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情 . 杨在葆,血依然是热的

关于作者 分享 返回

杨在葆,血依然是热的

作者:刘湘如 发表时间:2020-08-18 点击数:853

(一)


转眼间,这个人老了。


1935年6月25日,古老的淮北大地上的宿县,在一个偏僻的乡村里,这个人哇哇诞生……这孩子天生爱动,喜欢和其他孩子们做些恶作剧一般的游戏,而后,伴着童年的孩子们的玩耍,他在家长的要求下,开始上学,读书,在乡村的土地上生存……而后,他考上了上海戏剧学院表演系,这个天大的机遇给他带来整个一生的生活定向,1959年,他毕业于上海戏剧学院表演系,而后工作,学习,演戏,就这样一转眼……而今他已经86岁高龄了……


半个多世纪以来,他为中国电影做出了杰出的贡献。他主演的《红日》《从奴隶到将军》《血,总是热的》《双雄会》等等,曾经名噪一时!


他当导演,当演员,写字画画,参会演讲,休闲锻炼,平平淡淡而热热火火地,生活在芸芸众生中。


他的性格,他的精神,他的态度,他的为人,处处显示出淮北大汉的耿直和豪爽!


他因为从不人云亦云,趋炎附势,喜欢直来直去,不喜欢做伪装,喜欢同情弱者,喜欢扶弱济困,特别是他那阳刚而坚毅的人格风度,留给人们以鲜明的印象。


人们都说他是中国的“高仓健”!中国舞台上的“钢铁汉子”!


如今,在晚年,他的最大的兴趣是写字和画画。


写字画画也表现出他一贯的性格特质!


他画梅花,题款是:“冰封雪压心且壮,含笑数九骨骼坚”。


他画兰草,题款是:“生不妖冶媚权贵,偏村幽谷尽芳菲”。


他画竹子,题款是:“破土裂岩寸寸节,刀劈斧砍片片直”。


他画菊花,题款是:“恶风苦雨百花残,庭前犹见傲霜枝”……


微信图片_20200808184825.jpg


40岁朝上的读者和观众,都应该十分熟悉他:他就是当代著名表演艺术家杨在葆!


我第一次见到杨在葆是在济南,在中国电影“金鸡”“百花”双奖授奖大会上。


那是1984年的夏天。那时他还年轻。人到中年,正是血气方刚之时,他给我的第一感觉是:对于一切都是敞开的,爽爽快快的,坦诚相见的,无拘无束的。


他刚演出了《血,总是热的》,受到全社会和全国观众普遍的赞扬,他也因此获得了“金鸡”、“百花”双奖一等奖。


杨在葆在《血总是热的》里出演罗新刚,获最佳男主角奖.jpg

杨在葆在《血总是热的》里出演罗新刚,获最佳男主角奖


在济南电影“金鸡”“百花”双奖授奖大会上,他受到人们广泛的关注,记者们到处打听他,希望能够采访他,而他却很不愿意接受难采访。他和其他的演员不同,对于这些宣传和采访的事情,名呀利呀,看得十分淡漠。当时可以说能够采访到杨在葆是一种幸运,十分不容易。他不是摆名演员架子,反而是十分平易随和的人。他不愿意接受采访,实在是因他不喜欢被采访。


仗着我们是安徽老乡的关系,我们通过会务组一个朋友的帮助,瞅准一个没有安排会议项目的自由活动的晚上,敲响了他的房门,他已经知道我们几个记者老乡想见他,吃完晚饭就在屋子里等着我们,我们珍惜这个特殊的机会,小心翼翼地来到他下榻的房间里采访他,心里头总有点惴惴不安的感觉。


他开门时的“欢迎,欢迎”的迎客声和爽朗的笑声,瞬息间打消了我们的顾虑。我瞥眼看见他的房间十分简单,除了旅馆的床铺,就是他随身携带的一个大挎包。


他安排我们坐下后,爽快地笑着说:“见到老乡格外亲切啊,过去人们说‘老乡见老乡,两眼泪汪汪’,现在我们要改一下:‘老乡见老乡,说话把心敞’,我这个人特别重乡情,我很高兴在这里能够见到家乡的朋友,我们就随便拉家常吧……”


