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开照相馆创史人王炽开
公元1888年的一个初春的早上,广东南海边的一个美丽山村此刻炊烟袅袅,鸡啼鸟鸣,家家户户又开始了新一天的忙碌。此刻,在山村小道最南边的一幢充满南国特色的飞檐跷角,灰色青砖的小楼房内传出了一阵阵宏亮的男婴降临人间时的呱呱啼哭声,他就是此后在中国照相行业中赫赫有名的王开照相馆老板王炽开,又被称为照相业巨头。
他家境变故到小饭店当学徒
王炽开其父是一名海员,由于海员见多识广,懂得许多道理,尤其在当时国家还处于非常落后、贫穷、苦难的时代人们还不知道知识与文化的重要性时,王炽开父亲已深知文化与知识的重要性,要让自己的孩子都要有文化与知识,起码不能是文盲。王炽开父母平时省吃俭用,让孩子们到了读书年龄都能上学。王炽开过了八年无忧无虑的玩童生活之后,开始“上学”了,《三字经》《百家姓》《神童诗》《千字文》等成了必读之课,从这些书中他开始渐渐认识了字,懂得了做人的道理,更领悟到了生活的不易。然而,天有不测风云,时局的动荡与社会的混乱,加上天灾人祸,当时不少老百姓为了躲避战乱和灾害,纷纷四处逃生,王炽开的父亲由此失业回家,一家十几口人的生活一下失去了经济来源,生活跌入了低谷,贫穷、饥饿向着这个大家庭袭来,王炽开的父亲在痛苦、忧伤和万般无奈之下只好“忍痛割爱”,并“铤而走险”地做出了一个大胆决定;在读私塾的孩子全部“停学”,年满12岁以上的男孩都到外面“学生意”,靠自己劳动养活自己。就这样,刚满12岁在家排行“老三”的王炽开在父亲的陪伴下,离乡背井来到南海县一个亲戚家开的小饭馆里当“学徒”,每天在灶头间里烧茶、做饭、洗碗、端菜,王炽开总算能自己养活自己了。
然而,王炽开是一个好动爱学的孩子,尤其是他认为“好玩”的东西就要一心想看个究竟或搞懂它。在王炽开“打工”的小饭馆的隔壁正好开了一家小的照相馆,而照相馆内的那种“咔嚓”一声会使人的脸就能在照相纸上显露出来这一“怪事”使他感到新鲜和好奇。为此,王炽开就对照相馆产生了兴趣,好像有一种无形的魅力在吸引他去了解和解开这一神秘之谜。为了能走进照相馆,与照相馆老板接近,每次只要有照相馆订饭菜,他总是要求亲自送去,而且每次总是要多给予“照顾”;多些菜、多些饭,照相馆老板心里暗暗喜欢上王炽开,把王炽开当成了好朋友。王炽开从此是人在“曹营心在汉”,只要午时对外营业结束或一有空,他就往小照相馆跑,小照相馆又变成了他的“第二个家”。照相馆老板因为喜欢王炽开也就不吝指教,把拍照的一些方法、原理统统地告诉他,到了晚上还教王炽开怎样冲片和扩印照片,就这样聪明好学的王炽开又学会了照相方面的技能,又多掌握了一门“吃饭”的本领。
然而,世上没有不透风的墙,饭店老板对于王炽开在隔壁照相馆偷偷学技术之事已有耳闻,心里有一点不是滋味,但考虑到他是远房亲戚也没有影响本职工作,也就不去计较。但小孩毕竟有时会缺乏自控能力。有一天,隔壁照相馆的老板因不小心摔了一跤而不能动弹,但照相馆又不能关门,有生意就要做,而中午正巧有两个顾客要拍照,老板娘就以订饭的方法让王炽开到照相馆“帮忙”,结果王炽开这一帮忙竟忘了时间,饭店老板见王炽开没有快去快回,就急忙找寻到隔壁照相馆,只见王炽开真像模像样地当起了摄影师在为顾客拍照片,老板不由分说上去就一把把他拉走,火冒三丈地骂道:“你吃我的饭,却为别人做事,这不是吃里扒外吗,你简直是一个不知好歹的东西”。饭店老板把王炽开带到店里后继续碟碟不休地骂。
