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场 . 龙华烈士陵园纪行

关于作者 分享 返回

龙华烈士陵园纪行

作者:沈裕慎 发表时间:2024-09-09 点击数:56

微信图片_20240815163439.jpg


上海市龙华烈士陵园(龙华烈士纪念馆),是上海红色文化地图上的一个重要地标,众多革命先烈长眠于此。陵园位于上海市徐汇区龙华西路180号,地处著名的龙华旅游区,与千年古刹龙华寺、龙华塔毗邻。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前,此处原是国民党淞沪警备司令部旧址和被关押在龙华的革命烈士就义地。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这里建成了龙华烈士陵园。园区之内,绿草茵茵,鲜花盛开,松柏常青。宽阔的纪念广场,雄伟的烈士纪念碑,恢宏的龙华烈士纪念馆,与凝聚着烈士精神与精湛工艺完美结合的十多组大型烈士雕塑,彰显陵园庄重大气和富有时代气息的风格,构成了独特的人文景观。龙华烈士陵园已成为革命烈士纪念地,初心使命教育地,红色文化传播地。


(一)


龙华烈士陵园建成于1995年7月1日,经几次改扩建,形成了今天的规模。当下,富有中国传统建筑风格的陵园大门,高大宽敞,邓小平题写“龙华烈士陵园”园名的鎏金大字,赫然镌刻在庄严的门楣上。江泽民题写了“丹心碧血为人民”碑铭,陈云题写了“龙华烈士纪念馆”馆名。上世纪六十年代,因为一本《革命烈士诗抄》,让我知道,“墙外桃花墙里血,一般鲜艳一般红”,而书中的那一片树林,就是龙华烈士陵园最早的原址。


微信图片_20240815163444.jpg


龙华烈士陵园的大门,是呈南北走向的中轴线,甬道宽阔,拾级而上,通向龙华烈士纪念馆。甬道两侧是高大的柏树和松树,密密匝匝,仿佛两道绿色城墙。松柏之内又是高大的樟树以及玉兰树,桂花蜡梅密植,竹林修篁成片,蓊蓊郁郁。我见到了红岩石、入口广场、园名牌楼、纪念广场、纪念碑、烈士墓地、烈士纪念堂、纪念馆和龙华革命烈士纪念地等一系列建筑,井然有序地排落在陵园的南北主轴线上。入口处的红岩石,以其特定的思想意蕴点出了陵园的人文主题,纪念广场是陵园的中心地带。纪念馆以四层素色花岗石阶梯与金字塔形的蓝色玻璃幕墙和谐结合,于庄严凝重中透出明朗开阔的意境。


我怀着崇敬的心情,首先向龙华烈士纪念碑敬献了花篮,三鞠躬后,来到了具有浓郁时代风貌的龙华烈士纪念馆参观。


龙华烈士陵园是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全国重点烈士纪念建筑物保护单位,第一批全国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我记得在上世纪八十年代初,赵世炎烈士的夫人夏之栩,曾致信党中央,提出了整修龙华烈士陵园的建议,多位时任中央领导作出了批示。九十年代初,上海市委市政府牵头,将龙华烈士陵园作为上海市重点工程进行建设。一期重点工程是修建临时烈士纪念碑,修复龙华革命烈士纪念地,整修淞沪警备司令部部分旧址。1992年7月,中共上海市委决定将上海市烈士陵园迁入龙华一并建设。龙华烈士纪念馆于1997年竣工,并向社会开放。2017年10月, “英雄壮歌——上海英烈纪念陈列”,在龙华烈士纪念馆正式对外展出。2020年9月30日,龙华革命烈士纪念地保护利用展示及功能拓展工程顺利完成。