他的话让我们完全放松了思想,打消了我们采访前的所有担心了。


我想了想,也没有考虑太多,就从他为什么不愿意接受采访的事,切入了采访的话题。


没有想到这个问题正巧问到了他的心坎上。


他连忙解释说:“你问的太好了!我正想有个机会向朋友们解释一下这个问题呢。我不大愿意,或者说不太喜欢接受记者采访,不是故意摆明星架子,更不是作秀,其实我也没有摆架子和作秀的资本呀……我只是从内心里感觉到,实在没有什么好介绍和炫耀自己的。你看看那些在烈日下流着汗水耕作的农民兄弟,那些在工厂里流着汗水工作的工人兄弟,还有我们那些辛辛苦苦为了生活而忙碌的父老乡亲,他们的感人之处太多了,我们做了这点事算得了什么呢?作为演员,演出成功,这是我们应该努力做到的啊……我们已经拿到了国家颁发的奖项,还有奖励,我们应该很知足了……为什么还要到处露脸宣传自己呢?这不应该呀!现在有些演员演了一点戏,就不知天高地厚,到处炫耀,到处主动去联系记者采访自己,自以为了不起,这有什么好炫耀的呢?脱离了人民,脱离了社会给你的舞台,你什么都不是!我觉得,希望借机会宣传张扬自己名声的人,説轻了是一种名利思想,说的重一点,这其实是一种浅薄,无知……起码说,这不合适,不需要这样做啊……”


他的一番无所顾忌敞开心扉的开场白,让我们几个记者的心头豁然开朗,满满地荡漾起春天般的阳光。


我转换话题,谈到了他的事业,他的成功,他对于目前生活状态的体会。


这时,他忽然深情地回忆起自己的故乡。那些人,那些事,那些永久地留在他心头的点点滴滴……


杨在葆退休后随心生活.jpg

杨在葆退休后随心生活


杨在葆这个人给人的感觉是执着的,热情的,认真的,爽朗的,而对于自己对于他人,他的认真程度几乎近于严格。他在上中学时写过一篇文章,他至今还能够背诵出来其中的句子:“感情是草原上的游蛇无羁无绊,但是总要受着亲人们的约束。”他的感情总是细腻的,专注的,他娓娓动听地深情地回忆起他的家乡,他的小学的那些老师们……


他说:“我永远不能忘记他们。没有这些启蒙老师,便不会有我的今天……”


他说,“哦,你能碰见那位教美术的张永年老师吗?请代我向他问好,他教我画了第一张素描……还有我小学的周校长,那位教我音乐的孟琳老师,她教我唱歌,唱得真好:‘我们都是神枪手,每一颗子弹消灭一个敌人……’”


他回忆着往事,忘情地打着拍子唱起来了,“唔,还有李邓先生,还有一些老师,他们帮助我辅导国文,历史,帮助我考上了中央戏剧学院华东分院……”他陷入了深情的久远的回忆之中了。


“记得有一回,雪下得很大,我上学时忘记了穿雨衣和带雨伞,光着头走到了学校,头上,眉毛上,鼻子上,耳朵上,整个身上,全都是雪花呀,班主任是个女老师,人很善良又漂亮,她见到我的样子,一句话不说,第一件事就是帮我清扫头上和身上的雪,而后又帮我带到屋后的火炉子边,让我烤干了鞋子,袜子,袜子有几个洞,老师苦笑着摇摇头,把袜子拉直,给我穿好,然后才让我到课堂上去上课……至今回忆起这些细节,我的心头就升起一种暖暖的感觉……”,他停顿了一下,陷入到遥远的沉思回忆中了,他的眼睛上倏忽间似乎有了一点泪水了……


这就是杨在葆。一个无比豪爽、刚强而又特别深情的人!