第二天,饭店老板就托人把这事告诉了王炽开父亲,要他父亲管管孩子,并在“留”与“去”上给个说法。王炽开父亲得知后非常着急,当天赶到县城,一方面向远房亲戚打招呼,一方面又严厉训斥了王炽开,并给他约法三章:一、不许再到照相馆去; 二、必须在饭店里干好每一件事; 三、只能等三年满师后再可以离开饭店另谋职业。面对家父的三条规定,王炽开再也不敢越雷池半步,只好在“家”老老实实地待着,但王炽开对于拍照这一行已爱在心中。有一天早上,王炽开上街买菜碰到照相馆老板,彼此有缘就在私下“签订”了“合同”;三年后王炽开学徒满师就到照相馆当摄影师,老板时刻等待他。
为了这一天的到来,王炽开度日如年似地熬到了三年满师。但是由于那个年月的南方不时爆发战争,再加上水灾不断,民不聊生,县城内的一些小店老板纷纷关门逃难,小照相馆的老板在王炽开还未满师前就已把店拍卖逃到了香港。无奈之下,王炽开又在父亲的一个上海朋友的帮助下,于1903年秋只身一人来到上海,在南京路上一家名叫“耀华”的照相馆里再次“学徒”,时年王炽开刚满15岁。
他进入南京路一流照相馆当学徒
二十世纪初的上海,已是繁华热闹,商店林立,尤其是在租界里商业服务业更是蓬勃发展,一派繁荣。各种各样的大小照相馆在各条大街小巷内四处可见,各种各样姿势造型的大小照片陈列在照相馆的橱窗内,让从小县城出来的王炽开看得眼花缭乱,眼界大开,使他对照相这一行业有了更深的理解和喜爱。
然而,来到上海进入耀华照相馆“学生意”的第一天,老板没有让王炽开拜师学拍照,而是让他干杂活,扫地、抹桌椅、洗菜烧饭,这对一心想当摄影师并自以为懂得拍照技术的王炽开来说未免是一种冷落、失落和事与愿违。王炽开深知学徒是寄人篱下,由不得自己,只能无奈地接受这一事实。但王炽开是一个聪明伶俐之人,又很善良肯吃苦,每当他干完自己的杂活,他都会主动地到摄影棚抹抹桌子,为师傅们倒茶水,师傅们拍照时帮着拿拿道具,老板和师傅们见王炽开特别灵巧爱干活,都很喜欢他,王炽开也乘此机会边干活,边偷偷地学着师傅拍照片技术和对不同照相机的使用方法。时长日久,师傅们也把一些拍摄的方法,技术操作等事项都告诉了他,有时师傅在为顾客摆造型,他就在照相机前按快门,捕捉最美的瞬间。由于王炽开在县城小照相馆已经掌握了拍照的技术,使他对拍照这一技能已驾轻就熟。
有一天上午刚开门,就来了一户18人的大家庭要拍一组合家欢照片,而不知什么原因店里的两位摄影师都没有来上班,老板外出办事又不在,这下把老板娘急坏了,老板娘为了留住生意,同时为了信誉度,她一边给客人递烟,一边叫王炽开泡茶,一边派伙计到摄影大师傅的住处去叫人。半个小时后,伙计垂头丧气地回来对老板娘摇了摇头说:“老板娘,师傅们昨天吃东西吃坏了肚子躺在床上起不来了,你看怎么办?”
老板娘听了伙计这番话,一下额头急出了汗,嘴里不由自主地道:“这下完了,这下完了……”大有一种天要塌下来的无奈感,只因老板娘是外行不会拍照片。
这时,正忙着抹桌的王炽开见状后,马上走到老板娘跟前轻轻地道:“老板娘,你不用急,我来帮他们拍照怎么样?”他显露出了一种非常自信的神态。
老板娘看了看王炽开摇了摇头轻视地道:“做你该做的事去,轧舍格闹猛,不要给我添乱!”老板娘又急又不耐烦地回答,脚还不时地朝地上猛蹬:“真是见鬼了,平时生意不忙却没有少一个人吃饭,今天生意有了却又偏偏师傅们都生病了,真是活见鬼,活见鬼了!”老板娘不停地摇头叹气,也想不出个好办法。
王炽开没有因为老板娘的轻视而泄气,而是提高了说话的嗓门:“老板娘,我真的会拍照,我过去在家乡也学过,你就信我一次,让我来拍吧!”他定然而不容怀疑地说。
“你真会拍照?”老板娘开始有点半信半疑,见王炽开点了点头又问道:“你真会拍照,没有骗我吧?”
