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历 . 我心中的提灯女神——一个盲女唱给母亲的歌

关于作者 分享 返回

我心中的提灯女神——一个盲女唱给母亲的歌

作者:张菁 发表时间:2020-08-18 点击数:620

image.png

护士李琦一一南丁格尔奖获得者


我是护士的女儿,这个事实从我一出生就已然成立,而且迄今延续,没有改变,因为我的母亲虽已年近80,却依然在临床第一线默默耕耘,以超级丰富的经验,敏锐的洞察力和过人的身手为需要帮助的患者提供治疗和关爱。我没法确定,母亲是否是在一线工作的最高龄的护士。


3 图三、时任国家主席胡锦涛为李琦颁发南丁格尔奖.jpg

时任国家主席胡锦涛为李琦颁发南丁格尔奖


2 图二、南丁格尔奖一一红十字国际委员会为表彰在护理事业中做出卓越贡献人员的最高荣誉奖.jpg

南丁格尔奖一一红十字国际委员会为表彰在护理事业中做出卓越贡献人员的最高荣誉奖


遥想儿时我身体单薄经常生病但却基本不用去医院,母亲在她的工作的医院配些针药回来,用她的专业知识完成了治疗,母亲用药很慎重,从不滥用抗生素,我那时常想,同学生病不都是吃四环素吗,母亲为什么不给我吃,后来我才知道我的同龄人中有不少人只要一张嘴就会露出一口黑牙,而我的牙齿却洁白而有光泽,我儿童时是那么的天真烂漫,明明受惠于母亲的专业而茫然不知,我的母亲为了把专业做到极致,付出了毕生的辛劳,除了吃饭睡觉,操持必要的家务和休息,倾注了所有的业余时间。每天她6点起床,晚上7、8点到家,在除夕晚亲友团聚,却迟迟等不到她,外婆只好很抱歉地对亲友说,她的工作没有时间观念的,大家都很宽容,一定要等到她才开饭。在夏天外婆带着我和弟弟在弄堂口乘凉,她一面用芭蕉扇扇着凉风,为我们驱赶蚊蝇,一面用眼睛时不时盯着车站的方向等着母亲回家,那时我时常抬头望着闪烁的星辰,思绪随着流动的夜空而飘摇。我想知道这璀璨的星天外躲藏着的是什么神秘和莫测,我幻想成为一个天文学家、医生、老师,但我那时从没想过在将来的某一天,我的眼晴将被黑暗吞噬,再也看不到繁星满天。


4 图四、李琦和她的女儿张菁.jpg

图四、李琦和她的女儿张菁


母亲一直以我为荣,儿时常有人夸我长得耐看有聪明相,我曾经先后被静安区少年宫、市少年宫舞蹈队、市少年宫朗诵组录取为外宾表演节目,初中和高中又考入区内最好的市重点,直到高考三次体检没有通过,终无缘于高考,因为患有先天性视网膜色素变性,裸眼视力一直低于0.4,这是我母亲终身之痛,因为她清楚的知道这是一种退隐性病变,无药可救,无法可想。终有一天缤纷的世界会在她女儿眼里失去颜色,我是一个敏感的人,有人说护士就是打针发药伺候病人时而语气里含着不屑,也常有同学因为自己的父母是军医是医生而感到骄傲。所以尽管我母亲的文化水准高于当时的社会平均水平,后来直至我母亲的职业生涯达到巅峰,我也保持缄默,我如今为少年时的怯懦不敢坦言母亲的职业而汗颜。因为我现在清楚的知道生命诚可贵,每个人都存在个体差异,护士要熟练掌握各种操作,学会使用复杂的医疗仪器,是医嘱的执行者。一个人从生到死哪里离得开护士,正如英国首席护理官简·卡明斯所说,作为一个涉及我们所有人的职业,护士从摇篮到入土的整个一生,为人们提供专业且富有同情心的照护,护士的工作不仅涉及化学、生物学、物理学、药理学以及解剖学,而且护理工作的真谛在于:哲学、心理学、艺术、伦理以及政治,同情、怜悯,共情是造就一名好护士的品质。


5 图五、市劳模集体李琦换药室三代传人李琦(中)、朱月珍(左)、赵志芳(右).jpg

市劳模集体李琦换药室三代传人李琦(中)、朱月珍(左)、赵志芳(右)