(二)


泉城六月。热风轻轻拂荡大地……


忽然有一片璀璨的星光,从四面八方聚拢到这儿:第四届电影“金鸡”奖和第七届《大众电影》“百花”奖授奖大会在济南揭幕。在欢快跳荡的生活节奏中,美丽的龚雪来了,穿着时尚的宋晓英来了,淳朴漂亮的李秀明来了,灵巧而动人的潘虹来了……忽然,一条平平实实的“淮北大汉”出现了!一米八O的身躯,遒劲的步伐,有力的举止,一切都是粗线条的,明眼人一看便知:他是这次荣获“双奖”的最佳男主角杨在葆!


济南双奖会作者{左一}和大众电影、人民日报记者合影.JPG

济南双奖会作者(左一)和大众电影、人民日报记者合影


黑色的套头汗衫,黝黑的脸膛,没有刮净的胡须,一头乱蓬蓬长发…… 这就是他的标志。


“老杨,您有信心再次获奖吗?”有人带着相机,当面拦住他,向他提问。


他笑得那样无拘无束:“难道获奖就是演员的价值吗?演员有演员的存在意义,可不是为了获奖呀……无数的普通百姓,工人,农民,士兵,知识分子,他们很少有获奖的机会,或者从来就没有获奖,甚至从来也没有什么获奖的机会,但我深信他们中的很多人,一定不比我差啊……”他说着再次露出他那标志性的性格,爽朗地哈哈大笑了起来。


他在唱高调吗?不不,他是一个特别富有感情的演员。在授奖仪式后,记者向他发出一连串的提问,他却不大吭声,他长时间地踱着步子,沉默不语,有时又使劲搓着头发,使劲抽烟,这时我发现,有一股汹涌的潜流在他胸中涌动…… 


那几天他的生活节秦太快了。刚刚还在千里之外的《双雄会》的古战场上,此刻却戴着荣誉的花冠,漫游于“一城山色半城湖”的济南名园。他忽然放慢了脚步,脸上闪现出庄严而谦恭的神情……


济南陆军学校的操场上,一只只色彩缤纷的气球,飘扬在蔚蓝的天空……


杨在葆、龚雪、王馥荔、斯琴高娃、古月等十多名电影演员,按照指挥员的要求,持枪聚精会神地瞄准了各自的目标。


一声令下,啪、啪、啪……一阵密集的枪响,数十只气球相继爆炸。


呵,多么准确的命中率!


龚雪兴奋得跳起来,孩童般地喊:“哈,看我打中了!打中了……”王馥荔不敢相信自己:“怎么?我真的打中了吗?”斯琴高娃的自豪的甜美之情泛上两颊……


只有杨在葆一言不发。还有古月也没有说话。


他们像在思忖着什么……


不不!杨在葆说话了!他自信地说,又摇着头,最后大声地告诉大家:


“我没有打中,你们也没有打中!全都没有打中!”


“我可以肯定地告诉大家:你们一个人也没有打中”杨在葆再次肯定地说。


“我看打中了!”“打中了!”“就是打中了!”“肯定打中了!”


“杨在葆你不要故意贬低我们呀!”……


大家不服气,都在说自己打中了!


一阵吵吵嚷嚷之后,指挥员微笑着站出来说话了:“我看清楚了,你们确实都没打中。”


这时演员们不约而同向周围搜索,发现每个人身后都有一位默默不语的神枪手。龚雪不好意思地对身后的神枪手说:“原来是您帮我打的!”


是呀,他们在你们身后,无数的他们在你们身后。“他们什么都愿意让给我们,我们从他们那儿得到的太多了。可我们却往往不以为然。”杨在葆又感慨起来了,他大声地提醒着伙伴们。

 

那个特殊的时刻,杨在葆忽然谈想起了一件事,他后来告诉我们说,他当时是起了一个先烈的墓碑,那上面写着:“你留给后世的,难道仅是这一杯黄土吗?”