“老板娘,您放心,我真的会拍照,而且一定能拍好每一张照片,你就让我试试吧!”王炽开双目定定地看着老板娘,似乎在告诉他你要坚信不疑。
“好,就让你试试看,不会有误吧?”老板娘同意了。
王炽开高兴地把抹布一扔就要到摄影棚去为顾客拍照,就在他转身之间,老板娘一把拉住他道:“快去把衣服换了,穿这样的衣服人家还会让你拍照?快去换上师傅的西装”。
王炽开匆匆走到更衣室,打开大橱三下五除二地穿上一套很不适身的黑色西装、尤如童话故事中的小矮人穿上大长袍那种令人捧腹大笑的模样走进了摄影棚。
王炽开胸有成竹地站在照相机架前,像一个训练有素的摄影大师和大导演一样为人拍起了照片。
“先生,头抬高……”
“太太,脸向前一点……”
“小姐,胸挺起一点……”
咔嚓、咔嚓……
一张张照片在快门的按动中定格,一帧帧漂亮的照片跃然“纸上”,永恒地记录了瞬间之美。
几天后,当这一户人家拿到自己的照片看了感到非常满意并夸奖王炽开照片拍得好时,老板娘为此所担忧的心中之石也随之落地。事后,老板娘对王炽开就刮目相看,深感王炽开是一个非常聪明能干的“学徒”,将来能挑起大梁,是个有用之人。
为了培养王炽开,能为照相馆多赚钱,老板娘让老板再招了一个“学徒”,原先王炽开所干的活,全部由新学徒替代,并为他指定拜了一位摄影技术好的摄影师做他的师傅,希望他的摄影技术再提高一步。
白驹过隙,转眼三年过了,王炽开“满师”了,他的摄影技术已今非昔比,不少喜欢拍照片的时髦小姐,都慕名找王炽开拍照,都觉得他拍的照片静中见动,美中见妍,立体感强,王炽开成了耀华照相馆里的主拍师。
他为大总统拍标准人像照
光阴荏苒,日月如梭,转眼之间王炽开已21岁成了一个风华正茂、朝气蓬勃的青年,而这时的王炽开已在上海的照相行业中名声鹊起,同行称他为海派摄影专家,不少上海有名的照相馆都愿出高薪聘他到自己的照相馆里当首席摄影师,以引来更多的生意。然而,王炽开是一个讲义气和重感情的人,更是一个有独立想法的人,他不愿意因为多几个钱而离开耀华照相馆,而耀华照相馆在当时的上海照相业中被称为“四大天王”之一,是上海达官贵族们拍照时首选的照相馆之一。因此,王炽开从自身发展的角度来看也不愿意离开耀华照相馆,在耀华照相馆他可以接触到很多社会名流和政府高官,对今后自己事业的帮助具有一定的作用。
在耀华照相馆里,老板把王炽开当作了“摇钱树”,只要有重要人物或有社会地位的人拍照,老板总是安排王炽开专为那些人服务,王炽开除技术好外,他为人谦和,懂礼,热情,他服务过的客人都感到非常满意,纷纷和他成为了好朋友。这一切也让老板看在眼里,喜欢在心里,时常在暗中偷偷塞红包给他,如王炽开身体不舒服,胃口不好,老板专门为他烧几个“小锅菜”,把他当成了“小祖宗”。对此,王炽开心知肚明,愿全心全意为老板卖命干,从未有过与老板不愉快的事情发生,始终在平静、真诚、互信的氛围中工作与生活。然而,世事难料,由于耀华照相馆的老板变故,王炽开离开了耀华照相馆去了北四川路上的同生照相馆,成为了首席摄影师及摄影主任。
人们常说:家有梧桐,引来凤凰。同生照相馆有一位摄影名家,必然也会引来贵客的到来。
那是1911年12月25日上午,天空碧蓝,阳光明媚,微风和煦,此刻的虹口北四川路上已是行人熙熙攘攘,车流不断,一派热闹的景象。就在这时,从同生照相馆的大门外突然闯进十几个彪形大汉,他们一进门就说要寻找老板,那架势一看就来头不小。伙计们忙到办公室把事告诉老板,老板刚要出门,只见一个约50岁上下貌似头领的中年男子跟着伙计已走到老板跟前:“你是老板?”
老板不知发生了什么事,也不知眼前那些人的来意,但知道对方是有来头的,忙回答道:“我是这里老板,贵客有何事情?”
那中年男子把老板推进门,随后把办公室门一关郑重其事地对老板道:“我的上司叫我们兄弟几个人到你这里来有要事,希望你听从我们的安排。”那人口气很定然。
“什么要事?请贵客吩咐,我一定照办。”老板还是丈二和尚摸不着头地双眼定定地看着对方。
“事情是这样的,我们的上司要你现在把照相馆大门关了。”中年男子口气定然地说。
“什么,照相馆马上打烊?”老板不由吓出了一身冷汗,心里暗暗道:“这下碰上敲竹杠的黑帮上门来了,糟了!”
