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是一个能够遍览万国建筑的国际大城市。人们常说,不用走出国门,就可以在上海看遍世界各国建筑。屹立在上海街头的一幢幢老建筑显示了上海的城市内涵和品质。历史建筑是传承城市历史文化的重要载体。是文化自信的源泉。如何保护修缮并活化利用,让这些历史建筑活在当下,发挥其社会价值是人们热切关注的事。从事历史建筑保护修缮的匠人们是源泉的守护者,是创造城市归属感的专业团队。他们让历史建筑在高速发展的上海经受住时代变迁的滚滚洪流,不断展现出历史建筑独特的魅力并焕发出全新的活力。
2020年6月19日首届“上海市建筑遗产保护利用示范项目”揭晓。此次评选不仅重视文物建筑是否保护修缮做得好,不改变文物建筑原状,同时也关注如何活化利用文物资源,发挥社会教育功能,向公众开放,满足多元化需求。入选的15个示范项目工程类型丰富、施工工法多样,涵盖了文物建筑活化利用的主要模式,一定程度折射出了目前上海文物保护工程的现状,体现了沪上文物保护工程从业单位的技术水平。这15个获得示范项目称号中,有一家监理公司占据了整整五席,占所有示范项目的三分之一。它们是徐家汇天主堂、武康大楼、美琪大戏院、白公馆、宝庆路3号保护修缮工程,负责这几个项目修缮监理的是上海恒基建设工程项目管理有限公司。
藏在城市深处的知名企业
烟雨濛濛的夏日,空气带着湿润,走进坐落在龙吴路上一个安静的小区,满目的绿树夹裹着好闻的植物清香一路伴随,心情也愉悦起来。进门一侧绿荫丛中摆放着石桌石凳,一棵硕大的桂花树下还站着个姿态曼妙的希腊女神雕塑,这倒是在别的小区少见的,不禁莞尔。拐进去,路两侧是一幢幢联体小别墅,路牌指引我恒基公司就坐落在其中。沿着清幽的小径循迹而往,路尽处便见一幢现代风格的三层小楼,外墙以石头装饰,简洁质朴,门前花木扶苏,楼前有铁艺栏杆。门前挂着上海恒基建设工程项目管理有限公司的牌子,看来这正是我今天要造访的所在。看着眼前小小的办公楼,似乎很难把这家低调地窝在城市一角的公司和那个刚刚获得盛誉的公司联系在一起。想起了有句俗语叫“酒香不怕巷子深”,一边在心里嘀咕自己的未能免俗,一边从洞开着的门径直走了进去。刚踏上台阶,迎面便见一位气质高雅的女士,她见了我,笑盈盈地说:“您是惜珍老师吧!我是市场部经理王佳莱。董事长在等着您呢。”
跟着王经理走上二楼,在一间会议室里我见到了恒基公司的董事长王顺旦。他看上去慈眉善目,谈吐谦恭,彬彬有礼,带着儒家风范。当他告诉我自己是军人出身时我顿时有几分惊讶。王先生说,他是1945年元旦出生的,今年已经75岁了,但他看上去一点不像已过古稀之年之人。闲聊中,我欣喜地发现了他身上的红色基因,也发现了他的不安分以及和上海保护建筑的缘分。他说他15岁时初中没毕业就应征入伍,成为中国人民解放军海军第一航校飞行学员。那时,他离初中毕业还差一个月。19岁加入中国共产党。1966年毕业后留在部队,参加援越抗美9个月,1972年转业进入上海第三机床厂工作,工作之余,自学法律,1982年开始律师资格自学考试,4年后考出。1986年参加全国律师资格考试,这是解放以来第一次律师资格考试,王顺旦顺利通过了。1990年9月,王顺旦创办了上海玖久建筑技术有限公司。从1991年至1993年度,王顺旦被评为“上海市优秀企业家”。1994年,又荣获“上海市首届优秀民营企业家”称号。1995年7月,王顺旦创办了上海恒基建设工程项目管理有限公司,出任董事长。1995年9月,全国第一家仲裁委员会——上海仲裁委员会成立,王顺旦有幸成为仲裁委员会首批仲裁员。在王董的办公室里,我看到曾任上海市委书记的夏征农为恒基公司的题字:“如月之恒 基业常青”,落款是“百岁老人夏征农”。这8个被装裱在红木镜框里的题字形象地说出了恒基公司追求永恒、常青的精神内涵。抬眼办公室,粉墙上大红色的“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八个大字分外醒目,下面有一行同样是红色的小字:“新时代、新使命、新思想、新征程”低调地彰显着企业文化。这时,我仿佛拿到了开启这个看上去并不起眼的企业能在15个示范项目中一举拿下五个的钥匙。