我来到了龙华革命烈士纪念地(以下简称“纪念地”)。作为上海龙华烈士陵园的核心部分,纪念地主要包括龙华革命烈士就义地(以下简称“就义地”)和原国民党淞沪警备司令部旧址。位于纪念地主体部分西北处的就义地,是原国民党淞沪警备司令部军法处的刑场之一,也是当年 “龙华二十四烈士”英勇就义的刑场。1927年至1937年,国民党当局在此相继关押近万名革命志士,公开或秘密杀害近千名共产党人,包括罗亦农、杨殷、彭湃、赵世炎、陈延年、陈乔年等一批党的早期领导人以及“龙华二十四烈士”等。


初心大道是这次工程中开辟出的连接看守所和就义地的大道,也串联起此次整体连通及功能拓展工程中新建的忠魂广场、胜利广场、制诗亭、二十四烈士主题雕塑园等。大道两旁种植楠木,棵棵挺拔坚韧、根深抗风,是牺牲英烈精神的生动写照。


初心大道.jpg

初心大道


连通大道尽头,屹立着一座入口新桥。按照原桥照片复原的新桥,是进入就义地的必经之路。当时烈士们就义前就是经过小桥,然后在就义树下、龙华墙边被杀害的。


走过小桥,就能看到就义地,这里有4处展项,分别是就义树、英烈树、龙华墙和泰山石。一棵参天的老树,就是就义树。据记载,当年,革命者曾被绑缚在大树上受刑,慷慨就义。上世纪90年代.原树枯死,该“就义树”是对原树的复原。


就义树旁边,就是“龙华二十四烈士”殉难处——“英烈坑”。1931年2月7日深夜,国民党当局在原淞沪警备司令部内秘密杀害林育南、何孟雄等“龙华二十四烈士”。


(二)


“龙华千古仰高风,壮士身亡志未穷。墙外桃花墙里血,一般鲜艳一般红”。这是镌刻在上海龙华监狱墙壁(复制)上的一首诗。诗的作者是时任中共上海沪西区的区委书记张恺帆,他在1933年冬被押至龙华监狱。在狱中,为缅怀“龙华二十四烈士”而写诗。


1931年1月7日,中国共产党在上海召开了六届四中全会。会后,林育南、李求实、何孟雄等分别在汉口路东方旅社、天津路中山旅社等秘密联络点开会,商讨抵制王明“左”倾教条主义错误的对策。不料,由于叛徒出卖,1月17日至21日的5天内,国民党上海市公安局会同公共租界的工部局先后在东方旅社、中山旅社、华德路沪新小学等10余处拘捕了林育南、李求实、何盂雄等36名党的重要干部。这些同志先由租界的老闸、汇山和戈登路等巡捕房引渡到国民党上海市公安局,后被押解往龙华国民党淞沪警备司令部监狱。1月23日上午,国民党上海市公安局在未经详细审理的情况下,便让他们拍照、按手印,并转押到龙华监狱,作为重大政治犯关押。李文、伍仲文、冯铿等7人被押至女牢,其余人则被分别关押在川字形的3个弄堂。


在狱中,他们忠贞不屈,挫败了国民党当局的各种诱降,守住了党的秘密,表现出共产党员大无畏的英勇气概和崇高革命精神。2月7日夜,敌人将其中24人集体枪杀,他们分别是:林育南、何孟雄、李求实、龙大道、欧阳立安、恽雨棠、罗石冰、王青士、蔡博真、伍仲文(女)、段楠(阿刚)、李文(女)、柔石、胡也频、殷夫、冯铿(女)、费达夫、汤士伦、汤士佺、彭砚耕、刘争、贺林隶、李云卿以及一位佚名烈士,他们后来被称为“龙华二十四烈士”。


