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场 . 苔花也学牡丹开——“胖阿姨粽子”品牌的主人冯文花创业纪实

关于作者 分享 返回

苔花也学牡丹开——“胖阿姨粽子”品牌的主人冯文花创业纪实

作者:汤朔梅 发表时间:2020-11-13 点击数:198

“五一节”,那是劳动者的节日。一清早,我忽然想起要去采访“胖阿姨”。之所以想采访她,因为她是全国“五一”劳动奖章的获得者。在“五一节”去采访一个劳动模范,有着特殊的意义。


胖阿姨出名有年,而我认识她,是在多前年的一个清明节。那天,海湾旅游区举办民俗文化的推介活动,我与她同台。我介绍二十四个节气和清明的由来,她介绍青团及传统青团的作料麻花郎。她穿一身庄行蓝格子土布的服饰,头顶本地农民下田干活时戴的蓝格子头巾。手挎的篮子里装满了麻花郎。红扑扑的圆脸,厚嘴唇,一团和气。四肢粗朴,整个是地道的农村妇女样儿。给人以诚信、厚道与大度的感觉。完了,她说阿哥我们留个手机号。这样,我们算认识了。后来,我因为要去她的农家饭店用餐或者预定粽子、方糕,于是打手机联系她,但她总是搞不清是谁,待说起同台介绍的事,她马上说:哦,是阿哥!几乎每次都这样,其实,她没什么文化根本没存我的姓名。但每次总是“哦,是阿哥”,觉得很亲切。


微信图片_20201106125547.jpg


这一年多来,我常去她那里买粽子、菜卤蛋。完了,她会剥一个粽子、菜卤蛋。我说钱要照算,但她执意不允。这在我也不是贪小,而于她则足见乡下人的大度。


凡是作家协会有活动,或者有作家来奉贤,我几乎是一定要安排去胖阿姨那里的。这不仅因为她的可口的农家菜与粽子,其实内心是出于对一个坚持创业的普通农村妇女的敬重。作家们也都有我一样的感觉。此刻,我们看到的是一个成功的胖阿姨,一个满脸笑容乡土气息四溢的农村妇女。其实,她能有今天,除了赶上了好的时代,也在于她改变命运、改变生活、追求幸福的奋斗精神!

 

一、春天,给小花梦想的权利

 

胖阿姨拥有一个雅俗兼济的名字——冯文花。“花”是农村人喜爱的,希望女孩漂亮如花。有花必有果,也寄托了她父母对未来的憧憬。女孩名字中带“花”字的不乏其人,但在文人雅士看来,未免有些土俗。而其中的“文”则文气、文雅,“郁郁乎文哉”,还希望有文化,不再是大字不识几个的农家女。然而胖阿姨与冯文花的名字有些反差。她红扑扑的圆脸盘,一头短发罩着端正的五官,四肢粗壮,健康质朴,也可以说阳光。如果联系到她名字中的“花”,只会联想到南瓜花、棉花,而不会是牵牛花、虞美人之类。但那些花结的果能充饥、御寒,实在而管用。她大声说话,俗语俚词连珠不断,与“文”字毫不沾边。倒给人以豪放、不拘小节的感觉。其实,她性格的形成,都与她生活的条件、所处的环境、人生的经历有关。


冯文花出生在奉贤与金山、松江三县交界处的庄行公社牛漊大队。那里近乎是穷乡僻壤。冯文花刚呱呱坠地,赶上“三年自然灾害”开始了。她排行老三,不久又添了妹妹。全家仅靠父母的劳作勉强供养六张嘴,正所谓“一年忙到头,只剩两个空拳头”。她说,小时候常喝麦粥、红花草饭;她说,下雨天没雨鞋,将两块砖头用草绳绑在脚下去上学;她说,开学时父亲常常为学费、书费犯愁。童年的贫困记忆,对她刻骨铭心。同时也教会了她懂得为父母分忧。每天上学除了背书包,还搿着花袋、镰刀。放学后割满满一袋草,然后牵着羊回家。夏天,撑着船在南桥塘里捞水草、割茭柴,而那时她才十三四岁且不会游泳。她说现在想想很后怕,要掉河里怎么办?但那时她要强,干活、玩耍男生都不及。打篮球、跑步男生都输给她。于是她得了个绰号——“野男生”。“野男生”捉鱼、捕虾、摸螺蛳一只鼎。家里吃不完就给宅上的邻居。她说自己尽管也算高中毕业,但刚入学正赶上“文革”,学校里乱哄哄的,没读到什么书。再说还有做家务、养畜生,哪有心思啊?她也有青春的梦想,现在看来虽然幼稚,却很实在,只是想挣工分、赚钱,来改变家庭贫困的境遇,根本没想靠读书改变命运。其实在那时则是最现实的。十七岁高中毕业,凭着“野男生”的绰号,她不怕干重活,而且还干得比别人好,这样就作为全劳力挣工分。那时就这样单纯,在看了电影《摘苹果的时候》《红旗渠》后,和她一起的姐妹们,都梦想通过自己的劳动,改变农村贫穷的面貌,把生产队变成花果园。然而现实还是这样的严酷,生活还是那样的艰难。一年干下来,年底分红每家也就几十元钱,若有病灾则透支。她这样说。


