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象 . 威海卫路威海路

关于作者 分享 返回

威海卫路威海路

作者:袁念琪 发表时间:2021-01-11 点击数:65

上海人把威海路也叫做“威海卫路”。只因这条以山东地名命名的马路,被人家山东人在1966年改了名;只得你改我也改。这一改,到又成了一块判别新老上海人的试金石。我一朋友的试金石,则是看你是否晓得“救火会”就是消防队。

 

威海路筑于1913年,时名威海卫路(Weihaiwei Road)。其中一段,于1917年改为安南路,也就是今天的安义路。如今威海路全长1735米,东自黄陂北路,西抵延安中路。它被叫过“上海汽配第一街”,也称过“威海路国际文化传媒大道”;对我来说,是条与我人生关联密切的路。两岁那年,我踏上社会的第一步,就在威海路745号的静安区机关第一幼儿园,即今威海路幼儿园;我的退休,也在威海路298号的上海电视台。

 

我的幼儿园

 

威海路上海报业大厦所在地,是我1960年入学的幼儿园。其前身是1950年创办的市儿童保健院托儿所,三年后改为上海市立托儿所。1958年,与新成区机关幼儿园合并,改为新成区机关幼儿园。在我入园那年,改为静安区机关第一幼儿园;因新成区撤销,重建1956年被撤的静安区。

 

幼儿园被威海路一划为二,路北730号是幼儿园,路南是托儿所。托儿所隔壁,为一家老外的俱乐部,隔着一道高大的铁格子网。年幼的我们,趴在网上,望着那边打网球和游泳的外国人。

 

那时,家住卢湾区的茂名南路。父亲在外地部队,母亲工作又忙,托人让我跨区入了这个好幼儿园。幼儿园有住宿全托,我是天天来回的半托。来坐24路,从文化广场上;一过延安中路下,站头就在陕西南路今文锦大厦这个位置。回家,有时坐幼儿园装有车厢的三轮车;有时是外公来接。我们沿威海路朝东,到茂名南路小拐,一路向南。

 

在威海路590弄与652弄间,有个水果摊。路过时,外公总会买个梨或苹果。摊主帮忙削皮,刀在皮下走,削得是一根不断。削完,把一个皮儿缠绕的果子递过来。

 

入园第二年,我们静安区机关第一幼儿园与第二幼儿园合并,改名静安区机关幼儿园。母亲保留着幼儿园的6份《幼儿在园情况报告表》,每学期一张。

 

1961年7月30日填的那张,还叫《儿童在所情况报告书》;那时,我2岁11月。表分生活情况(含生活习惯、卫生习惯)、工作情况(含动作发展、语言发展、游戏)、请家长注意事项和健康情况四项。教养员笔下的我,“喜欢搭积木、听故事、看书唱歌等。”“能用语言表达出自己的愿望……口齿清楚,能用简单的语句回答阿姨的问话。”

 

在毕业的1965年6月的《报告表》里,钱蓉枝教养员写道:“通过时事教育和阶级教育,知道美帝国主义是世界上最凶恶的敌人,它到处杀人放火,侵略别的国家。我们中国人民坚决支持被压迫人民,反对美帝侵略,保卫世界和平。热爱领袖。知道毛主席和共产党领导全国人民打倒坏人,我们今天才有好日子过。我们要听毛主席的话,做毛主席的好孩子。”

 

除了有政治觉悟,汉语拼音学过9个声母、4个韵母;表中记载:“除ou、iou、ia、ei、uei念不出,其他都认识,会拼念简单的音节。计算过10以内的加减法,认识时钟一点、半点,计算加减法尚不够熟练。”除此之外,我对照61和65年这两张报告:身高从89公分长到120公分,体重从13市斤增加到20公斤。

 

每年升级,都会拍张照片。只记得,同学里有著名话剧演员乔奇的儿子。还记得大班时,因午觉睡不好;被老师带到小班,学习师弟师妹怎么睡午觉。

 

就在1965年,幼儿园威海路南的745号部分,划归一旁696号的上海元件五厂。该厂是国内最早生产半导体器件的专业工厂之一,是国内电子元器件行业的骨干企业;第一台全用国产元器件的美多牌28A型便携式中短波晶体管收音机,就是他们与兄弟厂研制成功的。

 

离开威海路四年后,元件五厂发生大火。1969年4月28日那场火,死了8个人。在上世纪90年代,那块地盖起一栋大楼,业主是海南的。造着建着,停格不动了。之后,这个“烂尾楼”被新民晚报社收购,完工后名为文新报业大厦。文汇新民报业集团和解放日报报业集团合并后,这里改称上海报业大厦。


