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我们
主编的话

朱大建


cover_index.jpg2020年第二季《上海纪实》今天上线。


“在场”专栏刊发7篇文章。


和平饭店行政副总厨汪捷曾是进博会国宴的主厨。他和10余位厨师为上海驰援武汉的医护人员做了一道进博会晚宴上制作的牛肋排——将四面煎上色,使肉的表面上色定型,锁住牛肉本身的水分和香气,再借鉴传统中式的做法煨,以文火的方式加入波特酒以及各种香料炖煮,使牛肉酥而不烂,香而不腻。上海援鄂医疗队每人一份。再装上上海的冷链车运到武汉。在牛肋排之后,上海的知名大饭店,由上级统筹,组成顶尖厨师团队,前后分5批,做了3万多份特色菜肴,有油爆虾、腌笃鲜、上海熏鱼等等,和其他慰问食品、物资源源不断送抵武汉。请读沈轶伦《家乡的味道来了!》。


工人发明家杨庆华带领的团队在特高压交流1000千伏带电作业领域实现一次又一次突破,成为这方面名副其实的专家。他带领的工作室被上海市总工会命名为首批上海“劳模创新工作室”; 2015年,被中华全国总工会授予首批“全国示范性劳模创新工作室”。这是多大的荣誉啊! 工作室有成员50人,共完成22项科技项目,先后在中文核心期刊上发表论文近40篇,发明专利31项、实用新型专利63项,累计创造经济效益超10亿元人民币。请读姜铁军采写的《工匠创新有力量——记“国网工匠”、 上海市十大工人发明家杨庆华》。


破诈骗案要和各种高智商的对手过招,就像是一场智力游戏,对方会使出各种让你意想不到的招数,就看你有没有能力化解。戴佳伟特别享受破案那刻的酣畅淋漓、豁然开朗。破案如解题,如走棋,如打怪,戴佳伟享受其中,如痴如醉。请读方培《案痴》。


游闽键在执业过程中办理了多起法律援助案件,并且开展了各类公益活动。2020年初,新冠肺炎疫情爆发,游闽键倡导团队和协力所的律师们成立律师志愿团,为在疫情中的企业和个人提供24小时在线的免费法律服务,目前整个志愿团成员已经超过70人,每天都在微信群里为需要的人提供法律咨询和建议。看到抗疫前线物资吃紧,游闽键联系国内国际各个厂家,个人采购了医用乳胶手套50000只、防护服4000套、医用外科口罩150000个以及FPP2口罩30000只,捐往重灾区湖北孝感红十字会、湖北省疾控中心以及上海市的防疫一线。请读朱蕊《谋道的精英律师》。


浦东新区民族联合会曹路少数民族分会的会长袁鹰,这位大山里走出来的侗家女儿,植根曹路热土的优秀志愿者,希望自己的真心可以帮助和温暖更多的少数民族同胞。她以责任心、爱心、热情和活力在新疆少数民族居民与上海曹路镇之间;在上海支教师资与贵州思南县教育局之间;在曹路地区少数民族大学生与当地敬老院之间等筑就了一座又一座彩虹桥,吸引着越来越多的人加入筑桥的行列。袁鹰就像一个发光发热的生命,感染、带动着她周边的人们,为民族和谐和社会进步贡献力量。请读孔曦《爱心筑就彩虹桥——记浦东新区优秀志愿者袁鹰》。


抗击新冠肺炎疫情,张慧东院长第一时间发起党员捐款活动,捐赠价值51500元的护目镜2000副。先后40余次捐赠采买20多万元的N95口罩、消毒液、医用护目镜、蔬菜、御寒羽绒大衣等抗疫物资送往抗疫一线,为结对共建社区的返沪居家隔离的人员上门送菜,用于帮助被隔离的居民,让他们能吃到最新鲜的蔬菜,感受到“隔离不隔心”的温暖。请读南妮《公益,他的诗与远方》。


从小时候的“小滑头灵”到现在经验丰富的老专家,从10多岁有发明手动缝纫机的念想,到如今拥有了40余项技术专利的乐伟敏,身怀匠心,精雕细琢。他一直记得大学导师的话:一个成功的人,必须要脚踏实地,去干比别人多几倍的有效工作量。请读杨绣丽《乐伟敏:一个从事“有氧工作”的人》。


“弄潮”专栏刊发一篇文章。


20世纪90年代初期,伴随着改革开放的滚滚洪流,中国期货市场在中国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轨时期,历经风雨,在探索中前行。邹文军,现任上海期货交易所运行部总监兼交易管理部总监。从业二十多年,他几乎见证了上海期货市场的变迁。他带领团队建设了作为行业先驱的“两地三中心”备份系统,也为原油期货上市保驾护航。他坚信:从长远来看,中国期货行业争夺国际影响力和商品的定价权,是我们的历史使命。请读胡笛《为了站到世界舞台中央》。


