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场 . 疫中记事·“封控”邻里情

关于作者 分享 返回

疫中记事·“封控”邻里情

作者:秦来来 发表时间:2022-12-01 点击数:59

从小,我住在老城厢的石库门弄堂里,左邻右舍多为平民百姓,工薪阶层。生活并不富裕,住房条件较差:厨房间,几家人家合用的;水龙头,楼上楼下共用的……石库门特殊的房屋结构造就了老上海人的生活方式与相互间的关系,“72家房客”好像生活在一个大家庭,互相关照,守护。各地方言的对话和孩子们的嬉闹声,汇成了一道烟火浓烈、趣味十足的民居大合唱。楼上有人招呼,楼下即刻会有人响应;灶披间有小囡生病了,厢房间的爷叔会用三轮车送他到医院;楼上阿爷买了煤饼,亭子间阿三头抢着帮他搬到楼上;客堂间阿姨包了馄饨,一定会楼上楼下家家人家送到,大家尝尝味道。


image001.jpg

改造前的潭子湾


石库门特殊的房屋结构形成造就了老上海人的生活方式与相互间的关系,那是何等的温馨!这便是石库门弄堂里最亮丽的一道风景线。


image001.jpg

“迷你”天桥桌,对窗邻居搁一块门板即可共享晚餐


现在,我住在普陀区的长寿小区,独门独户的高楼房子,居住条件大大改善了。可是人们总是念叨,邻里之间缺了些什么。门对门,开门不相认,一栋楼,相遇点点头。邻里之间相隔,既近又远;近的是空间距离,远的是心路里程。


3月28日,接到上海将要分浦东和浦西,先后各自封控5天的通知的时候,大多数人并没有把这件事放在心上。甚至,还有些人把5天封控期当成休假了。没有人筹划5天以后的煤米油盐,没有人凑足5天以后的针剂药品。


4月1日起,上海浦西正式封控,对所有的居民的要求是“足不出户”。原本应该解除封控的4月5号,那天《新民晚报》记者左妍报道:“昨天新增阳性感染者数量首次突破1万例,总数达到了13354例。3月以来的这波疫情,累计报告阳性感染者超过7.3万例。奥密克戎变异毒株传播速度很快、隐匿性很强,目前上海疫情还在高位运行,形势极其严峻。”突如其来的变故,一切都是那样的仓促,让市民不知所措。于是,很多市民家中生活物资短缺,尤其是一些外来人口以及高龄老人,陷入了生活的困境。


因突发事件聚集在一个楼栋里的人,多是陌生人;而且小区本就不是一个单位,互相间並无严密的组织关系。一日、二日;一周、二周……从来没有如此被“禁足”在家中的上海人、新上海人,长时间封闭在家,多少使人们的情绪会有低落,难免使人们的生活徒生怨气。


在这样的情势之下,我们楼里以于俊为牵头人,很多年轻人选择站了出来,组建了志愿者队伍。他们中既有年富力强的像陈栋、杨春艳、张哲,也有上点年纪的,像孙梅香、徐永芳、戚阿姨,走进了居民的生活中。“志愿者”的适时出现,和大楼内居民微信群的建立,让大家的生活渐渐步入了正常。


在无数次核酸检测的过程中,在无数次为独居老人送餐、送药中,在一次又一次的分送物资中,在一次又一次分发抗原检测材料中;甚至,一层一层为居民分拣垃圾……无论是刮风,无论是下雨,无论是太阳当头,居民们看着眼前这些没有报酬、只有奉献的志愿者,听着他们无数次重复而又略带嘶哑的声音,心中多了几分宽慰,少了些许埋怨。


微信群的建立,就像一根红线,把散落在各个楼层、各个房号中的居民,串了起来。有话,在群里讲;有事,在群里议;有难,群里大家帮。


如果说,当年的石库门弄堂是横着的,邻里之间关心的是左邻右舍;那么,今天的大楼是竖着的,一栋楼里关心的就是上邻下舍。


image001.jpg

弄堂被称“一线天”,路人“狭路相逢”“贴墙谦让”过


物资供应困难,一股暖流在传递、涌动。4月15日,24楼的糖糖姐姐,给大家买来了100箱的糕点,优先保证分发给楼里的老人和孩子;她还买来了消毒喷洒的药水,赠送给楼里的居民。


整个大楼100来户人家,纷纷为她的善举点赞,有人说,很多人不知道她长什么模样,但她一定有一副菩萨心肠;很多人不知道她干什么工作,但她一定是个怀有大爱的人。我们感谢糖糖姐姐的爱心,我们点赞糖糖姐姐的善举!