中年男子看到老板额上急出了汗,知道他可能是误解了他们来的目的,忙解释道:“老板,你别急,听我把话讲清楚;我们是奉上司的命令到贵照相馆来的,因为贵店照片拍得好,名声在外,有一位重要大人物要来贵照相馆拍照,考虑到安全问题,所以叫我们兄弟几个先过来打前站,做好安全工作。”
“这店一打烊,这生意怎么做?”老板还是考虑到经济利益问了一句。
“我们上司已吩咐说了,损失的钱会补给你的,请老板放心。”中年男子爽快地说。
老板按照中年男子的吩咐,把店门关上,并在大门外挂了一块停业的牌子。随后中年男子又对老板道:“等大人物来了你这里要请一位最好的摄影师拍照。”中年男子看了看老板又接着道:“你把最好的摄影师请到办公室来让我瞧瞧。”
老板马上把正在摄影棚内检查照片的王炽开叫到办公室,向中年男子介绍道:“这是我们照相馆内最好的摄影大师,名叫王炽开。”
中年男子打量了王炽开一番道:“王先生,今天为大人物拍照一定要拍得好,必须成功。”
王炽开看了看中年男子只是微微点了点头。
约中午时分,同生照相馆门口嘎然停下了一辆英式的黑色小汽车,只见几个随从急忙下车打开车门让一个身穿一套黑色西装,头戴礼帽的男子下车,并簇拥着走进同生照相馆大门。
当那位大人物走进摄影棚,摘下礼帽时,王炽开见了后不由得傻了眼,这位站在眼前的大人物不是别人,他就是要即将成为中华民国元年的大总统孙中山先生。
王炽开为了确保照片一次成功及做到万无一失,他准备了两台照相机,每台照相机拍三张,而且在布光、取景方面都做到特别仔细与认真,在对人物神态的捕捉方面显得更加敏捷,这一切让孙中山非常满意。拍完照片,孙中山和蔼而又亲切地主动向前同王炽开握手,夸他是一位优秀的摄影师。
孙中山到同生照相馆拍照,由王炽开为总统拍照这一消息很快在全上海传开,从而使同生照相馆一下名声大增,店内生意猛然大增及兴旺,王炽开也由此名声更响。
而立之年开照相馆当老板
常言道:三十而立。一个30岁的男人在社会上的立身是相当重要的,假如在此年龄段还一事无成,那就是一个成不了大器的男人,将来在社会上必将是没有地位的庸人。王炽开是一个有抱负与理想的人,他不愿意一辈子当一个被人雇佣为人打工的摄影师,他要自己闯出一番事业来,自己当老板。
1918年,正是王炽开30岁的而立之年,他在一个朋友的介绍下辞职“下海”经商,孤身一人去了北京,在王府井附近开设了一家小型规模的照相馆,取名叫天华照相馆,以拍摄合家欢、结婚照、艺术照、儿童照及证件照为主要服务项目。开业伊始,生意并没有预想的那么兴旺,由于北京那时的市民思想还比较保守及很传统,新人结婚拍结婚照的人很少,通常到了过年才会有几户有钱的人家拍一张合家欢或小孩满岁照,女性几乎不会独自踏进照相馆拍照片,生意很清淡,只能勉强维持。北京市民与上海市民消费观念完全不一样,王炽开深感在北京要想做大做强企业显然是不可能。王炽开的心事又转到了上海,希望能在上海公共租界的大马路(南京路)上开设照相馆,这是他梦寐以求的心愿。
1919年初,王炽开回到上海探亲,邀请了他的那些同行好朋友聚会,那些朋友及包括他学徒时工作过的照相馆老板都希望他留在上海,其中被称为上海早期四大照相馆的宝记、中华及兆芳等照相馆的老板纷纷邀请王炽开同他们一起干,其中有一家开设在外白渡桥下的美丽丰照相馆的老板愿意出高薪聘请王炽开为头牌(首席)摄影师,但被他婉言谢绝了,他仍然不想为别人打工。在聚会中有一个同行与王炽开私底下说:南京路与山西路口上的英明照相器材商店的周老板想在他的商行里开设照相馆,由于对方不会拍照,希望与你合股开设照相馆,不知你有没有意向。王炽开听后当即表示非常愿意。
此后,王炽开在同行朋友的引见下与英明照相器材商行的周老板见了面,经过交谈,两人一拍即合。就这样王炽开火速回到北京把天华照相馆低价盘出,马不停蹄地回到上海。
王开老板王炽开与摄影师合影
英明照相器材商行坐落在最繁华的闹市中心的南京路与山东路的交叉口,是一幢三层四开间门面的独立大楼,约有600多平方米,一二两层主要经营照相器材,三楼为仓库。英明周老板与王炽开合作后,一楼仍旧经营照相器材,二楼开设照相馆,取名叫英明王开照相馆。照相馆在王炽开的一手操办下不到4个月就开张对外营业。主要经营业务有拍摄结婚照、艺术照、合家欢、儿童照、团体照、证件照及照片冲印等。由于照相馆所处地段好,规模大,摄影技术好,服务项目齐,再加之拍照水平高,企业生意从一开张起就门庭若市,生意兴旺。特别是由王炽开自己主拍的照片用光均匀,质感饱满,层次清楚,明暗有序,立体感强,故而消费者称赞王炽开拍出的照片张张是精品,从而很受喜欢拍照者的青睐。
