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有来生,61岁的陈松余希望和儿子陈泽斌的缘分能再长一些。今生短短14年的父子情,他还来不及好好抱抱儿子、疼疼儿子,甚至一家六口,没顾得上拍一张像样的全家福,儿子就匆匆离开了人世。
家庭合影,抱怀里的为陈泽斌
少年陈泽斌,浙江省金华市婺城区沙畈乡乌云村人, 2006年3月5日因抢救落水儿童牺牲时,年仅14岁。2006年12月,获评“金华市见义勇为勇士”;2007年1月,获评“浙江省见义勇为勇士”。
浙江省见义勇为勇士奖牌
浙江省见义勇为勇士勋章
习近平总书记在担任浙江省委书记时,亲切接见第十一届浙江省见义勇为勇士,和陈松余握手的照片被放大摆在客厅的正中央,两旁是光荣之家、革命烈士证明书,以及陈泽斌穿校服、挂红领巾的遗像。
革命烈士证明书
“这是儿子唯一一张拿得出手的照片。”陈松余盯着儿子的照片,好一会儿没有出声。16年来,父子俩无数次就这样隔空凝视、出神。如果16年前那个初春的周日午后可以重来,一切还会发生吗?
阳光少年陈泽斌
可惜,没有如果。
客厅的桌上放着一袋去年结果的香榧,陈松余笑着说:“这是我自己种的呢。”
陈松余和他的香榧林
离家不远的白(龙桥)门(门阵)线两旁,绵延十里的山上,种满了香榧树。10年来,陈松余先后投入100多万元,承包了100亩山林种植香榧树。
“俗话说,千年香榧。村里的山、田、地都是祖祖辈辈留下来的,我也想着替儿子给子孙后代留点东西。见香榧如见儿子,这些树是儿子生命的延续。是念想,也是纪念,等我百年后,我就把这片香榧林无偿捐给社会。”
沙沙沙,香榧树在风中起舞,仿佛陈泽斌在拍手叫好;
哗哗哗,溪水在阳光下闪着金光,仿佛陈泽斌在奔跑跳跃。
陈松余,这位坚强的烈士父亲,在走出失子的巨大悲痛后,以另一种方式,让儿子短暂的生命重生。三生三世,生生不息……
生如夏花
乌云村坐落在群山之中,十里八乡,连绵起伏,除了山,还是山。
在环滁皆山的环抱,陈松余种树种绿种春风,青山绿水间用勤劳的双手开出一亩亩满载希望和收获的梦田。
让陈松余播下梦田的,是离开他已经整整16年的儿子陈泽斌。
“儿子生下来就很乖,很少哭闹,整天笑眯眯的,谁见了都喜欢。”1991年,而立之年,对陈松余来说,意义非同一般:10月,动工建新房;一个月后,11月3日,白白胖胖的儿子给原本幸福的家庭增添了更多的甜蜜和快乐。
陈松余给儿子取名陈泽斌,他希望儿子文武双全,长大做个有出息的人。
陈泽斌从小就非常阳光,乐于助人。下雨天,看到邻居衣服晒在外面,会主动把衣服收好给邻居送上门;路上看到老人拎东西走不动,会主动跑上前搭把手……
事发当天,正好是学雷锋日,陈泽斌以花季生命的代价践行雷锋精神。
事后,陈松余了解到,儿子衣服、鞋子都没顾得上脱,就跳下水渠救人。陈泽斌班主任的丈夫自告奋勇站了出来,跳入水中,将陈泽斌和林某某打捞上岸。由于溺水时间过长,两人双双身亡。
陈泽斌牺牲不到两个月,2006年5月1日,陈松余的妻子也因病撒手人寰。
儿子、妻子接连离去,陈松余感觉天都要塌了。
“爸爸一下子瘦了好几十斤,虽然白天表现得像没事人一样,但每次给他整理房间,发现枕头是湿的,枕芯都烂了。”陈松余的女儿心疼地说。
陈泽斌牺牲后,两位素不相识的市民给陈松余写信:“去年(2005年)农历八月十三,那几天天气很热,我们在露天做生意,又热又渴。刚好碰到一个学生到我们摊上来。这个小孩非常懂事,当时我们就和他交谈了起来。得知他叫陈泽斌,乌云村人,就读在虹路初中,租居在一个农户家里,爸爸妈妈不在身边,生活及各方面靠自己一个人。他问起摊里怎么这么热。过了一会儿,他把自己用的电风扇给我们用,晚上又拿来了两瓶开水……”
好好的儿子,怎么说没就没了呢?陈松余很长一段时间,无法从中年丧子的悲痛中走出来。
2007年1月25日,陈松余这辈子都不会忘记的特殊日子,时任浙江省委书记习近平在浙江省人民大会堂亲切会见第十一届浙江省见义勇为勇士。
“当天上午9点多,习书记和受表彰的每一位见义勇为勇士都握了手。合影时,习书记就坐在我前面。”
和陈松余握手时,习书记和蔼地问:“你是陈泽斌父亲吗?”
