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情 . 陈佩秋与中国女子书画会

关于作者 分享 返回

陈佩秋与中国女子书画会

作者:鱼丽 发表时间:2024-09-10 点击数:77

■ 迎接旗手,砥砺前行


陈佩秋,字健碧,河南南阳人,西泠印社理事,中国美协会员,国家一级美术师,上海中国画院画师,上海书画院院长,上海文史研究馆馆员,上大美院兼职教授,擅长花鸟和山水画创作,题材广泛,技法全面。工书法,精行草。创作之余,致力于中国书画的鉴定研究,其画作在当时市场上的价格位居中国女画家之首,系声名远播中外的中国当代著名女性书画艺术家。


陈佩秋.jpg

陈佩秋


2016年下半年,中国女子书画会的重建工作虽然有一段观望期,但同时也在蓄势待发,寻找突破口。果然,决定重建进程的一个重要转折点来到了。


上海女画家沈小倩是重建发起人卢增贤最早邀请作为重建发起成员的对象之一,她一直在关注着筹备进程。那年国庆假期后的某一天,筹备组在雅士大厦碰头时,她向张国梁卢增贤夫妇提出建议,中国女子书画会应该要有一位声名显赫的女画家作为领头人,这样才能吸引一批高水准的成员加盟,让重建中的中国女子书画会层次上一个台阶。同时,她向筹备组推荐一位合适的人选,就是年逾九十高龄的著名书画大师陈佩秋先生,可以出任中国女子书画会重建筹备组的名誉主席。这个消息让筹备组全体人员大喜过望,一致赞同让沈小倩出面邀请。陈老的加入,一定程度上有望开辟一条新路径,开启一个创新的模式。


陈佩秋系民国时期中国女子书画会发起人之一谢月眉的弟媳,年轻时也随谢月眉参加过中国女子书画会的活动,同女子书画会的几位著名女画家如陈小翠、吴青霞、庞左玉、周炼霞等保持着密切的画友关系。由于迄今为止,史籍中并没有完整的中国女子书画会的会员名册,唯一出现的名册上并没有陈佩秋的名字,可能是因她的年龄同那些中国女子书画会的姐姐相差较多,未能参与20世纪30年代的活动,仅在40年代后期参与有关。当中国女子书画会重建活动筹备组登门拜访陈佩秋先生时,听她的亲口陈述,可以确认她是老画会唯一存世的老会员。


陈佩秋先生与筹备组.jpg

陈佩秋先生与筹备组


陈佩秋的大气谦和使中国女子书画会有了异样的底色,摆脱了女艺术家纤细、妩媚的固有印象。著名画家陆俨少有一首诗赞陈佩秋:“簪花笔力能扛鼎,未见史书有此人。搜尽名花归画本,独于异境得清新。”


海上名记者郑重与她进行对话时,她对中国女子书画会的几位女画家颇有慧心之评:


陈小翠不错,诗也写得好,和我常来往。还有周炼霞,诗也写得好,和我也谈得来。陆小曼当时也在画院,画院领导曾经叫我访问过她几次。她们都是淑女型的人物,诗比画出名。


对当年拜访陆小曼的情景,陈佩秋先生记忆犹新。岁月更迭,倏然已是半个世纪前的事了。无从猜想陈先生当年与这些女画家如何交往,如何汲取前辈女画家的艺术真谛,但是那份女性情谊随时光沉淀而显得特别有韵味。20世纪五六十年代,年轻的陈佩秋与中国画院诸女画家也多有来往。她与吴青霞、周炼霞、庞左玉、侯碧漪、李秋君等女画家的合影成为珍贵的一页。


陈佩秋先生是海上画坛的一面旗帜,更是当今国内文化艺术界标志性的人物,综合考量,她在美坛的艺术地位及同中国女子书画会的渊源确实是非常合适担纲为旗手级的领军人物,这真是天意。