上世纪二十年代的王开照相馆
王炽开拍照不但技术好,而且懂得“扬长避短”,有的女顾客人长得很胖,希望拍出的照片使人变瘦些,王炽开就采用布光原理把光调到一定的比例亮度,使主光与副光形成一种光比反差,从而拍摄出的照片在视觉上就显得人“瘦”一些。还有人长得较矮的顾客希望拍出的照片使人感觉“长”些,王炽开在拍摄时把灯光向上打,再把相机镜头从下往上,这样拍出的照片会使画面上的人物给人有一种“高”的视觉感。
王炽开具有创意的拍摄风格很快在上海滩上的消费者中一传十,十传百地赞扬开来了。由此,使英明王开照相馆在经济效益方面是一个台阶一个台阶地向上攀升。而王炽开的名声在同行与消费者中越来越大。
股东之间为利益而决裂
常言道:花无百日红,人无千日好。在商场上分久必合,合久必分是常有之事。特别在合作过程中有了大的利益后,合作方中难免有人会眼红,希望把全部利益占为己有,这是人的一种利欲熏心、私欲膨胀及狭隘心胸的体现。
王炽开与英明照相器材商行周老板合作经营英明王开照相馆刚刚满3年,周老板见照相馆生意好,再加之品牌已打响,他想“收回”王炽开手中百分之五十的股权,自己独立经营,在王炽开毫无思想准备的情况下给了他一个“下马威”;要么王炽开出300大洋买下周老板手中的百分之五十的股权,反之周老板花300大洋买下王炽开手中的百分之五十的股权,并限期三个月内完成双方的股权转让买卖。
王炽开面对周老板这突如其来的“决定”,一时不知所措,心里非常郁闷,他茶饭不思,夜不能寐:如果拿了周老板的300大洋,他就从此失去老板的身份,更可能成为一个一辈子为人打工的摄影师;如果买下对方的股权一下又拿不出300大洋。这可怎么办?王炽开一时间急得像热锅上的蚂蚁坐立不安,眼下他手头上只有150块大洋,家里一大家子人都靠这钱养家糊口,没有了这笔钱心里就没有了底气,就算把150块大洋全部用在购买周老板的股权还差150块大洋呢,谁又肯借呢?王炽开犹豫和思考了足足三天三夜后大胆地做出决定,买下周老板百分之五十的股权。
就这样,王炽开与周老板签定了股权转让合同,由王炽开购入周老板百分之五十的股权,限期三个月内资金到位,但必须先付转让股权中的百分之五十的定金,即王炽开先要付给周老板150块大洋转让金,假如王炽开到了三个月的期限后150块大洋付不出,将由周老板收购王炽开百分之五十的股权,同时要在定金中扣除百分之三十的违约金。
王炽开为了能当老板,只能孤注一掷,不惜倾家荡产玩命干,巨大的风险只能抛脑后了。王炽开为了能多赚钱,开始拼命工作,把原来上午9点钟开门营业提前至上午7点开门,晚上9点打烊,延长至午夜关门,想通过延长时间来增加收入,加快赚到另外的150块大洋。同时还推出了出售预售卷,只要顾客购买英明王开照相馆的预售拍照券,就可以拍照及冲印照片打八折,以此促销来快速增加营业收入,早日赚到另一半购买股权的大洋。
王炽开真是绞尽脑汁,用尽心思搞促销增收入的经营性活动。
他做了一件好事而带来好运与财运
时间过得很快,王炽开离付周老板150块大洋卖股权的期限已不到一个月时间了,而他手上还缺100块大洋,要想在最后的半个多月里赚到100大洋可以说比登天还要难。王炽开心里急啊、急啊!他该动的脑筋已却了,该想的赚钱方法也想到了,他该使出的劲也使了,他真的到了“进退维谷”的境地,一切都变得无可奈何,他的心情跌入了失望与绝望之中。他的老板梦将要面临破灭。
夏末的一个礼拜天下午,王炽开为一位顾客拍完照走到大门口漫无目的从里望外看,心里与心情非常低落,深感自己快要离开这里了,心里充满了郁伤与惆怅感。这时外面的天气突变,大风四起,雷声隆隆,倾刻间天穹像是破裂,暴雨倾盆而下,街上行人四处奔跑躲雨,这时有一个12岁左右的姑娘向照相馆大门奔来,快要到大门前时一不小心摔在了地上的水泥浆里,浑身变成了一个泥人,老板王炽开见状马上推门出去把姑娘扶起进入照相馆,并让女性服务员为她清洗换衣。
半个多小时后,小姑娘身穿一件红色绣花的旗袍(顾客拍照时穿的服装)走到王炽开跟前用上海话说了声:“谢谢老板。”王炽开定神一看不由一惊一喜,站他眼前的是一个黄头发、白皮肤、蓝眼睛、高鼻子,身材修长的漂亮洋姑娘,她穿着旗袍显得特别有模有样,这种美别致而典雅,王炽开一下来了创作灵感,他向洋姑娘提出拍样照的邀请,洋姑娘欣然答应。王炽开为洋姑娘一连拍了数十张不同姿态、不同神情、不同造型的艺术照,有全身照,七分身照,半身照,大头子特写照等。王炽开拍完照片送走洋姑娘后,马不停蹄地把照片冲印出来,看着一张张精美漂亮的洋姑娘的艺术照,王炽开心里非常满意和开心。