夏征农题词
问王顺旦对历史建筑修缮的看法。他说,在城市建设热潮中,历史建筑是弥足珍贵的。修缮历史建筑对保存文物的完整性和原真性尤为重要,细节就是生命。恒基公司成立之初就怀着对历史、对文化的尊重,把优秀历史建筑的保护作为自己的使命和特色,细节一丝不苟,从而更好地保护优秀历史建筑。一切有价值、富有社会和民族特性的文物必须保护起来。历史保护建筑修缮工程不同于一般的新建工程,我们是带着历史使命感,把历史文化传承,留住城市历史文脉,为业主创造新的价值的理念去做的。
恒基公司的五个示范项目可以说是恒基公司理念最好的诠释。这五个示范项目在上海的保护建筑中都是重量级的,其中包括公寓建筑、宗教建筑、私家花园住宅和剧院建筑,形态各异,但都是上海有名的历史建筑,每个项目都有自己的特色,保护修缮的要求也各不相同,我们且一个个看去。
成为网红建筑的武康大楼
武康大楼如今享有“魔都颜王”、“宇宙第一网红”的美誉。武康大楼位于淮海中路1828号——1850号,这座原名诺曼底公寓的建筑是沪上著名建筑设计师邬达克的早期作品,建于1924年,是上海最早的外廊式公寓。武康大楼因其独特的地理位置、雄伟昂扬的形体和法式文艺复兴的建筑风格,已成为上海最具特色的优秀历史建筑之一。百年来,武康大楼见证了不同时代人们的生活方式,与建筑本身共同构成了上海独一无二的城市性格和浪漫气质。我曾一次次走进武康大楼,就像去会一个老朋友,在里面我多次拜访过王文娟老师,这里是她和孙道临的爱巢。而这对神仙伴侣住的新楼4室当年是孔二小姐的闺房,他们家的阳台正对着马路对面的宋庆龄故居。名气很响的老麦咖啡馆在黯然告别桃江路后,想找一处地方东山再起,当老麦和我谈起想在武康大楼底楼重开时,我表示了百分之百的支持,并极力促成。理由是武康大楼底楼原本就有一家咖啡馆,那是上世纪三四十年代文化人尤其是电影人最喜欢集聚的地方。在这里重开咖啡馆,是传承了武康大楼的文脉。
武康大楼虽美,但是令所有的摄影师困惑的是他们拍出来的武康大楼照片几乎没有一张不是周身密布架空线“蜘蛛网”。2018年2月,李强书记在“上海加强城市管理精细化工作推进大会”上,专门提及武康大楼——“这栋知名历史建筑很难找到一面不被电线杆、架空线、空调外机遮挡的立面。” 在推进城市管理精细化、整治架空线入地的大背景下,武康大楼优秀历史建筑修缮工程正式启动。2018年5月,上海恒基建设工程项目管理有限公司承接了武康大楼的修缮监理工作。恒基监理团队本着修旧如旧的原真性原则,认真考证了原始设计资料,重点保护部位,细节部按原式样进行修缮工作。为此,他们对修缮工程编辑出了一套完善的监理细则,针对建筑进行保护性修缮,严格按照原式样、原材料、原工艺实施。通过外立面的优化,尽量保留原来建筑的历史风貌,已改变原样的部分在有依据的前提下尽量予以恢复。在修缮中,他们严格遵循五个修缮原则,即合理利用原则、最小干预的原则、可识别性原则、原真性原则和可逆性原则。整个工程历时仅四个月,从室内外公共部位修缮、外立面整治、墙面及管道修缮,到架空线入地、上下水系统等基础设施优化改造以及室外绿化工程,是全市第一个将历史建筑修缮、旧住房改造和高空坠物整治“三合一”的试点项目。武康大楼保护修缮工程以不破坏建筑特色、保障居民生活条件为原则,系统性解决了架空线、空调外机、遮阳棚,晾衣架、墙面等各类设施,尽可能地重现了武康大楼历史建筑原貌,也优化了街区整体环境风貌,在文化保护和城市面貌两方面都有所建树。
