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场 . 大陶瓷之梦——陶艺家蒋国兴创新记

关于作者 分享 返回

大陶瓷之梦——陶艺家蒋国兴创新记

作者:胡敏 发表时间:2017-06-13 点击数:257

小试身手


我面朝一幢梦幻般的建筑,向大家讲述一个上海滩陶艺家的故事。


这栋建筑位于上海陕西路延安路口。楼房有两尖顶,状如玩具积木搭建而成,阳光下,镶嵌楼房表面的琉璃饰件七彩流溢、熠熠闪光,让人仿佛置身于童话世界。这楼房已有80多年历史,最早的主人是一个名叫马勒的犹太人。据说马勒的宝贝女儿在睡梦中走进了安徒生的童话世界,醒来后便用笔画出了梦境里的一栋奇异楼房,跟父亲说想要。其父正好赌马发了一笔财,便欣然同意,按照女儿的梦境所见出资造下了这栋楼房。因其造型奇特,上海市政府将其列为一级保护建筑,命名“马勒公寓”。“因梦而生一座优秀建筑”成为脍炙人口的一段佳话。


可是,在1998年时,这楼房并不似现在这样的靓丽,数十年的风侵雨蚀,致楼房表层满目疮痍,破败不堪。市政府有关部门便决定修缮,并立下原则:修旧如旧,保持原有的建筑风貌。


破损的琉璃陶瓷饰件几乎都得换。国内能生产琉璃陶瓷建筑饰件的厂家倒是不少,但真正能把琉璃陶瓷建筑饰件做成“虽新犹旧”的却难以找到。负责修复工程的建筑师章明从广东跑到江西,所遇之人都对她摇头,面露难色。章明抱着最后一丝希望到了陶都宜兴。宜兴遍地都是做陶瓷的厂家,以名家命名的工作室也不少。章明一家家跑,但依然是失望。直到她遇上了一个叫蒋国兴的年轻人,才如绝处逢生,松了一口气。蒋国兴也在做着一个陶瓷工作室。一听章明说这事,蒋国兴顿时就两眼放光,毅然决然地说,我可以试试,并且我很有把握能做好!这样的热情这样的自信,是章明从没遇到过的。可是,章明很慎重,就说,那就请你试试看吧。章明虽然高兴,但内心还是不敢相信蒋国兴能满足她的要求。


蒋国兴为什么兴奋起来了?恰和他自己的梦想有关。蒋国兴在那时的13年前便开始从事跟陶瓷相关的工作。一开始他只是陶瓷采购供应站的一名堆缸工,其时年方21,刚走出校门。虽是一个大专生,但进了单位就必须从最基层做起。各色陶缸,每一只都有数十斤,甚至上百斤重,摆弄它们,全凭力气,还要有技巧。一个文弱书生,要跟那些体格健壮的老师傅们一样,把一只只大缸堆成如山如塔的一垛垛,谈何容易。蒋国兴咬着牙干,更是凭着聪明好学,他很快掌握了这门技艺。蒋国兴深得领导和老师傅们的好评,一年后,领导让他当了一名陶瓷质量检验员。那时候,宜兴窑场各陶瓷厂家生产的各色产品,无论是粗笨的大缸、还是精美的陶艺品,进入市场前,都得通过检验,由陶瓷采购供应站统一向外批发销售。蒋国兴成天泡在各陶瓷厂的车间、窑场、仓库里,细心地检验着各式各样的陶瓷制品。几年的陶瓷质量检验经历,使蒋国兴对各种陶瓷门类的生产工艺熟稔于心,还练就了一副对各种陶瓷制品品质洞察细微的犀利眼光。但是,所有这些,绝不是蒋国兴最终想要学的本事,他有更远大的梦想和追求。生于陶都,又在从事陶瓷工作的人,很容易萌发做一名陶瓷工艺大师的念头。蒋国兴亦然。在这过程中,他有幸拜在了“制壶大师”王石耕的门下,被王石耕收为徒弟。王石耕为上世纪三十年代风靡上海收藏界的制壶名手王寅春的长子。蒋国兴在王石耕师傅的悉心辅导下,开始专门研习紫砂技艺。


蒋国兴3 (2).JPG

蒋国兴


蒋国兴并不满足于制壶技艺的不断精进,他还想要想做“大陶瓷”。所谓“大陶瓷”,就是室内室外的环境装饰陶瓷艺术。中国建筑和陶瓷的结合最早可以追溯到商代。一想到金碧辉煌的皇宫建筑和九龙壁、琉璃这些流芳千古的陶瓷艺术佳作,蒋国兴就激动不已。


1990年代初,蒋国兴办理了留职停薪,开始专注于陶瓷艺术的创业和打拼。蒋国兴经常跑上海,他要拓宽视野,丰富知识,他更在敏感地寻找陶瓷行业的商机,拓展自己的市场空间。那段时间,他常常会流连在上海滩诸如“马勒公寓”这样的优秀老建筑跟前。他看到过“马勒公寓”的破落相,心里早就暗暗萌生起帮它漂亮起来的念头。如今机会来了,他岂能不紧紧抓住?