第二天下午4点左右,一辆黑色崭新的小轿车停在了照相馆门口,只见从车上下来了三个外国人,其中洋姑娘手拉着一男一女两个洋大人,明眼人一看便知是洋姑娘的父母,这是洋姑娘带着父母向王炽开致谢并送还所穿的旗袍。三人走进照相馆,王炽开一眼就认出了洋姑娘,忙热情地接待这一家三口,并把为洋姑娘拍摄的旗袍艺术照递给她看。
洋姑娘看了后高兴地跳了起来道:“太漂亮了。”洋姑娘穿旗袍拍出了风味独特,充满奇异的美感。洋姑娘的父母看了后也爱不释手,夸照片漂亮,一定要付钱给王炽开,而王炽开没有收钱,只是提出了一个要求,希望洋父母能答应把洋姑娘的照片出样陈列在照相馆的橱窗内,洋父母欣然同意。此外,王炽开还邀请洋姑娘一家穿中国的旗袍、长衫为他们一家拍一组“合家欢”照片,对方也爽快同意。
王炽开把为洋姑娘拍的旗袍艺术照及她们一家穿中式服装拍的“合家欢”照片放大陈列在大橱窗内后,一下吸引了在租界内的洋人,许多洋人顾客纷纷来到英明王开照相馆拍照,而洋姑娘的父亲是英国驻沪领事的一名有权势的要员,又把领事馆搞各种活动及会务中的拍照业务都发给了王炽开做,使照相馆的业务猛然增多,王炽开手中的大洋很快攒够了,并把150块大洋付给了周老板,从而使王炽开真正成为了老板。由此,王炽开把“英明王开照相馆”的店招摘了下来,挂上了“王开照相馆”的招牌,王炽开从此有了占股百分之百的独立经营权的照相馆了。
王炽开有了独立的经营权之后,不断推出和拓展新的服务项目,先后推出了“小宝宝满月照”、“百日纪念照”、“满岁留影”,“夫妻结婚纪念照”,“三代同堂与四代同堂合影纪念照”,产品广告照、团体照等等。同时还推出了整修照片、放大照片及照片着色等新业务,使王开照相馆的生意更加红红火火,每天门庭若市,钱就像流水般进入王炽开的口袋里,赚得盆满钵满。
老板择址开新店扩大服务与经营项目
随着王开照相馆业务量的不断扩大,原有的服务场地已满足不了顾客的需求,手中有钱的王炽开腰板硬朗了,他的期望值也越来越高,他要把王开的规模扩大,品牌的档次提升,要在南京路上打造一家新一流及至上海滩上第一的照相馆,在同行中成为“大哥大”而独领风骚。
常言道:事随人意,意合人愿。正当王炽开为扩大企业规模在南京路寻找网点之时,1923年初,在王开照相馆对面不到30米有一家“516饭店”的老板因家道中落急需用钱要盘出,王炽开得此消息后抢先一步花500块银元盘下了该饭店,随后又投资400大洋对原有房屋进行了结构调整与装修布置,完工后的王开照相馆为上下四层的独立大楼,二开间大门面,共计500平方米。一层大堂招待顾客,二楼拍艺术照、儿童照、合家欢及证件照,三楼拍结婚照,四楼为后期制作工场与仓库。大门两边是大橱窗,陈列各种新潮样照。老板王炽开还邀请于佑任为新王开题词:“桃合天人际,志与神明超”;请胡汉民为新王开写店招,胡汉民用隶书写了“王开照相”四个字。由政府大官为王开照相馆题词和写店招,那是多么光彩和有面子的事啊。由此可见,王炽开的人脉关系有多么的宽广与深厚。
新址上的王开照相馆(与现王开同一地方与同一号码378号)开业后,生意兴旺,而且上海滩上的一些社会名流、政府要员、大企业家等都特别青睐王开,那时新郎新娘结婚已流行拍结婚照,因而许许多多新人都选择到王开照相馆拍结婚照,都夸王开照相馆拍出的结婚照用光好、构图漂亮、造型优美、立体感强。由此,王炽开一跃成为了照相业巨头。
王开照相馆三十年代初拍摄的结婚照
老板王炽开在店里订了两条规矩:照片质量不好不出门; 顾客对照片不满意不出门。老板王炽开要员工人人做到使顾客“高兴而来,满意而归”。由于王炽开狠抓服务态度与服务质量,使顾客对王开的满意率达到了百分之百。王炽开还这样讲道:“企业要创名店名牌,一定要让顾客满意,这样就会拍了一次还会来拍第二次、第三次。如顾客不满可以为其重拍,就是拍三次还不会蚀本,宁可少赚一些钱,也要让顾客满意回。质量好,顾客满意是我的企业的立命之本。”
王炽开总是第一个到店,最后一个离店,每天忙碌在店堂的各个部门,检查员工的服务态度与摄影师拍摄照片的质量好坏,关注企业的品牌声誉,他是一个勤奋工作的老板。
