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忆 . 袁殊创办地下刊物捧红张爱玲

关于作者 分享 返回

袁殊创办地下刊物捧红张爱玲

作者:姚华飞 发表时间:2023-11-21 点击数:59

2007年,中国台湾导演李安,以张爱玲的同名小说拍摄的电影《色·戒》,在全球走红。人们才进一步了解到这位女作家的作品中也有暗战谍影。而当年使张爱玲红遍上海文坛的正是中央特科成员、超级红色间谍袁殊创办的中共地下刊物《杂志》。

 

她9岁就开始投稿

 

张爱玲1921年9月于座落在上海公共租界的张公馆里出生,父亲张志沂是清末名臣张佩纶与李鸿章之女李菊耦的独生子,也就是说,前清大臣李鸿章是张爱玲的曾外祖公,而张佩纶是她的祖父。


因为有这样的家庭生活场景,张爱玲从小生活条件优越,她2岁时随家庭搬到天津,8岁又搬回上海滩。到了张爱玲父亲这一辈,仰赖着先辈的余萌,生活条件是优裕、阔绰的。


张爱玲从小喜爱学习、读书、写作。听家人讲“三国故事”,听女佣讲“女扮男装中状元”轶闻趣事,自己背唐诗。她在《私语》中写道:“我记得每天早上女佣把我抱到母亲床上去,是铜床,我爬到方格子青锦被上,跟着她不知所云地背唐诗……”。除了背唐诗外,张爱玲喜欢看小说,8岁就读大部头的小说《西游记》。不只是读书,她也开始写故事、写小说。从《张爱玲传》中查知,她7岁开始写小说,最初的一篇小说是一个无题的家庭伦理悲剧:“一个小康之家,姓云,娶了个媳妇名叫月娥,小姑叫凤娥。哥哥出门经商去了,于是凤娥定下计来谋害嫂嫂。”这篇小说没有写完,一些要用的字她还不会写,她便跑到伙房让厨子教。8岁时她又换了个花样,尝试写一篇类似乌托邦的小说,题名《快乐村》。


张爱玲自称“从9岁时就开始向编辑先生进攻”,但多次投稿都是泥牛入海无消息。那时张家订有《新闻报》,这份报纸有“本埠副刊”。这类副刊总是以写当地之事,以当地人的眼光看人、看世界为特色的。而真正刊登张爱玲的“少作”,是她就读圣玛利亚女校期间,在学校年刊《凤藻》上发表了几篇习作,有散文,也有小说。第一篇《迟暮》,这是一篇千字散文,抒发一位“曾经在海外壮游,在崇山峻岭上长啸,在冻港内滑冰,在广座里高谈”,如今红颜已老的中年妇人“黄灯青卷,美人迟暮,千古一辙”的叹喟,其中的妇人就有她母亲的影子。这年张爱玲12岁。1936年又在《凤藻》上发表了散文《秋雨》。这期间,张爱玲画了一幅漫画,投到《大美晚报》刊出,得了5元稿费,买小号丹其唇一支。在《凤藻》上张爱玲还发表过小说《牛》和《霸王别姬》。


1937年夏天,17岁的张爱玲在圣玛利亚女校毕业。这时她的生母从欧洲回上海,因到母亲处住了两个星期,遭父亲和后母毒打,第二天姑姑来说情,也被打伤,并住了医院。张爱玲还被父亲关了起来。1938年,张爱玲逃到母亲家,她开始补习功课,准备投考伦敦大学。在19岁那年,英国伦敦大学来上海招生,张爱玲考入该校,但因为欧洲战争影响改入香港大学读书。在香港三年多时间里,未用中文写作,连书信也用英文写。1942年,香港沦陷后返回上海,从此以卖文为生,步入文坛。

 

《杂志》使她走红上海滩

 

上世纪40年代,张爱玲以《`金锁记》《倾城之恋》等一系列作品,成为红遍上海的文坛明星,而捧红张爱玲的刊物,是打入汪伪政权的中共传奇特工袁殊创办的地下刊物《杂志》。袁殊是中共情报史上的超级间谍,其身份多面复杂,谍战生涯离奇,人生经历跌宕起伏,他除拥有军统、中统、青红帮、日伪高官等诸多身份外,其秘密身份是一名货真价实的中央特科成员,并一度成为共产国际远东情报局特工。袁殊又多才多艺,他做过记者、编辑,写过剧本,办过报刊杂志。袁殊文笔甚健,诗文俱隹,且翻译了大量日文书籍。他不仅才华横溢,而且心志如铁,最让人感动的是他即使含冤入狱,仍然在狱中坚持读书写作,留下了关于20世纪30、40年代上海社会的珍贵资料以及敌后情报工作大量史料、经验。