他曾经用这样的语气,询问了武汉那个当官的朋友,那个人不久以前邀请杨在葆去他们哪儿参观,那个人把杨在葆带到位于东湖边上的一大遍玲珑的别墅,骄傲地宣称说:“那都是我的,中间那栋红色的,就是我的住舍。”杨在葆愕然了:“怎么?工厂的建设呢?工人的住宅呢?你的别墅难道就是你的自豪吗?你的入党宣誓呢?”


一连串的问号,问得那个朋友满脸通红,好不尴尬。 


那一次在杨在葆的宾馆房间采访,他还向我们述说了一段难忘的往事:


那是一九六一年,在栖霞县桃村,当时自然灾害严重,农民生活困难,无饭吃,许多人患了水肿病。就这样,他们还把仅有的细粮,做成菜馍馍,送给摄制组。他们自己吃菜叶、树皮,还歉意地对演员们说:“同志们哪,真对不起你们呀,都怪我们没把生产搞好,害得你们吃这个……”杨在葆说到这,当时眼睛就湿润了。他突然站起身,摊开双臂:“能怪农民没把生产搞好吗?”他愈说愈激动,声音深沉起来——


他的一切的语言和动作,总使人想起《血,总是热的》中罗心刚的道白。


生活中的杨在葆和戏中饰演正面人物的杨在葆,总是那么统一和相像!  


杨在葆有着很多的美好的追求,他坦然地告诉我们,他希望能塑造一些反映人的志向、人的意志的强者形象。“这是我急于寻找和追求的,”他说,“在地毯上长不出庄稼,只有接触火热的生活,才能触摸到时代跳动的脉搏。”


他当时跃跃欲试地攥着手掌,眼睛里迸发了幻想的光芒。在那次采访临近结束时,我忽然想起托尔斯泰在《丹东之死》里所说的一句话:“沉下去却能升起的太阳,生活才显得永盛不衰……” 


杨在葆说:“我深知自己的渺小、无能,可这并不算什么。一颗粒子,也能爆发出很大的能量。况且,我们党是伟大的,人民是伟大的,我们的事业是不可战胜的!”


他风尘仆仆地又踏上了他的征程……“已有的已经过去,欲求的尚在征程。”他深沉地低吟着自己的诗句,义无反顾地向前走去,走去……从青年,到壮年,到中年,到老年,杨在葆总是一束不朽的星光——明星之光,耀眼的星光,明亮的星光,朴实的星光,不是亮在遥远的高空, 而是闪亮在地上,在亿万苍生之间…… 

 

(三)   


假若我们敞开历史的思维,我们不难看到杨在葆一生的艺术轨迹。他是从《从奴隶到将军》中那个硬汉将军罗霄那里走来;他是从《血,总是热的》中那个处乱不惊的改革派厂长罗心刚那里走来;他是从《原野》中那个集正气、流气和匪气于一身的仇虎处走来;他是从《代理市长》中那个为民请命的市长肖子云那里走来。他分明是新中国银屏上最具魅力和性格的男演员中的翘楚和佼佼者!


安徽淮北大地,特别是宿县,曾经是挥戈跃马、名动一时的非凡之地,挥威一时的楚霸王项羽曾经在这里和虞姬洒泪相别,至今那里还保存着虞姬墓的遗址;陈胜和吴广曾经带领众将士和士兵,从宿县大泽乡的泥土地上,举起了反抗秦王朝暴政的大旗,至今那里还保存着陈涉的点兵台;影响历史和世界的伟大的“淮海战役”,曾经在这里逐鹿中原,最终打败了统治中国人民不可一世的“蒋家王朝”;而出生于这片土地上的杨在葆,血统里仿佛饱含着英武的气概,他数十年出演的大都是堂堂正正的正面或者英雄人物,他没有辜负祖宗的骄傲,最终成为了中国当代艺术史上独树一帜的著名表演艺术家和导演!