“二十四烈士”被杀害后,国民党当局秘而不宣,更不容许舆论界作任何报道。但是,消息还是通过监狱内的地下党组织传递了出去。1931年2月12日,党创办的《红旗日报》首先报道了这一事件,并发出了“反对白色恐怖”的战斗号召。经过一个多月的调查了解,周恩来认为这些烈士是为党而牺牲的,3月12日,他在党报《群众日报》发表社论《反对国民党残酷的白色恐怖》,推翻了王明强加给他们的“右派”污蔑,就“二十四烈士”对中国革命作出的贡献进行了公正评价:“他们都是无产阶级的先锋队,他们大多数都有英勇的阶级斗争历史!”号召全党为死难烈士报仇,并预言烈士的热血将燃烧起更旺的革命火焰。


“二十四烈士”中,有5位左联作家,他们是柔石、胡也频、李求实、冯铿和殷夫。他们的牺牲,在整个文艺界产生了强烈震动,拉开了反对国民党文化“围剿”的序幕。1931年三四月间,《文艺新闻》分别在第二期和第五期发表读者来信,通过隐晦的方式,披露了5位作家遇难的消息。4月25日,左联刊物《前哨》第一期以“纪念战死者号”为专题,内辑《致各国革命文学和文化团体及一切进步的著作家思想家书》《中国无产阶级革命文学和前驱的血》《血的教训——悼二月七日的我们的死者》《被难同志遗著》《我们同志的死和走狗们的卑劣》等文,对国民党的屠杀进行了无情的揭露。不久,国际友人史沫特莱用英文扩写了《为纪念被中国当权的政党国民党屠杀的大批中国革命作家而发出的呼吁书》,寄给了苏联进步作家高尔基。同年,国际革命作家联盟机关刊物《世界革命文学》发表了这份呼吁书,随即在世界范围内引起了极大反响。国际革命作家联盟20余位作家联合发表宣言,“号召全世界一切革命作家和艺术家,共同起来反对国民党对革命作家的压迫”。


微信图片_20240815163456.jpg


我在广场东侧的碑林处徜徉流连,不禁思绪悠悠。此处花木峻茂于寒暑,莺歌婉转于晨昏。时光流转,为先烈而回首。在这一片先烈诗词碑林的南侧,有一块特别高大壮观的黑色大理石碑墙,刻着鲁迅先生杂文《为了忘却的纪念》全文。石碑长有80步,高约2米多,以鲁迅手迹镌刻,十分壮观。文章写于1933年,为纪念柔石、殷夫等左联5位青年作家被国民党反动派秘密杀害两周年,鲁迅怀着悲哀、愤怒、痛苦交织在一起的心情,写下这篇著名的杂文。5位青年作家和其他19名同时被害的烈士,长眠在这片土地。柔石的铿锵誓言“火花如流电,血泛如洪泉——未来子孙们的福荫之宅,就筑在明月所清照的湖边”,与殷夫的震天呐喊“我们陷在地狱一般黑的坑里,但我们却知道我们将要得胜”交织在一起,仿佛就在耳边。


那时纪念烈士牺牲两周年,鲁迅先生心绪难平,提笔写下了《为了忘却的记念》。他在得知5位青年作家遇害消息后的悲愤心情:“在一个深夜里我站在客栈的院子中,周围是堆着的破烂的什物;人们都睡觉了,连我的女人和孩子。我沉重的感到我失掉了很好的朋友,中国失掉了很好的青年……”表达对烈士的怀念。


鲁迅先生《为了忘却的纪念》手稿.jpg

鲁迅先生《为了忘却的纪念》手稿


1945年4月,在延安召开的六届七中全会上,中国共产党通过了《关于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其中写道:“林育南、李求实、何孟雄等二十几个党的重要干部,他们为党和人民做过很多有益的工作,同群众有很好的联系,并且接着不久就被敌人逮捕,在敌人面前坚强不屈,慷慨就义。”这里所说的“二十几个党的重要干部”,指的就是1931年2月7日在上海龙华警备司令部牺牲的“龙华二十四烈士”。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1949年11月1日,陶承老人在《人民日报》发表了《回忆儿子的牺牲》一文,深情回忆了其子欧阳立安烈士的革命事迹及在龙华与23位革命者一起牺牲的情况。不久,曾与欧阳立安同案被捕的黄理文看到这篇文章后,悲喜交集,提笔写下《回忆欧阳立安等同志的就义》一文。这两篇回忆龙华革命烈士的文章引起了巨大的社会反响,许多读者读后热泪盈眶,万分激动。