老板不惜花巨资做广告宣传
王炽开是一个智商和情商都非常高的生意人,他除了抓好服务态度与服务质量外,还特别注重营销和对企业的宣传,用现在的话讲就是重视广告宣传。在20年代中期,上海的大街小巷到处都可以看到人力车夫在穿街走巷,上海的码头与火车站更成了人力车夫拉客的好地方,老板王炽开意识到在人力车上做广告宣传企业品牌定会很有效果和影响力,他就专门去寻找上海几家大的人力车行,花钱在人力车的帆布帐篷上印上了“王开照相”四个隶书大字,从而起到了很好的广告效果。
1925年3月12日,伟大的革命先行者孙中山在北京逝世,当时国民党元老胡汉民派人寻找王开老板王炽开,要他在3月21日派出两组摄影团队到北京中央公园及上海治丧处为两地公祭拍照。王炽开亲自带队派出了优秀的摄影师,拍了数百张公祭场景照片与出席公祭仪式主要官员的照片,其中有人们所熟悉的孔祥熙、宋子文等人物。王炽开回上海后马不停蹄把照片冲印出来编成一本本相册,送给参加公祭仪式的各界政府要员,从而博得了政府要员的好评,并同他们建立了良好的个人关系。从1927年起,凡国民政府在上海举行各种大型活动与会务,都邀请王开照相馆到现场拍摄照片,上海《申报》上时常刊登由王开拍摄的各类大型活动的照片。
王炽开拍摄躺在灵柩的中孙中山先生
1927年,远东运动会选拔赛在上海举行,当时举办方召开了“运动会拍摄招标会”,王炽开参加了投标,并以200大洋获得了这次运动会的拍摄权。当时上海的《申报》、《新闻报》等报刊杂志纷纷到王开寻找王炽开要出高价买运动会新闻照(那时报社与杂志社还没有摄影记者),王炽开却表示愿无偿提供照片,但照片登出后必须在下方注明“王开照相”四个字,报馆和杂志社老板都纷纷表示同意。运动会期间,由王开拍摄的各类运动会照片频频亮相在上海的各大媒体上。1935年,第五届全国运动会在南京举行,王开老板王炽开再次买下全运会拍摄权,上海的各大媒体再次与王开照相馆合作。王开老板王炽开为了使当天拍摄的照片能及时提供给媒体,花10万大洋包了一架邮政飞机,再派专车到虹桥机场取回胶卷冲印并及时提供给各家媒体,使之在第二天一早就可让读者见到体育新闻照片。而“王开照相”四个字不断在媒体上出现,从而使之广告作用巨大,使江浙沪地区的消费者对“王开品牌”家喻户晓,人人皆知。
王开照相馆在1927年为远东运动会拍摄的照片刊登在上海《申报》上
王开照相馆在1935年南京举办的第五届运动会上拍摄的比赛照片
王开照相馆包租的邮政飞机
邀美女明星免费拍照打响品牌
王炽开是一个有雄心大志之人,他常说:画工须画云中人,为人须为人中雄。这是王炽开要想在上海乃至全国的照相行业中成为“大哥大”而独领风骚。
上世纪30年代,上海的文化娱乐业非常繁荣,尤其是电影业发展到了鼎盛时期,那时的美女电影明星张织云、胡蝶、阮玲玉等很受电影爱好者的青睐,王开照相馆老板王炽开就利用自己的知名度专门邀请那时的美女明星到王开免费拍照,并送500张7寸照片,但条件是对方同意将她们的照片陈列在照相馆的大橱窗里出样展示及制作成明信片出售。而那些明星能获赠照片及被广告宣传有利于提高知名度个个都非常乐意。因而,那时到王开拍照的美女电影明星非常多。
王开照相馆为电影明星欧阳沙菲拍摄的艺术照
1939年,由美女电影明星陈云裳主演的《木兰从军》要在上海沪光电影院首映,新光电影院为了使该电影“一炮打响”,专门派人同王开照相馆老板王炽开搞联名促销活动(也与中国照相馆合作); 由美女电影明星陈云裳到王开照相馆拍摄一组“陈云裳明星生活艺术照”,在沪光电影院海报及王开照相馆的橱窗里展出,起到广告宣传作用,而消费者购买《木兰从军》电影票之后可以抽奖,获奖者赠送一张到王开照相馆免费拍摄一张同陈云裳类似的生活艺术照。这个活动一推出,很快受到了消费者的欢迎,使沪光电影院与王开照相馆的票房率与消费率双双出现了前所未有的上升。
王开照相馆与电影院联动促销不仅提升了知名度,从而吸引了更多的艺人及热爱文艺的青年女性纷纷来到王开照相馆拍摄“明星生活艺术照”,使之成为了上海滩上的一种拍摄潮流。当时曾有不少大家闺秀和名媛佳丽都慕名前往王开照相馆拍各种造型与风格的艺术照,其中有的美女还出钱要把自己满意的艺术照陈列在王开的大橱窗里,以展示自己迷人的风采。上海电影业中的一些电影导演,曾专门到王开照相馆的大橱窗前“窃视”,想从“出样”的美女中,选中“满意”的女演员。