杨在葆的事业雄心应该从考上上海戏剧学院那时就开始了。他还记得那年秋天入学,学校在华山路。进入气派的大学校门的时候,杨在葆不经意的在自己口袋里摸了摸,他这个来自贫困农村的青年,兜里缺少钱,只有一张来自家乡的贫困证明,他的心中忐忑不安,他不知道自己未来的日子,怎样才能度过漫长的大学美好时光?他在一岁的时候父亲就去世了,为了能让他来上海读书,杨在葆的大姐,把家里所有能卖的东西全都都卖了,可是这些只是杯水车薪,依然难以保证杨在葆所有学习的费用。


终于在开学第三天,他鼓足了勇气,将那张盖有鲜红大印的贫困证明,交给了老师,让他意外的是,老师和学校很快就研究决定,给了他助学金,并且告诉他一个意外的好消息:他不仅不用交学费,还能“免费在学校吃饭。”


杨在葆感激党和政府,感谢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他没有辜负老师和学校,更没有辜负自己,他学习十分努力,夜以继日,学习各种艺术专业知识。成绩在同学中遥遥领先。


时间一长,老师们知道他家境困难,对他特别照顾,有的在冬天拉他去为他买绒衣,有的借谈话的由头,邀他去家里吃饭,帮他改善生活。因为这些经历,杨在葆一直对上戏的老师们保持着尊敬的感情,他常常对人说,帮助过我的人太多了,我一辈子都不会忘记他们!


人们常说,机遇是为有准备的人准备的。1958年,还没有毕业的杨在葆,获得了一次可贵的机会,谢晋导演的影片《疾风劲草》,让杨在葆去试了镜头,谢导演慧眼识珠,杨在葆在那部戏里饰演了秦兆龙,这是他最早的银幕形象。


奇怪是,杨在葆的第一个银幕形象就是“硬汉”。

 

1959年,杨在葆从上海戏剧学院毕业了。其后好运飞升,接连不断,他毕业不久就成为了上海青年话剧团的骨干演员。从1965年开始,他又担任上海电影制片厂演员,已经是宝刀初见锋芒。身材魁梧健壮,性格开朗,虽然从未当过兵,却常被人认为是军人出身,这是他的一张名片,在银幕上他是以演军人而成名,杨在葆以自己的本体生命和艺术生命,为中国男人树立了阳刚硬汉的标准形象。


《疾风劲草》中的秦兆龙为他奠定了演艺基础,1962年,他饰演了电影《红日》中的解放军连长石东根,一个标准的阳刚硬汉形象从此诞生了。


上世纪六、七十年代,杨在葆先后主演、参演了《白求恩大夫》《年青的一代》《这是我应该做的》《江水滔滔》《大刀记》《从奴隶到将军》等电影。其中,《年青的一代》中的地质队员萧继业、《大刀记》中的梁宝成和梁永生、《从奴隶到将军》中的罗霄将军,让杨在葆的名气节节上升!


上世纪八十年代之后,杨在葆又主演、参演了《原野》《许茂和他的女儿们》《血,总是热的》《双雄会》《代理市长》《党小组长》《昨日的承诺》《卧薪尝胆》等一批热播电影和电视剧。其中《原野》中的仇虎,《许茂和他的女儿们》中的金东水,《血,总是热的》中的罗心刚,《代理市长》中的萧子云,都给人留下了深刻美好的印象,让他的名气如日中天,一时间誉满天下!


杨在葆的独特之处在于,他几乎没有改变过戏路,一直饰演着各种各样的硬汉。他本身的性格和三观决定了他的演员形象。他认为一个男人要刚毅,要有责任心,要有奉献精神,有担当精神,这种性格也正好符合他扮演人物的铮铮铁骨形象。对艺术,他是一个特别有信念和信仰的人。他不肯拍摄广告,当很多演员都在拍广告赚钱时,他不屑一顾!他认为观众对自己有一定的信任度,但是拍广告,特别是再有水分,那就辜负自己的良心,就对不起观众对自己的期待了。


央视访谈杨在葆,他谦虚说第一硬汉是沾角色的光.jpg

央视访谈杨在葆,他谦虚说第一硬汉是沾角色的光


做人要正气,要有志气,要光明磊落,要百折不挠,要想着他人,这是他经常告诫自己的话。他有着十分强烈的社会责任感,在演出之外,总是希望尽自己所能,为社会做些什么贡献,他的这种性格,常常感染著别人,和他接触过的人,总觉得他身上有一股积极向上的力量,也就是我们今天常常说的正能量吧!


