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象 . 一个调研科长的日常笔记

关于作者 分享 返回

一个调研科长的日常笔记

作者:叶永平 发表时间:2017-06-20 点击数:574

53876ac4ga8078ec86756&690.jpg


我一直有卢湾情结。


如今,卢湾区这个行政名称已经进入了博物馆,或者,只是留存于我们这些老卢湾人的美好记忆里。


我曾经在卢湾区政府工作了7年。1986年至1993年,我在卢湾区政府办公室调研科工作,是第3任调研科科长。这是一个外人不太熟悉的岗位,做政务信息及调研工作,天天同简报、内参打交道,积累了大量的信息,所以,这是最为真实的原始本色记录,也是从另一个角度来看卢湾的最佳视角。


那七八年的特定时间,是个改革潮涌潮起的年代,是淮海路沧海桑田巨变的年代,是卢湾区“一年一个样三年大变样”的年代。卢湾区脱胎换骨,不仅仅是路容路貌市容市貌,也不仅仅是新矗立起的高楼大厦,而是卢湾人的思想观念、精神状态、文化追求、工作作风等等的巨大转变。那时,一个才7平方公里40多万人口的卢湾,成为了“小而精”“高大上”的高雅之地。


动用了广播电台的“白米虾事件”

 

区政府工作就是上管天文落雨,下管鸡毛蒜皮,好像都是与居民群众息息相关的“小事”,但事关民生,件件都是大事,容不得半点马虎。


上世纪80年代,春暖花开之际,菜场里的白米虾上市了。白米虾也称太湖白虾、通体透明,呈棕色斑点,死后变通体白色,俗称白米虾。这是上海人都喜欢吃的一种河鲜,尤其喜爱白米虾烧豆腐,那是名闻遐迩的上海家常菜。


那天,我刚上班不久,突然接到济南街道报来的信息:有居民反映,今天早上在某农贸市场上买的白米虾,回家挑拣时发现白米虾里面混杂了一些河豚鱼的幼鱼。幸亏这个居民大妈认识河豚鱼,就把它拣出来,及时报告了居委,居委急忙上报街道。


河豚,是鱼类中已知的最毒的鱼之一,其毒素是一种毒性很强的神经性毒素,分布在身体的各个部位。上海人自有“拼死吃河豚”之说。河豚,被人称为致命的美味。而且自古就有过记载,范成大在《河豚叹》曰:“一物不登俎,未负将军腹。为口忘计身 ,饕死何足哭。”《本草纲目》也有记载:“河豚有大毒……味虽珍美,修治失法,食之杀人”。 当时,有关部门还没有开放河豚市场。有关《水产品卫生管理办法》中明确规定:河豚鱼有剧毒,不得流入市场,应剔除集中处理。而且,媒体每年都有吃河豚中毒的新闻报道。


timg.jpg


听到这个信息,我觉得情况紧急,后果不堪设想,立马到区政府会议室,向有关领导汇报,得到指示:要求有关街道居委挨家挨户去上门宣传。凡是今天早上在这个农贸市场买过白米虾的居民,一定要仔仔细细的挑拣白米虾,千万不能误食。


我们调研科几位分头行动,我们科里只有2台电话机,就到隔壁办公室借用电话机向各个街道传达情况和区领导的指示。按照市政府办公厅对紧急情况处理的程序,“先口头报告再文字信息报告”的规定,我接通了市政府办公厅综合处的内线电话,找到当班的《每日动态》的编辑,向他报告了这个信息。


对方马上用笔记录下最简明扼要的信息:今天早上,卢湾区济南街道居民在某集贸市场中购买白米虾,回家后发现里面混杂了一些野生河豚鱼幼鱼。现在已经动员街道居委挨家挨户上门宣传防止误食。


我们正在办公室里商讨着这件突发情况,区政府办公室也派出了地区科的干部下街道去掌握第一线情况。一会儿,电话来了:已经初步了解,是在某集贸市场的某河鲜摊上购买的。区有关部门也及时赶到这家集贸市场,当场督促这户摊主找出当天的进货发票,如实掌握了白米虾的数量,大约有十几斤。同时,了解到进货渠道是在宝山区一家农副产品批发市场。