告别了周身密布架空线“蜘蛛网”的武康大楼终于拥有了自己的“纯美素颜照”,吸引了更多来此打卡留影的市民游客。在硬件不断完善的同时,这处上海文化地标的“内涵”也在更新。继老麦咖啡馆、大隐书局在武康大楼底楼开业并迅速成为市民熟悉青睐的地标后,在业界享有盛名的元龙音乐书店也于2019年10月18日在武康大楼底楼正式开张。咖啡、书和音乐的入驻构成温馨宜人的生活氛围,让梧桐树下这幢将近百年历史的武康大楼的海派风情更为浓郁了。
恢复历史原貌的白公馆
上海的一些历史保护建筑大都有着近百年历史,对它们的修缮重在修旧如旧,恢复建筑原貌,使之呈现出原有的美。而有些老建筑因为人为的原因,被改建得面目全非,要恢复原貌其难度不难想见。
位于汾阳路150号的白公馆便是这样一个典范。这是一幢建造于1920年的灰白色独立小洋楼,入口处树荫浓密,掩映其间的白公馆给人以烟笼寒水月笼纱之美。这里原是万国储蓄会董事、法籍冒险家史比尔门的私宅。1941年日本军队进入租界后,伪国民政府监察院长、立法院长梁鸿志鸠占鹊巢。抗战胜利后,花园洋房则成了原国民政府国防部长白崇禧的府邸。他的后人、台湾作家白先勇也曾在里面住过。因为白崇禧住过,这幢洋房被称之为“白公馆”。其实,白氏父子在这儿居住的时间并不长。新中国成立后,这里曾先后作为上海画院和上海越剧院的院址。20世纪70年代末,上海越剧院迁往复兴西路新址,这里便成了上海越剧院与梅龙镇酒家合办的“越友酒家”。“越友酒家”的开头几年生意挺好,可是没几年,生意就淡下去了,只得把宅院旁边的越剧院练功房租给台湾宝莱纳餐饮有限公司开设德国啤酒餐厅。而德国啤酒餐厅却经营的越来越红火,现扎的鲜啤口感极好,吸引了追求新鲜的时尚人士,宝莱纳夜夜座无虚席,宾客满堂。后来,白公馆也被改建为日式烧烤为主的仙炙轩餐厅。
2017年白公馆启动修缮,恒基公司承担了此项工程的监理,工作。“白公馆”由于年久失修,加上多年的餐厅经营改造,与原历史风貌已大相径庭,要想还原历史原貌,监理的职责尤为重要。白公馆的修缮主要是整体保护南立面、东立面及北立面外墙面、柱式及细部装饰;根据历史图纸及历史照片恢复南立面二层开敞露台及三层园门廊,恢复东侧半圆厅二层露台。整体保护楼梯间格局,局部修复破损处踏步的水磨石饰面,重做防滑条及墙侧扶手,结合局部照明设计。同时,根据历史图纸及历史照片恢复二层大厅标高,与楼梯间平齐,整体保护大厅空间格局及柱式,拆除后期新建隔板,并恢复大厅与楼梯间之间的隔墙。室内整体保护主楼梯室扶手,楼梯扶手雕花,水磨石饰面踏步;二层门廊内柱式,大厅内柱式;二、三层壁炉等。本着真实性原则,在修缮项目的设计施工修缮过程中,工程整体恢复原有的建造逻辑,新增陶板与陶棍幕墙,突出外立面的整体风貌修复;室内复原空间秩序,重点修缮了天花装饰,室内壁炉和水磨石弧形楼梯等精致的细节设计。外部重点修缮,室内效果提升、结构加固处理、设备更新换代,使建筑恢复了本体品质和固有风貌,在复原历史风貌,传承非遗文化的同时又完善了建筑的功能性以及安全系统。
历经两年半的修缮,终于原貌恢复了当年的白公馆。经历史学家鉴定团队考证相似度颇高,恒基监理团队在白公馆修缮中的表现受到一致肯定。白公馆修缮复原后,作为上海沪剧院使用。一楼展厅以图片多媒体展示的方式,将上海沪剧院与“白公馆”建筑的前世今生娓娓道来,二楼大厅将作为文化沙龙开展地。为充满诗情乐章的汾阳路上的这幢有故事的文物建筑注入了新的功能与活力。