在遇到章明的次日,蒋国兴就迫不及待地到了上海,拿回破损的琉璃陶瓷原件细细研究。他终于弄明白,釉层玻璃体和陶质胎体膨胀系数不一,受日晒雨淋,陶质坯体易膨胀,从而带动釉面玻璃层开裂,所以就有了“鱼籽纹”。如果釉面和胎体结合得不好,还容易脱落。明白了这个道理,蒋国兴就从釉面配方和陶坯胎内在质量的改善上下功夫,经过无数次的试制,蒋国兴终于烧造出跟旧琉璃陶瓷饰件外观一样的新琉璃陶瓷饰件。当他把试制品拿到章明跟前时,章明大喜,这正是她想要的。“马勒公寓”按计划修缮完成了,所有琉璃陶瓷饰件都由蒋国兴带领团队的工匠们制作完成,所有的饰件现场修复安装工程也是蒋国兴带领他的团队完成的。“马勒公寓”终于又重新圆了马勒女儿的梦想。蒋国兴“妙手回春”修复古建筑陶瓷装饰又创下一段新的佳话。更重要的是,他追寻“大陶瓷”梦想的翅膀从此开始在被喻为“世界建筑博览会”的上海滩腾飞。


展翅飞跃


其后,上海宝华寺、上海音乐厅等的修复,又找到蒋国兴。蒋国兴将在“马勒公寓”上取得的经验又运用在这些修复工程上,同样取得成功。蒋国兴在上海音乐厅外墙修复上显露出来的高超技艺也值得一提。工程要求保留上海音乐厅70多年来风化侵蚀形成的历史沉淀感和沧桑感。蒋国兴先用数码相机将外墙表面全部拍下来,分析出色彩变化特点,据此烧造出深浅不同的跟原貌毫无二致的陶砖,铺完后整体色彩过渡自然,浑然一体,令验收的专家啧啧称奇,大加赞誉。这个工程因出色的“修旧如旧”效果而荣获上海白玉兰奖。


4龙华寺地铁站《龙华钟鼓》.JPG

龙华寺地铁站《龙华钟鼓》


成功修复优秀老建筑,展现了蒋国兴高超的陶瓷技艺。但他并不满足于此,他有更高远的艺术探求。有段时间,他的身影常会出现在一些大型公共空间,比如摩天大楼、地铁站、公园、展馆、居民社区内。在公共场所,他常常会对着一幅幅大型壁画久久凝视,此时,他总会神思飞扬,尽情想象。他在想,假如用陶瓷作载体,那画面一定会更新颖更别致。如果仅做成大幅的陶瓷平面,不过就是大点的瓷板画,也并不新奇。应该是什么样的形式呢?蒋国兴在苦苦地寻找,他要找出一种完全是创新的并且能为大众接受的样式。该是什么呢?蒋国兴一遍遍地想,又一样样否定,直到有一天他偶尔看到一个用一块块竹片串连起来的壁挂,他脑子里灵光一闪,暗暗叫道:有了,就是它!他为此激动了好一阵子。一种大型陶瓷壁挂的艺术构思在他脑子里渐渐地落下根来。


10浦东图书馆陶艺景墙《文明之路》.jpg

浦东图书馆陶艺景墙《文明之路》


机会总是为有准备的人留的。本世纪初的一天,法国著名设计师保罗·安德鲁给蒋国兴带来了这个千载难逢的艺术实践机会。保罗·安德鲁何许人?他就是著名的戴高乐国际机场、北京国家大剧院的设计者。上海在建造东方艺术中心时请他做总设计。保罗·安德鲁在谈到自己对东方艺术中心的设计思想时强调:这应该是一个充满东方神韵和中国风格的建筑,当然,它还应该是个能给人带来丰富艺术想象和艺术享受的场所。他最终的主建筑设计定稿是蝴蝶形状,在内部装饰上,他坚定地选用陶瓷材料,但究竟是以什么样式出现,他坦率说自己其实并没有想清楚。