必须抓紧分分秒秒,与时间赛跑,一定要尽快通知到买过白米虾的人家。我们担心,这家批发市场究竟当日销售了多少白米虾,其流向到哪里?一下也无法通知兄弟区处理此事,真是十万火急,人命关天。因为来不及到区政府文印室打印文稿,我作为市政府办公厅《每日动态》的信息员,以最快的速度,手写了一份《每日动态》报送稿,将这一情况用加密机传送给市政府办公厅综合处,请求市有关部门协调追踪处理此事。


那天,街道居委全力以赴,每个人包几个门牌号,一家一家上门询问:今早在某农贸市场买过白米虾吗?这些街道居委干部不辞辛劳,有的上了年纪的老伯伯老妈妈,爬楼梯进三层阁楼。有的居民家里没有人,不放心,就一次又一次去敲门,直到碰到居民后才放下心。记得,一位户籍警,为了通知一户居民,接二连三的没有碰到,中午烧饭时间没有碰到,他下班前特意还骑着自行车赶去,在趁烧晚饭时,终于碰到了,这家没有买白米虾。户籍警才放心地回家了。


中午前后,信息汇总上来了:有六七家居民,买过了白米虾。有的自己在拣菜时,将混入的杂物扔掉了。有的人家,还没有拣菜,已经采取措施了。


事后,市政府办公厅综合处的同志告诉我们:卢湾区调研科的信息上报及时,市长非常重视。专门批示有关部门立即追查,告之广大市民切勿误食。根据市领导的要求,那天中午的广播电台,特意插播了一则通知,要求当日购买过白米虾的居民,提高警惕,不要误食混杂其间的河豚鱼幼鱼。有内部通报称,动用广播电台的果断措施,实为鲜见。


短短几十个字的一条信息,惊动上上下下,白米虾事件,最终没有发生食品安全事故。白米虾突发事件,就这样悄然声息了。卢湾区依然那样风平浪静,我们依旧默默无闻的在从事着信息调研工作。我们尝到了信息带来的甜头,心里更踏实了。这就是我们政务信息工作的最大的成绩,也是我们最期待的结果。


给“公费花篮大战”降温

 

从事区政府信息和调研工作,需要我们多观察勤思考,能够在一般中找出特殊,尤其对新生事物,要独具眼光。作为我们搞调查研究的人,更要及时为政府领导和部门提供鲜活的情况和信息,使之各项政策和措施更有针对性。


1991 年我曾经对公费花篮现象作过调查研究和分析批评,在机关内部和社会上反映强烈。

   

那些年,上海街头“花篮大战”愈演愈烈,大大小小的店家开张,五花八门的团体成立,名目繁多的这个节那个节,乃至各种各样的庆祝会、纪念会、表彰会等,少不了五彩缤纷的鲜花花篮来“捧场”,且规模越来越大,排场越来越大,成为本市消费市场的又一个热点。 当时市内有花店上百家,除几家名店外,大多系近几年来新开,这些店家本以做鲜花生意为主,近些年来,随着公费购买花篮的行情看涨,花篮生意火红走俏,仅以著名的陕西南路鲜花一条街为例,有关管理部门保守估计:每月出售的花篮700多只,若以平均每只 200 元计算,花篮消费达 10 多万元以上。如此走运的花篮生意,消费对象主要有:其一是公费请客祝贺;其二是三资企业公关之需;其三是居民个人为婚丧之事所购。但是,公费祝贺性的花篮为最多。,某展览馆内本市一次大型庆祝活动上,五六十只花篮从一楼“排队”到 2 楼,其中除部分三资企业外,大部分系市企事业单位的公费请客。有关人员估算,这些公费花篮耗资近万元,且两三天后便枯谢凋零,只得弃之于垃圾箱,实在令人叹惜。


