。因成绩优异,一年后被选进K.Ela sisma经济学会,有机会向经济专家、学者学习,受到更多教益。


1925年他入哥伦比亚大学学习,后又进依阿华大学、印第安大学的研究院,选读财政金融、保险、工商管理、国际贸易等,打下了研究经济的扎实基础,是我国最早去美国学习经济的留学生之一。


 “五卅”惨案发生的消息传到美国,祝世康义愤填膺。他把“中国劳工运动”作为论文题材,试图从法律、道义上解读惨案发生的缘由。为写好此文,他特地参加威斯康星大学的暑期班攻读劳工立法和社会保险。在这里他遇见了冀朝鼎,成为好友。


由于成绩优异,在美国四年,他的研究文章常被报刊登出,并被专家学者认同。在美国出版的《著作家汇编》一书中,他被列为少有的中国籍著作家。


二、探寻报国之路


1928年,祝世康学成回国到上海,由于种种原因,他找不到合适的工作,思想苦闷,情绪低落,报国无门。他天天徘徊在外滩,产生了自杀的念头。一天,他碰到北京法政大学教过他的老师,老师告诉他,先解决就业问题。老师介绍他去劳动大学教书。他的课受到学生欢迎,效果非常好,影响出去了,复旦大学、交大、中央大学都来请,后来他应交通大学、劳动大学之聘任教。在此同时,他为陈嘉庚主编的英文刊物《中国China》撰稿,他的文章观点鲜明,击中时弊,受到读者瞩目,引起经济界人士关注。不久,他进国民政府工商部劳工司工作,后来工商部改为劳工部,他任科长,后代理劳工司司长。


1930年,第十四届国际劳工大会在日内瓦召开。商务印书馆总经理王云五是资方专家顾问,祝世康是劳方专家顾问,资方代表为上海水泥厂总经理吴清友。由实业部劳工司司长朱懋澄担任政府代表。


因国内没有直航日内瓦的飞机,又因经费拨付延误,中国代表团绕道太平洋,再经美国,渡过大西洋再往欧洲,辗转转机,到日内瓦时,会议已开始,迟到了一天。因祝世康英文说写都流利,担任翻译,还作为劳方代表在会上发言。


出席瑞士国际劳工大会中国代表团(后中为祝世康).jpg

出席瑞士国际劳工大会中国代表团(后中为祝世康)


祝世康以“五州惨案”顾正红被日本资方杀害这件事作为发言主题。他谈到中国被各国侵略者作为殖民地,人民生活艰难,处在最底层的工人,不但收入微薄,还常遭打骂、搜身,甚至生命也没有保障。他愤怒地说,顾正红被杀,是帝国主义、殖民势力压迫中国工人,无视工人生命、践踏人权的有力证明。他的发言言正词严,事实确凿,全场一致鼓掌。各国代表大多数是第一次听到这种令人吃惊的事实,都觉得非常气愤,在场的日本代表团十分难堪,只得以退席表示所谓的抗议。


会议期间,祝世康向朱懋澄提出,我国每年化巨款参加这一组织,却连理事都不是,应在这次大会上向有关部门争取中国理事的席位。祝世康的发言引起热议,代表都认识了这个中国代表,对他表示敬佩。他在会议期间四处游说,向大会组织者及各国代表提出设中国理事,得到了响应。第二年,国际劳工会议通过增加中国理事一席,祝世康功不可没。


他的发言各国报纸都全文转载,在世界上引起巨大震动。以前国际劳动大会讨论工资、工时、福利问题,都是正面叙述,以争取同情,从未发生过控诉外国资方杀害本国工人的事例。中国的外资企业压迫剥削工人的事实国外都不了解。祝世康揭露了中国工人被压迫、被奴役、人命如草芥的事实,引起方方面面的关注。


会议结束后,中国代表团赴德国,与我驻德公使会晤,得到公使称赞,并陪同去北欧瑞典等国旅游。但也有某些驻外使节认为祝的发言违背外交惯例,得罪了日本政府。回国后,祝世康受到冷遇。政府正设法与日本搞好关系,认为他的发言太过火了,有些人在某种场合对祝讽刺奚落,祝世康十分苦闷。回国后不久,“一二八”战火燃起。陈公博任实业部长,祝世康愤而辞职。


邵云冲时任立法院长,祝世康受聘任立法院秘书。孙科继任院长后,请祝任立法委员,因规定每人只能任一个职务,祝兼职多,拒绝了。期间,他主编“各国比较宪法”,作为实施宪政的参考,一年后基本完成。