少女的梦很短暂。还没扎过几次蝴蝶结,青春却匆匆来临了。在生活的艰辛与无尽的劳作中,一晃二十二岁了。那年经介绍,怀着对生活憧憬的冯文花,嫁到了隔壁的存古大队。出嫁时,她没忘了带上了那双打了十来个布丁的套鞋,隔壁邻居劝她别带,这么破旧了。而节俭惯了的冯文花还是带上了。婆家有七个子女。可想而知,一个家庭有七个子女,要拉扯他们读书、解决温饱已不是件容易的事,更何况还要帮儿女成家立业。


那时,刚分田到户,夫妻俩分得七亩多田。一年后儿子出生了,他们给儿子取名“百乐”。那阳光的名字,折射出他们对生活的向往。对于农民,还有什么比有田又有儿子更重要的呢?本来每年缺粮,分田后,能敞开肚皮吃饭了。不久,她进了社办厂。这样她除了厂里上班,节假日、下班后的时间就侍弄七八亩田。这样,辛苦是不用言语的。但看到收入的增加,听到“百乐”“咯咯”的笑声,冯文花觉得生活有奔头。她相信,凭着自己强壮的身体,凭着不惜力气的劳作,日子会越来越好的。其实,她还有个梦想,只是不敢说出来。但她一直怀揣着。

 

二、有梦想就会结果实

 

上世纪八十年代中叶,解决了温饱的农民,开始为实现富起来的梦想寻找出路。乡办企业、村办企业如雨后春笋。种田起早贪黑风里雨里实在辛苦。一九八八年,冯文花进了乡办的织布厂。这样在温饱无忧的前提下,每月还有一些活钱零用。那都是粗放型的劳动密集型小作坊,没什么技术含量,在激烈的竞争中,九十年代初,她所在的社办企业不景气,难以养活一百多员工。于是厂里动员职工报名分流。安于现状是农民传统的思想,中国封建社会稳固了那么漫长的时期,正是基于这一点。厂里的许多职工都不愿离开,想方设法托关系,以求留下来。只有冯文花第一个报名,要求自己去创业做小生意。大家多说这个“野男生”脑子出问题:你冯文花创业?凭什么?一没资金,二没人脉。村里人把她的举动作为笑话议论。丈夫及家里人也都极力反对,责备她心头太活,一旦不成喝西北风去?但冯文花也是个认定的事一定要干的人。她说现在好了,即使干得不好,田还在,吃饭没问题!而且说,自己本来就有这个想法,现在既然分流,正好是个机会。


于是,她在忙完七八亩地里的农活后,就做起了小贩。春冬时分,她批发油条、大饼零卖;天气转热后,就批发冷饮如棒冰、雪糕。骑着自行车在田头、小巷间叫卖。由于是批发价,所以,她每支棒冰或油条赚一分钱。这样,每天下来就能赚三五十元。而当时在厂里,上班一天也就二十多元。两年下来,有了些小本经营的资本。在尝到甜头后,家人也不再反对了。这时冯文花又不安分了。于是就开始了她创业的第二步,那就是贩卖水产与鸡鸭。又干了两年。这回赚了不少钱。


由于她的成功,一直求太平满足现状的丈夫,对妻子言听计从。冯文花注定是个不安现状的农民。看着赚来的钱,她与丈夫商量着出路。这时,市政府出台的菜篮子工程正在农村实施。对蔬菜种植户有补贴及政策倾斜。冯文花敏锐地觉得,这是一个很好的机遇。自己每一步创业的成功,都离不开政府的政策。于是她开始了创业的第三步。先开办了一家粮食加工厂,又承包了100亩农田种蔬菜。这次投入真不少!除了购置粮食加工的机械设备,还要搭建蔬菜大棚,修建排涝、喷灌系统,添置耕作机械、安装空调等。这一切办妥,几乎倾其所有。然后,根据季节的不同种植蔬菜。期间,招募了一批中老年农民帮助种植。但由于地势低洼,每年夏秋季节台风、雨水,种下的蔬菜大多淹死或烂根。五六年坚持下来,只能持平,投入的成本捞不回来。真是祸不单行,在艰难中,一九九五年,往市区运送蔬菜的卡车出车祸。连续的打击,压得一家人喘不过气来。要是一般的人,早就打退堂鼓了。但冯文花不是一般的人。她一定要与命运抗争与老天扳手腕。