timg (1).jpg


公费祝贺花篮的势头,出现了“大战街头讲排场”的局面。公费花篮大战现状可归纳为“高、大、贵、多”:花篮越做越高,已突破以往一米多的高度,二三米高的不见怪;花篮直径大,价格越来越贵,已从过去几十元一路上升到二三百元,甚至四五百元一只;祝贺花篮多,今年 9 月,本市一商业街几家商店相继开业,以致路边“花多为患”,人行道上成堆,甚至“ 排 ”到邻近店堂门口,难怪,不少市民群众纷纷投书政府机关和新闻单位,大声疾呼:公费花篮何其多,花篮大战何日休?    


有关部门分析,公费花篮日趋增多,其原因是:(一)公费请客,相互祝贺,不少企业之间本有经济交往,一方有“喜”,另一方岂能不贺?(二)讲排场之需,以求形成一种“轰动效应”,招徕顾客;(三)以此为“时髦”,花篮祝贺取代了过去的大红喜报和赠送锦旗、横匾“老一套”;(四)一些个体花店营销手段灵活,服务周到,可送货上门,同时不乏给定购公费花篮者一定的“好处”,使之购买欲更旺。


“花篮大战”不仅仅是花费了国家、企业的大量钞票,而且还给鲜花消费带来了“副作用”,冲击了市民正常消费鲜花的市场秩序,使之价格抬高,影响了消费者的正常购买力。同时,“花篮大战”于街头,加剧了本已拥挤的马路交通的矛盾,且有些单位将枯败的花篮置于街头,影响了市容整洁。


对此,有识之士认为:有关各方应尽快从财务制度上采取对策,让“花篮大战”热降降温! 我们卢湾区及时抓住这个信息,在简报上大张旗鼓。一天,我在下基层调研时了解到,卢湾区有关部门将 200 元代办祝贺花篮的钱款退给了有关团体组织。对此,一位特邀监察员说,这些钱退得好,领导机关带头树立了俭朴节约的好风气。


事情是这样的:卢湾区为加强同海外同胞、侨胞的联络工作,专门成立了海外联谊会。在筹备中,除一些海外侨胞和企业委托祝贺外,该区有 10 多个机关部门和团体,主动来电来款,要求代办花篮,以示祝贺。有的同志认为,这是件喜事,按现在“行情”送只一般的花篮也不算啥。区领导得悉后,立即指示经办人员,对本区机关部门、团体的祝贺花篮严加控制,说明情况,婉言谢绝,改变“公费花篮”成堆的“老一套”,使庆祝活动搞得既热烈又俭朴。于是,便有了退还钱款之事。


我在区政府《行政动态》上刊出了这条信息,立即得到区政府领导的批示。不久,区机关几个部门都对照这条信息,还专题研究讨论形成共识:不再提倡公费花篮。而且要成为我们的一条制度。


我感觉到,这是一个非常值得推广的新风尚新规定。于是,改写成一则新闻,投给了《新民晚报》。1991 年 11 月 18 日的《新民晚报》刊发时,还专门配发一个短评《提一条禁“花”建议》:


公费送花的新闻,说起来应该算不上什么新闻了。君不见,现在不少新开张的单位,大喜日前后,煞是闹猛,而最引人注目的,恐怕要算门前的花团锦簇了。 而卢湾区有关部门最近将一批代办花篮的款子,毅然退了回去。晚报发表这则消息的标题点出了此举的意义:花篮款退出俭朴风。读后令人感慨系之,留心周围议论,也大都啧啧叫好。然而,现在问题是:遇到那些一定要收、执意要送的怎么办?看来还得有一番对策。比如,能不能作一个硬性规定:凡送花篮捧场的,费用一律不准报销。这样,送花篮者大概就不至于那么慷慨大方、随心所欲了。 我们大可不必顾虑这一刹会刹掉了“关系”。其实,真正牢靠的关系,是不在乎一两只花篮的。都说廉政建设要从领导做起,在禁“花’问题上,我们的党政机关,能不能先带个头,作出好样子呢?