1938年5月,袁殊经潘汉年批准,创办了时政类期刊《杂志》,1942年又改为以文学为主的综合性文艺月刊,主编吴江枫也是中共地下党员。在当时的上海孤岛,《杂志》作为一本中共地下刊物,它不仅掩护了一大批知识分子,著名演员石挥、柯灵、黄宗英、张伐等都是经常在该刊物露面的作者,还有傅雷、关露、苏青等人的文章,也刊登汉奸文人胡兰成的评论。


1943年7月10日,22岁的张爱玲创作的《茉莉香片》在《杂志》第11卷4期上刊登;紧接着9月10日,《倾城之恋》又在《杂志》第11卷6期发表。袁殊和杂志的主编都推崇张爱玲的小说,他们“很欣赏张爱玲小说一种无与伦比的风格”。于是,凡是刊载张爱玲的作品,主编要求都要在“编辑后记”中加以推荐和导读。


从此,《杂志》月刊成为张爱玲最重要的作品发表阵地。1943年7月至1945年6月,张爱玲在《杂志》上除发表前面提到的两篇重要作品外,还发表了《金锁记》《红玫瑰与白玫瑰》《花凋》《必也正名乎》《殷宝滟送花会》等小说,其中《红玫瑰与白玫瑰》是在1944年5月—7月,每月10日在《杂志》月刊13卷2、3、4期连载;《苦竹》是在《新东方》上发表,又在《杂志》上转载的。张爱玲的小说受到各界人士喜爱,《杂志》也因此洛阳纸贵。事后知悉,张爱玲的所有与《杂志》有关的作品发表和连载、出版,都是袁殊约稿和拍板的。


在小说羸得满堂彩后,张爱玲又开始亮出了她的拿手活“散文”,并且立即打响。她将自己曾刊于《二十世纪》用英文写的两篇文章《依然活着》《中国人的生活与时装》用中文重写一遍,题作《洋人看京戏及其他》《更衣记》在散文半月刊《古今》上发表。接着又在《杂志》上发表了《诗与胡说》《我给写什么》等与写散文有关的杂谈式小品文。


张爱玲还是一位有绘画天才的女作家,她在《杂志》上经常为自己的作品插图,图文关茂,更加吸引读者。她以才女的秀雅装饰感和时髦感,用黑白纯色展现了民国时期上海的各色饮食男女,每次刊登张爱玲自己插图的小说或散文,编者均注明:张爱玲作并图。


《杂志》还要求张爱玲为刊物的扉页作画。在1944年连续7期的《杂志》内,张爱玲共画了《三月的风》《四月的暖和》《跋扈的夏》《听秋声》等近10幅画作。读者这才知道张爱玲不仅文才了得,画功竟然也如此不凡。

 

她是“四大才女”中的佼佼者

 

袁殊创办的《杂志》在不遗余力地、以各种形式宣传张爱玲。1943年9月10日,张爱玲的小说《倾城之恋》在《杂志》月刊第11卷第6期上发表后,获得巨大成功,在社会上影响很大。《杂志》立即邀请张爱玲出席朝鲜著名舞蹈家崔承禧的欢迎晚会。此后,《杂志》安排多次活动中,都有张爱玲的身影。每次活动,《杂志》都及时地祥尽地做了报道。进一步增强张爱玲及其作品的社会影响。


1944年3月16日,下午2时,由《杂志》社月刊主持召开了“女作家座谈会”,张爱玲出席并作主要发言,另外,还有苏青、潘柳黛、吴婴之、关露、汪丽玲。主要谈女性文学问题。随后就刊出了《女作家聚谈》一文,还详细报道了张爱玲讲述的人生理想、写作习惯、以及她对冰心、丁玲等女作家的评价,并且向读者介绍了张爱玲在18岁时写的散文《天才梦》。在4月10日,《杂志》月刊第13卷第1期上同时发表了张爱玲的《论写作》、《小品》三则《爱》《有女同车》《走!走到楼上去》等文章。


