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则新闻引发人们对一家老字号名店回望
一则近半个世纪的特大新闻,引发出一段故事,打响一个品牌,重振一家企业,引爆出南京路上一家中华老字号单位的辉煌历史,它就是曾经闻名遐迩的上海滩洗染织补行业中的大哥大老日昇洗染店,而该店的创始人曹永金则在上世纪二三十年代被洗染织补业中的同行称为行业巨头,也有人称他为洗染织补业大王。
曹永金在店堂站柜台前迎顾客
那是1972年7月30日,中国人民解放军某部队医院根据当时的形势需要进行“深挖洞”,选址在湖南长沙市东郊马王堆的一处地势高的两座土冢开挖防空洞,以适应“备战”之需。然而,这一挖却挖出了“惊天动地”的爆炸新闻;挖掘出了公元前200多年前的汉墓,内有一具貌美如花的活人似的女尸,穿着绣花丰满华丽、立体感强的“绫罗绸缎”,还出土有大量的绢、纱、绮、罗、锦等丝织物和绣品,既有衣、帽、衫,也有各式衣物面料及麻布等,而且色质鲜艳,保存完好。这让许多考古专家看得“目瞪口呆”,不敢相信这是真实的场景,这两千多年的古墓中之物能保存这么好,简直使他们感到不可思议。当这一消息在媒体上一发布,引起了世界的轰动,也引起了中南海领导人的极为关注,周恩来总理五次作出批示,要求尽一切力量完好保存所有的出土文物,同时要求全国的历史博物馆都必须要保存与保护好现有的文物,不得丟失、损坏及人为损毁,这是中华历史文化,必须要加强保管与保护(生怕在“破四旧”的文革中遭人为损坏)。由此,全国的各大历史博物馆都雷厉风行地开始重视对文物的清点、整理、保存与重新登记备案。
马王堆墓出土的汉代襜褕
1972年12月中旬的一天下午,有一家历史博物馆姓王的老工作人员慕名来到南京东路238号老日升洗染店,他得知这家洗染店的织补技术在20世纪30年时期曾经闻名上海滩,想请该店技师帮忙织补一件明朝时期的龙袍,但先要了解这里技术人员的织补水平方可定夺。接待经理向博物馆王姓工作人员介绍起该店的三位织补大师的高超织补技能:大师俞福林在1959年为配合医院医疗创新,他与上海胸科医院合作,拼织出精细高难度的尼龙人造血管,一举成功创出了奇迹,为我国医学事业填补了空白;大师杨荣华在1962年为配合上海工业创新,他开动脑筋发挥织补技能优势,第一个为工业帆布传送带拼织成功,为工业发展发挥了重要作用;大师沈桂生在1964年为广东路上的一家古玩店织补修复一件明朝官袍上的破洞,他发挥织补绝技“精工细作”,使破损官袍“恢复”了原样,为保护文物出了一份力。博物馆王姓工作人员听完介绍后,非常满意地离开老日升洗染店。
一个星期二的下午,博物馆王姓工作人员提着一包内装有一件稀世之宝明朝龙袍来到老日升洗染店,要求织补修复被虫蛆破的多个大小不一的洞。这是一件明朝时期的龙袍,虽然棉质高而精美,但毕竟经历了数百年又遇文革混乱年代,把这类文物看成“封建四旧”不被重视,从而一度无人高度关注,保管失当,使这件龙袍有几处被蛆虫给蛀了好几个洞,而更使人感到担心的是该龙袍由于年长久日棉料已经发脆,稍有不慎就会把龙袍的纬丝碰断,或龙袍布料断裂,这就“闯祸”了,也就坏了大事,使珍宝价值大打折扣。为了做到万无一失及慎重起见,老日升洗染店里的大师们经过内部讨论,权衡大师的织补特长与特点,最后决定由沈桂生大师主要织补这件明朝龙袍,俞福林和杨荣华两位大师配合,共同完成这一高难度“重要任务”。
老日昇曾经织补修复过的多件类似龙袍
织补大师沈桂生接下“艰巨任务”后沉着“应战”,他凭着数十年织补丝绸的丰富经验,根据龙袍棉料的特点,采用如头发丝粗细的30号针轻轻地,慢慢地一上一下、一左一右地运针,而且操作时必须静心、静气、静情、静脑、静思及静虑,丝毫不能有一点点放松的心思,必须做到大脑思维高度集中。沈桂生大师面对龙袍中的一个个蛀洞,他综合了几十种织补针法,以织代补,对有的蛀洞采用绣花叶弥补,有的蛀洞大,无法采用常规织补法,沈桂生就采用“移花接木”法进行修复,他寻找色彩与面料相同的戏服“假龙袍”剪块抽丝后,然后运用到龙袍“身上”,从而起到了修复龙袍原样的作用。当博物馆王姓工作人员看到靠织补修复的龙袍花纹整齐饱满,色质感浑然一体,亳无色差和没有破绽时,不由兴奋地大声称赞道:“老日升织补巧夺天工,天衣无缝。”
上世纪90年代初,媒体介绍“老日昇”曹永金第三代织补传人