王开老板王炽开就是一个善于对企业进行广告宣传与营销的聪明之人。他把一个小企业做成了大企业,把一个没有知名度的企业做成在上海家喻户晓的企业,这就是一个精明企业家的高明之处。
王开照相馆上世纪三十年代的广告
老板打破传统把企业继承权传给女儿
王炽开在同行中被公认为是佼佼者,但在家里他也同样是非常强势,他在子女的心目中是一个严父,但在保姆与佣人眼里是一个好老爷。王炽开在教育儿女方面始终以“严”字当头,不管男孩女孩只要在这个家里都必须是一视同仁,到了读书年龄必须入学读书,只要能考上大学就必须以学业为重,他深知孩子们只有多学习文化知识,将来成人后才会有出息,才能出人头地。
王炽开共生育了一女四男5个孩子,都被他培养成大学生。上世纪30年代中期,年近半百的王炽开希望自己创立的家业能有自己的儿女接班,把王开照相馆的这块金字招牌继续做强做大。一天晚上,王炽开把全家人召集在一起开个家庭会议,听取儿女们谁对继承家业感兴趣接他的班,他没有中国人传统的“儿子接班”的观念,谁愿意谁接班,当然还要经过实践的考察,假若没有能力,就不能接班,他要择优录取。经过一番自我报名,大女儿求求和大儿子环环表示愿意接班,而在读大学的二儿子却表示无兴趣从业照相馆工作,他要走自己选择的道路。抗日战争爆发后,二儿子毅然决然地告诉父亲王织开说:他要去参加抗日战争,保家为国,并对老父亲说他已经在大学里加入了中共地下党组织,眼下要去苏北加入新四军抗战打日本侵略者。深明大义的王炽开坚决支持儿子的光明选择。
大女儿和大儿子进入王开照相馆工作后,老板王炽开没有让他(她)们坐办公室参与管理企业的工作;大女儿求求先从打杂开始,每天早上提前上班与勤杂工一起扫地、抹桌子、擦门窗为大师们倒茶等,当时那些大师们见大小姐做下等杂活,还要为他们倒茶都深感不好意思,纷纷劝老板不要让大小姐做杂事杂活,应该让她坐办公室,起码当个财务员,但被老板王炽开回绝了。一个大学生大小姐在自己父亲开的照相馆干杂事,这在外人看来太不通情达理了,心也太狠了一点吧。大女儿曾向母亲诉苦,希望母亲在父亲面前说说好话把她调到办公室或财务室工作,结果被严父王炽开拒绝了,他这样道:玉不雕,不成器。再聪明的人不好好学习与锻炼将来成不了大器,人必须要在最艰苦的工作中接受锻炼才能成才。老板王炽开为了让大女儿更好地“成长”,还让她到每个部门拜师轮流工作,他要让她学会了解与懂得照相馆的各种工作程序,掌握企业各种运作功能。老板王炽开对于大儿子的培养直接以学技术为主,老板认为“男儿应当强”,大儿子环环直接拜摄影大师进入摄影棚学拍照。在儿子学会了拍证件照、儿童照、艺术照之后,还让他学会拍摄广告照和团体照,同样要经历三年学徒后满师。在学徒期间不给工资,只给一些零花钱,每天吃饭也只能与其他学徒同餐同桌,不能与大师们同桌就餐。在学徒期间,老板王炽开还教他俩做人的道理,要对师傅们尊敬、尊重、有礼貌。
有一年过年,照相馆生意特别忙,摄影大师们忙得顾不上吃饭,就劝在一边帮忙的大小姐球球和大少爷环环先去吃,生怕他俩饿坏了身子骨,作为大师傅们出于对徒弟的关爱,也是人之常情。这对姐弟在师傅的劝说下也就“不客气”地去餐厅吃午饭,当他俩刚坐下吃了没几口饭,被到此“巡查”的父亲王炽开看见了,不由张口就是一顿劈头盖脸的臭骂,硬生生夺下姐弟俩的碗筷,命他俩回摄影棚帮助师傅们拍照,不许他俩“搞特殊化”。在王炽开眼里,徒弟不能优先于自己的师傅,这是不懂规矩的体现,必须要加以制止。这就是严父对自己子女的高要求体现,使他们懂得做人做事的道理。
王炽开的大女儿和大儿子在严父的一番精心与苦心的调教下,综合能力与素养得到了快速的提高,满师后姐弟俩逐渐开始为父亲担起了经营企业的担子。到了三十年代末,年事已高的老板王炽开开始退出了对企业的经营管理,由聪明能干及精明的大女儿接班当王开照相馆总经理,负责对企业的经营管理,大儿子分管企业内部的拍照业务,从而打破了中国传统的家业继承权传男不传女的羁绊。
王开照相馆在大女儿球球的经营管理下,搞得风声水起,继续在同行中独领风骚。
王炽开家里的佣人与保姆则对王炽开这样评价道:“我们家的老爷是一位没有重男轻女观念的大老板,他把家产继承权交给大女儿,说明他是个明白之人。大老爷对我们这些下人也与他的家人一样平等对待、从不轻视与小看我们,大家一起吃饭,共吃一样的饭菜,他是一个善良的好老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