不久,经沈小倩的安排,女画家庞沐兰女士来到雅士大厦对筹备组进行了考察,会见了筹备组主要成员,认真地听取了张国梁对筹备进程的介绍及今后的规划。她听后非常认同重建的意义和目标,认为这是一件很有价值的事情,还提及自己也是从小习画,先后加入多个书画艺术家组织,深受书画艺术组织的影响和鼓舞。她一直从书画艺术中汲取营养,将之运用在创作上。她表示将尽所能支持筹备组的工作,回去以后向陈老汇报,毕竟老人家年事已高,需要做些解释和说明工作,请他们静候佳音。


庞沐兰女士是陈佩秋先生的大儿媳,1974年高中毕业后即随著名书画家谢稚柳和陈佩秋先生学习中国绘画与书画鉴定,深得精髓,颇有功底。侨居美国期间,曾任美国中华书画学会理事和监事,热心于弘扬中国传统书画艺术。回国后,长期与陈佩秋先生生活在一起,亲自照料打理陈佩秋先生的一切事务,与陈佩秋情同母女。在艺术上,她也近水楼台,受益颇多,成长为一名颇有造诣的优秀画家。如今她为上海市美协会员、上海市侨联委员,又身兼上海市华侨书画院理事、上海龙华古寺华林书画院副院长等职,繁忙工作之余,坚守初心,积极参与和组织各项艺术活动,为发扬书画艺术付出自己的辛劳。


12月20日,接到庞沐兰的通知,让晚上去陈佩秋先生府上。于是,作为筹备组的代表,张国梁、卢增贤、沈小倩三人准备好聘书和一些资料去登门拜访。陈老长期养成晚上创作,白天睡觉的习惯,大家去时约晚上七点多,陈老刚起床吃了饭,坐在椅子上休息。老人家虽然年已九十四高龄,但仍然精神饱满、神采奕奕。经庞沐兰介绍后,与大家笑容满面地聊了起来。看来,老人家除了耳朵有点背,反应稍有迟缓外,思维仍很清晰。张国梁等人给陈老看了一张20世纪60年代她和吴青霞等几位民国时期中国女子书画会老会员在一起切磋画艺的图片,这张图片是从一本文献上下载的,除正对画面的人物可辨认出姓名外,背对画面的一位女画家没有标出姓名,也不知是谁。不料,她一眼就认出是陈小翠,并讲述了陈小翠在“文化大革命”期间所受的迫害和悲惨遭遇,讲到动情之处,情难自已,还流下激动的泪水。这让大家惊叹和感动不已,惊叹的是九十四岁高龄的老人家仍能凭借服装和背影辨识出是谁,足见她与陈小翠的交往之深;感动的是几十年过去仍能清楚地记住老友的苦难,足见她与陈小翠的深情厚谊,而陈小翠是民国时期中国女子书画会的核心人物之一。此后,陈老还聊起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前参加女子书画会的画展,同会友经常举行笔会等故事,让大家见证了陈佩秋先生同中国女子书画会的密切关系,确信她是当今唯一存世的老会员。当代表们向她提出聘请她为重建的中国女子书画会名誉主席时,她谦虚地说“受之有愧”,但仍高兴地接受了邀请,并同大家合影留念。


60年代,陈佩秋与侯碧漪、吴青霞、庞左玉、周鍊霞、陈小翠等女画家合影.jpg

60年代,陈佩秋与侯碧漪、吴青霞、庞左玉、周鍊霞、陈小翠等女画家合影


逝川远去,春秋交替,中国女子书画会的早期成员相继星光陨落,当今,陈佩秋先生不顾年事已高,为了中国书画事业的繁荣昌盛和持久进步,担任了“中国通俗文艺研究会·‘中国女子书画会’研究委员会”主席。陈佩秋先生出山担纲领军旗手是中国女子书画会重建进程中具有里程碑意义的重大事件。第一,她是民国时期中国女子书画会幸存的唯一成员,她的参与,使重建筹备组具有传承的正统性。第二,她在国内外华人书画家中享有极高的声誉,在画坛的影响力和地位,在中国艺术界拥有不可取代的地位。第三,陈佩秋作为体制内艺术家,她能出来站台,参与重建活动,这对于其他一些体制内艺术家会起到榜样作用。日后重建进程的发展,也充分显示了陈佩秋先生的参与所起到的正面作用。