其实老日升洗染店的织补技术早在上世纪二、三十年代就以“巧夺天工,天衣无缝”而闻名上海滩,而打响这一“美名”的人就是该店创始人曹永金,而俞福林、杨荣华与沈桂生等织补大师都是师从他们的老板曹永金。由此,使人再度关注起曾经被称为上海洗染织补行业巨头曹永金的不凡创业历程。
满师创业失败遇贵人相助
曹永金1898年生于江苏省常熟,父亲是个小摊主,一家六口人生活全靠在家门口设摊买卖农副产品艰难地维持一家人的生机。曹永金是家里的老大,下有一个弟弟和二个妹妹,他8岁那年被父亲送入私塾读了四年书,总算成为了一个有文化之人。由于家里实在穷供不起曹永金再继续读书,他12岁那年就帮着父亲照看摊位做小买卖,从而使他学到了做生意窍门,同时开阔了眼界,增加了与人打交道经验,丰富了人生阅历。1914年,时年16岁的曹永金已非常懂事明理,深感再在家门口摆摊做小买卖生意没发展前途,必须到大城市里闯荡寻找自己的发展前途,经一位远房亲戚的介绍来到上海南市小东门一家裁缝铺学生意。曹永金是个很有灵性与悟性的聪明人,不怕吃苦,做事干活总是勤勤恳恳,任劳任怨,在学生意的三年期间刻苦努力,勤奋好学,学会了裁剪服装、缝纽及织补各种面料的衣服等技能。三年学徒满师,曹永金谢绝了老板的挽留,他要单干自己做“老板”,不愿仰人鼻息靠看别人的脸吃饭,男人要有闯劲和事业心,只有这样大胆闯荡社会,涉足市场打拼,才能有好的人生前程与美好的未来。1917年,刚满19岁的曹永金迈出了人生拼搏的艰难第一步,他在公共租界五马路(今广东路)宝善街一条巷子里租了一间20平方米的房间开了裁缝铺,当起了他的“裁缝铺老板”,也就是老板伙计一人担,这样起码可以自由地“独往独来”不再被人管,不需要再看人脸吃饭,也没有了寄人篱下之感,活得有尊严。曹永金给自己开的裁缝铺取名叫“曹永金缝纫铺”,就这样他把自己的姓名作为招牌。主要经营项目为裁剪制衣、缝补衣服、袜子、鞋面、洗衣、烫衣及衣服破损织补等。裁缝铺开张后生意清淡,很少有顾客上门到他的裁缝铺请其裁剪和制作衣服,都看他年龄“小”刚学徒满师技术不过关而避之,他只能靠接到一些洗洗、烫烫、缝缝、补补的小生意维持生计。但是曹永金不甘心这种门庭冷落车马稀的状况,他主动出击寻米下锅到一些洋行、公司、饭馆揽洗涤业务,可是没有人为他作担保,都嫌他年纪小怕做事不牢靠、不可靠,不愿把洗涤业务发包给他做,他可谓是到东到西揽业务却是处处碰壁,这下使当初充满自信和志向高远的曹永金仿佛从沸腾的烈焰中一下坠入到了冷冷的冰窖里,心里冰凉冰凉透了,不知如何面对这冷酷的现实,他感到困惑、失望、痛苦,深感前途茫茫,无所适从,常常茶饭不香,夜不能寐,这与他初衷的美好憧憬与想法是大相径庭。特别令曹永金感到最难于启口的是,他常熟老家里的亲人还盼着他赚钱后寄回家,家人都等着钱买米下锅及供弟妹们读书呢,眼下他连养活自己都困难,这是他第一次感受到了生活的不易和创业的艰难。曹永金又不好把自己的第一次创业出势不利告诉家里人,免得使父母亲为他再担心,他只能自己去承受创业失败的痛苦。此刻,曹永金心里很矛盾;如果回去重操旧业再在家门口设摊买卖农副产品?觉得有失大男人面子,他不肯丢这脸面;如继续留在上海再这样经营这个裁缝铺,恐怕付不出租金不说还要挨饿了,这当“老板”的滋味真是不好受,更是受不了。在这万般无奈的困境之时,曹永金有了一种万念俱灰感,最后经过权衡利弊,决定放弃当“老板”退还裁缝铺,另外找寻工作养活自己,这是他的唯一选择。
常言道:“无巧不成书”。就在曹永金同房东谈成退租后的那一天下午,他正埋头抓紧织补最后一件顾客的裤子时,有一个50多岁的男子正好路过,见小伙子正认认真真地在织补裤子且手势非常熟练,动作轻柔,织补出的布纹清楚,丝纹流畅,没有一丝一毫织补痕迹,男子站在一边看完曹永金织补完工后,问了问在哪儿学的这一织补手艺,是否愿意到他开店的洗染店跟着他学徒,如愿意就收曹永金为过堂徒弟,每月适当给予薪资,吃住全包。曹永金面对眼前这个突然出现、并给他带来好事情的男子一下激动万分,简直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和耳朵,但他很快定神看着男子的脸,生怕这是对方在拿他开玩笑,而男子却依旧保持微笑与不容置疑的定然表情。男子最后走到曹永金跟前用手拍了拍他的肩膀道:“小伙子,你的织补手艺还行,只要你再跟着我好好学个二三年,保你技能、技术及技艺有一个很大的提高,你会大有前途的。”曹永金听了男子这番话之后,当即表示愿意拜他为师,并且当场双膝跪地向男子磕了三个响头。
曹永金正在不知所惜的困难之时,遇到贵人相助,使他一下摆脱了即将过飘忽不定的“流浪生活”,这真是福从天降,时来运转。