祝去上海中央银行经济研究处从事经济研究工作后,主编《各国银行货币法规汇编》,是国内第一部比较完整的专业书籍。祝世康后受聘去中央信托局工作,信托局是英美体制,有许多先进的理念和相对成熟的运行机制,他去后设计、规划了从中国国情出发的经济理论和规章制度,确立了在国内经济界的地位。


三、为争取民主、自由四处奔走


抗战爆发前夕,祝世康认识了李公朴,一见如故,又通过李公朴认识了不少民主人士。李公朴认为“真正为中华民族坚持抗战的只有红军,只有共产党才能挽救民族危机。”这话对祝世康影响颇大,使他豁然开朗。他们常在上海八仙桥青年会聚餐座谈,探寻救国之道。“西安事变”后,杨虎城将军被迫出国,祝世康不顾形势有变,毅然出席在国际饭店的欢送会,并予以资助;他听说冯玉祥将军部属因政府阻挠没法出国,他伸出援手,为他们办理出国手续,并出资购买船票。


1937年“七七”事变后,李公朴发起成立抗战后援会,祝世康任金融组主任。他四处奔走筹款,为前方将士募集慰问品,还多方接济民主人士。同盟会老会员王葆真来沪,在青年会住了一个多月。祝世康敬佩他坚辞立法委员,为国劳心劳力却生活困顿,王葆真在沪及后来赴广东的费用,都由祝世康给付。他还每晚去青年会,聆听王老真知灼见,觉得启发极大。


上海沦陷前,祝世康任中央储蓄会副经理,兼中央信托局储蓄处经理,有一定的经济大权。国民党政府从上海、南京节节败退,抗日战火燃遍全国,祝世康与许多民主人士一样,对国民党产生了怀疑,他于1937年12月底跟随单位撤退至重庆。


去重庆后,他常去棉花街八路军办事处,由董必武、林伯渠、吴玉章接待他。后来他们会隔两三周来祝世康住的观音岩张家花园一号,与他长谈,为他分析形势,说明抗战必须是全民抗战。他们反复讲解党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政策。三位共产党人说得有理有据,令人信服。通过多次谈话,祝世康深深感到只有中国共产党才是真心抗日,才能救中国。在董必武、林伯渠的启发下,使祝认识到广泛联系爱国人士的重要性。他与党的心更贴近了。祝世康觉得共产党人襟怀坦白、真心抗战,是可交之友,关系越来越密切。有一次,董必武、林伯渠来访,与祝一起去华岩洞老庙,谈至兴起,三人挤在方丈的床上一夜深谈,祝更加敬佩共产党人,于是,义无反顾地参加民主革命运动。


祝世康发起民主座谈会,以聚餐形式吸引了众多爱国人士。这个不定期的民主座谈会,先后有数十人参与,其中有王昆仑、邓初民、翦伯赞、金仲华、候外庐、张友渔、章伯钧、阎宝航、陈先舟、陆诒、谭平山、陈铭枢等。


祝世康在工作室.jpg

祝世康在工作室


祝世康通过李公朴认识了陶行知,陶行知每次谈到蒋介石消极抗日、积极反共,总异常气愤,慷慨激昂地直抒己见。陶的畅所欲言,引起众人共鸣,不久便与祝成莫逆之交。每隔几天,陶行知都会来祝家,吃了午餐后,与祝一起在沙发上睡午觉,到一点半才回校。后来祝家被特务监视,陶行知才很少来了。


有一次,董必武邀请部分爱国人士到红岩嘴35号午餐,其中也有陶行知。祝世康用中央储蓄会的车将大家带去,王若飞在半途等候。他说,因35号有特务监视,改了地点。到了就餐处,发现窗外有人不时张望,特务又跟来了。陶行知坦然待之,他与董必武交谈许久,问起他不少学生在解放区的情况,董老一一回答,陶行知脸上浮现满意的笑容。结束后,祝世康把陶行知送回学校。


不久,周恩来由延安回重庆,祝世康借棉花街棉花公会举行报告会,有30多人参加,其中有沈钧儒、黄炎培、陶行知等人。会议结束时,陶行知和邓初民、杨杰三人坐在暗处,祝世康问他们怎么不走,陶行知说为安全起见,等天黑了再走。谁料这一别,祝与陶从此永诀。