“是的。”陈松余点点头。
习书记的双手握得更紧了:“你为自己生了个好儿子!你为浙江人民生了个好儿子!党和政府不会忘记你的!”
陈松余的眼泪夺眶而出……
坚强人生
陈泽斌牺牲后,陈松余一直住在儿子的房间。这里,有儿子无处不在的气息。
夜深人静,陈松余一次次和儿子心灵对话:
“儿子,爸爸想你了。”
“爸爸,你是最坚强的,乡亲们都看着你呢。我也在天上看着。”
……
儿子隔空的凝视,让陈松余感觉到肩上沉甸甸的责任——像儿子一样,尽可能地帮助更多的人。
“我为儿子骄傲,我要把儿子的精神传承下去。前人栽树,后人乘凉。我开始种树,像养儿子一样种树。” 陈松余当了两任村支书、一任村主任。陈泽斌牺牲后,他一心扑在工作上,带领村民靠山吃山,做足大山文章。
乌云村距金华城区50多公里,茂林修竹,整个村子,被一片浓密的绿色环绕。沿着弯弯曲曲的山路,已经到村口,若不仔细看,仍是“只见林木,不见村庄”。
乌云村886人,年轻人大多外出打工,留在村里的基本是五六十岁的中老年人。养猪原先是村民的主要收入来源。
乌云村临近沙畈水库,沙畈水库是金华市民的饮用水源,上游是当年粟裕、刘英率领的红军挺进师曾经战斗过的革命老区。为了守护这片生态和水源,婺城启动了沙金兰水源涵养生态功能综合整治专项行动,将畜禽养殖场、锯木厂、采沙场等全部拆除。陈松余带头在村子的山头引种红豆杉。
在陈松余带动下,红豆杉成为沙畈具有代表性的经济产业,红豆杉协会成立,108户种植户,陈松余是大户,任会长,带领十里八乡的养猪大户转型探路生态经济。
可惜,好景不长。红豆杉经济价值日趋下滑,倒逼着村民们转型升级。
种什么好呢?陈松余整晚整晚琢磨,愁得晚上睡不着觉。
陈松余种的红豆杉,有一次出售给绍兴客户时,他跟过去种树并提供种树枝术。途中,看到道路两旁满山都是香榧,他随口问了一句:“收益怎么样?”
“投资大一点,回报慢一点,但效益是好的。”
绍兴客户的回答当时没放在心上,转型升级的关口,陈松余突然灵光一响:香榧?
陈松余想办法从杭州请来专业技术人员实地踏看乌云村红豆杉基地,问:“是不是可以改种香榧”?
“海拔低一点,环境很好,适应种。”技术人员的回答,让陈松余有了定心丸。
“2014年,我带领红豆杉种植大户,租了好几辆大巴到江苏,浙江诸暨、绍兴考察,其中光江苏就去了两天。调研发现,香榧效益可观,市场前景广阔。”经过充分的市场调查,专家认为沙畈的地形、气候非常利于香榧生长。
说干就干。当年,陈松余就投资50余万元,率先从绍兴引种多株已有8年嫁接树龄的香榧,当年挂果,次年摘果,每株产鲜果超过15公斤。
香榧苗价格高,十来厘米的大苗每株两三千元,五六厘米的小苗也要上千元。刚开始,乡亲们担心这么高的投入没有效益。
陈松余挨家挨户到村民家动员,带他们每天在大山里跑,看自己的试种成果,还带他们外出参观。路远,他就贴钱贴油费,自己开车送他们,还请他们吃饭。
村民问他:“图啥?”