抢救性保护的美琪大戏院
与武康大楼和白公馆的修缮不同的是美琪大戏院属于抢救性保护。美琪大戏院位于江宁路南京西路口,是上海著名剧场类型的近现代建筑。这幢始建于1941年的剧场是由中国第一代出国学习并留美回国的建筑师范文照设计的,其外形是美国现代建筑式样,具有装饰艺术派风格,它融合了现代美与古典美之精华,代表了当时建筑设计的最高水平,建成后有“亚洲第一戏院”以及“远东最先进艺术影宫”的美称。“美琪”两字取自“美轮美奂,琪玉无瑕”之意。这个剧场是几代上海观众和市民的文化记忆,这里曾留下过很多名人和经典作品的印痕。
美琪大戏院的修缮属于抢救性保护工程,恒基团队深知其难度之大,稍有不慎,将造成无可挽回的损失。修缮施工依据老图纸老照片的原样恢复建筑的外立面和内部现代风格的空间平面格局以及颇具特色的水磨石门厅地坪,同时更新完善消防系统、水暖电设备等基础功能,考虑到戏院建筑的特殊使用功能,还特别设置了静压箱以改善空调设备对音效的影响。为了保证剧场内二层看台大跨度混凝土桁架体系建筑的结构安全,在原有的支撑梁外侧设置了4根拉结筋,成功保障了看台的承重,这是体外预应力做法在现有文物保护建筑修缮工程中的极少数应用实例,具有开创性。修缮解决了剧场结构安全和设备老化问题,最大限度体现了文物建筑的历史艺术科学和社会价值。
如今,整修一新的美琪大戏院看上去和原来并没有太大的区别,美式建筑的简洁明快依旧。弧形的门廊入口、淡黄色的外立面、红色的剧院招牌以及剧场内部的水晶吊灯,庄重华丽的剧场大厅,都保留了当年的特质,门厅地面上的紫罗兰色同心圆也是戏院刚落成时的原本图案。这个有着70余年历史的上海近代建筑依然保留了它的历史记忆,但在内部的剧场设施上却有了全新的改造,成功加入了现代化的剧场功能,让这幢经典老剧场重新焕发出迷人的光彩。美琪大戏院修复后,外交官唐家璇到访过,他看后感觉剧院改造前后基本一样,并感慨地说:“以前这里是放映原版片的地方。当年自己为了提高英语水平,经常到美琪大戏院看原版电影,受到很大帮助。”
变身为交响乐博物馆的宝庆路3号
位于宝庆路和淮海中路交叉口的宝庆路三号和衡山路相接,毗邻淮海中路。这个花园住宅始建于1925年,原为德国人私宅,后老上海颜料大王周宗良买下后,将原两幢建筑扩建成五幢小洋楼,乔木香樟树环绕的花园有半个足球场大,占整个宅地土地使用面积的三分之二,曾有“上海第一私人花园”的美誉。太多的传奇故事使这个地处上海黄金地段的大花园住宅显得十分神秘。然而经过90多年的风风雨雨,这座花园住宅不可避免地衰败了,建筑破旧,零落的花园里杂草丛生。
2017年3月,修缮工程启动,主要涵盖了环境整治、建筑修缮、结构加固、设备更新四个基础方面。恒基公司承接了宝庆路3号的保护修缮工程监理工作。他们清楚地知道,历史保护建筑的特点是稀有性和唯一性,修缮原则是“修旧如旧、尊重历史、保持原状”这是开展监理工作的前提。修缮工程主要涵盖了环境整治、建筑修缮、结构加固、设备更新四个基础方面。设计施工团队对卵石外墙面、面砖和马赛克外墙面、水刷石外墙饰面、彩色镶嵌玻璃窗、钢门窗、木门窗、铅条彩色玻璃窗等花园住宅特点部分以清洗和修复为主、原样翻做为辅进行了重点修复;室内强调了以保护为主的前提下合理激活房间功能,保留了室内的彩色花砖地面、壁炉、木楼梯,并采用传统工艺修复了天花的装饰。同时,巧妙地按照现代功能在建筑内增设消防、空调和电气的管线和末端设备。通过提升建筑性能、增加必要的辅助空间,结合现代化展陈需求,将原花园住宅建筑再利用为上海交响音乐博物馆,不但重现了这幢建筑的昔日芳华,还为市民提供参观、观演新场所,更好发挥历史建筑的社会价值,为上海近代居住建筑保护修缮和合理利用提供了又一探讨案例。