1944年8月15日,《杂志》为张爱玲出版了她一生中最重要的小说集《传奇》,并将这本书列为“杂志社丛书”之一。这本小说集原本是张爱玲交给万象书屋出版的,但经理平襟亚认为无利可图,于是将书稿退给作者。而当《杂志》拿到《传奇》书稿后,认定并宣称“并不纯是赚钱为目的,只是愿助这本集子出版,使寂寞的文坛起点影响。”


《传奇》一炮打响,初版4天后即销售一空。8月26日,《杂志》社在康乐酒家主持召开《传奇》集评茶会。张爱玲参加并听取与会者的意见。被邀请者有:吴江枫(鲁风)、炎樱、柳雨生(书面发言)、南容、陶亢德、哲非、实斋、钱公侠、谭正璧、惟翰、苏青、袁昌、麦洛川等名人、作家、学者。对于张爱玲在这次茶评会上的亮相,《杂志》是这样描述的:“张爱玲女士穿着橙黄色的绸底上套,蓝色裙子。头发髻上卷了一圈,其他便长长地披下来。戴着淡黄色玳瑁边眼镜,搽着口红,风度沉静而庄严。”


《杂志》受到人民大众喜爱后,读者们经常对在刊物上发稿的女作家起了各有特色的绰号。张爱玲被称为“贵族小姐”、苏青被称为“宁波娘姨”,而人较肥胖的潘柳黛被称为“航空母舰”。还有被称为“炼师娘”的著名书画诗人周炼霞。其中张爱玲、关露、苏青和潘柳黛被称为“四大才女”,而张爱玲的文学影响则是最大的。


1945年7月,《杂志》社在咸阳路2号以茶宴形式召开纳凉晚会,纵谈生活与艺术等问题。“邀请东亚明星李香兰女士和中国女作家张爱玲举行座谈”。李香兰(原名山口淑子)出生在中国辽宁省,是沦陷区最出风头的电影明星,一曲《夜来香》更是风靡当时神州大地。战后一度要以汉奸罪治其罪,后查明她是日本人,遂令归国。(“李香兰战后支持和参与中日友好事业。作了积极贡献。”)《杂志》社将张爱玲抬出来与李香兰唱对台戏,可见是把张爱玲当作一张王牌的。8月10日,《纳凉晚会记》在《杂志》第15卷5期上发表。袁殊创办的中共地下期刊《杂志》为女作家张爱玲的宣传做到了一个刊物能做的一切,使张爱玲走红上海滩,走向全国,走向世界。


中共创办地下刊物,当然是以公开活动掩护秘密工作。在此期间,袁殊一手抓“宣传”,一手抓情报。他创办的《杂志》不遗余力地宣传张爱玲的同时,又于1938年4月打进了上海宝山路日本间谍机构“岩井公馆”。同时根据潘汉年指令,袁殊在“岩井公馆”内成立了“兴亚建国运动”本部,并担任总干事,公开当了“汉奸”。日本间谍头目岩井英一把主持“岩井公馆”的任务交给了袁殊。袁殊按照潘汉年的指令将李克农推荐的恽逸群、翁丛六安插在“岩井公馆”工作。又让刘人寿进入岩井公馆,还在顶楼上安装了一个秘密电台。也正是在这一时期,1939年初冬,八路军驻上海办事处、中共情报工作负责人刘少文,带来南方局叶剑英给关露的密电,通过廖承志、潘汉年找关露密谈,由袁殊联系让上海“四大才女”之一、红色情报员关露打进了汪伪76号魔窟。


这一切张爱玲是不知情的,1976年4月22日,张爱玲写信给宋淇谈到袁殊时说:“袁殊自命为中共地下工作者,战后大摇大摆带着厨子等一行10余人入共区,立即被扣留。”实际上,到解放区后,袁殊奉命随军北撤。组织部长曾山亲自找袁殊谈话,让袁殊暂时改姓名,跟他姓,说这也是组织的决定。从此,“曾达斋”一直用了数十年。随后,袁殊被任命为华东局联络部第一工作委员会主任,定为旅级。1949年,袁殊到了北京,转到了李克农的情报部门。张爱玲更不了解的是,在“潘扬事件”发生后没几天,袁殊也被逮捕,判刑12年。1982年8月2日,潘汉年被平反,9月6日,袁殊亦彻底平反、获复名誉。袁殊是中共情报史上传奇式红色间谍,被朱德总司令称为“我党情报战线不可多得的人才”。

  关于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