“亲历”专栏刊发2篇文章。


1940年的6月,有一天,徐联珠通知我(蒋旦萍),你的入党申请已经被批准了。她带着我到学校,就在校工住的楼梯下面的一个小间里头,举行入党宣誓仪式。在手剪的火柴盒大小的一面小小的党旗面前,宣了誓。当时宣誓的内容已经记不清楚了,但是有三句话我始终都没有忘记。一是中国共产党是无产阶级的先锋队,“先锋队”三个字深深的印刻在我的脑海里。第二句是永不叛党,白区党组织对气节问题的教育是非常重视的。第三句话是为共产主义事业奋斗终生。这三句话伴随和指引了我的一生。请读蒋旦萍口述孙小琪整理《我的上海记忆》。


本文作者是护士的女儿,作者的母亲是伤口护理的专家,2014年由科技技术出版社出版了《李琦谈伤口》。李琦虽已年近80,却依然在临床第一线默默耕耘,以超级丰富的经验,敏锐的洞察力和过人的身手为需要帮助的患者提供治疗和关爱。克里米亚战争中的南丁格尔,提着灯盏在茫茫黑夜中巡视伤患的情景时常在作者脑海中浮现,渐渐的和母亲的身影重叠融合。母亲对患者的所有付出完全符合南丁格尔要求护士的所有品行,有教养、进取心、思想敏捷、灵巧,判断力强并有一定的教育水平有信仰。南丁格尔的精神已经渗入母亲的骨髓,流淌在她的血液中。于是母亲成了作者心目中的提灯女神,那橘黄色的柔光铺满了作者的心田,照亮了作者的精神世界。请读张菁《我心中的提灯女神——一个盲女唱给母亲的歌》。


“万象”栏目刊发4篇文章。


屋漏偏遭连夜雨,庚子农历春节前后,本文作者为了照顾家中4位因病住院的耄耋老人和仍在病中的妻子,冒着风险四处奔波,不知跑了多少趟医院,感受到好医生真是人类的天使和救星。请读李动《疫情阴影下一家人就医记》。


一九五九年九月十九日,内山完造抵达北京。这是内山最后一次访问中国,当天晚上,内山出席了老朋友们举行的欢迎晚宴。据说在晚宴上,内山一直微笑着,在轻轻地说了一句:“啊,真高兴啊”之后,他身体开始发抖,因脑梗塞发作倒下。第二天,内山在北京协和医院去世,享年七十四岁。请读赵建中《内山完造在战后的岁月》。


   如果说,“海纳百川”属于高大上的横幅语汇,那么“新上海人”就是平民化的百姓表述了。如果说高学历的莘莘学子,毕业后成为了上海高楼里衣冠楚楚的白领,那么在纵横小街铺子里或干脆“露天”,以从事服务业各类“小生意”谋求立足的外来劳心劳力者,则用更加“贴肉”的方式融进了这座国际大都市的基础生活。本文生动记录了这样一群新上海人,用诚实的劳动,精心的计算,使自己成为了市民需求须臾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游离和明确,退却和坚持,在人生的历程中都显得很是寻常。其实,上海市井风景的呼唤和招展,百十年来起起伏伏,也就是这样过来的。请读刘立中《街头商店微型调查》。


讲起话来“石骨铁硬”的宁波人,对自己拥有一间沿街门面的商铺,始终是一个代代相传的梦想,《宁波人的铺子梦》读起来,很有点三代人前赴后继,不目标不罢休的滋味。追溯起来,许是宁波与上海,当年客货混装轮船的一夜距离,决定了宁波人踏上沪上街面,首先要“落实”一个地方立脚和睡觉的信念渊源。与早出夜归卖苦力的人群不同,宁波丰富的海陆特产和自家一身薄技,“自己给自己发工资”的前店后屋梦想,就此成为了宁波人的思维导向和实践特征。丁汀《宁波人的铺子梦》的笔触,横跨了不同时代的岁月,铺子“内容”也早已大相径庭,但表达了浙东籍人对市场经济流通意志的坚持,一脉相传而不变。


“记忆”栏目刊发一篇文章。


过惕生是中国围棋界的元老,安徽歙县人。解放前,他就是民间的专业棋手,在上海、北平、武汉等地以下棋为生。解放后在党的关怀下,他成了真正的专业棋手,并创办了新中国的第一个棋社——北京棋艺研究所,为中国的围棋发展做出了突出的贡献。他曾先后四次获得全国围棋冠军,并培养出聂卫平、罗建文、江铸久、张文东等著名棋手。请读桂忠阳《围棋元老过惕生》。


“往事”专栏刊发一篇文章。


张充仁是中国现代雕塑艺术的奠基人之一,是世界级的现实主义雕塑大师。他一生以“以我之手,斧凿千秋”的豪迈气概,创作了200多件雕塑作品,被公认为“东方罗丹”“泥塑之神手”。张充仁的油画和水彩画创作独领风骚,尤其是水彩画,既承载了西方巨匠维涅尔的画风,又注入了中国画的独特神韵,达到了西方艺术中国化的境界。而张充仁纪念馆展出的作品,足以证实他又是中国早期的油画大家,中国水彩画宗师。张充仁是杰出的艺术教育家。他一生“寓教于美”,创办的充仁画室,历经风雨30年,桃李遍天下,培养300多名颇有作为的美术人才。张充仁是中国文化艺术的宝贵财富,是中国美术史不可或缺的光辉一页,是上海这座城市的骄傲。因本文较长,分为上下两篇刊发。请读郁贤镜《张充仁:走过世纪烟云的宗师(上篇)》。