满师创业失败再拜师傅当学徒
收曹永金为过堂徒弟的男子名叫李文庆,时年51岁,江苏省苏州人,1894年来到上海在虹口东熙华德路398号(今东长治路)开设了一家取名“日昇彩织补刷染坊”(老日昇洗染织补店前身),该染坊约有80平方,属小作坊,有1名刷染师和2名织补工。老板李文庆既是老板也是刷染师和织补工,平时自己动手干活。该染坊的主要业务是为周边裁缝铺裁破、烫破的衣服织补,为周围居民家里被虫蛆或鼠咬坏的衣服织补,也承接停靠码头的洋人船员洗烫衣服。特别是随着虹口沿黄浦江一带洋人领事馆、洋人俱乐部、洋人海员的不断增多,日昇彩织补刷染坊的洗衣、烫衣、织补生意越来越多,时常忙不过来,为了扩大业务多赚钱,老板李文庆一直想寻找能够上手的年轻男子入店帮忙干活,没想到他那次去法租界购物竟然遇见了正在埋头织补的小伙曹永金,而他正是李老板所需要寻找的那种心灵手巧的真正理想中人。
曹永金为人本份、低调、老实,做事勤勤恳恳,踏踏实实,很得老板李文庆的喜欢与器重,用通俗话说就是非常看好他有美好的发展前途。曹永金一边跟着老板师傅干活,一边学手艺,而学过三年裁缝的曹永金在洗涤衣服时的拆御与洗后再缝纫方面不存问题,在织补普通面料的衣服时他也不成问题。但是,曹永金在织补高档昂贵面料制成的衣服方面是缺少技法和技能的,特别是在织补薄如蝉翼的丝织品衣服及洋礼服中的各种轻薄的晚礼服破损方面没有一点经验,他需要学习与掌握另一种高超的织补技艺和技法才行,那就是“绣刺织补”法。一天下午,店里来了一个打扮时髦的女顾客,她手拿一件印花旗袍要求织补,旗袍很新只是抽烟时不小心胸部位处的面料被香烟火烫了一个洞,影响了穿着时的美观,希望能抓紧织补,赶上朋友间的一场生日派对。曹永金接过旗袍一看,这是一件价格昂贵的丝绸旗袍,漂亮好看,但面料很薄,他不会织补这种薄面料,但他看到女顾客那种迫切的乞求神情一时不知所措,说来也巧这天正好店里的织补师请假,老板师傅李文庆也不在店里,他很想接下这笔生意,只是心有余而力不足,想接而又不敢接,而更巧的事情又来了,又有一个年轻漂亮的洋女郎拿着一件白色的晚礼服要求织补腰部处被香烟烫坏的3个小洞,同样也希望织补得越快越好,都是等着“出客赴约”时能穿上,这让曹永金更是一时间无所适从,只是头上急得直冒汗。就在这“骑虎难下”之时,老板师傅李文庆办完事回店,他见状得知一切后笑着向二位华洋顾客拍了拍胸脯,对她们作了保证,在2天内完成旗袍及晚礼服的织补“任务”,一定确保她俩赴约时能穿上。
老板李文庆接下旗袍与晚礼服织补业务后,为了不脱期“交货”,讲诚信和信誉,他马不停蹄地立马“开工”,只见他手拿针线在旗袍棚架上飞针走线,上上下下,左左右右,手势熟练,动作轻盈,神态认真,那种操作给人有聚精会神和一丝不苟感。曹永金在一边看得两眼一眨不眨,他深感师傅的绝技真是“出神入化”,他要向师傅学习这一门绝技。两天后,当两位华洋女顾客取到织补好的旗袍和晚礼服后,左看右看却寻找不到原来的烫洞痕迹时,不由兴奋得连连称好,夸李老板手艺高超,两人满意而归。这一切对曹永金触动很大,他暗下决心必须要好好向师傅学绝技。曹永金深知要在这个竞争激烈的社会上求生存、求发展,先必须要立生、立命、立志,而要做到和达到这一切,就必须努力刻苦地学习和掌握各类技艺,有了本领才能立命生存,再会有寻求发展的机会,就如同没有技术支撑的“敲门砖”,你怎么能进得了发展“事业的殿堂”,他现在唯一的生存与发展希望就是要真诚、虚心和认真地向眼前朝夕相处的师傅好好学习技术,本领学得越多越扎实越好。常言道:“荒年饿不死手艺人”。曹永金一直把老父亲同他讲的这句老古话当作至理名言牢记心中。徒弟想学技术这是好事,老板李文庆就是这么想的,因而他对于徒弟想学技术总是不吝赐教,他没有那种传统的“教会徒弟饿死师傅”的狭隘思想与想法,他深信“一日为师,终身为父”的这句名言,同时也特别想把自己所掌握的技术、技能、技艺都传授给自己喜欢的爱徒,使之后继有人能传承而不失传,这也是一种中华文化,必须保存与流传。
李文庆与曹永金真是一对好师徒。
跟着师傅学习织补独门技艺
曹永金的老板师傅是一个有本领的大师傅,他不但有高超的裁剪缝技术,而且织补技术更是到了炉火纯青的地步,同时还会画画,有一定的文化知识,为人谦卑和善,很得顾客和同行们的认可,是一个大好人,拜到这样的师傅,那是徒弟的好福气,这是曹永金常对朋友们赞美的话。曹永金感受最深的是师傅李文庆在教他学技术时能做到认真、耐心、细心、平和,从不骂人,更不会打人,他崇尚以理服人的传授方法,这使曹永金学技时心情放松无压力,学的也快,进步也大。