当然,在这个世界上,每个人都是有自己的人生底线的,我琢磨过,杨在葆的底线,就是无论什么情况下,他都一直严格恪守着自己的良心,不为名利而牺牲艺术的追求和信仰,不为利益而消费观众的信任。


我认为,这就是真正的艺术家的风范和情怀!


(四)


名人的意外常常隐匿于他的奋斗和工作中。


在拍摄《血,总是热的》的时候,杨在葆的妻子夏启英得了尿毒症。这对于他无疑是最大的打击!


杨在葆和妻子夏启英感情特别好,两个人在高中和大学都是同学,彼此了解相依相惜,是那种真正意义上的青梅竹马。每当他拍戏之前,妻子总是和他在一起,帮他一起看剧本,对台词。研磨表情和状态。夏启英是上海青年话剧团演员,对艺术角色也很有研究,可以说一直以来,两个人志同道合,感情笃厚,互敬互助,恩爱有加。他们育有一儿一女,家庭的日子过的很幸福。 


微信图片_20200808184723.jpg


可是,那次在拍摄现场,当接到妻子生病住院的消息,杨在葆自己描述说:“那一刻头就大了!”当时在医院的妻子情况不好,但电影的拍摄不能停下,他刚拍完第一天戏,就急匆匆飞回上海,通宵不睡,陪着妻子,天亮后,他再次飞回剧组。就这样他把自己的一切全拼上了。他决心即使倾家荡产,也要给妻子治病。剧组里稍有空闲,他就飞到妻子身边,细心护理,帮妻子梳洗打扮,妻子因为化疗头发掉了很多,他一根一根把头发收集起来。遗憾是,他终于无法留住妻子,直到妻子去世后,火化时,他把妻子的头发和自己金鸡百花的奖牌,一起放到了妻子的骨灰盒里。


多么感天动地的一个男子汉的胸怀啊!


对杨在葆来说,和妻子的感情,世界上已没有任何东西可以替代。


妻子去世后,杨在葆一若当初地赡养照顾岳母,为了让岳母安心没有顾虑,杨在葆把所有工资都主动交给岳母,他说,这样做是为了消除岳母有寄人篱下的感觉。


有很长一段时间,杨在葆的感情是封闭的。在妻子去世后,杨在葆从心里拒绝任何异性交往。朋友们劝他另起炉灶,重新找一个伴侣过日子,均被他一一拒绝。


终于有一天,奇比特的神箭第二次射中了他。 


一个叫陈丽明的美丽贤惠的年轻女子来到了杨在葆身边,杨在葆第一次见到她时,感觉仿佛自己的爱妻复活了,她的贤惠的人品,温柔的性格,勤劳的习惯,还有那神态,都那么像自己原来的妻子。他的心有些晃动了。


杨在葆与陈丽明相识于1984年,陈丽明小杨在葆整整22岁,她毕业于中国人民解放军艺术学院。曾是八一电影制片厂的电影演员。曾主演《军礼》、《神行太保》、《代理市长》、《双雄会》等影片。开始,当陈丽明向他表达爱情意思时,杨在葆总是拒绝,他认为两人年龄相差太大了,这样做是对女方的侵害,也会让人家产生议论,让人家背后说闲话。