“风情”栏目刊发4篇文章。


她银发矍铄、雪肤红唇,她风姿卓绝、气定神闲,她仪态之雍容,惊艳众生。周恩来总理称她为“中国最美丽女性”、“中国自己的明星”。她是施瓦辛格的偶像,靳羽西口中的“亚洲最美的女性”,向梅眼中“天上的皇后”,奚美娟更是不吝辞藻赞美:“上苍在她那盘天生丽质的人生菜肴里添加了各种佐料”……从影76年,秦怡先后主演了30多部故事影片,成功塑造了众多栩栩如生、深入人心的人物形象。荧幕上的她风华绝代,生活中的她慈祥依然。从她16岁奔赴抗战前线,到92岁拍摄《青海湖畔》,她用一生讴歌党,讴歌祖国,讴歌人民,讴歌英雄。2019年9月25日,秦怡荣获“最美奋斗者”个人称号。四天后,9月29日,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勋章和国家荣誉称号颁授仪式在北京人民大会堂隆重举行,98岁高龄的电影表演艺术家秦怡荣获“人民艺术家”国家荣誉称号。请读三盅《美丽了一个世纪——记人民艺术家最美奋斗者秦怡》。


周退密老先生2020年7月16日逝世,享年107岁。他生于1914年,从小好读文史经典,稍大即喜碑帖书法,正因他从小打好旧学基础,后与吴祖刚、喻蘅、田遨合称“海上四老”。周退密年轻时学岐黄之术,一生以教书为生,却以诗词、文史、书画与收藏闻名于文坛,是多才多艺的书画诗词文史专家。请读曹正文《听周退密老谈书法诗词》。


杨在葆身上充满正气,一生演的多是正面人物,在艺术家中是典型的品端行正人物,一生无任何绯闻,很正派很刚直,细想实在不容易……从一个淮北农村娃,到上戏大学生,到著名演员和导演,从少年,青年一直到老年,杨在葆还是杨在葆,还是那个朴实、爽朗、刚毅的淮北汉子!他的性格,他的风貌,他的精神状态,他的人生信条,依然一如既往,他作为一代优秀表演艺术家,无疑将在中国电影史和艺术史上,影响着无数的后来人。请读刘湘如《杨在葆,血依然是热的》。


记录,访谈,日记,人物专访,纪实文体集中亮相于2020年新冠病毒疫情期间这一特殊的时代现场,互联网的互动性和即时性更加倍放大了文本所承载的信息量和情感力度,事件,人物,情绪,思考……文字并不因为影像的繁荣而失却其力量,而在具有互联网特点的传播中获得多种面向的阅读和审美价值。


书桌上一直摞着四本厚厚的《上海纪实》2015年至2018年精选本,从《如歌的岁月》,而《让历史在文本中回声》到《拂去烟尘》和《生命的密码》,每本字数从50万到75万不等,从创刊于2015年5月的电子刊物《上海纪实》(季刊)中精选而来,凡“弄潮”“在场”“亲历”“记忆”“往事”“万象”和“风情”七大栏目,从栏目名称也能大致感知其间内容既追溯历史往事,又直击时代变迁,并描摹社会时代之宏大叙事,也表达具体而微的个体生命存在。每篇文本汇聚在一起,撞开时空的多维向度。请读龚静《拂去烟尘,浮现时间和生命的纹路——以<上海纪实>精选本为例》。

  • 家乡的味道来了!作者:沈轶伦
  • 工匠创新有力量——记“国网工匠”、 上海市十大工人发明家杨庆华作者:姜铁军
  • 案痴作者:方培
  • 谋道的精英律师作者:朱蕊
  • 爱心筑就彩虹桥——记浦东新区优秀志愿者袁鹰作者:孔曦
  • 公益,他的诗与远方作者:南妮
  • 乐伟敏:一个从事“有氧工作”的人作者:杨绣丽
  • 为了站到世界舞台中央作者:胡笛
  • 我的上海记忆(蒋旦萍口述)作者:孙小琪
  • 我心中的提灯女神——一个盲女唱给母亲的歌作者:张菁
  • 疫情阴影下一家人就医记作者:李动
  • 内山完造在战后的岁月作者:赵建中
  • 街上商店微型调查作者:刘立中
  • 宁波人的铺子梦作者:丁汀
  • 围棋元老过惕生作者:桂忠阳
  • 张充仁:走过世纪烟云的宗师(上篇)作者:郁贤镜
  • 美丽了一个世纪——记人民艺术家,最美奋斗者秦怡作者:三盅
  • 听周退密老谈书法诗词作者:曹正文
  • 杨在葆,血依然是热的作者:刘湘如
  • 拂去烟尘,浮现时间和生命的纹路——以《上海纪实》精选本为例,讨论纪实文体写作作者:龚静
  • 微@电影
  • 微@视觉
  • 微@音迹
  • 微@互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