李文庆曾告诉徒弟曹永金他出生在苏州一户刺绣世家,从小耳濡目染“苏绣”技法,并从12岁起跟着父母亲及哥哥姐姐学裁剪、学“苏绣”,还学画画,因而对丝绸纺织、锦缎纺织与按画刺绣等技术比较内行,后来为了打算开店,还专门到天津拜了一位在刺绣织补等方面甚称一绝的大师,学得了一手织补缎花、绸纹的技艺,有了这些本领作为资本才敢在上海开店。开店后李文庆再经过实践中不断摸索,技艺得了迅速提高,同时也积累了教徒弟的方法。李文庆在教曹永金织补技术时做到双管齐下,一边教他绘画和了解色彩原理,一边教他刺绣(苏绣),学会这二门技艺本领将来运用到织补各种花纹面料等方面大有益处。苏绣以图案秀丽,构思巧妙,绣工精细,针法活泼,色彩清雅的独特风格而闻名天下,被人称为“中国四大名绣”之一。苏绣非常注重合理用线和丝理的变化,以布料的色彩选丝,其特点可以概括为平、齐、细、密、匀、顺、和、光这八字。苏绣的最大特点是艺人可以结合绘画作品进行再制作,所绣佳作栩栩如生,色彩丰富,妍美艳丽,凸显出“艺术在针法,色彩在图案”的特点,故有“以针作画”与“巧夺天工”之称。织补讲究的就是要有高超的“针法技艺”及“以针作画”本领。
曹永金用自己省下的月规钱买纸买笔学起画画来,他主攻学画各种花草树木和飞禽走兽,通常女性爱美都喜欢穿面料上印有各种花卉鸟类的服装,她们需要织补的破损服装大多印有花鸟图案,作为一名合格的织补师在织补过程中就是要把破损处的原样的图案“修复”好,而且必须是达到浑然一体,不露痕迹。经过下一番苦功和努力钻研,聪明、灵气、悟性好的曹永金很快学会了画画,随后又紧跟师傅学苏式刺绣,他花钱买来细细的白色薄纱布,通过用印花纸把图案印上,再在图案上学刺绣;先绣叶子,后绣花朵,再绣杆子,做到循序渐进,打实基础,学得扎实,冬练三九,夏练三伏,坚持不渝。由此,曹永金在技能与技艺方面得到了飞速提高,很快成为了老板李文庆的好帮手,店里的主要可靠干将,深得信赖。
曹永金曾织补清朝绣花旗袍
一天上午,店里来了一位脸露焦急与心痛神情的中年女顾客,她拿出一件漂亮受损的丝绸绣花旗袍要求织补,曹永金接过了这位女顾客手中的旗袍,发现该件旗袍的腰部有2处被蛆虫“恶狠狠”地蛀出了大洞,而且是蛀在面料上的二朵绣花上,这给织补修复带来了很大的难度,一般没有刺绣技能的织补师不敢承接这种业务,而已经掌握刺绣技能的曹永金则胸有成竹地大胆接下了这一织补业务。曹永金接下织补旗袍业务后,先进行仔细“查看”,发现旗袍面料上的蛆洞正好在绣有花与叶之间,也就是织补难度比初看到时难度还要高。曹永金没有遇难而退,而是迎难而上,他在师傅李文庆的精心指导下,先补蛀洞,把洞“填满”后,再在织补好的面子上一针一针地刺绣花朵和叶片,做到运针如笔,刺绣如画,配色匀称,使之达到了不露痕迹,质感色差自然完美如初,使受损的旗袍“回归”于原来之美。几天后,中年女顾客取回旗袍后看了又看,没有看到一丝一亳的织补痕迹,高兴地道:真是巧夺天工。
上世纪20年代曹永金织补修复的旗袍
宋朝《清秘藏》中有这样叙述:“宋人之绣,针线细密,用线一二丝,用针如发细者为之。设色精妙,光彩射目。山水分远近之情,花鸟极绰约的馋唼之态,佳者较画更胜。”由此可见,宋代时的苏绣术已具有很高的水平。曹永金跟着师傅学习苏州刺秀、并把刺绣技艺运用到织补之中,这不得不说是一种开拓与创新,这对企业在竞争中不断拓展业务,抢占市场份额,吸引顾客,打响独家品牌,将会起到极好的促进作用。
他由徒弟摇身一变成老板
奄忽三年过去了,曹永金学徒满师,此时的他已经成了老板师傅李文庆心目中的红人,企业中的顶梁柱,技艺超群,在织补、裁剪、缝纫、刺绣、洗涤、熨烫、串呢、走针、拼接、上光等方面可谓首屈一指,老板夸他是洗染织补行业中年轻有为、不可多得的人才。老板为了留住曹永金的人或是说为了留住他的心,专门聘其为经理协理(相当于副经理),平时老板不在店里或回乡,店里的一切经营和管理都由曹永金负责,故店里的员工都背底里叫他二老板。而曹永金不管老板在与不在,始终如一做到尽心、尽力、尽责管理和经营好企业,不拒不拖每一笔生意,并且还要做好做足每一笔生意,这是老板对他最为满意、信任、放心和称心之处。