昔日重门深锁的豪宅向市民敞开了大门,成为上海又一美丽的文化地标。交响乐博物馆分为乐之河、乐之传、乐之华三大展陈区,展示了自上海1843年开埠以来西乐东渐并成为早期中国交响音乐发展中心的历程。原是主人楼的2号楼,现在一楼为乐之传展区,收录32位西方重要的作曲家和他们的代表作,并以全息多媒体技术与观众进行音乐互动体验。西南角的铅条彩色玻璃窗透出了建筑最早的德国风情。沿着雕花楼梯拾级而上,二楼是乐之华展区,介绍中国重要的指挥家、作曲家,藏品包括作曲家萧友梅与黄自的作品手稿、作曲家朱践耳捐赠的陪伴其60年创作生涯的钢琴等。登上二楼的大阳台,抬眼看去,花园美景尽收眼底。这时,你会有步入花园的冲动,下楼后沿着一串大圆点构成的弧形石径一路走去,穿过月季花丛,走到对面,又可全景领略这幢老洋房特有的魅力。
考古性修缮的徐家汇天主教堂
位于蒲西路158号的徐家汇天主教堂是天主教上海教区主教座堂,这座建成于1910年的教堂为中世纪哥特式的双塔建筑,两座高达57米的钟楼南北对峙,两个十字架直插云霄,为上海西部地标建筑,规模为当时东亚之冠,有“远东第一大堂”之美称,至今依旧是上海最大的天主堂。2013年徐家汇天主教堂被列入第七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具有极高的历史价值和艺术价值。
历经百年风雨沧桑,这座天主教堂存在不同程度的自然损坏、自然老化及人为损坏现象。2015年开始封闭维修,恒基公司为此次教堂修缮工程的监理公司,负责全项目监理管理工作。有别于一般的修缮工程,这个工程项目既是文物保护修缮工程,又是宗教建筑修缮。恒基公司深知,要做好这项工程的监理,必须了解这幢宗教历史建筑的文化价值,他们通过阅读大量与徐家汇天主教堂有关的书籍,以了解这座教堂建筑的语言和天主教的历史常识,了解天主教的教义和禁忌,结合文物保护部门的修缮批复要求和设计修缮方案,了解修缮保护重点部位和保护修缮设计原则与目的,在此基础上会同施工单位对天主教堂现场结构、装饰、外墙损坏程度、修缮材料和工艺进行全面细致的检查、记录,形成可追溯的反映天主教堂建筑现状的图纸、照片和文字档案资料,以确保历史保护建筑中有价值的历史信息不被破坏、移动和篡改。他们将此形容为“考古修缮”。
在正式开工前,恒基公司团队编制了监理规划和监理实施细则,要求施工单位在专项施工前制作小样,报文物管理部门认可后才能实施。监理在参与天主教堂的修缮过程中,近距离地观察了解了宗教建筑风格和细节,体会到宗教文化在建筑上的体现,如高耸入云的钟楼双塔,各个门洞的尖券,高大的肋形拱圈屋顶,彩绘玻璃的玫瑰窗,大堂内的各种束柱雕塑,无不形成各种宗教建筑语言。为避免施工单位在教堂修缮施工中与天主教义的冲突,他们还向总包单位发出书面告知,要求施工人员尊重宗教,以敬畏神圣的心情来修缮教堂,修缮工程充分尊重了建筑的原真价值,实施方案严谨持重,技术手段恰当到位,材料选材得体适宜,保持了建筑原有的韵味和特质。
2017年12月,徐家汇天主教堂完成修缮后交付使用。当大门重新打开时,人们惊喜地看到修缮一新的天主教堂页岩石板瓦屋面、大堂青砖地面和彩绘玻璃窗已全部恢复。有关方面认为,徐家汇天主教堂的修缮在遗产本体形态化,服务公众,利广当下以及落实文物保护四原则方面均做的比较成功。它不但保留了文物建筑的原始风貌,而且让历史建筑活在当下,为公众提供了可以触摸、了解历史的文化空间,
匠人精神背后的文化内涵和情怀