在党的指引下,由杨杰请祝世康起草“三民主义同志联合会”(后合并“民革”)章程;黄炎培组建“民建”前,发行《宪政》月刊,祝参加宪政座谈会讨论,还捐了一笔基金(每月十万),是创刊号发起人之一。第三党(农工民主党前身)的章伯钧办“中华论坛”,祝也资助筹募经费(每月十万),使刊物顺利出版,农工民主党章程也是祝起草的。陈先舟要开展活动,祝借款一百万给他作经费,三个月后还,需要再贷,约五、六次。这些钱大多以贴息方式借贷、周转,祝世康为建民主党派出了大力。


黄炎培的“中华职业社”发行进步杂志《国讯》,祝世康用中央储蓄会名义在刊物上连续登广告,以广告费补其经费不足。黄炎培组织“星五聚餐会”,祝世康是基本会员,只要有空就去参加。


李济深后来想在香港成立“民革”,到香港后,有人传来内部消息,说特务要暗杀他。祝世康得知后,赶紧去找宋庆龄。宋派人去通知李济深,让他转移,但宋庆龄说她没钱,祝设法凑了五百美元给宋庆龄转李济深,他才辗转到了北平。从某种意义上来说,祝世康是民革、民建、农工民主党的发起人之一。


在重庆期间,祝世康与共产党人结下了亲密的友谊,每隔一段时间,他都会去八路军办事处,董必武、林伯渠等人也会来祝宅与他长谈抗战形势。董必武曾邀祝去延安参观,因祝患病未成行,错失机会,祝以为终生遗憾。


1939年5月,祝世康出席国民党全国生产会议,董老提出改善工人生活的议案,祝拟就提案,于5月4日带提案准备赴会报到,中途遇大爆炸,腿部受伤未去成。为安全起见,第二天祝迁到歌乐山云顶寺居住,空时阅读马列著作,就董老提案的要点,写了社会保险文章,全文在新华日报发表。因居乡间,又因日机轰炸频繁,祝很少外出,常写信向董老请教,董老每信必回。


白色恐怖笼罩重庆,党关怀祝世康及众多爱国人士,派徐冰经常和大家联系。徐冰多次避开特务跟踪,来祝家与大家见面、座谈。祝世康(他每月出资一万元)提议的民主座谈会吸引了众多爱国人士,参加者越来越多。有一次,假借为柳亚子祝寿召开扩大会议,参加的有董必武、王若飞、郭沫若、徐冰、张晓梅、黄炎培、马寅初、沈钧儒、陶行知、柳亚子、陈铭枢、谭平山、杨杰、郭春涛等二十多人。还开过一个联系各方面的爱国人士扩大会议,邀冯玉祥参加。会议通知由祝世康托中央储蓄会职员油印,交通员分头发出。


有次周恩来接见民主人士时,谈到国民党内也有爱国人士,应当组织起来。辞去驻苏大使回渝的杨杰建议组织一个三民主义联谊会,请祝世康起草章程。后谭平山将联谊会议为联合会,这就是“民联”的开始,最初参加的有杨杰、谭平山、陈铭枢、郭春涛、王昆仑等,后来李济深和王葆真等人参加。“民联”后扩大改组为“民革”。祝世康是最早参加者之一。


当时陈先舟一再表示该会缺少经费,祝世康即以中央储蓄会贴现方式为该会又筹得十几万元。第三党的章伯钧听到祝为东北救亡会筹款,请祝担任农工民主党财务主任委员,为该党的“中华论坛”每月募集十几万元。


每次开会,总有特务跟踪监视,甚至闯入家中,会后总有特务尾随与会者。当局威胁越来越严重,形势险恶,党的关怀更加无微不至。为避免发生伤亡事件,座谈会址一改再改。周恩来从延安回渝,借棉花街棉业公会召开会议,周恩来作报告,也有特务在窗口探头探脑,一路上,还有不少特务暗中监视、跟踪参会者。党为祝家安全,后来常借棉花公会开会。


当局不仅对党员、爱国人士监视、跟踪,对外国使馆人员、记者也同样盯梢。美国驻昆明领事谢伟恩将由渝回国,想与老朋友作别,没适当地方,由祝世康借五四路57号中央储蓄会设午宴饯行,祝担任翻译。外国几家报刊记者访农工民主党,也由祝任翻译。毛泽东赴渝参加谈判,周恩来在曾家岩50号设宴招待爱国人士,祝世康也参加了。在祝世康家举行的民主座谈会,每月少则二次,多则四五次。