进入20世纪20年代初,海内外大量的洋商、华商纷纷来上海抢占各类市场,促使了上海经济的快速发展,其中宾馆、饭店、歌厅、舞厅、咖啡厅、茶楼、戏院等娱乐行业如雨后春笋,遍布大街小巷,这给洗染织补行业带来了更多更大业务,特别是虹口靠近沿江一代洋人商船停靠多,洋人船员多,沿江供洋人休闲的俱乐部、酒吧多,这给“日昇彩”企业带来了不少洗衣服、洗桌布、洗台布、洗地毯等业务,每天都要从早忙到晚,这生意真是红红火火,给人有门庭若市感。特别是洋人都喜欢进入娱乐场所爱穿正装;男士身穿西装,女士身穿礼服,这是体现一种高雅与品位。而那时的洋男士在娱乐场为了显示大气和腔调,都爱抽粗长的雪茄烟,洋女士也有不少人爱抽清凉的薄荷香烟,以显示娇媚和优雅,但他(她)们在抽烟时常常会不小心被手中的香烟把衣服给烫出了一个个洞,价格昂贵的服装丢了舍不得,再穿不称心,只好送去店里织补,这也给近水楼台先得月的日昇彩织补刷染坊带来了不小量的织补生意,老板也赚了不少钱,员工收入也水涨船高,皆大喜欢。
然而,正当日昇彩织补刷染坊业务红红火火、生意兴兴旺旺、一切顺顺利利之时,曹永金的老板师傅李文庆患病卧床不起,两腿浮肿发黑,全身无力,时常疼痛,送去医院看病,大夫怎么也诊断不出他到底是患的什么病,这可急坏了徒弟曹永金,懂得感恩的他每天早上与晚上干完活都要去师傅家里看望他,而且都买要些其喜欢吃的东西,或是煮些有营养的其喜欢吃的菜,师母也因年老体弱无力,又加上家里缺少男人,故帮师傅洗脸、洗澡和看病取药,就成了曹永金的“必干活”,他可谓是鞍前马后,一心一意照顾师傅。为了想把师傅的病治好,曹永金还自己暗暗花钱请来一位在虹口一带的有名老中医上门为师傅看病,那老中医切了切脉,看了看脸,摸了摸师傅发黑浮肿的双腿,随后看着曹永金的脸,微微皱了皱眉及摇了摇轻声说道:“身体中毒太深,病入膏肓,已是无天回力。”老中医是凭他几十年的行医经验判断;他师傅身体中毒的可能性就是在为客人染衣服或布料时,常用双手入浸染料水中,而他的双手因织补过程中经常要被针扎破,由此使染料中的有毒化学成分进入体内,时长日久毒素对人体的血液、肝脏、肾脏等造成了损伤,最后就会殃及人的健康与生命。曹永金听了老中医的这一判断和分析,从而了解了师傅的得病原因,心里非常难过,他能有今天的好技术好技艺,都离不开师傅的精心培养、关心、照顾与帮助,因而他要时刻留在师傅病床前,他的这种为人不是为了获得什么,而是真正发之肺腑对师傅的一种感恩。这一种真实的感恩,使师傅与师娘看在眼里,感动在心里,深感没有看走眼带错这个徒弟,这个徒弟比自己儿女还要亲。
一天晚上,曹永金干完活买了东西去看师傅,他师傅李文庆这天的精神状态好像好了许多,脑子特别清楚,他一见曹永金就让他坐在床边,并叫来了师娘,这是师傅要向曹永金交待身后事了。老板师傅李文庆拉着爱徒曹永金的手神态平静而又严肃地道:“我这身体肯定不行了,我的这爿店没有人接我的班了,我打算转让给你了,我看好你,深信你能够很好地经营下去,而且生意会越做越好,企业会越做越强,你会越来越能干。”
就这样曹永金从老板师傅李文庆手中低价盘下了日昇彩织补刷染坊,从而由徒弟、打工伙计,摇身一变成为了老板。
调整经营结构打响织补品牌
富有闯劲和开拓精神的曹永金在盘下日昇彩织补刷染坊后不久就有了新举动,他不满足现有的经营场地与经营项目,认为靠小打小闹做生意是没有发展前途的,更无法做大做强企业,只有在原有的基础上“脱胎换骨”,改变现有的经营模式,扩大经营场地,增加服务项目,才能赢得市场,使企业在竞争中不断强大,充满活力。
为了提升和改变店堂的格调与布局,曹永金花钱租下店堂后面的一间仓库,对整个企业进行了装修和改造,并更名为“老日昇洗染织补店”,把原来在店堂里的裁剪、缝纫、织补、洗衣、熨烫等各种功能全部般到了租来的仓库里,腾出店堂扩大经营品种,在靠路边的橱窗添置一排厨柜,专门销售居民常用洗涤用品,如肥皂、石碱、洗衣粉、煤油、皂头等,以此增加营业收入,更是为了通过出售洗涤用品增强客源流动,起到广告作用。此外,曹永金为了让人了解“日昇彩”的织补绝技,在店堂里的橱柜中摆放各种被虫蛆坏或人为剪坏的面料样品,而在另一旁陈列着那些破损面料经过织补修复如初的一块块精美面料,以此形成强烈对比来比告诉顾客,这里的织补技术是最好的。曹永金要从主打织补这一服务项目来吸引消费者,打响企业品牌,再由此多渠道扩大业务,这是经营理念中的一种“专攻术”,以点带面去赢得市场,这不得不称此举为是一种超前意识的高招。常言道:出奇制胜。商战如兵战,唯有不断出高招、妙招、绝招方能在激烈的商战中取得胜利。