在糖糖姐姐的感召下,居民们自发筹资,为志愿者购买防护服装。


曾经擦肩而过的陌生邻居,变成彼此支撑、互帮互助,你想着我、我惦着你而熟识、而关心、而扶持的新邻里。


当妈妈为孩子没能喝上牛奶发愁的时候,当老人为没有鸡蛋而烦恼的时候,甚至于,当你没有了卫生纸、小孩没有了纸尿片、……有关吃喝拉撒的一切,群里就有一个“团长”出现。


4月15日,20楼的花神姐姐挺身而出,挑起了为大家“团”货的重担。由于工作关系,花神姐姐通过原有的关系找到了稳定的团购渠道;她还找了一些“小哥”(此后长期驻外负责小区物资)帮忙寻找其他物资渠道。


团购的物品有蔬菜,水果,预制菜,鸡肉,猪肉,鱼虾,豆制品,牛奶……凡是居民有呼,她必有应。事前统计、预先付款、到时取货、逐户分发,经常忙到顾不上吃饭,这时候,老公就成了既不需要付给劳务费、又可以随叫随到的得力帮手。


能“团”到货,已经是很不容易;殊不知“团”来的货物有难处,冻品容易化,活鲜容易死,鸡蛋容易碎;要货的人也有难处,邻居们不会一喊就来,特别是那些高龄的老人,经常忽略群里的通知信息。于是,点对点的短信一遍又一遍地发送。电梯开发了“新业态”,成为了全楼邻居们分发物资,交换物资的无接触式“交通命脉”。据统计,从4月15日发起第一单起,花神姐姐和她的先生服务总人数多达2,072人次,总成交2,500单。


疫情虽说万分严重,但此时此刻邻里之间的那种互相关爱,共克时艰;疫情无情人间有情的人间大爱,成为了激励大家最终战胜疫情,走出家门,拥抱阳光的无穷力量。


“封控”一个月以后,一个问题突出表现出来了,不管是男人女人,也不论是老人小孩,人人的头发长了。


本身是志愿者的12楼杨春艳,又一次站了出来。疫情前,她开了一家美发店,有着很好的手艺;因为手艺好,所以她理发的收益也好。当人们为头发疯长而无处修理时,剃头收钱应该是理所当然;而且你就是比平时多收点,也没有人会计较。可是,杨春艳没有,不但不涨价,而且是免费服务。先是帮志愿者、物业的保安们,一个个打理干净,让他们值班时显得更为精神。接下来,她为小区的居民,特别是老人、孩子,排着队、挨着时间“兜了一圈”。整整二个月,她为200多人次理发。更为可贵的是,在“解封”前的5月30日、31日,她又一次为头发长出来的老人、孩子理发,说,马上要复工了,我抓紧时间再为楼里的居民理一次发。


我们小区其他楼栋里也有人为居民理发,每次收费不菲。小杨听了以后笑笑说,现在共克时艰,我愿意为大家免费服务;以后开工了,赚钱的时候有的是。


居民在群里为小杨点赞的帖子接二连三,更有人说,“在困难时期,美发师杨春艳为我先生理去的不仅是头上的长发,而且也扫去了笼罩在他心头的阴霾,在此他真心感谢小杨。”


杨春艳的回帖是:“谢谢大家的夸奖,有需要的时候可以叫哦!平时也行哦!家人们!”


我一直很怀念的儿时邻里关系,通过这次的居家封控似乎又找到了。


端午前夕,我们长寿小区2号楼的家家户户门上,都挂起了老人们熟悉的艾草。100来户的艾草,是7楼的住户捐赠的。这里住着琪琪和她的几个小姐妹,原本是搞美容的;看到端午马上到了,她们的老板,自己花钱,给大楼里的每户住家,送了一束艾草。


老话讲,“清明插柳,端午挂艾”,这是我们先人的智慧。每年端午,时逢仲夏,气温上升,蛇虫繁殖,疾病瘟疫,容易流行。我们的古人发现,艾草中含有挥发性香油,可起到驱逐蚊蝇、净化空气等效果,且端午时艾草药效最强,因而将其挂在门上驱逐毒虫。这一套防疫病、祛瘟毒的生存智慧,放在防控新冠疫情的当下,依然是很有现实意义的。


“清零”的捷报已经传来,“禁足”的大门终于打开。上海,复元了。


image001.jpg

苏河步道已成儿童游乐天堂.jpg

苏河十八湾绿荫步道


二个多月来,这些无私奉献,默默付出的志愿者,这些献出大爱的邻里人,是透过疫情生活里的一缕阳光,让原本冰冷的楼栋生活变得很有人情味。


我将记住这段令人难忘的生活,把它和我小时候石库门生活放在一起。

  关于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