母亲的老家在苏南尚算富庶的农村,她从小勤快,心灵手巧,在读书之余还帮家里干各种农活。因家庭出身原因在别人看来很容易出具的各种证明,在她确是万难。终于在16岁那年,母亲补齐了所有手续来到上海和已在上海工作的外婆团聚。次年她考入上海市儿童医院护校,在校期间她品学兼优更是劳动能手,常利用中午休息时间帮食堂干活,受到师长的一致好评。3年后她被分配到上海市第二人民医院(现已并入九院黄浦分院)成为一名外科护士,在外科任职期间,她从未有过差错,而且通过自己的敏锐观察及时发现危重病人并上报医生,施行抢救,多次挽救了病人的生命。由于超负荷的工作,她患上严重的坐骨神经痛,几乎无法行动,从我家住的二楼挪到一楼要花费近一个小时,那时我的父亲做了最坏的打算,准备帮她买个轮椅,一度以为她的后半生要在轮椅上度过。


6 图六、薪火相传,李琦换药室第二代劳模朱月珍(左)和李琦一起探讨业务.jpg

薪火相传,李琦换药室第二代劳模朱月珍(左)和李琦一起探讨业务


当时我的父亲在青海工作,他毕业于名牌大学基本有机合成专业,因为家境放弃了保研的机会,分配到上海化工研究院工作。后来车间集体支内到青海从事人造卫星的高能燃料研发。他曾数次获得省科技进步奖,第一颗人造卫星上天后,还受到粟裕的亲切接见。母亲在经历了三次大推拿之后病情终于有所好转,75年5月医院照顾她到门诊换药室工作。这是她的职业生涯新起点,在换药室工作期间,她不怕苦,闻着各种伤口散发出的恶臭,甚至从伤口掏出过几千条蛆虫。她发现有的工伤病人要几个人抬着来换药,她的同情和善良让她自然而然想到为病人提供方便上门换药。她利用中午休息时间、下班后以及节假日的业余时间坚持为病人无偿服务,不收取任何报酬,连一杯水都不喝,无论严寒酷暑还是刮风下雨,20多年来从未间断。总计换药次数10248次,花费15000多小时折合将近1900多个工作日。我曾听母亲说中午出门柏油马路都晒化了,冬天下雪又搭不上公交车,趟着雪水泥水步行了近六个小时才到病人家。在工作中她发现许多大伤口难以愈合,顶着压力,率先采用湿性换药的理念,采取中西医结合的方法使难以愈合的伤口获得了痊愈,让许多糖尿病人避免了截肢,提高了生活质量,避免了窦道伤口、急性骨髓炎伤口的手术,这是突破性进展。她的行为收到了病人家属及职工的爱戴,为此1977年文汇报发表了通讯员文章,1981年获得上海市优秀护士,1981年起蝉联六次上海市劳动模范,她多次获得上海市三八红旗手、全国三八红旗、巾帼奖、全国卫生系统先进工作者、全国模范护士,1989年获得全国先进工作者称号,2003年又获得国际南丁格尔奖,2009年受邀到北京参加国庆60周年大典,2018年获得中国好护士,2019年获得中共中央、中央军委授予的建国70周年荣誉纪念章。她的事迹被多家电视台、报纸接踵报导,并被中央新闻纪录片厂拍成纪录片,受到国家三代领导人接见。她获得大小奖项共几十项,纷至踏来的荣誉没有让她裹足不前,她对病人依然如初。


7 图七、李琦在劳模事迹展留念.jpg

李琦在劳模事迹展留念


8 图八、李琦荣获中国好护士殊荣.jpg

李琦荣获中国好护士殊荣


13 图十三、李琦的部分荣誉证书.jpg

李琦的部分荣誉证书


母亲的护理事业蒸蒸日上,而我眼中的光明却在一点点流逝,每天视力被蚕食,一段时间视野就会缺损,视力模糊,眼看繁华似锦的生活就要变成黑暗的深渊,我无助、恐惧、不甘、焦虑、愤怒,这是我母亲一直如锥心般的痛,但明知这个病无药可救,她对我说生活要忍耐要坚持,为了让我知道这世界上比我痛苦的人还有很多,生活还只有刚刚开始,为此她曾带我去看望她的病人。悲剧就是把有价值的美好的东西打碎。病人顾涛英俊有才华本来已经要步入幸福的婚姻殿堂但却因为一场车祸造成永久的截瘫,母亲为他上门换药22年,最多时身上大小伤口多达15处。母亲不仅治愈了他身上的伤痛,而且重拾了他对生活的勇气。另一个病人傅小敏,小学时因为一次学工意外也造成高位截瘫,她聪明好学在轮椅上完成了学业,母亲为她上门换药,保障了她的健康。她是一个珍贵的熊猫血(RH阴性血)患者,但还是冒着巨大风险生下了一个健康的宝宝。