1950年3月下旬,中央人民政府内务部部长谢觉哉签署命令,并发函给上海市人民政府,要求查找“龙华二十四烈士”遗骸,并希望上海市政府“派员进行调查先烈等之坟址,详为勘验,如有塌毁之处,即于修补,妥为保护为要”。上海市民政局与龙华区接管委员会接到市政府的通知后,迅速展开调查,开始寻访附近居民及原龙华兵工厂老工友,取得了“龙华二十四烈士”有关的一些线索。龙华兵工厂的老工友曾回忆,“在中日战争事前,现在的围墙外埋过二十几个人”,“(腊月)二十左右,冬天晚上九点钟左右听到枪声”。附近有位老居民也记得“在该处围墙外(现已改筑竹篱笆)埋过廿余人”。这位老居民还回忆,往年国民党反动派凡在警备司令部里面暗杀的人,都是从围墙下洞口处拖出。在1930年旧历十一月的时候,他看见国民党淞沪警备司令部兵士在围墙口外边挖过一个深坑,隔了二日夜间约八九点左右闻有枪声,次日即见挖的坑已被填平。据闻,被枪杀的是共产党员。


1950年4月上旬,龙华区接管委员会在淞沪警备司令部篱笆外广场挖掘出骸骨18具、碎骨数具,以及手铐、脚镣、铜钱、银币、腐烂的绒线背心等遗物。经鉴定,这里正是中央内务部要查找的“龙华二十四烈士”埋骨处。


“龙华二十四烈士”遗骸被发掘后,集中安葬在上海北部的大场公墓。20世纪90年代初,上海市政府将原龙华公园原国民党淞沪警备司令部和龙华革命烈士就义地等遗址合并建成上海市龙华烈士陵园,由此,“龙华二十四烈士”遗骸移到当年牺牲地附近安葬。


在“英烈坑”的上方,有一道石墙,也就是龙华墙,上面镌刻的是在龙华牺牲的英烈姓名。当年在龙华遇害的革命者很多,由于这里是反动派的军事监狱,资料都由军统保管,经过历年查对,现查证出77位烈士的姓名,两侧的空白处,还待今后考证增补。


(三)


龙华烈士纪念馆是陵园的核心建筑,高36米,建筑面积近一万平方米,湛蓝色的玻璃金字塔,素红色的花岗岩中式台阶,庄严肃穆,气势恢弘。展陈面积达46000平方米,展线长1300米,共设8个展厅。展览以“英雄之城孕育英雄,英雄精神激励后人”为主题,充分利用多媒体技术,将1500多幅照片、400余件文物、丰富的史料及百余件艺术品,有序地排列组合,并辅以22个多媒体展项,全面展示了与上海相关的英雄事迹,是生动反映英烈精神的精品展馆。


缓步走进展馆,映入我眼帘的是三组雕塑形成的英雄雕像群,在天幕、景像及《英雄壮歌》的主题音乐烘托下,缓缓向正中移动,组合成一组坚贞不屈、大义凛然的英雄雕塑群体,象征着龙华英烈精神。它讴歌了龙华英烈们为了人民的幸福和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与黑暗统治进行了前仆后继、不怕牺牲的坚决斗争,最终带来光明和胜利的伟大精神,这是全国纪念馆中的首个动态雕塑。目前,纪念馆陈列的革命先烈,其中,中央委员级及以上有20位,2014年评选的100位为新中国成立作出突出贡献的英雄模范,也有20位。


我从“照亮信仰的殿堂”开始参观,认真聆听讲解员的解说,细致观察每一件展品。一幅幅生动的画面,一件件诉说着历史的文物,一段段记载着先烈生平事迹的文字,都深深撼动着我的心灵。不知不觉间,我来到了"军委四烈士"展区。