7上海东方艺术中心陶艺壁挂《身如彩翼双飞舞》.jpg

上海东方艺术中心陶艺壁挂《身如彩翼双飞舞》


工程指挥部开始物色陶瓷装饰设计人选。国内多个陶瓷产区的制陶高手都受邀跃跃欲试,蒋国兴也有幸在受邀之列。指挥部要求在一定的期限内拿出方案,并做出实物试样。用意很清楚,谁的东西好、谁的方案有创意就用谁的。蒋国兴暗暗鼓励自己,一定要把这个实现自己艺术理想的机会抓住,拼全力抓住!于是立即筹款230万,一头扎进地处宜兴的窑厂,开始了制作陶瓷壁挂样品的拼搏。也不知道经过多少次的试验,无数次的失败,无数次的改进完善,终于把从来没有人做过的陶瓷壁挂试件做了出来。指挥部的领导闻讯来了,保罗·安德鲁也来了,都觉得蒋国兴的陶瓷壁挂独树一帜,其艺术表现力和感染力都优于其他方案,于是决定选用蒋国兴的作品。2004年9月7日,东方艺术中心陶瓷壁挂工程完工。蒋国兴将其命名为:身如彩翼双飞舞。由14万片不同色彩陶瓷片构成的巨型壁挂犹如成千上万只美丽的蝴蝶展翅待飞,斑斓纷呈;又如千层瀑布披挂在天地间,气势恢宏,尽显雄壮之美。在现场最激动的人是保罗·安德鲁,他惊叹:这是我梦中的宝石,是中国的!


东方艺术中心的巨型壁挂以其罕见的独创性获得了16项国家专利,并创下大世界吉尼斯纪录。


蒋国兴在自己40岁的时候,完成了陶瓷人生的一次飞跃,也为传统陶瓷艺术应用于公共空间装饰拓开了一个崭新的领域。


“泛彩”绝活


“泛彩”,是蒋国兴在大型陶瓷艺术壁挂创作实践中,为丰富釉面色彩,为取得自然和谐的艺术效果,而独创性提出的全新概念。蒋国兴带领他的创作团队,博采国内各地陶瓷制作施釉技法之所长,为自己所用,逐渐形成了这一具有海派艺术特色的陶瓷制作工艺。


欣赏过世博洲际大酒店陶瓷装饰画《万象缤纷》的人,都为画作色调的五彩缤纷、绘画技法虚实相间的抽象效果以及立体感很强的肌理效果而赞叹不已。


在这套以京剧“生、旦、净、丑”为题材的陶瓷装饰画的创作中,蒋国兴创作团队运用了“泛彩”技术。


6世博·京剧交响.jpg

世博·京剧交响


泛彩,是指釉上彩的综合运用装饰形式,即粉彩、古彩、新彩、中低温釉水等釉上彩的综合运用。粉彩、古彩、新彩、中低温釉水等釉上彩,都是传统的陶瓷工艺,在艺术表现上,可以说各有所长。


蒋国兴对《万象缤纷》的艺术追求,是必须做到色彩层次丰富、形象表现手法新潮、有张扬的个性和强烈的视觉冲击力。但是,如果单用任何一种传统技法,都难以达到理想的效果。


创作中,蒋国兴带领他的团队,在环太湖地区古老彩陶艺术的基础上,博采众长,融合宜兴陶艺成型技术和景德镇瓷的装饰技法,融合潮州的白色、山东的鲁彩、湖南的绿彩、景德镇的粉彩等多种釉料,加上独特的中间剂,按不同配比、不同釉层厚度和陶片窑变过程科学而严格的温度控制,终于成功烧制出中国陶瓷制作史上从未出现过的多种过渡颜色,填补了国内在这个领域的多项空白。该项成果公开发表在总第270期《美术大观》杂志,已被业内人士广泛采用,产生了较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另外在稀释料的运用上,也打破常规,使用了从来没有人用过的汽油、二甲苯、松节油、洗洁精、肥皂水等。当然,这些材料的运用绝非随意,而是依“随类赋彩”的原则恰当选用。

                        

惟在创新


听蒋国兴介绍自己的艺术主张和艺术实践,笔者大有茅塞顿开之感。


艺术的出路惟在创新——蒋国兴坚定地这样认为。蒋国兴的成功恰恰也证明了这一点。


其实,与其说是蒋国兴提出了这样的观点,还不如说是他忠实地遵循了艺术发展规律。就中国的陶艺历史来说,其发展脉络就是贯穿着创新这样一条生命线。从新石器时期彩陶开始,几千年来,发生了一次又一次陶瓷制作技术与陶瓷装饰技法的革命。它伴随着朝代的兴衰,从原始走向文明,如唐三彩、宋青瓷、元青花、明五彩、清粉彩等,时代脉络十分清晰,无数具有鲜明时代风格与特色的陶瓷瑰宝不断涌现,在中华文明发展史上熠熠生辉。