母亲对患者的所有付出完全符合南丁格尔要求护士的所有品行,有教养、进取心、思想敏捷、灵巧,判断力强并有一定的教育水平有信仰。南丁格尔的精神已经渗入母亲的骨髓,流淌在她的血液中。不经意的一举手,一投足,就给周围的人带来温暖,她会随手扶一下过马路的老人,看到上公交不方便的残疾人会施以援手,她把自己的薪酬捐助给灾区。克里米亚战争中的南丁格尔,提着灯盏在茫茫黑夜中巡视伤患的情景时常在我脑海中浮现,渐渐的和母亲的身影重叠融合,于是母亲成了我心目中的提灯女神,那橘黄色的柔光铺满了我的心田,照亮了我的精神世界,使我无惧未来的黑暗,直面举步为艰的生活。


10 图十、李琦在带教院校学员.jpg

李琦在带教院校学员


也许是母亲的近60年的临床经验使然,也许是悟性使然,她的思想敏捷、观察细致、手法独特以至于她看过的伤口都能给出准确的愈合时间,经她手治疗的伤口几乎都能痊愈。病人A君因患骨肉瘤,他的上臂从肩膀处截去,放疗后造成巨型伤口,有院士说要终身换药,后经母亲的换药十个月痊愈。换位思考总不如身临其境来的真切,试想一下一个人身上带着一个几十年未愈的伤口,会给生活造成多大的困扰。患者B女士从姑娘时胸口处就有一个窦道伤口一直伴随她50年,直至遇到母亲,花了三年使她的伤口得到痊愈。病人C女士是植物人,身体条件极差,身上有多处感染褥疮,其中有一处褥疮长达五年,母亲耗时十个月帮其治愈。炉火纯青的换药技术,以人为本、与时俱进的换药理念,即使是一块纱布,既要考虑到服贴和牢固,也要考虑病人的舒适度,尤其创口清创的把握度,绝不逾越。母亲从来没有医疗纠纷,而且帮助别人解决医患矛盾,使病人、院方的损失降到最低,为了表彰她的成绩,政府以她的名字命名了李琦换药室,至此盛名远扬,她是伤口护理的专家,请她会诊不仅有市内的大小医院,还有全国各地的病患慕名而来,甚至不乏海外归侨。


11 图十一、李琦换药室一一快乐一家人.jpg

李琦换药室一一快乐一家人


12 图十二、李琦(左四)和她的团队坚守在抗疫前线.jpg

李琦(左四)和她的团队坚守在抗疫前线


由于时代的局限,母亲在职期间从来没有进修、学习的机会,但她并没有因此而放松学习,利用一切的闲暇时间,加强理论学习,发表论文,2014年由科技技术出版社出版了《 李琦谈伤口》,还带教了各大医院的几百名学生,让更多的病人受惠。


9 图九、李琦向伤口班学员赠送专著《李琦伤口护理》.jpg

李琦向伤口班学员赠送专著《李琦伤口护理》


不满足是向上的车轮,科技的进步带来了医药的发展,在长期的临床实践中,母亲有其前瞻的意识并与2002年开始研发新药立奇膏,2009年获得了国家专利,植物型新药对病人并没有全身副作用,同时也把损害降到最低,她最早在自己的身上划开皮肤做对比试验。母亲态度严谨,她深知用在病人身上的药物需要谨慎,所以她不断调配药物成分和比例,后经过科研鉴定逐渐用于临床,使伤口的愈合速度提高了一倍。某病人要去三甲医院做扩创缝合术,母亲为他用了立奇膏之后,使他符合了手术要求,使原本低概率的事情一次成功。幸福的家庭大抵相同,高尚的行为有惊人相似的一幕。母亲研发新药的情景就像南丁格尔马丽西格尔采集当地草药医治霍乱拯救病人,母亲在用不多的退休金支付专利费,想把这项专利无偿的交给能让祖国医学发扬光大的团队造福人类。在一个老龄化社会,褥疮、慢性伤口的感染,会危及病人的生命。立奇膏针对深度伤口疗效显著,真正做到能给国家节约医保开支,给病人省钱。


14 图十四、李琦(前右二)应邀参加国庆观礼.jpg

李琦(前右二)应邀参加国庆观礼


柳条枯了有再抽青的时候,花儿凋零还有再盛开的时候,我眼中的光明就像流水一样一去不复返,我甚至不能尽一个普通女儿的本分,在街边的店铺里为母亲选一件合适的衣服,在厨房里为母亲做一顿可口的饭菜。我甚至不知道母亲的容颜有多么沧桑。我该怎么办,我该如何是好,我只能用这些文字聊表寸草之心,给母亲精神的慰籍,人赤裸裸地来,又赤裸裸地去,中间或长或短的绚烂的生活,因为有医护人员守护在生死门边,为你的生命和健康保驾护航。


15 图十五、李琦(左)与南丁格尔奖同行在一起.jpg

李琦(左)与南丁格尔奖同行在一起

  关于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