“军委四烈士”,是指1929年8月30日,同时在龙华被敌人杀害的杨殷、彭湃、颜昌颐和邢士贞。这是我在纪念馆停留时间最长、看得最仔细的展区,因为我曾经是位军人。这个展区有60平方米,陈列了四位烈士的生前照片、简历外,还展示了烈士生前的著作、家书和用过的物品,彭湃所著的关于指导中国农民运动的《海陆丰农民运动》和杨殷在百忙之中不忘教育革命后代所撰的家书,都摆在非常显眼的突出位置上。


那是1929年8月24日下午。当时,中央军委、江苏省委军委在新闸路613弄12号,中共中央军委机关所在地召开联席会议,与会者有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中央军事部部长、中央军委主任杨殷,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中央军委委员彭湃,中央军委委员颜昌颐,兵士科科长邢士贞和上海总工会纠察队副总指挥张际春。


这座小楼,是非常典型的上海石库门建筑,一楼是客堂间,二楼北侧的亭子间,正是军委会议室。一张麻将桌,四条长凳,这便是这个逼仄的亭子间全部家具了。周恩来、杨殷、彭湃等军委领导人经常到此处秘密开会。为了掩人耳目,他们伪装成打麻将的样子。


下午4时许,公共租界工部局巡捕房的数辆红皮铁甲车突然呼啸而至,大批荷枪实弹的武装巡捕、军警破门而入。因事发突然,后门和弄堂路口又有重兵把守,根本无法撤离,杨、彭、颜、邢、张等5人当场被捕。


中央在查明叛变者是白鑫后,立即向在沪党员发出警报,并指示周恩来率中央特科不惜一切代价进行营救,但唯一的一次押解途中武装解救的机会,却因错过时机而未获成功。三天后,由周恩来接替杨殷担任主任一职,之后党的军事工作由周恩来主要负责。


行刑前,彭湃在墙壁上画了一条龙,说自己快要“飞龙升天”,杨殷也坦然笑说“朝闻道,夕死可矣”。两人联名写信给周恩来:“冠生暨家中老少……不要因为弟等牺牲而伤心,望保重身体为要。”


从监狱走向刑场时,彭杨颜邢四位同志唱着《国际歌》,引得狱友痛哭失声,连看守都为之掩面。1929年8月30日,他们在龙华英勇就义,用信仰和鲜血绘就了共产党人的精神底色。


展厅正中,抬头望去,一封封泛黄的书信字里行间流露着先辈们崇高的家国情怀,四周的立柱上则以诵读革命家书的互动形式向大家传递着坚定的理想信念。


纪念馆里,陈列着许多烈士的遗物、手稿和画像,那一张张黑白老照片,不由让我感慨万千。纪念馆采用现代科学技术,形象生动地讲述了1840年以来,为了中国的独立、自由、解放和革命事业献出了生命的257位革命先烈的英雄事迹。他们之中有捍卫工人利益的顾正红,演绎出“生命诚可贵,爱情价更高,若为自由故,两者皆可拋”的殷夫,有被誉为最有希望的女作家冯铿及其血迹斑斑的遗物,还有红色经典《永不消逝的电波》中李侠的原型李白,以及上海最后牺牲的地下党员、年仅20岁的陈仲信等,这些先烈的英雄气概和奉献精神,深深地感染了我。他们竟然是那么年轻的面庞,鲜活地展现在我的眼前。他们放弃了自己美好的生活甚至生命,才换来新中国的成立和今天的美好生活。


