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
犹太妈妈在虹口——犹太后裔沙拉·伊马斯签名背后的故事
分享
 

犹太妈妈在虹口——犹太后裔沙拉·伊马斯签名背后的故事

陈理春

image005.jpg


有本事,很本分。知识广博,眼界广宽,胸中梦广阔。


她身上有古老的犹太特征,褐色的眼睛、短下巴;她性格中充溢着华夏女儿的坚忍品质;她眼神中闪烁着上海女性的精明与智慧;东西方血统在她身上完美融合,汉语普通话、英语、希伯来语、上海话、宁波话、苏北话、四川话手到擒来。她就是出生在虹口的犹太妈妈——沙拉·伊马斯。


出生在上海的犹太人生活记录


沙拉女士是虹口重要统战人士。其父为了躲避德国纳粹的迫害,从欧洲大陆辗转来到上海,在虹口的大名路住了下来,后来与一位勤劳能干的苏北保姆结合,生下了小沙拉。沙拉从小接受的教育是复合的,就像她的血统那样。在外,沙拉接受社会主义小学教育,能讲普通话、上海话甚至苏北话;在家,同犹太人联合会的犹太人用英语交流,犹太父亲还教给沙拉一些犹太礼俗和宗教信仰,以及一种古老的希伯来语。由于犹太人的特殊身份,沙拉经历坎坷,家里被抄,中途缀学,被关进看守所……她先后经历三段婚姻,育有两子一女。在教育子女方面,沙拉一方面继承了中国母亲的奉献精神,甘做孩子的“电饭煲”、“洗衣机”、“清障机”,靠卖春卷抚养孩子;一方面又学习了犹太母亲的“特别狠心特别爱”,用有偿生活机制、延迟满足等方式,挖掘孩子的富翁潜质,用以色列的教育观和财富观,成就了孩子的富翁梦。


DSCF8487.JPG

犹太人在上海生活场景还原


作为上海犹太难民纪念馆的摩西会堂


沙拉赠给我一套由她亲笔签名的书,书名《特别狠心特别爱》(1、2)。该书是她教育子女的心得总结,去以色列之前,她完全按照典型中国妈妈的方式教育子女,想尽办法照顾好子女的一切;去以色列之后,她认识到了教育方式的缺陷,她体会到,父母爱孩子要爱得有意义、有价值、有作为,就得狠下心来,走出“子宫之爱”的误区,让孩子远离“满足陷阱”,“用篝火点燃孩子的人生和前程”。中国有句老话叫“富不过三代”,但以色列很多家族的财富是世代传承的,其实传承下来的不仅是金钱,更是一种生存的技能和素质,一种对自我人生负责、对社会负责的精神。犹太人是世界上最富有的民族,他们对孩子的理财教育,堪称典范。他们教孩子认识钱,培养孩子的掌钱能力、赚钱能力、财富知识。他们将沟通能力作为与人交往的心灵钥匙。她在书中写道:“沟通是一门艺术,孩子不会一天就能掌握它。多数孩子小时候都不喜欢和陌生人说话,但是孩子总有一天要自己出去打拼,要成家立业,要承担社会责任。”沙拉在书中总结,父母治家教子要弄清楚“活泼与放肆”的界限,要弄清楚“有规有矩与缩手缩脚没主见”的界限,不能混为一谈;要把握原则界限,不能违背原则走进超前满足、超量满足、即时满足的误区。这些教育理念,被一个只受过初中教育的母亲积极践行,是多么了不起。


DSCF8455.JPG

二战时期犹太难民区老照片


三个孩子的成长比沙拉想象的还优秀。他们说,妈妈给了他们三把钥匙——坚强、自信和宽容;他们也要给妈妈三把钥匙,分别是一把别墅钥匙、一把车钥匙、一把装满珠宝首饰的保险箱钥匙。现在沙拉已经拿到了其中两把钥匙,小女儿也读了大学,女儿许诺的珠宝箱钥匙也快要兑现了。