■ 领衔出展,云间展示女性艺术


依偎黄浦江,满目外滩景。经过北京、上海两地筹委会秘书处精心准备,2018年9月26日,秋高气爽,天高云淡,由陈佩秋担任组委会名誉主席领衔,“中国女子书画会(筹)当代著名女书画家作品邀请展”在上海云间美术馆开幕。“戊戌金秋·含英吐兰”八个大字,就是书画艺术大家陈佩秋先生的手笔,飘逸洒脱,气韵高雅。


下午三点,中国女子书画会(筹)副主席唐秀玲主持开幕式,并代表筹委会主席团隆重宣布:


今天是个平凡而又特殊的日子,值得全国的女性书画家及所有关心支持女性书画事业发展进步的各界人士铭记。虽然从公元纪年角度讲,每年的9月26日,不过是无限时空里不起眼的一个刻度,但今年的今天却是中国女子书画会的节日。幅员广袤的祖国大地上,最有代表性的女书画家及作品齐聚举世闻名的大上海,在中国楼层最高的美术馆举办中国女子书画会(筹)第一个学术性展览,实现了纵跨近一个世纪的四世同堂大聚会,这就赋予了今天以极不平凡的意义。


唐秀玲女士是重建筹备组引进的重量级著名女画家成员之一,时为中国美协会员,山东美协副主席,中国国家画院唐秀玲工作室导师。她在参与重建活动后,倾其所能,邀请了诸多知名艺术家加盟,以艺术之力,发时代之声,还为重建活动的合法性提供了后援资源,建功无数。


值得一提的是,此次画展,陈佩秋先生特别携一件代表风格的花鸟画作参展,展现了老一代艺术家对中国女子书画事业的支持与期望。陈佩秋参展的作品为《寿石松禽》,以大块的水墨取代精工细节描摹,笔法苍劲有力,充满生命的张力。在她的带领下,一批八十岁以上的在新中国美术史上作出卓越贡献的女书画家,如常沙娜、单应桂、陈光健、何韵兰、庞媛、庄寿红等,也纷纷展示力作支持此次展览,为展览的成功举办增添了亮丽的色彩。放眼展室,那一幅幅书法力作,舒缓大气,清灵秀雅,笔墨行处,诗情流淌,字里行间,豪情横溢。充盈着气韵的律动和奔突,也不乏严谨和法度。书画风格鲜活多变,气韵交融。或清丽娴雅,灵动隽永;或苍润劲挺,洁净明艳,女书画家多年练就的笔墨功力和坚持不懈的艺术追求,令人动容,引人赞叹!


陈佩秋《寿石松禽》.jpg

陈佩秋《寿石松禽》


《新民晚报》记者乐梦融报道了这次展览盛况并对参展女艺术家进行了如下评述:


在上海举办新时代中国女子书画会的首次高端作品展具有特殊的意义。海派书画大师陈佩秋领衔本次画展,更加体现了此次画展的学术高度,在倡导文化多元化和价值共同体的社会构建中创作出极具时代特征与艺术风貌的优秀作品。上海中生代女性画家代表鲍莺和毛冬华参展,分别携带了最具代表性的花卉题材和水墨建筑题材,探索了中国绘画的语言。鲍莺的花卉效果释放出凝神后的唯美诗意,外露出海派女性画家独有的缜密、细腻、浪漫的审美意趣,毛冬华用玻璃幕墙“虚焦”了匈牙利建筑和桥梁塔尖,为她年末在北京的观海望京系列大展做了预热。


陈佩秋先生为画展亲笔题词,并亲笔为“中国女子书画会”题写了会名。陈佩秋先生因年事已高,未能亲临开幕式现场,为表达她的喜悦之情,还特地书写贺信一封,她在信中提到:


……昨晚徐迪旻馆长拿来了各位参展艺术家作品照片,我每一张都认真学习了,我从心底里被你们弘扬传统文化,传播艺术真谛、创作精美作品、抒写伟大时代的那种为艺术而奋斗的精神所感染!海纳百川、追求卓越、开明睿智、大气谦和是上海城市精神的体现,上海正在为“文化上海”这枚金牌奋发努力,明年也是中华人民共和国七十周年大庆,中华民族迎来了伟大复兴的最好时机,文化的地位、作用被提升到前所未有的高度。这要求我们广大文化工作者进一步坚定文化自信,进一步提升作为文化工作者的底气、骨气、志气,牢记文化使命,增强文化担当,勇于创新创造。我也是一个新上海人,特别喜欢上海,作为一个九〇后的艺术工作者,我愿意向大家学习、希望我们中国女书画家们与男士们一起,齐心协力,为我们这个新时代,为国庆七十周年、为中国共产党建党一百周年创作最新最美的作品,向世界展示中国女书画家的才华……


陈佩秋先生为重建的中国女子书画会题写会标.jpg

陈佩秋先生为重建的中国女子书画会题写会标


当天晚上,参展女艺术家集体去看望了陈佩秋先生。陈先生兴致颇高,与女书画家畅谈交流,共叙中国女子书画会的前景,并对书画会寄予深厚而殷切的期望。陈先生对中国女性书画家的探索创新给予充分肯定,并对中国女子书画会的前景充满信心。她不仅有“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的逸兴遄飞,更兼“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的喜出望外,她优雅中带兴奋,童心里有慈祥,使做客陈先生工作室的女画家如沐春风,备受鼓舞。陈佩秋先生与女书画家畅谈合影,留下了宝贵的瞬间。


1934年4月,中国女画家的第一个美术社团—中国女子书画会在上海成立,会员有冯文凤、李秋君、陈小翠、何香凝、陆小曼、吴青霞等一批颇有才华的女性书画家,开启了近现代美术史上女性绘画的篇章。到了2018年,在陈佩秋的引领下,当代具有代表性的女书画家及作品齐聚上海,在上海环球金融中心,在中国楼层最高的美术馆——上海云间美术馆举办当代著名女书画家作品展,实现了中国女性书画家纵跨近一个世纪的四世同堂大聚会。


■ 旗手仙逝,国香无绝


“春兰兮秋菊,长无绝兮终古。”(屈原《九歌·礼魂》)“无绝”是陈老师爱用的一方闲章。人生有涯,艺术无绝,国香永流传!


2020年,注定是中国女子书画会历程中的悲哀之年。霏霏梅雨江南暗,6月26日,中国女子书画会(筹)主席陈佩秋先生安然仙逝,平静地离开了她的亲人和为之热爱的书画艺术。张国梁卢增贤夫妇代表筹委会于6月27日上午前往陈佩秋先生追念堂祭拜,敬献花篮,表达了诚挚的哀悼与追思,深切缅怀陈先生的丰功伟绩,并代表筹委会全体成员及秘书处向其家属致以慰问。追忆往昔,陈佩秋先生对于中国女子书画会重建的谆谆教诲言犹在耳。作为中国女子书画会重建以来唯一存世的民国时期老会员,陈先生以其高风亮节的为人气度,坚定不移地支持中国女子书画会的重建,为重建工作做出了卓越的贡献。她始终是中国女子书画会的一面旗帜,引领着特立独行、意气风发的女性艺术家们。


正如当代艺术界的评价:陈佩秋的艺术创作出入古今之间,做到了“笔墨当随时代”,载入中国近代绘画史册,并将中国女性画家的绘画成就提升到新的高度。陈先生的离去是中国女子书画会重建工作重大的损失,她是中国女子书画会两段历史的联结者,无人能替代她。为此,筹委会决定在中国女子书画会完成重建工作,获批正式注册登记的那一天,追授陈佩秋先生“中国女子书画会永世荣誉主席”的称号。


七十年峥嵘岁月,人们将记得有这样一位老艺术家,用行动诠释了坚守崇高,心怀艺术信念的优秀品质,她会永远载入中国女子书画会历史典册。


祭奠陈佩秋先生一角.jpg

祭奠陈佩秋先生一角

  关于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