冯铿烈士就义时穿的毛背心.jpg

冯铿烈士就义时穿的毛背心


李硕勋烈士写给妻子的诀别信.jpg

李硕勋烈士写给妻子的诀别信


龙华烈士纪念中相关展览.jpg

龙华烈士纪念馆中相关展览


龙华烈士陵园在那一块如山一样厚重的泰山石上,展示的是11位在龙华牺牲的中央委员和中央监察委员的名字。是最为凸显的英烈群体。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前,中国共产党产生了171位中央委员,共有42位中共中央委员牺牲,其中7位牺牲在龙华,占六分之一。10位中共中央监察委员中,牺牲了8位,其中4位牺牲在龙华,占二分之一。同时,上海龙华还记载着深厚的抗争历史,从洋务运动到北伐战争、抗日战争到解放战争……其中最为耀眼的是中国共产党人前仆后继,探索将马克思主义普遍真理和中国革命具体相结合的那段辉煌奋斗史,这真如:“英雄的名字被深刻在石头上,他们的精神铸就山河”。


泰山石上,展示的是11位在龙华牺牲的中共中央委员和中共中央监察委员.png

泰山石上,展示的是11位在龙华牺牲的中共中央委员和中共中央监察委员


从纪念馆走出,一个无名烈士的雕塑深深震撼了我。烈士没有姓名,侧身躺在地上,单手挣扎着伸向苍天,眼睛无助地仰望苍穹。我常常想,无论哪个烈士,他就义前的心理状态,是不是为自己能力有限而心有不甘,还有为身在罪恶时代而深感悲哀?人临死前都是柔弱的,慷慨激昂的神圣化,我总觉得不符合人性。这个无名烈士,倒是真正说出了烈士们的心声。所以,我宁愿为这样的烈士点上长明灯,寄托我对牺牲者的哀悼。


龙华烈士墓区由烈士纪念堂、烈士墓和无名烈士墓组成。烈士墓为面向东南的月牙形坡地,环抱呈圆形的烈士纪念堂,组成意为“日月同辉”的建筑造型。无名烈士墓在陵园主轴线的最北端,月牙形墓地上横卧一个半身像石雕。墓前长明火相伴,象征着烈士们生命之火不灭和革命精神永驻。


龙华烈士陵园无名烈士墓.jpg

龙华烈士陵园无名烈士墓


沿着小路走过,很快进入了烈士墓区。一个个普通的小墓,一块块简单的石碑,在这些石碑中,我看到了这样的名字:罗亦农、赵世炎、杨殷、彭湃、陈延年、恽代英、陈乔年及彭干成等烈士墓碑并列排着,……这些人,每一个都值得建立一个纪念馆。然而他们只是静静地躺在这方寸之间。每一位烈士有一方红色的花岗岩墓碑镶嵌在绿草地上,上面镶有每一位烈士的遗像,刻有烈士的名字。烈士墓区有1731位烈士的英灵在此安息。所幸,人们没有忘记他们,我看到很多墓前都有鲜艳的菊花和我叫不出名字的鲜花。人们静静地瞻仰着,思考着,缅怀着。净化心灵,重温信念,脚步更稳更坚定了。


习近平总书记曾经说:一个有希望的民族,不能没有英雄。一个有前途的国家,不能没有先锋。在努力学习“四史”的当下,在珍惜幸福生活、呼吸自由空气、建设美好未来的时候,走在龙华烈士陵园,放慢脚步,平静气息,以崇敬的心情向先烈致敬!


白玉兰舒绽于甬道,金枝槐缅怀于碑林。仿佛蓝天更蓝,白云更白,正如26岁就牺牲的烈士陈乔年说:“让我们的子孙后代享受前人披荆斩棘的幸福吧!”在长长的甬道上,有孩童在奔跑,他们身上,中华文明之火、革命之焰在接续,正像那无名烈士墓前的长明火一样,永远指向明天,指向未来,指向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走出龙华,阳光灿烂。“龙华千古仰高峰,壮士身亡志未穷。墙外桃花墙内血,一般鲜艳一般红”,龙华的桃花,我觉得应该比别处的桃花更艳,更丽!


微信图片_20240815163452.jpg

  关于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