“从来也没有什么救世主,也不靠神仙皇帝”。普通劳动者要改变自己的命运,除了吃苦耐劳,更重要的是要有坚韧不拔百折不挠的精神。愚公移山中那个愚公,挖山不止,最后感动上苍,把太行山、王屋山搬走了。那当然是神话。我们不靠神仙皇帝,但我们有政府的扶持!在冯文花一心创业、创办菜篮子工程的精神感动下,庄行镇政府出面,让冯文花放弃原本低洼水涝的存古村的田地,置换到交通便捷、地势高爽的烟墩村。这一年,她超额完成了菜篮子工程下达的上交蔬菜的指标,同时,在南桥镇开办了打自己品牌的,自产自销的蔬菜门市部。由于价廉物美,很快就打响品牌,生意兴隆。这一干就是十年!这十年里,她还清了在存古村拉下的所有损失。儿子百乐也已到了结婚的年龄,于是在南桥买了商品房。


从一九八八年到二〇〇六年,整整十七年的创业!冯文花才有喘息的一刻。但她已不再是那个身强力壮的“野男生”,她已四十过半。常年的劳作,使她拉下了一身病。光二〇〇〇年,就住院四次。人,毕竟不是铁打的!


随着乡村旅游业的兴起,庄行镇打出了自己的品牌:菜花节、伏羊节、农家乐、庄行蜜梨。二〇〇九年,为了旅游业的兴盛,庄行老街得以恢复、兴建。当时,小镇的餐饮业不景气,有人转让一家饭店。这店在街市尽头,那里缺乏人气转租也很困难,当然,租金也便宜。冯文花就把它租了下来。旁人和家属都反对,但冯文花执拗。其实,她早就盘算好了,这铺面,在开设农家菜的同时,兼营粽子。因为庄行的粽子自清末以来享誉浦南,只是上世纪中叶衰落了。那天,她去工商部门申请营业执照,办事员问她公司名称,她先是一愣,办执照还要名字?她随即想了想,觉得自己胖,于是说就叫“胖阿姨农家菜”。这一干就又七八年。胖阿姨的农家菜小有名气,而胖阿姨粽子更出名。她“冯文花”的名字也随着被“胖阿姨”替代。别的不说,就说“胖阿姨粽子”吧。一年四季除了暑天,她经营九个月。每年消耗的粽箬就超过十万元。每天平均销售上千个粽子。这是何等的规模?打理店铺的,除了她老伴、儿子、媳妇,还有都是六十上下的农村妇女。她们都是内行,不管是做菜还是包粽子,都保证了农家的品质与口味。这样,来就餐与购买粽子的络绎不绝。现在好了,有了网购、快递,她的儿子百乐媳妇小王,常常忙着与宅急便快递公司打交道。 


微信图片_20201106125616.jpg


二〇一七年初秋,上海作家协会主办了“海峡两岸青年作家夏令营”,其中的两天活动安排在奉贤。大家在参观了庄行农业旅游后,就在胖阿姨农家乐用晚餐。那天有六十多人,在看到店里作为全国劳动模范的胖阿姨后,席间,台湾作家一定要认识一下胖阿姨。那是牵涉到两岸关系的事,我担心她会不会说不得体的话,我在边上准备救场。可意想不到的是,她说了一通两岸是同胞,我们一家亲,来到这里就像回家之后,介绍得口若悬河,妙语连珠。整个店堂的气氛都被她调节起来了。台湾作家都乐得与她合影,而且说下次还要来品尝她的粽子。

我们调侃说,胖阿姨这次名气响到台湾去了。

 

三、回报大地——苔花的梦想

 

胖阿姨冯文花从一九八八年至今,已奋斗创业了三十多年。她今天的成功,无不充满了作为普通劳动者改变命运、寻找幸福生活的辛勤与汗水。她曾获得“奉贤区三八红旗手”、“上海市劳动模范”、“奉贤区人大代表”,直至二〇一五年获得“全国劳动模范”等称号。但荣誉与成功没有使她陶醉,她的骨子里依然有那个曾经的“野男生”的无所畏惧,依然保持着农村妇女勤劳的本色。更保留着对社会、对他人的感恩!


每年中秋节、重阳节,我看到胖阿姨与家人去走访、慰问敬老院、孤寡老人、单亲儿童。其实从二〇〇三年开始,她用自己的劳动所得,资助着许多需要关爱的人。典型的如二〇〇六年开始,资助一家三胞胎姐妹读书上学至今;二〇〇四年至二〇〇七年,资助一名贫困大学生上学;二〇一〇年至今,每年建军节慰问子弟兵。而在年节慰问老人及去福利院,那就数不胜数。


胖阿姨也年近六十了,真快啊!当问起她以后的打算时,她依然很实在。说要把“胖阿姨”的品牌打好,要把传承了百年的庄行粽子品牌延续下去。她老了就有儿子媳妇接班。同时,凭自己的能力为社会做公益,以回报支持她的政府,关心她的百姓。要做的事情很多,但精力有限,一辈子做好一件事情,就对得起自己了。


她的儿子取名“百乐”,这“百乐”的名字好——安居乐业的快乐,老百姓的快乐!这也是无数普通劳动者的愿景。用自己的勤劳与智慧,创作美好的生活!这就是奋斗者之歌,也是苔花的梦想!

  关于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