随着蒋介石撕毁停战协议,发动内战,李公朴、闻一多被杀,形势越来越险恶。祝世康为免遭不测,搬至春森路4号上清寺,后又搬至民生路。党的联系人徐冰有一次来祝家,发现有“尾巴”,为避免特务跟踪到祝家,绕了几十个弯才进来,告祝一定要小心。但实在没有合适的地方,座谈会仍在祝家举行。由于出席者频繁进出,祝世康虽千方百计避免特务注意,还是被中央储蓄会上级察觉。


宋庆龄得知后,曾请人转告祝,听说祝世康已被列入黑名单,应当提高警惕。郭沫若也说,军统曾来调查,说祝家有共产党,在祝家隔壁的庆云旅馆有特务常驻监视,随时会来抓捕。有一个第三党成员王寄一也对祝说,我认识一个中统的职员,他说你与共产党有来往,你在那里的积案盈尺,要当心了。常有特务尾随祝世康夫妇,祝世康说:“没关系,谅蒋介石现在不敢杀我们。”


白色恐怖变本加厉,祝世康从思想上认识到只有共产党才能拯救中国度过民族危机,更坚定了跟着党走的决心。由于生命遭到威胁,又不肯停止民主活动,他精神非常压抑、紧张,患上神经官能症,体重从160磅一下子减至110磅。


中央信托局代局长钟秉锋找祝世康谈话表示,老先生(孔祥熙)说,有人密告,你来往的人不干净,如确有其事,劝你悔过自新。你担任的职务是金融方面的,如由于个人需钱,你弄一点,没大关系,但与不干净的人来往,是严重问题。回头是岸,你只要悔过自新,老先生会原谅你的。祝世康怒火中烧地回答,莫名其妙!什么叫不干净?我来往的人除了中央储蓄会有业务关系的人外,大多数是美国的同学和大学同事。钟说:“你与朋友来往,谈话是你的自由,但你与共产党来往就是问题,且是大问题。只要悔过,把情况老实交代,保证你还当经理。”祝回答:“我没有‘过’,为什么要悔?我能写的只有辞职书。”第二天祝世康就交了辞职书。财政部长俞鸿钧当即批准。此时,祝世康之子文光去电,告姑母病危。姑母一生未婚,是祝家当家人。文光与她感情甚好,从小看到姑母为操持家务、守住家业忙个不停,敬她似母。祝获悉此讯,要回无锡探视。那时,交通不便,祝托人动用了军方关系,乘军用飞机南归,因无锡没军用机场,他又辗转乘车,千辛万苦才回到家乡,姑母已去世。祝世康此时肺病严重,大吐血,肺部有四分之三是空洞。老家满目凄凉,父亲早已去世,现在祝家的主心骨姑母又撒手西归,家破人亡,前路渺渺,祝世康心情十分压抑,病更重了,他留在无锡休养。


祝世康失业后,许多朋友争相聘任他以助其一臂之力。先是任西康省政府顾问。1947年,上海天立建业公司聘他任董事长。1949年,重庆商业银行在上海设分行,请祝任分行董事长。


老朋友有的去了香港,大多数回了上海。祝于1945年10月回沪,借住在沧州饭店。特务闻讯而来,夜闯饭店,并用枪指着祝威胁,祝不为所动。后搬入林森中路(淮海中路)927弄57号,此处房产是祝世康元配夫人以金条顶下的。祝世康回沪后,这里成为一个民主人士的联络处。


四、追求真理,勇往直前


因形势更加紧张,民主活动转入地下。李济深要成立“民革”,写信要面见宋庆龄请示,宋未回复。李济深托祝世康夫人卢季卿向宋提,宋说:“信收到了,因风声紧张,不便复信,最好由你们约个地点见面。”祝世康考虑再三,他叫上儿子文光一起去新雅饭店说是吃饭。到了饭店,他们坐在桌上,祝不点菜,对文光说要订个包房,我不好出面,是否由你策划,订房也用你名字。文光并不知父亲为何要这么做,但他相信父亲,回答说,我是学生,没有关系,我去订房。祝对儿子言简意赅地说明,此事看上去平常,但可能有生命危险。文光不怕,以自己名字订了三楼左面最后一间包房。那房在走廊尽头,客人不会往那儿走,比较隐蔽。文光当即在房里写了请帖,邀请李济深来吃饭。请帖写好,祝说,没你什么事了,你可以回去了。文光没吃成饭,虽有点疑惑,也没问什么就走了。