1991年的岁末年初,贺卡市场又是临旺季。从区政府机关收发室统计:自12月中旬以来,每天收到三四十张,并预计要持续到春节前夕。同鲜花一样,公费贺卡何其多也。据淮海中路商业街上的9个销售点统计,贺卡销售中,公费约占20%至30%,有一些国营店家的贺卡销售,公费购买的比例超过30%。一家国营文具店披露:该店每天销售二三百张贺卡,公费超过四成。公费贺卡增多,一是因有关规定禁止公款购挂历作馈赠,而对公费贺卡却没有“禁令”;二是随着外来文化影响,圣诞、元旦、春节期间寄赠贺卡,成为一种“时髦”;即使买100张也不过二三百元钱,比办桌酒席来得方便,实惠,“照顾面”又广。


与公费鲜花相比,公费贺卡就性质上讲也是“五十步笑一百步”,是不正之风,应当刹一刹!我将有关调研文章刊发在区政府简报上,得到区领导的肯定,区机关不提倡公费购买贺卡。


timg (6).jpg


淮海路上严打“假冒伪劣”

 

淮海中路商业街,是大都市的一块黄金宝地,也是我们政务信息的一块资源宝地。我们调研科在淮海中路商业街各相关公司和街道都建立了信息员制度,同时,在一些商店、居委和其他基层单位有目的的设立特别信息员。这样,在整个淮海中路商业街构筑起一张“信息网”,只要一有“风吹草动”,我们都能在最短的时间里接到信息动态。


那年,春意盎然的淮海路商业街,傲霜斗雪后的梧桐树沿街挺立,枝头上绽出片片嫩绿,向人们展示着春天的活力。经历了一阵的市场疲软的“严冬”之后,淮海路以其特色——“驱逐假冒伪劣商品”的一条街规模效应,在偌大个上海市场雄踞一方,每天吸引着几十万人次的客流量。这就是淮海路商业街上的驱伪逐劣的“淮海战役”。 


曾几何时,假冒伪劣商品夹着“回扣风”大肆侵袭上海市场,有多少的消费者买了“一周鞋”、“霉变瓜子”、“大兴羊毛衫”怨声载道。淮海路并非“世外桃源”,也并非天生的“免疫高地”,作为上海市场的第二大街,自然而然成为一些不良经营者的“主攻目标”。


timg (3).jpg


九十年代的第一天,淮海路商业街消费者投诉日应运而生。同时,向社会宣布:每月的 15 日为淮海路一条街的投诉日,届时,在淮海路思南路口设立投诉站。


淮海路上的长春食品商店率先推出“悬赏捉劣”活动,承诺在该店买到伪劣商品给于奖励 100 元人民币。当时,一般职工的月收入才几百元。这100元可不是一个小数字。被消费者领到了奖励,那么,售假商店内部按“四三二一”的比例,从进货、柜组长、仓库和营业员,层层依责扣奖金。这一“奇招”,比后来的“王海打假”早面市多年了。当然,这对于一家经销 1900 多种商品的食品店,是个极大的考验。


消费者食品卫生监督奖,这是淮海路上的食品商店的老总们商讨的措施。原来,刚刚听到长春食品商店“捉劣赏百”的举措后,淮海路上的同行都悄悄地为其捏了一把汗,这食品的东西是最难掌控了,百密一疏,一旦出了纰漏,功亏一篑,自己商店的一世英名全被毁于一旦。有的悄悄地传话:出这种风头,没有必要,风险太大!有人坚持:淮海路,就要敢于敢为天下先,要在改革开放中争创一流。当然,他们也细致的分析到“捉劣赏百”的难点:“关键是决心如何,措施怎样?这就看我们经理和商店本身的‘内功’了!”


timg (2).jpg


这些老总说干就干,学长春赶长春,纷纷贴出“安民告示”:凡包装食品、裱花蛋糕等过了保质期的,或无生产期保质期的,消费者举报查实就可领奖。


过去,不被重视的所谓小问题,而今,被一张告示所改变。食品店里上上下下“提心吊胆”,过去马马虎虎得过且过是不行了,日复一日,天长日久,食品店都习以为常,天天把消费者的权益这根弦绷得紧紧的。