人们常说要打有准备之仗,不打无准备之战,因为有了准备方能打胜战。曹永金就是一个作好打赢商战之人。一天上午,有一个男顾客急急忙忙走进“老日昇”,对方一见老板曹永金就讲明来意;他是一位梨园艺人,靠唱戏演戏赚钱养活一家人,眼下遇到了一件使他非常烦心的事情,他演戏所穿的一件戏服是价格昂贵的素纱禅衣,在一次演出中被他的一个搭档不小心脚踩着撕破了,他迫切需要“修复”戏服,可是他寻遍了上海滩上的主要裁缝店和洗染织补店,都被拒收了,他们都异口同声地说这戏服面料太薄了,他们没有本事拼接或织补。男子不能穿破损戏服上台演戏唱戏了,一家人的生计就会受到影响,他怎么能不焦急呢。曹永金听了男顾客的话后,让他把戏服拿出来看看,男顾客从袋里取出一件白色戏服递给他,曹永金接过看了看,这是一件世面上很少有的丝织素纱禅衣;纺织精致,缝制精巧,款式精美,非一般人能拥有得起。它的破损处是在戏衣腰下部撕裂出一条长口子,确实需要好好“修复”才能穿。曹永金看完戏服后,让男顾客把戏服留下放心回家,待三天后再来取,并保证会使他感到满意。
老日昇老板曹永金通过织补戏服打响品牌
曹永金平时与人相处交谈时总是和颜悦色,和蔼可亲,举止慢条斯理,给人的感觉文质彬彬,但他干起活做起事来却是风风火火,雷厉风行,而且又是生龙活虎。曹永金接下戏服这笔织补生意后,立刻把戏服上棚架上干了起来,他要提早把戏服织补好,好让对方早一天上台唱戏演戏赚钱养家,他真是一个处处为别人着想的好老板。由于素纱禅衣薄如蝉翼,轻若烟雾,或是给人有“轻纱薄如空,举之却如无”之感,织补时难度极高,只能采用发丝般的细针和细线织补,而且必须要织补得密度紧,正面与背面都不能露出针脚痕迹,要达到两面光效果,用现在的话讲就是要“高精密度”。曹永金凭借着熟练的苏绣技术,一针一线,一上一下地精细织补,而且所织补之处必须是透明。曹永金深知素纱禅衣所用的透明纱料,并非是其织物孔大及空隙多而透明,而是其纱料的旦数小,丝纤度细而透明。织补薄料的素纱禅衣就是要讲究针脚细,线密度高而紧,这才不会露出针孔与线孔痕迹。曹永金就是采用精细、精巧、精妙的运针织补法,在两天内完成了对素纱禅衣戏服的织补修复,并马不停蹄地亲自送衣到男顾客府上。男顾客接过素纱禅衣戏服细看,竟然不见有一丝一亳的织补痕迹,且“修复”如初一样完美,不由情不自禁地大声道:“巧夺天工,天衣无缝。”男顾客说毕从衣袋摸出钱要付工钱给曹永金,被他拒收了,原因想同对方交朋友。男顾客见此状,兴奋地紧紧握着曹永金的手,表示愿交他这个朋友,当即送他2张座位非常靠前的戏票。
那天晚上曹永金到戏院看戏,那位梨园男顾客朋友还专门带他去戏院后台,介绍他认识戏班朋友,他们都夸曹永金织补技艺高超,以后家里的衣服、戏服坏了就送曹老板处织补。然而,更让曹永金意想不到的是开戏后,只见一个身穿色彩艳丽锦衣,外罩一件白色薄如蝉翼素纱禅衣的“女子”走戏舞,“她”的那种若隐若现,朦朦胧胧展示古代贵夫人追求时尚妍美的形象一下吸引了台下观众,而就在人们全神贯注“她”之时,却听到了“她”这样的开场白:“多日不见鄙人演戏,只因行头损坏而无衣可穿,只能无奈暂别戏台,今有一高人朋友将我破损戏服织补如初,真乃巧夺天工,天衣天缝,使鄙人能穿上戏服再上戏台。这位身怀织补绝技的朋友就是老日昇洗染织补店老板曹永金先生。”
戏台上的“她”,就是男扮女妆的那位寻求织补素纱禅衣戏服的男顾客,他这是从内心出于激动而脱口说出来的感谢话,这无意中为曹永金本人与企业做了一次大大的广告。由此,周边的裁缝店、缝纫铺、成衣铺、西服店、戏院等,都把剪破、裁破、烫破、蛆破的衣服及面料那到“日昇彩”织补,使之生意兴旺红火。
犁园艺人戏服坏了都到“老日昇”织补修复
抓管理、订守则、重技能,使企良性发展
一家成功的企业除了经营者有一套独道的经营思路与方法外,更需有一种严格的管理要求与制度,同时要懂得知人善任,不断培养出技术人才,唯有这样企业才能保持强有力的生命力,才能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
老板曹永金在经营企业的过程中特别注意观察和思考问题,并善于总结在工作实践中积累的经验,从而制订出了《老日昇洗染织补店员工操作守则》,以此与企业员工约法三章,谁违反操作守则就会受到处罚。在从事洗染织补行业工作的员工,通常会碰到不少与顾客纠纷的事情,如衣服被洗坏了、洗退色了、洗缩小了、烫坏了、织补变形了、衣服染的颜色不对了等等,这类事情的发生有顾客因素,也有工作人员搞错或操作不当因素,有了员工操作守则之后就可“照章办事”,分清责任,这样可避免许多不必要的纠纷与差错。