儿女们都走上正轨之后,沙拉还继续发挥余热。由她参演的《梦回提篮》音乐朗诵剧荣获首届上海市民文化节话剧大赛最佳市民原创剧目。该剧的演出团队提篮桥社区文化中心篮梦实验剧社被评为优秀团队。沙拉的参演为该剧增添了色彩,她本人获得最佳女演员奖。《梦回提篮》反映了二战时期提篮桥居民救助犹太难民的历史,讲述了犹太男孩到上海寻找爷爷曾经的生活印记,在霍山公园巧遇爷爷战友生前恋人的故事,情节催人泪下。这是社区市民自编自导自演的剧目,虹口的摩西会堂、霍山公园等曾是犹太人聚集的地方。该剧的几位主创人员,有的家中曾经居住过犹太难民,有的就居住在曾经是“隔离区”的石库门弄堂。沙拉在剧中分别扮演一对先后出场的犹太母女。她的犹太面孔与经典的石库门背景令人觉得时间恍若定格,虹口人民与犹太难民在抗日战争最艰苦的岁月里互相帮助、共度难关的佳话始终焕发着人性的光芒。


在上海犹太人的生活记录


这段感人故事就像一尊以《伞·记忆·生命》为题的雕塑描述的那样——雕塑底座是石库门弄堂的青石小路,一个抱着熊猫玩具的外国小女孩微仰着头。她的身前,一位中国阿姨俯身将手中的伞倾斜着挡住了女孩头顶的雨幕。伞,象征着保护;熊猫是和谐、和平的象征。雕塑的设计者是上海高级工艺美术师赵樯,小女孩的原型就是沙拉。那是1943年2月一个傍晚,石库门前的上海阿姨为迷路的外国小女孩沙拉撑起了挡雨遮风的雨伞。在《特别狠心特别爱2:赢在家风》新书交流会上,沙拉先介绍的不是自己的新作,而是这尊雕塑。2013年,赵樯曾设计了以这幅画面为主体的贵金属作品。当年5月,曾在上海生活10年的92岁犹太老人马公达回沪寻找帮助过他的上海“亲人”,赵樯将作品送给老人,老人激动得哭了。这段经历让赵樯对犹太人在上海的历史愈发感兴趣,进一步完善设计稿后,2014年初,沙拉提议将这个创意化为雕塑。目前,1米高的雕塑小样已经完成,就陈列在虹口区政协办公室。


image003.jpg

《伞·记忆·生命》雕塑


DSCF8443.JPG

上海人与犹太人之间的交流与联谊活动


2015年,沙拉被评为“虹口区统一战线‘五联共建三结对’特色工作先进个人”。我在表彰仪式上为沙拉颁奖时,她悄悄告诉我,她正在计划表演“脱口秀”,已经筹备了7讲。沙拉希望通过这种方式,声情并茂地向社会传播正能量。我由衷地祝福她的“脱口秀”获得成功,打响头炮,场场爆满。


此外,沙拉在政协委员、社会活动家、义工等角色中游刃有余地来回转换着,古道热肠,风雨兼程。一次,沙拉女士过马路时,在人行横道上遭遇一辆闯红灯的大巴士碰撞,沙拉当场被撞得飞了出去。也许吉人自有天相,她不久便恢复神智,发现自己并没有受伤后,就宽容地放行了这辆着急送旅客赶飞机的大巴,车上乘客都很感激她。沙拉女士还积极奔走于以色列驻上海领事馆与虹口区政府之间,为双边关系发展添砖加瓦。她送给我一幅犹太风格的小画,并用希伯来文签名,还在世博会以色列国家馆的纪念封上用中文和希伯来文双语为我签名,我甚为喜欢。沙拉说:“虽然有时口里叫着‘忙,忙,忙’,却像陀螺一样旋转着停不下来,这大概也是我的性格吧。真的让我静下来,反而会不习惯。”


昨天我去政协办事时,一看到雕塑《伞·记忆·生命》就浮想联翩。晚饭后,我又瞥见橱窗里这张犹太小画和纪念封上的双语签名,就再次拿起这套沙拉女士签名的《特别狠心特别爱》翻阅,与她相处时的点点滴滴都浮现出来。这位长着犹太脸的虹口妈妈,人生经历就像一段历史的缩影。她仿佛是嫁接在中华文明大树上的一朵夺目的犹太之花,她是一种精神象征,她是中华民族与犹太民族患难之交的生动见证;她是一部历史传奇,她是沧桑历史洗去铅华之后的人性回归。我赞许她是个“二本三广”的党外代表人士,即:有本事,很本分。知识广博,眼界广宽,胸中梦广阔。其实,每个统战人士都是一本书,统一战线就是一座人才的宝库、不同人生经历的宝库、各种思想汇集的宝库。不断发掘、宣传统战成员身上的财富是统战部门的重要任务。我们今后要进一步服务好、团结好统战人士,和他们交心,通过讲好统战成员的故事,扩大统一战线的影响力和辐射力。


image001.jpg

2012年作者与沙拉·伊马斯在广东考察时留影