在朋友和同事们一再劝说下,在陈丽明真心实意的表白下,杨在葆终于同意了。


杨在葆与陈丽明终于喜结连理,步入婚姻殿堂,成为了夫妻了。 


杨在葆对第二任妻子充满了感激,这也让他渐渐忘记了原来的爱妻。一个事件特别让他感动:他们在婚后很长一段时间里,杨在葆的家中一直挂着他第一任妻子的照片,即便再婚之后,杨在葆也和从前一样,和现任妻子一起尽心的照顾着前岳母的生活。陈丽明1993年离开了演艺界,开始经商,经济上也算富裕,所以对这些也完全不在乎。她是位非常善良的女性,她的善良也打动了杨在葆,而杨在葆的重情义和责任感也让她十分欣赏。陈丽明说过一句话:“我这辈子做过最正确的选择就是嫁给了杨在葆”。而杨在葆也说过一句话:“我这辈子晚年的幸福生活,完全来自于我的第二任夫人”。


可以这样说,杨在葆现在的生活很幸福。


……


在上个世纪八、九十年代,杨在葆是无可争议的银幕铁骨男儿。他曾获得了第四届中国电影“金鸡”奖最佳男主角奖,第七届大众电影“百花”奖最佳男主角奖,第九届大众电影“百花”奖最佳男主角奖,有人称呼他为“双料影帝”! 


上世纪七、八十年代,坊间有个美妙的传说,那就要说到杨在葆和“北影三花”张金玲、李秀明、刘晓庆饰演的情侣的故事了。


1979年,杨在葆与张金玲合作主演了战争电影《从奴隶到将军》,杨在葆在片中主演始终追求真理、不屈从于恶势力的罗霄将军,张金玲则饰演朴实善良的彝族女奴索玛。在索玛卖身葬母时,她与同样是奴隶出身的将军罗霄邂逅,两人结成夫妻,之后,她不但是罗霄的生活伴侣,同时也成了他的革命同路人,这段故事,因为杨在葆和张金玲完美无缺的演出,使得电影中的人物形象大放光辉。后来有的观众居然以为他两人是真正的夫妻俩…… 


杨在葆和李秀明的合作,是北影厂拍摄的,在1981年上映的《许茂和他的女儿们》,杨在葆饰演的金东水本是许茂的大女婿,但妻子已去世。李秀明饰演的已离婚的四女儿秀云遭前夫迫害,蒙受不白之冤,是姐夫给了她生活下去的勇气,最终,许茂老汉终于同意了秀云和金东水的婚事。这段奇特经历也让杨在葆演的活灵活现,切到好处,受到观众广泛的赞誉…… 


杨在葆与刘晓庆的合作是在1988年上映的电影《原野》中,当时刘晓庆饰演的金子本是杨在葆饰演的仇虎的未婚妻,但由于全家被焦阎王所害,其未婚妻也被焦家抢走。而金子心中爱着的人一直是仇虎,因此,当集正气、流气和匪气于一身的仇虎复仇成功后,两个人又陷入了真情与忏悔的纠结之中,杨在葆把这些复杂的感情演得淋漓尽致,惟妙惟肖,令观众无不叹服…… 


2019年11月23日晚上,在第32届中国电影金鸡奖颁奖典礼暨第28届中国金鸡百花电影节闭幕式上,中国文联把自己的最高奖项“终身成就电影艺术家”荣誉,颁发给杨在葆、王铁成、许还山,中国文联终身成就电影艺术家,这个荣誉,杨在葆是当之无愧的!当然,另两位老艺术家也是实至名归。


2020年的6月25日,是著名表演艺术家杨在葆86岁的生日,也是他从艺61年的纪念。作为一个男人,杨在葆这一生是非凡的,他身上充满正气,一生演的多是正面人物,在艺术家中是典型的品端行正人物,一生无任何绯闻,很正派很刚直,细想实在不容易……从一个淮北农村娃,到上戏大学生,到著名演员和导演,从少年,青年一直到老年,杨在葆还是杨在葆,还是那个朴实、爽朗、刚毅的淮北汉子!他的性格,他的风貌,他的精神状态,他的人生信条,依然一如既往,他作为一代优秀表演艺术家,无疑将在中国电影史和艺术史上,影响着无数的后来人…… 


当此之时,笔者谨以此文,衷心祝贺老艺术家杨在葆生日快乐,健康长寿,艺术长青!

  关于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