那时“老日昇”员工操作守则具体如下;一,营业员接单时,看仔细、问明白、写清楚、定约期,即仔细识别衣服质料、款式、颜色,检查有无破损和特殊污渍,有则当面写清。特殊情况下要对顾客送洗衣服进行胸围、腰围、衣长等主要部位寸量记录,问清服务要求,写清家庭地址及约期,最后由顾客确认签字。快衣固定放,急衣当面交,顾客取衣前先将完工的衣服分类排号,有缺漏马上查,妥善存放保管每件衣服,顾客取衣时仔细核对,严防差错。二,洗衣工要做到洁、脏衣服要分开,病人衣服要严格消毒,新旧衣服、不同纤维、不同颜色与深浅颜色均要分开洗,对不同纤维、不同污渍采用不同洗涤剂,掌握不同服装面料采用不同水温洗,洗刷时要做到轻重有序。三,烫衣工在熨烫时要掌握好熨斗热量,在烫毛料服装时要做到一烫二烘三改,即烫出轮廓,烘干水分,再精烫整改定型。如烫八套三件男西装(衬衫、马夹、西装西裤)为一天工作量,就必严格安时规范操作,熨烫质量必须胸挺、肩平、肩胛圆、下摆整齐、衣面无极光,挂起来裤脚合拢不分开。四,刷染工在染衣前先要检查染盆染桶内是否有残存染剂、染渣、染渍,做到勤洗勤查。染衣服时必须掌握染剂的配色度,控制时间,质量要求是没有色差、深浅、色块,必须是颜色匀称、鲜艳。五,卫生方面要求员工烫衣服或织补前必须洗手,烫板、烫布要勤洗,保持干净无异味。熨烫时必须要用喷水壶喷水,不得用口喷水。洗烫好的衣服与未洗过的衣服要分隔,要做到防灰、防霉、防潮、防蛆及防止虫子入侵。
企业有了守则,管理就上了台阶,老日昇成了那时的一个“现代化管理企业”,不少同行拿它作为“范本”,都夸老板曹永金聪明有“套路”。
老板曹永金还始终如一注重对学徒和员工的技术培训与指导,他希望企业中的每一位员工及包括学徒都要成为企业的技术能手,或将来成为行业中的大师,他带学徒有一套非常严格的训练方法;学织补时先要手指皮肤保持细腻滑爽不会钩丝,接着练习集静心、定神、聚神、聚视力,目的是为了不分神。随后练习指法、手法与技巧,再在龙头细布上用红绿丝线交叉做花纹,必须要学会织平纹、斜纹、满天星、黑白花呢等十几种织法,还要练习织补过程中的扎绷圈(使被织补物被固定在绷圈上,丝纹方正和平服,便于织补),这是学织补过程中的基础。掌握了基本功后,先在小料上反复练习试织,直到熟练掌握织补技能后,方可正式上手。在学习过程中老板师傅曹永金还一边教徒弟学画画与刺绣,希望每一个徒弟能被培养成为行业中的高手。
曹永金对洗工和烫工的要求也很高, 都必须学会拆卸服装上的某些“另部件”,如洗旗袍和西装时,要拆下盘花钮、衣上的珠片、肩衬等,洗净后再缝上,或烫毕后缝上恢复原样。
有人说曹永金是一个怪才高人,这话说的一点也不夸张,他特别善于用人,发挥不同员工的长处和特点,在企业员工中有的擅长织补丝绸;有的擅长于品织、串呢;有的擅长于织补表袋和黑白花呢;有的擅长烫西装、套裙;有擅长烫旗袍、礼服等等,他就有针对性地发挥他们的各自长处,这样方能人尽其才,为我所用,有利于企业的发展。曹永金几乎天天守在店里抓管理和抓质量,他把抓质量视如生命一样重要。有一天下午,老板曹永金在店堂里巡查时,见有一个顾客对一件送洗烫的白色戏服不满,认为没有洗白和烫好,他上前看了看戏服二话不说当即让员工拿到工场间重洗,戏衣洗完烘干后老板曹永金亲自动手熨烫。这件戏服是花旦百裥裙,非常难烫好,烫时不但要注意温度,而且每只细裥必须要均烫半指宽、三尺长。只见老板曹永金手拿烫斗一上一下、一前一后、一左一右动作娴熟,手势轻颖,轻重适度,不多时烫毕,戏服挂在衣架上雪白漂亮,笔直挺刮,裥不散开。当顾客接过后看了之后非常满意,连连道谢。
曹永金就是这样一个讲质量、讲诚信、讲信誉的好商人。
他在新企业兴旺红火之时落幕了
上世纪30年代老日昇织补店门面
正当曹永金事业干得红红火火,企业生意兴旺之时,时局风云突变,1937年抗日战争爆发,上海沦陷后,大量国人涌入租界内,使租界内外如同楚河汉界冰火两重天;一边是国中之国由于大量富商、有钱人涌入,各行各业红火兴旺,出现了畸形繁荣;一边是乌云压城,凄凉冷落,商业凋零,原来门庭若市的老日昇,一下门口罗雀,生意一落千丈,这可急坏了曹老板,使他寝食难安,天天像热锅上的蚂蚁坐立不安,如此下去企业很快就要倒闭,最可怕的是一旦企业中的各类技术人员都自谋生路走掉了,对老板曹永金和企业都是釜底抽薪,这是一种灾难性的打击。然而,老板曹永金并非等闲之辈,他经过深思熟虑之后认为不能就这样坐以待毙,必须主动出击,他开始四处寻关系、托朋友、找网点,希望能在热闹的公共租界里开店。说来也巧,一天下午,曹永金到南京路先施公司购物,邂逅相遇了一位姓王的老顾客,那人曾是政界人士,两人一见面就像久别重逢的老朋友上了楼,进入咖啡馆叙旧。在交谈中当对方得知曹老板企业状况不好想在公共租界内开分店时,当即表示愿把他云南路上靠近福州路口的约一百平方米的住宅卖给曹老板,尔后他要远走高飞去美国。曹永金当即拍板愿出好价格买下,随后迫不及待地要姓王老顾客带他去看房。姓王老顾客的住宅临街,坐西朝东,虽然是一间有些年头的老宅,但市口非常好,而且屋层也很高,改造后是很理想的开店好商铺。双方经过一番“讨价还价”后,最终在彼此满意的情况下成交。