威海路一角 李小弟摄.jpg

威海路一角,上海报业大厦 李小弟摄

 

太阳公寓与孙春生


太阳公寓2 李小弟摄.jpg

太阳公寓 李小弟摄

 

“SMP.D8986(C)”,这份1939年公共租界巡捕房特务股的匿名私人备忘录,内容是收集汪精卫在沪的秘密特务网。其中写到威海路,“他们的秘密机关设在Li先生的家中,即威海卫路621号太阳公寓(Sun Court Apartments)D21幢。”

 

Li先生即Li Lien—fang,即后成为汪伪特务头子李士群当时的化名。他住的太阳公寓建于1928年,包括现威海路651号和665弄2到30号。公寓得名于投资者孙春生,孙的英文SUN,即太阳。原先四层,1976年加盖两层。1999年,被市府公布为“上海优秀历史建筑”。他当年在静安开发的著名房产,还有蒋介石宋美龄举办婚宴的大华饭店(Majestic Hotel)。


太阳公寓 李小弟摄.jpg

太阳公寓 李小弟摄

 

2015年的一天,孙春生之子孙承宗写信给上海电视台,希望说一个上海滩房地产大亨的历史。

 

1915年,16岁的孙春生进入上海著名的英商业广地产公司做练习生。介绍人是公司买办、他的伯父孙延焕,其父也是该公司的收租员。两年后,孙春生为职员,不久又升高级职员。除工薪优厚,还得到客户给予的超过工薪的报酬;说有富孀将百余幢住房交他打理。到20多岁,就积起资金数万。

 

有了创业资本,孙春生1925年辞职开锦兴地产公司。先后建了锦兴大楼、太阳公寓和春阳里、迎春坊、崇业里、安乐坊等大型里弄,拥有资产400多万两白银。当然,他也不是常胜将军,“一二八”和世界经济危机令房地产暴跌、锦兴破产。

 

抗战爆发,上海华界沦陷;人口激增的租界对房屋需求增加,房地产开始抬头。可此时的外国房地产商基本不再投资,中国房地产经营者趁势而为;孙春生东山再起,1942年成立建隆房地产公司,任总经理。

 

说起世人熟知的大世界,孙春生才是真正主人;黄金荣不过是从黄楚九那接过经营权,地产属孙春生。原业主是南浔“四象”之一张石铭之孙张葱玉,称“象”是家有1000万两白银。1937年,孙春生与邵景甫、陈学坚、方国瑾等人集资买进延安东路西藏路口占地15亩、建有大世界游乐场、共舞台及与之相连的友益里和沿街商业房屋的大片房地产。(《上海房地产志》)

 

孙承宗说:“我父亲的产业不光是大世界、共舞台。还有周围一圈都是的。包括延安东路朝南一直到金陵路,还有西藏南路一直朝东,到现在的延安路还过去。”

 

1956年公私合营,大世界收归国有。孙春生任公私合营上海市房地产公司董事,一直到1963年退休。1974年,75岁的孙春生辞世。孙承宗原住吴江路,现住城市西头的紫藤路。编导原打算在孙家录节目,可屋里架上三个灯两台摄像机就转不开了;只得移师台里演播室。

 

进太阳公寓,可以从这弄堂穿到延安西路。上海人以穿弄堂抄近路为傲,这样才是真正的上海老土地。弄堂里一个老底子的汽车间,开过面店;与朋友去吃过几次,味道不错。

 

“309”延伸威海路

 

上海电视台与威海路,过去是不接壤沾边的。正门是南京西路651号,西面有个边门,出门是青海路。这门基本紧闭,到上世纪90年代,因购片中心设在台外青海路,此门就常开了,

 

1958年10月1日18:58,上海电视台开播了。这是中国第二个诞生的电视台,比时称北京电视台的中央电视台只晚五个月。它呱呱坠地于南京东路627号的新永安大楼,那楼属公私合营永安公司,资方的郭乐郭泉兄弟还住在大楼12层。大楼高度仅次于上海最高的国际饭店,但位置和其他条件要比国际饭店理想。顶楼架设天线后,覆盖半径可达30公里。此外,电视发射机安装在大楼最高处,只需很短的馈线与天线相连。

 

1970年,全国电视会议决定上海等四省市先建彩色电视试播台。1971年3月9日,中共上海市委批准建造上海彩电中心,投资1506.4万元,选址南京西路651号。被征之地,为上海体育运动技术学院训练基地的篮球场和排球房等。这个“309”工程,当夏开工。

 

那时,全国备战气氛浓郁。1969年3月,中苏在黑龙江珍宝岛发生三次较大规模武装冲突。毛主席提出“要准备打仗”,要准备同苏美早打、大打、打核战争;开始了全国性的挖防空洞等备战行动。住在“309”附近的居民,见里面施工日夜不停;生出小道消息:那里在挖通向海边的地道,要准备解放台湾。