祝世康请卢季卿安排李济深住在新雅饭店。祝世康约李济深儿子和他的秘书陪李到饭店,由卢季卿陪宋庆龄前往。宋与李紧紧握手,为防隔墙有耳,李走到宋旁边,俯下身汇报组织民革一事,得到宋鼓励。


1937年中央信托局离沪迁渝前全体同志合影.jpg

1937年中央信托局离沪迁渝前全体同志合影


后来,李济深派王葆真来沪搞策反工作并准备成立“民革”,王葆真将李济生写的纸条缝在裤带中带给祝,要找一个工作联络站。祝将自己的房子让出底层给王葆真,作为民革办事处,每天下午是联络时间。底层很大,还搭了一张床供王葆真休息。祝世康规定子女都要参加这里的工作,准备茶点,收发信件,又引起特务注意。


祝世康辞职后一直失业。回上海后主要是养病,他的肺病已到了第三期,一直咯血。也是在那几年,祖父留下的钱,包括房产,都花得差不多了。但他还是尽可能参加并支持民主运动。


淮海中路927弄57号被作为李济深的联络站后,来往人多,信多,电报多,所需日常开支由祝勉力维持。后来引起特务注意,前后门都有人不时张望,夜深了,还有电筒照进来。王葆真住在此,为保证他的安全,祝叫女儿庆英当“保镖”,每次王出去,庆英故作亲热挽着他手,叫声爷爷以转移特务目光。到了弄堂口,庆英叫辆黄包车,大声说到西藏路,在特务注视下,两人有说有笑坐上三轮,等特务看不到了,才另叫车去目的地。特务没证据,但监视一直不放松,邮局送来的信、电报常失踪。后来,王葆真被关进监狱,多亏托了李宗仁,办了保外就医才幸免于难。不断传来不好的消息,说下回就要轮到祝世康了。祝坦然处之,明知他的表弟秦柳方是地下党花纱布联合处负责人,祝仍利用自己的关系,不止一次帮了他。在黎明前最黑暗的日子里,祝世康不受威逼利诱,隐蔽下来,坚决不去台湾,为迎接上海解放做了不少工作。因政治、经济双重压迫,他又不肯停止操劳,终于又开始咯血,病倒在床。


上海刚解放,党就派同志去看望祝世康,请他去北京就职,但他因病重无法去。上海安排了华东军政委员会财经委员会副秘书长一职,他没法就任。周恩来向宋庆龄打听,祝世康哪里去了,宋告知病重。宋从北京来沪,将周恩来问候带到,祝十分欣慰。宋安排祝任中国福利会秘书长,手续已办,但祝大吐血无法动。宋说我没法交待了。北京召开全国政协会议,祝世康病重没法去,仍关心国事。他写信给周恩来,因杨杰在香港被杀,建议政协开幕时默哀三分钟。政府多次为祝世康安排工作,但他动不了,都无法赴任。


1955年,上海召开第一届政协会议,周恩来发来电报,要有关部门一定安排祝世康当特邀代表,任政协委员。祝世康非常感动,支撑病体去了北京。徐冰代表党接待他,谈了三个小时,转达了周恩来的问候,希望他留在北京工作。终因病重,他还是回了上海。1956年,他任上海人民政府参事室参事,每月工资168元,生活安定了下来。不少老朋友老同事认为祝委屈了,祝世康却十分坦然,他只着急自己不能为新中国尽力,很想做点事,却力不从心了。他曾向董必武建议,新中国百废待兴,国家缺钱,可以让银行开展有奖储蓄业务,吸引存款,积少成多支援建设。董必武认为当时老百姓手中都没钱,时机不成熟,没采纳祝的建议。祝有空做点翻译工作,写文史资料。农工民主党领导要他回忆去台湾的朋友名单,他坐在沙发上苦思冥想,写了一天。女儿庆英要帮他,他坚持自己写,说,我没有能力做其它事了,只能做这点小事。


在重庆时,宋庆龄就常与祝世康、卢季卿夫妇有来往,开会请他们任翻译。接待外宾时,宋庆龄坐主位,对面是祝世康,卢季卿任翻译,成为宋的主要助手。


解放前由于物价飞涨,宋庆龄的经济调度都是祝世康帮助筹划的,如没钱了,祝设法筹措。祝世康以中央储蓄会的名义筹措,做了许多事。


祝世康和夫人卢季卿.jpg

祝世康和夫人卢季卿


祝世康与宋庆龄关系十分密切。夫人庐季卿自1951年开始至1958年任宋庆龄秘书。宋庆龄曾经请他们全家去宋宅同住,祝世康认为不妥,没去。后来宋还写信关心祝家房子的事,希望他能住在条件比较好的宅子,以利养病。