曹永金买下老房子后进行了改造,他把原来的屋子地平往下挖深了半米,随后在屋内再“加层”,使100平方米的屋子一下变成了近200平方米的商铺,这是何等的经济核算,聪明人就是会动脑筋想办法,变吃亏为赚便宜。1938年7月6日,老日昇洗染织补店(分号)在一阵震耳欲聋的鞭炮声中开张。老日昇开到了公共租界的闹市区,就像游入了“钱潮”里,周围有许多大型高档的百货公司、洋行、戏院、影院、舞厅、茶楼、书场、妓院、照相馆、服装店及红帮裁缝店等,仅新新公司一家企业就有中西餐厅、茶室、书场、美发厅与旅馆部等,七个楼面换下的台布、号衣、茶巾、围布、窗帘等每天就有五、六大筐要洗涤,这是一笔不小的生意。为了在新的地方做好做大生意,曹永金把服务目标与对象重点放在为洋行、大公司、交易所、大商场、餐馆、舞厅、戏院、妓院及旅馆等企业,为这些企业烫洗工作装、台布、号衣、床单、被子、浴衣、浴巾、窗帘等。还为这些企业中的外商人员、高级职员、舞女、妓女、戏人及歌女等人员推出洗烫与织补西装、礼服、礼帽、旗袍、长衫、戏服及舞裙等服务项目。为了赢得顾客和打响和企业品牌,老板曹永金不惜花大钱在报纸上刊登广告,还制作了广告雇人在租界内的主要场所张贴或派送,这一招果然起到了效果,很快“招徕”了生意,再加之洗得干净、烫得挺刮、织补无痕及服务热情周到,不少企业与个人很快成为了“老日昇”的老主顾,特别是一些老板、经理、高级职员、男女艺人、舞女、歌女及妓女,他(她)们每天要“出场”,服装行头要挺刮是必须的,因而就成为了“老日昇”的主要固定客源。
电影明星也把损坏的心爱服装送老日昇织补
在公共租界的洗染企业之间,经营分为白衣作(经营不同洗染业务)和绒衣作两大类;白衣作主要经营承接洗烫医院、饭店、旅社、火车、轮船等团体单位的床上用品、工作服、台布及窗帘等;绒衣作主要经营的是为顾客洗烫高档丝毛衣、织染丝绸、呢绒衣帽、地毯、毛绒衫等。由于租界内繁华热闹生意相对好做,曹永金就一心想要把企业生意做好、做足、做大,在他心里只要是有关洗烫、染色和织补业务,不分白衣作生意还是绒衣作生意一概揽收。为此,曹永金还专门雇了2名跑街先生(现在叫业务员)到各大商场、馆店、旅社、洋行、公司等拉业务,还聘他的爱徒张桂兴为副经理对外谈合作签合同,他则坐店抓经营管理,重点抓服务态度与服务质量,业务忙不过来时自己亲自“上阵”干,烫衣、织补、洗衣拆线等样样干。随着生意越做越大特别是到了行业旺季时,因业务量大店里人手不够时,脑子灵活的曹永金就雇人来干活,或是整合周围的个体洗衣摊,把业务发放给他们做,那些本来生意轻淡“吃了上顿没下顿”的摊主见有业务做,都非常乐意,但前提是必须保质保量,安时交货,再记件结账,最后皆大欢喜。不到三年时间,老日昇在租界内乃至上海滩上已名声大振,特别是以老板曹永金为代表的两面光织补特色,甚称一绝,赢得了一大批消费者的青睐,慕名到“老日昇”织补各种旗袍、西装、长衫、戏服、礼服的顾客络绎不绝,而每当他(们)看到织补后完美如初的衣服时,又都会情不自禁赞叹道:巧夺天工,天衣无缝。而这八个字在顾客心目中又仿佛成了“老日昇”的金字招牌而名声远扬。
然而,正当“老日昇”蒸蒸日上、生意红火、充满活力之时,老板曹永金的身体却是每况愈下,而引发他倒下的原因是这样产生的;一天下午,店里来了一位唱苏州评弹的女艺人要织补一件破损的旗袍,而且第二天晚上她要穿它上台表演,老板曹永金在对方的哀求下收下了这笔生意,由于旗袍是薄绸缎面料织补难度高,他怕别的织补师来不及完成织补,就自己亲自动手织补,为了不脱“约期”,就加了一个通宵夜班,旗袍织补好了,人却累昏迷了,经送医院救治虽然保住了生命,但人废了,医生说这是由于他长期辛苦劳累而造成积劳成疾。
1946年夏,一代洗染织补业巨头曹永金与世长辞,但是由曹永金创办的“老日昇”这块金字招牌,曾在南京路上独领风骚了半个多世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