 

有段时间,我在永安大楼的台社教部、经济部工作。那时,大家仍把南京西路651号称作“309”;还有人把笔名也取“309”的谐音。现在如能听到,八成遇到了老同志。

 

新址建起高210米的电视塔,为当时上海最高建筑;比国际饭店高两倍半。塔脚下打进9根长桩,每根17吨,竖起有10层楼高,深入地下30米。为使塔更牢固,把塔下发射机房的基础与塔的基础连成一体,为电视塔增加了保险的大底盘。

 

塔自重500吨,这个庞然大物的安装也创历史。它在地面整体拼装后,10台10吨的卷扬机,把横卧青海路的电视塔,慢慢从水平拉成垂直,共花四个多小时。这是1972年9月25日,当时全国最高的电视塔站立上海;服务半径达60公里左右,覆盖上海绝大部分地区。

 

1974年2月,上海电视台彩电中心演播楼、发射机房、微波机房和电视发射塔建成;同时完成冷暖机房、变电所等配套设施。下半年,台政治新闻组、演播组和管理组等部门从永安大楼迁到新址。在12月26日毛主席生日那天,彩电中心启用。翌年9月,安装第二套彩电中心设备专供5频道的自办彩电节目,8频道则转中央台彩电节目;由此成为第一家全部频道配备彩色电视设备的省级台。

 

有了彩色电视,可全市彩色电视接收机仅69台。就连中共上海市委的会议室里,也只有两台彩电;一台国产,另一台联邦德国进口。中华造船厂食堂的一台彩电,观众700多。

 

随着电视事业的发展,南京西路651号这2600平方米的地方已不能满足需要。在上世纪90年代,盘下了南面的上海缝纫机台板三厂,电视台直抵威海路。1999年,威海路竖立起一栋新大楼——上视大厦。


上世纪90年代,电视台延伸至威海路  袁念琪摄.jpg

上世纪90年代,电视台延伸至威海路  袁念琪摄

 

跑马厅

 

威海路的东端,紧接当年上海的第三个跑马厅。

 

1850年(清道光三十年)第一个跑马厅在上海问世,地点在今南京东路河南中路一带,面积约80亩,由麒瑞洋行大班、喜欢赛马的英国人霍格等5人组成了上海最早的跑马总会。

 

第二个跑马厅是由第一个于1854年(清咸丰四年)西移而成,位置在现浙江路和西藏路一带,场地面积翻到约170亩。只要细细观察地图,今天的北海路、湖北路还画出一条弧线来,浮现了当年跑马厅的马道。

 

到1862年(清同治元年),跑马厅三迁,落脚到今西藏中路至黄陂北路之间,占地面积达430亩,这第三个跑马厅也是上海史上最大的跑马厅。跑马厅的三迁,也从一个侧面显现了城市的发展。

 

跑马厅西边是马霍路Mohawk Road(今黄陂北路),路对面的红砖建筑就是马厩;其中,就有威海路20号。弄堂里,有栋两层钟楼建筑;楼上是管理人员办公室,还有骑手宿舍;楼下是九个马厩。

 

参加赛马的都是马会的会员,他们的马,全养在赛马会的马厩里,交由马夫饲养。马主每月支付马厩费、马夫工资和马匹饲料费。日本人进入租界后,马会的英美侨民被关入集中营;在此之前,拥有赛马最多的会员就是陕西南路马勒别墅的主人马勒,他的两个儿子R.B.Moller和C.B. Moller都是骑师。

 

家做染料致富的上海南丰保险公司董事张绪谔,兄弟五人在马会拥有30多匹马。他记得一位姓丘的马夫头,“他是当时赛马会马厩资格最老的马夫头,照看的马最多。平时穿西装,派头很大。”而他们张氏兄弟的马,饲养在最大的Chefoo马房,马夫头是绰号“小蚊子”的苏北人。他把张家的澳洲马Chefoo Star,训练赢得了头马。张绪谔说,“多年来,我们一直怀念这个老实忠厚的人。”

 

威海路20号里当年的马厩,现在成了民居。住的居民,虽然大多是1955年后搬来的,却清楚这里的过去。有的是搬来时,还见到水斗里有马吃的草。

 

今天,原先的马厩,有的是拆了;有的地上已铺上水泥。前两年去,还见到为关马而特制的门,有上下两扇。在一屋内,墙上还有8个栓马缰绳的铁圈。自从1951年跑马厅改建为人民广场和人民公园后,这里就成了跑马厅当年唯一的遗迹了。

  关于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