宋庆龄每年寄来贺年卡,还送毛线、大衣、营养品,关心祝的家庭。1962年新年,宋庆龄写了贺信,全文如下:“祝世康同志:你1月29日来函收到了,知你在病中还不断从事翻译和写文史资料,你热心为祖国的社会主义建设事业服务,至佩。又悉季卿同志的工作与学习情况,她的思想方面较前更加开朗,关节炎也痊愈了,可喜之至。祝你们在1962年新的一年中,健康常胜,工作不断取得新的成就。并祝你的女儿庆英在文艺工作中获得更出色的成绩。我的关节炎症虽经常疗治,但疗效甚微。承你的关心和介绍治疗该症的有效药。我深为感谢。此致敬礼!”


有一次,宋庆龄想去市百一店看看,要卢季卿陪去。她说我站在后面,不会有人认出我。后来卢陪着去了,随行还有几位医生。他们几个站在前面,把宋庆龄挡住,没被人发现。宋看到市场供应很好,觉得很满意。回去后,警卫员提意见,说这样不安全,后来,这样的事再未发生。


在卢季卿去世后,宋又写了悼信:


“祝世康同志:你的信收到时,已经过了十二月十四日,送花圈表示哀悼已来不及了。现在用这封信表示我对卢季卿同志的逝世心情,沉痛并对你表示慰问。希望你节哀,注意身体健康,冬季更要保重。


季卿同志,按年龄而言,还不该离世、离开人间。生前相处共事的情境历历在目。只有追忆往事,怀念她了!


专此,即致敬礼!


宋庆龄 1975.12.22”


他们是战友,亦有如家人的情谊。


宋庆龄寄给祝世康的信件.jpg

宋庆龄寄给祝世康的信件


解放后,祝的肺病得到控制,后来钙化痊癒,但多年咯血,健康受损严重。1981年开始,祝世康身体更加衰弱了,有心力衰竭现象。有几个博物馆、纪念馆要收集革命文物,祝世康支撑病体,把董必武等人的信整理出来,通过参事室转给上海周公馆。宋庆龄的信、照片等也交给了有关部门。庆英有点不舍得,祝世康说,这都是文物,交给国家保管,比放在我家好。


一九八二年八月,祝世康危在旦夕,还天天在写文史资料。他说,以前有些事不好写不敢写,现在可以写了,我要赶紧写,给后人留点资料下来。那天,写中央储蓄会往事,写了一天,太认真,中风了,被送进华东医院,治疗后没什么效果,医院嘱可回家,便出院了。


1982年8月20日,祝世康在家中去世,享年81岁。追悼会这天,来了许多老朋友。读悼词、放哀乐时,喇叭忽然不响了,整个大厅静悄悄的。就像祝世康的一生,为国家,做过许多事,帮过许多人,波澜不惊。


祝世康出身大户人家,祖父钱庄学生意出身,是个难得的奇才,可以一手打算盘,一手记账,同时还能接待人谈生意。外婆家是常州有名的钱家,好几人官至一二品。祖父发达后仍省吃俭用,买了不少房产,无锡、上海都有。祖父留下不少家产,由姑母掌管,祝世康生活无忧,连子女每人名下都有房产。


祝世康夫妇及儿女.jpg

祝世康夫妇及儿女


祝失业后,靠房产生息生活还是很舒服,但他为了民主活动,不断散财,房子一幢幢卖去。直到上海解放,除了淮海路、兴安路两处住宅外,还有三处占地很大的房产,收房租依旧可以过着优裕的生活。但为支援国家建设,祝世康把上海、无锡的所有房产(包括祖父留给祝庆英、祝文光的房子)全部交公了。


他给世界留下了一句话:“做工作是种种子,几千几百颗种子放下去,很可能毫无收获。只望能收一颗,也好。”这是他的做人原则,也是一生的总结。高高飘扬的五星红旗上,有无数革命先辈和英雄烈士的鲜血,也有像祝世康那样一生追求真理、跟着中国共产党勇往直前的民主战士的心血。他们永远活在人民的心中。

  关于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