一石激起千层浪。长春食品商店“捉劣赏百”措施,在淮海路一条街引起共鸣。区财办主任走访一个公司接一个公司,一个行业接一个行业,将这张网撒向一条街的前前后后,里里外外,形成天罗地网。日用品质量监督奖,这是淮海路商业大户益民百货公司经理宣布的。凡是在该公司所经营的数千种商品里,发现假冒伪劣的,可奖200 元。 好家伙,财大气粗。这家公司当时年销售几千万元,对失效变质的、无检验合格证的、无中文标明商品名称、生产者和厂址的等等,只要消费者抓住这些“把柄”,就可获奖。


药品质量监督奖,是淮海路商业街针对劣质药品的又一举措。淮海路上的几家药房,学习长春的经验,从严把关,对未取得批文号生产的药品,无注册商标的药品,超过有效期的药品等等,一律亮出“红牌”。要知道,这在20多年前的市场上是较为鲜见的,那时的消费者对此的概念几乎是空白的。还有那饮食业的特别监督奖,冷饮、冷面、冷菜,是夏令市场上的俏货。但这“三冷”食品的卫生要求甚高。卢湾区要求饮食业的几十位经理,对照长春的做法,细心研究对策,决定依靠几千饮食业职工,这等于有了几千道关口,几千双眼睛,构筑成一道道“防线”。


淮海路一条街如此的驱伪逐劣的“淮海战役”,为淮海路赢得了声誉和口碑,也提高了淮海路商业的管理水平。有关部门算过这样一笔账:1990年淮海路商业销售额为10多个亿,因为展开了悬赏捉劣活动,在众多消费者的参与下,仅仅只有二三个举报者举报有效,拿走了200多元,相比之下,两者相差是个天文数字。由此足以证实驱伪逐劣的“淮海战役”之价值所在。


我们及时跟进追踪这场“淮海战役”的信息,及时向领导及市区有关部门报送信息,并及时通过新闻媒体向全社会报道,取得了很好的效果。这场在上海商界乃至中国商界中开先河之举措,经过一年的实践,成效显著,很快得到上海有关部门的肯定并得以推广。


“里弄大姐”为何谈“赛”色变?

 

知识竞赛风刮进居委会,里弄干部谈“赛”色就变。这不是危言耸听,这是当年曾经在卢湾区发生的真实故事。


上世纪九十年代初,我下街道居委调研,不少里弄干部纷纷抱怨:今年以来,从上到下层层搞知识竞赛,苦煞我们这些老头老太了!居委调解干部赵老伯连连摇头:“五花八门的知识竞赛太多了,阿拉实在吃勿消了!”


我请他们拿出具体的“证据”来,那真是让我哭笑不得。当年据卢湾区有关部门统计,该区里弄干部中70%以上是初小或初中文化,有的还是扫盲对象。可是,今年来知识竞赛风刮进街道里弄,一份家庭读书知识竞赛试卷上,有填充题、选择题、是非题、问答题,内容像百科知识,涉及时事政法、金融业务、法律知识、生活常识乃至医药卫生样样有。


201307171554307539.jpg


偏题面前,如临考场。频繁的知识竞赛给里弄干部增添了负担,使本已面临的检查多、表格多、簿子多,又增加了“竞赛多”。我调查了新新居委9位里弄干部,已分别参加过计划生育、科普、统战、治保等知识竞赛,有的一人就参加过几种。有的参加了本市竞赛,还要按要求参加北京某报的有奖知识竞赛,将答卷寄送北京去。一份试卷有66条题目的知识竞赛试题,居委干部说:“其中有一选择题,要说出哪个省的省长去年被当地居民推选为人民调解委员?这实在有点难为这些老头老太了!” 里弄干部不仅要忙于笔试,还要应付现场竞赛。南三、绍兴、新新等居委的干部说:“我们已是五六十岁的人,记性不好,背也背不出,一上场急得团团转。”