陈松余呵呵一笑:“钱,大家一起赚。”
树上积满的累累果实,涌动着丰收的喜悦。红豆杉种植大户和村民积极响应,纷纷改种香榧。目前,200多亩香榧在沙畈落地生根。这其中,陈松余又占了大头,是全村种植面积最大的农户,他预付了租金,与农户约定,自己承包的100亩香榧林50年不改种。
“香榧树龄可达四五百年,50年后,我不在了,可是香榧林还在,那时候,它们都是百年大树了。后代记不记得我没关系,只要知道是陈泽斌爸爸种的,记得陈泽斌就行。”
满山遍野的香榧林,是满山遍野的希望,更是绵绵无尽的思念,仿佛陈泽斌从不曾离去,阳光下一天天茁壮成长:上高中、读大学、娶妻生子……
爱的果实
香榧林
乌云村风景秀丽,大片大片的绿色让每一个来这里的人,都会情不自禁感慨空气的清新。枝繁叶茂、亭亭如华盖的香榧林更让这片绿色生机盎然。
陈松余不仅带动本村村民,还带动周边村民共同走上致富路。
木乌村和乌云村挨得很近,相距半公里左右。木乌村村民李秀明原先是养猪户,看到陈松余“有效应”,自2007年起,他跟着种起了红豆杉、香榧。
李秀明的香榧林七八十亩,铺展在挺拔的小山上,长得郁郁葱葱。
当初,为选什么苗种哪个朝向,李秀明没少伤脑筋。
“相关的技术,都是陈松余毫无保留教我们的。”李秀明和妻子边说边整理树枝,树枝间累累的果实,映衬着感激的笑脸。
周村距乌云村两三公里,周村村民虞林军原来在台州打工,回村发展后,一度为做什么而发愁。看着四里八乡的村民跟着陈松余种香榧,他也心动了。
虞林军试着在山上种了两三亩,小打小闹,该学的技术却一样不能少。
两眼一摸黑,一窍不通,虞林军也不急,陈松余都会手把手教。
有一次,虞林军看到自己有几株香榧树苗快死了,急得打电话向陈松余求援,陈松余当时正在自己的山上忙,二话没说,放下电话就赶过来……
香榧林是陈松余最大的牵挂。虽然雇了人管理,但一早一晚,忙完村工作的间隙,他会雷打不动地到香榧林转转。
清晨5点多,陈松余背着锄头就出门了。晨曦在天空中露出金光,山风带着青草的气息,林间鸟鸣,唤醒了静谧的山村。
树枝挨得太密了,陈松余举起剪刀修剪;杂草长高了,陈松余挥起锄头就清理……不一会儿,汗水浸湿了他白色的衬衫,陈松余全然不顾,干得比小伙子还欢。
“就像看着儿子成长一样,树长大了、结果了,那愉快的心情花多少钱都买不来。”
陈泽斌的乐于助人和陈松余的家教分不开。陈松余从小就教育孩子,做人要行得正,要做好事,不是自己的钱,一分也不能拿。讲话当面讲,不要在背后议论别人。
当村干部这么多年,陈松余做事讲原则,在村里颇有威望。
山里赚钱不容易,居家养老中心要请烧饭的人、基础设施要请打扫卫生的人,许多人都盯着,陈松余有自己的原则:自家的亲戚一概不安排。
陈松余和妻子同村,岳父近90岁高龄,入党近60年,每年“七一”慰问,陈松余从来不把岳父排入慰问名单,每年都是他自己掏钱慰问岳父。
“钱多一点少一点,一样是用。当干部,就得一生正直。”
家里没有人,陈松余的一日三餐基本在沙畈乡政府旁边的小吃店解决,不是包子,就是馄饨、面条。店主常常会悄悄地在他碗里加料:多放一个鸡蛋或多放一勺肉。望着陈松余离店的背影,店主抹着泪说:“他,太不容易了。”
陈松余现仍为下乌云村村支书,许多朋友心疼他,劝他“这么辛苦,不要干了”,陈松余摆摆手:“只要组织需要,我愿意一直干下去。”
在陈松余带领下,村子口碑越来越好。香榧尤其成为金名片,不仅在沙畈数一数二,就是金华市区也排得上号。 一到香榧成熟的季节,家家户户采摘香榧。一时间,满山人声鼎沸,欢声笑语,喜气洋洋。
村民荷包鼓了,家家造起了新房,户户买了汽车,沙畈水库甘甜的水引进每家每户,村子通了网,通了车,75岁以上老人在居家养老中心吃饭不花钱,变化翻天覆地,面貌焕然一新。在村里行走,不管是白发苍苍的老人,还是荷锄而归的汉子,都热情地争相和陈松余打招呼。
这位朴实的烈士父亲,把儿子的思念种植在广袤大地,也把自己越来越深地种在乡亲们心里。
一眼望不到头的山坡上,满山苍翠,郁郁葱葱,椭圆形的鲜嫩果子沉甸甸地挂满枝头。
青山不负有心人。为了完成儿子和自己的共同愿望——帮助更多人,陈松余勇敢尝试,种下、培育的百年树、致富树,正在让绿水青山变成金山银山。
“今年,又会是一个丰收年。”陈松余望着满山翠绿,喜笑颜开。
不远处,陈泽斌烈士墓高大耸立,墓前开满了黄色的野花,浩浩荡荡一大片,如星星点亮无垠的旷野。
陈松余细心抚摸着香榧林的一片片叶子、一颗颗果子,仿佛阳光而懂事的儿子,乘风而来,再次雀跃入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