时代在进步,世界进入建筑技术高度发展的现代社会。我国的陶艺创作如何能在新世纪与社会进步同步发展,体现出新时代的特色呢?这是每一个有志向的陶艺工作者都无法回避的时代命题。可以说正确的观念有助进步有助攀高驰远,而为社会接纳为公众所拥戴;而错误观念的持有者必将被社会抛弃。


蒋国兴认为向传统学习诚属必需。这点,他自己做得相当到位。他每谈及自己的成功,总要提及向众多民间高手的学艺经历,对自己的恩师王石耕、徐秀棠更是感激不尽。2012年,他跟著名作家叶辛合作写成《紫砂巨匠王寅春》一书,全书26万字,可以说字字倾注他对传统技艺的钦佩,对前辈老师的崇敬。王寅春是他师父王石耕的父亲,可谓师祖。从这事,可以看出他对优良传统的崇拜。


蒋国兴5.jpg

蒋国兴


可是,蒋国兴又十分推崇“从传统中冲出来”。说冲,不说走,可见不被传统束缚是要有勇气的。而囿于传统者,只管沉浸在自我欣赏和得意中,就难以前进,难以有所作为。还有一种人推崇脱离传统文化的虚无主义,对本国宝贵的传统文化和技术不屑一顾,只热衷于把西方艺术观点和方法拿过来生吞活咽。像这样不从本国实际出发,不尊重本国民众审美习惯和文化需求的所谓艺术家,也难以被社会所承认。


将蒋国兴成功的艺术实践跟以上两种人相对照,能引起我们很深刻的思索。


蒋国兴7.jpg

蒋国兴


蒋国兴的成功正是很好地回答了“艺术家的艺术创造怎样跟社会发展有机契合,怎样在追随时代发展脚步中迸发生命力”的问题,或者说是解决了常常会令一些艺术家苦恼的“无路可走”的问题。


当一门艺术走到难以继续发展,难以在社会立足的时候,我们是否应该考虑一下如何摆脱“孤芳自赏”,如何“迎合”大众的需求?


当然,作为一个艺术家,是决不可以空喊“紧跟时代脚步”口号的;艺术创新也不是轻易可以一蹴而就的。


蒋国兴热爱陶瓷艺术,对陶瓷艺术怀有真挚而热烈的情感;蒋国兴勤奋好学,在繁忙的“大陶瓷”实践中,他竟然还读完了复旦大学硕士课程,还数次远赴异国求学进修,像蜜蜂一样如饥如渴地博采知识的营养,这也是他总能敏锐地抓住陶瓷艺术发展的商机,能够最终完满克服艺术实践中遇到的重重困难的重要原因。


相信,有更多行业更多的艺术追寻者可以从蒋国兴身上得到启迪。


永在路上


2012年,蒋国兴获得国务院颁发的“政府特殊津贴”,2013年,又荣获“全国五一劳动奖章”。在上海市总工会和高行镇政府的大力支持下,蒋国兴劳模创新工作室于2014年9月5日正式挂牌成立。


自从2002年蒋国兴被上海市作为特殊艺术人才引进,正式落户上海以来,这位上海市工艺美术大师、中国陶瓷设计艺术大师带领他的陶艺创新团队,先后承担了市级研发创新项目5个。每一个项目,从设计到制作到具体实施,流程中的每一个环节,蒋国兴都让徒弟们全程参与,使他们从中获取经验,迅速成长。


在浦东高行文化活动中心蒋国兴劳模创新工作室的陶艺作品陈列室里,笔者看到了蒋国兴及其团队更多浓缩了的大型陶瓷景观艺术作品《万象缤纷》、《飞天云》、《鱼乐图》、《陶涌风雅》、《京剧交响》、《陶梦殇情》、《英烈昂首》、《外滩源》……,这些或大气磅礴,或情调优雅的艺术品散布在外滩、剧院、宾馆、地铁站、街道、公园等公共场所,为上海这座国际大都市抹上了一笔笔奇异而靓丽的色彩。


1上海中心《鱼乐图》1.PNG

上海中心《鱼乐图》1


2上海中心《鱼乐图》2.PNG

上海中心《鱼乐图》2


9地铁四号线南浦大桥站壁画《历史定格——盾》.jpg

地铁四号线南浦大桥站壁画《历史定格——盾》


去年,蒋国兴在“上海工匠”的评选中荣列榜首!

  关于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