当年文化程度不高的里弄干部们纷纷谈“赛”色变。


额外负担,越少越好。卢湾区地区办反映,现在不少知识竞赛的赛题,脱离了里弄工作的实际,不适应里弄干部的文化水平,建议市有关部门少搞些“花架子”,不要再增添额外负担。我掌握了第一手资料,很快写出了调研报告,直送区领导并作为基层信息报送了市政府办公厅综合处。随即,引起了有关领导的重视。


针对名目繁多的检查评比,区政府采取措施,为基层解脱这只“包袱”。区领导认为,前段时间,市和区一些部门为加强对街道分口业务工作的指导和考核,纷纷采用检查评比的形式,使本已工作十分繁忙的街道忙上加忙。例如,宣传画廊检查、科普工作检察、绿化检查、消防检查、“纳凉晚会”活动检查等,多达10余次,而且一搞检查就附加评比,甚至把要求街道居委出黑板报配合“造声势”,也列为检查评比的条件之一。基层单位为争夺评比的好名次,只好“心甘情愿”地超负荷工作。为此,卢湾区采取三条措施:要求区府各部门业务性的年终评比,一般不单独进行,各部门不得自行组织对街道办事处的检查评比。同时,要求各部门多深入基层解决些实际困难。上级机关工作作风有了改变,基层干部的心情更舒畅了。


无独有偶。有一日是周四的“下基层日”,我来到一些街道,一些居委办公室铁将军把门,细一打听,原来是全力以赴到街头巷尾去清除街头招贴了。几位年过半百的“里弄大姐”指着临街墙壁上几十张招贴纸直埋怨道:“前一阵全市卫生突击周活动刚清扫,没几天又贴满了,真太让人烦恼。”


当时大街小巷中到处可见名目繁多的招贴,办裁剪烹调班的有之,教拳习武的也有之,甚至推销商品的广告也来轧闹猛。公交车站、电线杆上、热闹的弄口、电话亭前、游乐场旁,更是张贴的自由天地。在一处马路调房市场,简直成了街头招贴的大世界,沿马路墙面上、电线杆上甚至居民住宅的门窗前,数百张招贴密密麻麻,五颜六色,一层覆一层,由于日常时久,变得斑驳陆离,好似墙上贴了一块又一块大膏药,一遇风雨,墙上一塌糊涂,地上碎纸一地……


timg (4).jpg


这些数不清的各类招贴、海报涌上街头,确实苦煞了所在地的居委干部和扫街老人。众多居委干部不分严冬酷暑,定期上街用湿布浸湿招贴纸,再用玻璃片或小铁片一点一点的刮清,刮10张招贴纸,就得耗费一两个小时的工夫。他们只好搞人海战,打疲劳战,一到卫生检查之日,更是忙得气喘吁吁。常言道:“解铃还须系铃人。”解决居委干部们的这件头疼事,看来还得请那些随意张贴者“手下留情”才行。


我又写了一份调研报告,对市和区的一些部门提出建议。有关部门有所改进,在那些“市口好”的地方专辟墙面作街头招贴栏。当然,这些都是那些年的逸闻趣事,如今的街头乱张贴少多了,已经改为人工在热闹商业街或者地铁上散发小广告了。


timg (5).jpg

 

那些年,我们卢湾区政府调研科不辱使命,在市政府办公厅的年度考核中,曾经连续3年为当时区县中的第一名,在全市委办局区县中也是名列前茅。1990年11月28日,市政府办公厅在外滩市政府会议厅召开小范围的政务信息工作会议,时任市长朱镕基专门到会讲话。那天,我参加了会议,我们卢湾区的信息工作受到市政府表彰。那天会场里没有空调,朱镕基同志披着一件军棉大衣,还同我们合影留念,并语重心长地告诫我们:要重视和做好信息工作,鼓舞着我们要当好“上情下达下情上达”的“桥梁”。

  关于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