我在文章的开头写了公司所在的别墅外观。对环境敏感的我,自然不会放过公司的内部装饰,因为它在相当程度上体现了企业的文化。在底楼的会客室里,沙发前的一个位居中心的壁炉吸引了我的目光,那是一架造型简洁的美式壁炉。王董告诉我那个壁炉并非形同虚饰,它有烟囱口,冬天可以燃烧取暖。米白色的壁炉,倚着花岗石材的墙面,炉膛里有着一堆劈下的木头,斧头。壁炉上没有别的装饰,只摆放着一只造型奇特的鹿头。那鹿头颜色典雅,栩栩如生,仰天的双目似乎蕴含无限憧憬。王董说这是一位美国艺术家送他的,下面还附有作者亲笔签名的真品认证书。他很喜欢这件艺术品,就把它放在壁炉上了,而鹿头的色彩和壁炉墙面浑然一体,会让人以为这是为鹿头特意配的壁炉。我欣赏这样的艺术品位。从一侧楼梯上去,楼梯的一级级台阶上写着白色的字,凝神看去,全是励志的。董事长和总经理的办公室在三楼,和所有带尖顶的房子一样,越到上面面积越小,房间带着斜坡,灯光从铺设着杉木的顶上照射下来,扑朔迷离,有点梦幻的感觉。
王顺旦说:“伴随着我国经济体制的改革,监理市场也在不断的创新突破。为了顺应时代多元化的发展,如今的恒基早已交于我的接班人,总经理王峥去打理运作了。”王峥是70后,毕业于同济大学土木建筑系,年纪轻轻的却已拥有英皇注册建造师和澳洲注册项目管理大师头衔。他热爱中国传统文化,喜欢篆刻、雕塑,对如何做好优秀历史建筑修缮保护的监理工作有他自己的一套相对成熟的理念。王顺旦说这位总经理最大的特点是具有现代管理意识,思维慎密,在管理团队上做法超前。他陪我走进总经理的办公室,抬眼所见,确实与众不同。除了一般总经理办公室应有的物件外,桌子上摆放着不少西洋雕塑作品,那都是王峥从国外带回来的,据说每一件都是珍品。屋子一角有几幅装在镜框里的油画,画的是风景,王经理说那都是王峥的作品。办公室一角有扇门通向一个小小的工作室,那里堆着许多石材,那是王峥用来创作他的雕塑作品的。印象中这位建筑科班出身,热爱艺术,画画、雕塑,在旅途中汲取营养,具有匠人精神的年轻企业家,铸就的是不俗的品位。
恒基公司董事长和总经理在研究工作
在城市建设的热潮中,历史建筑更是弥足珍贵,解读其中历史意蕴,认识并发觉建筑的历史价值,用科学的观点去分析、去研究,保护建筑的修缮对保存文物的完整性和原真性尤为重要。恒基成立之初就怀着对历史、对文化的尊重,他们坚信,一切有价值、富有社会和民族特性的文物必须保护起来,并把历史建筑的保护作为自己的使命和特色。细节就是生命。在监理工作中,恒基强调对细节的一丝不苟以更好地保护优秀历史建筑。多年来恒基公司监理的保护建筑除了上述五项外,有浦东川沙黄炎培故居,那也是宋氏三姐妹儿童时代的生活居住处。还有巴金故居、徐汇中学崇思楼、外滩源33号、大修道院、金司林公寓、宋庆龄故居、衡山公寓、伊丽莎白公寓、黑石公寓、克莱门公寓、懿园等等,在业内获得了良好的口碑。有专业队伍做保障,以匠人精神做好每一件监理业务,这是恒基公司成功的秘诀。
恒基总经理王峥最常说的一句话是“不能让时间和文明从我们手指尖流失。”在工作中他秉承中国建筑泰斗梁思成先生的一句话“中国建筑之个性乃即我民族之性格,即我艺术及思想特殊之一部,非但在其结构本身之材质方法而已。”恒基以此精神作为企业之本,尊重历史尊重文化的同时用现代项目管理理念对历史文物保护建筑的修缮进行创新改革,不仅最大程度上对历史的传承对艺术进行了保护,更使建筑本身的中华民族精神和气节得到了进一步的展现。正是这样的理念使恒基在业内取得了极好的口碑。
文化是城市的灵魂,保留城市历史文化记忆,让人们记得住历史,记得住乡愁是一件功德无量的事。对此深有感触的总经理王峥说:恒基将带着历史使命感做好历史文化传承,尽力留住城市历史的文脉,为保护建筑创造新价值。
这不仅是一种情怀,更是一种责任和担当。
(图片由恒基公司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